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簡單的熊孩子簡筆畫帶顏色怎麼畫
熊孩子這一稱呼來源於北方,泛指那些惹人討厭的孩子。也有昵稱的意思,表示對調皮孩子的愛稱。那麼熊孩子的 簡筆畫 要怎麼畫呢?我今天教大家畫熊孩子,步驟很簡單,一起來學習吧!
熊孩子的簡筆畫成品圖:熊孩子的簡筆畫步驟如下:
熊孩子簡筆畫步驟1
熊孩子簡筆畫步驟2
熊孩子簡筆畫步驟3
熊孩子簡筆畫步驟4
熊孩子簡筆畫步驟5
關於熊孩子的 作文 :
關於熊孩子的作文一:
我家住一樓,屋前有小院,小院對面,是小區綠化帶中心的涼亭。涼亭四周有大片草坪,往來無車輛,於是便成為小朋友們嬉戲玩耍的地方。爸爸種的一人高的冬青樹,成為我們家小院天然的籬笆。小亭周圍來來往往的人們,總喜歡透過籬笆往我家小院瞟一眼,但除了小貓小狗的偶爾光顧以外,從來沒有人試圖通過翻越籬笆,來我家「做客」。但昨天,我們卻遇到了幾個特殊的客人:
三個熊孩子扒開冬青枝條,從外面鬼頭鬼腦地看向我們家裡面。「噓——好像沒有人!」「嘿嘿,太好了!」正在做作業的我聽見了聲音,想看看他們要做什麼。其中一個孩子企圖從籬笆翻進來,卻發現自己似乎無法翻越如此高的東西,就啟動了B計劃:把各種各樣的垃圾向我家院子投來,邊投還邊比看誰投得遠,誰能打到我家 籃球 架。被不幸砸中的花草無辜遭了殃。我一看大事不妙,趕緊叫上爸爸,爸爸一聲怒吼,三個孩子立即作鳥獸散。
但是沒過多久,這三個傢伙繞到我家東邊衛生間,看到衛生間的窗戶開著,居然往裡面開始投擲小石子、玻璃渣子等東西。爸爸聽到響聲,沖進衛生間,熊孩子們一鬨而散,徒留一地狼藉,和非常生氣的爸爸。
這三個熊孩子我們並不認識,他們今天的行為可能只是惡作劇,從所謂的冒險中尋求著刺激與快樂。看似是小事,沒有造成很大的危害。但這種行為,如果不加約束,日後必將帶來嚴重的後果。我很想給這些孩子的爸爸媽媽寫一封信,把它貼在每幢樓的門口,告訴他們要讓孩子明白「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道理,這比考滿分更重要。
丟進我家的垃圾,很快就清掃干凈了;但德行的缺失怎麼清掃呢?
關於熊孩子的作文二:
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原本想好好休息一天,放鬆下心情。我卻渾然不知,媽媽已經邀請了小姨和五歲的小表弟來家做客。
「我要看熊出沒!」五歲的小傢伙一進家門,連鞋都沒脫,「叭叭」,用力踩著地板,兩只小腿彎曲,一蹬,就蹦到了沙發上。
肥嘟嘟的小手已抓住電視遙控器,熟練地操控著電視屏上的游標。這場景真是讓人哭笑不得,誰讓我家電視和他們家的同款呢!
好歹初二生了,陪看「熊出沒」實在覺得無聊,便和家人說出去打會兒籃球。
打球打著,就過了倆小時,回到家已經大汗淋漓,正當我想回到自己房間休息一陣時,小傢伙已經不在客廳的沙發上了。
「熊大,光頭強又來砍樹啦!」電視也沒關,還在播放《熊出沒》。但小傢伙已不在客廳,大人們在做飯,而我一向關得嚴嚴實實的房門卻不同尋常地虛掩著。
「不好!」我沖到房間門口,看到熊孩子正抱著我的泡沫板船(科技節作品),文具撒了一地,而且折的折,彎的彎,彷彿幾十個彎腰駝背的老人集體躺在地板上休息。
「哇!吳桐,你回來啦!你看,下雪啦!哈哈哈哈……」他是我弟弟妹妹中唯一一個直呼我大名不加哥哥的。說著他手裡就拿著幾塊早已被址得破碎的泡沫往天花板上「唰唰」地扔去,泡沫碎飛得滿屋都是……
「出去!出去!」我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厲聲喝道。只見小傢伙一楞,舉在空中的雙手還沒放下,就眉頭一皺,小眼一眯,大嘴一撇,下唇向外翻出,露出幾顆下齒,「哇!」地一大聲,驚天動地,眼淚和鼻涕齊飛,大聲喊著「媽——媽——吳桐——他罵——我——!」
一頓說不通的解釋後,男女混雙(我爸媽)是免不了的啦!
簡單的熊孩子簡筆畫帶顏色怎麼畫相關 文章 :
★ 簡單的輕松熊上色簡筆畫圖片教程
★ 兒童有顏色簡筆畫圖片大全
★ 帶顏色的幼兒簡筆畫圖片有哪些
★ 帶顏色的簡筆畫大全
★ 可愛的小孩子上色簡筆畫圖片教程
★ 兒童帶顏色人物簡筆畫圖片大全
★ 簡筆畫帶顏色卡通人物大全
★ 畫一個小學生簡筆畫帶顏色的圖片
★ 兒童簡筆畫大全彩色
★ 簡筆畫顏色大全
② 捏~捏~捏麵人
小面團,真神奇,搓一搓,揉一揉,捏一捏,腦袋安安好,胳膊伸出來。
奶奶的巧手十指翻飛,各種人物或動物造型便惟妙惟肖,可把小朋友們看呆了。
在上星期的民俗主題,我們有幸請到了民俗大師來到幼兒園為小朋友們表演、指導,活動結束我們體驗了麵塑藝術----捏麵人。在前期主題推進中我發現幼兒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不夠,於是開始在餐前放學等時間穿插分享民俗文化傳統故事,幼兒很感興趣,這一次觀看了這么精彩的活動,小朋友們更是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想要自己嘗試一下啦!
麵塑是中國特有的一門民間藝術,起起伏伏距今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麵塑是街邊文化,起源於草根,麵塑藝人挑擔背箱,走街串巷以謀生計。麵塑作品以麵粉為主,配以色素等輔料,通過原料製作、原料上色、麵塑成型三步來製作麵塑作品。在我們的活動中還原了最精彩的捏製成形環節,我們趁熱打鐵,給小朋友講了很多麵塑有關的知識。
小朋友們有了觀看的經驗和這些知識做鋪墊,介紹起作品一點不含糊,很多小朋友都能看著投放的圖片表達出自己的見解來了,其中小樂,晨晨和雪兒最令我印象深刻。
小樂指著魚躍龍門的麵塑圖片給大家講出了小鯉魚奮勇向前逆流而上重獲新生的故事,晨晨向著荷花麵塑表達了想要一家人和和美美幸福美滿的願望,雪兒呢,看著兔子麵塑祝福妹妹像小兔子一樣快樂長大。
聽到孩子們的分享,我長舒一口氣,前期的工作有了成效,孩子們能夠探尋作品背後的意義內涵,分享故事,把祝福送給身邊的人,可以說是把傳統文化這民族的根基根植於孩子的心中了,這是文化的熏陶藝術的感染,接下來就是考驗孩子們創造力的時刻了。
我們首先投放的製作材料是小朋友們最不陌生的太空泥,因為所有小朋友都曾經玩過太空泥,捏過各種各樣的作品。但真正這樣能捏出這樣樣式好看,形狀立體的人偶或動物的還是第一次,在這個這個星期我們投放了圖片讓孩子可以照著捏,基本都是卡通形象的面人成品圖片,然後將根據觀察結果決定後續製作主題的難易程度,如考慮是製作繪本故事情境還是吉祥如意的花紋。
瞧,恩恩學著奶奶捏麵人的手法行動起來了!她神情專注,口中還念念有詞,先取一塊白色的泥,揉的一點皺紋也沒有,然後小心翼翼捏出小耳朵,再用一塊粉色的面捏出裙子和蝴蝶結,再加上黑色的眼睛,安上黃色的鼻子,最後用黑色搓條加上兩道胡須,哈,一隻萌萌的Kitty貓就捏出來了。恩恩滿意的加上木簽,把作品插在展示台上「哇,Kitty貓!」小朋友們都驚呼起來,手下的動作更快了,大家都較著勁努力做出漂亮的作品呢。
我們一邊動手做,一邊交流製作方法,如:
揉:雙掌交錯呈順時針方向反復揉動,用力均勻。小朋友們,可揉出面人的哪些部位?(頭、眼、鼻、身子等)
搓:雙掌來回摩擦。可搓出什麼形狀?(圓柱形、長條形等)哪些小動物是這種形狀呢?(蛇、蚯蚓、大象的鼻子等)
捏:先示範,再提問:這是什麼方法?什麼叫捏?用拇指或別的手指把泥弄薄或弄成一定形狀的方法就是捏。哪些部位可以捏出來?(耳朵等)
壓:運用手掌的力度把泥弄扁叫壓。塑造哪些小動物可以用壓呢?(小烏龜、穿山甲等)
刻:用小刀或牙簽等在泥上刻出所需的紋路。小動物的哪些部位可以刻出來?(虎皮紋、魚鱗、小鳥羽毛等)
在製作過程中,一個個圖形、色彩與數的問題被提出被攻克,跨越了領域也跨越了民俗活動高不可攀的表象,此刻小朋友們興致正濃,快樂游戲快樂學習。
我還聽到有小朋友告訴我,老師老師,我的理想是長大了表演捏麵人!
瞧吧,這一次體驗帶給小朋友的可能是一生的快樂呢!
一個個小面人誕生在小朋友的手心裡,我們的主題也正在不斷豐富和完善,我將不斷思考,做小朋友喜歡的有深度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