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十月初一動態圖片
擴展閱讀
鐵腕斯大林高清圖片 2025-05-24 00:25:44
心在哪裡的位置圖片 2025-05-24 00:21:11
雨花軟體機器人圖片 2025-05-24 00:05:34

十月初一動態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2-17 02:02:54

① 形容人說話有河南口音詞語

河南話·代詞
①人稱代詞
我(wō),——我
你(nī) ,——你
俺(ān),——我們
恁(nēn),——你們
②疑問代詞
咋(zā),——怎麼
誰(shèi),——誰
啥(shǎ),——什麼
哪兒(nār),——哪
弄啥(nuà)&弄啥嘞啊(nuà lia&nòng shà lia&nèng shà lia),——干什麼
③指示代詞
這(zhǐa)&(zhǒ),——這,這個
那(nǎ)(nǒ)(něi),——那,那個
這◥啌(zhǐa qiáng)& 這邊兒(zhǐa biánr),——這里,這邊
那◥啌(nǎ qiáng)& 那邊兒(nǎ biánr),——那裡,那邊

河南話·助詞
①結構助詞
嘞(lei),——的,地,得
樣(yāng),——似的
②動態助詞
著(zhuō)&(zhīa),——著
了(liāo),——了
③語氣助詞
哦(io),——嗎
嘞(lei),——呢
唄(bæ),——唄

形同義異
形同義異的單音節詞語
1.中(zhóng)普通話里「中」的意義主要是中心、內部、適於、不偏不倚或用在動詞後面表示持續狀態等義。河南方言里,「中」的聲調讀作上聲或陽平,是「成、行或好」的意思。
2.花(huá)普通話中,「花」的意義主要有:花朵、花費等意義;在表示植物花的時候,單獨的「花」特指棉花,而「花兒(huār)」才是表示花朵的意思。
3.得(dé短促半音)普通話作實詞的「得」有「得到、適合」等意義。河南方言里的「得」讀作dē,調類為陽平,它除了有普通話的義項外,還可指日子過得舒服或滿意的意思。例如:他家得哩很。就是「他家很富有或日子過得很舒服」的意思。
4.燒(sháo)「燒」在普通話和河南方言里都有「使東西著火、加熱」之意,在河南話里還有「由於變得富有或得勢而忘乎所以」的意思,義大致同普通話「騷」。例如:你燒啥燒?有什麼可燒的?
6.尋(xìn)「尋」在普通話里是「找」的意思,在河南話中讀作xìn,還表示「送給」「嫁」的意思。如有人這樣問你「你尋好了冇?」就是問你找沒找到對象。
7.舔(tiān)「舔」在普通話里是「用舌頭接觸東西或取東西」的意思,這一動詞多用在物上而不用在人身上,但是在河南方言里,它卻可以用在人身上,有「巴結、溜須拍馬」之意,且讀作陰平。
8.噴(pén)「噴」在普通話中的意思是「液體、氣體、粉末等受壓力而射出。」在河南方言里,「噴」讀作陽平,既有「聊天」之意,常組詞」噴空兒(pénkóngr)「。又有「胡說、說大話」的意思。例如:①咱們噴噴吧!②別聽他瞎噴!③他倆又擱這兒噴空兒嘞!
9.板(bān)「板」在普通話里是名詞,指「片狀的較硬的物體。」河南方言里的「板」讀作陰平,除了具有普通話里的這個意義外,它還可以作動詞,意思是「扔掉」。例如:趕快把這臟東西板了!
10.瓤(ràng)「瓤」在普通話里泛指某些皮或殼里包著的東西,河南方言里除了這個意義,還有「不好,軟弱和物體柔軟或氣壓不足「的意思,讀作入聲調。例如:①他開車的技術真不瓤。②他瓤得很,從來不敢大聲說話。③這後輪氣有點瓤。
13.飲(yǐn) 「飲」字與大體積家畜連用指給家畜餵食,音同」印",如:飲牛。
形同義異的雙音節詞語
1.成色在普通話里「成色」是指「金幣、銀幣或器物中所含純金、純銀的量或泛指質量。」在河南方言里「成」讀作入聲調,「色」讀作sē(為陽平),意思是「能力、本事」。如:老王嫌小李沒成色。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老王嫌小李沒本事(或能力)。
2.光棍「光棍」在普通話中是「地痞、流氓」之意(它與「光棍兒」意思不同),河南方言里「光棍」有「厲害、兇狠」之意,「光」讀作入聲,「棍」為輕聲。例如河南話「你光棍啥哩?」就是普通話的「你厲害什麼呀你?」
3.老婆河南方言里「老婆」一詞若把「婆」讀成兒化,就不再是普通話里「指男子的配偶」之意,而是「老年婦女或老太太」的意思了。如:這個老婆兒真有意思。河南方言里就是「這個老太太真有意思」之意。
4.喝湯「喝湯」 兩音節都讀作陽平。在河南話里主要是「吃晚飯」的意思。尤其是在農村,傍晚,家長喊孩子回家吃飯,常常這樣喊「某某,快回來喝湯了!」
5.回來普通話中「回來」是「從別處到原來的地方來或用在動詞後,表示到原來的地方來。」在河南話里除了有普通話的這一義項外,還有「以後或過段時間」之意。比如,「這事回來再說吧!」在河南方言里就是「這事以後再說吧!」的意思,「回」讀作入聲,「來」讀作輕聲。
6.老頭兒普通話里「老頭兒」就是「老年男子」的意思,在河南方言里,除了有「老年男子」的意思,還有「女人的配偶」之意,與普通話中的「老婆」對應。「老」讀作陰平,「頭兒」讀作入聲。
7.刷子普通話里「刷子」是指「用毛、棕、塑料絲、金屬絲等製成的清除贓物或塗抹膏油等的用具。」在河南方言里除了有這個意義,還有「本事、能力」的意思,例如:沒有兩把刷子,誰敢攬這個活兒?「刷」讀作陽平。
8.不管在普通話里「不管」是連詞,表示「在任何條件或情況下結果都不會改變」,後面常有「都、也」等副詞與其呼應,而在河南話里,它卻是「不能夠、不可以」的意思。例如:小王能跳上去,小張不管跳上去。「不」讀作陽平,「管guǎn 」中的主要母音「a」讀作「ê」音。
9.仔細「仔細」在普通話里就是「細心、小心」的意思,在河南方言里多指「儉省或吝嗇」之意,而且表達時多帶有嘲諷的語氣。例如:他呀,仔細得什麼都捨不得買。「仔」讀作入聲,「細」讀作輕聲。
10、枯憷 念「kuchou」音,意為皺巴,不平整。

義同形異
義同形異的單音節詞
1.白在河南方言里,「白」讀作入聲調,是「別、不要」的意思,其實是「別」的變音,例如:你白說了,我早就著了。意即「你別說了,我早就知道了」。
2.著「著」在河南方言里除了可以作助詞表動態外,讀成入聲調時,還有動詞「知道」的意思,如:你不說我也著。(你不說我也知道)
3.小 「小」 讀作入聲調時,在河南方言里就是「兒子」或「年輕男子」的意思,例如:問問他小,就著了。意即「問問他兒子就知道了。」,再如他生了個小。表示他生了個兒子。
4.恁 河南方言中,「恁」除了有指示代詞「那麼」之意(「恁」的讀音與普通話同),還有人稱代詞「你們」之意,「恁」作人稱代詞時讀作陰平。如:恁都那樣說,他就相信了。
5.冇 「冇」(音:mou/mao/mo)相當於普通話的「沒有」的意思。可以單獨使用。廣東話里的「冇」據說就是從河南話而演變過來的。
6.吽 ou四聲 指牛
義同形異的雙音節詞
1.就話兒河南方言中「就話兒」就是普通話詞語「本來」的意思。
2 zho說「zho說」在河南方言里就是普通話「一直說」的意思。如:zho說是這樣,你卻那樣做。意即「一直說是這樣,你卻那樣做」。其為「直」的變音。
3.滋膩河南方言「滋膩」是普通話「小氣、不大方」的意思。如:他這個人滋膩的很!
4.膈臆「膈臆」兩音節分別讀作入聲和輕聲,在河南方言里一可就是「厭惡、討厭」的意思,其實是「膈應」一詞的變音。
5.地奔兒這里的「奔」讀作陽平,「地」讀作「dia」,入聲調,「地奔兒、地走」都是「步行」的意思。
6.黑下兒「黑」的主要母音讀作「ê」,「下」讀作入聲調。意即普通話詞語「傍晚或晚上」。
義同形異的多音節詞
1.胳老肢兒「胳」中的「e」讀作ê音,是普通話「腋窩」的意思。
2.不老蓋兒是普通話「膝蓋」的意思,這里的「不」讀作陽平。
3.谷蹲那兒不是指地點而是指動作,是普通話「蹲下」的意思。「估堆一邊兒」就是在一旁蹲著的意思。
4.灶火屋就是普通話「廚房」的意思。
5.清早飯、晌午飯不是早飯、午飯的意思,這里的「早」讀作入聲調,「清早飯」的意思是「上午」,「晌午飯」的意思是「中午」。例如:清早飯他還在這兒。(上午他還在這兒)
許昌話叫清早起(qing qie),指的是上午這段時間。
6.不任咋兒就是普通話「不礙事、沒關系」的意思。
形義同音異的單音節詞
1.兒 與普通話"兒"相同,在不作為兒化音出現、表示孩子的時候,發音為 ler 、陽平
2.二 與普通話"二"一致,在表示數量的時候,發音為 ler、陽平

河南方言用的最頻繁的詞語是「中」,河南人熱情好客,認同別人時就會說「中!」,比較爽快。
而河南方言最大的特點就是兒話音。兒化幾乎在河南方言的每一句裡面都存在。 「li(er)」也是很常用的,這個字可以用於表時間,例如:qie er li(前天),ye er li(昨天);也可以表方位,例如:學校里;可用於表同意,例如俺不li(我不同意);可以用於表疑問語氣:這是真li ?(這是真的嗎?);可以用於表從屬,意同「的」:這是俺li。 「咋」也很常用,一般表疑問,意同怎麼:你咋著(zhao)?(你怎麼知道?) 中字就不用說了,永遠都是河南人的象徵。 下面列一些方言詞彙和它們對應的普通話:
日頭(ri tou)太陽
白夜兒( ye er)白天
昨夜兒(zuo ye er)昨天
挨黑前兒(ai hei qianr)傍晚
黑更半夜(hei jing ye)半夜三更
成天(cheng tian)整天
見天(jian tian)每天
當午(dang wu)端午
前兒(qianr)前天
老鱉一(lao bie yir)特別吝嗇.喜愛摳門
光棍(guang guir)指有勢力,有頭面之人,含有貶義
胳老窩(ger lao wo)腋下
不得勁兒(bu dai jinr)不舒服,病了
冒肚(mao )拉肚子
脊娘(ji niang)脊背
胡嚨(hu long)嗓子
灶火(zao huo)廚房
叨菜( cai)用筷子夾菜
米稀飯(mi xir fan)米粥
撐哩慌(cheng li huang)吃的很飽
整(zheng)欠
牛(讀ou)
扒叉(ba cha)奮斗
拾搗(shi )收拾
拾圍(shi wei)處理,整理
眼氣(yan qi)羨慕
約摸(yuer mor)估計
出溜(chu liur)溜得快
日弄(bu nong)不利索
坑人(keng ren)哄騙人
拿捏人(na nie ren)故意挑別人毛病
著(zhao)知道
噴兒(penr)吹,侃大山
媽兒(mer)乳房、奶頭
古對(gu dei)蹲下
欣球(xin qiu)笨蛋,傻瓜
喝湯(he tang)吃晚飯
日頭( zi tou )太陽
日頭地兒(zi tou dir) 太陽照射的地方。
月姥娘(ue lao niang)月亮。
月亮地兒(ue liang dir )月亮照射的地方。
月亮頭(ue liang tou) 有月光的夜晚。
月黑頭(ue he tou )無月光的夜晚。
賊星(zei xing) 流星。
勺子星(suo zi xing )北斗星。
掃帚星(sao su xing )慧星。
參兒星(sen r xing )獵戶星座中的三顆直線等距離的亮星。
雲彩(un cai) 雲。
瓦塊兒雲(ua kuar un )房瓦狀或魚鱗狀的雲霞。
頂風(ding feng )逆著風向行進。
剎風(sa feng )風停了。也叫「息風」。
打明勾(da ming le )閃電。也說「打閃」。
滴星兒啦(di xing le )下零星小雨。也說「滴點兒啦」。
白壯(子)雨( zuang (zi)u )中雨。
籮面雨(luo mian u )蒙蒙細雨。「毛毛雨」。
冷子(leng zi )冰雹。
流冰(liu bing )雨後因寒冷地面上凝結的冰凌。
冬隆(ng lung )冰。薄冰或碎冰塊兒叫「冬隆渣子」。
琉璃兒(liu lir )房檐下的冰柱。
地翻身(di fang sen )地震。
地(di) 泛指水田與旱地。鄰近信陽的地方只指旱地。
發水了(fa sei le )河水上漲。
土坷垃(tu ker la )粉末狀的土。
醭土(pu tu)灰塵,即被風颳起來的塵土。
井拔涼水(jing ba liang sei) 夏天剛從井裡打出來的涼水。
龍黃(lung huang )硫磺,也說「臭硫磺」。
吸鐵石(xi tie si )磁石。
坑(keng)池塘。
坑拐子(keng guai xi) 池塘灣叉處。
潭窩(tan uo )河流中水特別深的地方。
坡地(puo di)窪地。
格老縫(ge lao feng)縫隙,間隙處
對門兒(i mair)鄰居
門兒上(mair shang)附近,外邊
多大晚兒(o da uanr) 什麼時候,也說「啥時候」,
多會兒(o huir )剛才/沒有多久。
一崩子(i beng zi )一會兒。
恁的(nen li)你的。
將(jiang)剛才。
將夾(jiang jer )剛才。
趕明兒(gan mingr )將來。
每道兒(mei r )從前,也說「每遭兒」。
冷清明兒(leng qing mingr )指黎明。
今哩個(ji li ge )今天。也說「今兒」、「今兒哩」、「今一兒」。
明哩(mir lir )明天。也說「明兒」,「明兒哩」、上蔡縣說「mia」.
後個兒(後夜兒)(hou ger )後天。也說「後兒」,泌陽縣說「後影兒」,上蔡縣說「後」。
夜兒個(ier ge) 昨天,也說「夜兒」、「夜兒哩」,上蔡縣說「夜」。
晌午頭兒(siang u tour) 中午。
小晌午(xiao sang u )接近中午。
晌午錯(頭)(sang u cuo) 剛剛過了中午。
麻子眼兒(ma xi ianr )傍晚時分。上蔡縣說「麻擦乎眼兒」,泌陽縣說「黑麻子眼」。。
五月單(當)五兒(uue dang ur) 端午節。
十來一兒(si lai ir) 陰歷十月初一。農村一般於此日上墳祭祖。
秋明兒( qiu mingr )清明節。
年下(nian xia )春節。
過年兒(guo nianr )指明年。
年頭兒(nian tour )年初。
年尾兒(nian ir) 年底。
年時個兒(nian si ger )去年。
前年個(qian nian ger )前年。
年把兒(nian bar) 一年左右。
年成(nian ceng )年景,多指荒年。

② 春節的由來50字左右

春節的由來

在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年」的怪獸。「年年」深埋海底,每年除夕爬上岸,吞食牲畜受傷。因此,每年除夕的這一天,村裡人都會逃到山上,以避免「年」獸的傷害。除夕之夜,村裡來了一位乞討的老人。

半夜,「年」獸闖進了村子。「年」獸全身發抖,異樣叫一聲。靠近門口,院子里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年」打了個寒顫,不敢往前走。原來,「年」最怕紅、火和爆炸。這時,婆婆的房子大開著,我看見醫院里一位穿著紅袍的老人在笑。「年」受驚而變色,逃了起來。

③ 1989年陰歷十月初一,凌晨4點多出生,性別女 ,請問是什麼命

89年是己巳年,戊辰己巳林中木,所以是木命!

④ 羌族舞蹈的發展趨勢

羌族舞蹈在民風習俗和群眾生活中有重要的意義,每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種植、收割、放牧、狩獵、蓋房、治病等活動,羌族人民都要跳舞。從流傳至今的羌族舞蹈藝術中,還反映出羌族文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與漢族、藏族文化的相互影響和傳統的淵源關系。羌族民間舞蹈的形式,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即以巫表演為主的祭祀舞──巫舞和「鍋庄」(羌語稱鍋庄為「灑朗」)。
巫舞約有以下幾種形式:
跳皮鼓或稱羊皮鼓
是羌族巫的主要舞蹈形式,春秋戰國時期就已流傳 。羌族人每遇病、喪之事,都要請巫師跳皮鼓。巫師一般為2人,1人舉短戈在前,1人左手持單面鼓,右手持彎把鼓錘敲擊,並搖晃鼓內的小鐵環嘩嘩作響,開始在一陣吆喝和鼓聲震天的熱烈、緊張氣氛中邊擊鼓邊跳,走步時腳不停的顫動,帶有神秘感。主要步法有:甩鼓步,兩腳八字分開,鼓先落在兩胯之間,然後向上甩,同時擊鼓。兩邊踮跳步,前腳向前跳,後腳以腳尖點地跟出,左右交換擊鼓。還有開胯下蹲跳步、松膝繞步等。也有原地打「旋子」的技巧動作,其動作節奏明快,激烈而敏捷。一般在老年人死後,跳皮鼓要進行3天3夜,死者的親朋故友都要參加跳皮鼓,人數不限,跟在巫師身後,從右到左,或由左到右地跳動。先成曲線隊形,然後成圓圈。跳皮鼓以表演者手中所持羊皮鼓、串鈴等為伴奏。節拍多以為常見,較少。鼓點種類繁多,相傳過去跳皮鼓的鼓點曾有108種之多。
貓舞
是屬於農節期間的祭祀舞蹈這種舞蹈由巫師在祭祀中跳,是源於羌族古老民間舞蹈的一種。舞時雙手做貓爪狀,有單腿踮跳、雙腿蹲跳、開胯甩腰踏步等動作,多模擬貓的動態,以靈活、短線條動作為主,獨具特色。
跳葉隆
是由巫師繞著火塘跳的喪事舞蹈。巫師弓身彎腰拍手跳碎步,用腳尖踮地前行,兩手前伸,顫抖不停,動作有神秘和恐懼色彩。它的某些舞姿類似貓舞。
跳麻龍
巫師在祈雨時所跳的舞蹈。舞者手持帶把的龍頭,龍身是用6.7米余長的粗麻繩做成。舞動龍頭時,長麻繩盤旋飛舞,啪啪作響。其動作技巧難度大,舞步多採用以蹲跳為主的跳皮鼓的動作。巫師邊跳邊念祈雨的咒語。
跳盔甲
是一種古老的祭祀舞,過去多用於有戰功的民族戰士,或有功德的老人的葬禮,故亦稱大葬舞。表演時人數不定。舞者身穿生牛皮製的鎧甲,頭戴野雞翎和麥桿皮盔,手中各持弩、矛,領舞的巫師要掛上肩鈴。舞隊形成對壘的兩排,跳前高唱象徵勝利的戰歌,動作以踮跳步、模仿沖殺,弩矛飛舞,伴隨著震天吼聲,叮鈴聲,表現羌族人民的威武氣概。
羌族祭祀舞
是祭祀山神、祈求豐收的舞蹈,來源於古西羌風俗。舞者戴鳳、獅、虎、豹、牛、羊、豬等面具,以鳳領頭碎步入場。舞蹈中有傳統的套路動作,分「充柱」、「甘柱」、「央柱」3套,以鳥為祭。此種遺風在茂汶縣羌族中仍有流傳,每年十月初一,青壯年手執羽毛,到山上唱歌跳舞以娛神。
鍋庄
大多在室內鍋庄旁進行,是一種具有濃厚游牧生活特色的舞蹈。它與流行在四川、藏北地區的藏族鍋庄舞(即「果卓」,見藏族舞蹈)在形式上有相似的特點。舞時眾人拉手而跳,載歌載舞。通常由慢速、快速兩段組成,渾然成一 個整體,其節奏皆以歌聲協調,無其他伴奏。 在羌族鍋庄舞中又分為喜事鍋庄和憂事鍋庄兩種。
喜事鍋庄
是在節日、婚嫁和勞動之餘時所跳。男女相對,各成一排,拉手而舞。常由能歌善舞的老者帶頭,男女一唱一答,邊唱邊舞。當舞蹈進入快板時,男女兩排相互交換位置,或眾人拉手相繼從別人腋下鑽過,穿梭不停。動作以腳步多變、膝部顫動、腰胯扭動為基本特徵。舞時動作隨歌聲節奏加快,最後達到高潮。舞者人數可達數十人之多。常通宵達旦,氣氛熱烈。
憂事鍋庄
是為老人舉行喪事所跳的舞蹈。在喪事之後,死者的親朋都參加舞蹈,一般在室外曠地表演。伴唱的內容主要是歌頌死者生前的高貴品德和表示懷念之情。舞蹈氣氛低沉。舞時男在前,女在後,拉手成弧形或圓圈,動作沉穩、緩慢。各地憂事鍋庄風格特點不盡相同,有的步伐單一,反復跳動,有的舞步活躍。

⑤ 羌族的舞蹈是什麼

跳皮鼓或稱羊皮鼓是羌族巫的主要舞蹈形式,春秋戰國時期就已流傳。羌族人每遇病、喪之事,都要請巫師跳皮鼓。巫師一般為2人,1人舉短戈在前,1人左手持單面鼓,右手持彎把鼓錘敲擊,並搖晃鼓內的小鐵環嘩嘩作響,開始在一陣吆喝和鼓聲震天的熱烈、緊張氣氛中邊擊鼓邊跳,走步時腳不停的顫動,帶有神秘感。主要步法有:甩鼓步,兩腳八字分開,鼓先落在兩胯之間,然後向上甩,同時擊鼓。兩邊踮跳步,前腳向前跳,後腳以腳尖點地跟出,左右交換擊鼓。還有開胯下蹲跳步、松膝繞步等。也有原地打「旋子」的技巧動作,其動作節奏明快,激烈而敏捷。一般在老年人死後,跳皮鼓要進行3天3夜,死者的親朋故友都要參加跳皮鼓,人數不限,跟在巫師身後,從右到左,或由左到右地跳動。先成曲線隊形,然後成圓圈。跳皮鼓以表演者手中所持羊皮鼓、串鈴等為伴奏。節拍多以為常見,較少。鼓點種類繁多,相傳過去跳皮鼓的鼓點曾有108種之多。貓舞是屬於農節期間的祭祀舞蹈這種舞蹈由巫師在祭祀中跳,是源於羌族古老民間舞蹈的一種。舞時雙手做貓爪狀,有單腿踮跳、雙腿蹲跳、開胯甩腰踏步等動作,多模擬貓的動態,以靈活、短線條動作為主,獨具特色。跳葉隆是由巫師繞著火塘跳的喪事舞蹈。巫師弓身彎腰拍手跳碎步,用腳尖踮地前行,兩手前伸,顫抖不停,動作有神秘和恐懼色彩。它的某些舞姿類似貓舞。跳麻龍巫師在祈雨時所跳的舞蹈。舞者手持帶把的龍頭,龍身是用6.7米余長的粗麻繩做成。舞動龍頭時,長麻繩盤旋飛舞,啪啪作響。其動作技巧難度大,舞步多採用以蹲跳為主的跳皮鼓的動作。巫師邊跳邊念祈雨的咒語。跳盔甲是一種古老的祭祀舞,過去多用於有戰功的民族戰士,或有功德的老人的葬禮,故亦稱大葬舞。表演時人數不定。舞者身穿生牛皮製的鎧甲,頭戴野雞翎和麥桿皮盔,手中各持弩、矛,領舞的巫師要掛上肩鈴。舞隊形成對壘的兩排,跳前高唱象徵勝利的戰歌,動作以踮跳步、模仿沖殺,弩矛飛舞,伴隨著震天吼聲,叮鈴聲,表現羌族人民的威武氣概。羌族祭祀舞是祭祀山神、祈求豐收的舞蹈,來源於古西羌風俗。舞者戴鳳、獅、虎、豹、牛、羊、豬等面具,以鳳領頭碎步入場。舞蹈中有傳統的套路動作,分「充柱」、「甘柱」、「央柱」3套,以鳥為祭。此種遺風在茂汶縣羌族中仍有流傳,每年十月初一,青壯年手執羽毛,到山上唱歌跳舞以娛神。 喜事鍋庄是在節日、婚嫁和勞動之餘時所跳。男女相對,各成一排,拉手而舞。常由能歌善舞的老者帶頭,男女一唱一答,邊唱邊舞。當舞蹈進入快板時,男女兩排相互交換位置,或眾人拉手相繼從別人腋下鑽過,穿梭不停。動作以腳步多變、膝部顫動、腰胯扭動為基本特徵。舞時動作隨歌聲節奏加快,最後達到高潮。舞者人數可達數十人之多。常通宵達旦,氣氛熱烈。憂事鍋庄是為老人舉行喪事所跳的舞蹈。在喪事之後,死者的親朋都參加舞蹈,一般在室外曠地表演。伴唱的內容主要是歌頌死者生前的高貴品德和表示懷念之情。舞蹈氣氛低沉。舞時男在前,女在後,拉手成弧形或圓圈,動作沉穩、緩慢。各地憂事鍋庄風格特點不盡相同,有的步伐單一,反復跳動,有的舞步活躍。網路上都有哦!第十屆桃李杯群舞「羌寨里的年輕人」

⑥ 古代的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誰

很多人並不知道十月初一是寒衣節,那麼這個寒衣節為了紀念誰創立的呢?本文就來簡單分享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寒衣節的傳統食物有糍粑、餃子、面條以及紅豆飯,「十月朝,糍粑碌碌燒。」這是一句客家俗語,說的是每年農歷十月初一,家家戶戶都會製作糍粑。十月初一恰逢秋收完畢,勤勞的客家會把新收的糯米打成粉,搓糊蒸熟後,以糯米為皮,加入花生、芝麻、糖等餡料,做成應節食物糍粑,以慰勞一家老少,慶賀豐收。

⑦ 2009年農歷十月初一出生的女孩時辰缺水應怎麼取名字

首先要理解「缺」的含義。缺水,指的是這個八字缺少了水的五行。但要明白的是,缺少五行水不代表這個無行水是這個八字需要的五行,當然更不代表起名字要補用水了。不過一般缺少的五行多數也是需要用的,我幫你看一看八字,告訴你什麼是有利孩子的五行,起名字應該補用什麼五行。

女,2009年農歷十月初一晚上八,九點鍾出生。

八字:己丑 乙亥 丙寅 戊戌
誰說這個八字缺水!孩子是生於亥月的,亥就是水。這個八字日元室丙火,丙火生在冬季亥月水旺之時,水是克火的,日元失令。八字的食傷之土泄身重,火生土,土泄掉火的力量,八個字四個土,可見土之厚。所幸月干透乙木,通根於日支寅,緊而生身比較有力,丙火坐寅也有根,因此日元丙火不算過弱,但綜合整個八字五行情況分析衡量,日元丙火以弱論,需取木、火生扶為用。也即是說,木和火是對孩子有利的五行。起名字五行補益應該用木和火。用一木一火或者兩火的五行結合均可。
八字不缺水,時辰缺水和怎麼起名沒有任何關系,所謂時辰缺水是無關痛癢,九不搭八的說法,時辰是土,時辰不僅缺水,還缺木,缺金,缺火呢,這個所謂時辰缺水時毫無意義找出來說的話。
八字主五行來說,這個八字是五行缺金,而金這個五行對八字總的來說也是有利的,因為金是八字的財星,財可化傷生官,金可通關。但是,相對於大局來說,是木火為要,名字是相伴一輩子的,當然是補用更為需要有利的。那麼也即是說,名字只適合用一木一火或者兩火的五行結合,而金則可以在其他方面利用,比如孩子適合戴金銀器,長大幾歲後可以戴些金器佩物。

那麼如何給孩子取一個好名字呢,五行只是一方面因素,當然,五行是最主要,如果五行用錯了,名字再好聽也沒有意義。但也並不是說五行用對了就是好名字。名字是綜合性,多方面結合而起取,包含哪些方面?如下:

一:首先是五行,五行是否運用正確最為重要。分析八字,找出八字的喜用神五行,也即是要知道是什麼五行對孩子有利的,把這個有利的五行補益運用到名字中。比如有利孩子的五行是金和水,那麼名字二字的就適合以一金一水結合為名。
二:用字的意義,選字組名要考慮用字的意義,有好的含義,好的傾向,一種好的引導。
三:讀音,諧音,選字組名要考慮姓名的讀音,組合叫起來是否順暢,響亮。同時要考慮是否有不好諧音。
四:筆畫繁簡,生僻,選字組名不適合用筆畫太多太繁的字,不好書寫,給人的感觀也不好。還要注意不要用生僻生冷的字,不要為了特別,與眾不同,而使用這些用字。簡單易懂才平易近人。
五:三才五格,三才五格也即是名字筆畫數組合而得出的三才和五個格數,天格,地格,人格,外格,總格。關於三才五格,實際個人是不考慮的,但流傳很廣,也無法給每個客戶都解釋一遍,所以,同時也結合三才五格起取。
六:起名除了綜合前面所述五點考慮外還有八字因素的一些考慮,這是專業性的,很難說得你明白,但還是簡單說說吧,起碼讓你有所了解。用字有五行之別,也有陰陽之分,需要考慮陰陽協調得當。都是屬一個五行,但用字的五行力量是有別的,比如霧、雨、水、河、江、海,這些字五行都屬水,但很顯然後者水的五行含氣力量比前者大,那麼如何用就要根據個人的八字情況考慮了,如果八字需要水的滋潤,那麼就更適合使用雨字或者潤這一類用字,雨字溫柔而細膩,滋潤。如果八字需要較為有力才好的話,那就適合用江字,江字不僅含氣大,力度也大,濤濤江水,江是一種動態。再者,如果八字很弱,則不適合用大氣的名字,否則受不起不利。等等,諸如此類,這是起名者對個人八字情況的一種考慮。

以上就是起名所需要考慮的各個方面。關於孩子的八字五行補益起名用木火是否正確,你們盡可放心,本人是專業主職者,也絕對是真誠真心如實懷有責任感回答問題的。名字二字,可一木一火或者兩火均可,為什麼?因為日元丙火勢孤力單,地支沒有火的主根,天干也沒有火的幫助,而乙木透月通根於日,這個木相對較為有力,所以,五行的補用,適合一木一火或者兩火。你們夫妻可根據我所分析的五行補益再結合上面說到的幾點因素綜合考慮,給孩子起一個好名字。祝願一切順利,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⑧ 周易神大師你好!幫幫忙看看吧~ 女 1984年10月24日農歷十月初一 晚上8點30分

坤造:甲子 甲戌 辛卯 戊戌 空亡(午未)
辰年有結婚的可能。

⑨ 謝謝,我是問每年十月初一嫁出去的閨女不在親兄弟的陪伴下能否去給去世的父母

可以啊,不必有那麼多講究。
現在獨生女越來越多。
莫非還不能給自己的父母上墳了?

⑩ 陰歷《十月初一》的來歷

寒衣節相傳起源於周代,實際形成的時間不早於宋代,在中國的北方地區流行。根據《禮記·月令》中記載,農歷十月是立冬的月份,在這一天天子會率領三公九卿到背膠舉行迎冬禮,等到禮儀結束之後,皇帝便會獎賞為國捐軀的人,同時還會對他們的子女進行撫恤。

雖然這種由來還只是一種推論,並沒有具體的記載,但是在宋代之後,才有文人專門收錄了北俗為主的風土習俗。寒衣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祭祀節日,每年在農歷十月之後,因為天氣會逐漸變得寒冷,這時候的人們都會漸漸的穿上禦寒的衣物,為了讓祖先不在陰間受凍,所以便會將「寒衣」燒給亡人,也就是所謂的「送寒衣」。

三、祭祀燒紙來源

其實,在祭祀的時候燒紙,是來源於蔡倫的嫂子。相傳當初蔡倫發明了紙張之後,雖然賣的很好,但是蔡倫的嫂子讓自己的丈夫向蔡倫學習造紙之術之後,便也開了一家造紙廠,只不過因為生意不怎麼好,再加上質量的問題,所以基本上沒什麼人買。

於是蔡倫的嫂子便想出了這個方法,通過裝死的方法,讓她的丈夫給她燒紙,然後她便裝出一副在陰間忍飢挨餓的模樣,希望自己的丈夫可以給自己的丈夫多燒點錢,而陽間的紙便是陰間的錢,也就是這樣,才導致祭祀的時候需要燒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