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耳鳴艾灸哪個部點陣圖片
擴展閱讀
三角梅多少錢一株圖片 2025-07-23 14:59:53
成熟男人瀟灑昵稱圖片 2025-07-23 14:54:54

耳鳴艾灸哪個部點陣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6-23 06:03:59

⑴ 艾灸常見的幾個部位是哪裡

艾灸常見的幾個部位如下:

1、身柱穴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小腿內側,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後緣,三陰交是足三陰經(脾經、腎經、肝經)的交會穴,對肝、脾、腎三臟的疾病有防治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艾灸穴點陣圖

⑵ 人體艾灸學點陣圖面部有哪幾個穴位

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旁開5分,鼻唇溝內。
主治:清熱散風,宣通鼻竅,預防感冒。適用於感冒、鼻炎、鼻塞、嗅覺不靈、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覺:局部按壓有脹感。鼻子不聞香臭,經按壓有「通氣」感。

太陽穴
位置: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移1寸凹陷處。
主治:醒腦明目,袪風鎮痛,清堵除煩。適用於頭痛頭暈、偏頭痛、神經衰弱、感冒、視物不清、口眼歪斜等病症。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脹感,重按較痛,有時向四周發散。

下關穴
位置:顴弓下緣,下顎切跡之間的凹陷處,閉口取穴。
主治:下顎關節炎、面頰肌膚麻木、口眼歪斜、上牙痛、耳鳴耳聾等病症。

四白穴
位置:四白穴位於面部,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
解剖:在眶下孔處,當眼輪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間;有面動、靜脈分支,眶下動、靜脈有面神經分支,當眶下神經處。
主治:目赤痛癢,目翳,眼瞼(目閏)動,口眼歪斜,頭痛眩暈。指壓該穴道,能提高眼睛機能,對於近視、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療效。
名解:四白。四,數詞,指四面八方,亦指穴所在的周圍空間。白,可見的顏色、肺之色也。四白穴名意指胃經經水在本穴快速氣化成為天部之氣。本穴物質為承泣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其性溫熱,由地部流至四白穴時,因吸收脾土之熱而在本穴快速氣化,氣化之氣形成白霧之狀充斥四周,且清淅可見,故名四白穴。

⑶ 艾灸 耳鳴有哪些能不能治的好啊

1)巧用筷子按摩治耳鳴
將圓頭筷子粗的一端(經開水浸熱),插入雙耳道做插入拔出動作幾十次,在作圓圈按摩幾次。完畢,雙手心揉搓雙耳及耳根,至發熱止。此法對神經性、缺血性耳鳴有顯著療效
2)小拇指療法
耳鳴時,盡量用小拇指緊緊插入對側外耳道內,然後小拇指稍向上,將小拇指彈出,耳鳴立刻可止
3)空抖下巴療法
每日早、晚張開口空抖下巴各100次,雖不根治,但可控制病情,使症狀緩解
4)手指按摩治耳鳴
兩手掌心緊按耳孔,五指置於腦後,然後兩手食、中、無名三指叩擊後腦或將兩手食指各壓在中指上,食指向下滑彈後腦部。每次彈24下,每日3次
建議你可以試試【茶療晴洱茶】,【茶療晴洱茶】融合現代工藝,採用各種天然草本為主要原料精配而成。梔子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加入熟地、黃芪可活血祛淤,通絡開竅、瀉肝膽、利濕熱等作用。適用於耳鳴耳聾,聽力下降等人群飲用。

⑷ 神經性耳鳴艾灸灸哪幾個穴位

你好,對於這種情況,針灸有一定的效果,可以配合葯物來治療,艾灸也可以主要去膽經和三焦經的穴位,如耳門、聽宮、聽會、翳風、太沖、陽陵泉。

⑸ 三伏天艾灸有利於人體健康,三伏天艾灸哪些部位

人體最大的穴位-大椎穴。標準定位:當你設置穴位時,你是坐著的。穴位位於人體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的凹陷處。如果突起的骨頭不明顯,就讓患者移動頸部,不動的關節就是第一胸椎,大概在肩膀水平。主治:發熱、瘧疾、咳嗽、呼吸困難、骨蒸潮熱、頸肩背痛、腰脊柱強壯、角弓延長、小兒驚風、癲癇綜合征、五勞不足、七傷乏力、中暑、霍亂、嘔吐、黃疸、風疹。

腎經大穴,降火-湧泉穴。標準定位:取穴時,可以採取坐或仰躺,雙腳指向的姿勢。湧泉穴位於前腳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頭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主治:神經衰弱、精力減退、疲勞、婦科病、失眠、嗜睡、高血壓、頭暈、焦慮、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腎病等。穴位按壓治療腦出血後恢復、穴位按壓治療膀胱炎、穴位按壓治療白發等。艾灸方法:可懸掛艾條或艾灸銅壺進行艾灸。艾條懸灸各穴15-20分鍾,銅壺灸各穴30-50分鍾。

⑹ 懸灸爐艾灸的常用穴位都有哪些

今天介紹的15個穴位是我們在艾灸時經常要用到的常用穴位,說它們常用,並不是說它們普通,而是因為有效,所以才經常用到它們。希望各位艾友記住他們的功效!

很多艾友說記不住,

多用就記住了!不僅會記住,自己慢慢也會巧用它們了,


這就是老話說的:

熟能生巧!


很多艾友反應,冬天艾灸不是很方便,這些穴位你或艾灸或點揉都可以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1,百 會 穴

憂郁煩躁失眠點百會


百會屬督脈,位於人體頭部,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端連線的交點處。

作 用:

(1)按摩這個穴位,具有開竅寧神的作用,能治療失眠、神經衰弱;

(2)長期按壓這個穴位,有平肝息風的作用,能治療頭痛、眩暈、高血壓、中風失語、腦貧血、的作用,能治療脫肛、子宮脫垂等疾患。

自我按摩:

雙手中指交疊,用力向下按揉這個穴位,有酸脹感、刺痛的感覺;每次按揉1-3分鍾。


艾灸方法:
很多艾友會覺得百會穴不好灸,實際上用一個單孔艾灸盒扣在百會穴上艾灸15分鍾也很好。

2,風 池 穴

清熱醒腦還治感冒


風池穴屬膽經的穴道,位於人體的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大概與耳垂齊平。

作 用:

(1) 按摩這個穴位,具有醒腦明目,快速止痛、保健調理的功效;

(2) 長期按摩這個穴位,對感冒、頭痛、頭暈、中風、熱病、頸項強痛、眼病、鼻炎、耳鳴、咽喉患病、腰痛等疾患,具有很好的調理保健效能;

自我按摩艾灸法:

用大拇指的指腹從下往上按揉,左右兩穴,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大約1-3分鍾。也可以自己用艾灸盒扣在這里艾灸10分鍾。

3,攢 竹 穴

消除疲勞眼睛好


攢竹穴,屬膀胱經的穴道,在眉毛內側端,眼眶骨上凹陷處。

作 用:

(1)此穴對慢性結膜炎、淚液過多、眼瞼震顫、眼睛疼痛症狀都有明顯的療效;

(2)按摩此穴,能夠緩解視力不清、眼睛紅腫等症狀;

自我按摩艾灸:

每天隨時隨地的輕輕按揉攢竹穴,時間不限,越多越好。可以用點燃的艾條,在眼睛眶周圍打著圈艾灸,每天2-3次,每次每隻眼睛3-5分鍾。

4,迎 香 穴

拋掉鼻炎和鼻塞


迎香穴屬大腸經的穴道。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間。

作 用:

(1) 按壓迎香穴,能夠治療各種鼻症, 如鼻腔閉塞、嗅覺減退、鼻瘡、鼻內有息肉、鼻炎、鼻塞、鼻出血等;

(2)按壓此穴,對口歪、面癢、膽道蛔蟲等也有一定療效;在中醫臨床中,還運用迎香穴治療面部神經麻痹或痙攣等問題。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鍾。可以用點燃的艾條,從印堂穴一直灸到鼻尖,上上下下,每天2次,每次3-5分鍾。

5,合 谷 穴

牙痛是病也不怕


合谷穴屬大腸經上的穴道,當拇指和食指伸張時,在第一、二掌骨的中點,稍微偏向食指處。

作 用:

(1)合谷穴為全身最大剌激點,可以降低血壓、鎮靜神經、調整機能、開關節而利痹疏風,行氣血而通經清瘀;

(2)能治頭面的各種症狀,不但對牙齒、眼、喉、都有良好的功效,還能止喘、療瘡等;

(3)長期按壓此位,對反射性頭痛、耳鳴、耳聾、扁桃體炎、視力模糊、呼吸困難、肩胛神經痛、失眠、搜索關注公眾號學艾灸,神經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調理保健效能;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次按壓左右手各1-3分鍾。取艾條懸灸合谷穴15分鍾。

6,內 關 穴

按撫你的胃,體貼你的心


內關穴,屬心包經的穴道,在人體的前臂掌側,從近手腕的橫皺紋的中央,往上大約三指寬的中央部位。

作 用:

(1)這個穴位對懷孕嘔吐、暈車、手臂疼痛、頭痛、眼睛充血、惡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腹瀉、痛經等症狀,具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2)長期按壓此穴位,對心絞痛、精神異常、風濕疼痛、胃痛、中風、哮喘、偏癱、偏頭痛、產後血暈、憂鬱症,具有明顯的改善和調理作用;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中晚各一次,每次按壓3分鍾,按到該處酸脹為止。也可以按摩3分鍾後,再艾灸5分鍾,效果更好。

7,天 宗 穴

美體健胸按天宗


天宗穴屬於小腸經上的穴道,在肩胛骨中點下緣,下一寸處。

作 用:

(1)按壓此穴,具有疏通肩部經絡、活血理氣的作用;對肩胛疼痛,上肢不舉效果很好。

(2)此處穴位,是治療女性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的特效穴位。按此穴位,對於乳房疼痛、乳汁分泌不足、胸痛也有明顯的療效;

自我按摩艾灸法:

穴位處有酸脹感,先左後右,如有人幫助,也可雙側同時按揉1-3分鍾。或者用艾灸盒扣在這里艾灸20分鍾。

8,中 渚 穴

更年期女性的好朋友


中渚穴屬手三焦經的穴道,在人體手背部位,小指與無名指的指根間下2厘米的手背凹陷處,用力按壓,會有力量脫落之感。

作 用:

(1)此穴位對耳聾、耳鳴、頭痛、咽喉痛、失眠等具有療效;

(2) 此穴位還能治療前額疼痛、肩背疼痛、肋間神經痛、手指不能屈伸等症狀,都有很好的調理和保健作用。

自我按摩艾灸法:

先左後右,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鍾。取艾條懸灸中渚穴10分鍾。

9,關 元 穴

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


關元穴又稱丹田穴,屬任脈的穴道,在人體的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三寸,就是這個位置。

作 用:

(1) 有培腎固本、調節回陽的作用,能夠治療陽痿、早泄、月以不調、崩漏、帶下、不孕、子宮脫垂、閉經、遺精、遺尿、小便頻繁、小便不通、痛經、產後出血、小腹痛、腹泄、腹痛、痢疾等症狀;

(2) 長期按摩這個穴位,對尿路感染、腎炎、脫肛、中風、尿道炎、盆腔炎、腸炎、腸粘連、神經衰弱等疾患,都有很好的療效,而且有調理、改善的功能。

自我按摩艾灸法:

左手中指的指腹按壓穴位,右手中指的指腹按壓基手中指的指甲上,兩手中指同時用力揉按穴位,有酸脹感,每天早晚左右手輪流按揉,先左後右,每次大約1-3分鍾。或者用方形4孔艾灸盒扣在關元處艾灸40分鍾,同時兼顧中脘穴、肚臍、氣海。

10,長 強 穴

便秘腹瀉好幫手


長強穴屬督脈的第一穴道,在人體的尾骨端下,當尾骨端與肛門連線中點處。作 用:

(1)按摩此穴,能夠促進直腸的收縮,使大便暢通,還能治療便秘,並且能迅速止腹瀉;

(2)長期按壓此穴,具有通任督、調腸腑的作用,對腸炎、腹瀉,痔瘡、便血、脫肛等疾患,這么好的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學艾灸,都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自我按摩:

每天分別用左右兩手各揉按1-3分鍾,先左後右。

11,足 三 里

常按足三里,胃病遠離你

保健大穴


足三里主治腹部上、中、下三部之症,因此名為「三里」,此穴位於人體下肢,為了和手三里區別,故稱為「足三里」

作 用:

(1)此穴有養生保健的功能,能夠增強體力、消除疲勞、強壯神經、預防衰老、對結核病、傷風感冒、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溢血後遺症具有預防治療的作用,經常按摩,能夠祛病延年,所以也稱長壽穴。(2)經常按摩,能夠理脾胃、調氣血、補虛弱、防治腸胃疾病,對胃腸虛弱、胃功能低下、食慾不振、贏瘦、消化吸收不良、肝臟疾患、胃炎腸炎、胰腺炎胃下垂等,都具有很的療效;

(3)按摩此穴,還能增強下肢體力,防治四肢腫滿、倦怠、股膝酸痛、軟弱無力等症,對脛腓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小兒麻痹、風濕痹痛、末稍神經炎等都有療效。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晚各按一次,每次1-3分鍾。也可以每天艾灸此穴30分鍾。用單孔艾灸盒艾灸30分鍾。

12,三 陰 交

婦科疾病的剋星


三陰交指足部的三條陰經(肝、脾、腎)中氣血物質在此穴交會,故名「三陰交」。

三陰交屬脾經上的穴道,在人體小腿內側,足內踝上緣三指寬,踝尖正上方脛骨邊緣凹陷中。

作 用:

(1)此穴是婦科主穴,對婦科疾病很有療效,如子宮功能性出血、月經不調、經痛、帶下、不孕、崩漏、閉經、子宮脫垂、難產、產後血暈、惡露不行等;(2)按壓此穴能治療男孩女生殖器官的疾病。如遺精、遺尿、陽痿等;

(3)三陰交穴能排除瘀血,產生新血,經常按此穴能有效去除減頭皮屑。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按1-3分鍾。也可以每天艾灸此穴30分鍾。用單孔艾灸盒艾灸此穴30分鍾。


13,委 中 穴

腰痛背痛求委中


委中穴屬膀胱經上的穴道,在膝蓋里側中央。

作 用:

(1)按摩此位,具有通絡止痛、利尿祛燥的作用;

(2)長期按此穴位,對腰背、腿部的各種疾病,如腰腿無力、腰痛、腰連背痛、腰痛不能圍側等,都有良好的療效;搜索關注公眾號學艾灸,對下肢癱瘓,臀部疼痛、膝關節疼痛等病症也作用明顯。

自我按摩艾灸法:

食指放在膝蓋里側,就是腿彎的中央部位,用食指按壓,有酸脹感。每次左右兩側各按揉1-3分鍾,也可雙側同時按揉。可以用艾灸盒艾灸出現20分鍾。

14,內 庭 穴

手肢冰冷找內庭


內庭穴屬足胃經上的穴道,在足的次趾與中趾之間,腳叉縫盡處的陷凹中。

作 用:

(1)對四肢冰冷,喜歡獨處靜卧,不喜歡聽聞人聲,就按此穴;

(2)對牙齒痛、風疹塊、急性腸胃炎能及種急慢性胃炎,具有很好的保健調理功能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鍾。取艾條懸灸此穴10分鍾。

15,涌 泉 穴

緩解腰酸背痛找湧泉


湧泉穴屬足腎經上的穴道。在足底足前部的凹陷處,第二、第三趾的趾縫紋頭端和足跟連線的前1/3處。

作 用:

(1)經常按此穴,具有散熱生氣的作用;

(2)長期按摩此穴,能夠益腎、清熱、開郁;

(3)按摩此穴,治療咽喉腫痛、頭痛、目眩、失音、失眠、小便不利、休克、中暑、中風、高血壓、不孕、月經不調、陰癢、糖尿病、更年期障礙、腎臟疾病。

自我按摩艾灸法:

左右腳心每日早晚各推按1-3分鍾。按摩後再艾灸此穴10分鍾最好。

⑺ 耳鳴,腦鳴艾灸哪個穴位

1、耳鳴按摩什麼穴位
1.1、先用食指和大拇指輕柔按摩聽會穴(在耳屏的前下方與小豁口平齊,張嘴時凹窩處)5分鍾左右,約350~400次。
1.2、擊天鼓50次。即兩掌搓熱,用兩掌心掩耳,十指按在後頭部。再將食指疊在中指上,敲擊枕骨下方,使耳內可聞及類似擊鼓的聲音。
1.3、用已搓熱的兩手掌心捂住兩耳,手掌與耳朵完全封閉,然後兩掌突然松開,這樣重復捂耳30次。
1.4、之後用食指和大拇指,先從上至下按捏耳廓,然後從下至上按捏,這樣反復按捏至雙耳有發熱感,共按捏耳廓100次。
1.5、按摩合谷穴(伸臂,俯掌,大拇指、食指二個手指並攏,在肌肉最高處取穴)80次。
2、腦鳴按摩什麼穴位
首先呢,建議大家可以在腦鳴的時候,按摩太陽穴。可以躺在床上,讓自己的親人幫忙按摩,真的很舒服,對緩解腦鳴也有很好的效果,所以呢,建議大家,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在家裡試一下,效果還是不錯的。還有一個重點就是,腦鳴的人,盡量不愛去空間狹小,人多的地方。
腳底按摩是一直以來很火的一個按摩,因為腳底有很多的穴位,連接是人們全身各處,所以呢,如果腦鳴的話,我建議大家呢,可以去做一個腳底按摩,效果也是挺不錯的,然後呢,建議大家在治療期間呢,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切記不要上火,不要有過激的情緒反映。
3、耳鳴的病因分類
生理性耳鳴:在正常情況下,當人體處於極其安靜環境時可以聽到身體內部器官臟器維持其自然活動狀態和血液流動時動脈受壓所產生的脈動性聲音或呼吸聲、咽鼓管開放的聲音等,這些均屬於亞體聲,為生理性耳鳴。
病理性耳鳴:任何外界機械性、雜訊性、中毒性、感染性、變態反應性、葯物耳毒性及全身疾病等病因所引發的耳鳴均屬於病理性耳鳴的范疇。葯物引起的耳鳴:大劑量水楊酸能引起聽力下降和誘發可逆性的耳鳴。耳鳴特點:多為中高頻耳鳴、雙側,停葯後耳鳴可消失。一般在每天口服400 mg以上水楊酸葯物時才會出現耳鳴症狀。外傷性耳鳴多發生在腦外傷後,可能與迷路振盪以及腦振盪有關。耳鳴的產生部位可在耳蝸、神經或聽中樞,也可混合存在。有證據顯示部分腦外傷患者的腦組織出現局部瘢痕,引起異常放電。

⑻ 耳鳴可以治好嗎

首先肯定的告訴大家耳鳴艾灸是有用的,這個大家可以放心的,因為很多耳鳴患者艾灸效果不錯的!也就是艾灸可以治療耳鳴的!但是我們想要治療耳鳴就要知道引起耳鳴的原因,只有這樣才能辯證的去艾灸,不盲目!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而引起耳鳴的原因是有很多的,例如有些人可能是外傷或者感染引起的,舉個簡單例子來講患有中耳炎等問題,也很容易導致耳鳴等問題!
而有些人可能壓力比較大,精神高度緊綳,本身耳朵正常,但是突然間就耳鳴了,這種情況也有很多。
第三種情況就是有些人長期處於噪音的工作環境中,因為長期噪音會刺激內耳神經損傷,所以一般會產生耳鳴的情況!還有一些人頭部受過傷,可能也會導致耳鳴等問題。
第四種情況就是身體其他部位的疾病如果不及時的去治療,那麼可能也會導致耳鳴問題的產生!舉個簡單例子來講鼻炎、鼻竇炎、腺樣體肥大等問題很容易導致有積水產生從而誘發中耳炎!或者說頸椎以及顱內血管異常,導致血管性雜音傳到耳朵內從而產生耳鳴等!還有一些人可能是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心腦血疾病等都很容易導致耳鳴。
耳鳴艾灸哪個部位最有效:
上面和大家說了引起耳鳴的原因,而中醫認為五臟之中耳病通常和脾、腎、肝、膽關系比較密切,例如腎虛可能會導致耳鳴問題!而肝膽之火旺盛,人容易生氣,也非常容易導致耳鳴問題!脾主運化,脾弱則清氣不能是上升於耳,也會導致耳鳴問題!
所以說如果患有耳鳴問題的話,那麼可以用艾灸治療的,首先我們可以患處艾灸,也就是直接艾灸耳朵不舒服的位置,耳朵這個部位有些時候不太好艾灸,如果家裡有人的話可以讓家人手持艾灸,然後採取吹灸的方式!這樣艾灸的熱力和艾煙等可以進入耳道內,這樣的話效果也是非常不錯的。或者家裡有一次性紙杯,裡面襯著一些錫紙,底部弄個孔,把艾條插進去,然後套在耳朵上艾灸也可以的。患處艾灸效果是最好的。
之後大家可以艾灸一下耳門、聽宮、聽會、翳風這四個穴位,這四個穴位都是在耳朵周圍的,附圖:

這幾個穴位主要是解決耳部問題的,例如耳鳴、耳聾、以及有些人齒痛,頜腫都可以艾灸這些穴位的!效果是非常不錯的。
上面是主要艾灸的穴位,下面就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去增加輔穴了!例如有些人腎虛,那麼可以加上腎俞穴!補腎氣,治腎虧!而有些人的話脾胃不好,那麼建議加上脾俞穴、胃俞穴這兩個穴位調理脾胃!如果是平時肝膽火旺盛,那麼可以加上肝俞、膽俞穴!也可以加上太沖穴和太溪穴!太沖散肝火,太溪可以滋陰!
這些穴位是輔穴,大家要根據自己情況去選擇輔穴搭配艾灸即可!如果平時有鼻炎問題,鼻炎問題導致的中耳炎,那麼可以一邊調理鼻炎,一邊去艾灸治療耳鳴即可。
最後筆者想說艾灸本身就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如果耳鳴比較厲害大家可以吃點葯物輔助,然後搭配艾灸這樣的話效果是最好的!艾灸不是萬能的,只有堅持艾灸才能有很好的效果。

⑼ 用艾灸治療耳鳴有效嗎灸什麼穴位呢

病情分析:
您好,艾灸能治耳鳴,可以艾灸耳門、聽宮、聽會等穴位,
指導意見:
耳鳴是在其他疾病並發的情況下產生的,因此對症下葯,及時治療並發疾病,對於功能性耳鳴,需要患者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不要過於勞累,注意勞逸結合,戒煙禁酒,可以逐步緩解耳鳴。

⑽ 艾灸能減輕耳鳴嗎

艾灸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中醫治療方式,可以用於治療耳鳴,但是具體治療耳鳴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出現耳鳴之後,可以考慮到中醫科就診,進行艾灸治療,在治療的過程當中,需要觀察病情的變化情況,看一下耳鳴的症狀有沒有減輕,如果說治療有效就可以繼續治療。
如果說通過及時的治療之後,耳鳴症狀不能緩解的,還是需要考慮到西醫耳鼻喉科就診,需要進一步的相關檢查,可以做一下聽力學檢測,耳內鏡檢查,有一部分患者還需要考慮做頭部的核磁共振,進一步的明確病變原因。在西醫治療方面,可以考慮用營養神經,改善循環的葯物治療。如果說有炎症反應導致的,還需要考慮用抗生素。
艾灸療法,是藉助灸火的溫熱力以及艾葉的葯效,通過經絡的傳導,可溫通氣血,扶正祛邪。適用於針、葯效果較差的某些疾病或結合針、葯,更能提高療效。

耳鳴各症型對應的艾灸療法:

01

風熱上擾型

【症狀】開始多有感冒等先期表現,起病較速。自感耳中憋氣作脹,有阻塞感,耳鳴,聽力下降而自聲增強

【穴位】聽宮、翳風、大椎、曲池、合谷。

【治法】採用艾炷灸瀉法,點燃艾炷後用口吹旺其火,使火力勁猛(即瀉法),待局部灼痛即更換艾炷再灸。每天1次,每穴每次5炷。

02
腎精虧虛型【症狀】耳內常聞蟬鳴之聲,晝夜不息,夜間較甚,以致虛煩失眠,聽力逐漸下降,兼見頭暈目暗,腰膝酸軟,男子遺精,女子帶下等。【穴位】耳門、聽宮、腎俞、陰谷。【治法】採用艾條灸中的溫和灸和迴旋灸法。主穴耳門、聽宮用迴旋灸,灸5~10分鍾,其他各穴多用溫和灸,8~10分鍾。

溫和灸是指將艾條燃著的一端與穴位保持1寸左右距離,使其感到溫熱而無灼痛的方法;
迴旋灸是指使艾條燃著的一端在穴位上方一定距離處做迴旋運動,給穴位以較大范圍的溫熱刺激。對腎精虧虛、氣血虛弱的患者不可時間過長,以防傷津灼液。10次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天,可常年治療。

03
清氣不升型
【症狀】耳中鳴響,勞而更甚,或在蹲下站起時較甚,耳內有突然空虛或發涼的感覺。倦怠乏力,納少,食後腹脹,大便時溏,面色萎黃,唇舌淡紅。
【穴位】聽宮、聽會、足三里、氣海。
【治法】主穴聽宮、聽會用迴旋灸,灸5~10分鍾,足三里、氣海用艾炷溫和灸,8~10分鍾,10次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天。可常年治療。

04
肝膽火盛型
【症狀】耳鳴如聞潮聲,或如風雷聲,耳聾時輕時重,每次郁怒之後突發加重,兼耳脹耳痛感,或有頭痛,眩暈,目紅面赤,口苦咽干,或夜寐不安,煩躁不寧,或有脅痛,大便秘結,小便黃。
【穴位】耳前三穴線(耳門、聽宮、聽會的連線)、翳風、陰谷。

【治法】採用艾條灸中的溫和灸和迴旋灸法,耳前三穴多用迴旋灸,其他各穴多用溫和灸,8~10分鍾,10次1個療程,療程間休息2天。可常年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