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蹺蹺板的支點、阻力點和用力點分別在哪
蹺蹺板的支點、阻力點和用力點如下圖分析:
杠桿五要素
支點:杠桿繞著轉動的點,通常用字母O來表示。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1來表示。
阻力點:阻礙杠桿轉動的力,通常用F2來表示。
動力點: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1表示。
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通常用L2表示。
(註:動力作用線、阻力作用線、動力臂、阻力臂皆用虛線表示。力臂的下角標隨著力的下角標而改變。例:動力為F3,則動力臂為L3;阻力為F5,阻力臂為L5.)
(1)蹺蹺板的杠桿在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杠桿平衡條件
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公式,F1×L1=F2×L2變形式,F1:F2=L2:L1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那麼動力就是阻力的幾分之一。
1、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相等的重量,它們將平衡。
2、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相等的距離處掛上不相等的重量,重的一端將下傾。
3、在無重量的桿的兩端離支點不相等距離處掛上相等重量,距離遠的一端將下傾。
4、一個重物的作用可以用幾個均勻分布的重物的作用來代替,只要重心的位置保持不變。
『貳』 蹺蹺板是什麼杠桿
蹺蹺板為等臂杠桿,動力臂等於阻力臂
『叄』 蹺蹺板如果是杠桿,那哪裡是支點 阻力點 用力點
中間的轉軸是支點,兩邊人坐的位置分別是阻力點、動力點
『肆』 蹺蹺板是等臂杠桿。圖12都是水平位置的平衡狀態。那圖一中的球有沒有可能實現圖3中的狀態呢怎樣實現
只要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都可理解成「平衡狀態」,不一定非得在「水平位置」平衡。
所以,1234都可能實現(大斑點表示質量大唄)。
『伍』 壓水井的壓桿、蹺蹺板它們三個點在什麼位置
摘要 兩個人坐的地方是兩個點了,中間就是支撐點。
『陸』 蹺蹺板的受力示意圖
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也就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表示為F1·L1=F2·L2。(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
下傾的蹺蹺板受力:(F1-F3)·L1=F2·L2,,這樣舊可以滿足」杠桿平衡條件「,我們常見的蹺蹺板力矩相等:L1=L2
『柒』 蹺蹺板是不是費力杠桿
A、撬棒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是省力杠桿;
B、圖示兩孩子坐在蹺蹺板的兩端,動力臂等於阻力臂,是等臂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C、小推車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是省力杠桿;
D、魚竿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小於阻力臂,是費力杠桿.
故選D.
『捌』 分別畫出剪刀,用釘錘撬釘子,蹺蹺板,釣魚竿的杠桿示意圖,要清晰圖
『玖』 蹺蹺板利用的是什麼原理
蹺蹺板利用的是杠桿原理。
杠桿又分稱費力杠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
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
(9)蹺蹺板的杠桿在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杠桿受力有兩種情況:
1、杠桿上只有兩個力:
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
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2、杠桿上有多個力:
所有使杠桿順時針轉動的力的大小與其對應力臂的乘積等於使杠桿逆時針轉動的力的大小與其對應力臂的乘積。
這也叫作杠桿的順逆原則,同樣適用於只有兩個力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