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馬黃蜂圖片高清
擴展閱讀
做個哇塞女人的圖片 2025-07-13 14:30:22
無人駕駛的圖片素材 2025-07-13 14:12:17

馬黃蜂圖片高清

發布時間: 2022-08-19 07:08:07

Ⅰ 這是什麼

馬蜂 胡蜂科(Vespidae):本科的蜂,通常叫黃蜂或者馬蜂,中至大型,體表多數光滑,具各色花斑。上顎發達。咀嚼式口器。觸角膝狀。大大的復眼。翅子狹長,靜止時縱褶在一起。腹部一般不收縮呈腹柄狀。胡蜂有簡單的社會組織,有蜂後、雄蜂和工蜂,常常營造一個紙質的吊鍾形的或者層狀的蜂巢,在上面集體生活。胡蜂的成蟲主要捕食鱗翅目的小蟲,因此,也是一類重要的天敵昆蟲。 馬蜂學名胡蜂,俗稱馬蜂、黃蜂,毒性很大,其蜇針的毒液含有磷脂酶、透明質酸酶和一種被稱為抗原5的蛋白,被馬蜂蜇傷後應及時處理。 原則如下: 1.馬蜂毒呈弱鹼性,可用食醋或1%醋酸或無極膏擦洗傷處。 2、馬蜂蜇人後不會有毒刺留在身上。(如果是蜜蜂蟄的話就要把傷口殘留的毒刺可用針或鑷子挑出,但不要擠壓,以免剩餘的毒素進入體內,然後再拔火罐吸出毒汁,減少毒素的吸收) 3.用冰塊敷在蟄咬處,可以減輕疼痛和腫脹。如果疼痛劇烈可以服用一些止痛葯物。 4.如果有蔓延的趨勢,可能有過敏反應,可以服用一些抗過敏葯物,如苯海拉明、撲而敏等抗過敏葯物。 5.密切觀察半小時左右,如果發現有呼吸困難、呼吸聲音變粗、帶有喘息聲音,哪怕一點也要立即送最近的醫院去急救。 補充 一位昆蟲學的教授說,馬蜂作為一種益蟲,以蟲子為食,它一般只有在受到攻擊的時候才蟄人,目前還沒有一個好的防治馬蜂的方法,平常採取的辦法只有火燒、噴葯劑滅殺。萬一碰到馬蜂,最好馬上蹲下來,用衣服把頭包好,這樣可以臨時預防。 專家提醒:不小心惹得馬蜂「發火」時,可以趴下不動,千萬不要狂跑,以免馬蜂群起追擊。被馬蜂蜇後傷口會立刻紅腫,且感到火辣辣的痛。此時,應馬上塗抹一些食醋,使酸鹼中和,減弱毒性,亦可起到止痛的作用。如果當時有洋蔥,洗凈後切片在傷口上塗抹,此外還可用母乳、風油精、清涼油等去除蜂毒,但切記不可用紅葯水或碘酒搽抹,那樣不但不能治療,反而會加重腫脹!若遭遇蜂群攻擊時應立即就醫,不可掉以輕心。 注意:特別提醒大家重視的是任何損傷,都不要以土、破布、臟手絹等東西堵塞傷口,以免發生破傷風,造成人為的亡。 我們一般常見的蜂有蜜蜂、(黃)馬蜂。如果是蜜蜂蜇的,它的刺會留在人體內,可以先把斷刺拔出。由於蜜蜂毒液為酸性,因此可用肥皂水或氨水清洗;要是被黃(馬)蜂蜇傷,則要用食醋止痛止癢。

Ⅱ 這是什麼馬蜂

馬蜂,即黃蜂,膜翅目胡蜂科動物。黃蜂成蟲時期的身體外觀具有昆蟲的標准特徵,腹部尾端內隱藏了一支退化的輸卵管,即有毒蜂針。成蟲體多呈黑、黃、棕三色相間,或為單一色,具大小不同的刻點或光滑。茸毛一般較短,足較長,翅發達,飛翔迅速,靜止時前翅縱折,覆蓋身體背面;口器發達,上顎較粗壯。其分布廣泛,種類繁多,飛翔迅速,常用浸軟的似紙漿般的木漿造巢,食取動物性或植物性食物。

Ⅲ 怎麼區分馬蜂和黃蜂

一樓不要誤人子弟哦,蜂分兩種,蜜蜂和馬蜂?細腰蜂怎麼辦?泥蜂怎麼辦?讓它們都滅絕么?這樣不好吧?

不過確實黃蜂就是馬蜂。

胡蜂科(Vespidae):本科的蜂,通常叫黃蜂或者馬蜂,中至大型,體表多數光滑,具各色花斑。上顎很發達。翅子狹長,靜止時縱褶在一起。腹部一般不收縮呈腹柄狀。胡蜂有簡單的社會組織,有蜂後、雄蜂和工蜂,常常營造一個紙質的吊鍾形的或者層狀的蜂巢,在上面集體生活。胡蜂的成蟲主要捕食鱗翅目的小蟲,因此,也是一類重要的天敵昆蟲。

蜜蜂屬膜翅目、細腰亞目,針尾,蜜蜂科。體長8—20毫米,黃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頭與胸幾乎同樣寬。觸角膝狀,復眼橢圓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後足為攜粉足。兩對膜質翅;前翅大,後翅小,前後翅以翅鉤列連鎖。腹部近橢圓形,體毛較胸部為少,腹末有螯針。蜜蜂屬完全變態,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蟲態。

帶圖片的介紹請見:
http://202.196.80.251/data/luomh/luomh1/kunchongxue/muochimu.htm

膜翅目Hymenoptera的特徵明顯,包括咀嚼式口器,前後翅連接靠翅鉤完成等。 本類群分布很廣,已知種類100000多種,估計至少250000種,包括各種蟻和蜂。 根據腹部基部是否縊縮變細,分為廣腰亞目和細腰亞目。廣腰亞目(葉蜂科)是低等植食性類群, 包括葉蜂、樹蜂、莖蜂等類群;細腰亞目(錐尾部:姬蜂科 繭蜂科 小蜂科 赤眼蜂科 癭蜂科
針尾部:胡蜂科 泥蜂科 土蜂科)包括了膜翅目的大部分種類,包括蟻、黃蜂 和各種寄生蜂等。
膜翅目包括了各種各樣的蜂和螞蟻。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具有兩對膜質的翅,口器為咀嚼式。腹部第一腹節並入後胸,叫並胸腹節。第二腹節縮小成"腰"稱作腹柄。雌蟲具針狀的產卵器,有的種類具有刺螫能力,屬完全變態類型。膜翅目分為兩個亞目。
常見科介紹
(一)廣腰亞目
1.葉蜂科
(1)體粗短扁平,前足脛節2個端距;
(2)前胸背板後緣向前深深凹入;
(3)觸角絲狀,7-10節。
如小麥葉蜂、梨實蜂,幼蟲食葉或果實,產卵於葉子或果實內。
葉蜂
莖蜂
2.莖蜂科
(1)體細長,筒型,前足脛節一個端距
(2)前胸背板後緣平直或微凹。
本科為蛀食莖乾的種類,產卵在植物組織中,如:梨莖蜂、麥莖蜂(幼蟲腹末有尾突可區別於麥桿蠅)。
(二)細腰亞目(錐尾組)
A. 姬蜂總科
1.姬蜂科
(1)第一亞緣室與第一盤室合並;
(2)有第二回脈;
(3)第二亞緣室常縮。�梢恍〕崾搖?
寄生於鱗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幼蟲和蛹。如棉鈴蟲齒唇姬蜂、玉米螟厚唇姬蜂。
2.繭蜂科
(1)第一亞緣室與第一盤室不合並;
(2)無第二回脈;前翅一般無小翅室;
(3)翅脈在翅緣發達;腹部第2、3節間癒合,不能自由活動。
不寄生蚜蟲,多寄生於鱗翅目幼蟲。
姬蜂
繭蜂
3.蚜繭蜂科(有人歸在繭蜂科內)
(1)、(2)、(3)同繭蜂科,
(4)腹部第2-3腹節間有縫,可以自由活動;
(5)翅脈在翅緣多退化;
僅寄生蚜蟲。如麥蚜繭蜂、煙蚜繭蜂。
B. 小蜂總科
共同特徵:觸角漆狀,翅脈極退化,僅前緣具1-2條脈。
小蜂總科包括的種類很多,絕大多數體型極小,有的0.25mm,大的也只有5-6mm,多寄生於鱗翅目、雙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卵或幼蟲,在生防上最為重要。
1.小蜂科
(1)頭及胸部背面有許多大的刻點;
(2)後足腿節膨大,下緣有許多鋸齒,脛節彎曲;
(3)前翅無縱褶。
2.跳小蜂科
(1)中胸背板無盾縱溝;
(2)三角片內角接觸,盾間溝平直;
(3)中足發達,脛節端部有一粗大的距,善跳。
多數寄生於介殼蟲,少數寄生鱗翅目鞘翅目卵。如跳小蜂。
3.金小蜂科
(1)體長1-2毫米,多為金綠色、金藍色或金黃色;
(2)中胸背板盾間溝不完整;
(3)盾間溝中間向彎曲,三角片不接觸;
(4)中足不發達。
本目為鱗翅目昆蟲天敵,寄生於鱗翅目蛹。如棉鈴蟲金小蜂。
4.赤眼蜂科
(1)體極微小,不到1毫米,腹部無柄,腰較粗;
(2)翅面上有許多排列成行的毛列;
(3)大多數種類復眼紅色;
(4)跗節3節。
本科全為卵寄生蜂,寄生鱗翅目卵。如玉米螟赤眼蜂。赤眼蜂在生防上研究最多。
C.細蜂總科
緣腹細蜂科
觸角11-12節;前翅有緣脈和翅痣。卵寄生蜂,成蟲體色多為黑色。
(三)細腰亞目(針尾組)
1.泥蜂科
(1)腹部第一節明顯呈細柄狀;
(2)背板不達肩板;
(3)前後翅翅脈通常不達翅外緣。
如黃泥蜂。
2.胡蜂總科
(1)前胸背板向後延伸達肩板;
(2)前翅第一盤室長於亞中室;
(3)翅窄長,休息時縱折。
胡蜂科:爪不分裂、不具齒,中足脛節2個端距。
蜾蠃科:爪分裂或具齒,中足脛節1個端距。
胡蜂
蜾蠃
3.蜜蜂科
(1)後足攜粉足;
(2)後足脛節無距,頭胸等寬;
(3)前翅亞緣室3個以上。
本科社會分工現象明顯,如中國蜜蜂。
蜜蜂
螞蟻
4.蟻科
腹部第1或1、2節變成小節狀突起。
本科多為捕食性,如廣東、福建的黃瓊蟻,防治柑橘害蟲
兩亞目(廣腰亞目和細腰亞目),80科,估計至少25萬種。大多數為捕食性或寄生性,是重要的天地和傳粉昆蟲,只有少數為植食性。
在經濟學上,本目昆蟲是人類目前利益所見的最有益的昆蟲類群之一。
本目昆蟲在習性上表現出極大的多樣性,其中螞蟻和蜜蜂占據了三大社會性昆蟲的兩席。在螞蟻和蜜蜂中,其社會行為的復雜性讓人震驚。

附上名稱

Order HYMENOPTERA 膜翅目
Suborder SYMPHYTA 廣腰亞目
Argidae 三節葉蜂科
Cimbicidae 錘角葉蜂科
Diprionidae 松葉蜂科
Siricidae 樹蜂科
Tenthredinidae 葉蜂科
Suborder APOCRITA 細腰亞目
Andrenidae 地花蜂科
Apidae 蜜蜂科
Braconidae 小繭蜂科
Ichneumonidae 姬蜂科
Chalcididae 小蜂科
Chrysididae 青蜂科
Cynipidae 癭蜂科
Eulophidae 釉小蜂科
Formicidae 蟻科
Halictidae 隧蜂科
Megachilidae 切葉蜂科
Mutillidae 蟻蜂科
Pompilidae 蛛蜂科
Pteromalidae 金小蜂科
Scoliidae 土蜂科
Sphecidae 細腰蜂科
Tiphiidae 小土蜂科
Vespidae 胡蜂科

Ⅳ 馬蜂是什麼樣的,有圖片嗎

馬蜂俗稱為虎頭蜂,前後為黑色,中間為黃色。


(4)馬黃蜂圖片高清擴展閱讀:

馬蜂,學名「胡蜂」,又稱為「螞蜂」或「黃蜂」。體大身長毒性也大,膜翅目(Hymenoptera)細腰亞目(Apocrita,過去稱為針尾亞目(Aculeata〕)內除蜜蜂類及螞蟻類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蟲。

它是一種分布廣泛、種類繁多、飛翔迅速的昆蟲。屬膜翅目之胡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長螫針,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干擾時,會群起攻擊,可以致人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馬蜂通常用浸軟的似紙漿般的木漿造巢,食取動物性或植物性食物。

Ⅳ 這個是什麼馬蜂

這個馬蜂我們這邊叫鬼頭蜂,不知道別的地方叫什麼,蜂尾有毒,被蟄之後會有腫痛的感覺,如果同時被多隻蟄不能劇烈運動,劇烈運動會加速血液循環,導致毒素快速蔓延,應盡快就醫,被多隻蟄了之後輕者出現腫痛,重者神智不清氣短胸悶,切勿存在僥幸心理。希望有所幫助

Ⅵ 馬蜂的樣子

黃蜂的口器為咀嚼式,觸角具12或13節。通常有翅,胸腹之間以纖細的「腰」相連。雌體具可怕的螫刺。成蟲主要以花蜜為食,但幼蟲以母體提供的昆蟲為食。已知有20000多種,絕大部分為獨棲,社會性的黃蜂僅限於胡蜂超科(Vespoidea)胡蜂科(Vespidae)的約1000種,還包括大胡蜂及黃衣小胡蜂類。這些種類與蛛蜂科(Pompilidae,同屬胡蜂超科)種類和其他黃蜂類的不同之處是休息時其翅縱向折疊。

馬蜂高清攝影圖片[1]

黃蜂成蟲時期的身體外觀亦具有昆蟲的標准特徵,包括頭部、胸部、腹部、三對腳和一對觸角;同時,它的單眼、復眼與翅膀,也是多數昆蟲共有的特徵;此外,腹部尾端內隱藏了一支退化的輸卵管,即有毒蜂針。成蟲體多呈黑、黃、棕三色相間,或為單一色。具大小不同的刻點或光滑。茸毛一般較短。足較長。翅發達,飛翔迅速。靜止前翅縱折,覆蓋身體背面。

馬蜂(5張)

口器發達,上顎較粗壯。雄蜂腹部7節,無螫針。雌蜂腹部6節,末端有由產卵器形成的螫針,上連毒囊,分泌毒液,毒力較強。蛹為離蛹,黃白色,顏色隨齡期而加深。頭、胸、腹分明,主要器官均明顯可見。很多蜾蠃以蛹越冬。幼蟲梭形,白色,無足。體分13節。

毒素和螫針:胡蜂的毒素分溶血毒和神經毒2類,可引起人肝、腎等臟器的功能衰竭,特別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憂,過敏體質的人危險。胡蜂毒刺上無毒腺蓋,可對人發動多次襲擊或蜇人。[2-3]

Ⅶ 馬蜂圖片有哪些

馬蜂,學名"胡蜂",又稱為"螞蜂"或"黃蜂"。

Ⅷ 美國再次驚現大黃蜂,這大黃蜂到底有多大

之所以被稱為大黃蜂,是因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蜂,它的身長有2 英寸,如果被大黃蜂蟄了應立即趕往醫院去處理,否則就有性命之憂。美國華盛頓的相關農業的官員表示,因為擔心大黃蜂會殺掉授粉的蜜蜂。他們正在想辦法尋找大黃蜂的蜂巢,而當地的農業廳也表示,在上周他們已經在布萊恩鎮的附近發現了六隻的大黃蜂。

居民要是發現大黃蜂,應立即匯報

在最近這幾天,有科學家在布萊恩又補了一隻大黃蜂。他們試圖將無線電粘在大黃蜂的身上,然後讓大黃蜂飛回到巢穴的時候就可以根據途徑找到巢穴,但是因為膠水沒能夠快速地干透,所以無線電就掉了。後來科學家又通過同樣的辦法又補了另外一隻大黃蜂,現在還在嘗試當中。而當地相關部門人也督促當地的居民,如果有發現了大黃蜂的中介,一定要及時的匯報。

Ⅸ 這是蜂類還是什麼昆蟲

從這照片看,應該是蜂類。而且像是馬蜂,馬蜂蜇人很痛的。

馬蜂,又稱為「螞蜂」、「胡蜂」或「黃蜂」。體大身長毒性也大,除蜜蜂類及螞蟻類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蟲。是一種分布廣泛、種類繁多、飛翔迅速的昆蟲。屬膜翅目之胡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長螫針,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干擾時,會群起攻擊,可以致人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馬蜂通常用浸軟的似紙漿般的木漿造巢,食取動物性或植物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