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鼻竇炎在頭部的哪些部位
瓦氏位又稱副鼻竇後前37°角位。主要觀察上頜竇及後組篩竇,同時額竇及前組篩竇亦顯影,是檢查副鼻竇的常規x線攝影體位。
攝影體位:被檢者俯卧於攝影床上,頭顱正中矢狀面垂直床面並與床中線重合,頭上仰,使聽眥線與床面呈37°角,下頜頦部置於床上投照。
照片顯示:兩側上頜竇對稱的顯示與眼眶之下,顳骨岩部的上方,呈倒置的三角形影,正常上頜竇影像的密度與眼眶近似。額竇顯示於眼眶內上方。眼眶之間的蜂房狀影為前組篩竇,鼻腔兩側為後組篩竇;有時欲觀察竇腔內的液體平面,可立位進行副鼻竇攝影。
鼻竇炎都有流鼻涕,鼻塞,嚴重時會有頭暈頭疼的症狀,鼻竇在頭部分布的位置,鼻竇像個蝴蝶分布在鼻腔、臉頰及額頭對應地方;
鼻竇炎簡單的說就是鼻竇有炎症和積液還有膿塊,額頭的地方發炎了太陽穴附近會脹痛,平常可以用一些方法緩解的;當頭痛發作時,可以在額頭及頸部進行冷敷,並用雙手手指輕輕按摩太陽穴,這個方法可以暫時減輕頭痛的症狀。
(1)鼻竇炎在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急性鼻竇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細菌與病毒感染可同時並發。常見細菌菌群是肺炎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多種化膿高沒性球菌,其次為流感嗜血桿菌和卡他莫拉菌屬,後者戚鏈納常見於兒童。其他的致病菌還有鏈喚毀球菌類、厭氧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由牙病引起者多屬厭氧菌感染,膿液常帶惡臭。真菌及過敏也有可能是致病因素。
急性鼻竇炎的感染常來自於:竇源性感染、鼻腔源性感染、鄰近組織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創傷源性感染,還有全身因素和中毒因素導致的。
B. 鼻炎與鼻竇炎有什麼不同
鼻炎和鼻竇炎發病部位不同,鼻炎的炎症主要存在於鼻腔黏膜或黏膜下組織,而鼻竇炎主要病變部位在鼻竇黏膜及黏膜下組織。鼻腔有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以及鼻中隔黏膜,這些部位的炎症統稱為鼻炎。每個人都有四對鼻竇,包括額竇、上頜竇、篩竇、蝶竇。鼻竇里發生炎症統稱為鼻竇炎,也可能鼻竇炎是一個鼻竇或者兩個鼻竇,甚至全組鼻竇都有炎症,統稱為鼻竇炎。
但是有人認為,鼻炎、鼻竇炎只是不同時期、不同條件、不同病變范圍,屬於同一種疾病。因為鼻腔和鼻竇的黏膜相連續,若機體抵抗力強,致病力弱時可能表現為鼻炎;若患者抵抗力差,致病力強,再發展累及到鼻竇就是鼻竇炎。所以認為它又叫鼻-鼻竇炎,屬於同一個疾病,只是病變范圍、病變程度不同。
鼻竇炎與鼻炎不同,區別具體如下:
1、鼻炎:主要是局限於鼻腔的炎症,以鼻腔中的鼻甲、鼻中隔以及鼻腔黏膜為主。由於上呼吸道感冒而引起的急性鼻炎會導致下鼻甲黏膜的水腫,引起鼻腔堵塞。若同時伴有鼻中隔偏曲,則腫脹的鼻甲會緊貼在鼻中隔使氣道被堵塞,由於壓迫也可能會引起頭疼;
2、鼻竇炎:鼻竇時鼻腔的附屬結構,共有4對,包括前面的上頜竇、篩竇、額竇以及後組蝶竇。在急性鼻炎反復發作或慢性鼻炎的情況下,長期的鼻腔堵塞會引起鼻道、上頜竇以及篩竇的開口,即鼻道復合體黏膜的水腫、堵塞,導致竇腔引流不暢而引起鼻竇炎。所以鼻竇炎繼發於鼻炎後,若急性鼻炎控制較好,則不會形成慢性鼻炎或引起鼻竇炎。但若控制不佳,由於鼻腔的堵塞導致竇口引流出現問題,則會造成鼻竇炎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