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從人體耳朵穴位怎麼看對應疾病
耳穴就是分布於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應點、刺激點。當人體內臟或軀體有病是,往往會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現局部反應,如壓痛、結節、變色、導電性能等。利用這一現象可以作為診斷疾病的參考,或刺激這些反應點(耳穴)來防治疾病。耳與臟腑經絡有著密切的關系。各臟腑組織在耳廓均有相應的反應區(耳穴)。刺激耳穴,對相應的臟腑有一定的調治作用。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針刺、埋針、放血、耳穴貼壓、磁療、按摩等。這些將在「經絡美容常用方法」一講中介紹。
圖45、耳穴圖
1、耳中(膈) HX1
定位:耳輪角處,即耳輪1區。
應用:血虛、血瘀、血熱引起的皮膚疾患,頑固性的皮膚瘙癢、蕁麻疹。
2、直腸 HX2
定位:耳輪腳棘前上方的耳輪處。
應用:便秘。
3、耳尖 HX6、7
定位:耳廓向前對折的上部尖端處。
應用:頭面五官科各種急性炎症,如麥粒腫,目赤腫痛,咽喉腫痛,面神經炎,蕁麻疹,濕疹,痤瘡,皮膚瘙癢等。
4、風溪 SF1、Zi
定位:耳輪結節前方,指與腕之間,耳舟1、2處交界處。
應用:皮膚過敏,皮膚瘙癢;蕁麻疹,濕疹;指掌角化症;痤瘡。
5、交感 AH6a
定位:耳輪下腳的末端與耳輪交界處。
應用: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諸證,失眠,多汗,顏面潮紅等。
6、子宮(內生殖) TF2
定位:在三角窩前1/3的凹陷處。
應用: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白帶過多,盆腔炎;黃褐斑,痤瘡;肥胖。
7、神門 TF4
定位:三角窩內,對耳輪上下腳分叉處稍上方。
應用:失眠,多夢,心煩,疲憊;頭痛、面痛、齒痛;蕁麻疹,濕疹,瘙癢;戒斷綜合征。
8、盆腔 TF5
定位:在三角窩後3/1的下部。
應用:帶下病,盆腔炎、附件炎。
9、腎上腺 TG2P
定位:耳屏游離緣下部尖端。
應用:低血壓,氣血不足,面色晄白,頭暈眼花。過敏性皮膚病。
10、皮質下 AT4
定位:對耳屏內側面。
應用:神經衰弱,失眠多夢,記憶力下降;神經性頭痛;身體虛弱。
11、對屏間 AT1、2、4i
定位:對耳屏游離緣的尖端。
應用:皮膚過敏、皮膚瘙癢。
12、口 CO1
定位:耳輪腳下方前1/3。
應用:面癱。口腔炎,口角炎,口周痤瘡。
13、胃 CO4
定位:耳輪腳消失處。
應用:消化不良,腹脹;失眠、口臭;痤瘡,酒糟鼻;肥胖。
14、大腸 CO7
定位:耳輪腳上方的前1/3處。
應用:便秘;肥胖;痤瘡。
15、腎 CO10
定位:對耳輪下腳下方的後部。
應用:早衰,脫發;神經衰弱;月經不調。
16、肝 CO12
定位:耳甲艇的後下部。
應用:月經不調,痛經,經前期緊張症;更年期綜合征,癔病;黃褐斑,痤瘡。
17、脾 CO13
定位:耳甲腔的後下方。
應用: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形容失養枯萎;便秘,腹瀉,食慾不振;白帶過多,崩漏。
18、心 CO15
定位:耳甲腔正中凹陷處。
應用:神經衰弱;口舌生瘡,聲音嘶啞;癔病。
19、肺 CO14
定位:耳甲腔中央周圍。
應用:聲音嘶啞,咽喉炎;皮膚瘙癢,蕁麻疹,痤瘡,扁平疣;便秘。
20、三焦 CO17
定位:耳甲腔底部,內分泌內側,耳孔外。
應用:便秘,腹脹;單純性肥胖。
21、內分泌 CO18
定位:耳甲腔底部,屏間切跡內。
應用:月經不調,痛經;更年期綜合征;肥胖;黃褐斑,痤瘡。
22、面頰 LO5、6i
定位:耳垂第5、6區交界線周圍區。
應用:面部保健美容按摩;面癱,面痛;痤瘡,黃褐斑,扁平疣。。
Ⅱ 什麼是耳廓
耳廓一般指耳郭,即「耳廓」,外耳的一部分,是收集聲波的裝置。它的大部以彈性軟骨為支架,覆以皮膚。皮下組織較少而緊密,富含血管神經,耳郭下端的下垂部分,無軟骨,僅由皮膚、結締組織和脂肪構成,叫做耳垂。
耳郭借韌帶、耳郭肌、軟骨和皮膚等附著於頭顱兩側。耳郭的前外側面凸凹不平,其向前捲曲的游離緣名為耳輪,以耳輪腳起於外耳門的上方。
(2)耳輪是哪個部位的圖片擴展閱讀
耳廓大部分由彈性軟骨外覆皮膚構成。耳郭有幾個凹陷,其中耳甲最深。耳垂(不含軟骨)由纖維組織、脂肪和血管構成,易於穿孔取血樣及掛耳環。
耳郭的血液主要來自耳後動脈及顳淺動脈;耳大神經及耳顳神經分布於耳郭皮膚:耳大神經分布於耳郭上部及外耳道以下耳郭外側的皮膚;耳顳神經(三叉神經下頜支)分布於外耳道以上耳郭皮膚。
耳郭上半部外側面的淋巴引流至腮腺淺淋巴結,顱側(內側)的淋巴則引流至耳後淋巴結及頸深上淋巴結。耳郭其餘部分(包括耳垂)的淋巴引流至頸淺淋巴結。
Ⅲ 耳輪是哪個部點陣圖片 mu.baidu.com
耳輪:耳郭的邊緣,下連耳垂。亦指耳朵。
圖片中的黃色部分
Ⅳ 耳朵上都有那些穴位
耳朵上的穴位有很多,根據中醫學理論,耳朵上的穴位與我們身體的器官都是相關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小小的耳朵上究竟都有那些穴位點,同時按摩這些穴位會達到什麼樣的效果。砭萃網提醒下各位[砭萃網:泗濱砭石,砭術與健康],在按摩以下穴位點時,需要注意耳部皮膚較薄,按壓力度適中,不可過於用力,同時,為了更精確定位,可以用砭石錐、 砭石羊角錐、火柴棒代替手指按壓穴位。(耳朵穴點陣圖如下)
神門點
當感到心痛心煩、壓力大時,按壓神門能安撫身體,減輕生理緊張,使刺激食慾的自主神經得到放鬆。
位置:耳朵外廓
按摩效果:安撫身體、補益心氣。
按摩方法:按壓神門一分鍾,然後換左耳做同樣的動作。
胃點
當身體感到脹氣或消化不良時,對胃點加以按摩可使消化激素活躍起來,促進消化,同時還能夠起到減少脂肪堆積的作用(相關鏈接:《砭石的作用與功效》)。
位置:耳朵中央
按摩效果:促進消化酶分泌,減輕腹脹和消化不良,有利於減肥。
按摩方法:間歇式按壓,早晚左右耳各30下。
便秘點
便秘是由於腸胃蠕動緩慢或消化不良引起的,刺激便秘點可以有效增強腸胃蠕動,促進毒素排出。
位置:耳輪內側上方
按摩效果:促進腸胃運動,消除便秘。
按摩方法:間歇式按壓,早晚左右耳各30下(根據便秘情況,可以適當增加按摩次數)。
內分泌點
內分泌點穴位控制下丘腦中的食慾控制中心,減少飢餓激素的產生,增加產生飽足感的激素並加快代謝速度。
位置:耳輪內側下方
按摩效果:促進新陳代謝。
按摩方法:間歇式按壓,早晚左右耳各30下。
飢點
當腸胃向控制食慾的下丘腦發出「餓」的信號時,人就會有進食的慾望,而按壓相應穴位能起到阻止信號傳遞的作用。
位置:耳垂上方
按摩效果:有效抑制食慾,阻止飢餓信息的傳遞。
按摩方法:間歇式按壓,早晚左右耳各30下(飯前或有飢餓感時按摩效果更好。
Ⅳ 耳朵上有哪些穴位
耳朵上的穴位基本上是和人體各個臟腑組織相關的。全息醫學認為,耳朵可被視為「縮小了的人體身形」,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體各部分與耳朵通過經絡有著密切的聯系,而耳朵上分布了許多的穴位。耳穴國際標准化方案確定標准耳朵為七十九個穴位,通過耳穴能診治許多疾病。下面給你介紹耳穴相關的內容:
常用耳穴
耳廓表面解剖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規律
--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主治
--具有調整全身多個系統功能的穴位
1 耳廓表面解剖
為了便於掌握耳針穴位的部位,必須熟悉耳廓解剖名稱
耳輪:耳廓最外緣的捲曲部分;其深入至耳腔內的橫行突起部分叫"耳輪腳";耳輪後上方稍突起處叫"耳輪結節";耳輪與耳垂的交界處叫"耳輪尾"。
對耳輪:在耳輪的內側,與耳輪相對的隆起部,又叫對耳輪體;其上方有兩分叉,向上分叉的一支叫"對耳輪上腳",向下分叉的一支叫"對耳輪下腳"。
三角窩:對耳輪上腳和下腳之間的三角形凹窩。
耳舟:耳輪與對耳輪之間冊溝,又稱舟狀窩。
耳屏:指耳廓前面瓣狀突起部,又叫耳珠。
屏上切跡:耳屏上緣與耳輪腳之間的凹陷。
對耳屏:對耳輪下方與耳屏相對的隆起部。
屏間切跡:耳屏與對耳屏之間的凹陷。
屏輪切跡:對耳屏與對耳輪之間的稍凹陷。
耳垂:耳廓最下部,無軟骨的皮垂。
耳甲艇:耳輪腳以上的耳腔部分。
耳甲腔:耳輪腳以下的耳腔部分。
外耳道開口:在耳甲腔內的孔竅。
2 耳穴在耳廓上的分布規律
人體發生疾病時,常會在耳廓的相應部位出現"陽性反應"點,如壓痛、變形、變色、水皰、結節、丘疹、凹陷、脫屑、電阻降低等,這些反應點就是耳針防治疾病的刺激點,又稱耳穴。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有一定規律,一般來說耳廓好象一個倒置的胎兒,頭部朝下,臀部朝上。其分布規律是:與頭面部相應的穴位在耳垂鄰近;與上肢相應的穴位在耳舟;與軀乾和下肢相應的穴位在對耳輪和對耳輪上、下腳;與骨臟相應的穴位多集中在耳甲艇和耳甲腔;消化道在耳輪腳周圍環形排列。
耳穴分布規律表
身 體 部 位 耳 穴 分 布 區 域
頭 面 部 耳 垂 或附近
上 肢 耳 舟
下 肢 對耳輪上下腳
軀 干 對 耳 輪
胸 腔 臟 器 耳 甲 腔
腹 腔 臟 器 耳 甲 艇
盆 腔 臟 器 三 角 窩
消 化 道 耳輪腳周圍環形排列
常用耳穴的定位及主治
身體部位 耳穴分布 穴名 定位 主治
頭面五官
眼 耳垂5區的中央 青光眼、近視、麥粒腫等
齒1 垂1區的外下角 拔牙 牙痛
齒2 耳垂4區的中央 拔牙 牙痛
上頜 耳垂3區中央 上牙痛、下頜關節痛
下頜 耳垂3區上部橫線之中點 下牙痛、下頜關節痛
面頰 耳垂5、6區交界線周圍 三叉神經痛、口眼歪料、痤瘡
內耳 耳垂6區中央稍上方 耳鳴、耳聾、中耳炎、目源性眩暈
扁桃體 耳垂8區中央 扁桃體炎
外鼻 耳屏外側面的中央 鼻病、鼻炎、鼻癤等
內鼻 耳屏內側面的下1/2處 鼻炎、上頜竇炎、感冒
咽喉 耳屏內側面的上1/2處 咽喉腫痛
目1 屏間切跡前下 青光眼、近視、麥粒腫
目2 屏間切跡後下 青光眼、近視、麥粒腫
外耳 屏上切跡微前凹陷中 耳鳴、耳聾、眩暈
對 耳 屏
額 對耳屏外側面的前下方 前頭痛、眩暈、失眠
枕 對耳屏外側面的後上方 後頭痛、失眠、昏厥、皮膚病
顳 額穴與枕穴連線的中點 偏頭痛
軀干
對耳輪
脊椎 對耳輪的耳腔緣
(頸椎、胸椎、腰骶椎) (以直腸下段同水平與肩關 節同水平分界線將脊椎分為 三段,自下而上分別為 下1/3為頸椎 中1/3為胸椎 下1/3為腰骶椎) 相應部位疾病
胸 對耳輪上,與屏上切跡同水平 胸脅痛、乳腺炎
腹 對耳輪上,與對耳輪下腳同水平 腹空疾病、消化婦科病
上肢
耳舟
鎖骨 與輪屏切跡同水平線處 相應部位疼痛、肩周炎
肩關節 在肩與屏輪切跡平線之間 肩周炎
肩 與屏上切跡同水平 肩周炎
肘 在腕穴與肩穴之間 肘痛
腕 平耳輪、結節突起處的耳舟部 腕痛
指 耳舟的頂部、耳輪結節上方 手指麻木疼痛
下肢
對 耳 輪 上 腳
臀 對耳輪下腳處1/2處 從骨神經痛
坐骨 對耳輪下腳內1/2處 從骨神經痛
膝 對耳輪上腳的起始部與 對耳輪下腳上緣同水平 膝痛
踝 對耳輪上腳的內上角 踝痛
趾 對耳輪上腳角的外上角 足趾麻木疼痛
胸 腔 臟 器
耳 甲 腔 心 耳甲腔正中 心血管系統疾病,中暑、急驚風
肺 心穴的上、下、外三面 呼吸系統疾病、皮膚病
氣管 在口與心穴之間 咳嗽、哮喘
三焦 屏間穴的上方 便秘、浮腫
消化道
耳輪角周圍 口 外耳道口的上緣和後緣 口腔炎、面癱
食道 耳輪腳下方內2/3處 惡心、嘔吐、吞咽困難
賁門 耳輪腳下方外1/3處 惡心、嘔吐、賁門痙攣
胃 耳輪腳消失處 胃病
十二指腸 耳輪腳上方外1/3處 十二指腸潰瘍、幽門痙攣、膽疾
小腸 耳輪腳上方中1/3處 消化不良、心悸
大腸 耳輪腳上方內1/3處 痢疾、腹瀉、便秘
耳輪角 闌尾 在大小腸穴之間 闌尾炎、腹瀉
直腸下端 與大腸穴同水平的耳輪處 便秘、泄瀉、脫肛、痔疾
腹 腔 臟 器
耳 甲 艇 腎 對耳輪下腳的下緣、小腸穴 直上方 生殖、泌尿、婦科疾病 腰痛、耳鳴、失眠、眩暈
膀胱 對耳輪下腳的下緣、大腸穴直 膀胱疾病、尿閉、遺尿
輸尿管 直上方 在膀胱與腎穴之間 輸尿管結石酸痛
耳甲腔 胰(膽) 在肝腎穴之間 左耳為胰,右耳為膽 胰腺炎、糖尿病 膽道疾病、偏頭痛
肝 胃、十二指腸穴的後方 肝穴下方、耳甲腔的外上方 肝鬱脅痛、眼病、月經不調 消化不良、胃痛脹、崩漏等
盆 腔 三角 窩 子宮(精宮) 三角窩耳輪內側緣的中點 女子:月經不調、帶下、分腔炎
男子:遺精、陽萎
具有調整全身多個系統功能的穴位
穴名 部位 主治
神門 在三角窩的1/3處,對耳輪上下腳交叉之前 失眠、多夢、煩躁、眩暈、咳嗽、哮喘、蕁麻疹、炎症。
交感(下腳端) 在對耳輪下腳端與耳輪內側交界處。 消化、循環系統功能失調、哮喘、急驚風、痛經等。
腎上腺(下屏尖) 在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 低血壓、昏厥、無脈症;呼吸系疾患:感冒、咳嗽、哮喘;中暑、瘧疾、乳腺炎。
腦點(緣中) 在對耳屏尖與輪屏切跡間的中點 遺尿、崩漏、急驚風。
皮質下(腦) 在對耳屏的內側面 失眠、多夢、疼痛性病症、智能發育不全、哮喘、眩暈、耳鳴
內分泌(屏間) 在屏間切跡內耳甲腔底部 生殖系統功能失調,更年期綜合征,皮膚病等
升壓點 在屏間切跡下方 低血壓、虛脫
降壓溝 在耳廓背部,由內上方斜向外下方行走的凹溝處 高血壓
上耳根 在耳根的最上緣 頭痛、腹痛、哮喘
上耳背 在耳背上方的軟骨隆起處 皮膚病、頭痛、坐骨神經痛、腰痛
中耳背 在上耳背與下耳背之間最高處 皮膚病、背痛、腹脹、腹瀉、消化不良
下耳背 在耳背下方的軟骨隆起處 皮膚病、背痛、咳嗽、氣喘
耳迷根 在耳廓背與乳突交界處(相當於耳輪腳同水平)的耳根部 胃痛、膽道蛔蟲症、腹瀉、氣喘、鼻塞
下耳根 耳垂與面頰相交的下緣。 頭痛、牙痛、咽喉痛、哮喘
耳尖 將耳輪向耳屏對折時,耳廓上尖端處 發熱、高血壓、目赤腫痛、麥粒腫
輪1-6 自耳輪結節下緣至耳垂正中下緣分成五等分,共6點,自上而下依次為輪1、輪2、輪3、輪4、輪5、輪6 發熱、扁桃體炎、高血壓
Ⅵ 耳珠是哪個部位
耳珠應該就是我們所說的耳垂,耳垂在耳廓下部的窄小部分,內含結締組織和脂肪。是針灸和臨床采血的常用部位。
耳垂人的身體構造之一。屬於耳朵。耳郭的一部分,在耳輪的下面。
①解剖部位名。耳輪下端之柔軟部分。又名耳墜、耳垂珠。
②經外穴名。出《刺疔捷法》。在耳垂前面中點。主治鎖口疔等。直刺0.1寸,或點刺出血,耳垂斜線皺紋所謂耳垂斜線皺紋,就是在耳垂上出現的斜線皺紋。
(6)耳輪是哪個部位的圖片擴展閱讀:
耳垂與疾病
耳垂斜線皺紋所謂耳垂斜線皺紋,就是在耳垂上出現的斜線皺紋。耳垂斜線皺紋分為三度,I度皺紋不明顯,表淺細條線;II度皺紋很明顯,深達1毫米,皺紋長達整個耳垂;III度皺紋非常顯著,深度超過1毫米,邊緣分開,通常還有另一個平行的皺紋存在。
耳垂斜線皺紋,自傅朗克(Frank)於1973年提出來,作為冠心病病人的外在特徵以後,許多學者進行了研究,認為它是預測動脈粥樣硬化的有意義的標記。觀察耳垂斜線皺紋可作為大量人群普查冠心病的簡單方法。現還發現它伴有第11對染色體異常。
在健康人中有III度皺紋者僅佔21%,而在心絞痛病人卻佔62%,在心肌梗塞病人中則高達80%。耳垂斜線皺紋還與年齡有密切關系,如40歲以內的健康人中,有耳垂斜線皺紋者僅佔9%,40—49歲卻佔30%,50一59.歲則為50%,60—69歲就高達66%。
心肌梗塞病人的耳垂斜線皺紋亦隨年齡的增大而增多。一些年輕的心肌梗塞病人中也有不少有耳垂斜線皺紋者。
專家們曾利用心血管造影證明,病人的耳垂斜線皺紋的程度與冠狀動脈損害情況密切相關。他們還發現,當病人有慢性冠脈不全和體力負荷耐量低時,其中97%的病人有耳垂斜線皺紋,且有25%的病人為III度皺紋,而在體力負荷耐量高的病人中,僅70%有耳垂斜線皺紋,並且多為
l一2條皺紋。耳垂斜線皺紋的明顯程度還與心肌梗塞病人的血中膽固醇含量有關。血中膽固醇含量越高,其耳垂斜線皺紋越明顯。
從解剖學的角度來看,全耳是由第二、三頸椎神經和第五、六、九和十顱神經所支配。至於耳垂斜線皺紋與缺血性心臟病的關系,據達尼(Dany)認為,目前一些現察與針刺臨床資料相符。亦有人認為,可用我國的耳針作用來解釋,因為,耳垂斜線皺紋按照耳針局部圖像而言,正好是心臟在耳廓上的相應點。
我們認為,它可以用「生物全息律」得到較好的解釋。所以,利用耳垂斜線皺紋來發現冠心病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在大量人群的普查中,通過觀察耳垂斜線皺紋作為發現冠心病的線索,是一種值得推廣的簡單有效的方法。
Ⅶ 到底是耳郭還是耳廓
耳廓(Kuo`) 指 臉龐和耳朵之間的地方。
Ⅷ 耳朵各部分對應的內臟
把耳廓比喻為縮小的人體身形,它與機體內各個器官組織都有一定的聯系,人體各器官組織在耳廓的局部皮膚上都有相應的刺激點,一旦器官組織發生病變,耳上的某個特定部位(中醫稱之為「穴位」)就會產生一定的變化和反應,因此當刺激某個耳穴時,就可以診斷和治療體內相應部位的疾病,一些有經驗的醫學專家可以通過耳部皮膚顏色的深淺變化,有無凹凸變形、結節或脫屑、毛細血管是否充盈等協助診斷疾病。
那麼如何在耳部進行取穴呢,身體各部位都在耳朵的什麼地方反射?下面我們用圖與文字詳細說明。
(4)根據臨床經驗取穴:通過大量臨床實踐,總結了治療疾病的有效耳穴,如眼穴、肝穴、脾穴能治療麥粒腫;神門穴、皮質下穴、熱穴及相應部位(如踝關節扭傷,相應部位的耳穴是踝),能治療扭傷;頸椎穴、頸穴、神門穴、外生殖器穴能治療落枕;枕穴、額穴、枕小神經穴、神門穴、皮質下穴能治療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