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松花江上》請達人們,看一看。看好你們喲!
2. 松花江圖片
http://www.tpgimages.com/front/img_search.php?stype=all_img&pre_kwords=&kwords=%CB%C9%BB%A8%BD%AD&bt1=+%CB%D1+%CB%F7+&light_box=8744&direction%5B%5D=hx&direction%5B%5D=zx&direction%5B%5D=fx&direction%5B%5D=qj&meta_type%5B%5D=Photography&meta_type%5B%5D=Fine+art&meta_type%5B%5D=Illustration&color%5B%5D=cs&color%5B%5D=hb&d_preview=on&d_sort=by_rele&fsize=&fprice=&pid=
3. 吉林松花江畔迎來新年首場霧凇
是的,1月2日,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江上霧氣繚繞,城區中心段出現了霧凇美景,把北國江城裝扮得美輪美奐。
吉林霧凇儀態萬方、獨具豐韻的奇觀,每當霧凇來臨,吉林松花江岸十里長堤「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柳樹結銀花,松樹綻銀菊,把人們帶進如詩如畫的仙境。
因為這里存在著「嚴寒的大氣和溫暖的江水」這對互相矛盾的自然條件的緣故。吉林冬季氣候嚴寒,清晨氣溫一般都低至零下20—25℃,盡管松花湖面上結了1米厚的堅冰,而從松花湖大壩底部豐滿水電站水閘放出來的湖水卻在零上4℃。這25—30℃的溫差使得湖水剛一出閘,就如開鍋般地騰起濃霧。
(3)松花江上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霧凇的形成原理:
形成霧凇的條件苛刻。首先是,既要求冬季寒冷漫長,又要求空氣中有充足的水汽。其次,霧凇的形成要求既天晴少雲,又靜風,或是風速很小。
空中的雲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間有雲時,削弱了向外的長波輻射,使地面氣溫降低較慢,晝夜溫差相對較小,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就不會凝結。若是掀掉了這床被子,熱量就更多地散發出去,使得地面溫度降低,為水汽的凝結提供了必要條件。
大風是霧凇形成過程中的天敵,它總能把形成過程中結構鬆散的冰晶吹散,即使簇擁在一起的霧凇也會被吹得無影無蹤,微風或靜風條件為水汽凝結凝華成霧凇提供保障。一般冬季,晴天與靜風或微風天氣同時出現的概率並不很大。
另外,在有過冷卻霧的時候,特別有利於冰晶在地面物體上增長。這時在電線上、樹枝上形成了白色的冰花,叫做"霧凇"。在有霧而溫度又高於0°C的時候,霧滴沾附、匯聚在樹葉或其他物體上,叫做"霧凝",這在森林中最常見。
4. 松花江上的幕後花絮
1、在拍攝一場程馨幀動手打愛人一巴掌戲時,第一遍拍攝秦海璐沒敢狠下心,結果導演嫌不夠真實,要求重新拍攝。第二次拍攝,她一咬牙狠心打下去,結果把對手演員的臉打腫了。
2、因為角色關系,曹磊還要會說一口流利的日語,為此他勤加練習,以致舌頭打結。
3、雖然做好了心理准備,但是現場的艱苦還是嚇了秦海璐一跳。在拍攝現場20多人要輪流在山裡的一張火炕上取暖;踏著半米深的積雪回基地至少要半個小時;哭戲拍到眼淚流出就結冰無法進行了。
5. 松花江佳木斯段「武開江」,冰排把船推上岸,現場有多震撼
每年松花江開江,是“文開江”還是“武開江”這個問題也備受市民關注。所謂文開江,就是冰面在和煦的春風中,無聲無息地一點點被化開,形成了“半江春水半江寒冰”的獨特景象。而武開江場面則十分壯觀,一塊塊流動的冰排向前涌動,在水流的作用下,冰排不斷地順流而下,有的還被沖上堤岸,逐漸在沿岸形成一堵高高的冰牆,成為一道特殊的景觀。
記者從黑龍江省水文水資源中心獲悉,松花江幹流佳木斯段開江,開江日期較常年提前4天,開江水位77.23米。記者從佳木斯當地市民提供的圖片、視頻中看到,松花江佳木斯段開江非常壯觀,巨大的冰排被推到岸邊,引來眾多當地市民圍觀。
目前,綏芬河、穆棱河、拉林河、螞蟻河、雅魯河、諾敏河、牡丹江、倭肯河、呼蘭河、通肯河等10條河流以及嫩江尼爾基水庫以下江段、湯旺河晨明段、松花江幹流佳木斯以上江段、烏蘇里江饒河以上、黑龍江嘉蔭江段已開江,其他江河仍處於封凍或融冰狀態。
6. 《松花江上》創作背景以及歷史意義是什麼
1、創作背景:
1931年,在西安,張寒暉耳聞目睹了幾十萬東北軍和群眾流亡悲痛的聲音與慘景。他到西安北城門外東北難民集中的地區走訪,與東北軍的官兵和家屬攀談。以此創作出《松花江上》的歌詞,並以北方失去親人的女人,在墳頭上的哭訴哀聲為素材,寫成《松花江上》的曲調。
2、歷史意義:
《松花江上》在日寇大舉侵華的緊要關頭,唱出了「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民眾乃至全國人民的悲憤情懷,喚醒了民族之魂,點燃了中華大地的抗日烽火。
作品賞析
這首歌曲的結構是帶尾聲的二部曲式,具有傾訴性、敘述性兼抒情性的特點。歌詞內容有很強的說服力,真切感人。表達了東北人民要求收復失地的強烈願望。最後的尾聲,唱出了呼天喚地似的旋律,使歌曲達到了高潮。
7. 松花江上跑冰排氣勢恢宏,你喜歡嗎
我非常的喜歡,對於我這個南方人來說,從來沒有見過這么震撼的場面。而且剛開始理解錯了,跑冰拍還以為是有人穿著溜冰鞋在上面奔跑,還以為現在東北的江面上都已經結了這么厚的冰了,真的是有點孤陋寡聞了。非常的羨慕北方人四季分明,不像在南方基本上一年四季草木都是綠色的,而且基本上沒有下雪,想看一場雪還得跑到北方去。
松花江位於黑龍江,是中國境內最大的支流,它的總長度有1927千米。這里的氣候四季分明,冬天寒冷乾燥,而且一整年的溫差比較大,溫度最低時可以達到-20℃以下,每年到1月份的時候溫度可以達到最低 。這里的低氣溫也造就了松花江上跑冰排這一獨特的美景 ,即使在視頻上觀看,也讓人覺得氣勢恢宏,大氣磅礴 。
8. 《松花江上》的創作歷史價值是什麼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張學良電令時任東北軍參謀長榮臻保存實力,消極對待日本關東軍的挑釁,致使東北軍官兵被迫流亡關內,心頭都郁結著悲苦怨憤。在西安,張寒暉耳聞目睹了幾十萬東北軍和人民流亡悲痛的聲音與慘景。
他到西安北城門外東北難民集中的地區走訪,與東北軍的官兵和家屬攀談,聽他們控訴「九一八」日本鬼子的罪行,聽他們對失去故鄉、親人的思戀。
以此創作出《松花江上》的歌詞,並以北方失去親人的女人,在墳頭上的哭訴哀聲為素材,寫成《松花江上》的曲調。
(8)松花江上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毛澤東曾經這樣說過,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兩個師的兵力。《松花江上》在日寇大舉侵華的緊要關頭,唱出了「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民眾乃至全國人民的悲憤情懷,喚醒了民族之魂,點燃了中華大地的抗日烽火。
這首歌曲的結構是帶尾聲的二部曲式,具有傾訴性、敘述性兼抒情性的特點。歌詞內容有很強的說服力,真切感人。
第一部分是由兩個樂段組成,每一段又都由三個樂句構成。這一部分的音調富於敘事與抒情的特點。
第二部分的旋律以環回縈繞、反復詠唱的方式得到了展開,感情越來越激動,具有回腸欲斷的效果。
這部分以呼喊似的音調、悲憤的情緒,控訴日本帝國主義入侵東北後的滔天罪行,表達了東北人民要求收復失地的強烈願望。最後的尾聲,唱出了呼天喚地似的旋律,使歌曲達到了高潮。在聲淚俱下的悲痛中,蘊藏著要求起來反抗斗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