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喜鵲護巢動態圖片
擴展閱讀
賣雞翅雞腿的搞笑圖片 2025-05-21 06:57:40
另類搞笑背景圖片 2025-05-21 06:57:39
佛頭像圖片大全 2025-05-21 06:57:03

喜鵲護巢動態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2-27 22:53:02

⑴ 喜鵲圖片

喜鵲是鳥綱鴉科的一種鳥類。共有10個亞種。體長40~50厘米,雌雄羽色相似,頭、頸、背至尾均為黑色,並自前往後分別呈現紫色、綠藍色、綠色等光澤,雙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遠較翅長,呈楔形,嘴、腿、腳純黑色,腹面以胸為界,前黑後白。留鳥。棲息地多樣,常出沒於人類活動地區,喜歡將巢築在民宅旁的大樹上。全年大多成對生活,雜食性,在曠野和田間覓食,繁殖期捕食昆蟲、蛙類等小型動物,也盜食其他鳥類的卵和雛鳥,兼食瓜果、穀物、植物種子等。

每窩產卵5~8枚。卵淡褐色,布褐色、灰褐色斑點。雌鳥孵卵,孵化期18天左右,1個月左右離巢。

⑵ 喜鵲建巢作文200

外公家的門前有好幾棵高大的樹,有幾棵樹上都搭了鳥窩,我問外公那是什麼鳥窩,外公告訴我是喜鵲窩。其中有一棵樹的窩里住著小喜鵲,我看見有兩只大喜鵲捉著蟲子喂小喜鵲。我看見那窩已經很好了,不知道為什麼喜鵲還在銜樹枝往窩上搭,我想可能是天冷,它要把窩搭牢固些,不讓風吹進去,保護好它的小寶寶。後來我和媽媽去查了資料,知道喜鵲大多選擇在難以攀爬,又高、又大的楊樹上的樹丫杈上作窩。它們所用的建築材料都是就地取材,是些最普通的枯樹枝,看來好象是模三豎四的亂七八糟的亂搭建的。其實不然,還是有一定的規律的。有時也選用些帶刺的荊棘。聰明的喜鵲,都是將有刺一面放在最外邊,起到防禦入侵者、更好保護鳥巢的作用。裡面則需要有盡可能大的空間,還要符合光滑、舒適的要求。窩搭到了一定高度時,就會看到兩只喜鵲抬著一根比較粗大的樹枝,(一隻用嘴叨著樹枝的一頭)兩只喜鵲同時舞動翅膀飛起,這個動作叫「上樑」。 喜鵲與生俱來就是高超的建築師。不用圖紙,它們就能用最常見的枯樹枝,建造最大、最堅固的鳥巢。遠遠望去好像一個大藍球掛在樹梢。相比之下在鳥類當中也是屈指可數的。這下我明白了。

⑶ 喜鵲築巢規律

喜鵲善營巢,拋棄的舊巢或才建的新巢,常常方便有益的猛禽,使那些南來的隼類(益鳥)能有巢安居、繁殖後代。

喜鵲巢的外部枝條縱橫,貌似很粗糙,其實結構非常復雜、精細。喜鵲巢距地高7-15米,巢的大小為外徑48-85厘米,內徑18-35厘米,高44-60厘米。出入口形狀為橢圓形大小直徑為9-11厘米×10-15厘米,開在側面稍下方。營巢時間20-30天。

從外面看,整個鵲巢為直立的卵形,大型的高80厘米,橫圍直徑60厘米,巢側留一個圓洞,口徑正適合喜鵲的出入,巢頂很厚,達30厘米,枝條排列緻密,驟雨下落,經久不漏。內部可見下面搭著一根粗如拇指的柳木橫梁,這是巢頂的堅固支架。喜鵲能夠在巢上架梁蓋頂,以防風避雨。

(3)喜鵲護巢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棲息環境

喜鵲是適應能力比較強的鳥類,在山區、平原都有棲息,無論是荒野、農田、郊區、城市、公園和花園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但是一個普遍規律是人類活動越多的地方,喜鵲種群的數量往往也就越多,而在人跡罕至的密林中則難見該物種的身影。

喜鵲常結成大群成對活動,白天在曠野農田覓食,夜間在高大喬木的頂端棲息。 喜鵲是很有人緣的鳥類之一,喜歡把巢築在民宅旁的大樹上,在居民點附近活動。

⑷ 喜鵲建巢要什麼材料

喜鵲巢一般呈球狀,由雌、雄共同築造,以枯枝編成,內壁填以厚層泥土,內襯草葉、棉絮、獸毛、羽毛,加上喜鵲自己的唾液混合而成。

⑸ 小喜鵲 圖片

喜鵲是鳥綱鴉科的一種鳥類。共有10個亞種。體長40~50厘米,雌雄羽色相似,頭、頸、背至尾均為黑色,並自前往後分別呈現紫色、綠藍色、綠色等光澤,雙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遠較翅長,呈楔形,嘴、腿、腳純黑色,腹面以胸為界,前黑後白。留鳥。棲息地多樣,常出沒於人類活動地區,喜歡將巢築在民宅旁的大樹上。全年大多成對生活,雜食性,在曠野和田間覓食,繁殖期捕食昆蟲、蛙類等小型動物,也盜食其他鳥類的卵和雛鳥,兼食瓜果、穀物、植物種子等。

每窩產卵5~8枚。卵淡褐色,布褐色、灰褐色斑點。雌鳥孵卵,孵化期18天左右,1個月左右離巢。

⑹ 喜鵲是怎樣築巢的

每年寒冬11-12月,喜鵲便開始銜枝營巢。喜鵲通常營巢在松樹、楊樹、柞樹、榆樹、柳樹、胡桃樹等高大喬木上,營巢由雌雄鳥共同承擔。造巢的起初,喜鵲先在3根樹權的支點上堆積巢底,待鋪到相當面積時,便站在中央沿四周壘起圍牆,以後更到圍牆士支搭橫梁,進一步封蓋巢頂。

由於鵲巢所用的枝條粗大,有的剛能勉強銜起飛行,雌鵲體力似難以勝任,大多由雄鵲負擔運輸。巢主要由枯樹枝構成,遠看似一堆亂枝,實則較為精巧,近似球形,有頂蓋,外層為枯樹枝,間雜有雜草和泥土,內層為細的枝條和泥土,內墊有麻、纖維、草根、苔蘚、獸毛和羽毛等柔軟物質。

(6)喜鵲護巢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種群現狀

喜鵲物種分布范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准(分布區域或波動范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但自21世紀的20多年來,由於大量使用農葯和化肥以及環境污染等因素,致使喜鵲的種群數量急劇減少,不少地方已難以見到了。一些地區已將它列為地方重點保護鳥類。

⑺ 喜鵲築巢過程

喜鵲築巢需要的時間並不短,大概需要一個月左右。在剛開始築巢的時候,喜鵲會尋找大小適合的樹枝,從遠處用嘴運輸到要築巢的大樹上。之後將樹枝小心的放在樹杈中,再使用口水將樹枝沾在一快,而內部則要用樹葉、乾的茅草填上。巢穴變大的同時,需要的樹枝也會越長。

⑻ 喜鵲的樣子

喜鵲體形很大,羽毛大部為黑色,肩腹部為白色,識別特點頭、頸、背至尾均為黑色,並自前往後分別吳現紫色、綠藍色、綠色等光澤。雙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腹面以胸為界,前黑後白。

喜鵲多生活在人類聚居地區,喜食穀物、昆蟲,是鳥綱雀形目鴉科鵲屬的一種。在中國民間將喜鵲作為吉祥的象徵,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及畫鵲兆喜的風俗在民間都頗為流行。

(8)喜鵲護巢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喜鵲分布范圍很廣、除南極洲、非洲、南美洲與大洋洲外、幾乎遍布世界各大陸。

喜鵲是適應能力比較強的鳥類,在山區、平原都有棲息,無論是荒野、農田、郊區、城市、公園和花園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但是一個普遍規律是人類活動越多的地方,喜鵲種群的數量往往也就越多,而在人跡罕至的密林中則難見該物種的身影。

喜鵲常結成大群成對活動,白天在曠野農田覓食,夜間在高大喬木的頂端棲息。 喜鵲是很有人緣的鳥類之一,喜歡把巢築在民宅旁的大樹上,在居民點附近活動。

⑼ 喜鵲是如何築巢的

喜鵲繁殖開始較早,在氣候溫和地區,一般在3月初即開始築巢繁殖,中國東北地區多在3月中下旬開始繁殖,一直持續到5月。通常營巢在松樹、楊樹、柞樹、榆樹、柳樹、胡桃樹等高大喬木上,有時也在村莊附近和公路旁的大樹上營巢,有時甚至在高壓電柱上營巢。營巢由雌雄鳥共同承擔。巢主要由枯樹枝構成,遠看似一堆亂枝,實則較為精巧,近似球形,有頂蓋,外層為枯樹枝,間雜有雜草和泥土,內層為細的枝條和泥土,內墊有麻、纖維、草根、苔蘚、獸毛和羽毛等柔軟物質

喜鵲的巢常築在高大的樹木樹冠的頂端,極其顯目。每年寒冬11-12月,喜鵲便開始銜枝營巢。造巢工作雌雄都要參加,但雄鵲更要辛苦些。由於鵲巢所用的枝條粗大,有的剛能勉強銜起飛行,雌鵲體力似難以勝任,大多由雄鵲負擔運輸。造巢的起初,喜鵲先在3根樹權的支點上堆積巢底,待鋪到相當面積時,便站在中央沿四周壘起圍牆,以後更到圍牆士支搭橫梁,進一步封蓋巢頂。
喜鵲營巢,常歷時很久,從開始銜枝到初步建成巢的外形要兩個多月,加上內部工程全部結束,約需時4個月左右。喜鵲巢的外部枝條縱橫,貌似很粗糙,其實它的全部結構非常復雜、精細。從外面看,整個鵲巢為直立的卵形,大型的高80厘米,橫圍直徑60厘米,一人難以合抱。巢側留一個圓洞,口徑正適合喜鵲的出入,巢頂很厚,達30厘米,枝條排列緻密,驟雨下落,經久不漏。內部可見下面搭著一根粗如拇指的柳木橫梁,這是巢頂的堅固支架。喜鵲能夠在巢上架梁蓋頂,以防風避雨。從斷面上看,巢底部厚約25厘米,可以分為四層:最外層由楊、槐、柳枝疊成,枝粗蒈如鉛筆,雖長短不一,但交錯編搭的非常牢靠,想單獨抽掉一根是十分費力的。裡面一層大多為垂柳的柔細枝梢,盤旋橫繞成一個半球形的柳筐,鑲在巢內下半部。再裡面,第三道工序最為奇特,這是用河泥塗在柳筐內塑成的一個「泥碗」,碗壁上按滿了深深的爪痕,顯然這是用喙銜來一塊一塊的河泥,再用腳趾抓著「踏」上去的。喜鵲不但善於編織,還善於抹砌。最裡面,還有一層貼身的鋪墊物,這是用蘆花、棉絮、獸毛、人發和鳥的絨羽混在一起壓成的一床「彈簧褥子」。

⑽ 喜鵲是如何搭巢的資料200字

一般情況下,喜鵲建巢選擇在較高的,多丫的且較大的樹叉上。較高的樹上建巢,可防止較大爬行動物對巢穴的攻擊。多丫的樹叉上建巢,比較穩定,建巢材料不易掉落。在較大的樹上建巢,是因為喜鵲建的巢比較大,建巢用的材料多,巢穴穩定性好,不容易被風吹落。喜鵲建巢的第一根樹枝平放在比較穩定的樹叉上。

喜鵲除繁殖期間成對活動外,常成3-5隻的小群活動,秋冬季節常集成數十隻的大群。白天常到農田等開闊地區覓食,傍晚飛至附近高大的樹上休息,有時亦見與烏鴉、寒鴉混群活動。性機警,覓食時常有一鳥負責守衛,即使成對覓食時,亦多是輪流分工守候和覓食。

雄鳥在地上找食則雌鳥站在高處守望,雌鳥取食則雄鳥守望,如發現危險,守望的鳥發出驚叫聲,同覓食鳥一同飛走。飛翔能力較強,且持久,飛行時整個身體和尾成一直線,尾巴稍微張開,兩翅緩慢地鼓動著,雌雄鳥常保持一定距離,在地上活動時則以跳躍式前進。鳴聲單調、響亮,似「zha- zha-zha」聲,常邊飛邊鳴叫。當成群時,叫聲甚為嘈雜。

食性較雜,食物組成隨季節和環境而變化,夏季主要以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其他季節則主要以植物果實和種子為食。

常見食物種類有蝗蟲、蚱蜢、金龜子、象甲、甲蟲、螽斯、地老虎、松毛蟲、蝽象、螞蟻、蠅、蛇等鱗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昆蟲和幼蟲,此外也吃雛鳥和鳥卵。植物性食物主要為喬木和灌木等植物的果實和種子,也吃玉米、高粱、黃豆、豌豆、小麥等農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