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寶寶感冒流鼻涕 艾灸哪裡效果最好
小兒感冒分為風寒和風熱感冒,風寒感冒的主要症狀為惡寒重、發熱輕、無汗、比賽流鼻涕、打噴嚏、咳痰清稀;風熱感冒的主要症狀為發熱重,惡寒輕、微出汗、鼻塞流濁涕、痰黃而稠、咽紅、舌尖紅、舌苔黃。
對照以上特點分清小兒常見兩種感冒的症型,就比較好採取方法了。根據您提供的簡單症狀應該屬於風寒感冒後期或者初期較輕的階段。
感冒艾灸方法:取肺俞、中府、神闕、湧泉進行艾灸,依次施灸每穴10分鍾,每日一次,堅持3天可解。
如長時間艾灸肺俞單穴即可有效緩解鼻部症狀。注意:小兒艾灸點到即止,以皮膚溫熱為度,不可過熱傷其皮部。
為方便施灸,為您提供以下穴點陣圖:
⑵ 艾灸治療鼻炎的方法有哪些
艾灸調理,迎香、鼻樑,印堂、肺俞
迎香穴:鼻翼外緣0.5厘米處,印堂穴:兩眉頭連線的中點處。肺俞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兩側旁開1.5寸處。
灸法:艾條溫和灸,每穴15分鍾,以皮膚紅暈溫熱為度,每日1次。
可以坐著灸,也可以躺著灸,坐著灸時,煙往上去,可能會熏著眼睛,需要閉眼;躺下灸,可一手拿鏡子,一手持艾條艾灸。
每日1次;長期灸治者,3次後改為2—3天1次,1月之後1周一次。若有不適,應該立即停止。體質不適合艾灸者慎灸,最後再噴點鼻諾棠就可以了。
ㅤ
ㅤ
ㅤ
ㅤ
ㅤ
蝦頭如果多炒幾下,會變得更加的酥脆,更加的好吃,雖然如此,但是蝦頭有很多雜質,最好不好食用。
蝦油炒麵的做法步驟
蝦油炒麵步驟圖1
1
在容器里放入麵粉,然後一邊倒溫水一邊用手揉制,直到揉成表面光滑的面團,放置一旁發酵,等到面團體積是原來的兩倍放入面條機里做出面條。
蝦油炒麵步驟圖2
2
蒜薹、小蔥和鮮蝦用清水洗凈瀝干水分,把蒜薹切成小段,長度為1厘米左右,小蔥的蔥白部分切成片,鮮蝦剪下頭部,剝去蝦殼,扯掉蝦線,生薑去皮切成薑末留著備用。
蝦油炒麵步驟圖3
3
在鍋里倒入清水,轉到大火將其煮開,再放入面條進行煮制,大約2分鍾,煮好後撈出來過下涼水就可以了。
蝦油炒麵步驟圖4
4
開啟中火把鍋燒熱,再放入蝦頭進行煸炒,一邊炒一邊用鍋鏟按壓蝦頭,使蝦頭擠出更多的蝦油,看到蝦頭變得酥脆後將其撈出來,留下蝦油。
蝦油炒麵步驟圖5
5
然後放入薑末和蔥片炒至出香味,再添加蒜薹、蝦仁和面條翻炒均勻,再調入鹽攪拌均勻,即可關火盛入盤里,可以吃了。
⑶ 風寒感冒,艾灸哪個穴很靈驗
我也是在中醫院實習過八個月的,中醫院的特色就是中醫治療比較多。什麼穴位貼敷,艾灸熱煙包,這些中葯治療都特別的多。而且每種中葯的功效都有很多種,把它們放在不同的穴位上,這種中葯的功效就變得不同了。
我在內科呆的時間還是挺長的,一直待了兩個多月,也見識到了很多艾灸的治療。內科在冬天的時候有很多的感冒病人,而且大部分都是一些老年病人。
比如艾灸不要冒出艾灸和外面。就有一次艾灸燃盡了以後直接掉出來了,掉在病人的枕頭上面,還好只是枕頭燒了一個洞,並沒有燒到病人。
⑷ 感冒鼻塞時用艾條熏什麼穴位
感冒艾灸選穴:
1、主穴:大椎、肺病、風門、足三里
2、配穴:鼻塞: 迎香;發熱: 曲池;頭痛: 太陽、印堂;咳嗽: 天突
操作方法:使用溫和灸療法,每穴灸15-30分鍾每日1次,3-6次一療程
頭痛選穴:
1、主穴:通天、懸鍾、太沖、痛點、
2、配穴:合谷、太陰、陽陵泉、湧泉.
操作方法:使用溫和灸療法,每穴灸15-30分鍾每日1次,15次一療程.
⑸ 感冒怎麼艾灸
先辨別寒熱:遇到感冒時主要在寒熱上要辨別一下,如果是熱症就要慎重,寒症可以盡管放心的灸。
再疏通大椎:遇到了感冒受寒的情況,在人體前後正中線任督二脈通路連起來的小周天上肯定有地方是不通的,順著小周天找最寒最需要熱量的地方。一般最先開始摸大椎,大椎如果很涼,這時候就在大椎上灸一下(艾灸具有溫通的作用),一灸越過頭頂就會有輕微的出汗,一出汗寒濕排出去了(頭上悶的、有點頭疼的症狀立刻就消失了)。
可以想辦法打個噴嚏。噴嚏出去其實就是快速的一個呼氣,就是從腎上把腎氣提起來,但如果大椎沒有疏通,這個噴嚏可能就白打了!有人會在艾灸大椎時就開始打噴嚏,通常就是因為之前被病邪所佔沒有能力打噴嚏。艾灸大椎時身體就裡應外合,互相協作,人體自身的機能恢復後打噴嚏,和外在艾灸溫通作用互相配合,同時提升陽氣。
如果灸大椎沒有解決問題,就要繼續往下尋找。感冒時小腸的問題通常會嚴重,感冒以後常會出現消化不好,因為沒有火力了,我們人體要靠火力、靠陽氣來消化吸收的。消化不好,整個身體的循環在下部這一段就堵塞了,所以就必須要採取一個辦法給它加熱,用艾灸的溫通的作用,去補償其中的熱量,在中脘穴,關元穴,氣海穴,從脾胃這里往下一直到小腸補充足夠的熱量。如果身體不太好,還要看八髎穴,甚至是命門穴。在小周天上怎樣判斷什麼地方該灸,還是不灸的,這是我們做這個判斷的整個一個方法。
禁忌:
熱症為主的感冒不能去灸。熱症為主的感冒,他本來就津液虧虛,沒有什麼水分在身體,這時候要多喝熱水,一方面,熱水當中的熱量,就是我們所講的陽氣,進去之後就可以扶陽,又可以補充津液,這時「水火既濟」,才能發揮作用。
小孩子感冒問題多注意。小孩子是純陽之體,本身陰不足(我們的形體就是陰),就是他身體本身很單薄很弱小,每天身體在很快的生長,陰不足的情況下用艾灸,會很容易上火。那這個時候,我們都是盡量減量減量實在沒有辦法時給他灸一下。
順便說一句,這時候小兒推拿就比較好,這種推拿與艾灸區別在於:艾灸是屬於外在自然界的火力,,這個火不是小火,直接拿上去燙一下會起泡,會造成傷害。但推拿手下功夫還不至於說把小孩兒推壞,所以相對來講推拿就比較保險一點兒。
小孩的健康最好是父母自己花點時間學習,遇到一些小問題不用交給外人,有時候家長用心的診治比醫院對小孩可能更有幫助。而且學習了可以在飲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的預防疾病上做的更好一點。
⑹ 風熱感冒艾灸哪個部位,風熱感冒艾灸什麼位置,風熱感
5 🌷感冒、鼻塞、流清涕,灸哪裡?
風池、外關、風門、大杼、曲池。大椎是解決風熱感冒的特要穴。
⑺ 感冒艾灸哪裡效果最好感冒艾灸哪個部點陣圖解
用艾灸治感冒是一種方便實惠,且有效的養生方法,如果是對艾灸比較熟悉的朋友,還可以自己在家裡用艾灸進行調理治療。那麼,感冒艾灸哪裡效果最好呢?下面為大家圖解感冒艾灸哪個部位。感冒可艾灸頸後大椎穴
大椎是督脈與諸陽經之會,主一身之陽氣,用艾灸溫和灸頸後大椎穴20分鍾,配穴可選擇風門穴,艾灸3到5分鍾。
大椎穴取穴:當低頭時,脖子後方最突出的,左右轉動時,隨頭選擇的棘突骨就是第七頸椎,其下方的凹陷處就是大椎穴。艾灸大椎穴能有效提
高機體免疫力,預防流感,主治發熱、感冒症狀。
風門穴取穴:在大椎穴往下數兩個脊椎處,棘突旁開1.5寸。風門穴是風邪進出的門戶,艾灸這個穴位,可以疏風散寒,治療風寒感冒。
感冒可艾灸合谷穴
合谷穴即我們俗稱的虎口,感冒的時候艾灸合谷穴能夠有效緩解鼻塞流清鼻涕的症狀。
艾灸的時候要注意,如果是左邊鼻塞則艾灸右手合谷穴,如果是右邊鼻塞,則艾灸左手,每次艾灸五分鍾即可。
感冒可艾灸風池穴
人耳後骨突下緣,向後摸的時候可以摸到一個凹陷,這個部位即是風池穴,左右各有一個,這個穴位是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腧穴,艾灸此穴
位,可以解表散寒,治療感冒引起的頭痛,頸部酸痛等症狀。
感冒可艾灸風府穴
順著後腦勺向下摸到凹陷處,這個部位就是風府穴,這個穴位是人體督脈上的重要穴道,感冒的時候艾灸這個穴位,可以解表散寒,緩解感冒引
起的頭痛眩暈,頸項強直等症。
不同感冒症狀的艾灸部位
一、風寒感冒
1、選百會穴,大椎穴,風門穴和肺俞穴溫和艾灸,灸至局部皮膚出現溫熱泛紅現象,可以緩解惡寒症狀,每天艾灸一到兩次。
2、選大椎,合谷,肺俞,列缺穴溫和艾灸,每穴灸15分鍾,灸至皮膚溫熱泛紅,惡寒症狀緩解。
二、風熱感冒
1、選大椎,曲池,尺澤,合谷穴用艾條雀啄灸,每個穴位灸10到15分鍾,每天一到兩次,症狀消失後再艾灸一到兩次即可停止。
2、選太陽穴,印堂穴,曲池穴,合谷穴,用艾條雀啄灸,每個穴位灸10到15分鍾,每天一次,症狀消失後再艾灸一到兩次即可停止。
三、暑濕感冒
1、選肺俞,至陽,陰陵泉,足三里穴溫和灸,每個穴位灸15分鍾,以局部出現溫熱紅暈為宜,每天一次,灸至退熱,頭暈,頭痛,胸悶等症消失
後,加灸1到2次即可。
2、選肺俞,心俞,膈俞,天突,膻中,神厥等穴位,用艾柱隔姜灸,即將生薑切成2毫米厚的薑片,在生薑上扎出小孔,上至艾柱,待艾柱要燃
盡,皮膚有灼熱感時移除,每個穴位五至七柱,每天一到兩次,感冒痊癒後即止。
用艾灸治感冒是一種方便實惠,且有效的養生方法,如果是對艾灸比較熟悉的朋友,還可以自己在家裡用艾灸進行調理治療。那麼,感冒艾灸哪裡效果最好呢?下面為大家圖解感冒艾灸哪個部位。
感冒可艾灸頸後大椎穴
大椎是督脈與諸陽經之會,主一身之陽氣,用艾灸溫和灸頸後大椎穴20分鍾,配穴可選擇風門穴,艾灸3到5分鍾。
大椎穴取穴:當低頭時,脖子後方最突出的,左右轉動時,隨頭選擇的棘突骨就是第七頸椎,其下方的凹陷處就是大椎穴。艾灸大椎穴能有效提
高機體免疫力,預防流感,主治發熱、感冒症狀。
風門穴取穴:在大椎穴往下數兩個脊椎處,棘突旁開1.5寸。風門穴是風邪進出的門戶,艾灸這個穴位,可以疏風散寒,治療風寒感冒。
感冒可艾灸合谷穴
合谷穴即我們俗稱的虎口,感冒的時候艾灸合谷穴能夠有效緩解鼻塞流清鼻涕的症狀。
艾灸的時候要注意,如果是左邊鼻塞則艾灸右手合谷穴,如果是右邊鼻塞,則艾灸左手,每次艾灸五分鍾即可。
感冒可艾灸風池穴
人耳後骨突下緣,向後摸的時候可以摸到一個凹陷,這個部位即是風池穴,左右各有一個,這個穴位是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腧穴,艾灸此穴
位,可以解表散寒,治療感冒引起的頭痛,頸部酸痛等症狀。
感冒可艾灸風府穴
順著後腦勺向下摸到凹陷處,這個部位就是風府穴,這個穴位是人體督脈上的重要穴道,感冒的時候艾灸這個穴位,可以解表散寒,緩解感冒引
起的頭痛眩暈,頸項強直等症。
不同感冒症狀的艾灸部位
一、風寒感冒
1、選百會穴,大椎穴,風門穴和肺俞穴溫和艾灸,灸至局部皮膚出現溫熱泛紅現象,可以緩解惡寒症狀,每天艾灸一到兩次。
2、選大椎,合谷,肺俞,列缺穴溫和艾灸,每穴灸15分鍾,灸至皮膚溫熱泛紅,惡寒症狀緩解。
二、風熱感冒
1、選大椎,曲池,尺澤,合谷穴用艾條雀啄灸,每個穴位灸10到15分鍾,每天一到兩次,症狀消失後再艾灸一到兩次即可停止。
2、選太陽穴,印堂穴,曲池穴,合谷穴,用艾條雀啄灸,每個穴位灸10到15分鍾,每天一次,症狀消失後再艾灸一到兩次即可停止。
三、暑濕感冒
1、選肺俞,至陽,陰陵泉,足三里穴溫和灸,每個穴位灸15分鍾,以局部出現溫熱紅暈為宜,每天一次,灸至退熱,頭暈,頭痛,胸悶等症消失
後,加灸1到2次即可。
2、選肺俞,心俞,膈俞,天突,膻中,神厥等穴位,用艾柱隔姜灸,即將生薑切成2毫米厚的薑片,在生薑上扎出小孔,上至艾柱,待艾柱要燃
盡,皮膚有灼熱感時移除,每個穴位五至七柱,每天一到兩次,感冒痊癒後即止。
⑻ 請問感冒、鼻塞、流清涕,可以用修小艾灸哪裡
可以灸大椎穴,提升陽氣,幫助身體排除病邪,再配合姜紅糖水,泡泡腳,去除寒邪,讓身體快點好起來。
⑼ 懸灸爐艾灸的常用穴位都有哪些
今天介紹的15個穴位是我們在艾灸時經常要用到的常用穴位,說它們常用,並不是說它們普通,而是因為有效,所以才經常用到它們。希望各位艾友記住他們的功效!
很多艾友說記不住,
多用就記住了!不僅會記住,自己慢慢也會巧用它們了,
這就是老話說的:
熟能生巧!
很多艾友反應,冬天艾灸不是很方便,這些穴位你或艾灸或點揉都可以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1,百 會 穴
憂郁煩躁失眠點百會
百會屬督脈,位於人體頭部,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端連線的交點處。
作 用:
(1)按摩這個穴位,具有開竅寧神的作用,能治療失眠、神經衰弱;
(2)長期按壓這個穴位,有平肝息風的作用,能治療頭痛、眩暈、高血壓、中風失語、腦貧血、的作用,能治療脫肛、子宮脫垂等疾患。
自我按摩:
雙手中指交疊,用力向下按揉這個穴位,有酸脹感、刺痛的感覺;每次按揉1-3分鍾。
艾灸方法:
很多艾友會覺得百會穴不好灸,實際上用一個單孔艾灸盒扣在百會穴上艾灸15分鍾也很好。
2,風 池 穴
清熱醒腦還治感冒
風池穴屬膽經的穴道,位於人體的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大概與耳垂齊平。
作 用:
(1) 按摩這個穴位,具有醒腦明目,快速止痛、保健調理的功效;
(2) 長期按摩這個穴位,對感冒、頭痛、頭暈、中風、熱病、頸項強痛、眼病、鼻炎、耳鳴、咽喉患病、腰痛等疾患,具有很好的調理保健效能;
自我按摩艾灸法:
用大拇指的指腹從下往上按揉,左右兩穴,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大約1-3分鍾。也可以自己用艾灸盒扣在這里艾灸10分鍾。
3,攢 竹 穴
消除疲勞眼睛好
攢竹穴,屬膀胱經的穴道,在眉毛內側端,眼眶骨上凹陷處。
作 用:
(1)此穴對慢性結膜炎、淚液過多、眼瞼震顫、眼睛疼痛症狀都有明顯的療效;
(2)按摩此穴,能夠緩解視力不清、眼睛紅腫等症狀;
自我按摩艾灸:
每天隨時隨地的輕輕按揉攢竹穴,時間不限,越多越好。可以用點燃的艾條,在眼睛眶周圍打著圈艾灸,每天2-3次,每次每隻眼睛3-5分鍾。
4,迎 香 穴
拋掉鼻炎和鼻塞
迎香穴屬大腸經的穴道。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間。
作 用:
(1) 按壓迎香穴,能夠治療各種鼻症, 如鼻腔閉塞、嗅覺減退、鼻瘡、鼻內有息肉、鼻炎、鼻塞、鼻出血等;
(2)按壓此穴,對口歪、面癢、膽道蛔蟲等也有一定療效;在中醫臨床中,還運用迎香穴治療面部神經麻痹或痙攣等問題。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鍾。可以用點燃的艾條,從印堂穴一直灸到鼻尖,上上下下,每天2次,每次3-5分鍾。
5,合 谷 穴
牙痛是病也不怕
合谷穴屬大腸經上的穴道,當拇指和食指伸張時,在第一、二掌骨的中點,稍微偏向食指處。
作 用:
(1)合谷穴為全身最大剌激點,可以降低血壓、鎮靜神經、調整機能、開關節而利痹疏風,行氣血而通經清瘀;
(2)能治頭面的各種症狀,不但對牙齒、眼、喉、都有良好的功效,還能止喘、療瘡等;
(3)長期按壓此位,對反射性頭痛、耳鳴、耳聾、扁桃體炎、視力模糊、呼吸困難、肩胛神經痛、失眠、搜索關注公眾號學艾灸,神經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調理保健效能;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次按壓左右手各1-3分鍾。取艾條懸灸合谷穴15分鍾。
6,內 關 穴
按撫你的胃,體貼你的心
內關穴,屬心包經的穴道,在人體的前臂掌側,從近手腕的橫皺紋的中央,往上大約三指寬的中央部位。
作 用:
(1)這個穴位對懷孕嘔吐、暈車、手臂疼痛、頭痛、眼睛充血、惡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腹瀉、痛經等症狀,具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2)長期按壓此穴位,對心絞痛、精神異常、風濕疼痛、胃痛、中風、哮喘、偏癱、偏頭痛、產後血暈、憂鬱症,具有明顯的改善和調理作用;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中晚各一次,每次按壓3分鍾,按到該處酸脹為止。也可以按摩3分鍾後,再艾灸5分鍾,效果更好。
7,天 宗 穴
美體健胸按天宗
天宗穴屬於小腸經上的穴道,在肩胛骨中點下緣,下一寸處。
作 用:
(1)按壓此穴,具有疏通肩部經絡、活血理氣的作用;對肩胛疼痛,上肢不舉效果很好。
(2)此處穴位,是治療女性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的特效穴位。按此穴位,對於乳房疼痛、乳汁分泌不足、胸痛也有明顯的療效;
自我按摩艾灸法:
穴位處有酸脹感,先左後右,如有人幫助,也可雙側同時按揉1-3分鍾。或者用艾灸盒扣在這里艾灸20分鍾。
8,中 渚 穴
更年期女性的好朋友
中渚穴屬手三焦經的穴道,在人體手背部位,小指與無名指的指根間下2厘米的手背凹陷處,用力按壓,會有力量脫落之感。
作 用:
(1)此穴位對耳聾、耳鳴、頭痛、咽喉痛、失眠等具有療效;
(2) 此穴位還能治療前額疼痛、肩背疼痛、肋間神經痛、手指不能屈伸等症狀,都有很好的調理和保健作用。
自我按摩艾灸法:
先左後右,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鍾。取艾條懸灸中渚穴10分鍾。
9,關 元 穴
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
關元穴又稱丹田穴,屬任脈的穴道,在人體的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三寸,就是這個位置。
作 用:
(1) 有培腎固本、調節回陽的作用,能夠治療陽痿、早泄、月以不調、崩漏、帶下、不孕、子宮脫垂、閉經、遺精、遺尿、小便頻繁、小便不通、痛經、產後出血、小腹痛、腹泄、腹痛、痢疾等症狀;
(2) 長期按摩這個穴位,對尿路感染、腎炎、脫肛、中風、尿道炎、盆腔炎、腸炎、腸粘連、神經衰弱等疾患,都有很好的療效,而且有調理、改善的功能。
自我按摩艾灸法:
左手中指的指腹按壓穴位,右手中指的指腹按壓基手中指的指甲上,兩手中指同時用力揉按穴位,有酸脹感,每天早晚左右手輪流按揉,先左後右,每次大約1-3分鍾。或者用方形4孔艾灸盒扣在關元處艾灸40分鍾,同時兼顧中脘穴、肚臍、氣海。
10,長 強 穴
便秘腹瀉好幫手
長強穴屬督脈的第一穴道,在人體的尾骨端下,當尾骨端與肛門連線中點處。作 用:
(1)按摩此穴,能夠促進直腸的收縮,使大便暢通,還能治療便秘,並且能迅速止腹瀉;
(2)長期按壓此穴,具有通任督、調腸腑的作用,對腸炎、腹瀉,痔瘡、便血、脫肛等疾患,這么好的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學艾灸,都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自我按摩:
每天分別用左右兩手各揉按1-3分鍾,先左後右。
11,足 三 里
常按足三里,胃病遠離你
保健大穴
足三里主治腹部上、中、下三部之症,因此名為「三里」,此穴位於人體下肢,為了和手三里區別,故稱為「足三里」
作 用:
(1)此穴有養生保健的功能,能夠增強體力、消除疲勞、強壯神經、預防衰老、對結核病、傷風感冒、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溢血後遺症具有預防治療的作用,經常按摩,能夠祛病延年,所以也稱長壽穴。(2)經常按摩,能夠理脾胃、調氣血、補虛弱、防治腸胃疾病,對胃腸虛弱、胃功能低下、食慾不振、贏瘦、消化吸收不良、肝臟疾患、胃炎腸炎、胰腺炎胃下垂等,都具有很的療效;
(3)按摩此穴,還能增強下肢體力,防治四肢腫滿、倦怠、股膝酸痛、軟弱無力等症,對脛腓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小兒麻痹、風濕痹痛、末稍神經炎等都有療效。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晚各按一次,每次1-3分鍾。也可以每天艾灸此穴30分鍾。用單孔艾灸盒艾灸30分鍾。
12,三 陰 交
婦科疾病的剋星
三陰交指足部的三條陰經(肝、脾、腎)中氣血物質在此穴交會,故名「三陰交」。
三陰交屬脾經上的穴道,在人體小腿內側,足內踝上緣三指寬,踝尖正上方脛骨邊緣凹陷中。
作 用:
(1)此穴是婦科主穴,對婦科疾病很有療效,如子宮功能性出血、月經不調、經痛、帶下、不孕、崩漏、閉經、子宮脫垂、難產、產後血暈、惡露不行等;(2)按壓此穴能治療男孩女生殖器官的疾病。如遺精、遺尿、陽痿等;
(3)三陰交穴能排除瘀血,產生新血,經常按此穴能有效去除減頭皮屑。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按1-3分鍾。也可以每天艾灸此穴30分鍾。用單孔艾灸盒艾灸此穴30分鍾。
13,委 中 穴
腰痛背痛求委中
委中穴屬膀胱經上的穴道,在膝蓋里側中央。
作 用:
(1)按摩此位,具有通絡止痛、利尿祛燥的作用;
(2)長期按此穴位,對腰背、腿部的各種疾病,如腰腿無力、腰痛、腰連背痛、腰痛不能圍側等,都有良好的療效;搜索關注公眾號學艾灸,對下肢癱瘓,臀部疼痛、膝關節疼痛等病症也作用明顯。
自我按摩艾灸法:
食指放在膝蓋里側,就是腿彎的中央部位,用食指按壓,有酸脹感。每次左右兩側各按揉1-3分鍾,也可雙側同時按揉。可以用艾灸盒艾灸出現20分鍾。
14,內 庭 穴
手肢冰冷找內庭
內庭穴屬足胃經上的穴道,在足的次趾與中趾之間,腳叉縫盡處的陷凹中。
作 用:
(1)對四肢冰冷,喜歡獨處靜卧,不喜歡聽聞人聲,就按此穴;
(2)對牙齒痛、風疹塊、急性腸胃炎能及種急慢性胃炎,具有很好的保健調理功能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鍾。取艾條懸灸此穴10分鍾。
15,涌 泉 穴
緩解腰酸背痛找湧泉
湧泉穴屬足腎經上的穴道。在足底足前部的凹陷處,第二、第三趾的趾縫紋頭端和足跟連線的前1/3處。
作 用:
(1)經常按此穴,具有散熱生氣的作用;
(2)長期按摩此穴,能夠益腎、清熱、開郁;
(3)按摩此穴,治療咽喉腫痛、頭痛、目眩、失音、失眠、小便不利、休克、中暑、中風、高血壓、不孕、月經不調、陰癢、糖尿病、更年期障礙、腎臟疾病。
自我按摩艾灸法:
左右腳心每日早晚各推按1-3分鍾。按摩後再艾灸此穴10分鍾最好。
⑽ 兒童鼻炎艾灸哪個部點陣圖解
艾灸是一種用艾熏灸穴位以治病的中醫療法。艾灸用於小兒保健起源較早,古代有「小兒每日灸身柱、天樞可保無病」的記載。艾性溫,火催之,對肺、脾、腎虛寒的確有明顯的溫補作用,而且艾灸沒有葯物的毒副作用,這是艾灸用於小兒保健的突出的優點。
一、艾灸的基本方法
常用的灸法是艾條懸起灸。艾條懸起灸是將艾條點燃後懸垂於穴位上方施灸也叫溫和灸。
溫和灸:艾條點燃的一端懸垂於穴位上方施灸,讓艾火與皮膚之間的距離保持在2~3cm,以孩子感覺溫熱而無灼痛為宜,以皮膚溫熱潮紅為度。操作時,媽媽可將另一手的手指,放置施灸部位附近,用媽媽的手指來感知局部的溫熱狀態,以免燙傷孩子的皮膚。若熱了就將艾條遠離皮膚一點;若不熱,則可以距離皮膚再近一點,根據手指的感覺調整艾條的高度。媽媽將艾條點燃後,置於距穴位皮膚2~3厘米處緩慢施灸。由於小兒不會准確地反映灼熱程度,所以需要媽媽細心觀察,以皮膚紅暈為度,艾火的距離可隨時稍加變動,以不燒傷而又達到目的為原則。
二、兒童鼻炎的施灸主要穴位為身柱穴,配穴為脾俞,命門,中脘,神闕,合谷。
身柱穴在背部第三胸椎(肩背正中央最高脊椎骨下面第三個椎骨)棘突下,取穴時,使病人自然正坐平肩,略向前低頭,在第三胸椎下陷中取之。
身柱也就是我們人體的「頂樑柱」,為督脈之脈氣所發,接近肺臟,屬督脈經,通於腦髓。它有通陽理氣,祛風退熱,清心寧志,降逆止嗽之功效,對小兒有強身保健作用,是臨床健全神經系統、促進大腦發育,增強智能,防治呼吸系統疾病和小兒諸症的灸治主穴。
三、家庭艾灸的注意事項
艾灸法的操作比較簡單,家庭操作也方便,現在是一種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所能接受的家庭保健方法。但作為一種專業的中醫治療方法,仍有許多事項需要媽媽們注意:
1、要專心致志並堅持
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取得孩子的配合
若孩子不願意進行艾灸,媽媽不要強迫他,可以先在自己身上施灸,示範給孩子看,讓孩子知道艾灸沒有痛苦。只有取得孩子的配合,施灸的部位保持不動,才能取得療效。
3、避免燙傷
孩子的皮膚很細很嫩,媽媽需要細心體會施灸部位的溫熱感,及時調整艾條的高度,並且注意及時刮灰,以免施灸過量或落灰導致皮膚起泡。手法不熟練的媽媽可以在孩子的施灸部位放置一塊紗布毛巾,也可在孩子睡著後施灸。
4、找准穴位
體位一方面要注意舒適、自然,同時一定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年齡小的孩子可在孩子入睡後施灸,要根據處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5、注意防火
用艾條灸完之後,可將點燃的艾條放入鐵質奶粉桶或茶葉桶中,蓋好蓋子,隔絕空氣即可熄滅。
1、吐乳身柱、上脘、內關。
2、支氣管炎身柱、脾腧、下脘、豐隆。
3、氣管炎風門、肺腧、尺澤、太淵。
4、哮喘身柱、靈台、中脘,豐隆
5、肺門淋巴結核風門、身柱、靈台、中脘、合谷
6、百日咳風門、身柱、肺腧、命門、尺澤。
7、下痢命門、中脘、天樞、大腸腧、合谷。
8、腹瀉身柱、大腸腧、天樞。
9、水樣瀉大腸腧、水分、天樞、太白。
10、消化不良肺腧、胃腧、中脘、天樞、內庭。
11、營養不良、發育遲緩大椎、身柱、中脘、合谷(少灸),直接灸身柱穴亦效。要堅持常灸,能改變兒童體質,由弱變強。
12、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
(1)急性期:大椎、風門、身柱、命門、曲池、合谷。
(2)上肢麻痹:大椎、曲垣、肩髃、曲池、尺澤、支溝、內關、手三里、合谷。
(3)腹肌麻痹:前面局部施灸,後面在相對部位取背腧穴。
(4)下肢麻痹:腎腧、次髎,殷門、秩邊、承扶、髀關、伏兔、環跳、委中、承山、陰陵泉、三陰交、解溪、昆侖、太溪、太沖。在患側取穴,適當選擇,交替使用。
13、小兒夜啼身柱、中脘、神闕。
14、流涎脾腧、中脘、合谷。
15、新生兒破傷風然谷、神闕。
16、佝僂病身柱、大柕、腎腧、中脘、上巨虛、絕骨。
17、流行性腮腺炎(痄腮)角孫,直接灸或燈火灸均可,灸患側,雙側病灸雙側。每天
灸1次,1~3次即愈。又:翳風、頰車、角孫、手三里、外關。
18、新生兒窒息神闕、內關。
19、尿閉關元、中級、陰陵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