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素材 » 平安河南圖片素材
擴展閱讀
圖片上畫半徑的軟體 2025-07-27 14:00:20
ps給圖片上標尺寸 2025-07-27 13:55:50

平安河南圖片素材

發布時間: 2025-07-27 07:13:51

❶ 【推薦】3個中國城鎮。

桂林山水
廣西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譽。

桂林山水是指廣西東北的灕江沿岸,北起興安南至陽朔,以桂林為中心的岩溶風景區。地貌上屬於峰林溶蝕谷地和孤峰溶蝕平原地帶,是亞熱帶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地形的主要特點是,在江岸和平坦地面上,矗立著一座座峭拔奇特的峰巒,「四野皆平地,千峰直上天」。這些山峰有孤峰拔地而起,如獨秀峰,猶如擎天大柱矗立於桂林市中心,高60餘米,古人題之為「南天一柱」。伏波山屹立江邊,大有迂波回瀾之勢。桂林諸峰,千姿百態,惟妙惟肖:如象鼻,似飛龍;如軍艦,似芙蓉;如卧佛,似書童;如玉女梳妝,似耕作老農等自然雕塑。因此,它們多以形象得名,如象鼻山、老人山、猴山、駱駝山、寶塔山等。秀麗的灕江發源於桂林市北苗兒山,自北而南流經石灰岩地區,泥沙含量極低,據測每噸水含泥沙僅67克,因而清澈碧透,逶迤流轉於千峰萬壑間,映得群峰碧翠,倒映清明,舟行江中宛如畫中游。溶洞幽雅深遽,僅桂林市區144平方千米內竟有洞穴300餘處,大小、深淺、形狀各不相同,以蘆笛岩、七星岩最為著名。洞內石筍、石鍾乳、石柱、石幔等琳琅滿目,五彩繽紛。古人用「無山不洞,無洞不奇,洞洞相通」來形容桂林的奇穴異洞。同時,洞內又有許多歷代詩文題刻等人文景觀,更增添了游覽內容和情趣。

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為特色的桂林風景,隨著季節、早晚、晴雨的不同,又能變幻出各種意境不同的景觀,令人流連忘返。無怪乎歷代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桂林山水甲天下」等詩句來描繪贊美這里的山光水色

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一詞,源於藏經中的香巴拉王國,在藏傳佛教的發展史上,其一直作為"凈王"的最高境界而被廣泛提及,在現代詞彙中它又是"伊甸園、理想國、世外桃源、烏托邦"的代名詞。據藏經記載,其隱藏在青藏高原深處的某個隱秘地方,整個王國被雙層雪山環抱,由八個成蓮花瓣狀的區域組成,中央聳立的同環雪山,初稱為卡拉巴王宮,宮內居住著香巴拉王國的最高領袖。傳說中的香格里拉中是具有最高智慧的聖人,他們身材高大,擁有自然力量,至今仍從人們看不到的地方藉助於高度發達的文明通過一種名為"地之肚臍"的隱秘通道與世界進行溝通和聯系,並牢牢地控制著世界。事實上長期以來,這條"地之肚臍"的神秘通道,一直作為到達香格里拉王國的唯一途徑而成為尋找香格里拉的關鍵。
詹姆斯·希爾頓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記敘了康韋等四位西方人士,在戰時從南亞次大陸一個叫巴司庫(作者虛構的某國城市名字)的地方,在乘機轉移去白沙瓦時,被一個神秘的東方劫機者劫往香格里拉藍月山谷的神奇經歷。在小說中所描寫的整個香格里拉 ,各種信仰和平共存 ,四處遍布著基督教堂、佛教寺廟、道觀和儒教祠堂。人們奉行適度的原則,對任何事情都保持一種適度的原則,即使對待歡樂也不例外。香格里拉就是一個自然景色——雪山、冰川、峽谷、森林、草甸、湖泊,財富——那裡富含金礦和純凈空氣的匯萃地,是美麗、明朗、安然、閑逸、悠遠、知足 、寧靜 、和諧等一切人類美好理想的歸宿。在這里,其實香格里拉已經是成為了一個理想中的國度了,一種和諧、寧靜充斥其間。當1934年4月英國倫敦麥克米出版公司出版該小說時 ,令出版商和作家始料不及地在歐洲引起了轟動,並很快暢銷到美、日等國。小說出版後,立刻被獨具慧眼的好萊塢製片公司攝製成電影,影片風靡全球,主題歌"香格里拉"唱遍全球。後來,香格里拉一詞被香港—新加坡企業家郭氏家族買斷,成為酒店的商號,進而風靡世界,成為世界酒店品牌的至高象徵之一,這從側面印證了《消失的地平線》在人文學上的偉大意義。《消失的地平線》成了西方人的《桃花源記》,《消失的地平線》偉大的意義在於,為西方的文化價值觀念,植入了人間樂土的意境。正如《不列顛文學家辭典》在評述《消失的地平線》時所指出的:它的功績在於為英語詞彙創造了"世外桃源"一詞——香格里拉。從此,這片想像中的人間樂土就成了"伊甸園"、"世外桃源"、"烏托邦"的代名詞。

就這點在東西方上認識是大致一樣的,"世外桃源"、"烏托邦"在中國也同樣是如此,那都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的事物的追求,對一種寧靜和諧的嚮往。香格里拉最先興起是在西方,首先值得注意的是 :《消失的地平線》是在一戰過後,二戰待發的時候 ,此時的西方經濟不是很繁榮,人民普遍處在一種心靈迷漫的狀態中,這點可以從希特勒的上台得到社會背景方面的佐證。人們普遍希望富強、繁榮,只是現實中 卻還不能夠得到這種的滿足,這是一種心靈的渴求。也正是《消失的地平線》出現並引起轟動的深層次社會背景。一如當今現實的社會中反腐巨片及清宮秘史的熱播中可以看出人們對現實社會的一種渴望與無奈的心情。話題撤遠了。回歸正題,這當中首先要說的是:A、寧靜和諧是香格里拉的主題,這是個很抽象的東西,可以存在於人們的心靈中,想像中,渴望中。但是不一定需要很真實。因為詹姆斯·希爾頓是個作家,不是歷史學家,不是史官。B、詹姆斯·希爾頓本人沒到過這地方,他的小說的素材來自美國人奧地利血統的洛克的探險照片、日記、記錄。講到這里就不能不提洛克,他是美國夏威夷大學的植物學教授,應《國家地理》雜志的稿約而來到中國的西南邊陲地方進行植物學的研究的,在中國的二十年代就深藏中國的麗江古城裡,只是被當地的淳樸人文、厚重歷史、多樣民俗所深深吸引,一獃獃了近三十年,直到解放前才戀戀不舍的離開。C、還值得一提的是,此篇小說的結尾與中國的桃花源記有異曲同工之秒,同樣是那四個西方人士離開後,想要再次返回的時候,已經無法返回了,無法找到舊時的道路了。D、同樣值得重視的是,小說中提到了道家和儒教、基督教。佛教不足為其,因為藏傳佛教在中國的雪域高原上廣為流傳。其中的道家和儒教可以說是中國所特有的人文靜觀。基督教在中國的西南邊陲中 同樣存在,西方的傳教士在19世紀的時候已經在中國的西南邊陲從事此項活動,現今的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的一些地方還保存有基督教堂,著名的如:茨中教堂。E、文中提到的香格里拉是藏語中的香巴拉的音譯,文中也提到他的含義是寧靜美好、心中的日月的意思,與藏語香巴拉的意思完全吻合。
綜合以上幾點,現今的學者普遍認為,香格里拉是一種嚮往的地方,是心靈中的理想國度,未必真實存在,一如中國的桃花源一樣。不過其原型在中國西南的橫段山脈中,因此現今人們普遍認為:在雲南、四川、西藏交界的藏區為希爾頓筆下的香格里拉,概因當年的洛克就在這一地區活動了數十年。此川滇藏地區的范圍大致包括:麗江、瀘沽湖、香格里拉(雲南迪慶中甸)、梅里雪山、虎跳峽、最後的香格里拉(四川稻城亞丁)、四川瀘沽湖、貢嘎山、丹巴美人谷、太陽谷(四川得榮)、鄉城、西藏芒康、昌都、波密、墨脫、雅魯藏布江這一大片域。這一帶的風景與《消失的地平線》中描述的總體一致,特別是書中提到的很有特點的東西在這里都能夠找到。如;梅里雪山、稻城亞丁三神山等。但是不是具體提到某個地點。
現在雲南有個叫香格里拉的地方是迪慶藏族自治州的州府中甸於2001年批准更名而來的。這倒不是說書中說的香格里拉是在這個地方,而是當地政府出自開發旅遊經濟上的考慮而做出的決策。說起這個香格里拉還有個趣聞:早在七八是年代,就有消息不斷傳出,香格里拉已經被找到了,在印度在尼泊爾等等,但是後來都被認為是旅遊經濟上的需要而進行的炒作,非嚴格意義上的學術認證得來的。雲南可以說是很早就認識到開發旅遊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比方99年的世博會。他最早提請中央政府批准香格里拉的更名,當四川政府認識到旅遊經濟的重要性的時候,香格里拉的名稱命名已經不可更改了 ,於是四川政府就 在四川境內的稻城亞丁的日瓦鄉更名為香格里拉鄉,這還不夠,還將稻城亞丁加個前綴—最後的香格里拉,這還不夠,還將最原汁原味的香巴拉名稱授予稻城亞丁,因為縣級城市的更名需要中央政府的批准而不好擅自更該,於是就在四川境內以香巴拉的名稱來稱呼稻城亞丁。這是一段國內香格里拉的紛爭的由來及內幕。當然說這么多的香格里拉,將我們本土生產的桃花源給遺忘在一旁很不 應該,當然中國的桃花源更早,只是近代中國的經濟實力還沒能夠左右世界經濟的時候,古代文化上的先行優勢不一定能夠被世界所充分了解。套用中國一句老話: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現今的香格里拉的美麗風景已經深入到每個到過該地區的人的心中,在這片雪域高原之中,有舉世聞名的梅里雪山、稻城亞丁三神山、一望無際的高原草甸、風格各異的民族歌舞、獨具魅力的民間傳統藝術、神秘的多宗教文化,眾多獨特民族、多彩的民俗等等將一直激勵著人們尋找自己的香格里拉—不論是在現實中還是在理想中的

天涯海角
門票說明:
散客65元,對旅遊團隊或持有效證件的教師及60——70歲老人實行團隊門票60元;對大、中、小學生、1.2——1.4米兒童實行優惠票35元;對1.2米以下兒童、70歲老人、殘疾人不隨團的現役軍人、記者憑本人有效證件免費入景區。每天早七點至晚七點開放。景區內觀光電瓶車15元往返。
交通指引:
自駕導航:
天涯海角風景區出三亞市沿海濱西行26公里,到達了馬嶺山下,便是「天涯海角」奇景。
背包指引:
[1]有3路公交車可到:
1、市區任何一地點乘當地2路、4路中巴車至終點站,再轉乘泰和旅遊專線巴士(5元/人)
2、可在市內乘座「天涯」「南山」等字樣的中巴車直達(3-4元)
3、由市區乘計程車(25-30元);包車(150元)。
自助提示:
從大門走到南天一柱約有2.5公里多,可步行或乘坐景區內的電瓶車,游覽需要2小時。
天涯海角氣候與最佳旅遊時間:
三亞陽光充足,長夏無冬,素有天然大溫室、綠色聚寶盆之稱。這里氣候溫和,屬典型的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年平均氣溫25.5度,年平均海水溫度25.1度,冬季海水最低溫度22度,適宜四季潛水和開展各類海上運動。
最佳瀏覽線路:
進大門直走到海邊的八角廣場,沿海邊向右走到電瓶車的終點站下海灘,沿海灘往前走,就是「海判南天」、「南天一柱」,再沿沙灘前行約300米就是「天涯」、「海角」石。返回時可走「天涯路」林蔭小道。
景區介紹:

天涯海角風景區位於三亞市區約23公里的天涯鎮下馬嶺山腳下,前海後山,風景獨特。步入游覽區,沙灘上那一對拔地而起的高10多米,長60多米的青灰色巨石赫然入目。兩石分別刻有「天涯」和「海角」字樣,意為天之邊緣,海之盡頭。 這里融碧水、藍天於一色,煙波浩瀚,帆影點點。椰林婆娑,奇石林立,如詩如畫。那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判南天」的巨石雄峙南海之濱,為海南一絕。
在古代,中國人認為世界是天圓地方的,「天涯海角」在中文裡的意思是世界的盡頭,代表遙遠的地方,所以這里被帝王當做流放地,很多犯錯的官員都曾流放到這里,這片曾被認為是荒涼、遙遠的土地現在卻是美麗、浪漫的代言詞。
來到天涯海角景區,除了游覽觀賞到自然與人文景觀外,相信每個人都會觸發各種各樣的聯想和感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親情,「愛你到天荒地老,陪你到天涯海角」的愛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友情,「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悲哀,「同時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慰籍,「天涯何處無芳草」的豁達,「海角尚非尖,天涯更有天」的超然,以及「海闊天空」的心態等等。自然景觀與人文情感的融合,正是天涯海角的獨特魅力所在。
三亞市沿海濱西行26公里,到達了馬嶺山下,便是"天涯海角"奇景。
這里碧水藍天一色,煙波浩翰,帆影點點,椰林婆娑,奇石林立,那刻有:"天涯"、"海角"、"南天一柱"、"海南南天"等巨石雄峙海濱,使整個景區如詩如畫,美有勝收,
"南天一柱"據說是清代宣統年間崖州知州范雲梯所書。"南天一柱"來歷還有傳說。相傳很久以前,陵水黎族有兩位仙女知道後偷偷下凡,立身於南海中,為當地漁家指航打漁。王母娘娘惱怒,派雷公電母抓她們回去二人不肯,化為雙峰石,被劈為兩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飛到天涯之旁,成為今天的"南天一柱"。
什麼古人把這里定為天涯海角呢?長期以來,一直是難解的歷史之謎。近年經過多方考察,這一歷史之謎已經揭開。清代康熙盛世時期,曾進行了第一次全國性版圖《皇輿全覽圖》的測繪活動,位於海南島南端的天涯海角景區所在地,成為這次測繪中國陸地版圖南極點的標志。負責主持測繪的欽差官員們在此處剖石刻碑鐫書 「 海判南天 」 四個大字, 「 以為標志,並須永久保存 」 。由此 「 海判南天 」 成為天涯海角游覽區內最早的石刻。
清代雍正年間,崖州(也就是今天的三亞)知府程哲在此鐫刻了「天涯」二字。1938年,瓊崖守備司令王毅在另一塊巨石上題刻"海角"二字,從此以後,這里就成為一處天下聞名的風景點了。
傳說:「天涯」和「海角」這兩塊大石頭也是有來歷的,傳說一對熱戀的男女分別來自兩個有世仇的家族,他們的愛情遭到各自族人的反對,於是被迫逃到此地雙雙跳進大海,化成兩塊巨石,永遠相對。後人為紀念他們的堅貞愛情,刻下「天涯」「海角」的字樣,後來男女戀愛常以「天涯海角永遠相隨」來表明自己的心跡。
天涯石天涯海角除了有聞名遐邇、讓人撫今懷古的摩崖石刻群外,現在還包括歷史名人雕塑園、笆籬凝霞景區、濱海摩崖石刻和 「 天涯路 」 等幾大區域,以原始、自然、古樸為主要特色。歷史名人雕塑園建有十幾尊塑像,緬懷追思對海南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歷史人物。笆籬凝霞景區,婀娜搖曳的椰樹在艷陽、晴空和大海的襯托下,展示著海島特有的熱帶風情。海天自然景區,海浪長年累月的沖刷塑造出千姿百態的磊磊奇石,巍然屹立於海天之間,笑傲驚濤駭浪,見證著滄海桑田的變遷;拾級而上登台望遠,但見滄海泛波高天流雲,一派海闊天空的景象。穿行於林蔭 「 天涯路 」 ,觀石、賞花、聽溪,各種奇石異木和高山流水、百川歸海等園林景觀營造的生態氛圍和文化意境又令人流連忘返。
每年一度的三亞天涯海角國際婚慶節,都會在天涯海角景區舉行,2008年已經是第12屆了

❷ 郵票上都有哪些鳳文物

作者:張雨義

7月29日,中國郵政發行《鳳(文物)》特種郵票一套六枚,圖案內容分別為:新石器時代玉鳳、西周晉侯鳥尊、唐青釉鳳首龍柄壺、唐金鳳、明緙絲鳳穿牡丹團花、清青花鳳穿牡丹紋罐。郵票規格為30×40毫米,齒孔度數13.5度,整張枚數為16枚,整張規格為150×195毫米,全套郵票面值為7.80元。

鳳,即鳳凰,是中國古人對自然界中的多種鳥禽和太陽、風等多種元素融合而創造的,具備達天、秉德、兆瑞、崇高、尚潔、喻情、示美、成王等品性的神物。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祥瑞的代表,它頭似錦雞、身如鴛鴦,有大鵬的翅膀、仙鶴的腿、鸚鵡的喙、孔雀的尾。《爾雅·釋鳥》郭璞注曰:「雞頭,蛇頸,燕頷,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鳳居百鳥之首,是吉祥、美好、和平的象徵,亦是封建時代皇後的代稱。

2017年為中國的農歷雞年,民間傳說中的鳳是一種僅次於龍的圖騰動物,在「血統」上,也與雞近緣。《山海經》記載,「有鳥焉,其狀如雞,五彩而文,名鳳凰」;「黃帝之時,以鳳為雞」。從形態類別分析,如果真有鳳的話,它只應該屬於雞形目的禽類,鳳是雞的文化轉型,雞是鳳的世俗化身。

鳳是中華先民的古老圖騰,自春秋戰國時期出現至今,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演進,承載了不同時代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涵和審美內涵,發展成為凝聚中華民族精神氣質的象徵性符號。憑借華美的外表和剛健的品格,鳳成為傳說中的神?祥瑞,現身世間,寓意天下安寧。

中國是鳳文化的發祥地。鳳鳥圖案在歷代器物中常見,至今尚有眾多鳳鳥造型、紋飾的文物存世——從紅山文化的玉鳳,到盛唐時代的灞橋金鳳,再到清中後期的胭脂紅彩龍鳳穿牡丹紋罐——鳳文物貫穿整個中國歷史,產地遍及南北數十省份,材質包含玉器、金銀器、陶瓷、書畫、織綉等各項門類,功能覆蓋禮器、樂器、生活用品等不同類別,正可謂「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鳳文化憑借著歷代文物源遠流傳、傳播廣泛、影響深遠。

ps://iknow-pic.cdn.bcebos.com/0df431adcbef7609687eea5625dda3cc7dd99e85">

《鳳(文物)》特種郵票是2000年發行的《龍(文物)》的姊妹篇,因為龍與鳳共同成為中華民族的廣義圖騰、精神象徵、文化標志和情感紐帶,這兩套郵票堪稱一個系列,具有較高的歷史意義與藝術價值。郵票選取中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表現中國鳳文化的六件文物,並根據文物不同的材質特徵,首次在同一套郵票中使用六種不同的印製工藝,將鳳文物的精彩風貌予以完美再現,使這套郵票極具美感和特色。

第一枚玉鳳,使用玉石粉工藝還原票面玉器的自然光澤和溫潤效果,體現了古玉獨特的東方神韻。這是中國郵票第一次抹上粉。第二枚晉侯鳥尊,特別邀請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的雕刻師進行創作,用細膩的雕刻線條將青銅器斑駁的紋飾和厚重的質感表現得淋漓盡致。第三枚青釉鳳首龍柄壺,使用三維壓凸工藝以突出瓷器的質感和體積感。第四枚金鳳,使用壓凸和熱燙工藝將金屬膜附著於上,還原了文物的華貴風貌。第五枚緙絲鳳穿牡丹團花,使用局部冷燙工藝,再現了團花「通經斷緯」的高超技藝。第六枚青花鳳穿牡丹紋罐,使用了光油工藝,畫面細節豐富、層次清晰,呈現出完美的「宣德藍」。

此套郵票體現了鳳圖案在不同時代的演變過程,展現了不同材質上鳳圖案的表現形態,具有較高的歷史意義與藝術價值。另外,該套郵票綜合採用了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和熒光噴碼等多種防偽方式,由王虎鳴設計,白金雕刻,河南省郵電印刷廠印製。

《鳳(文物)》特種郵票上的玉鳳,1955年出土於湖北省天門市石家河鎮羅家柏嶺遺址,距今約4800—4400年,開啟鳳紋之先河,國家一級文物,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玉鳳體形修長、造型秀美、姿態活潑、技藝精湛、構思巧妙,代表了史前中國乃至東亞地區琢玉技藝的最高水平。

晉侯鳥尊,2000年出土於山西省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114號墓,是西周時期第一代晉侯的宗廟祭器,古青銅器中的精品,現藏於山西博物院,被譽為該院的「鎮館之寶」。整體造型為佇立回首的鳳鳥形,鳳尾下彎成一象首,與雙腿形成三點支撐。

青釉鳳首龍柄壺,是國內波斯風格圖案鳳首壺中唯一完整的孤品,唐代宮廷御用瓷壺,國家一級文物,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灞橋金鳳,通體由黃金打造,造型與工藝堪稱唐代金銀器之翹楚,現藏於西安博物院。金鳳頭頂花冠,昂首挺胸,雙翼展開,兩足蹬地,羽毛隨風飛拂,尾部勾卷,尾羽為串枝葉形,層層向上。鳳首、翅、尾、足極富動感,將金鳳騰空欲起的瞬間刻畫得生動形象。

緙絲鳳穿牡丹團花,通經斷緯的明代緙絲技藝造就出一派雲天福海的場面,現藏於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一對鳳凰在牡丹花與桃花叢中遙相呼應,上接雲天、下連福海,一派富貴喜慶之氣。地部以捻金線織造,紋部運用了「緙鱗」、「摜」、「勾」、「木梳戧」等技法,配色鮮艷明潔,構圖飽滿,是一件難得的緙絲佳作。

青花鳳穿牡丹紋罐,罐高37.5厘米、口徑15.5厘米、足徑15.4厘米,是鳳紋展示面積最大、圖案最完整的清代青花瓷器,現藏於故宮博物院。此罐胎體厚重,青花呈色鮮艷明快,紋飾清晰,生動活潑,蓋面繪纏枝牡丹花與變形如意紋,鳳凰圖案用筆奔放,簡潔凝練。足內有青花篆書「大清道光年制」底款。此罐造型與繪畫風格均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自古以來,我國勞動人民就把鳳看成是吉祥如意、平安富貴的象徵,把它視為吉祥鳥,因此鳳也就成為重要的圖案素材,經常出現在繪畫作品或各種器物上,這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我國郵政部門發行的郵票中,可窺見一斑。

1954年8月25日,中國人民郵政發行了《偉大的祖國(第五組)古代文物》特種郵票一套四枚,其中第四枚是「漆奩、漆羽觴·戰國漆器」,郵票的左側(郵票名標為漆奩)是1952年長沙市顏家嶺乙35號墓出土的狩獵紋漆樽,該器物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構圖分為五欄,其中第一、三、五欄為變形鳳紋圖案,第二欄左側有兩獸在搏鬥,右側兩獵人持箭,第四欄有一人牽猴,兩獸前後追逐。這是我國郵票中最早出現的鳳凰。

1979年3月29日,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中國繪畫·長沙楚墓帛畫》的特種郵票一套兩枚,其中有1949年出土於長沙戰國楚墓的《人物夔鳳帛畫》圖案。鳳凰造型十分優美,舉頸揚首,張喙開目,展翅翹尾,前肢弓,後肢蹬,呈現一種朝氣充盈、勃勃向上的矯健之美。

1992年12月4日,正值現行憲法頒布十周年之際,我國郵政部門發行了一套編號為1992-20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1992)》郵票,由盧天驕、潘可明設計,影寫版印刷。畫面為一對金色鳳凰在廣闊天地間由東向西,由西向東地圍繞著憲法上下飛舞,寓意我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共同創造出一個太平盛世,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

2017年4月9日,中國郵政發行了《紅山文化玉器》特種郵票,第二枚「玉鳳」和第三枚「玉人」均出土於遼寧牛河梁遺址,屬於首次出土的紅山文化玉器新器型,現藏於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其中,玉鳳曲頸回首,羽翅層次分明,線條優美流暢。玉質為淡青色軟玉,局部夾雜灰白色沁與瑕,扁薄片狀,正面雕琢鳳體,羽毛以陰線刻劃,整體雕刻非常精細,體態表達有層次,線條優美流暢。

從上古時代到文明時代,龍鳳文化始終是各民族共同信仰的標志,也是帝王皇權的象徵,更是老百姓寄寓美好願望的精神依託。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龍的地方就有鳳,兩者在一起事物就更加和諧完美,如我們所說的「龍飛鳳舞」、「龍鳳呈祥」等。

1979年3月29日發行的《中國繪畫·長沙楚墓帛畫》特種郵票第一枚「龍鳳引魂升仙帛畫」、1981年2月19日發行的《宮燈》特種郵票第三枚「龍鳳燈」、1985年2月28日發行的《花燈》特種郵票第二枚「龍鳳呈祥」,圖案中都繪有龍與鳳。

1981年4月15日,為弘揚我國悠久的陶瓷文化,中國郵政發行了《中國陶瓷——磁州窯系》特種郵票(T62),全套六枚,其中第四枚和第五枚分別是元代的《雙鳳紋罐》及《龍鳳紋扁壺》,面值分別是8分和10分,兩件文物均屬於稀世珍品。器皿造型上的龍紋,張牙舞爪,矯健有力,再配以旁邊繪就的雲紋,宛若矯龍戲雲海,十分生動,使人有雲氣撲面而來之感。而鳳紋則線條簡朴而酣暢,尾翼飄飄,翅擊長空,在雲紋的襯托下,更顯其瀟灑大方的姿態。

鳳凰崇拜是建立在動物崇拜之上的神物崇拜,是動物崇拜的升華。雞、鷹、燕、鶴、烏鴉、鵪鶉、孔雀、鴛鴦、天鵝等許許多多的鳥禽,都進入了鳳凰的融合過程,成為鳳凰的取材對象。2004年至2006年,國家郵政局發行了《中國鳥》普通郵票九種(枚),2008年又發行同主題特種郵票一套六枚。這些郵票上印的都是中國特有鳥種,而且是珍稀鳥類、國家級保護動物,如紅腹錦雞、白尾地鴉、黃腹角雉、黑額山噪鶥、藏?、台灣藍鵲等。這些中國鳥,都是鳳凰的融合對象,以其形象為圖案的郵票,也都堪稱「鳳凰郵票」。

❸ 任長霞丈夫45歲去世後與妻子合葬,他們唯一的兒子如今怎麼樣了

今天我們不談演員導演,也不談歌手明星,我們要談一位英雄人物,她就是中國警察界的英雄——任長霞。

當時任長霞去世時,她唯一的兒子還不及17歲。如今16年過去了,她的兒子也長大成人了,如今的他怎麼樣了?令人想不到的是她的兒子衛辰堯,如今也當上了一名人民警察。在任長霞去世後的一年,他就選擇了任長霞所學專業,他的兒子想要繼續為母親完成她的夢想,繼承她的事業。希望他可以像他母親一樣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