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豬脊骨是哪個部位
豬脊骨指豬的脊椎部位的骨頭。一般市售的豬脊骨還包括骨頭旁邊相連的肉。
市場上售賣的豬脊骨一般會稍帶旁邊的肉,用來煲湯或者做醬脊骨都是可以的。豬脊骨有著豐富的營養價值,不像豬棒骨就是豬的腿骨一樣含有大量的骨髓,骨髓中大部分都是脂肪,煲出來的湯較為油膩。豬脊骨也含有骨髓,但量要少很多,煲出來的湯不會在湯面漂著一層厚厚的油花。
豬肉各部分的名稱
1、裡脊肉
是脊骨下面一條與大排骨相連的瘦肉。肉中無筋,是豬肉中最嫩的肉,可切片、切絲、切丁、作炸、熘、炒、爆之用最佳。
2、臀尖肉
位於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質鮮嫩,一般可代替裡脊肉,多用於炸、熘、炒。
3、坐臀肉
位於後腿上方,臀尖肉的下方臀部,全為瘦肉,但向質較老,纖維較長,一般多作為白切肉或回鍋肉用。
4、五花肉
指的是豬只背脊部下方的肚腩部位,俗稱「五花肉」,皮、豬油、肉分層清楚,所以又被稱為「三層肉」。
⑵ 豬的通脊肉 是什麼部位
通脊肉也稱外脊,在裡脊肉上方。油脂含量適中,豬肉風味絕佳之處。可拿來大塊煎或炸豬排,也適合各種豬肉料理。次於裡脊肉的上等豬肉,香味盛。
裡脊肉(Tenderloin),是指豬、牛、羊等脊椎動物的脊椎骨內側的條狀嫩肉。裡脊肉通常分為大裡脊和小裡脊,大裡脊就是大排骨相連的瘦肉,外側有筋覆蓋,通常吃的大排去骨後就是裡脊肉,適合炒菜用。小裡脊是脊椎骨內側一條肌肉,比較少,很嫩,適合做湯。
拓展資料:
軟炸裡脊是一道北京著名的特色美食。屬於京菜,主要由豬裡脊肉和雞蛋,主要油炸烹制而成。
軟炸裡脊是北京著名的特色美食。屬於京菜,口味鮮香,滑嫩可口。主要食材是豬裡脊肉和雞蛋,主要烹飪工藝是炸。可佐餐食,也可作下酒佳餚,是一款老少皆宜的不錯菜品。也可做燒烤菜品,烤出來的味道更加美味。
⑶ 豬裡脊是指哪塊肉
豬裡脊是豬脊椎骨內側的條狀嫩肉。裡脊肉通常分為大裡脊和小裡脊,大裡脊就是大排骨相連的瘦肉,外側有筋覆蓋,通常吃的大排去骨後就是裡脊肉,適合炒菜用。小裡脊是脊椎骨內側一條肌肉,比較少,很嫩,適合做湯。
(3)豬脊椎在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豬肉是目前人們餐桌上最重要的動物性食品之一,豬脊肉含有人體生長的發育所需的豐富的優質蛋白、脂肪、維生素等,而且肉質較嫩,易消化。
處理裡脊肉時,一定要先除去連在肉上的筋和膜,否則不但不好切,吃起來口感也不佳;
2. 質嫩無筋,都是瘦肉,加工性好,可切片、切絲、切丁,炸、餾、爆、炒都可;
3.豬肉要斜切,豬肉的肉質比較細、筋少,如橫切,炒熟後變得凌亂散碎,如斜切,即可使其不破碎,吃起來又不塞牙;豬肉不宜長時間泡水;
4.豬肉烹調前莫用熱水清洗,因豬肉中含有一種肌溶蛋白的物質,在15攝氏度以上的水中易溶解,若用熱水浸泡就會散失很多營養,同時口味也欠佳;
5.豬肉應煮熟,因為豬肉中有時會有寄生蟲,如果生吃或調理不完全時,可能會在肝臟或腦部寄生有鉤絛蟲;
6. 問題豬肉多,食用請在正規商家處購買。
網路--豬裡脊肉
⑷ 豬的龍骨是什麼骨頭
豬龍骨是豬的脊背,這是豬脊椎部位的骨頭。
豬龍骨用來煲湯,營養價值豐富,所以也是很多人十分喜愛的一道菜品。豬龍骨這個部位的肉是很瘦的,而且脂肪相當少,所以豬龍骨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
豬龍骨中的骨髓含油量是很高的,在烹飪豬龍骨的時候,骨髓就會釋出來,可以用它來做調味汁,可以用來做湯或者是放在菜裡面增加菜的味道。
龍骨吃法和作用:
1、豬骨與牛乳粉、雞蛋粉相比,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灰分的特點;豬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同比高於牛乳、豬肉。那麼一般來說,豬龍骨就是用來煲湯比較多。
比如說鮮蝦什錦豬骨湯,大骨燉玉米、蓮藕龍骨湯是比較常見的吃法,還有則是大骨煲雪蓮果、蟲草花龍骨湯、冬瓜薏米龍骨湯、田園蔬菜龍骨湯等等
2、豬骨除含蛋白、脂肪、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磷酸鈣、骨膠原、骨粘蛋白等,可為幼兒和老人提供鈣質。
⑸ 豬身上的所有部位的名稱
1、裡脊肉,脊骨下面一條與大排骨相連的瘦肉。
2、臀尖肉,位於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質鮮嫩,一般可代替裡脊肉。
3、坐臀肉,位於後腿上方,臀尖肉的下方臀部,全為瘦肉。
4、五花肉,為肋條部位肘骨的肉,一層肥肉,一層瘦肉夾起的。
5、夾心肉,位於前腿上部,質老有筋,在這一部位有一排肋骨,叫小排骨。
6、前排肉,又叫上腦肉。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塊肉。
7、奶脯肉,在肋骨下面的腹部。結締組織多,均為泡泡狀。
8、彈子肉,位於後腿腿上,均為瘦肉。
9、蹄膀,位於前後腿下部,後蹄膀又比前蹄膀好。
10、脖子肉,又稱血脖,這塊肉肥瘦不分。
11、豬頭,宜於醬、燒、煮、腌,多用來製作冷盤。
12、鳳頭肉,這個部位肉質細嫩、微帶脆、瘦中夾肥。
13、眉毛肉,這是豬胛骨上面的一塊重約一斤的瘦肉,肉質與裡脊肉相似。
14、門板肉(又稱梭板肉、無皮坐臀肉),肥瘦相連,肉質細嫩,顏色白,肌纖維長。
15、蓋板肉,連結秤砣肉的一塊瘦肉。肉質、用途基本跟秤砣肉相同。
16、黃瓜條,與蓋板肉緊密相連。肉質、用途基本跟秤砣肉相同。
17、腰柳肉,與秤砣肉連結的呈條狀的肉條。。
18、頸背肌肉(簡稱1號肉),從第五、六肋骨中斬下的頸背部位肌肉。
19、前腿肌肉(簡稱2號肉),從第五、六肋骨中間斬下的前腿部位肌肉。
20、大排肌肉(簡稱3號肉),在脊椎骨下約4-6cm肋骨處平行斬下的脊背部位肌肉。
21、後腿肌肉(簡稱4號肉),從腰椎與薦椎連接處(允許帶腰椎一節半)斬下的後腿部位肌肉。
(5)豬脊椎在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豬體大,肌肉豐滿結實。瘦肉型豬較地方豬種體高而長,全身結構緊湊,皮膚平滑無皺紋,皮下脂肪少,肌肉發達,體型伸長,前軀較輕,後軀強大豐滿,四肢較長,強健有力。頸、肩、胸發育寬廣豐圓、軀干寬廣呈圓型,背寬略呈拱形。
腹部下垂,胸腹下緣在一條平直線上。臀部發育特別好,長寬而平整,飛節以上整個後腿發育豐圓呈球形。由前軀至後軀,上望和側望均表現出前小後大的楔形狀。
⑹ 裡脊肉是在豬的哪個部位請附圖。
指豬的脊椎骨內側的條狀嫩肉。
裡脊肉通常分為大裡脊和小裡脊,大裡脊就是大排骨相連的瘦肉,外側有筋覆蓋,通常吃的大排去骨後就是裡脊肉,適合炒菜用。小裡脊是脊椎骨內側一條肌肉,比較少,很嫩,適合做湯。
選購裡脊肉時,要求其色澤紅潤,肉質透明,質地緊密,富有彈性,手按後能夠很快復原,並有一種特殊的豬肉鮮味。
裡脊的儲存方法:家庭如果需要保存裡脊肉,可把裡脊肉放在保鮮盒內,撒上少許紹酒,蓋上蓋,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可貯藏1-2天不變質。如果需要長期保存,則需要把裡脊肉用保鮮膜包裹好,放冰箱冷凍室內冷凍保存,一般可保存一個月不變質。
(6)豬脊椎在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豬肉的部位不同肉質也不同,烹調時有不同吃法,按照烹調的需要,豬肉各個部位做法如下:
1、五花肉:為肋條部位肘骨的肉,是一層肥肉、一層瘦肉疊起的,適於紅燒、白燉和粉蒸肉等用。
2、裡脊肉:是脊骨下面一條與大排骨相連的瘦肉。肉中無筋,是豬肉中較嫩的肉,可切片、切絲、切丁,也是炸、熘、炒、爆之用最佳部位。
3、臀尖肉:位於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質鮮嫩,一般可代替裡脊肉,多用於炸、熘、炒。
4、坐臀肉:位於後腿上方、臀尖肉的下方臀部,全為瘦肉,但肉質較老,纖維較長,一般多作為白切肉或回鍋肉用。
5、夾心肉:位於前腿上部,質老有筋,吸收水分能力較強,適於制餡、做肉丸子。在這一部位有一排肋骨,叫小排骨,適宜作糖醋排骨或煮湯。
6、前排肉:又叫上腦肉。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塊肉,瘦肉中夾肥肉,肉質較嫩,適於作米粉肉、燉肉用。
7、奶脯肉:在肋骨下面的腹部。結締組織多,均為泡泡狀,肉質差,多熬油用。
8、彈子肉:位於後腿上,均為瘦肉,肉質較嫩,可切片、切丁,能代替裡脊肉用。
9、蹄膀:位於前後腿下部,後蹄膀又比前蹄膀好,紅燒和清燉均可。
10、豬頸肉:又稱血脖,這塊肉肥瘦不分,肉質差,一般多用來作餡。
11、豬頭:宜於醬、燒、煮、腌,多用來製作冷盤,其中豬耳、豬舌是下酒的好菜。
⑺ 豬肉 各部分的名稱是什麼
1、裡脊肉
是脊骨下面一條與大排骨相連的瘦肉。肉中無筋,是豬肉中最嫩的肉,可切片、切絲、切丁、作炸、熘、炒、爆之用最佳。
2、臀尖肉
位於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質鮮嫩,一般可代替裡脊肉,多用於炸、熘、炒。
3、坐臀肉
位於後腿上方,臀尖肉的下方臀部,全為瘦肉,但向質較老,纖維較長,一般多作為白切肉或回鍋肉用。
4、五花肉
指的是豬只背脊部下方的肚腩部位,俗稱「五花肉」,皮、豬油、肉分層清楚,所以又被稱為「三層肉」。
5、夾心肉
位於前腿上部,質老有筋,吸收水分能力較強,適於制餡,制肉丸子。在這一部位有一排肋骨,叫小排骨,適宜作糖 醋排骨,或煮湯。
6、前排肉
又叫上腦肉。是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塊肉,瘦內夾肥,肉質較嫩,適於作米粉肉、燉肉用。
7、奶脯肉
在肋骨下面的腹部。結締組織多,均為泡泡狀,肉質差,多熬油用。
8、彈子肉
位於後腿腿上,均為瘦肉,肉質較嫩,可切片,切丁,能代替裡脊肉。
9、蹄膀
位於前後腿下部,後蹄膀又比前蹄膀好,紅燒和清燉均可。
10、脖子肉
又稱血脖,這塊肉肥瘦不分,肉者質差,一般多用來做餡。
11、眉毛肉
這是豬胛骨上面的一塊重約一斤的瘦肉,肉質與裡脊肉相似,只是顏色深一些,其用途跟裡脊肉相同。
12、頸背肌肉(簡稱1號肉)
指從第五、六肋骨中斬下的頸背部位肌肉。
13、前腿肌肉(簡稱2號肉)
指從第五、六肋骨中間斬下的前腿部位肌肉。
14、大排肌肉(簡稱3號肉)
指在脊椎骨下約4-6cm肋骨處平行斬下的脊背部位肌肉。
15、後腿肌肉(簡稱4號肉)
指從腰椎與薦椎連接處(允許帶腰椎一節半)斬下的後腿部位肌肉。
16、肝連肉
是位於肝臟上方的一塊肉,將豬內臟中的胸腔及腹腔分隔開的一片隔膜,連接至肝臟,因此稱為肝連肉,是內臟中唯一的一塊瘦肉,又有「內臟的松阪肉」之名,珍貴性可見一斑
17、豬頰肉
豬下巴、臉頰兩側部位的肉,又名「嘴邊肉」、「菊花肉」,油脂不多,肉質帶有軟筋,口感軟嫩,因豬吃東西咀嚼時會不斷運動到嘴邊肉,所以肉質軟中有嚼勁,汆燙切片或燒烤都很好吃。
⑻ 豬的裡脊肉,到底在哪個部位呢怎麼辨別呢
一張圖教你如何辨別不同部位豬肉,再挑選豬肉的時候不用裝懂了。我們中國人的習俗,基本上都會在逢年過節的時候,殺豬宰羊,尤其是在過年的時候,一些農村的習俗基本上都會殺一頭豬來過年,豬每個部位上的肉質口感吃起來都不一樣。所以做出來的菜也不同。尤其是一些農村人,在結婚的時候殺一頭豬幾乎都夠了所有的宴席用。現在有很多的人在超市裡面買豬肉的時候,其實根本就不懂,豬的什麼部位上的肉好吃?所謂在超市的肉食區里擺放的同煎肉裡脊肉,梅花肉這些,他們根本就不懂得是豬的,哪一部位上面的肉。只是在選肉的時候能分出肥瘦。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豬的各個部位,上面的肉。
好啦,關於豬肉部位介紹就到這里,以後再買豬肉的時候,別再懵了。
⑼ 豬後背上的肉叫什麼
豬背上的肉叫什麼肉
豬背上的裡脊肉前後相連的,分別是梅花肉和臀尖肉。梅花肉就是豬背和豬頭之間的肉,梅花肉屬於肥瘦相間非常均勻的一部分肉,也是很多人喜愛的肉,因為相比於;裡脊肉,梅花肉也很嫩,並且肥瘦相間非常鮮美,大家都知道豬肉帶一點點油味道非常香,最重要的是久煮不老。
⑽ 豬身上的所有部位的名稱叫什麼
豬肉除去頭、蹄(爪)、尾外,分為以下14個部位。
1、血脖即耳至肩胛骨前頸肉,呈條形,肥瘦相同,韌性強。適於做香酥肉、叉燒肉、肉餡等。
2、鷹嘴位於血脖後、前腿骨上部的一塊方形肉。肉質細嫩,前半部適於做酥肉,切肉絲、肉片,後半部適於做櫻桃肉、過油肉、炸肉段、熘炒菜等。
3、哈利巴位於前腿扇形骨上的肉(包著扇形骨),質老筋多。適於燜、燉、醬、紅燒等。
4、裡脊又稱小裡脊。位於腰子到分水骨之間的一長條肉,一頭稍細,肉色發紅。這塊肉是豬瘦肉中最嫩的一塊,適於熘、炒、炸等。
5、通脊又稱外脊。位於脊椎骨外與脊椎骨平行的一長條肉。肉色發白,肉質細嫩。適於滑熘、軟炸及制茸泥等。
6、底板肉後腿骨下部,緊貼臀部肉皮的一塊長方形肉,一端厚,一端薄,肉質較老。適於做鍋爆肉、清醬肉和切肉絲等。
7、三岔位於胯骨與椎骨之間的一塊三角形肉,肉質比較嫩。適於做熘、炒菜及切肉絲、肉片等。
8、臀尖緊貼坐臀上的肉,淺紅色,肉質細嫩。適於做肉丁、肉段及切肉絲、肉片等。
9、拳頭肉又稱榔頭肉。肉。包著後腿棒子骨的瘦肉,圓形似拳頭。肉質細嫩。適於切肉絲、肉片和做炸、熘菜等。
10、黃瓜肉緊靠底板肉的一條長圓形內,形似黃瓜,質地較老,適於切肉絲。
11、腰窩後腿下部前端與肚之間的一塊瘦肉,肥瘦相連,肉層較薄。適於燉、燜、炒等。
12、羅脊肉連著豬板油的一圈瘦肉,外麵包一層脂皮。適於燉、燜或制餡。
13、五花肉位於前腿後、後腿前的腰排肉,肥瘦相間呈五花三層狀,肋條部分較好稱為上五花,又叫硬肋,沒有肋條部分較差稱為下五花,又叫軟肋。上五花適於片白肉,下五花適於燉、燜及制餡。
14、肘子南方稱蹄膀,即腿肉。結締組織多,質地硬韌,適於醬、燜、煮等。
(10)豬脊椎在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不可與豬肉同食的食物警惕飲食安全,豬肉是人們日常接觸最多的食品之一,因為太常吃,人們還發明了許多新鮮花樣去烹飪這道傳統美食。下面這些食物不能與豬肉同煮。
1、大豆
從現代營養學觀點來看,豆類與豬肉不宜搭配,是因為豆中植酸含量很高,60%——80%的磷是以植酸形式存在的。
它常與蛋白質和礦物質元素形成復合物,而影響二者的可利用性,降低利用效率;還有就是因為豆類與瘦肉、魚類等葷食中的礦物質如鈣、鐵、鋅等結合,從而干擾和降低人體對這些元素的吸收。
故豬肉與黃豆不宜搭配,豬蹄燉黃豆是不合適的搭配。
2、羊肝
中醫雲:「豬肉共羊肝和食之,令人心悶。這主要是因為羊肝氣味苦寒,補肝、明目,治肝風虛熱。
豬肉滋膩,入胃便作濕熱,從食物葯性講,配伍不宜。羊肝有膻氣,與豬肉共同烹炒,則易生怪味,從烹飪角度講看,亦不相宜。
3、香菜
芫荽又名香菜,可去腥味,與羊肉同吃相宜。芫荽辛溫,耗氣傷神。豬肉滋膩,助濕熱而生痰。古書有記載:「凡肉有補,唯豬肉無補」。一耗氣,一無補,故二者配食,對身體有損害。
4、牛肉
豬肉和牛肉不共食的說法由來已久,《飲膳正要》指出:「豬肉不可與牛肉同食」。這主要是從中醫角度來考慮,一是從中醫食物葯性來看,豬肉酸冷、微寒,有滋膩陰寒之性,而牛肉則氣味甘溫,能補脾胃、壯腰腳,有安中益氣之功。
二者一溫一寒,一補中脾胃,一冷膩虛人。性味有所抵觸,故不宜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