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西方插圖史
插畫家(Illustrator)就是以繪畫插畫為職業的人,主要工作包括替書籍、雜志、報紙、說明書、小說、教科書等刊物繪制插畫、封面,也從事繪畫賀卡、海報、廣告、噴畫、幽默畫等。
插畫家會因應個人喜好或需要,選擇粉彩、水彩、塑膠彩、Marker Pen、噴筆等任何繪畫素材作畫。
在中世紀的泥金裝飾手抄本中,插畫師承擔了大量的書籍裝飾工作
泥金裝飾手抄本(Illuminated manuscript)是手抄本的一種,其內容通常是關於宗教的,內文由精美的裝飾來填充,例如經過裝飾性處理的首字母和邊框。泥金裝飾圖形則經常取材自中世紀紋章或宗教徽記
發展歷史
[編輯] 拜占庭
拜占庭帝國發明了羊皮紙,鑲嵌畫、肖像畫在拜占庭建築中得到了廣泛運用。
[編輯] 愛爾蘭和英格蘭
Book of Kells,這是「XP」兩個字母的極誇張描繪5世紀末,不列顛群島受羅馬影響日益基督教化。6世紀—7世紀,在愛爾蘭和英格蘭發展了裝飾性的插圖。它們的繪畫具有凱爾特人和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民族特色,有著風格詭異的構圖。
7世紀,愛爾蘭修道士把林迪斯法恩島(Lindisfarne)變成整個英倫三島的宗教和文化中心。
凱蘭書卷(或譯凱爾經,BOOK of Kells)是800年左右由蘇格蘭西部愛歐那島(Iona)上的僧侶繪制。這部書由四部福音書組成,每篇短文的開頭都有一幅插圖,總共有兩千幅。
[編輯] 卡洛林王朝和奧托王朝時期
卡洛林王朝時期的手抄本the Ada Gospels查理曼大帝請來的英國學者把這種藝術帶到了歐洲大陸[來源請求],並發展出了更文雅的歐陸風格。之前,抄寫員可以自由選取字體,包括onciale, semi-onciale, capital, rustic。查理曼時期為保證抄本內容的准確性,統一為「卡洛林小寫字體」[1]。789年,國王查理曼發布命令,努力統一整個歐洲書籍的版面標准、字體標准、裝飾標准[2]。這一時期著名的抄本有:Godescalc Evangelistary (781–783),the Lorsch Gospels (778–820),the Ada Gospels,the Soissons Gospels,和the Coronation Gospels等。現存的卡洛林王朝時期的手稿有9000冊,可見數量之大。
[編輯] 哥特風格時期
卡洛林小寫字體被哥特字體所取代。
《聖丹尼斯傳記》中共有27幅插圖,其中描繪了當時流行的纖細的哥特式建築,在表現教會生活之餘,也描繪了世俗生活的畫面。
林堡兄弟《時令之書·巴里公爵豐饒的日課經之九月》哥特式插圖中最著名的是尼德蘭的宮廷畫家林堡兄弟(Paul,Herman,Jean)的《時令之書》(Book of Hours),一本按照日歷來安排的祈禱書。
為富裕階層精心裝幀的祈禱書出現:通篇採用哥特字體;葉漩渦飾框架;章節起首字母大寫,並配有小巧裝飾物;大量使用精美彩畫等等。
圖畫的鑲框得到了大量的應用,一種是天線狀的植物圖案,從首字母延伸出來,最終包圍住整個書面文本;另一種是葡萄樹圖案的類型。
[編輯] 文藝復興時期
人文主義風格的鑲框於15世紀出現於義大利,尤其強調滿是花朵、飛禽以及一些來自遠古的小人物和裸體小愛神的葉飾。
[編輯] 技藝
泥金技術是一項復雜和昂貴的工藝過程,因此通常用在有特殊用途的書籍上,例如:祭壇上擺放的聖經。富人通常都擁有貴重的泥金禱告書,這樣在禮拜天的很多時候都可以進行祈禱。
在製作泥金手寫本的過程中,通常首先抄寫內文。按照一定的尺寸裁好羊皮紙後,再經過總體的頁面規劃設計(首字母、邊框等),將紙頁用尖木棍固定,抄寫者就用鵝毛筆或者葦桿筆沾著墨水開始抄寫了。
內文抄寫完成後,插畫師開始工作。對這些復雜的設計預先要進行策劃,或許是使用襯有耐熱耐腐蝕的金屬板的蠟板草圖。然後再影描到皮紙上(可能使用針孔或者其他的手段進行輔助,就像在《Lindisfarne福音書》做的那樣。)
13世紀,法國常用一種白堊質的制劑,使金箔貼在圖畫上能顯得微微隆起。
[編輯] 藝術特點
泥金裝飾手抄本中通常都有下列特色。
華麗的封面裝飾,有些還會鑲嵌寶石。
內頁有時會有框邊風格,每一頁的第一個字母都是特別裝飾的大寫體。
經常有彩色插圖,大部份敘述宗教故事,例如聖徒的傳記,較特別的是也會有製作手抄本的圖片說明。
使用相當多顏色,而且都是天然顏料做成的。
手抄本的書體風格和地方風格、口味緊密相關。黑暗時代早期剛勁的羅馬體逐步讓位給諸如安色爾體和半安色爾體這樣的草書體,尤其是在不列顛群島發展出了與眾不同的書體海島大寫體和海島小寫體。13世紀,結實、紋理豐富的哥德體也首次出現,在中世紀晚期特別流行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3/Thomas_Becket_Murder.JPG
13世紀的泥金裝飾手抄本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e/ee/KellsFol034rChiRhoMonogram.jpg
Book of Kells,這是「XP」兩個字母的極誇張描繪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7/72/Les_Tr%C3%A8s_Riches_Heures__c_de_Berry_septembre.jpg
林堡兄弟《時令之書·巴里公爵豐饒的日課經之九月》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3/36/Meister_der_Ada-Gruppe_002.jpg
卡洛林王朝時期的手抄本the Ada Gospels
『貳』 西方關於歷史的繪畫
<拿破崙加冕>:這個是人都知道
<梅杜薩之筏>:1816年7月,法國政府派遣巡洋艦「梅杜薩號」,載著400多名官兵以及少數貴族前往聖·路易斯港。率領艦隊的是一名明顯缺乏實際能力的艦長,由於他指揮錯誤,在途經西非海岸的布朗海岬南面時不慎擱淺,造成了慘重的災禍。
<近衛軍行刑的早晨>:該畫描寫了17世紀俄國歷史上的一件真事:1698年正當彼得大帝出國訪問時,俄國發生了近衛軍兵變。彼得大帝得知後倉促回國,立即殘酷地鎮壓了這次兵變。畫面的背景是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的牆外和華西里伯拉仁諾大教堂的天球頂。身穿海藍色軍裝的彼得大帝騎在高頭大馬上,親自監督處決「謀反」的近衛軍。他的背後是整齊森嚴的行刑隊和一排絞刑架,他的右邊是一群外國使節和他的寵臣。占據畫面大部分前景的是動亂的人群,一些農民裝束的近衛軍家屬圍繞在六個即將臨刑的近衛軍身旁,他們悲痛地哭泣著。表現了寧死不屈的俄羅斯民族的堅強性格。
『叄』 兵馬俑真人動態復原圖發布,這穿越兩千年歷史的兵馬俑有何「反差感」
兵馬俑是我國的八大奇跡之一,在經歷了2000多年的歷史之後,兵馬俑重新出現在了我們的眼前。而我國的工程師們將這些兵馬俑根據他們的面部特徵做出了真人復原圖。這使得我們十分驕傲,同時兵馬俑的這人復原圖也是十分有意思的。有一張復原圖的發型,竟然還是大背頭,這令網友議論紛紛。
這體現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已經到達了一定的程度,也彰顯著我國的文化底蘊,兵馬俑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瑰寶,是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驕傲。
『肆』 兵馬俑動態復原圖,穿越兩千年的歷史面容,你知道哪些關於兵馬俑的知識
兵馬俑位於陝西,屬於秦代文物,於74年被發現,享有“世界第八大奇跡”這一美譽。在先秦時期一度十分盛行人殉制度,但是待進入到戰國時期之後各諸侯國便開始逐一廢止人殉。其中身為秦朝前身的秦國是在秦獻公在位時期下令廢止的人殉制度。人殉被逐漸廢止之後,因它而產生的空白開始由陶俑、木俑等替代品進行填補,秦國同樣也是如此。
兵馬俑不管是建造規模還是製作工藝都彰顯出了秦朝時期的工藝造詣水平是非常高的,故而兵馬俑也被評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享有盛名的兵馬俑不管在中國還是在國外都擁有非常多的粉絲,前不久便有一位博主運用高科技對秦始皇進行了真人動態復原,一時間也是引發了眾多網友的關注。
『伍』 高中必修二歷史思維導圖怎麼畫
高中歷史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pwd=1234
提取碼:1234
簡介:高中歷史優質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校合集。
『陸』 求人類歷史上歷次戰爭的動態圖
這個題目太大,這樣的動態圖能完成?
『柒』 西方油畫的發展史
西方繪畫人類最早的的繪畫產生於舊石器時代晚期,這時期的藝術持續約有一萬年之久,幾乎所有的圖畫都集中在舊石器時代最後5000年裡。
即距今1.7萬年到1.2萬年的嗎格德林文化時期,這些被繪制在原始洞窟岩壁上的最古老的圖畫,氣勢恢弘,栩栩如生,堪稱自然主義傑作。
法國拉斯科洞窟和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的壁畫,是其傑出代表西方繪畫與現代繪畫差異,還反映在對於所謂再現的不同態度上。對於傳統繪畫來說,再現是其根本所在,也可以說是西方傳統繪畫的基本目標。雖然相對於現代繪畫而言,西方傳統繪畫以再現性為其主要特徵。
工業化步伐的加快,使這個世紀成為豐富多彩的變革的世紀。西方的美術也借著這股「東風」,沖破了文藝復興確立的再現性的傳統和古典風范,踏上了現代藝術之路。此時的流派包括了新古主義典、浪漫主義、寫實主義、印象主義和後印象主義等眾多流派。
古典與反古典,是西方傳統繪畫藝術的兩大主流。古典的趣味偏重理性,在形式上的特點尤其表現在重視素描而輕視色彩之上;反古典則熱衷與情感,它不像古典主義那樣追求庄嚴、靜穆、單純、和諧的古典意蘊,而是強調自由、放縱的精神和富麗、壯觀的氣勢,動盪激越的精神。
在巴洛克和浪漫主義藝術中充分表現出來,前者表現了對於文藝復興古典趣味的反動,後者則體現出與新古典主義的格格不入。西方傳統繪畫的另一個特點,是強調描述。長期以來畫家們一直是把有效地表現故事和傳說、描繪具體的情節,以表達某種寓意或象徵,當作自己的任務。
這種描述性在楊·凡·愛克的《阿爾諾芬尼夫婦像》上也得到了充分反映古典與反古典,是西方傳統繪畫藝術的兩大主流。古典的趣味偏重理性,在形式上的特點尤其表現在重視素描而輕視色彩之上;反古典則熱衷與情感,它不像古典主義那樣追求庄嚴、靜穆、單純、和諧的古典意蘊。
義大利是文藝復興的中心地,14-15世紀早期畫家喬托、馬薩喬等把人文思想與對自然的逼真描繪結合,雖還具呆板僵硬痕跡,卻顯出了與中世紀不同的現實主義風格。15世紀末到16世紀中葉,畫家們再真實與幽雅方面達到了同意。
1520-1590年的手法主義畫家不關心作品內容的表達,而對形式因素予以極大的熱情,熱衷於表現扭曲的體態、奇特的透視和絢麗的色彩,反映出與文藝復興的古典審美精神相異的情趣。
另外又有尼德蘭、德國、法國的文藝復興繪畫也把義大利風格與本土傳統融合,創出了自己的繪畫風格--西方繪畫西方傳統繪畫的另一個特點,是強調描述。長期以來畫家們一直是把有效地表現故事和傳說、描繪具體的情節,以表達某種寓意或象徵。
第一次是文藝復興,第二次則是在17世紀的法國,以普桑為代表的學院派美術及其美術思潮,被特指為古典主義美術。而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流行於法國的古典主義思潮則被稱為新古典主義強調形式結構,是現代繪畫的一大流派。立體主義畫家更是不惜為了結構而犧牲再現。
(7)西方歷史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油畫雖然是從西方引進過來,但是並不是說中國油畫就在臨摹模仿西方油畫,東方女性的美與西方女性的美是完全不一樣的,不要睜著眼睛還在說中國油畫不如西方油畫,欣賞不同區域的藝術不只是用眼睛看,還要用腦子去辨別,用心去感受不一樣的意境。
中西方油畫的區別就古典風格而言,中國油畫是做、描、磨出來的,西方是畫出來的。就如同西班牙人很自豪驕傲地說:歐洲畫家都向委拉支開斯學技法,可見畫家與畫家有境界技法等區別。
這其中還沒說倫勃朗、戈雅、韋美爾等一大批大師在,中國油畫要趕上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西方有西方的文化,他們的畫作也處處體現出西方文化,他們的宗教文化,社會背景,都提現出來了,中國的也是如此,提現的宗教色彩文化背景,體制問題都有!
畢竟是大時代背景產物!相對來說比較符合時代審美!
中國油畫與西方油畫最大的區別就是創作者的思想差別了,例如中國油畫中有幅老農父親的寫實油畫,透露著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思考。而西方油畫中同樣家庭題材中所表達的側重點存有差異。
『捌』 一張珍貴的歷史動態地圖.信息量很大啊,有沒有震驚到
我震驚到了,難道這是一張只有聰明人才能看到的圖片嗎?先生恕在下愚笨,實在看不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