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按摩寶寶哪個穴位退熱圖片
擴展閱讀
邊伯賢高清圖片酷 2025-08-20 16:51:35
招研究生搞笑圖片 2025-08-20 16:50:40
楊君墓誌銘圖片多少字 2025-08-20 16:50:01

按摩寶寶哪個穴位退熱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7-27 08:36:13

1. 發燒按摩哪個部位退燒這三大部位可以試試

發燒按摩哪個部位退燒?這三個主要的退燒穴位,平時多按摩,也能有效地防止感冒發燒。本文主要講述了普通感冒引起的發燒發熱,若非感冒引致的發熱,請在醫囑指導下按摩或者服葯。
發燒按摩合谷穴助退燒
位置:合谷穴位於人體的手背上,五指並攏之後,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肌肉的最高點處。左右手各有一個穴位。
手法:用另外一隻手的大拇指指腹用力點按合谷穴即可。
功效:適用於感冒引起的發燒發熱、咳嗽哮喘、流鼻涕、鼻塞等不適症狀。
發燒按摩大椎穴助退燒
位置:大椎穴位於頸後的正中位置,突起的較大骨頭的下緣部位。
手法:用一隻手的食指、中指對大椎穴進行用力按壓即可。
功效:大椎穴能夠幫助防止感冒,特別是對於感冒引起的身體發熱或者是高熱不退。
發燒按摩湧泉穴助退燒
位置:湧泉穴位於人體的足底,在足底前部凹陷處。用力彎曲腳趾,足底前部出現的凹陷處。
手法:用大拇指指腹對湧泉穴進行點按即可。力度以感到微微的酸脹為宜。
功效:能夠幫助散熱生氣,對感冒引起的身體乏力、鼻塞、口乾等症狀有緩解效果。

另外還有一些次要的穴位可以幫助治癒感冒,從而幫助退燒。
發燒按摩十宣穴助退燒
位置:十宣穴位於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離緣0.1寸(指寸),左右共十穴。
手法:用拇指的指甲用力反覆重掐,以有酸痛感為主,至十宣穴變紅變熱。刺激總時間每次以不超過3~5分鍾為宜。
功效:十宣穴多用於急救,廣泛應用於熱病、癲癇、小兒驚風等高熱時。按摩十宣穴具有緩解中暑、昏迷、休克、高血壓、手指麻木等作用。

發燒按摩曲池穴助退燒
位置:位於胳膊肘橫紋的盡頭凹陷的地方。
手法:以指腹按壓或敲打1~3分鍾,次數不限。
功效: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主要具有散風止癢、清熱消腫、疏通經絡之功效。按摩曲池穴能治療肩肘關節疼痛、上肢癱瘓、高血壓、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甲狀腺腫大、急性胃腸炎等。
發燒按摩風池穴助退燒
位置:風池穴位於後頸部,與耳垂平行位置的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凹陷處。
手法:張開雙手,用兩手的大拇指指腹放在風池穴處,其餘的手指緊貼枕後部,用力按揉使風池穴有明顯的酸脹感為宜。
功效:風池穴能夠幫助祛風,所謂的感冒也叫「傷風」,按揉風池穴對於感冒大有裨益。
發燒按摩迎香穴助退燒
位置:鼻翼外緣的中點處,微笑的時候鼻子與嘴唇的外側自然形成的淺溝交點處。
手法:用食指的指腹對迎香穴進行按壓2分鍾左右即可,力度以稍微有酸脹感為宜。
功效:能夠幫助清熱散風,特別是對於感冒引起的鼻塞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發燒按摩哪個部位退燒?這三個主要的退燒穴位,平時多按摩,也能有效地防止感冒發燒。本文主要講述了普通感冒引起的發燒發熱,若非感冒引致的發熱,請在醫囑指導下按摩或者服葯。
發燒按摩合谷穴助退燒
位置:合谷穴位於人體的手背上,五指並攏之後,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肌肉的最高點處。左右手各有一個穴位。
手法:用另外一隻手的大拇指指腹用力點按合谷穴即可。
功效:適用於感冒引起的發燒發熱、咳嗽哮喘、流鼻涕、鼻塞等不適症狀。
發燒按摩大椎穴助退燒
位置:大椎穴位於頸後的正中位置,突起的較大骨頭的下緣部位。
手法:用一隻手的食指、中指對大椎穴進行用力按壓即可。
功效:大椎穴能夠幫助防止感冒,特別是對於感冒引起的身體發熱或者是高熱不退。
發燒按摩湧泉穴助退燒
位置:湧泉穴位於人體的足底,在足底前部凹陷處。用力彎曲腳趾,足底前部出現的凹陷處。
手法:用大拇指指腹對湧泉穴進行點按即可。力度以感到微微的酸脹為宜。
功效:能夠幫助散熱生氣,對感冒引起的身體乏力、鼻塞、口乾等症狀有緩解效果。

另外還有一些次要的穴位可以幫助治癒感冒,從而幫助退燒。
發燒按摩十宣穴助退燒
位置:十宣穴位於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離緣0.1寸(指寸),左右共十穴。
手法:用拇指的指甲用力反覆重掐,以有酸痛感為主,至十宣穴變紅變熱。刺激總時間每次以不超過3~5分鍾為宜。
功效:十宣穴多用於急救,廣泛應用於熱病、癲癇、小兒驚風等高熱時。按摩十宣穴具有緩解中暑、昏迷、休克、高血壓、手指麻木等作用。

發燒按摩曲池穴助退燒
位置:位於胳膊肘橫紋的盡頭凹陷的地方。
手法:以指腹按壓或敲打1~3分鍾,次數不限。
功效: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主要具有散風止癢、清熱消腫、疏通經絡之功效。按摩曲池穴能治療肩肘關節疼痛、上肢癱瘓、高血壓、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甲狀腺腫大、急性胃腸炎等。
發燒按摩風池穴助退燒
位置:風池穴位於後頸部,與耳垂平行位置的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凹陷處。
手法:張開雙手,用兩手的大拇指指腹放在風池穴處,其餘的手指緊貼枕後部,用力按揉使風池穴有明顯的酸脹感為宜。
功效:風池穴能夠幫助祛風,所謂的感冒也叫「傷風」,按揉風池穴對於感冒大有裨益。
發燒按摩迎香穴助退燒
位置:鼻翼外緣的中點處,微笑的時候鼻子與嘴唇的外側自然形成的淺溝交點處。
手法:用食指的指腹對迎香穴進行按壓2分鍾左右即可,力度以稍微有酸脹感為宜。
功效:能夠幫助清熱散風,特別是對於感冒引起的鼻塞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2. 半夜三更孩子發高燒又不願貼退熱貼,怎樣就可以快速退燒

1.適當增減衣服。給寶寶穿的衣服不要太多,被子不要蓋的太厚,解開寶寶的領口,以利於身體散熱。可以用溫水毛巾擦拭寶寶的額頭、脖子、手掌、腳底,以利於熱量散失。多喝水,尤其是溫開水,進入體內補足津液,有利於發熱和致病毒素的排出。

5.按摩退燒。快速給孩子退燒的第五個實用方法是用按摩的方式幫助孩子退燒。這種退燒的方法是很多中醫常用的,中醫專業術語也叫按摩退燒。眾所周知,人的穴位很多。通過按摩這些穴位,可以幫助孩子降溫。常見的有按摩三官穴、青天合水、板門穴、天竺穴等。但是,這是專業的方法。建議不會的家長不要輕易嘗試,因為不能亂動穴位亂按摩,會造成嚴重後果。

3. 孩子發燒可以按摩什麼穴位退燒嗎

謠言:最管用退燒方法,不管燒多狠,1個動作就搞定!寶寶發燒時,內關、心經、小天心各推拿100次,可以快速退燒。

辟謠:小兒發熱是一種常見的兒科及急診科臨床症狀,有人提出在小兒發燒期間,給小兒採取推拿的方法有利於退燒,那麼小兒推拿退燒有用嗎?最近網上甚至流傳著「最管用退燒方法,不管燒多狠,1個動作就搞定!寶寶發燒時,內關、心經、小天心各推拿100次,可以快速退燒。」的說法,但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說到退燒,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發熱。

什麼是發熱?

正常小兒腋表體溫為36℃~37℃(肛表測得的體溫比口表高約0.3℃,口表測得的體溫比腋表高約0.4℃),腋表如超過37.4℃可認為是發熱。醫學上將體溫在37.5~38.0℃稱為低熱,體溫在38.1~39.0℃稱為中等熱,體溫在39.1~40.0℃稱為高熱,體溫在40℃以上稱為超高熱。

推拿能夠輔助退燒,但不管燒多狠,推拿都能搞定是不科學的。

小兒推拿作為一種中國特色的療法,在長期的實踐中證實能夠輔助退燒,也因其操作方便、無針、無葯,無創傷等優點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但是燒多狠,推拿都能搞定嗎?這種說法顯然是不科學的。第一、小兒發燒只是一種症狀,推拿只是能夠輔助降溫,但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引起發熱的原因,而臨床上認為當患兒體溫持續超過38.5℃,且出現不舒服的感覺,應懷疑存在感染的可能性,要及時就醫判斷是否需要抗感染治療,以免耽誤病情,引起肺炎、重症感染等危害患兒健康。第二、目前普遍主張當體溫超過38.5℃時,需要積極採取退熱措施,包括葯物和非葯物兩方面。但僅僅用推拿患兒是否能夠短時間減低溫度,能降低到什麼程度,目前並沒有進一步的研究。而由於兒童大腦發育還不成熟,體溫調節能力差,經常會出現高熱,如果降溫不及時、有效就會造成抽風、驚厥甚至顱內感染等,導致大腦不可逆的損傷,嚴重威脅患兒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對於高熱,安全有效的方法是依靠葯物治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如果腋下溫度超過38.5℃,且患兒煩躁不安時,應及時在醫生或葯師的指導下給患兒服用退燒葯。

總而言之,小兒推拿對退燒是有幫助的,但是小兒推拿僅僅是一種退燒的方法,並不能從根本上治療小兒發熱,而且對於出現高熱,安全有效的方法是依靠葯物降溫治療。

面對小兒發熱,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應當了解發熱對小孩的影響是雙方面的。一方面,一定程度的發熱可以增強寶寶對疾病的抵抗力;另一方面體溫如果過高會對小孩造成傷害。

其次,發熱時,家長要勤給孩子測體溫,如果體溫在38.5℃以下,且患者精神、活動可以,未出現明顯不舒服,可以採取非葯物降溫,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可以通過多飲水,降低室溫(夏季),脫去過多的衣服,確保患兒處於涼爽(但不寒冷)通風環境中,不主張傳統的在發熱時應用冷、溫水或酒精擦浴的降溫方法,研究證明這種方法違反了生理機制。冷、溫水擦浴有可能加重肺炎和其他疾病,酒精擦浴則可經皮膚吸收,使嬰兒產生酒精中毒症狀。

第三,若孩子體溫在38.5℃以上,可以口服退熱葯物,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服用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等,具體劑量參照各種葯物的參考劑量。在使用降溫退熱葯物時,不可過頻,以免引起低體溫或其他不良反應,一般24小時內退熱葯物的應用不超過4次。使用退熱葯物後一定注意要給孩子多多補充水分,並及時換洗內衣。

第四,家長應仔細觀察孩子的病情,假如孩子出現了全身皮膚溫度潮濕冰冷、顏色發青、四肢顫抖、精神差、活動差、拒絕吃飯、身上出皮疹等任何一種異常表現時,就應立即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希望家長能夠正確認識和處理小兒發熱,更好的呵護小孩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藝,萬朝敏.中國0至5歲兒童病因不明的急性發熱診斷處理指南(標准版)[J].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08,(6).

[2]劉曉紅.小兒急性發熱的診治思路[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7,45(3):1-6.

辟謠專家:

山西醫科大學 趙一靜博士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醫學科普創作專委會青年學組組長 北京大學醫學部 吳一波博士

復核專家:

中華醫學會 唐芹研究員

4. 發燒搓哪個部位退燒快

大椎穴部位退燒快,位於頸部第七頸椎棘突下,此穴位適於感冒引起的發燒或高燒不退。

發燒的症狀表現是臉部發紅,嘴唇乾熱,哭鬧不安或者是沒有食慾,都可能是發燒了。發燒時身體的水分消耗比較大,表現為小便尿量減少,小便發黃,顏色較深,這些都有可能是體溫增高的情況。孩子發燒的過程中由於發熱和散熱的不斷發生變化,小孩的表現也會全身不適,疲倦乏力,情緒不穩定,這可能是低燒了。

發燒搓曲池穴、風池穴、大椎穴、魚際穴等穴位退燒快,推拿按摩適用於中低燒的患者,可以通過按揉穴位幫助退熱,一般是建議搓揉曲池穴,可以很好的解熱止痛,搓風池穴可以疏風解表,避免風邪聚集。

5. 小孩,發熱按摩哪個穴位可以退燒

小兒推拿是中醫的一種傳統療法,在兒科中應用比較廣泛。它通過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於患兒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整機體的生理和病理狀態。因此,小兒推拿可以用來治療小兒發燒、腹瀉、遺尿、咳嗽、便秘等疾病。
中醫根據小兒發燒的病因,分為外感發燒、陰虛發燒、傷食發燒等多種類型。
穴位:肺經(肺金)
位置:無名指掌面。
操作:①補肺經:在無名指面上旋推,見中圖,約補200~400次。
②清肺經: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見右圖,清200~400次。
主治:發熱,咳嗽,氣喘,胸悶,咽喉腫痛等。
清天河水(自前臂內側正中至腕橫紋推向肘橫紋)100次、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至時橫紋呈一直線。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橫紋推向肘橫紋,見圖.
約推100~500次。
主治:發熱,煩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瘡,驚風等一切熱證。
開天門(自小兒眉心推向前發際邊緣)100次、
由於小兒的體質不同,病情變化比較復雜,故小兒推拿必須結合時令、氣候和癥候表現的差異加以辨別和處理。另外小兒要注意隨天氣變化加減衣服,以防感冒發燒。現在正好是春季,天氣變化較大,日溫差也較大,家長一定要適時給小兒加減衣服,預防感冒。注重合理喂養,不可過食肥膩食物,以免傷食積滯,從而引起發燒。發燒時要多飲水,飲食宜清淡。
一般來說急性發燒需要1至3天痊癒,長期低熱而用葯效果不佳的患兒相對治療時間長些,因為長期低熱患兒的治療一般都需要從發病的本因入手。

推拿治療效果較好,但家長在家自行治療效果不佳的時候,一定要到醫院接受正規的治療。

6. 寶寶發燒時,可以通過按摩哪個穴位使寶寶快速退燒

了解感冒發燒的原因

寶寶的正常腋下體溫是36~37℃,超過37.2℃就屬發燒了。雖然寶寶的症狀看起來都是感冒發燒,但背後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

在中醫看來,感冒屬於一種外感病,是感受了外界的風邪所引起的,也就是老人們經常說的“孩子是受了風,導致了感冒”。風邪,有冷風和熱風,所以這感冒也分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

1.大椎穴。大椎穴的位置是在我們的頸椎的位置,在兩個肩部連線的中間,但是位置要稍微往下一點,大概在三厘米左右。這個地方是我們的一身陽氣的匯聚之地,因此按摩這里能夠起到很好的解表退熱功效。當然了如果是大人發燒的話還可以去拔火罐,這樣效果會更加的好一些,按摩的次數一般在200次左右。

用的力氣小了,動作就要快,這樣才能在一定的時間內,對穴位造成足夠的刺激。比如推法,一般針對成年人的操作頻率是120-160次/分鍾,而針對小兒,就需要160-200次/分鍾。

另外,操作的時候,用的力氣要均勻,不能力氣一會大、一會小,速度一會快一會慢。只有操作手法規范了,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

7. 寶寶發燒不用急,幾個手法力到病除,哪些手法能夠治療寶寶發燒

小孩子如果出現發燒的症狀,家長當然就會提心吊膽,害怕以後對小孩子體溫中樞造成負面的影響。不過家長也不要擔心,因為現在的治療寶寶發燒方法特別多,家長可以利用按摩的手法來適當緩解,比如按摩天河水穴、無名指指腹、印堂穴、攢竹穴,結合醫生的要求來恢復,也許可以達到不錯的作用。但需要知道的是,這些手法不一定能夠發揮出作用,只能作為輔助的手段,如果出現發燒的症狀,沒有找到合適的葯物,可能很難恢復,所以家長要謹慎。

3、印堂穴、攢竹穴非常重要,不妨睡覺之前適當按摩。

頭部的印堂穴、攢竹穴都是很重要的穴位,可以調節人們的內臟功能,也能改善內分泌系統。如果適當按摩,讓內分泌更加暢通,遇到發燒的症狀,也許可以更快恢復,增強抵抗能力和調理能力。

8. 小兒推拿怎麼退燒,一分鍾學會簡單退燒法

多喝水

喝水可促進發汗,對調節體溫有幫助。而對於發燒多汗,或伴有腹瀉的寶寶,多喝水有防止虛脫的作用。

飲食營養易消化

寶寶發燒時,消化能力減退,故應准備清淡而有營養,並且口感軟爛、易消化的食物。飲食應以流質、半流質為主,如牛奶、米湯、綠豆湯、少油的葷湯等。發燒伴有出汗、腹瀉、嘔吐,但症狀較輕的,可以稍微補充點淡鹽水。

症狀較重者,應暫時禁食,以減輕胃腸道負擔。孩子體溫下降,食慾好轉時,可改半流質飲食,如藕粉、粥、雞蛋羹等,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少量多餐。

調節室內環境

注意保持房間舒適透氣,但要注意避免讓寶寶直接吹風。若條件允許,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之間。

適時增減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溫水拭浴

用37℃左右的溫水擦拭寶寶,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汽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擦浴時用力要均勻,至腋窩、腹股溝等血管豐富處停留時間稍長些,以助散熱,溫水擦浴後用大毛巾將寶寶包好。

在醫生指導下服葯

兒童用葯在用量上有嚴格的規定,寶寶既往的用葯情況、體重和年齡都是用葯的依據,家長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葯。大部分退熱葯則需要根據兒童的體重來計算劑量,並對服葯的最大劑量有規定,在給寶寶服葯前需要多注意。



9. 十二歲兒子發燒按摩哪裡會退燒

孩子的大椎穴、曲池穴、合谷穴、外關穴是退熱的特效穴位,有時候可以立竿見影退熱,可以試試。也可暫且可以用25%-50%酒精擦浴的物理降溫方法,將紗布或柔軟的小毛巾用酒精蘸濕,擰至半干輕輕擦拭患者的頸部、胸部、腋下、四肢和手腳心。如若不見效 ,及時醫院就診。

10. 孩子發燒怎麼按摩退燒

發熱不建議居家自行處理,因為發熱是疾病發生時的一種症狀,自行退熱可能會掩蓋其真正的病情,貽誤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