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哪個瓜皮發的圖片
擴展閱讀
安心靜養動態圖片 2025-05-24 01:59:45
餐廳背景圖片大全純音 2025-05-24 01:57:21

哪個瓜皮發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5-30 04:29:06

1. 如何挑選黑皮西瓜圖解

1,看瓜皮:花皮瓜類,要紋路清楚,深淡分明,西瓜紋路整齊就是好瓜。顏色最好挑青綠色,不要霧霧白白的。黑皮瓜類,要皮色烏黑,帶有光澤。一般西瓜直條斑紋間隔要寬,橫斑紋要密,表示西瓜生長狀況良好,成熟度足夠。 2,看瓜藤:瓜藤若是直直的一條線,就不要,但若是捲曲圈起來的,就很甜。瓜藤部位向里凹入,藤柄向下貼近瓜皮,近蒂部粗壯青綠,是成熟的標志。瓜藤主蔓稱母蔓、分枝後稱子蔓,再分枝稱孫蔓,母蔓所結的瓜藤呈彎曲狀,子蔓或孫蔓較直,因母蔓的養分供應最足,所以最香甜最好吃。 3,看瓜臍:瓜臍越小越好,相反的,瓜臍越大皮越厚,越難吃。瓜臍窄小緊縮,代表施肥管理與果實發育良好,甜度與口感較佳。要挑瓜臍較平的,瓜臍凹陷可能是冷天著果,瓜皮厚硬,能食用的瓜肉少,越凹陷肉越少,西瓜果形越大,瓜臍凹陷越明顯。可用手指壓臍部附近,若有彈性代表成熟,若壓起來較硬,表示尚未熟或瓜皮過厚,瓜肉較少。 4,摸瓜皮:用手指摸瓜皮,感覺瓜皮滑而硬則為好瓜,瓜皮粘或發軟為次瓜。觸碰西瓜表皮的綠色斑紋,垂直摸起來有凹陷感,表示全熟,若瓜蒂翠綠可馬上享用,但若瓜蒂乾枯或已無瓜蒂,表示過熟。 5,聽聲音:熟度剛好的聲音類似拍打大肚腩,聲音較低,若聲音如拍頭,表示不夠熟。一手托住瓜尾,另一手水平輕拍西瓜腰部,若聽起來沉悶且帶有震動感,表示已成熟,水分充足。發出「咚、咚」的清脆聲,托瓜的手感覺有些顫動,是熟瓜。發出「突、突」聲的是成熟度比較高的。發出「噗、噗」聲,是過熟的瓜。發出「嗒、嗒」聲的是生瓜。 6,掂。成熟度越高的西瓜,其份量就越輕。一般同樣大小的西瓜,以輕者為好,過重者則是生瓜。看看頭尾兩頭大小要一致,質量好的橢圓瓜種,應該要兩頭大小差不多,若呈現頭小尾大的柚子形,代表質量較差;圓形瓜種的瓜形則要接近圓形,若像木瓜一般表皮有凹凸狀,則質量、味道也較差!怎麼樣?是不是堪稱挑瓜寶典呀!呵呵,覺得好要贊我一下哦!注意: 西瓜是熱帶水果,性寒!放冰箱更易增加寒害,對人的腸胃不好,建議剖開後包好保鮮膜,裝入小紙箱後再冷藏,避免冷氣直接接觸瓜肉,可減少寒害,保留最佳口感。

2. 麒麟瓜怎麼挑

1、看外形

挑選西瓜首先看外形,要挑外形漂亮的瓜,如果是畸形的,如葫蘆狀或是扁平狀、尖嘴狀、大肚狀等,畸形西瓜瓜身上比較狹窄的部分,吃起來口感不佳,這種西瓜多是敗育或者受粉不良等原因所致。

2、看顏色

看西瓜的顏色,熟了的西瓜顏色發亮,生瓜則顏色發青,發烏,沒有光澤。

3、看瓜蔓

不要選瓜蔓已經乾枯的西瓜,瓜蔓乾枯說明西瓜已經被摘下來很久了,除非是在冬季選反季西瓜可以忽視此項。在西瓜成熟的旺季,再吃存放較久的瓜,口感各方面都有所欠缺。

4、看紋路

一般來說,西瓜皮是由深和淺兩種紋路構成的,不管是深紋還是淺紋,相對來說摸起來光滑,紋路比較整齊、清晰是好西瓜的標准之一,而紋路不清晰的,皮紋暗淡和有疤瘌痤瘡黑頭癤腫的就不要帶回家了。底部紋路較緊密的西瓜,則表示皮薄,通常比較好。

5、聽聲音

輕輕敲拍西瓜,如果瓜皮很脆,聲音混濁、沉重,發出「嘭嘭」響聲的肯定是熟瓜;如果瓜皮很硬,發出「當當」清脆響聲的是生瓜;發出「噗噗」響聲的是熟過了的西瓜。

6、掂重量

如果個頭相近、瓜蔓同樣新鮮的西瓜,建議選輕一點的。比較重的表示這個西瓜的含水量較高,同時也意味著沖淡了含糖量。

在品種產地相同的情況下,選那些輕一些的更能保證挑到的是甜西瓜。也不是越輕越好,西瓜重量過輕,可能是瓜已經過熟,這樣的西瓜無論從口感還是風味上都大打折扣了。

7、看瓜柄

綠色瓜柄的西瓜比較熟;橫切開瓜柄,中間部分是白色的,白色范圍越大越成熟。

3. 有冬瓜,西瓜,南瓜,北瓜是什麼,能吃嗎發圖片給我看下

網路下圖片就知道了,北瓜和冬瓜是一樣的!西瓜你總最最最常見了吧!南瓜是黃色、比救生圈小的樣子、冬瓜(北瓜)是放大版的蘿卜,但是青色的 要給分,我說的這么好,嘿嘿

4. 瓜皮的表情越多越好。發給我。

「」

5. 香港那個和周星馳演過電影的會功夫瓜皮頭發的人

少林足球


電影《少林足球》(Shaolin Soccer)是由周星馳自編自導自演,趙薇、吳孟達、謝賢、黃一飛等聯合出演的一部喜劇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窮苦潦倒卻心懷功夫的人自創少林足球隊,並取得成功的故事。在2006年世界盃塞爾維亞和黑山國家足球隊與科...


黃一飛

6. 豆瓣上很火的叫做瓜皮的貓是什麼品種啊

就是狸花貓,也就是中華田園貓。- -
原文見豆瓣

瓜皮親媽2011年3月27日與流浪貓瓜皮第一次見面,而後經過一個星期的准備將兩歲瓜皮領回了家,成為了瓜皮媽家庭的一員。2014年3月27日,瓜皮來到主人家周年暨五周歲生日,瓜皮媽在其空間發表了祝賀。瓜皮的品種屬於中國本土的中華田園貓,血統可能不夠純正。

7. 瓜皮是什麼品種

瓜皮來自於豆瓣社區一位居於上海網友的爆照分享,頭像是一隻戴著柚子皮做的帽子的貓,瓜皮貓因此得名,並在豆瓣圈內獲得不小的影響力,後因其兩撇與眾不同的小眉毛與萌死人不償命的各種表情紅遍整個互聯網,被稱為論壇上最火的萌貓,並產生了大量衍生圖片與聊天表情。其品種為中國本土的中華田園貓。

8. 西瓜哪頭是頭哪頭是尾啊頭還吃還是尾好吃謝謝

西瓜沒有藤(瓜蒂)的是尾,另一頭是頭。西瓜頭和西瓜尾的味道其實差不多,但如果硬要比較的話還是西瓜頭甜稍微甜一點。

因為西瓜一般都是從頭部開始成熟,然後慢慢到尾部,所以西瓜頭比西瓜尾稍微甜一點。但是它們甜度的差別並不是很大,不仔細品嘗很難發現,最甜的還是西瓜的中間位置。

挑選西瓜的方法

1、看

挑選西瓜首先看外形,要挑外形漂亮的瓜,如果是畸形的,如葫蘆狀或是扁平狀、尖嘴狀、大肚狀等,畸形西瓜瓜身上比較狹窄的部分,吃起來口感不佳,這種西瓜多是敗育或者受粉不良等原因所致,最好不要購買。此外,看西瓜的顏色,熟了的西瓜顏色發亮,生瓜則顏色發青,發烏,沒有光澤。

另外還要看瓜蔓,不要選瓜蔓已經乾枯的西瓜,瓜蔓乾枯說明西瓜已經被摘下來很久了,除非是在冬季選反季西瓜可以忽視此項。在西瓜成熟的旺季,再吃存放較久的瓜,口感各方面都有所欠缺。

除了西瓜的外形、顏色、瓜蔓外,還可以從西瓜的紋路來挑選到好的西瓜。一般來說,西瓜皮是由深和淺兩種紋路構成的,不管是深紋還是淺紋,相對來說摸起來光滑,紋路比較整齊、清晰是好西瓜的標准之一,而紋路不清晰的,皮紋暗淡和有疤瘌痤瘡黑頭癤腫的就不要帶回家了。底部紋路較緊密的西瓜,則表示皮薄,通常比較好。

2、聽

輕輕敲拍西瓜,如果瓜皮很脆,聲音混濁、沉重,發出「嘭嘭」響聲的肯定是熟瓜;如果瓜皮很硬,發出「當當」清脆響聲的是生瓜;發出「噗噗」響聲的是熟過了的西瓜。

3、掂

挑西瓜還有一個方法是掂重量,如果個頭相近、瓜蔓同樣新鮮的西瓜,建議選輕一點的。比較重的表示這個西瓜的含水量較高,同時也意味著沖淡了含糖量。在品種產地相同的情況下,選那些輕一些的更能保證挑到的是甜西瓜。當然,也不是越輕越好,如果西瓜重量過輕,說明可能是瓜已經過熟,這樣的西瓜無論從口感還是風味上都大打折扣了。

9. 佛手瓜是什麼瓜是不是就是朴瓜呢

佛手瓜,又名隼人瓜、安南瓜、壽瓜等,屬葫蘆科特蔬菜品種。佛手瓜清脆多汁,味美可口,營養價值較高,既可做菜,又能當水果生吃。加上瓜形如兩掌合十,有佛教祝福之意,深受人們喜愛。

中文學名: 佛手瓜
別稱: 合手瓜、合掌瓜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 葫蘆目 Cucurbitales
科: 葫蘆科 Cucurbitaceae
屬: 佛手瓜屬 Sechium
種: 佛手瓜 S. ele
分布區域: 中國南方的浙江、廣東、福建、雲南、貴州等省早有栽培。
葯用價值
據國家營養協會報道,鋅對兒童智力發育影響較大,常食含鋅較多 的佛手瓜,有助於提高智力。中醫認為它具有理氣和中,疏肝止哎的作用,適宜於消化不良、胸悶氣脹、嘔吐、肝胃氣痛以及氣管炎咳嗽多痰者食用。
為多年生攀援性宿根草本植物。根為弦線狀須根,側根粗長,第2年後可形成肥大塊根;莖為蔓性,長10m以上, 分枝性強,節上著生葉片和卷須;葉互生,葉片與卷須對生,葉片呈掌狀五角形,葉全緣、綠色或深綠色;雌雄同株異花,異花傳粉,蟲媒花;果實梨形,有明顯的縱溝5條,瓜頂有一條縫合線,果色為綠色至乳白色,單瓜重250~500g,果肉白色;種子扁平,紡錘形,無休眠期。喜溫、耐熱、不耐寒。生長適溫為12~25℃,超過30℃生長受到抑制,極端高溫為40℃,低於5℃會產生寒害;適於中等光強,耐蔭;要求空氣濕潤;適於在土質肥沃和保肥保水力強的土壤上生長。
生物特性
1.根:佛手瓜最初為弦線狀須根,隨植株生長,須根逐漸加粗伸長,形成半木質化的側根,上生不規則的副側根。側根長而粗,在一般條件下,一年生的側根長達2m以上。根系分布范圍廣,吸收肥水能力強,耐旱。多年生的佛手瓜,進入第2年以後,在不十分炎熱的地區可形成肥大的塊根。 2.莖:莖蔓性,攀援性強。主蔓可長達10m以上。分枝能力強,幾乎每節上都有分枝,分枝上又有2次、3次分枝。節上著生葉片和卷須。 3.葉:葉互生,葉片與卷須對生。葉片呈掌狀五角形,中央一角特別長。綠色至深綠色,全緣。葉面較粗糙,葉背的葉脈上有茸毛。 4.花、果實、種子:佛手瓜雌雄同株異花,雄花多生於子蔓上,開花早;雌花多生於孫蔓上,開花遲於雄花。雄花10~30朵在總花梗的上部成總狀花序,每雄花有雄蕊5枚、花絲聯合。雌花單生,枝頭頭狀,花柱聯合,子房下位1室、僅具1枚下垂胚珠。彎片、花冠均為5片。異花傳粉,蟲媒花。 果實梨形,有明顯的5條縱溝,瓜頂有一條縫合線。果色由綠色至乳白色,單瓜重250g~500g。果肉乳白色,一個果實內只具一枚種子,果肉與種皮緊密貼合,不易分離;種子扁平,紡錘形。種皮系肉質膜狀,不具備控制種子內失水的功能。當種子剝離果實後,極易失水干癟而喪失生活力。故種子不能曬干貯存,一般均以整個種瓜為繁殖材料。種子無休眠期,成熟後如不及時採收,種子在瓜中就會很快萌發。這一現象稱「胎萌」,是佛手瓜的一大特點。
主要用途
果實、嫩莖葉、卷須、地下塊根均可做菜餚,是名符其實的無公害蔬菜。龐大莖蔓可作飼料;瓜蔓可作為強纖維 的來源,用來加工繩。果實含鋅較高,對兒童的智力發育、男女不育症、尤其男性性功能衰退療效明顯,可緩解老年人視力衰退。生長20d的嫩瓜含鈣比黃瓜、冬瓜和西葫蘆高2倍多,含鐵是南瓜的4倍、黃瓜的12倍,以白色或奶油色品種品質最佳。果型優美,適合庭園種植,可供觀賞和遮蔭綠化。 功效:佛手瓜在瓜類蔬菜中營養全面豐富,常食對增強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有益。經常吃佛手瓜可利尿排鈉,有擴張血管、降壓之功能。據醫學研究報道,鋅對兒童智力發能影響較大,缺鋅兒童智力低下,常食含鋅較多的佛多瓜,可以提高智力。佛手瓜對男女因營養原因引起的不育症,尤其對男士性功能衰退有益。 適合人群:適合所有人食用,老少皆宜。 適用量:每次1個。
佛手瓜根據果實的顏色分為白色種和綠色品種兩種。 1.綠皮種 生長勢強,莖粗蔓長,結瓜多。瓜皮深綠色,瓜形較長也大,果面有剛 佛手瓜
刺或無,單瓜重0.5公斤左右。豐產性好,但果實風味清淡些,是目前的主要栽培品種。 2.白皮種 生長勢弱,莖細蔓短,結瓜少。瓜皮白綠色,瓜形較圓也小,表面光滑無刺,肉質緻密,腥味淡,味較佳,產量較低,供生吃。
營養食用
佛手瓜肉質細嫩,每100克佛手瓜的果實 佛手瓜中含有水分90—92克,蛋白質0.9—1.2克,碳水化合物2.6—7.7克,維生素C12—22毫克,胡蘿卜素20微克。鉀的含量較高,可達190毫克,核黃素0.1毫克,鈣500毫克、磷320毫克、鐵40毫克、鈉10毫克、銅0.03毫克、鎂7毫克、鋅8.35微克硒2.3微克。此外還含有葉酸、泛酸、煙酸等。 佛手瓜的苗也是營養豐富的蔬菜,每百克鮮苗含有蛋白質1.8克、脂肪0.5克、碳水化合物4.3克、鈣20毫克,磷10毫克、鐵14毫克,特別是硒的含量每100克含30.58-53.01微克,是多種蔬菜不能比擬的。 佛手瓜的食用方法很多,鮮瓜可切片、切絲,作葷炒、素炒、涼拌,做湯、涮火鍋、優質餃子餡等。還可加工成腌製品或做罐頭。在國外,佛手瓜以蒸制、烘烤、油炸、嫩煎等方法食用。除果實外,根莖也可以食用,方法和風味與土豆相似,含維生素A、C較多。嫩葉和新梢也可作為蔬菜食用。 佛手瓜食用時最好選擇幼果以果肩部位光澤及果皮表面縱溝較淺者,果皮鮮綠色、細嫩、未硬化為佳。佛手瓜的上市期為秋末,很耐貯藏,常溫下可由10月一直放到翌年3月—4月,風味基本不變。
食物禁忌
由於佛手瓜屬於溫性食物,所以凡屬陰虛體熱和體質虛弱的人應少食。
葯用價值
1佛手瓜在瓜類蔬菜中營養全面豐富,常食對增強人體抵抗疾病的能 佛手瓜
力有益。 2佛手瓜蛋白質和鈣的含量是黃瓜的2-3倍,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也顯著高於其他瓜類,並且熱量很低,又是低鈉食品,是心臟病、高血壓病患者的保健蔬菜。經常吃佛手瓜可利尿排鈉,有擴張血管、降壓之功能。 3據國家營養協會報道,鋅對兒童智力發育影響較大,常食含鋅較多的佛手瓜,有助於提高智力。 4中醫認為它具有理氣和中,疏肝止咳的作用,適宜於消化不良、胸悶氣脹、嘔吐、肝胃氣痛以及氣管炎咳嗽多痰者食用。 5佛手瓜苗硒的含量每100克高達30.58-53.01微克,是多種蔬菜不能比擬的。現代醫學證明,硒元素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每個成人每日的攝取量應為30-50微克,硒元素具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保護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免遭損害等。 6佛手瓜對男女因營養引起的不育症,尤其對男同志性功能衰退有較好的療效。
食療作用
佛手瓜性涼味甘,歸肺、胃、脾經;具有祛風解熱,健脾開胃的功效;主治風熱犯肺、頭痛、咽干、咳嗽、脾胃濕熱諸證。
烹飪指導
佛手可作水果生吃,似黃瓜微甜爽口;也可作蔬菜,撲、熗、腌、炒、煮、 佛手瓜
做湯,無所不能,常見的家常菜製法如佛手炒雞丁、炸熘佛手肉卷、佛手雞茸湯羹和涼拌佛手裡脊等;還可加工成醬製品和糖漬品;由於目前尚未發現有病害,因而噴施的農葯較少,所以生吃無害。
培植技術
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佛手瓜喜溫暖而雨水分布均勻的氣候,不耐高溫和嚴寒。0℃時莖葉出現凍害,-3~-5℃莖葉全部凍死。10℃時生長緩慢,20~25℃時生長最適,當月平均氣溫20℃左右時,每日莖蔓生長量只有2~3cm,而25℃以上時,每天莖蔓生長量達15~20cm,但溫度太高也不利,35℃以上時, 佛手瓜
生長受到明顯抑制。開花結果適溫是15~20℃。低於15℃或高於25℃,均影響開花授粉,座果率下降,同時影響瓜的發育。到5℃以下,瓜停止膨大。 對水分需量大,尤其是7~8月高溫季節,一定要保持空氣和土壤中有較高的濕度,否則,蔓莖停止生長,葉色變黃。開花結果期土壤水分不足時,開花少,落花多,座果率低,瓜也小。 佛手瓜是短日照作物,在具有一定的營養生長量後,在秋季短日照條件下,開始生殖生長。月均為22℃左右,月日照時數170小時,即適合佛手瓜開花結果要求。因此在南方,適合在涼爽氣候的山區栽種。 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土層深厚、疏鬆、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通透性好的中性砂壤和壤土、粘壤土最適合種佛手瓜。對肥料要求,氮素不能過多,以免莖葉生長過旺而結果少,中後期要重施磷鉀肥。 佛手瓜適應性相當廣,可以利用房前屋後、山麓、渠旁、豬牛欄舍旁等一切空閑地栽種,豐產穩產性良好。
栽培技術
1.種瓜的選擇與越冬貯藏
種瓜需選擇個頭肥壯、重量500g左右、表皮光滑潤薄、臘質多、微黃色、茸毛不明顯、芽眼微微突起、無傷疤破損、充分成熟的瓜做種瓜。將種瓜於11月下旬放在5℃~7℃的室 佛手瓜
內保存,具體方法是用籮筐裝沙儲藏,即用籮筐裝一層沙,放一層瓜,不留空隙,籮筐頂端覆蓋10cm~15cm的沙即可。若數量大可在室內建沙池儲藏,在整個儲藏期要特別注意幾點:①自始至終不能澆水,即使表皮起皺也不能澆。②必須用於沙儲藏覆蓋,不能用農家肥和田園土儲藏覆蓋。③若無干沙可用干煤灰儲藏覆蓋。
2.育苗
佛手瓜在溫帶地區只能作一年生栽培、須整瓜播種育苗。在南方佛手瓜入窖貯藏,翌年清明前後自然出苗,而後選擇苗好的種瓜直接播種。北方為培育大壯苗,提高幼苗的抗性,需及早適時進行室內催芽。催芽時間於翌年1月下旬將種瓜取出,用塑料袋逐個包好,移到暖室或熱炕上催芽,溫度15~20℃。催芽溫度不宜太高.溫度過高出芽快,但芽細不健壯。適當降低催芽溫度,芽粗短健壯。半月左右種瓜頂端開裂,生出幼根,當種瓜發出幼芽時進行育苗。數量小用大營養袋或花盆放在暖室培育,數量大用簡易保護地培育。營養土用通氣性能好的砂質土與菜園土對半混合配製,種瓜發芽端朝上,柄朝下,覆土4~6cm、土壤濕度為手握成團,落地即散為准。不要有積水。育苗期瓜蔓幼芽留2~3枝為宜,多而弱的芽要及時摘掉。對生長過旺的瓜蔓留4~5葉摘心,控制徒長,促其發側芽。育苗期間要保持20~25℃,並還要注意保持較好的通風光照條件。佛手瓜整瓜播種,需種瓜量較多,成本偏高。為減少種瓜用量,擴大繁殖系數,山東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採用莖切段扦插育苗獲得成功。具體方法是:將種瓜提前育苗,培育出用於切段扦插的健壯秧蔓。在有溫室的地方,可於11~12月育苗,延長育苗期可使幼苗多發枝、發壯枝。於3月上、中旬將幼苗秧蔓剪斷,每一切段含2~3個節。將切段莖部置於500ppm的萘乙酸溶液中浸泡5~10分鍾,取出插於育苗營養土或蛭石、珍珠岩、過篩爐渣等輕質基質內,保溫保濕促其生根。據試驗,採用此法扦插成活率達80%以上。
3.定植
佛手瓜斷霜後即可定植。大棚栽培可於3月上、中旬定植,露地栽植以於4月中旬為宜。定植時,穴要大而深,約1m見方,1m深。將挖出的土再填入穴內1/3,每穴施腐熟優質圈肥200~25 佛手瓜
0kg,並與穴土充分混合均勻,上再鋪蓋20cm的土壤,用腳踩實。定植時將育苗花盆或塑料袋取下,帶土入穴,土地與地平面齊,然後埋土。定植後澆水,促其緩苗。定植密度,若採用種瓜育苗,大苗定植,每667平方米可栽20~30棵。用切段扦插的小苗栽培,密度可適當加大,行距3m~4m,株距2m,每667平方米80~120株。
4.搭架引蔓與整枝
佛手瓜的繁殖力和攀援力都較強,生長迅速,葉蔓茂密,相互遮陰,任其生長最易發生枯萎和落花落果現象。因此當瓜蔓長到40cm左右時就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竹桿繩索等物讓佛手瓜的卷須勾卷引其葉蔓攀架、上樹、爬牆。佛手瓜側枝分生能力強,每一個葉腋處可萌發一個側芽。定植後至植株旺盛生長階段,地上莖伸長較慢,莖基部的側枝分生較快,易成叢生狀,影響莖蔓延長和上架。故前期要及時抹除莖基部的側芽,每株只保留2~3個子蔓。上架後,不再打側枝,任其生長,但應注意調整莖蔓伸展方向,使其分布均勻,通風透光。
水肥管理
(1)定植後1個月內主要做好幼苗的覆蓋增溫,促進生長發育。此期間不追肥,只澆小水。 (2)根系迅速發育期,要多中耕鬆土,促進根系發育,為秋後植株的旺盛生長奠定基礎。越夏期勤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增加空氣濕度,使佛手瓜安全越夏。 (3)進入秋季,植株地上部分生長明顯加快進入旺盛生長期,要肥水猛攻,以使植株地上部分迅速生長發育,多發側枝,為多開花多結果奠定物質基礎。 (4)盛花盛果期,日蒸騰量大,需要充分的水肥,水份以保持土壤濕潤為宜,可採用葉面噴施氮、磷肥2~3次,或施腐熟的人畜肥。
關於收獲
佛手瓜開花結果較集中,對莖蔓生長影響較大。要及時採摘,養活養分消耗,有利於後茬瓜的生長發育,以提高產量。一般每株可采瓜200~600個,667平方米產3000kg~5000kg。
美味菜餚
涼拌佛手瓜
主料:佛手瓜300克 輔料:柿子椒30克,青椒20克 調料:醬油10克,白砂糖15克,味精2克 涼拌佛手瓜
特色:味道鮮美,口感脆嫩,顏色鮮艷。做法: 1. 佛手瓜洗凈切絲; 2. 紅椒、青椒洗凈去蒂、籽,切絲,將佛手瓜絲和辣椒絲放入沸水中焯燙一下,撈起備用; 3. 在容器中放入醬油、白糖、味精與佛手瓜絲和辣椒絲攪拌均勻,盛盤即可。
清炒佛手瓜
食材:佛手瓜、胡蘿卜、黃甜椒、 清炒佛手瓜
蔥調料:鹽、糖、植物油、蘑菇精 做法: 1、佛手瓜、胡蘿卜、黃甜椒切片,蔥切成蔥花; 2、油燒成八分熱時放入切好的食材一起大火快速翻炒; 3、轉為中火放適量糖和鹽翻幾下後轉小火放點蘑菇精裝盤即可。 佛手瓜口味依舊那樣鮮嫩清甜可口,很適合在這樣的夏天食用。
佛手瓜煲雞腳
材料:佛手瓜100克、紅棗10克、雞腳200克、生薑10克。清水500克、鹽20克、味精10克、白糖5克、胡椒粉少許。 做法: 佛手瓜煲雞腳
1.佛手瓜去籽切塊,生薑切片,雞腿砍去爪尖,紅棗洗凈。 2.瓦煲注入清水,放入雞腿、紅棗用小火煲40分鍾。 3.再調入鹽、味精、白糖、胡椒粉、佛手瓜同煲20分鍾即成。 佛手瓜炒醬肉丁 原材料:豬五花肉、佛手瓜、甜椒、大蔥、玉米 調料:料酒、老抽、白糖、豆粉、鹽、雞精、食用油、生薑 製作步驟: 翻炒的時候別忘了加適量的雞精和鹽。
佛手瓜炒鵪鶉松
主料:佛手瓜1斤(約600克),鵪鶉4隻,蒜蓉1茶匙。 配料:芡味料:鹽、糖、生抽各1/4茶匙,蚝油1湯匙,上湯1/2杯,生粉1茶匙。 做法: 1、佛手瓜去皮切件,用水煮約兩分鍾,瀝干水。 2、鵪鶉去皮及骨,將肉切碎。 3、燒熱1湯匙油,爆香蒜蓉,加入碎鵪鶉肉炒熟,將佛手瓜加入,炒勻後放入芡汁,煮滾至稠,試味後即可上碟。

10. 什麼樣的西瓜是熟透了的

購買瓜時,怎樣才能挑選到稱心如意的瓜呢?在此介紹如下幾種挑選瓜的方法,供參考。
1、觀色聽聲。瓜皮表面光滑、花紋清晰、紋路明顯、底面發黃的,是熟瓜;表面有茸毛、光澤暗淡、花斑和紋路不清的,是不熟的瓜;將西瓜托在手中,用手指輕輕彈擊,發出「咚、咚」的清脆聲,而且托瓜的手感覺顫動的為好。如果西瓜發出「噗噗」的悶響,而且手感較軟,一般是熟過頭了。 2、看瓜柄。綠色的,是熟瓜;黑褐色、茸毛脫落、彎曲發脆、蜷須尖端變黃枯萎的,是不熟就摘的瓜;瓜柄已枯乾,是「死藤瓜」,質量差。
3、看頭尾。兩端勻稱,臍部和瓜蒂凹陷較深、四周飽滿的是好瓜;頭大尾小或頭尖尾粗的,是質量較差的瓜。
4、比彈性。瓜皮較薄,用手指壓易碎的,是熟瓜;是指甲劃要裂,瓜發軟的,是過熟的瓜。
5、用手掂。熟了的西瓜分量相對較輕,同一品種、體積差不多大的西瓜,越輕的越好。有空飄感的,是熟瓜;有下沉感的,是生瓜;用手摸。瓜皮光滑、手感結實的是好瓜。 6、試比重。投入水中向上浮的,是熟瓜;下沉的是生瓜。
7、看大小。同一品種中,大比小好。
8、觀形狀。不論什麼品種,瓜皮紋路清晰,色澤光亮,瓜蒂和瓜臍部位向里凹入,而且瓜藤根部粗的是好瓜。此外,瓜體整齊勻稱的,生長正常,質量好;瓜體畸形的,生長不正常,質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