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正月初二祝福到
1、今天大年初二,送上祝福!新年快樂!萬事如意,一生平安!
2、年初二到了,真開心,祝福問候收不停,帶來一天好心情,大小紅包收不停,口袋鼓鼓笑盈盈,親情友情都是情,信息聲聲傳真情。簡訊祝你新年快樂!
3、大年初二,微信給您拜個年:大年初二喜開顏,大禮送您一整套,一句知心問候,真情永生難忘,一串好運安康,生活吉祥如意,一片祥雲籠罩,歲歲平安健康,祝您牛年吉星高照!牛年送祝福,祝你春節快樂!
4、新年新氣象,祝福送不斷,初二祝福到。迎來春節,送走冬季,迎來春天,迎來拼搏。祝你事業步步高,幸福永綿綿!
5、想念的話,說也說不完;關懷的心,永遠不改變;真摯友誼,永遠不會忘,願我的祝福將你圍繞,大年初二,祝你牛年快樂,萬事如意!
6、正月初二拜大年,祝你新的一年牙好胃口好,身體倍兒棒,吃嘛嘛兒香!
7、親愛的朋友,今天是大年初二,在這里給你拜年了,今天是迎接財神的吉祥好日子,財神早早的囑咐我,把這最靈驗的財運送給你,祝您新的一年,財運恆通,財源滾滾,大財小財統統進家門。
8、年初二,拜年主題就是「二」:朋友相交略知一二,簡訊拜年表示一二,好運共享一分為二,新年祝福獨一無二,一來二去快樂雙份兒,一年樂呵合不攏嘴兒!
㈡ 梅州的春節習俗
梅州人客家人春節習俗:
「百節年為首」,客家人視過年為一年中最為隆重和歡樂的節日。人們很早就開始准備過年。九、十月開始曬番薯片、米糕片供過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開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戶戶要蒸糖糕、做米果、殺豬、做豆腐、宰雞等,歡歡喜喜迎接新年到來。
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後要把灶台刷干凈,把舊的灶君取下燒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燒香、點燭、放紙炮。
入年界
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緊准備過年,外出的人都要趕回家過年。入年界限後,要教育小孩不能相罵,不能講不吉利的話。在入年界前後,要擇定吉日在屋內掃塵,打掃衛生。要清洗廚桌板凳,洗曬被褥蚊帳,乾乾凈凈過年。
過大年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過年氣氛最為熱烈、最為歡樂愉快的一日。這天上午,家家戶戶要拜菩薩、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廳堂要掛起祖宗畫像,在大門口貼上鮮紅春聯,谷倉門上、禽畜欄前、傢俱床鋪以及水缸邊都要貼上紅紙條,叫做「封歲」,也叫「上紅」。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乾乾凈凈過年。各家廳堂還要陳設供桌,布置香案,擺起雞、魚、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團圓飯,菜餚豐盛。桌上要多放幾副碗筷,以示請祖先回來一起過年。飯前,要先給祖先篩酒,將酒灑地,然後開始吃飯。席間,老人小孩吃雞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歲
吃罷團圓飯,灶具要洗得乾乾凈凈,以備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歲,辭舊歲,迎新春,每個房間要整夜燈火通明,叫「點歲火」,有些地方牛欄、豬舍也要點上燈。家長要給小孩發壓歲錢,有些地方還要給老人壓歲錢。
開大門
正月初一按《通書》規定的吉利時辰(卯時)開大門,頓時鞭炮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
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飯後人們相互拜年以吉利話相頌。小孩們穿著新衣,歡樂嘻戲,有的爭向年長者拜年:「公公叔叔家發財,糖子餅果拿給涯(我)。」
正月初二,走親戚拜年。特別是新婚女婿(岳家會用書貼來請)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倆口一起去,也有隻女婿一人去;有的當天回來,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時要帶小母雞、米果、糖果和香燭、鞭炮等,到時要在岳家祖先靈前燒香、點燭、放鞭炮。中午岳家請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熱情。
吃歲飯
初三早上吃「歲飯」(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飯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幾個人就插幾雙,再插上一根帶葉樹枝,有的還要放上桔、柚等水果。吃歲飯前先要把飯擺在「當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歲飯要准備很多菜,有雞有肉,與大年三十吃團圓飯差不多。初三不能殺生,雞要在初二殺好或過年時留下。
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廳堂的祖宗畫像要收起,紙門簾要取下燒掉,外出做工幹活的就可以啟程了。
初十後享燈以及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又叫「上元節」,家家戶戶要籌辦菜餚,喝酒過年。要鬧元宵,新春遊樂活動到達高潮。
從過年開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樂活動不斷,以游龍燈、舞獅為多,有的從正月初一、二起開始活動。龍燈和獅隊來到前,會預先發貼,來後要給他們送紅包、吃點心。龍燈、獅隊等除到各家各戶表演外,還要到村中各廟宇和祠堂向神靈及祖先拜年。逢到春節後的第一個墟期,各路龍燈、船燈、獅燈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開墟」。
㈢ 正月初二和正月十六回娘家的風俗是怎麼來的
口門禁忌回門又稱「歸寧」,亦即「回娘家」。回門禁忌也多是關於新婦的禁忌,不過是指新婦在回娘家方面的禁忌事項。
河南一帶,除了上文提到的正月十五禁忌回娘家看燈以外,還忌祭灶,正月初一回娘家。因為女不祭灶,所以祭灶日亦不叫閨女回娘家。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大年伊始,闔家團圓,自然不便回娘家去。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日,恐媳婦回娘家舉家不團圓。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正月十六回娘家。以便照顧到婚姻雙方的團圓喜慶。鹿邑縣有「正月十六請(閨女),二月二送,一輩子不生病」的俗語。
浙江等地,舊時忌新婦在冬至節回門。否則以為將剋死其夫家家長。俗諺雲:「娘屋住個冬,夫家去個公。」江蘇也有此俗。不過,理由不同,謂如冬至在娘家過,則娘家家道將因之而衰落。
陝北一帶有六月六回娘家的習俗,傳說是為了聯絡姻親間的感情,屆時娘家要請閨女、女婿回門團聚。河南也有此俗,不過,是與收麥打場的季節相聯系的。俗謠雲:「收了麥,打罷場,誰家的閨女不看娘。要是閨女不把娘來看,不死公公就死婆母娘。」
回門時日的禁忌,是要讓新婦遵守往來之序,不該回門時一定不能回門,否則會有凶事發生;該回門時,一定要回門,否則,也會有凶事發生。一般結婚三日時,新郎新娘要回門看望二老,但是當晚必須在日落前返回夫家,因為新婚不能空新房。河南林縣一帶,新婦三天回門時要順著迎親的那條道走,所謂「三天不走兩條路」。彝族新婦回門時忌在路上與新郎交談,兩人像陌生的路人一樣。這與其不落夫家習俗有關。漢族回門時小兩口總是親親熱熱,有說有笑的。民間有「回娘家」的小調流行。新婚夫婦回門帶的禮物,都是成雙成對的,忌單數。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有些新婦,受迷信思想影響,直到一百二十天(四個月)後才能歸寧,還有的要三年以後才能回家。浙江一些地方有女子命犯所謂「破娘家」的,這樣的女子,不可在家中上轎,出嫁時由男家接女出門,女穿破衣,扮作討飯模樣,在廟宇中換裝上轎,謂之「借嫁」,女家父母親屬必須避匿,一切由夫家照應。婚後一百二十天,才可歸寧。否則,娘家定會破敗或遭受不幸。還有所謂命犯「離窠」(夫妻離散)及「回頭祿」(遭天火)的,都要在四個月後,甚至三年後才能回家。
一般新婚滿一個月之後,姻親間便可自由往來。回門時,新娘可住在娘家。住的天數頗有講究。河南一些地區有幾日去的住幾天的習俗。俗語雲:「八對八,兩頭發」,「九對九,兩頭有」。就是說初八日歸寧的就可在娘家住八天,初九日歸寧的就可在娘家住九天。這樣,最多的時日是住個對月。如果是按這樣住的,對男、女兩家都是吉利的,否則便不好。不過,也有忌住八天之說,所謂:「住七不住八,住八窮娘家。」這一禁忌的形成一般是出於嫁出去的閨女不易在娘家多住的思想考慮。其中有感情的限制、道義的制約,也有經濟的壓力和生產的需求,是多種因素促成了這一習俗的約定。
如果新郎和新娘一起回娘家,那麼,他們在娘家的住宿也有不同的禁忌。在漢族和滿族中都有新婚夫婦回娘家忌同房的習俗。滿族准許姑爺住在西炕,別的客人一律不許住在西炕。但姑娘和姑爺是不能住在一起的,據說新婚夫婦在娘家同房會使娘家家道衰落。這也是性行為不潔、會褻瀆神明的觀念導致的。民間常以為,男女間的事,女方總是吃虧的。出於這種考慮,女家心理方面總有一點受壓抑的感覺。再說,娘家、婆家不歸一個血統,怎麼能在娘家室內為婆家提供傳宗接代的場所呢?假如真的是在娘家懷了孕的,豈不將娘家的「人勢」、「財勢」帶到婆家去了嗎?娘家一定會因此而衰落的。所以是絕對禁忌小兩口兒在娘家同房的,這是這一風俗下的思想觀念。但是,同是在漢族,也有許多地方是不忌諱新婚夫婦在娘家同床共枕的。有時,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風俗還會並存於同一縣境之內,例如在河南林縣這兩種風俗就同時存在。
新婦回門後,身份已經變了,是人家的人了,因而娘家也時常「防著她」。鄂倫春族出嫁的女兒回到娘家,禁忌刷鍋。否則,娘家的財運會被她刷跑的。河南修武縣也有類似的禁忌。當地民間忌諱出門的姑娘摸、拿娘家的勺和火柱。說是「摸勺不死公公,死婆婆」,「拿火柱不死公公,死女婿」。還忌諱拿娘家的刀、剪,禁忌逮娘家的狗等等。說是:「恐怕日後割斷娘家的關系,咬斷路。」總之是生盡百法,防止出嫁的姑娘再動用或者拿走娘家的東西,如果出嫁後再拿娘家的東西,並且因此而發生了口角、爭執,那勢必會影響男女兩家的關系的,但是,嚴加防範畢竟不是好辦法,怎麼才能讓她自覺地不拿呢?於是就用「死公公」、「死女婿」的咒語來嚇唬她,以警戒之。
新婦歸寧,忌把在婆家遇到的不順心事一一說給娘家人聽,又忌回到婆家,再把娘家的事不分輕重地都倒給婆家人聽。這樣「學舌」的結果常常會引起事端,影響男女兩家的關系,新婦也會落一個「饒舌婆」的名聲。因而俗間有「會當媳婦兩頭瞞,不會當媳婦兩頭傳」的諺語。這在新婦處理男女兩家關系方面也確實是很有實用價值的經驗。
㈣ 中國傳統習俗:過年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分別干什麼
大年初一:
吃七菜羹:大年初七"人日",人人過生日,要以七種蔬菜,煮成七菜羹,也就是將七種蔬菜,煮成雜菜湯,在農業社會,大家都祈望吃了七菜羹,來年大豐收。人日吃了"七菜羹",也代表新年已告一段落,明天初八應該重新打起精神,開始努力工作了。
㈤ 2019兔年大年初一拜年簡訊 大年初二祝福簡訊 大年初三、初四、初五、初六祝福語
大年初一頭一天,家家戶戶過新年。我祝你開門見喜,迎面來財,出門遇貴人,在家聽喜報,最後還有……紅包拿來!
正月初二拜大年:西南喜神;正東財神;東北貴神。祝你牙好胃口好,身體倍兒棒,吃嘛嘛兒香!
正月初三樂逍遙;正南喜神;正南財神;正東貴神。祝你牌場得意須盡歡,杠上開花把把出,數錢數得手抽筋!
正月初四福臨門:東南喜神;正南財神;正東貴神;見好當收,節制飲食。祝春節快樂,萬事如意!
正月初五新氣象;東北喜神;東南財神;西南貴神。祝金猴迎春事業旺,吃喝不愁不發胖,媳婦越長越漂亮,老的小的身體壯,新年都有新氣
正月初六,風車轉,轉出新年順溜溜。送給你,六六大順轉起來!祝你新春好運,越轉越順。
年初七祝你: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年年如意、歲歲平安;財源廣進、富貴吉祥;幸福安康、慶有餘;竹抱平安,福滿門;喜氣洋洋!
㈥ 正月里來是新年啊 大年初一頭一天啊是什麼歌
歌名:《小拜年》
歌詞:
正月里來是新年兒呀啊,
(大年)初一頭一天呀啊,
家家戶戶團圓會呀啊,少的給老的拜年呀啊,
也不論那男和女呀 誒呦呦呦呦呦誒呦呦,
都把那新衣服穿啊 誒呦呦呦呦,都把那個新衣服穿吶啊誒呀啊~。
打春到初八呀啊,新媳婦住媽家呀啊,
帶領我那小女婿/我的那個他呀啊,果子拿兩匣呀啊,
丈母娘啊一見面呀啊誒呦呦呦呦誒呦呦啊,拍手笑哈哈呀啊誒呦呦呦呦,
拍手笑哈哈呀啊誒呀啊~。姑爺子到咱地家呀啊,
咱給他作點兒啥呀啊,粉條燉豬肉啊再把那小雞兒殺/殺了那大蘆花呀啊,
小雞兒呀啊燉蘑菇啊誒呦呦呦呦誒呦呦啊,我姑爺子最得意它呀啊誒呦呦呦呦,
我姑爺子愛吃它呀啊誒呀啊~。
我姑爺長地俊呀啊,我女兒賽天仙呀啊,
小倆口多麼般配呀啊,恩愛過百年吶啊/丈母娘心喜歡呀啊,
等到過了二月二/正月二十五啊呀啊誒呦呦呦呦誒呦呦啊,
一起送回還/趕車把家還吶啊誒呦呦呦呦,
一起那個送回還/趕車把家還吶啊誒呀啊~。
小拜年是二人轉唱正戲前加演的民間小調。小帽,唱腔源於東北民間小調,特點是邊舞邊唱、載歌載舞。即使是名角、大腕,上台通常也不馬上演正戲,而是先唱一段「小帽兒」,既溜溜嗓子、熱熱身,為正式演出製造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