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腸癌早期症狀明顯嗎
1、大腸癌前期症狀
便血:是大腸癌最早和最常見的表現。輕者僅表現為偶爾有少量出血,重者可表現有粘液血便、粘液膿血便或鮮血便,常被誤診為痢疾或痔瘡出血而貽誤了確診時機。腹痛:部分病人以定位不確切的持續隱痛為首發或突出症狀,部分病人僅腹部不適或腹脹感。當大腸癌合並糜爛、梗阻或繼發感染,由於相應的腸段蠕動增加和痙攣,可出現明顯腹部絞痛。有些病人表現為典型的不完全性腸梗阻性腹痛,即疼痛為陣發性絞痛,持續數分鍾,自覺有氣體竄過疼,接著有排氣,然後疼痛突然消失,當這種症狀出現在老年人時,應首先考慮大腸癌。
2、左側結腸癌的症狀
由於乙狀結腸腸腔狹小,且與直腸形成銳角,因而易發生狹窄和進行性腸梗阻,多有頑固性便秘,也可間以排便次數增多。由於梗阻多在乙狀結腸下段,所以嘔吐較輕或缺如,而腹脹、腹痛、腸鳴及其腸型明顯。癌腫破潰時,可使糞便外染有鮮血或粘液。梗阻近端腸管可因持久性膨脹、缺血、缺氧而形成潰瘍,甚至引起穿孔,也可發生大量血及腹腔膿腫。
3、直腸癌的症狀
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糞便變細,帶有血液或粘液,伴有里急後重。由於癌腫可侵犯骶叢神經,可出現劇痛。如果累及膀胱可出現尿頻、尿痛、尿急、尿血等症狀。癌腫侵犯膀胱,可形成膀胱直腸瘺管。直腸癌也可引起腸梗阻。
4、右側結腸癌的症狀
主要表現為消化不良,乏力,食慾不振,腹瀉,便秘,或便秘、腹瀉交替出現,腹脹,腹痛,腹部壓痛,腹部包塊,進行性貧血。包塊位置隨病變位置而異。盲腸癌包塊位於右下腹,升結腸包塊位於右側腹部、結腸肝曲包塊位於右上腹,橫結腸包塊位於臍部附近。此外可有發熱、消瘦,並有穿孔及局限性膿腫等並發症,此時病變已進入最晚期。
5、大腸癌潛伏期的症狀
糞便形狀改變,如由粗變細;糞便變黑或暗紅色,糞便變稀、有黏液;排便次數增多,但卻排不出糞便;反復的痔瘡不愈,不明原因的貧血、體重減輕;不明原因的肚子脹痛。大便內有膿血或粘液血絲大便習慣改變,便頻或腹瀉便秘交替。
大腸癌的並發症
1、腫瘤阻塞
伴隨著腫瘤的增大、癌細胞的增多,當擴大到相當的體積時,可引起腸管狹窄,腸腔變小,腸內容通過受阻,導致出現腸膨脹、體液丟失、電解質紊亂、感染和毒血症。
2、腸穿孔
根據臨床觀察結果顯示,大腸癌患者還經常會產生腸穿孔的情況。一般會使患者朋友表現為典型的急腹症,造成腹肌緊張、壓痛、反跳痛,X線平片見膈下新月狀游藝機離氣體等,可作出初步的診斷。
3、腸梗阻
因為腫瘤的逐漸增大,大腸癌很容易就會使得腸腔變得狹窄,這樣就會對腸內容物的通過就會形成障礙,而導致機械性腸梗阻。但在臨床上,腫瘤性急性腸梗阻並非是因腫瘤增生完全阻塞腸腔所致,在很多情況下是在腫瘤造成嚴重狹窄的基礎上,局部發生炎性水腫、食物堵塞或腸道准備給予甘露醇等誘發。
⑵ 結腸癌怎麼判斷早期晚期
結腸癌的早期症狀
1、大便習慣的改變:右半結腸癌時表現為早期糞便稀薄,有膿血,排便次數增多,當癌腫繼續增大影響到糞便的通過時還可出現交替出現的腹瀉與便秘;而左半結腸癌則多表現為排便困難,並隨病情的發展而不斷加重。
2、消化道症狀:表現為腹脹、不適或、消化不良樣症狀。其中右半結腸癌時,多為腹痛不適或隱痛。開始時可為間歇性,後轉為持續性,常位於右下腹部,很象慢性闌尾炎發作。
腹部包塊:50%左右的患者可發現腹部包塊,系癌腫或與網膜、周圍組織侵潤粘結的腫塊,質硬,形體不規則,某些包塊可隨腸管有一定的活動度,而晚期結腸癌由於癌腫浸潤較甚致使包塊可固定。
3、糞便帶血或粘液:右半結腸癌時,出血量小且由於結腸的蠕動使之與糞便充分混合,導致肉眼觀察不易看出,但隱血試驗常為陽性;而左半結腸癌則其出血和粘液不與糞便相混,約有1/4的患者可在糞便中肉眼觀察到鮮血和粘液。
結腸癌的晚期症狀
1、如果是患上右側結腸癌的話,其晚期的症狀主要表現為以下這幾種: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乏力,便秘,腹瀉,或便秘、腹瀉交替出現,腹脹,腹痛,腹部壓痛,腹部包塊,進行性貧血。包塊位置隨病變位置而異。盲腸癌包塊位於右下腹,升結腸包塊位於右側腹部、結腸肝曲包塊位於右上腹,橫結腸包塊位於臍部附近。此外可有發熱、消瘦,並有穿孔及局限性膿腫等並發症,此時病變已進入最晚期。
2、如果得的是左側結腸癌,因為乙狀結腸腸腔會比較狹小,而且和直腸形成銳角,所以容易發生狹窄和進行性腸梗阻,多有頑固性便秘,也可間以排便次數增多。由於梗阻多在乙狀結腸下段,所以嘔吐較輕或缺如,而腹脹、腹痛、腸鳴及其腸型明顯。癌腫破潰時,可使糞便外染有鮮血或粘液。梗阻近端腸管可因持久性膨脹、缺血、缺氧而形成潰瘍,甚至引起穿孔,也可發生大量血及腹腔膿腫。
3、腸梗阻。結腸癌患者在中晚期可出現腸梗阻現象,主要是因為腫瘤細胞對大腸的影響。可有不完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腸梗阻症狀,如腹脹,腹痛(脹痛或絞痛),便秘或便閉。體檢可見腹隆、腸型、局部有壓痛,並可聞及亢強的腸鳴音。癌腫侵犯周圍組織器官,可致排尿困難、尿頻、尿痛等症狀;侵及骶前神經叢,出現骶尾和腰部疼痛;轉移至肝臟時,引起肝腫大,腹水黃疸,甚至惡病質等表現。
4、轉移症狀以及不適感等。結腸癌在中晚期往往已經轉移,會表現出轉移的症狀,侵及骶前神經叢,出現骶尾和腰部疼痛;轉移至肝臟時,引起肝腫大,腹水、黃疸等。腫瘤刺激腸道粘膜使其分泌大量的物質,有一部分黏液隨大便排出。癌瘤繼續發展,對直腸黏膜剌激更大,病人始感到直腸內有輕度的不適,或經常有一種虛無的便意感,同時黏液分泌增加,大便表面上常可見有條狀黏液。
⑶ 腸癌早期症狀是怎樣
腸癌的典型症狀
便血:便血且血與糞便混合尿頻排便不盡感里急後重糞便膿血大便變細形似鉛筆惡病質主要症狀:
腸癌初期以便血為主,其次是大便習慣改變,排便不盡感,里急後重等,此外還極易引起梗阻現象,產生腸道刺激症狀等。腸癌有很多突出的臨床表現,患者還需多加小心。腸癌初期表現,以無痛便血為主,血液呈紅色或鮮紅色,與早期內痔的症狀非常相似,後期便血多為暗紅色,混有糞便之粘液血便或膿血便。、
其次大便習慣改變是腸癌中晚期的典型表現,由於直腸腫塊及其產生的分泌物,可產生腸道刺激症狀,導致患者出現便意頻繁、排便不盡感、里急後重等症狀,但排出物多是粘液膿血狀物,此時糞便形狀也發生了改變,大便越來越細。
3.由於癌腫繞腸壁周徑浸潤,使腸腔狹窄,尤在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多為狹窄型硬癌,極易引起梗阻現象。晚期直腸癌患者,由於疾病長期慢性消耗,會出現一些全身惡變病質。此外出現不明原因的貧血。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食慾減退,患者一定要及時注意及時到專業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
4.腸癌到晚期常侵犯周圍組織器官,如膀胱和前列腺等鄰近組織,引起尿頻、尿急和排尿困難。侵及骶前神經叢,出現骶尾和腰部疼痛。直腸癌還可以向遠處轉移到肝臟,引起肝腫大,腹水、黃疸,甚至惡液質等表現。
在手術、化療和放療等腫瘤傳統治療手段以外,復大腫瘤醫院重點開展多種高新技術項目,如氬氦冷凍、光動力療法、「粒子刀」療法、射頻消瘤減瘤和生物免疫療法、基因療法等治療技術。其中以冷凍為主的局部治療和以腫瘤聯合免疫療法(CIC)為主的全身治療已成為該院享譽世界的特色。迄今,冷凍消瘤減瘤治療腫瘤患者總例數已達上萬例,位居世界第一,國際冷凍治療學會已將該院評定為亞太地區冷凍治療培訓中心。
⑷ 直腸 發生癌變
你好,大腸癌為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總稱,大腸癌是指大腸粘膜上皮在環境或遺傳等多種致癌因素作用下發生的惡性病變預後不良,死亡率較高,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大腸癌和其他惡性腫瘤一樣,病因尚未明確,可能和下列因素有關。
1、環境因素 經研究證明,在各種環境因素中,以飲食因素最重要,大腸癌的發病率與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關系。另外,也可能與微量元素缺乏、生活習慣改變有關。
2、遺傳因素 國內外均有"大腸癌家庭性"的報道,大腸癌患者血親中死於本病者比一般人明顯增高。有些大腸腺瘤,如多發性家庭性腺瘤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家族中患病率可達50%,如不治療,10歲以後均有患大腸癌的可能。最近有學者對腫瘤抑制基因與大腸癌發生關系進行研究發現:大腸癌的易感性與發病機制均與遺傳因素有關。
3、大腸腺瘤 根據各地的屍檢材料研究發現,大腸腺瘤的發病情況與大腸癌頗為一致。有人統計,具有1個腺瘤的病人其大腸癌的發生率比無腺瘤者高5倍,多個腺瘤者比單個腺瘤患者高出1倍。
4、慢性大腸炎症 據報道,腸癌流行與血吸蟲病的流行區域呈正相關系,一般認為,由於血吸蟲而導致腸道的炎性改變,其中一部分會發生癌變。腸道的其他慢性炎症也有癌變的可能,如潰瘍性結腸炎,約有3%~5%癌變。
中醫認為大腸癌發病與腸胃虛寒、飲食不節、外邪內侵等有關。
一、早期大腸癌
早期多無症狀。隨著腫瘤的增大和病情的繼續進展,才顯露出症狀。實際在臨床上已出現症狀的患者,其局部病變已往往明顯嚴重,甚至到了晚期。
二、晚期大腸癌
大腸癌一旦進入晚期,可出現較明顯的症狀,但有些症狀並非特異,且與癌腫所在的部位有關。
1、右側結腸癌 主要表現為消化不良,乏力,食慾不振,腹瀉,便秘,或便秘、腹瀉交替出現,腹脹,腹痛,腹部壓痛,腹部包塊,進行性貧血。包塊位置隨病變位置而異。盲腸癌包塊位於右下腹,升結腸包塊位於右側腹部、結腸肝曲包塊位於右上腹,橫結腸包塊位於臍部附近。此外可有發熱、消瘦,並有穿孔及局限性膿腫等並發症,此時病變已進入最晚期。
2、左側結腸癌 由於乙狀結腸腸腔狹小,且與直腸形成銳角,因而易發生狹窄和進行性腸梗阻,多有頑固性便秘,也可間以排便次數增多。由於梗阻多在乙狀結腸下段,所以嘔吐較輕或缺如,而腹脹、腹痛、腸鳴及其腸型明顯。癌腫破潰時,可使糞便外染有鮮血或粘液。梗阻近端腸管可因持久性膨脹、缺血、缺氧而形成潰瘍,甚至引起穿孔,也可發生大量血及腹腔膿腫。
3、直腸癌 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糞便變細,帶有血液或粘液,伴有里急後重。由於癌腫可侵犯骶叢神經,可出現劇痛。如果累及膀胱可出現尿頻、尿痛、尿急、尿血等症狀。癌腫侵犯膀胱,可形成膀胱直腸瘺管。直腸癌也可引起腸梗阻。
4、肛管癌 主要表現為便血及疼痛。疼痛於排便時加劇。當癌腫侵犯肛門括約肌時,可有大便失禁。肛管癌可轉移至腹股溝淋巴結,故可於腹股溝觸及腫大而堅硬的淋巴結。
糞便檢查:糞便隱血試驗對本病的診斷雖無特異性,但方法簡便易行,可作為普查篩選手段,或可提供早期診斷的線索。
2、直腸指診:我國下段直腸癌遠比國外多見,占直腸癌的77.5%,因此絕大部分直腸癌可在直腸指診時觸及。
3、乙狀結腸鏡檢查:國內77.7%的大腸癌發生在直腸和乙狀結腸,常用的乙狀結腸鏡管長30cm,可直接發現肛管、直腸和乙狀結腸中段以下的腫瘤。
4、鋇灌腸X線檢查:病變在乙狀結腸上段或更高位置者,須進行X線鋇劑灌腸檢查。普通鋇灌腸X線檢查對較小的大腸癌容易漏診,最好採用氣鋇雙重造影,可提高放射學診斷的正確率,並顯示癌腫的部位與范圍。
5、纖維結腸鏡檢查:可清晰地觀察全部結腸,並可在直視下鉗取可疑病變進行病理學檢查,有利於早期及微小結腸癌的發現與癌的確診,進一步提高了本病的診斷正確率,是大腸癌最重要的檢查手段。
6、血清癌胚抗原(CEA)測定:在大腸癌患者血清中,可以檢測到癌胚抗原(CEA),這是一種糖蛋白,常出現於惡性腫瘤患者血清中,並非大腸癌的特異相關抗原,故血清CEA測定對本病的診斷不具有特異性。但用放射免疫法檢測CEA,作定量動態觀察,對判斷大腸癌的手術效果與監測術後復發有一定意義。如大腸癌經手術將腫瘤完全切除後,血清CEA則逐漸下降;若復發,又可再度升高。
7、其他檢查:直腸內超聲掃描可清晰顯示直腸腫塊范圍、大小、深度及周圍組織情況,並可分辨直腸壁各層的微細結構,檢查方法簡單,可迅速提供圖像,對選擇手術方式、術後隨訪有一定幫助。CT檢查對了解腫瘤腸管外浸潤程度以及有無淋巴結或肝臟轉移有重要意義,對直腸癌復發的診斷較為准確。�
1凡近期出現原因不明的排便習慣改變,如腹瀉,大便變扁,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腹部不適,便血,均應疑有腸癌的可能,並及時行直腸指檢或內鏡檢查。
2、對有原因不明的缺鐵性貧血、消瘦、乏力等患者,要考慮大腸癌慢性失血的可能,應作大便潛血檢查證實,必要時行X線鋇灌腸及纖維結腸鏡檢查。
3、成人出現不明原因的腸梗阻、腹部腫塊、腹痛等,也應疑及大腸癌的可能。
4、對有慢性結腸炎、結腸腺瘤性息肉,特別是家族性結腸息肉病患者,應重點進行癌前普查。有息肉者盡快切除並明確診斷。
5、凡對疑及本病者,均應藉助內鏡或指檢等行病理塗片檢查,以進一步明確診斷。
⑸ 直腸乙狀結腸癌症狀是什麼呢
議,升結腸包塊位於右側腹部,腹痛,而腹脹:對於直腸乙狀結腸癌症狀這個問題一定要重視、腸鳴及其腸型明顯、腹痛,或便秘,也可間以排便次數增多、直腸癌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1,腹部壓痛,可出現劇痛、尿血等症狀,進行性貧血。癌腫侵犯膀胱,腹脹、尿急。梗阻近端腸管可因持久性膨脹。2、右側結腸癌主要表現為消化不良、結腸肝曲包塊位於右上腹,此時病變已進入最晚期,為你解答如下。盲腸癌包塊位於右下腹。直腸癌也可引起腸梗阻,食慾不振。3。由於癌腫可侵犯骶叢神經,乏力,糞便變細。包塊位置隨病變位置而異,腹部包塊,腹瀉、腹瀉交替出現、缺氧而形成潰瘍。由於梗阻多在乙狀結腸下段,因而易發生狹窄和進行性腸梗阻、左側結腸癌由於乙狀結腸腸腔狹小,橫結腸包塊位於臍部附近,伴有里急後重。癌腫破潰時。此外可有發熱,帶有血液或粘液、缺血,且與直腸形成銳角、消瘦,可形成膀胱直腸瘺管,甚至引起穿孔,可使糞便外染有鮮血或粘液,並有穿孔及局限性膿腫等並發症,便秘,所以嘔吐較輕或缺如,多有頑固性便秘。如果累及膀胱可出現尿頻、尿痛。你提到直腸乙狀結腸癌症狀問題,也可發生大量血及腹腔膿腫
⑹ 關於直腸癌的圖片
如下圖是潰瘍性直腸癌,比較常見,建議這類患者在飲食方面注意,食用流體,好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可以用榨汁機,做水果蔬菜汁,不要吃過硬的食物,不要吃燒烤,街邊小吃,不抽煙喝酒,按時睡覺吃飯,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情,定期去做檢查,可以配合一些鹼性營養品,靈芝、恰瑪古、等
⑺ 什麼是大腸癌怎麼引起的什麼症狀
概念:
大腸癌為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總稱,大腸癌是指大腸粘膜上皮在環境或遺傳等多種致癌因素作用下發生的惡性病變預後不良,死亡率較高,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病因:
大腸癌和其他惡性腫瘤一樣,病因尚未明確,可能和下列因素有關。
1、環境因素 經研究證明,在各種環境因素中,以飲食因素最重要,大腸癌的發病率與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關系。另外,也可能與微量元素缺乏、生活習慣改變有關。
2、遺傳因素 國內外均有"大腸癌家庭性"的報道,大腸癌患者血親中死於本病者比一般人明顯增高。有些大腸腺瘤,如多發性家庭性腺瘤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家族中患病率可達50%,如不治療,10歲以後均有患大腸癌的可能。最近有學者對腫瘤抑制基因與大腸癌發生關系進行研究發現:大腸癌的易感性與發病機制均與遺傳因素有關。
3、大腸腺瘤 根據各地的屍檢材料研究發現,大腸腺瘤的發病情況與大腸癌頗為一致。有人統計,具有1個腺瘤的病人其大腸癌的發生率比無腺瘤者高5倍,多個腺瘤者比單個腺瘤患者高出1倍。
4、慢性大腸炎症 據報道,腸癌流行與血吸蟲病的流行區域呈正相關系,一般認為,由於血吸蟲而導致腸道的炎性改變,其中一部分會發生癌變。腸道的其他慢性炎症也有癌變的可能,如潰瘍性結腸炎,約有3%~5%癌變。
中醫認為大腸癌發病與腸胃虛寒、飲食不節、外邪內侵等有關。
症狀:
一、早期大腸癌
早期多無症狀。隨著腫瘤的增大和病情的繼續進展,才顯露出症狀。實際在臨床上已出現症狀的患者,其局部病變已往往明顯嚴重,甚至到了晚期。
二、晚期大腸癌
大腸癌一旦進入晚期,可出現較明顯的症狀,但有些症狀並非特異,且與癌腫所在的部位有關。
1、右側結腸癌 主要表現為消化不良,乏力,食慾不振,腹瀉,便秘,或便秘、腹瀉交替出現,腹脹,腹痛,腹部壓痛,腹部包塊,進行性貧血。包塊位置隨病變位置而異。盲腸癌包塊位於右下腹,升結腸包塊位於右側腹部、結腸肝曲包塊位於右上腹,橫結腸包塊位於臍部附近。此外可有發熱、消瘦,並有穿孔及局限性膿腫等並發症,此時病變已進入最晚期。
2、左側結腸癌 由於乙狀結腸腸腔狹小,且與直腸形成銳角,因而易發生狹窄和進行性腸梗阻,多有頑固性便秘,也可間以排便次數增多。由於梗阻多在乙狀結腸下段,所以嘔吐較輕或缺如,而腹脹、腹痛、腸鳴及其腸型明顯。癌腫破潰時,可使糞便外染有鮮血或粘液。梗阻近端腸管可因持久性膨脹、缺血、缺氧而形成潰瘍,甚至引起穿孔,也可發生大量血及腹腔膿腫。
3、直腸癌 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糞便變細,帶有血液或粘液,伴有里急後重。由於癌腫可侵犯骶叢神經,可出現劇痛。如果累及膀胱可出現尿頻、尿痛、尿急、尿血等症狀。癌腫侵犯膀胱,可形成膀胱直腸瘺管。直腸癌也可引起腸梗阻。
4、肛管癌 主要表現為便血及疼痛。疼痛於排便時加劇。當癌腫侵犯肛門括約肌時,可有大便失禁。肛管癌可轉移至腹股溝淋巴結,故可於腹股溝觸及腫大而堅硬的淋巴結。
⑻ 腹部出現包塊就是直腸癌晚期了嗎
腸癌(大腸癌)是總稱,其中包括直腸癌
腸癌早期無症狀,或症狀不明顯,僅感不適、消化不良、大便潛血等。隨著癌腫發展,症狀逐漸出現,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腹痛、便血、腹部包塊、腸梗阻等,伴或不伴貧血、發熱和消瘦等全身症狀。腫瘤因轉移、浸潤可引起受累器官的改變。大腸癌因其發部位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臨床症狀及體征。
1.右半結腸癌
右半結腸的主要臨床症狀為食慾不振、惡心、嘔吐、貧血、疲勞、腹痛。右半結腸癌導致缺鐵性貧血,表現疲勞、乏力、氣短等症狀。右半結腸因腸腔寬大,腫瘤生長至一定體積才會出現腹部症狀,這也是腫瘤確診時,分期較晚的主要原因之一。
2.左半結腸癌
左半結腸腸腔較右半結腸腸腔窄,左半結腸癌更容易引起完全或部分性腸梗阻。腸阻塞導致大便習慣改變,出現便秘、便血、腹瀉、腹痛、腹部痙攣、腹脹等。帶有新鮮出血的大便表明腫瘤位於左半結腸末端或直腸。病期的確診常早於右半結腸癌。
3.直腸癌
直腸癌的主要臨床症狀為便血、排便習慣的改變及梗阻。癌腫部位較低、糞塊較硬者,易受糞塊摩擦引起出血,多為鮮紅或暗紅色,不與成形糞便混和或附於糞柱表面,誤診為「痔」出血。病灶刺激和腫塊潰瘍的繼發性感染,不斷引起排便反射,易被誤診為「腸炎」或「菌痢」。癌腫環狀生長者,導致腸腔縮窄,早期表現為糞柱變形、變細,晚期表現為不全性梗阻。
⑼ 直腸癌有哪些表現
1、消化道症狀。可有腹脹、不適、消化不良等,這些都是結腸癌的症狀表現,而在消化道出現症狀的前提下,排便習慣就會隨之改變,如便次增多,腹瀉或便秘,便前腹痛。稍後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膿性血便。
2、腸梗阻表現。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腸梗阻症狀,如腹脹,腹痛、絞痛,便秘或便閉。體檢可見腹隆、腸型、局部有壓痛,並可聞及亢強的腸鳴音,都是結腸癌的症狀表現。
3、中毒症狀。由於腫瘤潰爛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導致病人出現貧血、低熱、乏力、消瘦、浮腫等表現,其中尤以貧血、消瘦為著。這也是早期結腸癌的症狀之一。
4、腹部包塊。平常觸摸腹部可感覺到腫塊,且腫塊會隨著病情嚴重而增大。一般情況下,發展到中期的時候就會出現按壓疼痛的情況。
如果是低位直腸癌,建議可以做冷凍消融保肛,具體的適應症有:
1、首先,腫瘤位置需要距離肛門10cm以內:
2、T0-T1期的早期直腸癌患者可以行根治性冷凍消融術;
3、有遠處轉移不適合手術,或身體素質差不耐受手術的患者可以行姑息性冷凍消融術;
4、有患者不願意改道,希望保留肛門功能的,可以行冷凍消融治療;
5、有患者術前放化療不理想,可行冷凍消融術代替術前放化療。
⑽ 直腸癌如果治好能活多久
腸癌這種疾病一般是採取手術來治療,或者是選擇化療,一般是可以慢慢治癒的,但是治療好以後會影響自己的存活時間,存活時間一般為一年到三年左右,所以對於這種疾病一定要慎重選擇,還需要定期去醫院復查。
建議最好先去醫院做B超檢查,看看疾病的嚴重情況,這種疾病在臨床上可分為腺癌,鱗癌,小細胞癌,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手術方式以及化療方式。
平時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每天適當的堅持鍛煉身體,有時候這種疾病會導致一些血液轉移,淋巴轉移,對身體帶來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所以以一定要慎重選擇,這樣的話都有利於疾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