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麼辨別奶粉變質了,在沒過期的情況下
辨別奶粉變質的方法:捏是否有結塊,聞是否有異味,查看奶粉的包裝,看粉質,觀察沖調狀態。
1、捏是否有結塊
正常奶粉應該鬆散柔軟。如果奶粉有較大較硬的結塊,且顏色變深有異味,表明奶粉已經變質,不能吃了。
正常奶粉:
2、聞是否有異味
正常的奶粉聞起來,應該是帶著清淡的乳香氣的,不過於濃烈;如果奶粉出現酸味、霉味、腥味,表示已經變質。
(1)脂肪氧化味:這主要是奶粉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氧化所致,主要影響因素是氧、光線、重金屬、酶和酸度。
(2)脂肪酸敗味:這主要是奶粉加工時殺菌不徹底,牛乳中的脂酶水解乳粉中脂肪所產生的氣味。
(3)陳腐氣味:這是奶粉受潮所致。故奶粉貯存時應防止受潮,開主啟食用後應盡可能密封保存。
3、查看奶粉的包裝
奶粉的包裝要完整,標有明顯正規的質量安全(QS)藍色標志,生產廠家、日期都要清晰可見,保質期噴碼可以用手試著擦拭,如果能夠被輕易擦掉則代表奶粉儲存時間過長或者是剛剛噴上去的,消費者最好不要選購。
4、看粉質
開封後的奶粉可能由於空氣中的水分進入,或在奶粉配製過程中,不可避免帶入少量的水滴等原因,使奶粉受潮吸濕,容易發生結塊。如果結塊一捏就碎,這種奶粉質量變化不大。但是,結塊較大、堅硬、捏不碎的,說明奶粉質量已不好,應該舍棄不用。
5、觀察沖調狀態
正常的奶粉沖調後能復原成鮮奶一樣的狀態,奶液乳白色,具有奶香味;變質的奶粉在沖調後一般色澤灰暗,有焦粉狀沉澱,或大量凝固顆粒上浮,或有酸臭味。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奶粉千萬不能這樣保存 如何判斷奶粉是否變質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幾招輕松辨別奶粉的好與壞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儲存不當嬰幼兒配方奶粉易變質
參考資料來源:光明網-寶寶罐裝奶粉開封多久後不能吃?
② 奶粉成塊了還能喝嗎
奶粉成塊了不能喝。
奶粉有發硬、結塊現象,說明奶粉已經受潮,開始發生變質,不能食用。正常奶粉應該鬆散柔軟。不確定奶粉是否變質的話,可以用勺子舀一點出來,放在另外的地方用手摸一摸,如果奶粉有較大較硬的結塊,且顏色變深有異味,表明奶粉已經變質,不能吃了。
正常的奶粉聞起來,應該是帶著清淡的乳香氣的,不過於濃烈;如果奶粉出現酸味、霉味、腥味,表示已經變質。
(2)奶粉結塊搞笑圖片擴展閱讀
奶粉保存方法:
1、罐裝密封
相對於其他包裝,罐裝是密封性較好的,開封後奶粉放在室溫、避光、乾燥、陰涼處儲存即可,並於一個月內吃完。在每次食用後,務必要將奶粉罐的蓋子蓋緊。
2、袋裝密封
袋裝奶粉開封後要扎緊袋口。如果覺得不方便可以放入之前的空奶粉罐里,但是要注意密封性。
3、盒裝密封
盒裝奶粉一般在紙盒內還有袋裝,其密封的方便性不及罐裝奶粉,對於盒裝奶粉開封後的保存可採用袋裝奶粉的存儲方法,開封後要扎緊袋口或者放於潔凈的奶粉罐內,並於半個月內吃完。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幾招輕松辨別奶粉的好與壞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奶粉千萬不能這樣保存 如何判斷奶粉是否變質
③ 為什麼新買的奶粉會結塊,奶粉什麼樣的情況下結塊不要緊,什麼樣的情況下的不可
您好!1) 靜電吸附:奶粉由運輸過程中,奶粉受到顛簸,乳粉之間相互摩擦導致的奶粉結塊。奶粉品質是沒有問題。(常見於鬆散的小結塊,奶粉顏色、口味正常,其營養成份和質量是不受影響的) 2)奶粉吸收外界水分所導致:在使用過程中,由於潮濕天氣、奶粉小勺碰到奶瓶上水蒸氣等,導致奶粉自身水分含量升高而結塊。冬季不要將奶粉放置在暖氣旁。 3)若是剛買的開封就是結塊的,可以要求退換。 嬰兒奶粉請在陰涼乾燥處儲存。已經打開過的嬰兒奶粉不要儲放在冰箱里。嬰兒奶粉如果開封,請在一個月內食用完。打開奶粉罐之前,應用清潔的紙巾或棉巾擦拭蓋子。
④ 奶粉為什麼會出現結塊
奶粉主要是指以牛的乳汁為原料,經過消毒、脫脂、脫水、乾燥等工藝製成的粉末;也可指使用山羊等其他動物的乳汁生產的產品,不過有些媽媽卻反映說奶粉結塊了,這是怎麼回事,接下來就跟著我一起去看看吧。
奶粉結塊的原因
1、正常的結塊
因為奶粉本身含有一定水分,在運輸和搬運過程中,難免會產生震動和碰撞,在外力震動的作用下,水分子會輕度聚集並壓縮,從而出現結塊的現象,但只是體積變小密度變大重量和質量並未發生改變。
對於這樣的結塊,只需輕輕震動或搖晃,就會散開。這種情況是完全可以正常飲用的。
2、不正常的結塊
當奶粉結塊是硬塊,且很難弄散,那就是奶粉嚴重受潮了。這種情況,奶粉的溶解性會變差,且其他營養素也流失變性,即使奶粉還在保質期內,也不建議再飲用。
奶粉變硬結塊的兩種情況▶新開封:
如果是新開封的奶粉就出現敲不散的硬塊,那麼多是因為奶粉生產過程的操作不當、奶粉包裝時的空間空氣濕度偏高、奶粉包裝密封性不好等情況導致奶粉吸收了過多水分產生的變質結塊。 不過現在奶粉都是電腦自動化生產線控制,各個環節都能做到標准化,所以在保質期內開封就遇見敲不散的硬塊這種情況非常少見。
▶開封後:
開封後的奶粉取拿和保存不當最易導致結硬塊的情況。譬如媽媽的手是濕的便去取奶粉;沖調奶粉的環境比較潮濕在水池邊;奶粉沒有密封好等等使用和貯藏過程的 方法 不當,也易造成奶粉吸收空氣中的過多水分。
奶粉吸濕,其實主要是奶粉中的乳糖因其結構所以極易吸水,乳糖吸水後會使奶粉中蛋白質顆粒彼此黏結而形成塊狀,時間不長奶粉結塊可一碰即散;但如果水分過高時間又長的話就易變質。
奶粉開封後的使用過程是最易吸濕結塊的,所以沖調和儲存奶粉一定要注意方法。
奶粉的沖調誤區誤區1
礦泉水、純凈水比自來水干凈安全
沖配方奶粉大家提倡用自來水,礦泉水沖牛奶易致嬰兒便秘,純凈水則沒有任何礦物質,不適合寶寶發育成長。
家庭用自來水大都經過了水廠的處理,質量符合標准,自來水煮沸後,放涼至40℃左右,再用來沖奶粉就可以了。純凈水失去了普通自來水的礦物元素,而人從水中對鈣吸收率可以到90%以上,所以不宜用純凈水沖牛奶。而礦泉水由於本身礦物質含量比較多,且復雜。嬰兒腸胃消化功能還不健全,磷酸鹽、磷酸鈣過多,會引發消化不良和便秘。如果擔心自來水廠消毒後的形成余氯殘留以及水管、水箱帶來的鐵銹和鉛污染,可以在水龍頭上加裝一台簡單而有針對性的“寶寶愛水”嬰幼兒專用濾水器,來過濾這些雜質,消除可能的水質污染。
誤區2
沖多沖少太隨意
個別爸媽放奶粉的數量很隨意,沖調用水量也或多或少,不講究調配濃度。這種做法也是不妥當的。嬰幼兒的適應能力較弱,又無法准確表達自己的感受,大家還是應該參照奶粉外包裝上印的參考數據調配比較合適,沖一次就能吃完的量。當然,不同月齡寶寶之間是有個性差異的,還應當根據自家寶寶的特點作適當調整。
誤區3
在奶瓶里放入過量的奶粉
搞親子活動一般時間較長,期間小寶寶有可能需要飲奶2~3次。大多數爸媽比較講究,出門會帶上能分格存放奶粉的容器,在每一格內放入供一次飲用的奶粉,既能保證寶寶的飲用量,不會產生要麼不足要麼浪費的現象,又很方便,值得稱道。可有的爸媽嫌出門在外,帶的東西多了麻煩,能精簡就精簡,能不帶就不帶。這種想法並沒有錯,錯在他們的具體做法上。這些爸媽認為,參加活動就要展示自己和寶寶的美好形象,各種衣服不能少帶;零食在 人際交往 中的作用不小,不能少帶;裝奶粉的容器體積較大且硬很占空間,弄不好打翻了還會污染衣物,把它省了吧!他們在奶瓶里放入可以吃2次以上的量。當寶寶第一次需要的時候,他們沖調得又多又濃,一次自然吃不完。剩下的留待下一次飲用。當第二次需要時,剩奶已經冷了。他們就往奶瓶里加點熱水,兌成溫熱的給寶寶喝。這樣做的壞處很多:一、第一次喝的太濃,第二第三次喝時可能過淡、過濃,不易吸收消化,過淡,營養和能量攝入不足,都不好。二、喝剩的奶放置時間長了,容易變質,萬一寶寶喝了變質的奶引起胃腸不適或者引發高燒,豈不因小失大。
誤區4
沖奶粉水越熱越好
大多人認為用熱水沖奶粉可以更好的把奶粉溶於水,這樣也會減少“掛壁”現象,其實,用熱水沖奶粉會把奶粉的蛋白質給破壞掉,這樣營養物質就減少了,反而成了累贅,這些被破壞的蛋白質不能被排出的話,容易形成結石。因為在沖奶粉的時候,盡量用溫水,然後伴隨攪拌,這樣溶解也較容易,營養也不會被破壞掉,更容易被寶寶吸收。
預防寶寶奶粉上火小貼士寶寶喝奶粉上火十分普遍,生命陽光奶粉營養專家提供如下小貼士給各位家長取用。
1、在寶兒一早醒來後,先給寶寶喝白開水。
2、寶兒四個月後添加輔食,不用過早添加。
3、喝奶粉的寶兒一般需要在餐前半小時補充一些白開水,約為餵奶量的1/2,具體為:出生第一星期30毫升;第二星期45毫升;1個月後50~60毫升;3個月時60~75毫升;4個月時70~80毫升;6個月時80~100毫升;8~12個月時100~120毫升。
4、將奶粉按照正常比例沖調,也可在奶粉或開水裡添加貝因美奶伴葡萄糖,預防上火,有助消化。
5、如果寶寶正值上火期間,適當減少一點餵奶量。
6、寶兒在2個月以內不建議飲用水果汁和蔬菜汁。
7、夏天或者寶寶伴有發燒等病狀時,可以增加喝白開水的次數。
⑤ 奶粉沖調時起坨是什麼原因
1、奶粉受潮容易打坨結塊。受潮的奶粉,由於受潮程度不一,結塊的硬度也不一樣,會導致奶粉中營養素的流失變性,這種情況下不建議食用,畢竟寶寶對營養要求還是比較高的。
2、水溫過高會使奶粉結塊。水溫會影響奶粉溶解過程中的分散和沉降速度,過低分散性不好,過高蛋白質變性了增加了不溶解成分,導致溶解性下降。
(5)奶粉結塊搞笑圖片擴展閱讀
沖奶粉的正確方法:
1、濃度適宜
一定要按照奶粉包裝上的建議比例沖調奶粉,不要擅自增加或降低奶粉濃度。。奶液過稀營養素和能量太低,長期食用影響寶寶生長發育;而奶粉沖調太濃,會加重孩子腎臟負擔,增加患腎結石、腸壞死的風險。
2、水溫適中
多數奶粉的沖調水溫都建議低於70℃,普遍為40℃~55℃之間,甚至更低,目的是最大程度地保護奶粉中各營養物質的活性。
3、正確順序
正確的沖調步驟是先加水調整水溫,再根據孩子的奶量和奶瓶刻度正確調整水量,最後按照奶粉罐上的指示加入適量奶粉,水平搓動旋轉奶瓶,使奶粉溶解。
4、不能再次煮沸
再煮沸會使奶粉中的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發生變化,失去原有的營養價值。建議奶粉沖調後應在1小時內喝完,冷藏條件下最多保存2小時。
5、白開水沖調
普通自來水煮沸後,放涼再用來沖調奶粉即可,方便快捷。
⑥ 奶粉為什麼會結塊呢結了塊的奶粉還能給孩子食用嗎
如果是短時間內形成的奶粉結塊可以食用,但是如果結塊時間比較長,奶粉變質或是吸潮後,蛋白質容易變性,且容易滋生細菌,不建議給寶寶喝。
質量好的嬰兒奶粉一般情況下看起來是細粉末狀的,不會結塊。但是在儲存不當的情況下可能會結塊。比如奶粉受潮吸收水分,就會形成結塊的情況,所以如果短期內奶粉受潮導致結塊,如果蛋白質未變性,無細菌滋生就可以繼續給寶寶喝。
但是如果是因為過了保質期,或受到其他污染導致的結塊,或者是伴有外觀顏色改變、氣味改變,就極有可能是因為奶粉變性或有細菌滋生,就不能繼續喝了。
但是由於家長對奶粉是否有蛋白質變性或細菌滋生主觀判斷不準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不要過多喂養結塊的奶粉。如果寶寶食用奶粉後出現任何不適的情況,應立即停止結塊奶粉服用,及時就醫。
⑦ 沖泡奶粉的時候出現沉澱和結塊問題,該怎麼處理呢
奶粉沖泡後是否有結塊和奶粉質量並沒有太大關系,更多的是和沖調方法、奶粉配料差異、生產工藝等有關,所以從奶粉溶解度來判讀它是好壞是十分片面的。
奶粉沖調為什麼會出現結塊?
這是因為奶粉在沖調過程中,多種原因下沒能讓粉質顆粒充分與水接觸,導致奶粉無法分散的水中,奶粉結塊外部是濕潤的,包裹住裡面的奶粉無法讓水進入裡面,於是就形成了一個個外濕內乾的結塊。
哪些行為會讓奶粉溶解度降低出現結塊?又該如何處理呢?
原因一:水溫不合適
不同品牌的奶粉所需要沖調的水溫也是不同的,如果水溫過低會影響奶粉分散性,出現結塊等;如果水溫過高又會導致蛋白質變性,同樣導致溶解性下降。
解決方式:奶粉外包裝上都有相應的最佳沖調溫度,寶媽應仔細閱讀說明書,按照他們給的溫度沖調奶粉。因為用手測試水溫誤差較大,最好用水溫計來測量溫度。
原因二:添加順序錯誤
不少寶媽會先加奶粉再加水,這種沖調順序是錯誤的,不僅容易造成量取比例錯誤,還易造成奶粉無法完全分散,出現結塊。
解決方式:正確順序是先加水再加奶粉,這樣水和奶粉的比例才能相對精確,避免出現奶粉過濃或過稀的情況,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結塊的產生。
原因三:奶粉保存不當受潮
有些寶媽習慣把奶粉放冰箱保存,這種做法是十分錯誤的。因為冰箱具有密閉、低溫、潮濕的特點,加上冰箱內外溫差大,奶粉放進去很容易受潮、結塊,沖也沖不開。
解決方式:奶粉正常情況下應放置在乾燥通風處保存,每次量取時都要注意擦乾手上的水分,以免水珠進入奶粉內引發受潮。如果是需要帶寶寶外出,衛生條件無法保證,最好自備幾個奶粉盒,方便又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