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詠春拳圈動態圖片
擴展閱讀
思考動態圖片 2025-07-27 14:06:13
圖片上畫半徑的軟體 2025-07-27 14:00:20

詠春拳圈動態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7-02 02:52:39

Ⅰ 詠春拳13招基本手法有哪些

1、問路手

問路手,葉問詠春拳的標志性起手式,動作瀟灑、氣勢不凡。問路,即是試探、尋找對方空門確定進攻路線的意思。問路手的前手稱為「問手」,後手稱為「護手」,「問手」與「護手」可以相互轉換。

2、拍手

詠春拳的發力分為長橋發力和短橋發力,所謂橋即指前臂。肘部伸展使橋手到達身體的遠端即長橋。肘部保持彎曲,橋手在身體近側運動叫短橋。無論長橋或短橋均需練習肘底力。拍手是一種很好的消解對方招式的動作,屬於短橋發力的防守。

3、攤手

攤手也是化解對手攻勢的動作,但屬於長橋發力。以二字鉗陽馬為起式。右拳變掌,掌心向上。右手夾時,以肘底發力,運勁於指尖,手掌經過身體的中線位置朝前斜向上攤出雙眼目視前方。

4、膀手

因為狀似白鶴亮翅而得名。膀手起肘、落手的動作與攤手剛好相反,所以攤手和膀手相互轉換來做最好。膀手是純消解的動作。我們平常人遇到攻擊,一般都會有抬起手臂來阻擋的動作,屬於條件反射,詠春拳把它吸收且加以優化了。

5、圈手

圈手是詠春裡面應用極廣的手法,用於變換手的位置,比如由對方外門轉到內門,或由內門轉到外門。圈手只是一種過渡性的手法。在詠春拳里,門分為內門與外門。

以直線沖拳攻擊敵人。如果敵手處干我拳拳背外位置則敵手在我之外門。而我手在敵之內門。反之,如果敵手處於我拳拳心內位置則敵手在我之內門,而我手在敵之外門。由此可見,內門與外門是可以通過變換手法來佔取的。

6、按手

詠春實戰中的控肘技術基本上依賴於按手,它屬於鉗制類的手法。按手發出的力要很強勁。按手與下拍手是不是容易混淆?下拍手夾肘。按手張肘。下拍手手指朝前,按手手指朝左或朝右。

7、格手

近身用手掌外側格擋就是格手,線路非常短,屬於短橋發力。

8、標手

望文生義,標出去的手就是標手。用於消解上方而來的攻擊,屬於長橋發力的動作。標手和標指是不同的。標手是消解動作。標指是進攻手法標手肘彎曲,以橋手和掌外側為著力點。標指肘伸直,以手指尖為著力點。

9、拉手

又抓又拉,抓中有拉,拉中有抓,叫抓手不盡義,叫拉手不完全,還是沿用粵語:揦手(普通話音:化)。

10、殺頸手

望文生義,以手為刀,像刀砍在脖子上的樣子,叫手刀也成。

11、耕攔手

耕、攔、攤、膀是詠春拳手法的四大精要,「耕」有擊打,「攔」有攔栽。所以耕攔手亦攻亦防。

12、捆手

用於攔截的雙手組合動作,上擋下攔。上手為攤手,下手為膀手,需配合坐馬。在二字鉗陽馬的基礎上做問路手,左手為問手,右手為護手。二字鉗陽馬左轉,呈右坐馬,左手腕旋轉令掌心斜向上,接著以肘底發力,夾肘歸中,運勁於前臂由胸前向上做攤手。

Ⅱ 詠春拳十二式

詠春絕技源自少林招無虎鶴法無五行只談線位力與角度同門技力四位三度以弱勝強始是功夫內外相消並無絕招蓄勁似蛇發勁似貓朝形似雞陰陽發力不行心意只用精神來留去送甩手直沖梅花五點手腳互通門分內外手有生死勁發六合力從地起發勁在腰出招在膊力未還原切忌出手寸內發勁力有對錯發盡散盡散盡發盡力有八種當知分間真假虛實蓄谷鬆散線有安危主分內外頂位定位得不追手拳入三關任我行走馬有五敗十者九壞演挾跪撐攤身最慣敵手行橋必須落馬蹬腰作勢為搶內門上不過膊中不過爭下三路手以腳消腳擺放有威打須有勢三角朝形線守分明橋行中線指尾垂地正身子午側身爭底兩點之間直線最短轉馬朝形以圓化直敵壓三關以橫打直拳有三尖掌有三角有身打身無身打頸怕打終打貪打防空以攻為守以守為攻追形接打變化無窮三樁三拳步手身全地腳梅花木人紅船念頭主守尋橋打手追形之始求諸標指旁邊輔助箭槌八種走馬斜角幡龍跳躍固定標步半全起腳練力之法階段五重松沉穩勁清脆玲瓏先松後緊再緊後鬆鬆松緊緊循環不窮邪行仇念正用精神假想有敵不可用心意投於外一點精神反覆練習配合由勤手腳屬我控制隨心升肩聳膊氣提不利意沉身穩高低無忌發力出招必第一下手腳發力與身無關力無定位喉嚨爭膊嘴不閉氣力發無形動靜無礙語出如寧拳爭掌膊也可傷人中路邊欄拋橋窒手詠春八手皆可攻守標圈伏綁困刮耕攤可從中破困手橫攔綁有正錯錯非真錯按頭屹尾按尾屹頭中間綁起有影無形武欲精通唯從苦練先成後化先化後成刀切雖齊墨守成規藝能巧變將形補位因緣各就殊途同歸

Ⅲ 詠春拳13招基本手法

1、問路手

問路手,葉問詠春拳的標志性起手式,動作瀟灑、氣勢不凡。問路,即是試探、尋找對方空門確定進攻路線的意思。問路手的前手稱為「問手」,後手稱為「護手」,「問手」與「護手」可以相互轉換。

2、拍手

詠春拳的發力分為長橋發力和短橋發力,所謂橋即指前臂。肘部伸展使橋手到達身體的遠端即長橋。肘部保持彎曲,橋手在身體近側運動叫短橋。無論長橋或短橋均需練習肘底力。拍手是一種很好的消解對方招式的動作,屬於短橋發力的防守。

3、攤手

攤手也是化解對手攻勢的動作,但屬於長橋發力。

4、膀手

因為狀似白鶴亮翅而得名。膀手起肘、落手的動作與攤手剛好相反,所以攤手和膀手相互轉換來做最好。膀手是純消解的動作。我們平常人遇到攻擊,一般都會有抬起手臂來阻擋的動作,屬於條件反射,詠春拳把它吸收且加以優化了。

5、圈手

圈手是詠春裡面應用極廣的手法,用於變換手的位置,比如由對方外門轉到內門,或由內門轉到外門。圈手只是一種過渡性的手法。在詠春拳里,門分為內門與外門。怎麼區分?舉例:我以直線沖拳攻擊敵人。如果敵手處干我拳拳背外位置則敵手在我之外門。而我手在敵之內門。反之,如果敵手處於我拳拳心內位置則敵手在我之內門,而我手在敵之外門。由此可見,內門與外門是可以通過變換手法來佔取的。

6、按手

詠春實戰中的控肘技術基本上依賴於按手,它屬於鉗制類的手法。按手發出的力要很強勁。按手與下拍手是不是容易混淆?下拍手夾肘。按手張肘。下拍手手指朝前,按手手指朝左或朝右。

7、格手

近身用手掌外側格擋就是格手,線路非常短,屬於短橋發力。

8、標手

望文生義,標出去的手就是標手。用於消解上方而來的攻擊,屬於長橋發力的動作。標手和標指是不同的。標手是消解動作。標指是進攻手法標手肘彎曲,以橋手和掌外側為著力點。標指肘伸直,以手指尖為著力點。

9、拉手

又抓又拉,抓中有拉,拉中有抓,叫抓手不盡義,叫拉手不完全,還是沿用粵語:揦手。

10、殺頸手

望文生義,以手為刀,像刀砍在脖子上的樣子,叫手刀也成。

11、耕攔手

耕、攔、攤、膀是詠春拳手法的四大精要,「耕」有擊打,「攔」有攔栽。所以耕攔手亦攻亦防。

12、捆手

用於攔截的雙手組合動作,上擋下攔。上手為攤手,下手為膀手,需配合坐馬。

13、破牌手

破牌手也叫破牌掌、雙飛蝴蝶掌,兩掌齊發的手法。這是一個雙手的組合,上手為正掌,下手為底掌

Ⅳ 那裡有詠春拳拳譜圖解!

詠春拳藤圈手為大多詠春門人所忽略的基本功法。它基本包含了詠春拳上三路的主要手法,身法和心法。通過藤圈有限的空間來規范練習者出手的角度,方位和力量。增加肩,肘,腕三個關節和韌帶的柔韌性和靈活性。加強雙手配合使用的流暢協調性別。並可通過藤圈和橋手間的相互作用提高橋手的聽勁能力。並可快速,准確,自然地表達詠春拳的守中用中,沉肩墜肘,含胸拔背的要求。從而使詠春拳手能潛意識應用子午線攻防技巧的習慣。為以後練習小念頭,沉橋,標指,木人樁打下堅實的基礎。可以說掌握了藤圈手,就基本領會了詠春拳的主要思想。就可在近身搏擊中發揮強大的作用。望諸君珍之,惜之,習之。

總式
代表了整個藤圈手的主要思想,詠春拳術的手法的主要難度都包含在內,只要練號總式,基本解決詠春拳術的招式的定型問題。

松肩
主要練習肩關節的柔韌性和靈活性。

里練陰陽掌
練習歸錚的原理,更易表達詠春拳的中線原理。

圈手
練習腕部的柔韌性和靈活性,詠春拳的招式變化大多表現在腕部。

枕手
練習向下切橋的發勁方法。

外廉
為詠春拳的主要手法之一,練習在中線直出直入的攻防技法之一。有里練陰陽掌為基礎,就較易解決此式。

耕手
為詠春拳的代表手法之一,特點在於中線切面轉換手橋,難度不大,但常用,建議多練。

撲翼掌
兩手腕掛在藤圈,限制兩手橋的變化空間。主要學會左右轉腰化勁和發勁。

三品掌
為詠春拳非常有代表性的手法。主要表達拍打、耕打和攤打。練好此手法,就更易在運作中變換手法。

半攤膀
和耕手為姐妹手法,方向相反。

內廉
和外廉手為姐妹手法,外廉手是一手橋由中線向外遮攔發勁,一手配合沖拳發勁的攻防手法。

三星捶
以藤圈掛在手腕上,利用藤圈的限位和圓的原理連續沖拳,產生的離心力,自然地增加出拳的頻率,同時增加手橋的力量。

Ⅳ 詠春拳經典手勢

詠春主要的防禦手勢有攤,綁,伏,窒,圈,按,拍,耕攔,捆........
另外,由於詠春能夠連消帶打,很多攻擊手法都蘊含著防守,即在防守的同時,能夠攻擊到對方.例如:日字沖拳,綁手等等.它們能配合上腰馬,或擒拿,或摔,或擊打.

Ⅵ 詠春的十二式藤圈手,哪裡有圖片或者視頻教學

www.word-jkd.com 截拳道 詠春拳 泰拳等等資料豐富,技法全面

Ⅶ 詠春拳的招式

視頻詠春拳實戰精華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6C4ZjirG_7o/詠春拳為南拳中實用性、技擊性較強的拳法之一,在我國香港、廣東、福建等地流傳廣泛。為使初習者明了築基功夫,現將詠春拳中基本手腳致用法簡示如下,以供習者參考。(穿白衣者為甲方,黑衣者為乙方。)手法詠春拳中用「有手無腳」來形容手法之快。1.拍手直沖:甲以右箭馬與乙相對,乙進步直線拳攻甲頭部,甲向左側圈步進馬,同時左手拍手、右手日字拳直擊其肋部,前膝拐打乙膝窩處要點:圈步拍手與直沖要做到同時到位。2.枕手直沖:乙進步直線拳攻甲面部,甲攤手攤其來拳,同時進馬,左手攤手變枕手、右手護手日字拳直擊其頭部(圖4~圖5)。要點:枕手進馬、日字拳同時到位,不能脫節。3.膀手抱拍掌:乙上步直攻甲面部,甲右膀膀其來拳,同時前腳左圈,右手膀手與左手成抱拍掌,拍擊對方(圖6~圖8)。要點:膀手成抱拍時,要充分藉助圈步進馬的力量。4.日字拳砍頸掌:甲進步右拳直擊乙頭部,乙搖頭閃躲,同時前拳欲攻甲中線,甲右拳不回收成掌,直砍其頸部(圖9~圖10)。

Ⅷ 詠春拳有什麼招式,完整

1、小念頭

詠春拳一個初級套路,它的動作招式不多,但它集中了詠春拳攻防的最基本的招式和手法,練好小念頭各個招式動作組合,就能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尋橋

尋橋是詠春拳的中級套路。它以棱形運動路線和方向,結合詠春拳的攻防手法、步法、腿法等進行演練。 它的攻擊手法有三推復掌,上、中、下三膀手,以及針步、彈腰、正、側、內踢腿等。

3、標指三套拳

標指是在搏擊中處於劣勢防守時保護自己,盡量克服被動的招式和方法。標指是詠春拳三套拳(小念頭、尋橋和標指)中的最後一套。

4、木人樁

木人樁是將小念頭、尋橋、標指三套拳的攻法手法、步法、腿法融合在一起的一種模擬練習,它充分體現了詠春拳的實戰意識與技擊方法。

5、沉橋沿

用了小念頭的基本手法,通過雙手配合做出各種實用的招式,既有轉馬,又有進馬;既有手法,又有腳法,通過練習,可以充實學習者的腰、橋、馬步的力量,因而攻擊力更強。

Ⅸ 誰有詠春拳的招式和圖

1.基本套路小念頭
2.寸勁連環拳
3.詠春轉馬
4.詠春逼步
5.詠春八手
6.詠春防身散手招式

詠春拳譜 詠春的高級套路,攻擊手法都是以指、掌、肘為主。惟一腳法是耕腳或稱圈步,亦包括詠春三式拳法之一的勾拳、三式肘法 — 扱肘、跪肘及批肘。熟習後應以最快速度完成整套套路,快速可產生更大威力。小念頭及尋橋假設敵人與自己實力相若,而標指則假設自己與敵人實力懸殊,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如何以最迅速及最直接的手法去擊倒敵人,以求脫險,所以標指內的招式多是以打為消、險中求勝、但求速戰速決。學習標指要求習者要對尋橋已有深厚根基及認識,否則可能弄巧反拙。標指 1.預備式 雙腳靠合立正,兩手垂於兩腿側,眼向前望,舌頂上顎。 2. 立正抱拳 依循上式,兩手從雙腿側提起至胸側,兩手握拳,拳心向上,拳背向下,雙臂稍微用力向後拉。 3. 耕腳開馬 依循上式,兩膝微曲,左腳劃半弧形向左方分開,略寬於肩,左腳掌以45度放好,腳尖指向中線,左腳不動,將右腳拖近左腳邊劃半弧形向右方分開,略寬於肩,右腳掌以45度放好,腳尖指向中線 。 4. 正身左日字沖拳、十字擺指 依循上式,將左拳移至胸部中線,尾指向下,拳頭與胸口保持一個拳頭位距離,向前直線沖出,至手臂伸盡時,左拳攤開向前穿,掌心向 右,將左掌曲腕,掌指向地,再將掌指向天,重復將掌指向地,將左掌反轉成掌心向天作一內圈手後成掌心向地,掌指向右, 再將掌指向左,重復掌指向右,將左掌反轉成掌心向天作一內圈手後成掌心向右,掌指向天,再將掌指向地,重復掌指向天, 最後將左掌反轉成掌心向天作一內圈手後握拳,拳背向天,將左拳收回左胸側。 5. 正身右日字沖拳、十字擺指 依循上式,將右拳移至胸部中線,尾指向下,拳頭與胸口保持一個拳頭位距離,向前直線沖出,至手臂伸盡時, 右拳攤開向前穿,掌心向左,將右掌曲腕,掌指向地,再將掌指向天,重復將掌指向地,將右掌反轉成掌心向天作一內圈手後成掌心向地,掌指向 左, 再將掌指向右,重復掌指向左,將右掌反轉成掌心向天作一內圈手後成掌心向左,掌指向天,再將掌指向地,重復掌指向天, 最後將右掌反轉成掌心向天作一內圈手後握拳,拳背向天,將右拳收回右胸側。 6. 左右三扱肘 依循上式,身微右轉成右側身拑羊馬,面向右方,同時將左臂屈曲,左拳變掌,放鬆手腕,左肘上提,盡量貼近耳邊由上而下向右前方叩下,高及胸部,叩下時將手 背貼著胸口,隨即身向左轉成左側身拑羊馬,面向左方,同時左手握拳收回胸側,將右臂屈曲,右拳變掌,放鬆手腕,右肘上提,盡量貼近耳邊由上而下向左前方叩 下,高及胸部,叩下時將手背貼著胸口,重復身向右轉成右側身拑羊馬,面向右方,同時右手握拳收回胸側,將左臂屈曲,左拳變掌,放鬆手腕,左肘上提,盡量貼 近耳邊由上而下向右前方叩下,高及胸部,叩下時將手背貼著胸口 ,同時將右拳變掌,掌指向前,掌心向地,至於左腋下。 7. 肘底右標指 依循上式,右掌由左腋下向前方中線直線標出,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高及喉部,而左掌亦隨即至於右肘下,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面向右方. 8. 橋底並步標指 依循上式,左腳踏前與右腳靠齊,左掌亦隨即由右肘下 沿右手橋底向前方中線直線標出,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高及喉部,面向右方,雙手隨即作一外圈手後握拳,使拳心向天,拳背向地,將雙拳收回胸側。 9. 圈步 依循上式,雙拳不動,身微向左轉,面向正方(即開拳時的位置),而左腳貼地劃弧形向左後方掃去,左腳掌以45度放好,腳尖指向中線,右腳掌亦隨勢微轉使右腳尖指向中線成正身二字拑羊馬,再將右腳拖近左腳邊貼地劃弧形向右方掃去,右腳掌以45度放好,腳尖指向中線。 10.左右三扱肘 面向左方。 12. 橋底並步標指 依循上式,身微左轉成左側身拑羊馬,面向左方,同時將右臂屈曲,右拳變掌,放鬆手腕,右肘上提,盡量貼近耳邊由上而下向左前方叩下,高及胸部,叩下時將手 背貼著胸口,隨即身向右轉成右側身拑羊馬,面向右方,同時右手握拳收回胸側,將左臂屈曲,左拳變掌,放鬆手腕,左肘上提,盡量貼近耳邊由上而下向右前方叩 下,高及胸部,叩下時將依循上式,左掌由右腋下向前方中線直線標出,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高及喉部,而右掌亦隨即至於左肘下,掌指向前,掌心向地,依循上式,右腳踏前與左腳靠齊,右掌亦隨即由左肘下 沿左手橋底向前方中線直線標出,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高及喉部,面向左方,雙手隨即作一外圈手後握拳,使拳心向天,拳背向地,將雙拳收回胸側。 13. 圈步 依循上式,雙拳不動,身微向右轉,面向正方(即開拳時的位置),而右腳貼地劃弧形向右後方掃去,右腳掌以45度放好,腳尖指向中線,左腳掌亦隨勢微轉使左腳尖指向中線成正身二字拑羊馬,再將左腳拖近右腳邊貼地劃弧形向左方掃去,左腳掌以45度放好,腳尖指向中線。 14. 左批肘 依循上式,身微右轉成右側身拑羊馬,面向右方,同時將左臂屈曲,左拳變掌,放鬆手腕,左肘上提與肩平,打橫向右前方批去,高及胸部,批出時將手背貼著胸口,同時將右拳變掌,掌指向前,掌心向地,至於左腋下。 15. 肘底右標指 依循上式,右掌由左腋下向前方中線直線標出,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高及喉部,而左掌亦隨即至於右肘下,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面向右方。 16. 橋底並步標指 依循上式,左腳踏前與右腳靠齊,左掌亦隨即由右肘下 沿右手橋底向前方中線直線標出,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高及喉部,面向右方,雙手隨即作一外圈手後握拳,使拳心向天,拳背向地,將雙拳收回胸側。 17. 圈步 依循上式,雙拳不動,身微向左轉,面向正方(即開拳時的位置),而左腳貼地劃弧形向左後方掃去,左腳掌以45度放好,腳尖指向中線,右腳掌亦隨勢微轉使右腳尖指向中線成正身二字拑羊馬,再將右腳拖近左腳邊貼地劃弧形向右方掃去,右腳掌以45度放好,腳尖指向中線。 18. 右批肘 依循上式,身微左轉成左側身拑羊馬,面向左方,同時將右臂屈曲,右拳變掌,放鬆手腕,右肘上提與肩平,打橫向左前方批去,高及胸部,批出時將手背貼著胸口,同時將左拳變掌,掌指向前,掌心向地,至於左腋下。 19. 肘底左標指 依循上式,左掌由右腋下向前方中線直線標出,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高及喉部,而右掌亦隨即至於左肘下,掌指向前,掌心向地 ,面向左方。 20. 橋底並步標指 依循上式,右腳踏前與左腳靠齊,右掌亦隨即由左肘下沿左手橋底向前方中線直線標出,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高及喉部,面向左方,雙手隨即作一外圈手後握拳,使拳心向天,拳背向地,將雙拳收回胸側。 21. 圈步 依循上式,雙拳不動,身微向右轉,面向正方(即開拳時的位置),而右腳貼地劃弧形向右後方掃去,右腳掌以45度放好,腳尖指向中線,左腳掌亦隨勢微轉使左腳尖指向中線成正身二字拑羊馬,再將左腳拖近右腳邊貼地劃弧形向左方掃去,左腳掌以45度放好,腳尖指向中線。 22. 左跪肘 依循上式,身微右轉成右側身拑羊馬,面向右方,同時將左臂屈曲,左拳變掌,放鬆手腕,左肘上提高及耳,以對角線向右前方斜線劃下,高及胸部,劃下時將手背貼著胸口,同時將右拳變掌,掌指向前,掌心向地,至於左腋下。 23. 肘底右標指 依循上式,右掌由左腋下向前方中線直線標出,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高及喉部,而左掌亦隨即變拳收回左胸側,面向右方。 24. 側身左鏟頸手 依循上式,左拳變掌向右前方直線撐出,掌心斜向前,掌指向正方(即開拳時的位置),高及喉部,右掌隨即變拳收回右胸側,面向右方。 25. 正身左橫殺頸手依循上式,身微左轉成正身二字拑羊馬,面向正方(即開拳時的位置),左掌隨即回收於胸前成左攔手續向左方打橫掃去,掌心向地,高及喉部,左手伸盡時須與肩平和身體成一直線。 26. 正身左抌手 依循上式,將左手用肘底力拉回胸部中線再微向前切出,左肘微曲,掌心向右,掌指向前,放鬆手腕。 27. 脫手、標指、圈手、收拳 依循上式,先將右拳變掌靠於左抌手肘上,掌心向天,隨即右掌沿左手橋面向前直標成標指手,掌心向左,高及喉部,左手隨即變拳收回左胸側,當右 臂伸盡時,將右手向外翻成掌心向天,再以手腕為軸心作一內圈手後握拳,將右拳收回右胸側。 28. 右跪肘 依循上式,身微左轉成左側身拑羊馬,面向左方,同時將右臂屈曲,右拳變掌,放鬆手腕,右肘上提高及耳,以對角線向左前方斜線劃下,高及胸部,劃下時將手背貼著胸口,同時將 左拳變掌,掌指向前,掌心向地,至於右腋下。 29. 肘底左標指 依循上式,左掌由右腋下向前方中線直線標出,掌指向前,掌心向地,高及喉部,而右掌亦隨即變拳收回右胸側,面向左方。 30. 側身右鏟頸手 依循上式,右拳變掌向左前方直線撐出,掌心斜向前,掌指向正方(即開拳時的位置),高及喉部,左掌隨即變拳收回左胸側,面向左方。 31. 正身右橫殺頸手 依循上式,身微右轉成正身二字拑羊馬,面向正方(即開拳時的位置),右掌隨即回收於胸前成左攔手續向右方打橫掃去,掌心向地,高及喉部,右手伸盡時須與肩平和身體成一直線。 32. 正身右抌手 依循上式,將右手用肘底力拉回胸部中線再微向前切出,右肘微曲,掌心向左,掌指向前,放鬆手腕。 33. 脫手、標指、圈手、收拳 依循上式,先將左拳變掌靠於右抌手肘上,掌心向天,隨即左掌沿右手橋面向前直標成標指手,掌心向右,高及喉部,右手隨即變拳收回右胸側,當左臂伸盡時,將左手向外翻成掌心向天,再以手腕為軸心作一內圈手後握拳,將左拳收回左胸側。 34. 左跪肘 35. 肘底右標指 36. 側身左下路鏟手 37. 正身左抌手 38. 脫手、標指、圈手、收拳 39. 右跪肘 40. 肘底左標指 41. 側身右下路鏟手 42. 正身右抌手 43. 脫手、標指、圈手、收拳 注 : 肘法共十二式 44. 左右上下耕手三式 45. 正身左伏手 46. 正身右殺頸手 47. 標指、圈手、收拳 48. 左右上下耕手三式 49. 正身右伏手 50. 正身左殺頸手 51. 標指、圈手、收拳 52. 側身問手三式 53. 正身左抌手 54. 圈鐮手三式 55. 正身左伏手 56. 脫手、標指、圈手、收拳 57. 側身問手三式 58. 正身右抌手 59. 圈鐮手三式 60. 正身右伏手 61. 脫手、標指、圈手、收拳 62. 正身標指三式 63. 側身左鏟頸手 64. 正身左橫殺頸手 65. 正身左抌手 66. 脫手、標指、圈手、收拳 67. 正身標指三式 68. 側身右鏟頸手 69. 正身右橫殺頸手 70. 正身右抌手 71. 脫手、標指、圈手、收拳 72. 正身擒拿手 73. 左轉身摔 75. 左底掌 76. 標指、圈手、收拳 77. 正身擒拿手 78. 右轉身摔 79. 右勾拳 80. 右底掌 81. 標指、圈手、收拳 82. 鞠躬車輪手三式 83. 正身連環沖拳三式 手背貼著胸口,重復身向左轉成左側身拑羊馬,面向左方,同時左手握拳收回胸側,將右臂屈曲,右拳變掌,放鬆手腕,右肘上提,盡量貼近耳邊由上而下向左前方叩下,高及胸部,叩下時將手背貼著胸口,同時將左拳變掌,掌指向前,掌心向地,至於右腋下。84. 標指、圈手、收拳 85. 立正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