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良渚玉器上的神人獸面紋,神秘莫測,這個面紋到底是何意
整體來看,像是一個人的形狀,眼睛、嘴巴、鼻子都有,像一個身披戰袍的戰神。但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又像是人和動物的結合體,上面是人,下面是獸,略微恐怖。史學家們推測,應該是一種禮器,為了探尋這種禮器對良渚文化的意義,史學家們也是付出了極大的努力。
因為玉器在那個時候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用的,只有有權有錢的階層才能夠使用。這種禮器也可以看作是對神或者對祖先的一種情感溝通和聯系。這個良渚玉器上的雕刻也是鬼斧神工,當時的工匠們能夠在如此小的玉器上雕刻出如此精細的圖案,可想而知刀功是非常出神入化的。
⑵ 青銅器上獸面紋(舊稱饕餮紋)的時代內涵是什麼(或是有什麼象徵意義)
青銅藝術,我國傳統的造型藝術。主要指商、西周、春秋和戰國時期的銅錫和銅錫鉛合金鑄造的器物。
以饕餮為突出代表的青銅器紋飾的出現,預示著階級分野的開始,貴族藉助於想像而編造出來的「禎詳」或標記,以超世間的神秘威嚇的動物形象,表示出這個初生階級對自身統治的肯定和幻想。
饕餮一詞見於《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商代至西周時常作為器物上的主題紋飾,多襯以雲雷紋。
作為一種工藝品藝術,同時全部融合了當時的政治、宗教、理念和手段,這在中國工藝品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饕餮究竟是什麼呢?至今尚未定論。從外形上來看,是一種獸面紋,是什麼獸,則有點象中國龍、麒麟等一樣,是牛、羊、虎、鹿、山魈……。它實際是原始祭祀的符號標記。含有神秘、恐怖、威嚇的象徵,突出一種無限深淵的原始力量。它可能是巫、尹、史們的傑作。 正是這種超人的歷史力量才構成了青銅藝術的獰厲的美的本質。如同給人以恐怖效果的希臘悲劇所渲染的命運感,體現著某種歷史必然性和力量而成為美的藝術。
巫、尹、史在當時是「天知道」級的大人物,因為在原始社會末期的專職變為統治者階級的宗教政治宰輔後,在宗教的外衣下,為其本階級的利益出謀劃策,通過神秘詭異的巫術,--宗教形式來提出「理想」,預卜未來,編造關於自身的幻想,把階級的統治說成是上天的旨意。
人在這里確乎毫無地位和力量,有地位的是這種神秘化的動物變形,它威嚇、吞食、壓制、踐踏著人的身心。但當時社會必須通過運種種血與火的兇殘、野蠻、恐怖、威力來開辟自己的道路而向前跨進。
吃人的饕餮恰好可作為這個時代的標准符號,並在工藝品上深深地烙印。縱觀中外歷史,古代諸氏族的野蠻的神話傳說,殘暴的戰爭故事和藝術作品,包括荷馬史詩、非洲面具……盡管非常粗野,甚至獰厲可怖,卻仍然保持著巨大的美學魅力。 用感傷的態度是無法理解青銅時代的藝術。這個動輒殺戮千百俘虜、奴隸的歷史年代早成過去,但代表、體現這個時代精神的青銅藝術至今為我們所欣賞、贊嘆不絕。不正是它們體現了這種被神秘化了的客觀歷史前進的超人力量嗎?
中國的青銅饕餮也是這樣,在那看來獰厲可畏的威嚇神秘中,積淀著一股深沉的歷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正只是與這種無可阻擋的巨大歷史力量相結合,才成為美--崇高的。 在宗法制時期,它們並非是審美觀賞對象,而是誠惶誠恐頂禮供獻的宗教禮器,在封建時代也有因為害怕這種獰厲的形象而銷毀它們的史實。只有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宗教觀念已經淡薄,殘酷兇狠已成陳迫的文明社會里,體現出遠古歷時前進的力量和命運的藝術,才能為人們所理解、欣賞和喜愛,才成為真正的審美對象。
⑶ 頗有神秘色彩的「獸面紋」,是如何在東周漆器中盛行的
由於漆器的質料與製作工藝的特性上都有別於青銅器,所以聰明的東周工匠對施紋工藝手法進行創新,更為靈活方便地創作具有漆器自身特點的紋飾 ,於是”獸面紋”便開始盛行。
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獸面紋主要呈現神秘威嚴、崇拜神靈的時代特徵,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工藝手法的變化不斷推進了東周漆器獸面紋的演化,在器物類別上從禮樂祭祀器類應用到了生活用器上,這一變化帶動了獸面紋在精神內涵方面的重大變化。
因此,東周漆器獸面紋在造型上開始由繁縟向簡單化演變,由具象造型向抽象幾何化平實化轉變,而精神內涵也開始從威嚴向親善、由神秘向唯美演化。
⑷ 為什麼商周青銅器經常出現,虎,獸面紋,蛙的圖案
裝飾 只是神話與迷信 還有美化的作用 裝飾有很多種 最著名的饕餮紋就是神獸 有辟邪的作用
虎紋代表虎1、青銅器紋飾之一。一般都構成側面形,兩足,低首張嘴,尾上卷。也有以雙虎作成圓形適合紋的。初見於殷代中期,流行時間較長,一直到戰國時代。
2、古代寓意紋樣。《風俗通義》:「虎者,陽物,百聾之長也,能執搏挫銳,噬食鬼魅。」漢代畫像石、畫象磚常刻虎紋。南陽畫像石有「虎吃女魅」圖,畫中刻一神為方相氏,立姿,前肢張開,一肢指窮奇,一肢指虎,當是背使窮奇與虎共食鬼魅。此虎用前右爪捺住女鬼的右前肢,張口欲吞。近代和現代民間工藝品中,也常畫虎,意除「五毒」,有壓邪之意。
獸面紋也叫饕餮紋 饕餮是一種想像中的神秘怪獸。青銅器常見紋飾。為一種圖案化的獸面,故也稱獸面紋。這種怪獸沒有身體,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吃什麼,由於吃的太多,最後被撐死。它是貪欲的象徵。是東海龍王的第五個兒子。
至於蛙紋 沒聽說過 好像很少
是陝西、河南及甘肅地區仰韶文化的彩陶的典型紋飾,是一種特殊的少見的紋飾。以蛙類動物為題材,用繪畫或刻劃方法加以簡化、變形,成為裝飾圖案。這些蛙紋的身體結構大體相同,但表現與裝飾手法各不相同,其風格均顯示了所處時代的烙印。它們之間應存在著一定的傳統聯系。
看紋路是商周時期的獸面紋,去過很多博物館看過,類似的也不少,在相冊找了找
徙鼎
記得不錯的話,目前應該陳列在河南博物館
⑹ "饕餮紋"屬於我國歷史上什麼時期的常用紋飾
夏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常見紋飾!饕餮紋這種紋飾最早出現在距今五千年前長江下游地區的良渚文化玉器上。饕餮(tāo tiè)是一種想像中的神秘怪獸。青銅器常見紋飾。為一種圖案化的獸面,故也稱獸面紋。這種怪獸沒有身體,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吃什麼,由於吃的太多,最後被撐死。它是貪欲的象徵。是東海龍王的第五個兒子。青銅器上常見的花紋之一,盛行於商代至西周早期。饕餮紋與古代漢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關,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能力。此獸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種猛獸的特徵,同時加以自己的想像而形成的,其中獸的面部巨大而誇張,裝飾性很強,研究者稱為獸面紋,常作為器物的主要紋飾。獸面紋有的有軀干、獸足,有的僅作獸面。
⑺ 這是什麼朝代的瓦當價值多少
您的這一個藏品瓦當,是大開門的老的,是典型的明代中晚期風格;保存的比較完整,市場上一般在1000元左右。
⑻ 獸面紋銅鐃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
在青銅樂器的鑄造方面,長江流域一直走在各諸侯國的前面。以湖南、湖北為腹地的楚國繼承了湘江流域青銅樂器的鑄造技術並將其發揚光大,保持了商周時期形成的青銅樂器鑄造的領先地位。而獸面紋銅鐃的造型和紋飾都有較明顯的商殷時代的作風:器形高大厚重,全身花紋尚帶有原始風味。商、西周青銅工藝還創造了富於時代特徵的多種紋飾,由於早期種類較少,紋飾的構成也比較簡單。商代中期以後,發展為三層花紋。即在浮雕的主體紋飾上輔以陰線刻文,其餘空白部位又刻成細密的雲雷紋作為襯底,以此造成多層次的裝飾效果。在裝飾手法上,特別注意主從關系和虛實變化。器物體積感最強的部位大多以饕餮紋為主,構成了大面積的裝飾面,而在次要部位則裝飾有彼此呼應的裝飾帶。
獸面紋銅鐃上的花紋中有雲雷紋、夔龍紋等,這些都是商代最常見的花紋。而虎紋是商代才較為盛行的紋飾,故斷定為商代青銅器。這些大小有序、形式相同的銅鐃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分別敲擊每個鐃的不同部位,都可以發出不同的樂音,若將鐃組合起來,就可以演奏遠古悠揚的各種樂曲,它們的出土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能成套演奏的樂器,展示了3000年前古代音樂藝術發展的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