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咽鼓管咽口在哪個位置圖片
擴展閱讀
手工鑰匙扣圖片大全 2025-07-28 10:58:51
帶花的圖片唯美圖片 2025-07-28 10:54:34
廚房推拉門圖片ps素材 2025-07-28 10:53:55

咽鼓管咽口在哪個位置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4-28 07:15:25

1. 咽鼓管的解剖結構

咽鼓管呈弓狀彎曲,整個管道長約35~39毫米,由軟骨部與骨部兩部分所組成。它的外1/3為骨部,內則有頸內動脈,在鼓室前壁的偏上部是鼓室口;內2/3為軟骨部,內側端的咽口位於鼻咽部的側壁,具體位置是在下鼻甲後端的後下方。骨性部是管的外側較短的部分,其鼓室端開口於鼓室的前壁;軟骨部經咽鼓管咽口,開口於鼻咽部的側壁。軟骨部平時閉合,僅在吞咽或呵欠時開放,以平衡中耳和外耳的氣壓,有利於鼓膜的正常振動。由於咽鼓管與鼻咽部相通,故咽部感染易沿咽鼓管侵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2. 什麼是咽鼓管

咽鼓管又稱歐氏管,在鼓室前壁的偏上部有一很重要的暗通道。它的一端由前壁進入鼓室,另一端則進入鼻咽部,是溝通鼓室與鼻咽部的通道,所以被稱為咽鼓管。咽鼓管呈弓狀彎曲,整個管道長約35~39毫米,由軟骨部與骨部兩部分所組成。

3. 解剖學 咽各部有哪些重要結構及各部的交通如何

咽的分部:鼻咽、口咽、喉咽。


咽上界起自顱,底下達第6頸椎平面,長約12cm,在環狀軟骨下緣高度與食管口相連,前面與後鼻孔、口腔和喉相接,後壁與頸椎椎前筋膜相鄰,兩側有頸部大血管和神經通過。咽分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段。

  • 鼻咽

又稱上咽部,位於硬齶平面以上的咽部。頂壁外側與破裂孔鄰近,是鼻咽癌侵入顱內的主要徑路。頂壁與後壁相交處有條索狀淋巴組織,名腺樣體,又稱增殖體或咽扁桃體。左右側壁有咽鼓管咽口,附近有較豐富的淋巴組織,稱咽鼓管扁桃體,咽口後上方有隆起,名咽鼓管圓枕,圓枕後上方有一凹陷區,稱咽隱窩,即羅森繆勒氏窩,是鼻咽癌常見的原發部位。

軟齶下緣與咽後壁間的間隙,稱齶帆間隙,軟齶麻痹或組織缺損時,間隙異常寬大,出現講話時帶鼻音和飲水倒流等齶帆間隙團鎖不全症狀;相反,若軟齶緊接咽後壁,間隙狹窄,造成咽部氣道萎陷,睡眠吸氣時導致軟齶下緣及懸雍垂震動,為構成鼾症的病因之一。

  • 口咽

又稱中咽部。口咽後壁約相當於第3頸椎的平面,粘膜下有散在咽後淋巴結,經感染可形成咽後膿腫。舌根二側尚見聚集成團的淋巴組織,稱舌扁桃體。

  • 喉咽

又稱下咽部。喉咽兩側有兩個呈倒置錐形的窩,稱梨狀窩,是食物經咽進入食管的通道。

4. 咽鼓管開口在哪裡存在哪裡生理意義是什麼

一端在口腔咽部另一端在中耳,作用是保持鼓膜內外的壓力平衡。

5. 咽鼓管是那個部位

咽鼓管呈弓狀彎曲,整個管道長約35~39毫米,由軟骨部與骨部兩部分所組成。它的外1/3為骨部,內則有頸內動脈,在鼓室前壁的偏上部是鼓室口;內2/3為軟骨部,內側端的咽口位於鼻咽部的側壁,具體位置是在下鼻甲後端的後下方。骨性部是管的外側較短的部分,其鼓室端開口於鼓室的前壁;軟骨部經咽鼓管咽口,開口於鼻咽部的側壁。軟骨部平時閉合,僅在吞咽或呵欠時開放,以平衡中耳和外耳的氣壓,有利於鼓膜的正常振動。由於咽鼓管與鼻咽部相通,故咽部感染易沿咽鼓管侵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6. 咽鼓管咽口開口於哪裡

咽鼓管呈弓狀彎曲,整個管道長約35~39毫米,由軟骨部與骨部兩部分所組成。它的外1/3為骨部,內則有頸內動脈,在鼓室前壁的偏上部是鼓室口;內2/3為軟骨部,內側端的咽口位於鼻咽部的側壁,具體位置是在下鼻甲後端的後下方。骨性部是管的外側較短的部分,其鼓室端開口於鼓室的前壁;軟骨部經咽鼓管咽口,開口於鼻咽部的側壁。軟骨部平時閉合,僅在吞咽或呵欠時開放,以平衡中耳和外耳的氣壓,有利於鼓膜的正常振動。由於咽鼓管與鼻咽部相通,故咽部感染易沿咽鼓管侵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7. 咽鼓管有什麼作用

咽鼓管又稱歐氏管,在鼓室前壁的偏上部有一很重要的暗通道。它的一端由前壁進入鼓室,另一端則進入鼻咽部,是溝通鼓室與鼻咽部的通道,所以被稱為咽鼓管。咽鼓管呈弓狀彎曲,整個管道長約35~39毫米,由軟骨部與骨部兩部分所組成。它的外1/3為骨部,內則有頸內動脈,在鼓室前壁的偏上部是鼓室口;內2/3為軟骨部,內側端的咽口位於鼻咽部的側壁,具體位置是在下鼻甲後端的後下方。骨性部是管的外側較短的部分,其鼓室端開口於鼓室的前壁;軟骨部經咽鼓管咽口,開口於鼻咽部的側壁。軟骨部平時閉合,僅在吞咽或呵欠時開放,以平衡中耳和外耳的氣壓,有利於鼓膜的正常振動。由於咽鼓管與鼻咽部相通,故咽部感染易沿咽鼓管侵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咽鼓管黏膜與鼻咽部鼓室黏膜相通,由假復層纖毛柱狀上皮細胞組成,有相當多的分泌細胞。這些細胞分泌的液體,維持恰當的咽鼓管張力,使之既不完全開放,卻又能在適當的機會,如張口、吞咽、打呵欠或咀嚼時偶爾開放一下,以此來調節鼓室內壓力,從而保持鼓室內外壓力的平衡。

咽鼓管是中耳通氣引流的唯一通道。主要功能是引導鼻咽部氣體進入鼓室,以維持鼓膜兩側壓力平衡,從而保證鼓膜的正常振動。如果咽鼓管閉塞或鼻咽部炎症造成咽口閉合都可致鼓室壓力降低,外界壓力相對增高,從而使鼓膜內陷而影響聽力。此時,宜行咽鼓管導管吹張術。

如發生鼻炎時,由於咽鼓管在鼻咽側的開口處部分或全部阻塞,才導致其功能障礙,使鼓膜內外兩側的壓力失去平衡,影響中耳鼓膜對聲波的傳導。

咽鼓管的功能障礙並非局限於對鼓膜有效振動的影響。當咽鼓管發生持續性功能障礙時,鼓膜內側壓力就會低於外界壓力,即出現負壓。此時,中耳腔內毛細血管內的血清就會隨之滲出到中耳腔,形成中耳積液,這就是所謂分泌性中耳炎。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發生纖維化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使當初滲出至中耳的液體變得越來越黏稠,並最終將中耳的聽骨包繞起來,這在醫學上稱為鼓室硬化症,就像給聽骨安裝了緊箍咒一樣,使其無法行使振動的功能,聽力就會逐步下降,嚴重時需要在手術顯微鏡下為受限的聽骨鏈進行「松解」手術,才能恢復其功能。如果在中耳滲出的基礎上再合並細菌感染,如化膿性中耳炎,就會雪上加霜,甚至導致鼓膜穿孔、聽骨壞死等嚴重病變。

當然,影響咽鼓管功能的疾病不止鼻炎一種,還有其他多種疾病,如鼻咽部腫瘤等,需要區別對待。

8. 咽喉部位是哪

醫學生咽和喉是分開的兩個不同部位,而我們通常所說的咽喉是指口咽,慢性咽炎最主要的病變也是在口咽。口咽對著圖看。而你非要咽喉的話,咽是指鼻咽+口咽+喉咽。而喉是指圖上標著的喉咽前面的部位,就是聲門附近那裡,大概就是喉結的高度。咽部是在喉結上方的。

9. 中耳的咽鼓管

咽鼓管(pharyngotympanic tube)又稱歐氏管,在鼓室前壁的偏上部有一很重要的暗通道。它的一端由前壁進入鼓室,另一端則進入鼻咽部,是溝通鼓室與鼻咽部的通道,所以被稱為咽鼓管。
咽鼓管呈弓狀彎曲,整個管道長約35~39毫米,由軟骨部與骨部兩部分所組成。它的外1/3為骨部,內則有頸內動脈,在鼓室前壁的偏上部是鼓室口;內2/3為軟骨部,內側端的咽口位於鼻咽部的側壁,具體位置是在下鼻甲後端的後下方。骨性部是管的外側較短的部分,其鼓室端開口於鼓室的前壁;軟骨部經咽鼓管咽口,開口於鼻咽部的側壁。軟骨部平時閉合,僅在吞咽或呵欠時開放,以平衡中耳和外耳的氣壓,有利於鼓膜的正常振動。由於咽鼓管與鼻咽部相通,故咽部感染易沿咽鼓管侵入鼓室,引起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