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ui的聲調標在哪裡
ui的聲調標在i是上。如shuì。
ao的聲調標注在a上,如:āo、áo、ǎo、ào
ou的聲調標注在o上,如:ōu、óu、ǒu、òu
ui的聲調標注在i上,如:ī、ǐ、ì
拼寫時遇到ui並列時標在後面一個音標上。標聲調的原則是a母出現別放過,沒有a母找o e i u並列標在後。
(1)聲調在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韻母=韻頭(介音)+韻腹(母音,韻母中最關鍵的部分)+韻尾(可母音可輔音,其中的輔音專指鼻韻母)
一個音節中的韻母,通常可以分為韻頭、韻腹和韻尾三部分。
如官〔guan〕這個音節中,〔g〕是聲母,〔uan〕是韻母。韻母〔uan〕中,〔a〕是韻腹,〔u〕是韻頭,〔n〕是韻尾。
1、韻頭
又稱介音,是韻腹前面、起前導作用的部分,發音比較模糊,往往迅速帶過;
2、韻腹
又稱主要母音,是一個韻母發音的關鍵,是韻母發音過程時,口腔肌肉最緊張,發音最響亮的部分;
3、韻尾
可母音可輔音。一種叫鼻韻尾,有-n,-ng兩個。另一種叫口韻尾。韻尾是韻腹後面、起收尾作用的部分,發音也比較模糊,但務求發到位。
2. 聲調怎麼寫在四線三格內
拼音聲調寫法: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寫在四線格當中的最上面一格。
聲調規則:
1、按a、o、e、i、u、ü出現的先後順序,聲調標在先出現的聲母上,如:ao,聲調標在a上;ei 聲調標在e上,ie聲調也標在e上。
2、聲調標在i上時,應將i的點去掉在標聲調。
3、ü字母在見到j q x y時應去掉兩點再標聲調。
4、在i u放一起時,如ui、iu聲調永遠標在後,如liu(劉)聲調標在u上,kui (魁)聲調標在i上。
(2)聲調在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書寫拼音字母時,首先把字形書寫端正,還必須找准每一個字母在四線三格中的位置,知道四線三格的名稱和作用。
字母在四線三格占上中格的字母有:b、d、f、h、i、k、l、t、ü
字母在四線三格佔中格的字母有:a、o、e、u、x、n、z、c、s、r、w、m。
字母在四線三格佔中下格的字母有:y、p、q、g。字母在四線三格占上中下格的字母只有j。
只佔中格的有12個字母:ɑ、o、e、c、m、n、r、s、u、w、x、z;
占上中格的,有9個字母:b、d、f、h、i、k、l、t、ü。
上、中、下全占的,只有1個字母:j。
佔中下格的有4個:p、 ɡ、 q、 y。
3. 聲調應該標在哪裡
漢語拼音中標聲調位置的規則如下:
若有兩個韻母(母音),且第一個韻母(母音)為i、u、或是ü時,則將聲調標示在第二個韻母(母音)上。其餘狀況下聲調皆應標示於第一個韻母(母音)之上。
(3)聲調在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漢語拼音方案》中聲調採用的是符號標調:
1957年11月1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六十次會議通過,1958年2月11日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準的《漢語拼音方案》中聲調符號採用的是:陰平(ˉ)、陽平(ˊ)、上聲(ˇ)去聲(ˋ)、輕聲(不標調)的方法。
這種方法解決了不同聲調漢字的區別問題。例如,媽 mā(陰平)、麻 má(陽平)、馬 mǎ(上聲)、罵 mà(去聲)。為識字辨音立下了汗馬功勞。
漢語中還存在著一種特殊聲調,叫做輕聲,有時也叫第五聲,在漢語拼音中不標調。有些學者認為「第五聲」的說法並不確切。輕聲雖然能夠起分辨語義的作用,但是通常不列入漢語「四聲」之一,因為聲調是正常重音音節的音高形式。在音高上,輕音只有音區特徵,聲調還有曲拱特徵。
每個漢字由韻母和聲母配合構成一個音節構成。在韻母上部應該標出聲調,為了方便也可省略。聲調影響舌頭位置,不僅僅聲帶有關。
4. 漢語拼音的聲調應標在哪個字母上面
漢語拼音的聲調標注規律為:
a、o、e、i、u、ü按順序標調,當i、u同時出現時,將聲調標在後面標那個韻母。當ü碰到j、q、x、y就去掉點。若有兩個韻母(母音),且第一個韻母(母音)為i、u、或是ü時,則將聲調標示在第二個韻母(母音)上。其餘狀況下聲調皆應標示於第一個韻母(母音)之上。
(4)聲調在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聲調的不同是由音高的變化造成的,而音高的變化是通過調節聲帶的松緊從而改變聲帶振動頻率來實現的。聲調的音高具有相對性。不同的人或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說話,絕對音高可能不同,但只要調型相同,便能夠被理解。如普通話的「強(qiang)」這個音節,不管誰來讀,都是從自己的中音開始,到高音結束,相對音高不變,意義不變。
聲調與音長有一定關系,比如普通話上聲比去聲要長一些,少數漢語方言還有長調、短調之分。但一般音長、音強及音質都不是構成聲調的主要因素。漢語是有聲調的語言,聲調是漢語音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和聲母、韻母一樣具有重要的辨義作用。
5. 在有兩個韻母的時候,漢語拼音音調標在哪兒
若有兩個韻母(母音),且第一個韻母(母音)為i、u、或是ü時,則將聲調標示在第二個韻母(母音)上。其餘狀況下聲調皆應標示於第一個韻母(母音)之上。
《漢語拼音方案》規定,「聲調符號標在音節的主要母音上」。
1、主要母音就是主要母音,也就是韻母的韻腹。有a、o、e的韻母,a、o、e就是主要母音。以單母音i、u、 ü作為韻母的,i、u、ü就是主要母音。
2、標聲調首先要讀准字音,這樣就不會標錯第幾聲。但在讀准音的情況下還請記住,標聲調有一個規律:
所有聲調都是標在韻母上的,不過,標在哪個韻母上也是有一定要求的,若有兩個韻母(母音),且第一個韻母(母音)為i、u、或是ü時,則將聲調標示在第二個韻母(母音)上。其餘狀況下聲調皆應標示於第一個韻母(母音)之上。
聲調的意義
聲調是指聲音的調子而說的。字有字調、詞有詞調、句有句調、語有語調,各有各的調子,一般所說的「聲調」,都是指「字調」,是每一個字的本來聲調,也叫做「本調」。分析漢語的語音結構,常把每一個語音單位分成「聲母」、「韻母」、「聲調」三部分來研究。
近人劉復(半農)把漢語的語音分成「頭」、「頸」、「腹」、「尾」、「神」五個部分,實際上就是:聲母、介音、主要母音、韻尾、聲調五個部分。
前四個部分是構成音節的音素,最後一個成分——聲調,就是指全字讀音的高低了。而這五部分之中,最重要的是主要母音跟聲調,因為,在漢字中任何一個字都少不了它們。
6. 漢語拼音音調到底怎麼標就是做題時標音調怎麼標、標在哪個字母上
漢語拼音的聲調標注規律:
a、o、e、i、u、ü標調按順序,i、u同時出現,標後頭的韻母,ü碰到jqxy就去掉點。韻母中只要有a的,就標在a上,沒有a的就找oe , 有o就給o標,沒有o就給e標。
若有兩個韻母(母音),且第一個韻母(母音)為i、u、或是ü時,則將聲調標示在第二個韻母(母音)上。其餘狀況下聲調皆應標示於第一個韻母(母音)之上。
拼音聲調通常叫四聲,即陰平(第一聲),用「ˉ」表示,如lā;陽平第二聲,用「ˊ」表示,如lá;上聲(第三聲),用「ˇ」表示,如lǎ;去聲(第四聲),用「ˋ」表示,如;là。
(6)聲調在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漢語拼音變調規則
漢語中每個音節都有固定的音調,但是當這些音節組合在一起的時候,有的音節的音調就會發生一些變化,其中,以第三聲、「一」和「不」的變調最為常見。
輕聲的作用主要是區別意義和詞性,因而輕聲的變讀有一定的規律:
1、語氣助詞:「啊、呀、哇、哪、吧、呢、嗎、啦、唄」等。
例如:阿姨呀;好哇;看哪;吃吧;書呢;在家嗎。
2、時態助詞:著、了、過。
例如:跪著;吃了;說過。
3、結構助詞:的、地、得。
例如:我的書;迅速地走了;拿得動那個箱子。
4、名詞的後綴:子、頭、們、巴、么
例如:桌子、本子、孩子;鋤頭、石頭、來頭;多麼、什麼、怎麼。
5、方位詞或詞素:里、上、下、邊等。
例如:家裡;桌上;地下;那邊。
6、趨向動詞:來、起來、去、上來、下去、過去、過來等。
7、重疊式詞的末一個音節。
例如:寶寶、公公、姥姥、叔叔、頭頭、奶奶、看看、試試、聽聽、寫寫、走走。
8、作賓語的人稱代詞
例如:找我、請你、叫他。
9、口語中常用的雙音詞的第二個音節
例如:大夫、編輯、閨女、蒼蠅、柴火、打聽、忘記、規矩、明白。
7. iu和ui的聲調標在哪裡
iu的聲調應該標在「u」上,ui的聲調要標在「i」上。
漢語的標調需遵循三條原則:
1、標在母音上。
2、兩個母音並列的情況下,按照a、o、e、i、ü的順序標。
3、i和u並列的時候,標在後面的字母上(iu標在u上,ui標在i上)。
漢語拼音標聲調位置的兒歌:
1、有ɑ不放過(有ɑ一定要標在ɑ上);無ɑ找oe(沒有ɑ的時候標在o上,如果沒有o則標在e上)iu並列標在後(iu、ui的情況,標在後面的字母上,比如說iu應該標u,ui應該標i);單個韻母不用說(只能標在單韻母上)。
2、有ɑ標ɑ上,沒ɑ找o、e;iu都有標在後;這樣標調不會錯;"子"字在後讀輕聲。
3、有a在,把帽戴;a要不在,o、e戴;要是i、u一起來;誰在後面給誰戴。
8. 漢語拼音的聲調應該標在哪
根據《漢語拼音方案》規定,「聲調符號標在音節的主要母音上」.先標ɑ o e ,再標 i u ü 。
i、u並列標在後,i上標調把點抹, 輕聲不標就空著。
我國原來沒有拼音字母,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如果同音字都是生僻字,就是注了音也讀不出來。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反切上字與所注字的聲母相同,反切下字與所注字的韻母和聲調相同。周有光先生稱反切是「心中切削焊接法」。這兩種注音方法,用起來都不方便。
拓展資料
漢語拼音是一種輔助漢字讀音的工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語言通用法》第十八條規定:「《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范,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根據這套規范寫出的符號叫做漢語拼音。
9. 拼音聲調怎麼標
正確標拼音聲調步驟如下:
1、分清聲調種類,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
(9)聲調在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漢語中還存在著一種特殊聲調,叫做輕聲,有時也叫第五聲,在漢語拼音中不標調。有些學者認為「第五聲」的說法並不確切。輕聲雖然能夠起分辨語義的作用,但是通常不列入漢語「四聲」之一,因為聲調是正常重音音節的音高形式。在音高上,輕音只有音區特徵,聲調還有曲拱特徵。
每個漢字由韻母和聲母配合構成一個音節構成。在韻母上部應該標出聲調,為了方便也可省略。聲調影響舌頭位置,不僅僅聲帶有關。
漢語拼音中標聲調位置的規則如下:
若有兩個韻母(母音),且第一個韻母(母音)為i、u、或是ü時,則將聲調標示在第二個韻母(母音)上。其餘狀況下聲調皆應標示於第一個韻母(母音)之上。
10. 拼音聲調怎麼標,如何確定標在哪一個字母上
漢語拼音的聲調標注規律:
a、o、e、i、u、ü標調按順序,i、u同時出現,標後頭的韻母,ü碰到jqxy就去掉點。韻母中只要有a的,就標在a上,沒有a的就找oe , 有o就給o標,沒有o就給e標。
若有兩個韻母(母音),且第一個韻母(母音)為i、u、或是ü時,則將聲調標示在第二個韻母(母音)上。其餘狀況下聲調皆應標示於第一個韻母(母音)之上。
拼音聲調通常叫四聲,即陰平(第一聲),用「ˉ」表示,如lā;陽平第二聲,用「ˊ」表示,如lá;上聲(第三聲),用「ˇ」表示,如lǎ;去聲(第四聲),用「ˋ」表示,如;là。
《漢語拼音方案》中聲調採用的是符號標調:
1957年11月1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六十次會議通過,1958年2月11日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準的《漢語拼音方案》中聲調符號採用的是:陰平(ˉ)、陽平(ˊ)、上聲(ˇ)去聲(ˋ)、輕聲(不標調)的方法。
這種方法解決了不同聲調漢字的區別問題。例如,媽 mā(陰平)、麻 má(陽平)、馬 mǎ(上聲)、罵 mà(去聲)、嗎 mɑ(輕聲不標調)。
為識字辨音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其與計算機鍵盤不相適應。輸入1個聲調符號要折騰好一陣子,用起來很不爽快,影響了漢字信息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