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高清圖片 » 聽診髂動脈在什麼位置圖片
擴展閱讀
css背景圖片顯示不全 2025-07-14 19:01:30
花3D立體背景圖片 2025-07-14 19:01:30
男人背魚圖片 2025-07-14 18:42:54

聽診髂動脈在什麼位置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8-17 01:43:16

㈠ 六條大動脈具體在哪個位置麻煩圖示

行,至骶骼關節處分為骼內動脈和髂外動脈。
1.髂內動脈internal iliac artery為一短干,沿盆腔側壁下行,發出壁支和臟支。
(1)壁支
1)閉孔動脈 obturator artery:沿骨盆側壁行向前下,穿閉膜管至大腿內側,分支至大腿內側群肌和髖關節。
2)臀上動脈 superior gluteal artery和臀下動脈 inferior gluteal artery:分別經梨狀肌上、下孔穿出至臀部,分支營養臀肌和髓關節等。
此外,髂內動脈尚發出髂腰動脈和骶外側動脈,分布於髂腰肌、盆腔後壁以及骶管內結構。
(2)臟支
1)臍動脈 umbilical artery:是胎兒時期的動脈干,出生後其遠側段閉鎖形成臍內側韌帶,近側段管腔未閉,與髂內動脈起始段相連,發出2~3支膀胱上動脈superior vesical artery,分布於膀胱中、上部。
2)膀胱下動脈inferior vesical artery:分布於膀胱底、精囊腺和前列腺。女性分布到膀胱和陰道。
3)直腸下動脈inferior rectal artery:分布於直腸下部、前列腺(男)或陰道(女)等處。該動脈與直腸上動脈、肛動脈吻合。
4)子宮動脈uterine artery:沿盆腔側壁下行,進入子宮闊韌帶底部兩層腹膜之間,在子宮頸外側約2cm處從輸尿管前上方跨過,再沿子宮側緣迂曲上升至子宮底。子宮動脈分支營養子宮、陰道、輸卵管和卵巢,並與卵巢動脈吻合。
5)陰部內動脈internal pedendal artery:在臀下動脈前方下行,穿梨狀肌下孔出盆腔,繼經坐骨小孔至坐骨直腸窩,發出肛動脈、會陰動脈、陰莖(蒂)動脈等支,分布於肛門、會陰部和外生殖器。
2.髂外動脈external iliac artery沿腰大肌內側緣下降,經腹股溝韌帶中點深面至 股前部,移行為股動脈。骼外動脈在腹股溝韌帶稍上方發出腹壁下動脈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經腹股溝腹環內側上行,進入腹直肌鞘,分布到腹直肌並與腹壁上動脈吻合。此外,發出一支旋髂深動脈,沿腹股溝韌帶外側半的後方斜向外上,分支營養骼嵴及鄰近肌,是臨床上用作游離骼骨移植的重要血管。
3.股動脈 femoral artery在股三角內下行,經收肌管,出收肌腱裂孔 至月國窩,移行為胭動脈。在腹股溝韌帶稍下方,股動脈位置表淺,活體上可摸及其搏動,當下肢出血時,可在該處將股動脈壓向恥骨下支進行壓迫止血。股動脈的主要分支為股深動脈。
股深動脈 deep femoral artery,在腹股溝韌帶下方2~5cm處起於股動脈,經股動脈後方行向後內下方,發出旋股內側動脈至大腿內側群肌;旋股外側動脈至大腿前群肌;穿動脈(3~4條)至大腿後群肌、內側群肌和股骨。
4.腘動脈popliteal artery在月國窩深部下行,至胭肌下緣,分為脛前動脈和脛後動脈。胭動脈在月國窩內發出數條關節支和肌支,分布於膝關節及鄰近肌,並參與膝關節網。
5.脛後動脈osterior tibial artery沿小腿後面淺、深屈肌之間下行,經內踝後方轉至足底,分為足底內側動脈和足底外側動脈二終支。脛後動脈主要分支為腓動脈。
(1)腓動脈 peroneal artery:起於勝後動脈上部,沿腓骨內側下行,分支營養鄰近諸肌和脛、腓骨。臨床上常取腓骨中段帶腓動脈和腓骨滋養動脈(起自腓骨中上段)作為帶血管游離

㈡ 求一張人體動脈分布圖

人體動脈分布圖:

經過心臟的動脈一共有兩條,分別是體動脈和肺動脈。

1、體動脈與右心室相連,流的是動脈血。

2、肺動脈與左心室相連,流的是靜脈血。並不是動脈里流的都是動脈血,靜脈里流的都是靜脈血!

頭臂干-主動脈行程

人體動脈分布圖頭臂干在右胸鎖關節後分為右頸總動脈和右鎖骨下動脈,是體循環的動脈主幹,根據其行程可分為三部:主動脈升部(升主動脈)、主動脈弓和主動脈降部(降主動脈)。

1、主動脈升部

起自左心室主動脈口,向右前上方斜行續於主動脈弓。自主動脈升部的根部發出左、右冠狀動脈。

2、主動脈弓

接續主動脈升部,於胸骨柄的後方作弓狀彎向左後方,移行於主動脈降部。自主動脈弓凸側發出3個大的分支,自右向左依此為頭臂干(無名動脈)、左頸總動脈和左鎖骨下動脈。

3、主動脈降部

為主動脈最長的一段,上接主動脈弓,沿胸椎體前面下降穿過隔的主動脈裂孔進入腹腔。繼沿腰椎前面下降,到第4腰椎體處分為左、右髂總動脈。主動脈降部以隔的主動脈裂孔為界,在主動脈裂孔以上的一段稱為主動脈胸部(胸主動脈),以下的一段稱為主動脈腹部。

(2)聽診髂動脈在什麼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生物運送血液的管道,依運輸方向可分為動脈、靜脈與毛細血管。動脈從心臟將血液帶至身體組織,靜脈將血液自組織間帶回心臟,微血管則連接動脈與靜脈,是血液與組織間物質交換的主要場所。各種生物擁有的血管型態各不相同。

開放式循環生物,如昆蟲,只有動脈。血液自動脈流出直接接觸身體組織,再由心臟上的開孔回收血液。閉鎖式循環生物,如哺乳類、鳥類、爬蟲類、魚類,則由動脈連接毛細血管再接至靜脈,最後回歸心臟。

㈢ 動脈具體位置在哪

我們都知道的體裡面有動脈還有靜脈,那您知道您身體的哪裡會有動脈嗎?那你知道不同部位的動脈在哪裡嗎?身體各個地方都是存在動脈的,那您知道不同部位動脈的特點是什麼呢?當我們的動脈硬化了應該怎麼辦呢?那就來一起來看看我們的動脈是做什麼用的吧。

動脈在哪

其實身體的很多地方都是有動脈的,但是動脈的最開始的地方是人的心臟位置,從心臟位置發布出現的血管,您知道動脈有什麼作用嗎?有什麼不同的功能呢?

動脈是由心室發出的血管。動脈在行徑中不斷分支,愈分愈細,小動脈最後移行為毛細血管。

大蒜

含揮發性激素,可消除積存在血管中的脂肪,具有明顯的降脂作用。

茄子

含有較多的維生素P,能增加毛細血管的彈性,對防治高血壓、動脈硬經及腦溢血有一定的作用。

木耳

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可減肥和抗癌。

結語:人的身體中有很多的動脈,也是有很多靜脈,動脈是更關乎人的生命,所以說一點動脈出現問題,都是比較大的問題,想讓自己動脈不出現硬化的現象的話,那平時就多吃一點豆類食品、生薑大蒜等,這樣可以有預防動脈硬化的出現的。

㈣ 人體中的大動脈分別在什麼地方

人體中的大動脈分別在心臟和肺部附近。

近心臟的主動脈、肺動脈,叫大動脈。其管壁主要由彈性纖維構成,故又稱彈性動脈。

1、主動脈是人體內最粗大的動脈管,從心臟的左心室發出,向上向右再向下略呈弓狀,再沿脊柱向下行,在胸腔和腹腔內分出很多較小的動脈。主動脈是向全身各部輸送血液的主要導管。也叫大動脈。

2、肺動脈是由右心室肺動脈圓錐發出後至主動脈弓下方,約在第5胸椎高度分為左右肺動脈。在肺動脈的起始部有3個肺動脈瓣,該瓣順血流開啟,逆血流關閉。肺動脈內流的是含二氧化碳的靜脈血。

(4)聽診髂動脈在什麼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大動脈一般是指主動脈、肺動脈、無名動脈、頸總動脈、鎖骨下動脈、髂總動脈和股動脈等。此類動脈管壁的中膜層最厚,主要由大量的彈性纖維形成的彈性膜(成人約40~70層)和環行的平滑肌等組成。

故管壁的彈性大,因而又稱為彈性動脈。它既可緩沖心臟收縮時所產生的強大壓力,又可在心臟舒張時,借其彈性回縮促使血液繼續定向流動。

㈤ 人的動脈在哪裡 具體詳細 謝謝

凡是從心室所發出的血管及其分支都稱為動脈。

它是將心室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部器官和組織去的血管。其中左心室發出的動脈及其分支都運送的是氧飽和的動脈血,而右心室所發出的動脈及其分支則運送的是靜脈血。

按動脈管徑的大小,可分為大、中、小、微四級。它們之間相互移行沒有明顯的界限。其共同的基本結構都由內、中、外三層膜構成。

大動脈一般是指主動脈、肺動脈、無名動脈、頸總動脈、鎖骨下動脈、髂總動脈和股動脈等。除大動脈以外,管徑在1毫米以上的所有動脈均屬中動脈。小動脈一般是指管徑在1毫米以下,300微米以上的小動脈。

(5)聽診髂動脈在什麼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動脈的結構分類:

1、心血管系統:

心臟和血管運送血液到全身各處,大多數的動脈將富氧的血液運出心臟;大多數的靜脈則將低氧的血液運回心臟。然而,起源於肺動脈乾的肺動脈則將低氧的血液運到肺,肺靜脈把富氧的血液從肺運回心臟。

2、血管的結構:

血管壁由3層同心圓狀的膜組成。靜脈壁的肌肉較少,故較伴行的動脈壁薄,靜脈的管腔較大,在組織切片上顯得很平滑,大多數的中等靜脈可以克服重力將血液運回心臟,這是由於有靜脈瓣,它可以阻止血液反流。

㈥ 動脈在人的哪兒具體位置

全身各處。

動脈(artery)是指從心臟發出不斷分枝成小動脈,而最後止於組織內的血管,它將血液由心臟運送至身體各處,由於內部壓力較大,血流速度較快。

動脈管壁較厚,彈力纖維較多,管腔斷面呈圓形,具有舒縮性和一定的彈性,可隨心臟的收縮、血壓的高低而明顯的搏動。動脈管壁的功能是,心室射血時,管壁擴張;心室舒張時,管壁回縮,促使血液繼續向前流動。

(6)聽診髂動脈在什麼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按動脈管徑的大小,可分為大、中、小、微四級。它們之間相互移行沒有明顯的界限。其共同的基本結構都由內、中、外三層膜構成。

大動脈一般是指主動脈、肺動脈、無名動脈、頸總動脈、鎖骨下動脈、髂總動脈和股動脈等。此類動脈管壁的中膜層最厚,主要由大量的彈性纖維形成的彈性膜(成人約40~70層)和環行的平滑肌等組成。

除大動脈以外,管徑在1毫米以上的所有動脈均屬中動脈。其結構特點是管壁的中膜層厚,主要由大量環行排列的平滑肌(成人約10~40層)和少量的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組成。

小動脈一般是指管徑在1毫米以下,300微米以上的小動脈。管壁結構與中動脈基本相似,只是逐漸變薄。

㈦ 動脈的具體位置

左側頸總動脈直接發自主動脈弓,右側起於頭臂干。在甲狀軟骨上緣平面分為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

上肢動脈的主幹是鎖骨下動脈。左鎖骨下動脈,直接起於主動脈弓,右鎖骨下動脈起於頭臂干,在第一肋外緣續於腋動脈。

上肢動脈的主幹是鎖骨下動脈。左鎖骨下動脈,直接起於主動脈弓,右鎖骨下動脈起於頭臂干,在第一肋外緣續於腋動脈。其主要分支有椎動脈,甲狀頸干,胸廓內動脈

胸部的動脈

胸部的動脈主要起源於主動脈。其分支有壁支和臟支兩類。壁支主要是肋間動脈,共9對,行於第3至11肋間隙內;肋下動脈,沿第12肋下緣行走。臟支供給胸腔臟器,如支氣管和肺、食管和心包等。

腹部的動脈

腹部的動脈主要發自腹主動脈,也有壁支和臟支兩類。壁支分布於腹後壁和膈肌。臟支分為成對臟支和不成對臟支。成對的有腎上腺中動脈,腎動脈和生殖腺動脈(男性的睾丸動脈或女性的卵巢動脈)。不成對的分支有腹腔干,腸系膜上動脈,;腸系膜下動脈。

盆部的動脈

腹主動脈在第4腰椎體的左前方,分為左、右髂總動脈。髂總動脈行至骶髂關節處又分為,髂內動脈和髂外動脈。髂內動脈,是盆部動脈的主幹,沿小骨盆後外側壁走行。分支有壁支和臟支之分。

髂外動脈和下肢的動脈

髂外動脈,是指自起始部至腹股溝韌帶深而以上的一段動脈。股動脈在腹股溝韌帶中點深面續髂外動脈,在腘窩移行為腘動脈。動脈在腘窩深部下行,在膝關節下方分為脛後動脈和脛前動脈。脛後動脈沿小腿後部深層下行,經內踝後方至足底分為足底內側動脈和足底外側動脈。脛前動脈起始後經脛腓骨之間穿行向前,至小腿前部下行,越過踝關節前面至足背,移行為足背動脈。

㈧ 動脈在哪裡,請詳細點

動脈在哪裡

其實身體中的動脈分為好幾種,有大動脈、中動脈、小動脈、微動脈等,每一個動脈的位置都會不同的,作用當然也是不同的,那就來看看不同動脈的功能吧。

大動脈

大動脈(largeartery)包括主動脈、無名動脈、頸總動脈、鎖骨下動脈、椎動脈和髂總動脈等。

大動脈的管壁中有多層彈性膜和大量彈性纖維,平滑肌則較少,故又稱彈性動脈(elasticartery)。


中動脈

除大動脈外,其餘凡在解剖學中有名稱的動脈大多屬中動脈(medium-sizdeartery)。中動脈管壁的平滑肌相當豐富,故又名肌性動脈(muscularartery)。
小動脈

管徑1mm以下至0.3mm以上的動脈稱為小動脈(smallartery)。小動脈包括粗細不等的幾級分支,也屬肌性動脈。較大的小動脈,內膜有明顯的內彈性膜,中膜有幾層平滑肌,外膜厚度與中膜相近,一般沒有外彈性膜。

微動脈

管徑在0.3mm以下的動脈,稱微動脈(arteriole)。內膜無內彈性膜,中膜由1~2層平滑肌組成,外膜較薄。

以上就是五大動脈的介紹。
請採納,謝謝

㈨ 大動脈在哪

大動脈即主動脈。人體內最粗大的動脈管,是向全身各部輸送血液的主要導管。近心臟的主動脈、肺動脈,叫大動脈。其管壁主要由彈性纖維構成,故又稱彈性動脈。


中文名

大動脈

外文名

largeartery

包括

主動脈、無名動脈

說明

有三層結構

解剖結構:

1、大動脈:

由於大動脈含有大量彈性纖維,故在心臟收縮時,能緩沖心臟血流的沖擊;當心臟舒張時又能維持血流速度的均衡性。大動脈,尤其是主動脈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好發部位;大動脈亦可發生炎性病變。

2、動脈:

凡是從心室所發出的血管及其分支都稱為動脈。它是將心室的血液輸送到全身各部器官和組織去的血管。其中左心室發出的動脈及其分支都運送的是氧飽和的動脈血,而右心室所發出的動脈及其分支則運送的是靜脈血。

按動脈管徑的大小,可分為大、中、小、微四級。它們之間相互移行沒有明顯的界限。其共同的基本結構都由內、中、外三層膜構成。

大動脈一般是指主動脈、肺動脈、無名動脈、頸總動脈、鎖骨下動脈、髂總動脈和股動脈等。此類動脈管壁的中膜層最厚,主要由大量的彈性纖維形成的彈性膜(成人約40~70層)和環行的平滑肌等組成。故管壁的彈性大,因而又稱為彈性動脈。它既可緩沖心臟收縮時所產生的強大壓力,又可在心臟舒張時,借其彈性回縮促使血液繼續定向流動。

除大動脈以外,管徑在1毫米以上的所有動脈均屬中動脈。其結構特點是管壁的中膜層厚,主要由大量環行排列的平滑肌(成人約10~40層)和少量的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組成。因此管壁的收縮性大,故又稱為肌性動脈。具有調節局部器官供血量的作用。

小動脈一般是指管徑在1毫米以下,300微米以上的小動脈。管壁結構與中動脈基本相似,只是逐漸變薄。其中膜層僅由1~4層平滑肌構成,因此也屬於肌性動脈,也具有調節器官和組織內血流量的作用。一般管徑在300微米以下的小動脈稱為微動脈。它最後移行為毛細血管。

動脈可隨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這些變化除了正常發育的改變外,還可發生退行性,甚至病理性改變。加強體育鍛煉,可以增強動脈的功能活動,以防止或延緩其退行性或病理性變化。大動脈的形態學結構:

大動脈為心臟發出的1~3級動脈。大動脈的管徑很大,呈圓管形。其中膜含有大量彈性組織,也叫彈性動脈。人體的主動脈、肺動脈、頭臂干、鎖骨下動脈和頸總動脈等均屬於大動脈。大動脈的內膜分3層:內皮是由多邊形的單層扁平細胞組成,胞漿不明顯,胞核多數可見為梭形;內皮下層是由纖細的膠質纖維和無定形的基質,還有彈力纖維,成纖維細胞和遊走細胞等;內彈力膜由多層有孔的彈力膜組成,也稱窗膜,在膜間的空隙內,夾有少量結締組織,有時也有少量的平滑肌。近年來認為大動脈內膜細胞具有分泌某些微循環激素參與局部微循環的調節功能;中膜是3層膜中最厚的一層,其主要成分是由彈性組織所形成的窗膜。在人的主動脈內約有50~60層環繞管壁,並有分支彼此相連。膜間的間隔較寬,其中夾有一層環行的平滑肌和少許的結締組織。中膜內的基質主要成分是含硫的粘蛋白多糖類,是中膜內在正常情況下具有收縮能力的成分。但在病理情況下,基質可以形成軟骨或鈣化而成骨質,此時的動脈壁失去彈性和收縮能力,而造成動脈硬化現象。外膜相對較薄,外層為縱行的膠質纖維,與中膜相接處有外彈力膜,與中膜之間並無明顯的分界。外膜內還有血管滋養管和神經。大動脈的構造與其功能關系密切。由於其中含有大量的彈性組織,其管壁擴張使管徑明顯增大,可容納由心臟收縮時心搏出的血液,並緩沖心搏的壓力,在心臟舒張時,大動脈的彈性組織回復和平滑肌收縮,使其中的血液繼續不間斷地流向動脈遠端,維持組織的有效血液灌注。大動脈的外膜可使中膜內的彈性組織不致過度伸張,從而使大動脈中的血壓保持一定升降程度。當外膜受到損傷時,則中膜可因受到管內壓力而向外突出,嚴重者可形成動脈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