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尾龍骨在人體的哪位部位
用你的手沿著自己的脊椎骨往下摸,一直到你的屁股處,會摸到一個骨頭尖,那就是你的尾龍骨。
2. 肋骨的位置在人體的哪個位置啊 可以附圖告訴我嗎 我想了解一下
如圖:
肋骨是一種弧形小骨,一端連於軀幹部脊椎骨的兩側,路體壁向展面彎曲,另一端呈游肉狀態或連於胸部中央的胸骨上。魚類的肋骨。市端與脊椎骨相連,股端游離而在高等的脊椎動物中,肋骨的腹端和胸骨相連,共同構成胸席。胸席既可保護心臟、肺,又可加強呼吸的機能。
(2)人體龍骨在哪個位置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胸在肋的上方。胸部的上界為頸部下界,下界為骨性胸廓下口,外界為三角肌前後緣,是人體第二大體腔局部。該局部分為胸腔和胸腔內容兩部;胸腔又分為胸壁和膈;胸壁借腋前、後線又分為前、側和後壁。
肋骨在胸背組成胸廓,左右各12根,第十一肋只與胸椎連接,稱作浮肋,第十二肋一點點長,稱作假肋。第八、九、十肋只與第七肋連接,第七肋再與胸骨連接,稱作肋弓。
3. 人體有多少塊骨,能說出各骨的名稱,分布的位置和數量嗎
人體全身共206塊骨頭,根據其存在的部位,可分為中軸骨,附肢骨兩部分。
中軸骨:包括顱骨和軀干骨,顱骨共計29塊,包括腦顱骨8塊面顱骨15塊聽小骨6塊、軀干骨51塊,共計中軸骨80塊附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上肢骨64塊,下肢骨62塊,共126塊。
附肢骨:
上肢:(32對)鎖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橈骨、月骨、手舟骨豌豆骨三角骨、鉤骨、頭狀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掌骨(由橈側向尺側依次為第1——5掌骨)、指骨(除拇指兩個節之外,其餘都是三個節,分別為近節、中節、遠節)
下肢骨:(31對)髖骨、坐骨、恥骨、股骨、髕骨、脛骨、腓骨,跟骨、距骨、骰骨、足舟骨、內側楔骨、中間楔骨外側楔骨、跖骨(由內向外依次為第1——5跖骨)趾骨(除拇趾兩節外,其餘都是三節,分別為近節中節遠節,由內向外一次為第1——5趾骨)。
中軸骨: 顱骨:
腦顱:額骨、枕骨、篩骨、蝶骨、頂骨(成對,兩塊)、顳骨(成對,兩塊)。
面顱:下頜骨、梨骨、舌骨、上頜骨(一對)、顴骨(一對)
鼻骨(一對)淚骨(一對)|齶骨(一對)、下鼻骨(一對)。 聽小骨(6塊)
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尾骨1塊
胸骨一塊、肋骨(12對,又嚮往下一次為第1——12肋)
4. 人體的各部分名稱(圖)
人體的各部分名稱:
骨骼系統
一、中軸骨:
椎骨,包括: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椎5塊(後期發育為1塊骶骨)、尾椎4塊(後期發育為1塊尾骨)。
二、胸廓:
1、胸骨。
2、肋骨(從第一到第十二,共12對)。
三、顱骨:
1、腦顱骨,包括:額骨、篩骨、蝶骨、枕骨(各1塊)、頂骨、顳骨(各1對)。
2、面顱骨,包括:上頜骨、顴骨、鼻骨、淚骨、齶骨、下鼻甲(各1對)、下頜骨、舌骨、犁骨(各1塊)
(4)人體龍骨在哪個位置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肌肉系統:
一、頭部肌
1、顱面肌、顱頂肌、眼周圍肌(眼輪匝肌)、口周圍肌(口輪匝肌)。
2、咀嚼肌,包括:咬肌、顳肌、翼內肌、翼外肌。
二、頸前外側肌
1、頸淺層肌和頸外側肌,包括:頸闊肌、胸鎖乳突肌,
2、舌骨上肌群,包括:二腹肌、莖突舌骨肌、下頜舌骨肌、頦舌骨肌。
3、舌骨下肌群,包括: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狀肌、甲狀舌骨肌、肩胛舌骨肌。
5. 人體各個部位名稱圖,附圖片,要詳細,全部都要認真點
人是一個具有生命活動功能的整體。不同的部位,有著不同的名稱。頭頸部的名稱:頭、頸;軀幹部的名稱:胸、背、脊椎;上肢部的名稱:肩、上臂、前臂、手;下肢部的名稱:臀、大腿、小腿、足。
1.人體常用方位的術語為了便於學習和研究人體各部位及其結構的位置變化,規定以身體直立、兩眼向正前方平視,兩腳跟靠攏,足尖向前,上肢自然下垂於軀干兩側,手掌向前為人體標准解剖姿勢,並以上述姿勢為依據,定出一些常用人體方位的術語。
上——接近頭部稱為上;
下——接近足底稱為下;
前——接近腹側的稱為前;
後——接近背側的稱為後;
內側——接近身體正中線的稱為內側;
外側——遠離身體正中線的稱為外側;
近側——接近肢體根部的稱為近側;
遠側——遠離肢體恨部的稱為遠側;
尺側——前臂的內側稱為尺側;
橈側——前臂的外側稱為橈側;
脛側——小腿的內側稱為脛側;
腓側——小腿的外側稱為腓側;
淺——接近皮膚表面的稱為淺;
深——遠離皮膚表面的稱為深。
2.人體的切面
(1)矢狀面沿人體的前後徑與水平面垂直所作的切面叫矢狀面。當矢狀面位於正中而將人體分為左右兩半,該切面稱為正中矢狀面。
(2)水平面(橫切面)與地面平行,將人體分為上、下兩部所作的切面叫水平面。
(3)額狀面(冠狀面)沿人體的左右徑,將人體分為前後兩部所作的切面叫額狀面。
6. 龍脊骨是人體的哪一個部位
龍脊骨是人體的脊椎脊柱位置。
小孩剛出生的脊椎數量是32-33,成人脊柱由26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椎1塊(剛出生時5塊)、尾椎1塊)、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顱骨,下聯髖骨,中附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後壁。
脊柱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保護脊髓和進行運動的功能。脊柱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註:脊柱不等於脊椎或脊椎骨,脊柱是由多塊脊椎組成的)。
(6)人體龍骨在哪個位置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脊柱為人體的中軸骨骼,是身體的支柱,有負重、減震、保護和運動等功能。
1、支持和保護功能
人體直立時,重心在上部通過齒突,至骨盆則位於第2骶椎前左方約7cm處,相當於髖關節額狀軸平面的後方,膝、踝關節的前方。脊柱上端承托頭顱,胸部與肋骨結成胸廓。上肢藉助肱骨、鎖骨和胸骨以及肌肉與脊柱相連,下肢借骨盆與脊柱相連。上下肢的各種活動,均通過脊柱調節,保持身體平衡。
2、運動功能
脊柱除支持和保護功能外,有靈活的運動功能。雖然在相鄰兩椎骨間運動范圍很小,但多數椎骨間的運動累計在一起,就可進行較大幅度的運動,其運動方式包括屈伸、側屈、旋轉和環轉等項。脊柱各段的運動度不同,這與椎間盤的厚度、椎間關節的方向等制約因素有關。骶部完全不動,胸部運動很少,頸部和腰部則比較靈活。
7. 人體所有骨骼的名稱
1. 人體骨骼的形態分類
成年人的全身骨骼共有 206 塊,每塊骨頭都有一定的形態和功能,形態和功能是相互制約的,功能不同,形態也就各異。通常可分為長骨、短骨、扁骨、不規則骨四種形態:
<1> 長骨
形體較長而堅硬,分布於人體四肢,在運動中起杠桿作用。長骨多呈管狀,內含空腔,有骨髓,如股骨、脛骨、肱骨、尺骨、撓骨、指骨等。
<2> 短骨
形似立方體,富於而壓性,往往集群地連在一起,多位於承受壓力而運動的復雜部位,如手腕的腕骨和腳腕的跗骨等。
<3> 扁骨
多呈板狀,富於彈性與堅固性,主要構成骨性腔的壁,對腔內器官起到保護作用。如顱骨部位的頂骨、枕骨和胸部的肋骨等。
<4> 不規則骨
形態很不規則,不屬於上述任何一類的骨骼。如髖骨、椎骨、顳骨等。
2. 人體骨骼各部位的名稱和數量
人體骨骼依據結構、功能、位置又可分為顱骨、軀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四個部分:
<1> 顱骨
共 29 塊,除下頜骨和舌骨外,都藉助於骨縫或軟骨牢固地結合在一起。依據功能和位置,又可細分為腦顱和面顱兩部分:
① 腦顱: 共 14 塊,位於顱骨後上方,構成顱腔,起容納和保護腦子的作用。
額骨 1 — 位於顱的上前方,由額部和眼眶上部構成。
頂骨 2 — 位於顱頂中部線兩側、額骨和枕骨之間。
枕骨 1 — 位於顱骨的後下部,形成顱後和顱底的一部分。
蝶骨 1 — 位於顱底中部、枕骨的前方,因其形似蝴蝶,故名。
顳骨 2 — 位於顱骨兩側、參於顱底和顱腔側壁的構成。
篩骨 1 — 位於額骨之下、蝶骨前方及左右眼眶之間。
聽小骨 6 — 位於左右耳室之內,可分為錘骨、砧骨、鐙骨。
② 面顱: 共 15 塊,位於顱骨的前下方,構成口腔,並與腦顱共同構成鼻腔和眼眶,以維持面部形態。
上頜骨 2 — 位於面顱中央,上方與額骨、顴骨等圍成眼眶,與鼻骨圍成鼻腔。
鼻骨 2 — 位於兩眼眶之間,構成鼻樑上部。
下鼻甲 2 — 位於鼻腔的外側壁,為一對捲曲的薄骨片。
淚骨 2 — 位於兩眼眶內側壁的前部,為一對薄而不規則的小骨片。
顴骨 2 — 位於上頜骨的外上方,構成面頰及眼眶底和外側壁的一部分。
齶骨 2 — 位於上頜骨的後方。
犁骨 1 — 位於鼻腔內及顱下部,為一斜方形骨板,構成鼻中隔的後下部。
下頜骨 1 — 位於面顱的前下部、上頜骨的下方。
舌骨 1 — 位於下頜骨和喉之間,藉助肌肉和韌帶懸於頸的前正中。
<2> 軀干骨
共 51 塊,構成軀干支柱和胸腔,有以下幾類骨骼:
椎骨 26 — 計有頸椎 7 、胸椎 12 、腰椎 5 、骶骨 1 、尾椎 1 。
肋骨 24 — 是細而長呈弓形的扁骨,分別與胸椎和胸骨相關節,構成胸腔。
胸骨 1 — 位於胸前部正中,是一淺居皮下的扁骨。
<3> 上肢骨
共 64 塊,有以下幾類骨骼:
鎖骨 2 — 位於胸廓前上方的頸椎兩側。
肩胛骨 2 — 位於背部上外方的第 2 — 7 肋骨之間,為三角形扁骨。
肱骨 2 — 位於臂部。
尺骨 2 — 位於前臂內側(手臂下垂、掌心向外的姿態時)。
橈骨 2 — 位於前臂外側。
手骨 54 — 由腕骨 8 2 、掌骨 5 2 、指骨 14 2 構成。
<4> 下肢骨
共 62 塊,有以下幾類骨骼:
髖骨 2 — 位於臀部,屬不規則骨,幼年時髖骨分為三部分,即髂骨、坐骨、恥骨; 15 至 16 歲時合而為一。
股骨 2 — 位於大腿部,是人體中最大和最長的長骨。
髕骨 2 — 位於股骨下端髕面上,是人體中最大的籽骨。
脛骨 2 — 位於小腿內側,是小腿主要的負重骨。
腓骨 2 — 位於小腿外側,細而長,不直接負重。
足骨 52 — 由跗骨 7 2 、跖骨 5 2 、趾骨 14 2 構成。
8. 龍骨是身體的哪塊骨頭
人體的龍骨---脊柱 (2011-05-12 11:32:01)轉載▼
標簽:雜談分類:正脊王轉載博文
脊椎古時候稱作"龍骨",它如同一條長龍,從上到下,由一段段的體節(脊椎骨)串接而成。具體而言,它有7塊頸椎骨、12塊胸椎骨、5塊腰椎骨、1塊骶椎、1塊尾椎(骶椎和尾椎分別是由出生時的4~5塊骨頭融合而成一塊)。為了更穩定地兩兩連接,這些脊椎骨並非整齊劃一的光滑圓柱體,甚至連一個光滑的平面都找不到。它們就像異形的積木一樣,通過各種表面突起與凹陷,形成關節,再輔以韌帶、椎間盤,使得脊椎環環相扣、緊密相連。
每一節椎骨與相鄰的椎骨之間都是通過復雜的關節、韌帶以及椎間盤相互連接的。椎間盤就彷彿是脊椎緩沖壓力不可缺少的"海綿墊",它的秘密其實埋在中央,那裡有一種彈性極強的膠狀物。這種膠狀物中,水分佔了80%,所以它像果凍一樣可以隨著外界的壓力而改變位置和形狀。為了不讓"果凍"四處滑動,在它的四周,還環繞著厚厚一層纖維,纖維環就像桶箍一樣牢牢地把"果凍"鎖在最里層--因為一旦這顆"果凍"溜出纖維環,就會壓迫到從椎骨中央穿行的脊髓神經,產生各種痛苦的症狀,也就是常見的"椎間盤突出症"的一種類型。椎骨之間的其他小關節、韌帶也同樣有可能在我們每天的行動中發生各種損傷。
千萬不要以為這些只是很微小的細節,不足為奇,實際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破壞脊椎整體,乃至影響全身的健康。例如,某一節頸椎錯位,極有可能壓迫到與之相連的脊神經,導致其下方臟器功能的失調,因為穿過頸部的脊神經往往要通往全身各處,所以全身功能都會因此而受牽連,高位截癱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當某一節腰椎間盤突出,則有可能導致位於它上方整個脊椎生理彎曲發生改變,繼而壓迫椎管里的脊神經,不但引發劇痛,還影響臟器功能。
我們的頭、頸、肩膀,如同樹枝一樣,它們與脊椎這根主幹是不能分開的整體。嚴格來說,頭部甚至可以認為是脊椎的延伸,因為頭和脊椎從我們還是胚胎那麼小的時候就已經連為一體、共同生長了。所以脊椎的姿勢會直接影響頭部,而頭部的活動也直接影響脊椎,影響全身功能。連接頭與脊椎的是我們的頸部,如果您姿勢不當,例如習慣頭部向前傾、下巴過分內縮、肩膀聳起等,都會造成頸部肌肉緊張與僵硬,長此以往不但肩膀會感到疼痛、麻木,整個背部甚至都會感到不適,乃至全身健康水平下降。
那麼骨盆呢?骨盆牽制著脊椎基底,影響它的自然曲度,如果骨盆過於往後、過於往前或者兩邊骨盆一高一低,都會導致長短腿現象的發生,進而使脊椎側彎、脊髓受到壓迫,最終使得與脊神經相連的臟器功能下降。脊柱作為人體的中軸,是身體的支柱,是支撐生命的大梁,具有傳遞信息、負重、減震、保護和運動等功能。脊柱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幾點1.支撐作用:
脊柱是人體軀乾的支柱。它位於頸、軀乾和骨盆的背面正中,是人體軀乾的中軸,起著支撐頭顱和構成支撐胸腔、腹腔、盆腔臟器的骨幹,同時也是上下肢的支持者。有了這條健康的脊柱,你才能「站直了,別趴下」。
2.保護作用:
脊柱有4個彎曲,使脊柱如同一個大彈簧,增加了緩沖震盪的能力,加強了的穩定性,在跳躍或劇烈運動時,椎間盤也可吸收震盪,防止顱骨和腦部受到損傷。脊柱與肋骨、胸骨和髖骨分別組成胸廓和骨盆,對保護胸腔和盆腔臟器都起著重要作用。如果沒有胸腔的保護,脆弱的心臟和肺臟受傷的幾率不知道要大多少倍,形同豆腐的大腦如何還能承受來自各個方向的沖擊呢!
3.平衡作用:
脊柱上端承托頭顱,胸部與肋骨結成胸廓。上肢借肋骨、鎖骨和胸骨以及肌肉與脊柱相連,下肢借骨盆與脊柱相連,正常脊住可作前曲、後伸、側曲、旋轉等運動。上、下肢的各種活動,均通過脊柱調節,保持身體平衡,一側上肢可以持重百餘斤,而身體仍能保持平衡,這都是脊柱的平衡功勞。
4. 運動作用:
完整的脊椎是由26個脊椎骨、23個椎間盤及方向不一、活動范圍各異的小關節和許多堅強的韌帶所組成,這使脊椎既有堅韌的彈性,又有較靈活的運動能力。除第1、2頸椎及尾椎外,其餘椎骨的解剖結構基本相似,即由1個椎體、2個椎弓根、2個椎板、2個橫突、4個關節突和1個棘突組成。椎間盤位於椎體之間,棘突間、橫突間和椎板間均有堅強的韌帶連接,當脊柱前屈受到壓擠時能保持其形態不變,且能限制脊柱的過伸運動。此外,椎體前側、椎體後側和棘突之上,分別有3條長韌帶,上自枕骨下達骶骨,把29個脊椎牢固地連接在一起,在頸部,棘上韌帶形成項韌帶,有協助頸肌支持頭頸的作用,並有對抗脊柱屈曲的作用。
9. 人體脊椎骨骼高清圖
人體脊椎骨骼高清圖:
人類的脊柱由23-24塊脊椎骨和中間起緩沖作用的椎間盤組成;這個結構通過韌帶和小的脊柱關節固定;具有支持軀干、保護內臟器官的作用。
脊柱人為劃分為7頸椎、12胸椎、5腰椎、骶骨和尾骨。人類的5塊骶骨和4塊尾骨相互融合,它們被稱之為「假脊椎」。有尾巴的脊椎動物有數目不等的尾骨。
成人的脊柱在矢狀面成雙s形彎曲,脊柱側面觀,有頸、胸、腰、骶4個生理性彎曲。它為直立行走的人類提供了強大支持,而且具有彈性。頸部和腰部向前突出的脊柱彎曲被稱之為脊柱前凸,相對的胸部和尾部向後突出則被稱之為脊柱後凸。
(9)人體龍骨在哪個位置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人體骨骼作用
1、支持作用:人體不同的骨骼通過關節、肌肉、韌帶等組織連成一個整體,對身體起支撐作用。假如人類沒有骨骼,那隻能是癱在地上的一堆軟組織,不可能站立,更不能能行走。
2、保護作用:人類的骨骼如同一個框架,保護著人體重要的臟器,使其盡可能地避免外力的「干擾」和損傷。例如顱骨保護著大腦組織,脊柱和肋骨保護著心臟、肺,骨盆骨骼保護著膀胱、子宮等。沒有骨骼的保護,外來的沖擊、打擊很容易使內臟器官受損傷。
3、運動功能:骨骼與肌肉、肌腱、韌帶等組織協同,共同完成人的運動功能。骨骼提供運動必須的支撐,肌肉、肌腱提供運動的動力,韌帶的作用是保持骨骼的穩定性,使運動得以連續的進行下去。所以,我們說骨骼是運動的基礎。
4、代謝功能:骨骼與人體的代謝關系十分密切。骨骼中含有大量的鈣、磷及其他有機物和無機物,是體內無機鹽代謝的參與者和調節者。
10. 股骨頭在哪個部點陣圖片
股骨頭位置在骨盆下方,骨盆左右各有一個髖臼,兩個股骨頭和髖臼配合,共同起到支撐上體作用。股骨頭便是在髖臼裡面。腹股溝中點處也就是股骨頭的體表所在位置,大腿骨乾的最上端的圓形骨頭。
股骨頭的主要供血血管包括旋股內側動脈、旋股外側動脈、閉孔動脈、臀上動脈、臀下動脈、動脈。
(10)人體龍骨在哪個位置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股骨是人體最重要的骨骼,股骨頭更為重要,人的直立行走、活動、勞動都依靠股骨頭的支用。所以股骨頭也是最容易受傷的部位。
股骨頭的解剖部位就是骨盆與大腿骨的連接部位,在髖關節的部位。髖關節是由股骨頭與髖臼組成的人體最大的關節之一,另外一個關節就是膝關節。下肢關節中髖關節、膝關節相對來說是比較大的關節,也是發生疾病比較多的兩個關節,治療起來比較特殊的兩個關節。髖關節就是由股骨頭和髖臼組成的,其會發生特殊的股骨頭壞死疾病。腹股溝韌帶中點的部位就是股骨頭的正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