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首思鄉詩 有注釋 賞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①每逢佳節倍思親。②
遙知兄弟登高處,③遍插茱萸少一人。④
【注釋】
①異鄉:他鄉。 為:做。 異客:陌生的客人。
②倍思親:加倍思念親人。
③遙知:這里是在遙遠的地方想像著的意思。 登高:古代風俗,重陽
節要登高,飲菊花酒。
④茱萸(zhūyú):一種有香味的植物。古人認為九月九日登高時佩帶茱
萸,可以避邪。
【解析】
這是一首懷念親人的詩。當時作者才十七歲,一個人客居在外,重陽佳
節時更加思念家鄉和親人。詩的大意說:我獨自一個人在他鄉做陌生的客人,
常常想念家鄉,而每逢歡慶佳節時,就更加思念家中的親人。我在遙遠的異鄉想像著,今天兄弟們登高的時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一個人。
詩本來是寫自己想念兄弟的,可是並不直說自己如何想,偏說想像著兄弟們登高都在想念他。這就加深了詩的感情,讀來更加感人。「每逢佳節倍思親」,已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靜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舉 頭 望 明 月,
低 頭 思 故 鄉。
【注釋】:
1.靜夜思:在靜靜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懷疑,以為。
3.舉頭:抬頭。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的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的孤寂凄涼之情。
詩的後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則是通過動作神態的刻畫,深化思鄉之情。「望」字照應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於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的結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於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像:那家鄉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了。
這首五言絕句從「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詩人的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鄉圖。詩歌的語言清新樸素,明白如話;表達上隨口吟出,一氣呵成。但構思上卻是曲折深細的。詩歌的內容容易理解,但詩意卻體味不盡。
2. 思鄉詩有哪些 帶釋文的快
《靜夜思》 (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床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韻譯】 皎潔月光灑滿床,恰似朦朧一片霜。 仰首隻見月一輪,低頭教人倍思鄉。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韻譯】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沒有定歸期; 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池子。 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芯; 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望驛台》 (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台前撲地花。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翻譯
靖安宅里,天天面對著窗前碧柳,凝眸念遠;望驛台前,春意闌珊,花兒紛紛飄落到地面。首句點出地點和時間。兩處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盡;此時,家中人思念著宦遊在外的人,宦遊人同樣也思念著家中的人。
《邯鄲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鄲驛思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生.。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譯文
我居住在邯鄲客店(客棧)的時候,正好是農歷冬至。 晚上,我抱著雙膝坐在燈前,只有影子與我相伴。 我相信,家中的親人今天會相聚到深夜, 談論我這個「遠行人」使我心中不由得思念起家鄉來。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譯文
(對面的)京口和(這里北岸的)瓜洲不過是在一條橫著的江的距離之內,(再遠處的)鍾山也就只是隔著幾重山巒而已。春風又把(對岸的)江南大地吹綠了,明月啊,你什麼時候可以照著我回到(對面江南的)故鄉呢。
《新年作》 (唐)劉長卿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韻譯】 新年中思念家鄉的心情更為急切,獨在天涯海角怎不叫我潸然落淚? 年紀已經老大了卻依舊寄人籬下,春天腳步多麼輕快比我更早回歸。 在嶺南早晚只能與猿猴相依作伴,或與江邊楊柳共同領受風煙侵吹。 我像西漢的賈誼被貶為長沙太傅,不知今後還要幾年才有還鄉機會?
思鄉詩太多了 就給你例例舉這些\(^o^)/~
3. 思鄉情切與思鄉情濃的區別
因為鄉土承載了每個人內心最溫柔的記憶。柯靈在散文《鄉土情結》中說:「人生旅途崎嶇修遠,起點站是童年。人生第一眼看見的世界——幾乎是世界的全部,就是生我育我的鄉土。」無論經歷歲月的多少沉浮,無論要去往何方,身在何方,心底的鄉土情結都永不褪色。
在整個文學史中,鄉土是所有時代的文學母題,「思鄉」和「回鄉」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每個人的際遇不一樣,心底的鄉土記憶也不盡相同,在某一特定環境下引發的心靈史就有所不同,因此這類題材的詩歌作品是豐富的,所體現出的心靈史也是豐富的。
那麼古詩中的「思鄉」和現代詩中的「回鄉」,都引發了怎樣的心靈史呢?與如此豐富的鄉土詩產生共鳴後,又會在自己身上引發怎樣的心靈史呢?
一、古詩中的「思鄉」,引發了怎樣的心靈史?
從古代文學作品來看,古詩中的「思鄉」引發的心靈史大體分為兩類:一是單純地呈現出思鄉情切,二是在復雜和沉重的情感中呈現出思鄉之情。
1.單純地呈現出思鄉情切
詩人遠在他鄉,觸景生情,或因特殊節日引發思鄉之情,思念起家鄉的親人和朋友,並渴望回到故鄉。
詩仙李白在秋日的夜晚望月所感,寫下《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一連串動作,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生動形象中表現出了豐富的心理活動。詩人因月而生思鄉之情,因思鄉而沉迷在月光和月夜中。詩人的心靈史在平鋪直敘的月夜思鄉圖中表現出來:睡夢初醒,恍惚迷離中誤以為(「疑」)鋪在床前的月光是白霜,在皎潔的月光、季節的寒冷(「霜」)中,望著夜空的明月,漂泊在外的孤寂凄涼油然而生,於是低下頭思念著家鄉的一切。
對於遠方的遊子來說,家鄉的親人給予了濃郁的溫暖。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遊子吟》
母親為遠行的孟郊仔細地縫制出行的衣服,這是因為害怕兒子遲遲難以回家,深摯的母愛體現得淋漓盡致。詩人的心靈史在書寫母愛中表現出來:常年漂泊在外,深感母子離別的苦痛,也深念母親的慈愛,內心只有對母親的愛、感激和尊敬。自古以來,遠游的詩人都會通過歌頌偉大的母愛,來表達對母親和家鄉的思念。
唐代詩人王維也寫出了經典的思鄉詩,比如《雜詩三首》其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
《雜詩三首》其二: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詩人的心靈史在問梅中體現出來:久居異地,家鄉的梅在詩人心裡有著最溫暖的記憶,也代表了家鄉的所有回憶,碰到故鄉來人,他急切地想知道梅枝的花兒是否已盛開?也即是想了解家鄉的近況,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人的心靈史在節日中體現了出來:在重陽節時想起了曾經和兄弟佩戴茱萸一起登高,如今獨自身處異鄉,無法在重現當時的情景,內心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怦然而出。
4. 思鄉探月清宵立,念井盤雲明朝閑,春風不解良人意,霞煙何日灑窗前.是什麼意思
直譯:思念家鄉望著月亮在窗前站立,想像著好像穿越了朝代,春風不明白你的意思,煙波彩霞何時才能夠到了我的窗前。
意譯:看著月亮,讓我想到了明朝的時候,春風不解你的意思,什麼時候,你才能回到我身邊、霞煙該是代指、
5. 窗外是綿綿的細雨;今夜風聲又敲打著我的窗欞,思鄉的心猶如一粒浸透了的種子,無端d
思鄉
窗外是綿綿的細雨;今夜風聲又敲打著我的窗欞,思鄉的心猶如一粒浸透了的種子,無端地膨脹起來。漂泊了許多日子的夢就模糊地爬上了村中那條彎彎的小路。
那是誰,在月夜裡用笛聲吹奏著那支思鄉的歌,憂傷的曲調不經意塞滿了我心中的荒原;是誰在夜夜釋讀那首思鄉的古詩,憂傷的平仄滴動著無垠恬靜的鄉愁。曾一度認為自己在這陌生城市過慣了朝八晚五的日子,在流水般失意的日子裡,故鄉的山山水水,已漸行漸遠。驀然回首,才發現那塵封於心底地芳香,才明白,自己是一隻放飛的風箏,無論身置何方,身在何處的心靈之繩永遠栓在故鄉門前的梧桐樹上。
一場霽雨打濕了我所有的記憶,鄉愁尤如滿園的韭菜;長了割;割了又長。故鄉的一切都在我的記憶中閃爍。在我孤寂的心靈中思緒如魚在暢游。一度沉湎於生活的失意,然而那山那水,那純朴的人家,故鄉的恆古不變的姿態,在詩歌中演譯著淡化成一首無字的歌,一篇無韻的詩章,而我的靈魂早已游離出去,透過千山萬水,回歸了故里,正和憨厚的鄉親們一起品嘗那純純的米酒。
當空中再也望不到南飛的雁群,當梧桐樹上的葉子黃了又青,我那不變的鄉愁卻又如此悠悠盪盪地演奏著,一如故鄉那清遠的笛聲,縷縷不絕;亦如李後主的「離恨恰如青草,更行更遠還生」。
6. 思鄉詩有哪些
《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②回, 鄉音③無改鬢毛④衰⑤。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靜夜思》
[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望驛台》
[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台前撲地花。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鄲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鄲驛思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生。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新年作》
[唐]劉長卿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秋思》
[唐]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長相思》
[清]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除夜作》
乖乖芒木實習小編一級|我的網路我的貢獻
草稿箱
我的任務
為我推薦|我的求助瓶|網路首頁|退出 新聞網頁貼吧知道MP3圖片視頻網路文庫
幫助設置 首頁 自然 文化 地理 歷史 生活 社會 藝術 人物 經濟 科技 體育 網路合作 核心用戶 熱詞榜 網路商城
拆分詞條 求助編輯思鄉詩目錄
思鄉詩《回鄉偶書》
注釋
《靜夜思》
《夜雨寄北》
《望驛台》
《邯鄲冬至夜思家》
《泊船瓜洲》
《渡荊門送別》
《新年作》
《秋思》
《長相思》
《除夜作》
《雜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陰雨》
《客中寒食 》
《江岸秋思》
《江上送友人南遊》
《天凈沙·秋思》
《思鄉作》
《江外思鄉 》
《次北固山下》
注釋
思鄉詩特點思鄉詩 《回鄉偶書》
注釋
《靜夜思》
《夜雨寄北》
《望驛台》
《邯鄲冬至夜思家》
《泊船瓜洲》
《渡荊門送別》
《新年作》
《秋思》
《長相思》
《除夜作》
《雜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陰雨》
《客中寒食 》
《江岸秋思》
《江上送友人南遊》
《天凈沙·秋思》
《思鄉作》
《江外思鄉 》
《次北固山下》
注釋
思鄉詩特點
展開 思鄉,實際是思念家,思念家人,就是思念家鄉親人, 睹物思人
編輯本段思鄉詩
《回鄉偶書》
[唐]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②回, 鄉音③無改鬢毛④衰⑤。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注釋
②老大:年紀大了。 ③鄉音:家鄉的口音。 ④鬢毛:額角邊靠近耳朵的頭發。 ⑤衰(cuī):減少,疏落。
《靜夜思》
[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望驛台》
[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台前撲地花。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鄲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鄲驛思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生。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新年作》
[唐]劉長卿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秋思》
[唐]張籍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長相思》
[清]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除夜作》
[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雜詩》
[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倚窗前, 寒梅著花未?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陰雨》
[唐]白居易 嵐霧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灘聲秋更急,峽氣曉多陰。 望闕雲遮眼,思鄉雨滴心。 將何慰幽獨?賴此北窗琴。
《客中寒食 》
[唐]李中 旅次經寒食,思鄉淚濕巾。 音書天外斷,桃李雨中春。 欲飲都無緒,唯吟似有因。 輸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江岸秋思》
[[唐]杜荀鶴 驅馬傍江行,鄉愁步步生。 舉鞭揮柳色,隨手失蟬聲。 秋稼緣長道,寒雲約古城。 家貧遇豐歲,無地可歸耕。
《江上送友人南遊》
[唐[張喬 何處積鄉愁,天涯聚亂流。 岸長群岫晚,湖闊片帆秋。 買酒過漁舍,分燈與釣舟。 瀟湘見來雁,應念獨邊游。
《天凈沙·秋思》
[元]·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江上送友人南遊》[唐]張喬 [唐]張喬 何處積鄉愁,天涯聚亂流。 岸長群岫晚,湖闊片帆秋。 買酒過漁舍,分燈與釣舟。 瀟湘見來雁,應念獨邊游。
《思鄉作》
[唐[布燮 瀘北行人絕,雲南信未還。 庭前花不掃,門外柳誰攀。 坐久銷銀燭,愁多減玉顏。 懸心秋夜月,萬里照關山。
《江外思鄉 》
[唐]韋庄 年年春日異鄉悲,杜曲黃鶯可得知。 更被夕陽江岸上,斷腸煙柳一絲絲。
《次北固山下》
[元]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7. 思鄉的發朋友圈的句子
1、閉著眼,沉睡著。在夢鄉中,在家園里,沒有喧囂,沒有紛爭,只有安寧,還有一個揮不去的影子,帆的影子,那是船帆,那是真情的呼喚,回家吧,就這么簡單。
2、對故鄉的記憶,因為時間的微風輕輕的拂過,在腦海中漸漸的不在清晰。記憶中,只剩下母親殷殷的眼神。只是這種思念,在心的深處,不會因了離著久遠便慢慢忘懷。我一直不能淡忘,我一直無法淡忘。我是一隻飄泊的風箏呵,無論飛的多遠,飛得多高,那根線,那根線,堅韌的線、溫暖的線,維系著家鄉和親情的線,是握在母親的手裡的,是握在故鄉的手裡的。
3、一度沉湎於生活的失意,然而那山那水,那純朴的人家,故鄉的恆古不變的姿態,在詩歌中演譯著淡化成一首無字的歌,一篇無韻的詩章。
4、遠方的故鄉遙遠成一個記憶,鮮活的,也是模糊的、無語的;遙遠的母親卻如一幅畫,寧靜的,清晰的,象在眼前,我的心能感覺到她淺淺的呼吸;母親在故鄉,故鄉便成了一首是握在母親的手裡的詩了,故鄉有母親殷殷的的眼神,母親便是故鄉的一道最美風景了。
5、故鄉,多少個夜裡我面向西躺在床上,仰望夜空,思念向故鄉生長,遙想每一顆繁星上都藏有一個笑臉,讓人望眼欲穿,心動欲摘。
6、手扶欄干,盡情欣賞山下大江波浪奔騰,遠處青山疊翠的美景。可是,眼前怎麼卻隱隱約約地顯現出遠在異國他鄉的那幢二層小樓的熟悉影像。想起唐朝詩人劉皂的七絕《旅次朔方》:「客舍並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並州是故鄉。」難道我也和劉皂一樣,在不知不覺的十年歲月中,(m.lz13.cn)異國他鄉的「並州」竟成了「家鄉」么?
7、窗外是綿綿的細雨;今夜風聲又敲打著我的窗欞,思鄉的心猶如一粒浸透了的種子,無端地膨脹起來。漂泊了許多日子的夢就模糊地爬上了村中那條彎彎的小路。
8、那「望鄉台」啊,海外遊子的望鄉台!站在此岸望彼岸,站在彼方望此方,哪一處都是連著心扯著情的鄉土,都是割捨不了的家呀!
9、當空中再也望不到南飛的雁群,當梧桐樹上的葉子黃了又青,我那不變的鄉愁卻又如此悠悠盪盪地演奏著,一如故鄉那清遠的笛聲,縷縷不絕;亦如李後主的「離恨恰如青草,更行更遠還生」。
10、一場霽雨打濕了我所有的記憶,鄉愁尤如滿園的韭菜;長了割;割了又長。故鄉的一切都在我的記憶中閃爍。在我孤寂的心靈中思緒如魚在暢游。
8. 靜夜思這首詩描繪了一幅什麼圖
靜夜思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月夜思鄉圖: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
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9. 秋日風雨雨不休,黃葉白霜飄紛紛.倚欄憑窗僅一人,不知何處惹鄉愁
一個在外鄉漂泊的遊子站在窗前看著窗外一片蕭瑟的秋日場景,不由得勾起了他的思鄉之情。
10. 從古到今的思鄉的詩(加賞析)
靜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的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的孤寂凄涼之情。 詩的後兩句,則是通過動作神態的刻畫,深化思鄉之情。「望」字照應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於是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的結句。「低頭」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於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像:那家鄉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容實在太豐富了。 明人胡應麟說:「太白諸絕句,信口而成,所謂無意於工而無不工者。」(《詩藪·內編》卷六)王世懋認為:「(絕句)盛唐惟青蓮(李白)、龍標(王昌齡)二家詣極。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藝圃擷餘》)怎樣才算「自然」,才是「無意於工而無不工」呢?這首《靜夜思》就是個樣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來,說是「妙絕古今」。 這首小詩,既沒有奇特新穎的想像,更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它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 一個作客他鄉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詩歌中所經常看到的。例如梁簡文帝蕭綱《玄圃納涼》詩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於李白的唐代詩人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覺飛」來寫空明澄澈的月光,給人以立體感,尤見構思之妙。可是這些都是作為一種修辭的手段而在詩中出現的。這詩的「疑是地上霜」,是敘述,而非摹形擬象的狀物之辭,是詩人在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錯覺呢?不難想像,這兩句所描寫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夢初回的情景。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著他抬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凈!這時,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生遐想,想到故鄉的一切,想到家裡的親人。想著,想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於沉思之中。 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圖。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它的內容是單純的,但同時卻又是豐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說出來的要多得多。它的構思是細致而深曲的,但卻又是脫口吟成、渾然無跡的。從這里,讀者不難領會到李白絕句的「自然」、「無意於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陰雨
【唐】白居易
嵐霧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灘聲秋更急,峽氣曉多陰。
望闕雲遮眼,思鄉雨滴心。
將何慰幽獨?賴此北窗琴。 今天的山嵐霧靄特別的重,天涯廣闊這里卻是如此的偏僻深遠。聞見灘頭江水帶來的秋意撲面而來,山谷的氣候濕潤,晴天也多像陰天。望向帝京但是雲遮住了眼,想著故鄉,檐上的雨一滴滴的滴到心裡。用什麼來安慰我這幽深彷徨的思緒,唯賴這北窗下的琴來解我心中孤獨。 賞析:表面看來寫的是詩人在外地為官,境遇艱苦,其實寫景即是抒情,作者的心情就像這嵐霧、灘聲、峽氣、正所謂,陰天,在不開燈的房間,思緒萬千,心潮澎湃,想要回到京城,但事不如人願,古來材大難為用,將登太行雪滿山。
客中寒食
【唐】李中
旅次經寒食,思鄉淚濕巾。
音書天外斷,桃李雨中春。
欲飲都無緒,唯吟似有因。
輸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 詩人畢生有志於詩,成痴成魔,勤奮寫作,自謂「詩魔」,在病中,在別離中,在懷念中,在高興中都忍不住賦詩,有「詩魔又愛秋」、「禪外詩魔尚濃」等句,深思苦吟,創作了大量的詩篇佳作。 這首是主要表現旅人在外的思鄉與愁苦 觸景生情 便作此詩 句句言情 詞詞達意 給讀者一種心靈上的震撼。
抬頭
明亮的月亮
高掛夜空
低頭
淡淡的鄉思
湧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