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胃癌手術在哪個位置圖片
擴展閱讀
二胎圖片溫馨圖片卡通 2025-05-19 22:44:38
殺鴨殺哪個部點陣圖片 2025-05-19 22:37:55
手機屏幕介面圖片 2025-05-19 22:34:52

胃癌手術在哪個位置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6-07 16:41:52

1. 胃癌晚期手術後圖片是什麼樣的

現代胃癌的化學治療、放射治療以及最新開展的治療在殺傷胃癌的同時不僅引起較大的毒副作用。胃癌晚期患者在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還要對患者心理護理、飲食指導、口腔衛生護理、保持局部皮膚的完整性、用葯指導、休息活動、復診指導等。在腫瘤治療的技術在不斷改善但是手術、放化療對中晚期惡性腫瘤的療效還是很不樂觀,避免不了癌組織的轉移和復發降低胃癌患者的免疫力,形成惡性循環,使胃癌患者病情雪上加霜。 對於胃癌患者在長期治療的過程中,多種治療手段在殺傷癌組織的同時也殺傷正常組織對人體已經造成了很大的損傷。人體處於長期免疫低下的狀態,不利於康復。基於中西醫對癌症病因、病機的認識,以現代醫學對某些癌症發病的危險因素的分析,建議可以采有中西醫來治療。

2. 胃癌根治術的手術要點

1.體位、切口平卧位,在一般情況下施行全胃切除術可經上腹正中切口完成,即上自劍突向下繞臍達臍下2cm,必要時切除劍突可獲得充分顯露。如開腹探查發現腫瘤較大累及賁門或食管下段時,可採用胸腹聯合切口,左側墊高45°,經左第7肋間進胸。
2.探查開腹後,探查過程與手術操作一樣要堅持無瘤操作技術原則。不直接觸及腫瘤。探查順序由遠及近按一定程序進行。首先由膀胱直腸窩開始,檢查該窩有無腫瘤種植,卵巢有無轉移(Krukenberg tumor),然後探查肝臟膈面、臟面、肝門、脾門、胰體尾部。最後重點檢查胃部。用卵圓鉗提起胃以盡量減少瘤細胞的擴散。當癌已浸出漿膜外時,應用於紗布覆蓋封閉。再檢查腫瘤浸潤范圍,移動性,與胰腺、橫結腸系膜有無粘連以及各組淋巴結轉移情況,以決定切除范圍。
3.阻斷胃周動、靜脈血液循環將胃向下牽引,在小網膜接近胃左、右動、靜脈根部縫扎,繼之對胃網膜左、右動、靜脈亦予結扎,同時把賁門口和幽門口以粗線阻斷,以防操作中癌細胞血行擴散。
4.切除網膜助手將胃上提,橫結腸向下牽引,使胃橫結腸間系膜緊張,術者左手牽引大網膜顯露無血管區,用電刀自橫結腸緣上切開。從結腸中間部開始向左側切至脾下極處,繼而向右側切開,直達橫結腸肝曲。
5.切除橫結腸系膜前葉前清除14、15組淋巴結提起已切開的大網膜,從橫結腸中動脈右側開始,以尖刃刀加紗球剝離子在結腸系膜前後葉之間,進行銳性和鈍性解剖剝離,在此易找到疏鬆結締組織間隙,循此間隙容易清楚地剝離、清除結腸系膜前葉及其附麗的脂肪淋巴組織。繼續向上剝離達胰腺下緣,可找到結腸中靜脈與胃網膜右靜脈匯合處,清除腸系膜根部(第14組)淋巴結及其以遠的結腸中動脈周圍(第15組)淋巴結,沿此層次繼續剝除胰腺被膜達胰腺上緣。
6.切斷胃網膜右動、靜脈,清除第6組淋巴結繼續向右上方解剖,在胰頭和十二指腸下緣,將胃網膜右靜脈根部結扎、切斷。繼而上尋胃十二指腸動脈分出的胃網膜右動脈,亦予結扎、切斷,並清除第6組(幽門下)淋巴結。
7.清除胰後淋巴結切開十二指腸外側腹膜,將胰頭和十二指腸向內側充分分離翻起,切開胰頭背側融合筋膜層,在其下可見胰十二指腸後動脈弓,此弓旁有數個淋巴結,即第13組胰後上下淋巴結。予以清理切除後繼續向內上方解剖,覓得膽總管胰腺段,在直視下清除膽管下端淋巴結即第12b組淋巴結。此時可清楚見到裸露的下腔靜脈、腹主動脈及十二指腸韌帶下端的肝總動脈。
8.清除肝十二指腸韌帶內淋巴結向下方牽引胃和十二指腸,顯露肝門區、小網膜,將其沿肝下無血管區切斷。從肝門向十二指腸方向解剖,清除肝十二指腸韌帶前面被膜及疏鬆組織。顯露肝固有動脈、膽總管及門靜脈干。找出胃右動脈和靜脈,在根部分別結扎、切斷。切除膽囊頸部淋巴結、肝固有動脈周圍及門靜脈前後脂肪淋巴組織,完成肝十二指腸韌帶內第12組諸淋巴結的清除。
9.切斷十二指腸幽門側清除完畢後,通常在距幽門以遠3cm處切斷十二指腸。如幽門部疑及癌浸潤,可在4~5cm以遠處切斷。如擬行BillrothⅡ式吻合,可常規縫合關閉十二指腸殘端。
10.清除肝總動脈干淋巴結沿已解剖的肝固有動脈,向內側切開肝總動脈前皺襞,向下剝出胃十二指腸動脈。繼續沿動脈干向中心側解剖,切開肝胰皺襞被膜,直達肝總動脈根部。在此過程中從胰腺上緣清除肝總動脈干及其根部淋巴結(第8組),同時在此解剖過程中注意匯入脾靜脈或門靜脈的胃冠狀靜脈,必須將其切斷並妥善結扎。
11.清除腹腔動脈周圍淋巴結將已切斷的胃向左上方翻轉提起,沿肝總動脈干向其根部向上解剖,以清除腹腔動脈周圍淋巴結。在腹腔動脈左上方分離出胃左動脈,雙重結扎、切斷。沿胰上緣進行脾動脈干解剖直達脾門。在此過程中清除了胃左動脈干,腹腔動脈周圍、脾門及脾動脈干(第7、9、10、11組)淋巴結。
12.清除胃網膜左動脈淋巴結在前述大網膜切除的基礎上,沿胃網膜左動靜脈進行分離。盡量顯露,在其根部結扎、切斷,以清除4Sa、b組淋巴結,如系較早期胃癌不擬聯合脾、胰尾切除,可於胃短動脈第2分支結扎、切除,即告完成脾曲解剖。
13.如系胃體或大彎側胃癌,可一並提出脾臟,剝開脾腎韌帶及胃膈韌帶,沿腹膜後間隙完全游離胰尾體部。將脾靜脈在腸系膜下靜脈匯入部左側結扎、切斷。如需切胰體、尾,可在門靜脈、腸系膜上靜脈軸以左切斷,單獨縫扎胰管,將斷面仔細止血。
14.切除胃切斷肝左葉三角韌帶,把肝左外葉翻向右下方,顯露賁門區。切開食管裂口周圍腹膜,分離食管下端,切斷迷走神經前後干,可使食管拉向腹腔6~8cm,足夠在腹腔內與空腸吻合之用。胃切除的上下斷端,上端至少應距病灶6cm,下端至少距幽門下3cm.切斷食管下端可以在無創直角鉗控制下切除整塊標本。也可以把胃上提以牽引食管便於與空腸吻合,然後切胃。
15.消化道重建術全胃切除後消化道重建的方法很多,僅將常用的食管空腸吻合術和三疊空腸囊代胃術介紹如下:
⑴食管空腸端側吻合術:助手把胃翻起向上方牽引,顯露食管下端,於擬切斷平面的兩側各縫一針牽引線,再選擇距十二指腸懸韌帶下約20cm處的一段空腸,經結腸前或結腸後與食管作端側吻合。先用絲線間斷褥式縫合食管後壁肌層及空腸漿肌層一般縫5~6針即可.在距第1排縫線0.3~0.5cm處分別切開食管後壁和空腸壁,吸盡食管和空腸內容物後,將後壁內層用絲線作全層間斷縫合,切斷食管前壁,去掉病胃。將胃管經吻合口入空腸輸出袢,繼續用絲線將吻合口前壁作全層間斷內翻縫合,再作食管前壁肌層及空腸漿肌層間斷褥式縫合,完成吻合口前壁縫合。最後,將空腸漿肌層及膈肌腹膜作3~4針間斷縫合,以加強吻合口前壁。為了減少十二指腸內容物對吻合口的刺激,可在吻合口以下5cm處,將空腸輸入和輸出袢之間,作一8~10cm長的側側吻合,此側側吻合同時可收到增加胃納、減輕食物傾倒的效果。至此,全胃切除食管空腸吻合術即告完成。
⑵食管空腸端端Y式吻合:首先在十二指腸懸韌帶以下10~15cm處提起一段空腸袢,由助手按A線或B線選好血管弓.按A線切斷血管弓以期延長系膜,在十二指腸懸韌帶下10~15cm處夾兩把無損傷直角鉗.在兩把直角鉗間切斷空腸。選擇在橫結腸系膜無血管區戳孔拉上遠端空腸.在遠端空腸40~50cm處,先行近端空腸與遠端空腸端側Y式吻合,並把二者系膜間隙封閉,以防發生內疝.把食管下端與上提空腸兩把直角鉗靠近,用1號絲線先行食管和空腸後壁間斷褥式縫合4~5針,並攏兩直角鉗,抽緊全部褥式線。去掉直角鉗,逐一打結.前壁用間斷褥式內翻縫合,打結在外,最後把吻合口漿肌面與膈肌裂孔邊緣腹膜間斷縫合數針,以加強並腹膜化.手術完成後將鼻胃管通過食管空腸吻合口送抵空腸端側吻合口附近,早期起減壓,後期用以鼻飼。於食管吻合口下和胰殘端脾窩處置膠管行負壓引流。
⑶三疊空腸囊代胃術:在全胃切除食管空腸吻合術後,食物排空加速,病人的營養和體重常難以維持正常,因此可附加各種結腸或空腸代胃手術,以克服上述缺點。食管、十二指腸間置三疊空腸法:取近段空腸一段約40cm,保留其系膜內的血液供應。將上口與食管作吻合,下口與十二指腸作吻合,中間腸袢則折疊成3段,每段長約10~12cm;腸壁之間用絲線縫合,形成三疊空腸囊以代替胃腔。然後,將剩餘空腸作端端吻合。三疊腸袢近食管段和近十二指腸段均為順蠕動,而中間一段腸袢則為逆蠕動,可使食物排空延緩,有利於營養的吸收和體重的維持.三疊空腸Y式吻合法:對於全胃切除後,十二指腸殘端過短或有粘連,不能與插入的空腸吻合的病例,可將十二指腸殘端閉合,於十二指腸懸韌帶下15~20cm處切斷空腸,把遠段空腸在結腸前提上,與食管行端端吻合。繼而將食管空腸吻合口下方的空腸袢作三段折疊縫合。最後,把近端空腸在空腸囊輸出袢腸段下方約10~15cm處的遠段空腸上行端側吻合,可同樣收到延緩排空、有利於營養吸收的效果。

3. 胃癌手術由皮膚到腹腔的解剖層次

你好,胃癌手術一般行腹部正中切口,由皮膚到腹腔的解剖層次依次為:皮膚、淺筋膜(主要由疏鬆結締組織及脂肪組織構成)、腹白線(如果偏離腹白線,則為腹直肌鞘前層、腹直肌、腹直肌鞘後層)、壁腹膜,然後到達腹腔。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4. 我媽媽五十六歲,現患有胃癌要動手術做了謂鏡和CT都沒檢查到在謂體的什麼位置要怎麼切出,我想問現在是...

胃癌的患者根據分期的不同,需要進行根治性的手術或者是非根治性的手術。根治性手術,通常如果是進行標准手術的話,要切除2/3以上的胃,還需要進行區域淋巴結的清掃。
如果是分期比較早的胃癌,胃切除的范圍相對來說會比較小一些,僅僅進行必要的淋巴結清掃,這種情況叫做改良手術。如果是分期比較晚的胃癌,在胃全部切除的同時,還要進行周邊組織或是器官的切除,同時還要進行區域淋巴結的清掃,這種情況叫做擴大手術。
胃癌的患者還可以進行非根治性的手術,其實非根治性手術還可以包括姑息性的手術,這種情況目的不是完全的切除胃癌,而是解決因為胃癌而出現的並發症,比如胃癌出血的時候進行止血手術,胃癌梗阻的時候進行胃腸道的轉流手術,另外也可以進行減流手術。

5. 胃癌手術是橫切還是豎切

您好,剖宮產時腹部切口有兩種方式,橫切或豎切,子宮切口只有一種方式,橫切,選擇橫切口的原因是子宮下段相對子宮體部要薄,切口時彈性大,流血少,並且利於胎兒娩出。 建議您慎重選擇剖宮產術,能自然分娩最好,如果必須剖宮產,腹部刀口的橫豎均可選擇,祝您身體健康。

6. 請詳細描述下早期胃癌手術過程的細節

胃大部切除(畢Ⅱ式)舉例簡單說一下
1。護士打針
2。麻醉師打麻醉(一般是打硬膜外麻醉)
3。導尿
4。手術部位消毒鋪巾
5。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腹膜進入腹腔
6。游離胃、十二指腸,切斷有關動靜脈
7。離斷胃、十二指腸,縫合十二指腸殘端
8。斷胃,縫合部分胃殘端,剩餘部分與空腸吻合
9。閉合創口

7. 胃癌手術方式有哪些

由於胃鏡的普及和診斷技術的提高, 胃癌診斷和治療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手術適應症范圍也較前有明顯的擴大,療效也有明顯的提高。國內一項胃癌手術的統計研究表明,手術率為81.8%,總切除率為49.7%。近年來癌瘤切除率已提高至75%左右,主要是Ⅱ、Ⅲ期胃癌切除率的提高。胃癌手術種類有:1. 根治性切除術: 根治性切除手術有根治性切除和擴大根治性切除兩種術式。 (1) 根治性切除切除范圍應包括原發病灶,連同胃遠端的2/3或4/5,全部大、小網膜,十二指腸第一部分和區域淋巴結以及局部受浸潤的臟器整塊切除,胃或十二指腸斷端無癌細胞殘癌。 (2)擴大根治性切除切除范圍除了上述內容外,還要切除全胃或鄰近受侵犯的橫結腸、肝左葉、脾臟,胰體尾和賁門左、脾脈管旁的淋巴結等。以上兩種手術方式的選擇直至目前尚無統一意見,主要分歧點是胃切除范圍和淋巴結清除的范圍。 為了提高胃癌治癒率,應根據具體病情來選擇手術式,不能硬性規定。如癌瘤位於胃竇部及遠端小彎側,行根治性胃切除為宜;當病期晚伴有深部淋巴結轉移或胃體部癌,彌漫浸潤性癌時應考慮行擴大根治術。擴大根治性手術雖然能提高一定的療效,但手術死亡率,術後並發症仍較根治術為高。此術式不能取代根治術。 2.姑息性切除術: 凡胃癌已有腹膜或淋巴結廣泛轉移時,而原發腫瘤可以切除,病人一般情況能耐受手術者,可以行姑息性胃切除術 。這種手術可以減輕病人中毒症狀,消除因癌瘤引起的梗阻、出血或穿孔等並發症。術後再輔以化療、中葯治療,可以延長病人的生存期。但是因為手術的風險和創傷,在術前一定要評估患者的生存質量和全身情況。 3.短路手術: 適用於晚期胃癌不能手術切除,同時伴有梗阻的病人。 如幽門竇部癌合並幽門梗阻者可作結腸前或結腸後胃空腸吻合術。胃賁門癌伴有梗阻時可作空腸食管側側吻合術,後者常需開胸才能完成手術,手術適應症要嚴格把握。一般捷徑手術不能提高療效,但能減輕病人痛苦,希望可以提高其生存質量。 手術固然能切除癌腫,但還有殘癌、或區域淋巴結轉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復發轉移幾率非常高。術後尚需積極支持營養治療。

8. 胃癌手術需要多少錢刀口多長

產品主要成分:綠花椰菜提取物(抗癌物質,可殺死幽門螺旋桿菌)、姜黃素(強有力的抗氧化劑,防止細胞受到氧化破壞)、維生素A(一定程度上保護機體不受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鋅(強有力的傷口癒合劑)。產品價格大概就是2000元,也有出現了不少患者康復的案例。

9. 胃癌根治術的手術步驟

1、上腹正中切口 怎樣才能從腹白線開腹,又不會將兩側腹直肌鞘切的面目全非哪?首先,在皮膚上利用劍突和臍連線,然後仔細觀察,可以發現一排增粗的毛孔。最難得是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後,怎麼知道白線在哪。告訴大家一個最保險的方法,在臍上一厘米橫行切開腹直肌前鞘一厘米,即可確定腹白線位置和寬度。如果你的方向感較差,向上切開依然會偏離中線,那麼在劍突下再切一個橫口。
2、探查 先不要急於看看腫瘤是什麼情況,應該先探查肝脾和盆腔有無轉移結節。然後探查胃,腫瘤大小形態對手術意義不大,要特別注意腫塊距離幽門和賁門的距離,特別注意賁門的位置需要靠胃管確定。然後切開肝胃韌帶無血管區,探查與胰腺的關系。幽門部腫瘤要注意與肝十二指腸韌帶的關系。提起橫結腸,觀察結腸中動脈是否被侵犯。如果有大量腫大淋巴結,要特別注意胃左動脈根部,還有多大間隙。根據探查結果,判斷腫塊能否切除,切除難點何在,淋巴結清掃范圍。
3、順序 對於剛開始作胃癌根治的醫生,最難的就是游離,感覺無處下手,開始後,總感覺不如上級醫生層次清楚。從哪開始?到哪結束?因此,順序和條理是個問題!簡單說,就是從左向右,從下向上,從前向後。
4、網膜囊切除 完整清晰的網膜囊切除給人以藝術的享受,但是如果親自來做,就知道並不像想像的那麼容易。首先是將大網膜從橫結腸上分離,這應該是比較容易的,然後是分離橫結腸系膜前葉,此處最容易分破,應該電刀分離與鈍性分離相結合,其中鈍性分離最好用不帶電的電刀頭左右橫行劃開,這樣既節約時間,又可以保證分離平面平行推進,避免受力不均而至撕裂。跨越胰腺下緣最好先分離胃胰韌帶,然後自右向左分離。
5、幽門
在幽門下,有胃網膜右血管根部,幽門下淋巴結及幽門靜脈。
為了防止胰腺損傷,很多人採用近幽門處緊貼幽門切斷血管,但這樣做的結果是,需要把幽門下靜脈分支結扎,分離時容易造成分支間靜脈撕裂出血,同時遺留幽門下淋巴結,而且往往需要將網膜右血管主幹兩次結扎。
合理的方法是:先切開十二指腸下緣腹膜,顯露胰腺,此時你可以發現,胰腺有一個向上的凸起,凸起的頂端是網膜右血管根部,沿凸起 向上時動脈,而靜脈則向下。由於網膜右靜脈與右結腸靜脈匯合成干,應該先將其結扎,然後向上銳性分離幽門下淋巴結,最後於十二指腸下緣,緊貼十二指腸壁向右撐開,便可根部結扎網膜右動脈根部,同時避開了密集的幽門下靜脈。
6、十二指腸殘端
對於幽門部腫瘤,能否切除除了確定有無胰腺侵犯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否做到完好的十二指腸關閉。要特別注意能夠殘留多少十二指腸,血運,肝十二指腸韌帶。對於無法確定的病例,最好先切開膽總管前腹膜,顯露膽總管。然後切開十二指腸上下緣腹膜,分離十二指腸後方,確定可以保留的長度,並且與肝胃韌帶無血管區開口雙向探查腫瘤與胰腺的關系。
關閉殘端後,十二指腸游離殘端長度不應大於1厘米,以保證良好的血運。對於血運不佳、閉合後有滲漏的病例,應該毫不猶豫的行十二指腸造瘺術,關腹前必須再次觀察殘端情況。
7、小彎側清掃
由於胃癌多發於小彎側,因此小彎側清掃是根治術的重點。清掃的范圍包括胃小彎與肝臟之間除了肝血管、膽總管外的所有血管、淋巴、脂肪組織。如何才能順利完成清掃哪?最主要的就是清掃順序。
推薦順序:先在肝胃韌帶無血管區縱形切開,探查胃後壁。將切口向上延長直達肝臟下緣,這個點就是我們清掃的起點。注意,在此之前,不要結扎、切開任何小彎側組織。任何提前的操作多會造成重復勞動,並對下一步的操作 形成影響。然後沿肝下緣向右切開腹膜,直達肝固有動脈,跨越動脈在膽總管前方下行達十二指腸上緣,沿十二指腸上緣向左,達胃十二指腸動脈。向右游離肝十二指腸韌帶前葉至肝固有動脈左側,然後沿肝總動脈向左,根部結扎其上發出的肝右血管,結扎切斷跨越其上的胃左靜脈,直達腹腔干根部。如果肝總動脈旁有腫大淋巴結,可銳性分離與血管粘連,然後紗布壓迫止血即可,多不需結扎。
根部結扎胃左動脈根部,自原起點沿肝臟向左,直達賁門右側,然後自賁門向下,沿胃小彎結扎切斷血管,直達預定斷胃位置,便可將小彎側完整清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