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凡卡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契訶夫俄國著名作家。全名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生於1860年,死於1904年。他出身於小商人家庭,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科求學。做過店員,當過醫生,後棄醫從文。他生活在十九世紀末期,正是沙皇俄國最黑暗的時代。他的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治下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的丑惡現象。
《凡卡》寫於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時,無數破產了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倖免。契訶夫家雜貨店裡有兩個小學徒,就常受他父親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學徒生活,同情小學徒的不幸命運,所以《凡卡》這篇小說寫得真實感人,使我們從中看到舊俄時代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
B. 這套表情圖叫什麼 在哪裡能找到
表情包:丘比龍
設計者:呂鵬
網路搜索「丘比龍表情包」即可。
簡介:
傳說丘比龍是丘比特的弟弟,古希臘神話中身為愛與美神的維納斯(Venus)與戰神瑪斯(Mars)的小兒子。因為哥哥是愛神丘比特,因此丘比龍的胸前也有一顆愛之心的印記。雖然有兩只翅膀,但因為喜歡吃甜甜圈,導致身體太胖,所以飛不起來,所以只能在凡間,不過它的可愛非常受人們的喜愛,它是一隻超級可愛的小愛神。
C.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的人物生平
1860年,契訶夫 (俄語: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於1月29日誕生於俄國羅斯托夫州亞速海邊的塔甘羅格。在家裡活下來的六個孩子中排行第三。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是農奴,憑借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契訶夫的祖父葉果羅夫·契訶夫當上了自己所從屬的地主家的糖廠經理,並陸續積累了一筆錢,終於在1841年為自己的全家贖了身。契訶夫的父親帕維爾·葉果羅維奇·契訶夫獲得自由後娶了一名名叫葉夫根尼婭的服裝商人的女兒,在塔甘羅格當雜貨店店主。對東正教十分虔誠甚至於狂熱,這對契訶夫後來的的悲天憫人有著很深的影響。父親的商店經營慘淡,這使得契訶夫從小生活艱難。父親對孩子非常嚴厲,經常打罵。盡管如此,契訶夫對父母始終非常孝順。他的母親經常給兒女們講故事,而且講得很好。她講的主要是她和她的服裝商人父親在整個俄國旅行的故事。契訶夫從小就喜歡喜劇和表演,這為他後來的劇作家之路埋下了基礎。契訶夫後來曾說:「我們的天賦源自我們的父親,但我們的靈魂源自母親。」1867年,他進入當地的一所希臘小學讀書。
1879年,契訶夫完成高中學業,前往莫斯科和家人團聚。在這里他獲得了獎學金得以進入莫斯科大學醫學系。這年年底,他寫成了短篇小說《給博學的鄰居的一封信》,這是他的處女作。
1880年,由於家境困難,契訶夫開始以文學記者的身份為一些幽默刊物寫些短小的幽默作品,藉以維持生活,他就這樣開始了文學生涯。這些搞笑作品藝術價值不是很高,但可讀性很強,而且也能見容於當時的書刊檢察機關。他逐漸擁有了一批讀者。漸漸地,他的名聲開始傳播。不過,他早期的幽默作品中也有一些針砭時弊、諷刺社會不良現象和世態人心的佳作。1880年3月,他將短篇小說《給博學的鄰居的一封信》發表在《蜻蜓》雜志上,成了他的成名作。當時他正在上大學一年級,他署的名是「安托沙·契洪捷」(Антоша Чехонте)。文中諷刺了一個不學無術而又自命不凡的舊式地主的愚昧無知,發表後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很明顯,他受到了當時俄國大量流行的幽默雜志的影響)。此時他寫得很快,作品數量很多。很快不少人都知道有這樣一個愛挖苦人的作者,他也引起了一些著名作家的關注。他開始以文學記者的身份給《蜻蜓》、《花絮》等雜志投稿,用的是筆名。他在成名之後繼續著自己早年的這一習慣。1880年,他的處女作發表之後,他結識了著名風景畫家列維坦,並成為至交。
1885年,他創作並發表了《皮靴》、《馬姓》、《凡卡》,《迷路的人》、《預謀犯》、《未婚夫和爸爸(現代小品)》、《客人(一個場景)》、《名貴的狗》、《紙里包不住火》、《哼,這些乘客們!》、《普里什別葉夫中士》、《獵人》、《哀傷》等短篇小說名篇。他也開始嘗試創作劇本。1883年,他發表了一些早期創作的短篇小說名篇:《胖子和瘦子》、《喜事》、《在釘子上》、《勝利者的得意洋洋(一位退休的十四品文官的故事)》、《小公務員之死》(Смерть чиновника)、《不平的鏡子》、《謎一樣的性格》、《站長》,這些作品奠定了他在俄國文壇的地位。1884年契訶夫大學畢業,獲得醫學學士學位和行醫執照。這一年,他又發表了一些短篇小說名篇:《文官考試》、《戴假面具的人》、《變色龍》(Хамелеон)、《外科手術》。他在《變色龍》中將其諷刺手法使用的淋漓盡致。他的創作開始轉向勞動者的困苦生活,藝術性也不斷提高。這一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書:《墨爾波墨涅的故事》(Сказки Мельпомены),裡面收集了六個在幽默刊物發表過的短篇小說。該書的出版堅定了他文學創作的決心。此前他在大學畢業時曾給自己這樣定位:「醫生是我的職業,寫作只是我的業余愛好。」
1886年,他發表了《太太們》、《幸福的人》、《在別墅里》、《大提琴的浪漫故事》、《一件藝術品》、《白嘴鴉》等短篇小說,以及《苦悶》(Тоска)、《凡卡》(Ванька)和《食客》、《校長》等系列短篇小說。這裡面的《苦惱》和《凡卡》是其早期創作的一次思想和藝術上的飛躍,他在裡面不再寫幽默故事了。接著,他發表了短篇小說集《莫特利故事》,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苦惱》、《凡卡》,尤其是前者,講述一個失去了兒子的老馬車夫無處傾訴自己的苦悶,只好向自己的馬傾訴的故事。這部作品語言樸素,情感真摯,後來被眾多名家一致贊賞。紐西蘭短篇小說家凱瑟琳·曼斯菲爾德甚至曾說「如果法國的全部短篇小說都毀於一炬,而《苦悶》留存下來的話,我也不會感到可惜。」這一年,一個不起眼的名叫德米特里·瓦西里耶維奇·格里果羅維奇(Дмитр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Григорович)的作家發現了契訶夫的才華,寫了一封信給他,信中肯定他的文學才華,他鼓勵契訶夫充分發揚他的這一天賦,希望他珍惜自己的才華,使他自己的創作態度更加嚴謹,多寫有意義的作品(此人因此而被稱為「著名作家」)。契訶夫深受啟發,開始以嚴肅的態度對待寫作,以後逐漸寫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思想的佳作。這一年,他寫出了一百多篇短篇小說。也是這一年,他的劇本創作的嘗試也終於有了結果:《論煙草的危害》,這是一部輕松的喜劇。
1887年,由於過度勞累和健康不佳,契訶夫前往烏克蘭東部旅行。旅行歸來後,他寫了中篇小說《草原》(Степь)。也是這一年,他的創作高峰到來了。這一年,他發表了《傷寒》、《吻》、《沃洛嘉》、《禍事》、《婚禮》、《逃亡者》、《無依無靠的人》等優秀的短篇小說。他也發表了通俗喜劇《蠢貨》和四幕喜劇《伊凡諾夫》。接著,他出版了小說集《在黃昏》,在這本書中第一次署上了真名,並把這個集子獻給了德米特里·瓦西里耶維奇·格里果羅維奇。
1888年,他把中篇小說《草原》(Степь)發表在嚴肅的文學雜志《北方導報》(Северный вестник)上。這部作品頗得好評,標志著他告別了喜劇性小說的創作,是他成熟的標志。他被俄國科學院授予「普希金獎金」。然後,他創作完成了另一短篇小說力作《精神錯亂》。
1889年2月,《伊凡諾夫》在彼得堡皇家劇院演出。然後,他發表了中篇小說《沒有意思的故事》。接著,他寫成了獨幕笑劇《求婚》和四幕喜劇《林神》。已經成為一名知名劇作家的他,加入了由亞歷山大·奧斯特洛夫斯基創辦的劇作家協會。
1890年4月到9月,契訶夫隻身一人,先坐火車,後騎馬、乘船,來到政治犯流放地庫頁島進行實地考察。庫頁島上地獄般的慘狀和西伯利亞的城市的貧窮給契訶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對黑暗的現實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逐漸改變了不問政治的心態,開始著述揭露沙俄專制制度下的內幕,著名的中篇小說《第六病室》(Палата №6)和報告文學《庫頁島旅行記》均是這次考察之後的產物。這一年,他發表了短篇小說《賊》、《古塞夫》,創作了獨幕笑劇《被迫無奈的悲劇角色》、《結婚》。
1891年,他創作並發表了短篇小說《村婦》、中篇小說《決斗》、獨幕笑劇《紀念日》,其中《決斗》是文學史上第一部向列夫·托爾斯泰的「勿抗惡」觀點進行挑戰的文學作品。這一年後,契訶夫將重心轉向戲劇創作,但沒有停止小說創作。
1892年,他創作並發表了《跳來跳去的女人》、《鄰居》和《第六病室》(Палата № 6)。《第六病室》表現的是重大的社會課題,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反對對人民群眾的精神的摧殘,作品語言朴實無華,氣氛壓抑,文筆精緻,但是思想深刻。列寧在年輕時讀了這部作品後「覺得可怕極了」,覺得他「自己好像也被關在六號病房裡了」。《第六病室》標志著契訶夫創作的轉折,是他在庫頁島之行後的一大成就。從此以後,契訶夫的中短篇小說具有了更強烈的社會性、批判精神和民主精神,藝術性也沒有絲毫的減弱。《第六病室》還秉承了《決斗》的精神,對列夫·托爾斯泰的「勿抗惡」思想進行了更猛烈的沖擊。這一年,他進行了一次出國旅行,到威尼斯、佛羅倫薩、羅馬、巴黎游歷。
1893年,他創作並發表了短篇小說《匿名氏的故事》和《大沃洛嘉和小沃洛嘉》。這一年,他在照顧病人時感染了肺結核(當時的肺結核幾乎是不治之症),為此,他到尼斯修養。
1894年,他創作並發表了中短篇小說《一個女人的天地》、《黑修士》、《大學生》,以及報告文學《庫頁島旅行記》。《庫頁島旅行記》直指沙俄的專制統治和對政治犯的壓迫。
1895年,他創作並發表了中短篇小說《掛在脖子上的安娜》、《兇殺》、《白額頭》,並且完成了四幕喜劇《海鷗》(Чайка)。
1896年,喜劇《海鷗》在彼得堡皇家劇院首演失敗,在輿論的批評聲中,失望的契訶夫曾一度發誓永遠不再創作劇本。接著,他發表了中篇小說《我的一生》。
1897年,他發表了短篇小說《農民》、《貝琴涅格人》、《在故鄉》、《在大車上》等。然後,他違背了前一年的誓言,寫成了反映鄉村生活場景的四幕劇《萬尼亞舅舅》(Дядя Ваня)。《萬尼亞舅舅》講述一個盲目崇拜者對「名教授」的絕望和一個想造福後代的鄉村醫生幻想的破滅。該劇是契訶夫劇作中的代表作之一,曾在莫斯科藝術劇院多次上演。
1898年,他加盟莫斯科藝術劇院,結識了高爾基,並與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兩人經常在一塊研究戲劇和小說的發展情況,並研究如何為俄國的戲劇發展開辟新的道路。他開始與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欽科等人進行了創造性的合作,對舞台藝術做出了重大改革。他也幫助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形成了自己的戲劇理論。這一年,他完成並發表了中篇小說《姚內奇》(Ионыч),對「人變庸人」的過程作了深刻的藝術展現。然後,他創作和發表了「短篇三部曲」:《醋栗》、《套中人》(Человек в футляре)、《有關愛琴的故事》。這三部小說對社會上的庸俗現象和僵化的思想進行了嘲笑和批判。這些作品體現了契訶夫小說的特色:不追求情節的吸引人,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讓人物的不同性格形成沖突與矛盾,進而反映社會現實。這使得他的短篇小說可以給予讀者以思考和長期的深刻印象。在具體描寫上,他認為:「越是嚴密,越是緊湊,就越富有表現力,就越鮮明。」列夫·托爾斯泰因此非常推崇契訶夫,說:「他就像印象派畫家,看似無意義的一筆,卻出現了無法取代的藝術效果。」高爾基也曾說:「俄羅斯的短篇小說是契訶夫同普希金、屠格涅夫一道創立的,他們都是『不可企及』的。」
1898年,喜劇《海鷗》(Чайка)在莫斯科藝術劇院上演,獲得空前成功。後來,高翔著的海鷗形象成了莫斯科藝術劇院的院徽。這一年,他與蘇沃林前往西歐旅行。他支持左拉在在德雷福斯案件里的正義行動,並因此疏遠同意見相反的蘇沃林的關系。回國後,他因肺結核病情惡化而移居雅爾塔,在這里,他常與列夫·托爾斯泰、高爾基、伊凡·亞歷克塞維奇·蒲寧(193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和庫普林等人互相交流。他曾經想與高爾基一同來中國,但因健康原因而只得作罷。雅爾塔成了他的小說《帶狗的女人》(1899)的背景。
1899年,他創作發表了《寶貝兒》、《新別墅》、《公差》、《帶狗的女人》等系列小說名篇,同年他的《萬尼亞舅舅》(Дядя Ваня)在莫斯科藝術劇院上演。
1900年,他創作並發表了四幕正劇《三姐妹》(Три сестры),以及短篇小說《在聖誕節節期》、《在峽谷里》。這一年,他當選為俄國皇家科學院名譽院士。同年,在雅爾塔會見了托爾斯泰。
1903年,他完成了短篇小說《補償的障礙》、《沒出嫁的新娘》(他最後一部寫成了的小說作品,也是他最具樂觀主義精神的小說),以及一部卓越的悲喜劇《櫻桃園》。1902年,他發表了短篇小說《主教》。這一年,為抗議俄國皇家科學院無理撤銷高爾基名譽院士稱號的決定,他與柯羅連科發表聲明一起放棄在1900年獲得的名譽院士稱號。1901年,他在雅爾塔與在《海鷗》中扮演女主人公的奧爾加·列昂納多芙娜·克尼碧爾(Ольга Леонардовна Книппер,1868年9月21日-1959年5月22日)結婚。
奧爾加·列昂納多芙娜·克尼碧爾也因此而改名為奧爾加·列昂納多芙娜·克尼碧爾-契訶娃(Ольга Леонардовна Книппер-Чехова)。婚後,契訶夫的健康狀況日下,直至3年後他逝世。這段婚姻很短暫,因契訶夫的早逝,而只持續了4年,但契訶夫的妻子在他死後終生未嫁。他結婚的這一年,即1901年,他的正劇《三姐妹》在莫斯科藝術劇院上演。
1904年,1月17日,《櫻桃園》在莫斯科藝術劇院首演,由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執導(契訶夫原本想讓它成為一部喜劇,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除了將一些鬧劇元素有所保留外,將全劇變成了一部悲劇)大獲成功。5月,他出現了嚴重的哮喘,為此,他於6月赴德國巴登維勒療養,出現了心力衰竭。7月15日(俄歷7月2日),契訶夫在巴登維勒與世長辭。他的遺體被運回俄國,後葬於莫斯科。
D. 凡卡課文 不要原文
九歲的凡卡·茹科夫,三個月前給送到鞋匠阿里亞希涅那兒做學徒。聖誕節前夜,他沒有躺下來睡覺。他等老闆、老闆娘和幾個伙計到教堂做禮拜去了,就從老闆的立櫃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支筆尖生了銹的鋼筆,摩平一張揉皺了的白紙,寫起信來。
在寫第一個字母以前,他擔心地朝門口和窗戶看了幾眼,又斜著眼看了一下那個昏暗的神像,神像兩邊是兩排架子,架子上擺滿了楦頭。他嘆了一口氣,跪在作台前邊,把那張紙鋪在作台上。
「親愛的爺爺康司坦丁·瑪卡里奇,」他寫道,「我在給您寫信。祝您過一個快樂的聖誕節,求上帝保佑您。我沒爹沒娘,只有您一個親人了。」
凡卡朝黑糊糊的窗戶看看,玻璃窗上映出蠟燭的模糊的影子;他想像著他爺爺康司坦丁·瑪卡里奇,好像爺爺就在眼前。——爺爺是日發略維夫老爺家裡的守夜人。他是個非常有趣的瘦小的老頭兒,65歲,老是笑眯眯地眨著眼睛。白天,他總是在大廚房裡睡覺。到晚上,他就穿上寬大的羊皮襖,敲著梆子,在別墅的周圍走來走去。老母狗卡希旦卡和公狗泥鰍低著頭跟在他後頭。泥鰍是一條非常聽話非常討人喜歡的狗。它身子是黑的,像黃鼠狼那樣長長的,所以叫它泥鰍。
爺爺一定站在大門口,眯縫著眼睛看那鄉村教堂的紅亮的窗戶。他一定在跺著穿著高筒氈靴的腳,他的梆子掛在腰帶上,他凍得縮成一團,聳著肩膀……
天氣真好,晴朗,一絲風也沒有,乾冷乾冷的。那是個沒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個村子——白房頂啦,煙囪里冒出來的一縷縷的煙啦,披著濃霜一身銀白的樹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見。天空撒滿了快活地眨著眼的星星,天河顯得很清楚,彷彿為了過節,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凡卡嘆了口氣,蘸了蘸筆尖,接著寫下去。
正在寫信的凡卡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頓毒打,因為我給他們的小崽子搖搖籃的時候,不知不覺睡著了。老闆揪著我的頭發,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帶揍了我一頓。這個禮拜,老闆娘叫我收拾一條青魚,我從尾巴上弄起,她就撈起那條青魚,拿魚嘴直戳我的臉。伙計們捉弄我,他們打發我上酒店去打酒。吃的呢,簡直沒有。他們叫我睡在過道里,他們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別想睡覺,只好搖那個搖籃。親愛的爺爺,發發慈悲吧,帶我離開這兒回家,回到我們村子裡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給您跪下了,我會永遠為您禱告上帝。帶我離開這兒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凡卡撇撇嘴,拿臟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我會替您搓煙葉,」他繼續寫道,「我會為您禱告上帝。要是我做錯了事,您就結結實實地打我一頓好了。要是您怕我找不著活兒,我可以去求那位管家的,看在上帝面上,讓我擦皮鞋;要不,我去求菲吉卡答應我幫他放羊。親愛的爺爺,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條了!……我原想跑回我們村子去,可是我沒有鞋,又怕冷。等我長大了,我會照顧您,誰也不敢來欺負您。」
「講到莫斯科,這是個大城市,房子全是老爺們的,有很多馬,沒有羊,狗一點兒也不凶。聖誕節,這里的小孩子並不舉著星星燈走來走去,教堂里的唱詩台不準人隨便上去唱詩。有一回,我在一家鋪子的櫥窗里看見跟釣竿釣絲一塊出賣的釣鉤,能釣各種各樣的魚,很貴。有一種甚至釣得起一普特重的大鯰魚呢。我還看見有些鋪子賣各種槍,跟我們老闆的槍一樣,我想一桿槍要賣一百個盧布吧。肉店裡有山鷸啊,鷓鴣啊,野兔啊「……」可是那些東西哪兒打來的,店裡的伙計不肯說。
「親愛的爺爺,老爺在聖誕樹上掛上糖果的時候,請您摘一顆金胡桃,藏在我的綠匣子里頭。」
凡卡傷心地嘆口氣,又獃獃地望著窗口。他想起到樹林里去砍聖誕樹的總是爺爺,爺爺總是帶著他去。多麼快樂的日子呀!凍了的山林喳喳地響,爺爺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著吭吭地咳……要砍聖誕樹了,爺爺先抽一斗煙,再吸一陣子鼻煙,還跟凍僵的小凡卡逗笑一會兒……許多小樅樹披著濃霜,一動不動地站在那兒,等著看哪一棵該死。忽然不知從什麼地方跳出一隻野兔來,箭一樣地竄過雪堆。爺爺不由得叫起來,「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
爺爺把砍下來的樹拖回老爺家裡,大家就動手打扮那棵樹。
「快來吧,親愛的爺爺,」凡卡接著寫道,「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帶我離開這兒。可憐可憐我這個不幸的孤兒吧。這兒的人都打我。我餓得要命,又孤零零的,難受得沒法說。我老是哭。有一天,老闆拿楦頭打我的腦袋,我昏倒了,好容易才醒過來。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替我問候阿遼娜,問候獨眼的愛果爾,問候馬車夫。別讓旁人拿我的小風琴。您的孫子①伊凡·茹科夫。親愛的爺爺,來吧!」
凡卡把那張寫滿字的紙折成四折,裝進一個信封里,那個信封是前一天晚上花一個戈比買的。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寫上地址:
「鄉下 爺爺收」
然後他抓抓腦袋,再想一想,添上幾個字:
「康司坦丁·瑪卡里奇」
他很滿意沒人打攪他寫信,就戴上帽子,連破皮襖都沒披,只穿著襯衫,跑到街上去了……前一天晚上他問過肉店的伙計,伙計告訴他,信應該丟在郵筒里,從那兒用郵車分送到各地去。郵車上還套著三匹馬,響著鈴鐺,坐著醉醺醺的郵差。凡卡跑到第一個郵筒那兒,把他那寶貴的信塞了進去。
過了一個鍾頭,他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夢里看見一鋪暖炕,炕上坐著他的爺爺,搭拉著兩條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鰍在炕邊走來走去,搖著尾巴……
(註:①伊凡為凡卡愛稱,像中國國人名字前加『阿』或『小』)
2作者簡介編輯
契訶夫(1860~1904)俄國的著名小說家、戲劇家、十九世紀末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短篇小說藝術大師。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但契訶夫隻身留在塔甘羅格,靠擔任家庭教師以維持生計和繼續求學。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
契訶夫
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1904年6月,契訶夫因肺炎病情惡化,前往德國的溫泉療養地黑森林的巴登維勒治療,7月15日逝世。他和法國的莫泊桑和美國的歐亨利齊名為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作者生平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
《凡卡》課文插圖
俄國小說家,1885年,他創作並發表了《皮靴》、《馬姓》、《凡卡》,《迷路的人》、《預謀犯》、《未婚夫和爸爸(現代小品)》、《客人(一個場景)》、《名貴的狗》、《紙里包不住火》、《哼,這些乘客們!》、《普里什別葉夫中士》、《獵人》、《哀傷》等短篇小說名篇。他也開始嘗試創作劇本。1883年,他發表了一些早期創作的短篇小說名篇:《胖子和瘦子》、《喜事》、《在釘子上》、《勝利者的得意洋洋(一位退休的十四品文官的故事)》、《小公務員之死》(Смерть чиновника)、《不平的鏡子》、《謎一樣的性格》、《站長》,這些作品奠定了他在俄國文壇的地位。1884年契訶夫大學畢業,獲得醫學學士學位和行醫執照。這一年,他又發表了一些短篇小說名篇:《文官考試》、《戴假面具的人》、《變色龍》(Хамелеон)、《外科手術》。他在《變色龍》中將其諷刺手法使用的淋漓盡致。他的創作開始轉向勞動者的困苦生活,藝術性也不斷提高。這一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書:《墨爾波墨涅的故事》(Сказки Мельпомены),裡面收集了六個在幽默刊物發表過的短篇小說。該書的出版堅定了他文學創作的決心。此前他在大學畢業時曾給自己這樣定位:「醫生是我的職業,寫作只是我的業余愛好。」
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1904年7月15日卒於德國巴登維勒。祖輩是農奴,祖父時一家贖身為自由民,父親以開雜貨鋪為業,1876年破產遷居莫斯科。契訶夫於1879年入莫斯科大學醫學系就讀。1884年畢業後開始行醫,廣泛接觸社會,對他後來從事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
契訶夫從大學時代起為發表作品同各種不同傾向的報刊編輯接觸,稱自己只想做一個自由的意願回到莫斯科。這次8 個月的遠東之行,豐富了他的生活知識,中斷了同反動報刊的術家」。直到80年代後半期,仍承認「沒有」自己的世界觀,並為此感到痛苦。1890年4月,為探索人生和深入了解社會,不辭辛苦到政府放逐犯人的庫頁島,訪問了近萬名囚徒和移民,同年12合作,認識到一個作家不應不問政治。不久完成長篇報告文學《庫頁島》,據實揭露的肺結核病遷居雅爾塔。在此期間,同托爾斯泰、高爾基、布寧、庫普林,以及畫家列維坦、導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交往密切,結下深厚友誼。1900年獲俄國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1901年與莫斯科藝術俄國專制統治的兇殘。1890~1900年間,曾出國到米蘭、威尼斯、維也納和巴黎等地療養和游覽。1892年在莫斯科省謝爾普霍夫縣購置了梅里霍沃庄園,在那裡住到1898年。
受19世紀末俄國革命運動高漲的影響,契訶夫積極投身於各種社會活動,1898年支持法國作家左拉為德雷福斯辯護的正義行為,1902年為伸張正義憤然放棄自己俄國科學院名譽院士的稱號,1903年曾出資幫助為爭取民主自由而受迫害的青年學生等等,表明他的堅定的民主主義立場。
1904年6月契訶夫病重後前往德國治療,去世後,遺體運回莫斯科安葬。
主要作品:短篇小說《變色龍》、《套中人》、《凡卡》等,中篇小說《草原》、《六號病房》等,戲劇《海鷗》、《櫻桃園》等。
3作者創作簡介編輯
《凡卡》創作者契訶夫自19世紀80年代初步入文壇,一直堅持小說創作。其發展大致可分3個階段。
1、早期(1880—1888)奠定簡潔、幽默風格的時期。 主要作品分兩類:
(1)嘲笑奴性心理的:《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等。
(2)反映下層人民悲慘命運的:《苦惱》、《凡卡》等。
2、中期(1888—1896)思想、創作走向成熟的時期。 作品主題多寫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風格變為嚴肅深沉。 作品:《草原》、《第六病室》等。
3、晚期(1896—1904)創作的全盛期。
(1)優秀的中短篇:《套中人》、《關於愛情》、《醋栗》等。
(2)著名的劇本:《海鷗》、《櫻桃園》。
第一階段
1880~1888年,用筆名「叫獸」發表了大量短篇詼諧幽默故事。其中多數尚屬膚淺之作,但也有一些針砭時弊,給人以較深的印象,如《小公務員之死》和《變態女子》、《變色龍》等。80年代中期發表的《哀傷》、《苦惱》和《凡卡》等,用冷峻的筆觸描寫普通勞動者和窮人孩子難以訴說的苦難,表明作者的創作轉向直面人生。
第二階段
1888~1896年,1886年他首次署真名「安東·契訶夫」發表《壞人》和《在途中》。小說體裁兼有中短篇,題材廣泛,主題多含嚴肅的社會性,從各個角度提出「這生活是怎樣反常」的問題。如《仇敵》、《渴睡》、《草原》、《命名日》和《公牛夫人》、《哥斯拉》和《燈光》、《有意思的故事》、《在流放中》和《第六病房》等,都是他這個階段的代表作。其中《第六病房》曾使列寧深受感動。
第三階段
為1896~1904年。作品大多達到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主題觸及重大而迫切的社會問題,思想豐富深刻,藝術上敘事和抒情有機結合,別具一格。代表作《帶閣樓的房子》和《我的一生》對當時流行的「小事論」漸進論和托爾斯泰的「平民化」做了否定性描寫,認為需要有「更強大、更勇敢、更迅速的斗爭方式」;《套中人(活在套子里的人)》揭示了令人窒息的社會環境中保守勢力的猖獗和虛弱,反映出「不能再這樣生活下去」的新的社會情緒;《帶狗的女人》以愛情為題材,暴露庸俗、虛偽生活的無聊和可憎可惡;《醋栗》和《姚內奇》批判了蜷伏在個人幸福小天地里的庸俗和無聊,指出生活的意義在於爭「更偉大更合理的東西」;《女人的王國》、《農民》、《出診》和《在峽谷里》等篇,生動地展示出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條件下俄國社會兩極分化、極端不公、農民破產和富農的貪婪殘酷等可怕景象;《未婚妻》的主人公甚至提出要「把生活翻一個身」,表達出奔赴新生活的強烈願望。這個階段的作品,雖仍限於中短篇,但正如作家自己所說,他所寫的是「對生活進行觀察和研究的成果」,是「重要的或者典型的東西」,因此具有巨大的社會作用。高爾基說過,契訶夫的小說是「內容比文字要多得多的作品」以「篇幅不大的作品在做著一件意義巨大的事情:喚起人們對渾渾噩噩、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厭惡」。
契訶夫從19世紀80年代起同時進行戲劇創作。最初寫的都是戲劇小品或獨幕喜劇,內容接近早期幽默故事。較出名的《伊凡諾夫》屬正劇,批判一個缺乏堅定思想信念、因經不起艱難生活考驗而自殺的知識分子主人公。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接連完成4部多幕劇。第一部《海鷗》,通過3個性格迥異的藝術知識分子的內心沖突及不同命運,表明只有對艱難現實懷有信心的人才有前途和價值。第二部《萬尼亞舅舅》,寫了中下層知識分子心靈上遭受的摧殘和他們在現實中的悲慘處境,作者同情主人公的善良勤懇,譴責其因缺乏理想而變得消沉的人生態度。第三部《嘰歪博士》所寫3位年輕知識分子女性都很善良、真誠,渴望光明美好的未來,卻無奈只能生活在痛苦的期待中。藉此成功地揭示了現實中「美的毀滅」的主題;同時通過男主人公吐露的「巨大的、健康的風雷已經臨近」的預感,給劇本整個壓抑哀愁的圖景增添了一絲樂觀的亮光。最後一部《櫻桃園》,展示俄國貴族庄園無可挽回的沒落及其為資本勢力代替的客觀歷史過程;同時借青年主人公的形象使告別過去的哀傷同嚮往美好未來的樂觀情緒交織在一起,砍伐櫻桃園的刀斧聲伴隨著「新生活萬歲」的歡呼聲,盡管這「新生活」並不明確。這4部劇作的題材、傾向和風格,與作家中後期的一些小說基本一致。都沒有離奇曲折的情節,而是通過各色普通人物的日常生活,揭示社會的重要迫切問題。劇情的開展朴質自然,同時含有豐富的潛台詞,洋溢著濃郁的抒情,充滿詩意。
4影響編輯
契訶夫的創作在世界文學中佔有重要位置。他的中短篇小說和莫泊桑齊名,在戲劇方面的成就堪與易卜生媲美。在中國,契訶夫的作品在他逝世後不久便開始譯介過來,所有他的小說和劇本都有了中文譯本。若干名劇曾多次在中國劇院上演,擁有廣大觀眾。《凡卡》現已選入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教材、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教材。
小說
契訶夫家的小雜貨店裡有兩個學徒,常受他父親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學徒生活,也同情小學徒的不幸,所以《凡卡》這篇小說寫得真實感人,也使我們看到舊俄時代窮苦勞動人民悲慘的生活。
契訶夫肖像
這篇小說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 文章按寫信的過程記敘。開始敘述聖誕節前夜凡卡趁老闆、老闆娘和伙計們到教堂做禮拜的機會,偷偷地給爺爺寫信;接著,通過寫信向慈祥的爺爺傾訴自己在鞋鋪當學徒遭受的令人難以忍受的悲慘生活,再三哀求爺爺帶他離開這兒,回到鄉下去生活,並回憶了與爺爺在一起生活情景;本文表達上的特點主要有三方面。第一,講凡卡的悲慘遭遇,由作者的敘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寫信過程中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相互映襯.第二,採用了插敘、對比、反襯、暗示的手法。第三,抓住了細節描寫,從人物的語言、神情、動作、心理描寫等方面進行刻畫,使文章十分生動,催人淚下。
寫作背景
《凡卡》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於1886年寫的。當時沙皇統治的社會十分黑暗,無數破產了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甚至連兒童也不能倖免。契訶夫家的小雜貨店裡有兩個小學徒,就常受他父親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學徒生活,也同情小學徒的不幸命運,所以《凡卡》這篇小說寫得真實感人,也使我們從中看到舊俄時代窮苦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
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
5句子理解編輯
①
聖誕節前夜,他沒躺下睡覺。他等老闆、老闆娘和幾個伙計到教堂做禮拜去了,就從老闆的立櫃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枝筆尖生了銹的鋼筆,摩平一張揉皺了的白紙,寫起信來。
聖誕節前夜,凡卡沒躺下睡覺,是因為節日讓他思念唯一的親人爺爺,也是因為他還有一個心願——偷偷地給爺爺寫信,請求爺爺把他接回去。從「等……就」看出凡卡心情的迫切。凡卡等所有人都不在了才敢寫,害怕被人發現,也暗示了凡卡學徒生活的艱辛。
②
他嘆了一口氣,跪在作台前面,把那張紙鋪在作台上。
課文里關於凡卡寫信過程的「嘆氣」還有兩次,「凡卡嘆了口氣,蘸了蘸筆尖,接著寫下去。」「凡卡傷心地嘆口氣,又獃獃地望著窗口。」對於一個年僅9歲的孩子來說,這嘆氣跟他的年齡是很不相稱的,寫一封信的過程中,他連續嘆氣,可見這樣的生活的確壓得他喘不過氣來,讓他痛苦萬分。
③
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
「指望」是指生活的希望。凡卡來大城市做學徒,本指望學會做鞋,有個一技之長,養家糊口,可來這里做的事跟學做鞋沒有一點關系;本指望從此有吃有住,卻「餓得要命」,差點被打死,連狗都不如;本指望莫斯科這個大城市,活下去容易些,可是依然沒有窮人的活路……飢餓、孤獨、痛苦,徹底打碎了凡卡的夢想,所以他說「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文中幾次提到死,也是反映了凡卡極度痛苦的心情。
④
過了一個鍾頭,他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夢里看見一鋪暖炕,炕上坐著他的爺爺,耷拉著兩條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鰍在炕邊走來走去,搖著尾巴……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凡卡夢想信很快到達爺爺的手裡,爺爺讀到信就來接他。課文以凡卡的夢結尾,還有什麼深層的含義呢?我們可以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凡卡寫的信爺爺會收到嗎?對這個問題不能僅停留在「凡卡沒有寫清收信人的地址,凡卡的爺爺收不到信」這個表面答案上,還要深入理解,即使收到信,爺爺會來接凡卡嗎?從課文中我們可以知道,凡卡的爺爺不過是個窮苦的守夜人,他恐怕沒有能力撫養這個漸漸長大的孩子,在村子裡又找不到可供凡卡吃飯的活兒,要不,怎麼忍心把唯一的孫子送到陌生的大城市裡尋找活路呢?即使收到,也無能為力。這樣看來,凡卡的美好願望就如他的夢一樣,只是一個天真的夢而已。夢醒之後,悲慘的生活依舊,甚至更加悲慘,因為唯一的希望破滅了,他連夢也沒有了。
⑤
早晨吃一點兒麵包,午飯是稀粥,晚上又是一點兒麵包;至於菜啦,茶啦,只有老闆自己才大吃大喝。
在這里讓我們感受到當時社會的黑暗,富人十分富有,而窮人卻窮得一塌塗地。
6寫法提示編輯
1、文章篇幅較長,但脈絡清晰,主要線索是「准備寫信──寫信──寄信──夢信"
2、恰當地運用了插敘的寫法。在敘述主要情節時,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些與主要情節相關的別的內容來豐富文章的內容,表現人物性格特點,這種方法稱為插敘。文章第4~6自然段插敘了和爺爺守夜的情景,第13自然段插敘了和爺爺砍聖誕樹的情景。這樣將農村生活與學徒生活進行了對比,形成強烈的對照,反襯出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獨與痛苦,更激起讀者對凡卡悲慘命運的同情,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3、細節描寫具體、生動、感人。比如,從凡卡寫信封、發信等細節描寫不難看出這樣一封既不貼郵票又無具體地址的信,在喝得醉醺醺的郵差手中必然是一封無法投遞的死信。盡管凡卡把它視為寶貝,把它作為脫離鞋鋪這個人間地獄的一線希望,但永遠也不可能寄到爺爺手中。凡卡寫信時的認真,發信時的急切,都具體形象地反襯出結局的悲慘生活。
7網站編輯
凡卡簡購
VAKO(中文簡稱:凡卡簡購)是中國B2C市場發展中最具有潛力的網購專業平台,是中國電子商務領域最受消費者歡迎的電子商務網站之一,在線銷售家電、數碼通訊、電腦、家居百貨、服裝服飾、母嬰、圖書、食品等11大類數萬個品牌百萬種優質商品,日訂單處理量超過5000單。2010年,VAKO提升4大類主營類目,連續六年增長率均超過200%,2008年3月24日,VAKO凡卡簡購與支付寶公司合作。2008年10月2日陸續與財付通等網上銀行和支付平台合作。
8基本介紹編輯
VAKO凡卡簡購秉承「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全程為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提供人性化的「親情」全方位服務,努力為用戶創造親切、輕松和愉悅的購物環境;不斷豐富產品結構,以期最大化地滿足消費者日趨多樣的購物需求。相較於同類電子商務網站,VAKO凡卡簡購擁有更為豐富的商品種類,並憑借更具競爭力的價格和逐漸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等各項優勢,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
詞條標簽:
文學小說外國小說俄國 網站 , 外國文學 , 短篇小說 , 沙皇俄國 , 課文解析
E. 《凡卡》的作者是誰
《凡卡》的作者是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
凡卡是我們語文課本的一篇課文,這是俄國作家契訶夫創作的短篇小說。劇作家,世界短篇小說三大巨匠之一,傑出的劇作家,是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法國作家莫泊桑和美國作家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
凡卡主要內容簡介
一個名叫的小男生來到了城市裡一個財主家裡幹活,在那裡他受到了許多折磨,一天三餐幾乎都是稀飯,夜晚還要搖老闆兒子的搖籃,徹夜不能眠,要是老闆的兒子哭了,那就又要被打了。
其他伙計也經常捉弄,導致他被老闆毒打,在一個夜晚,趁著老闆出去了,拿起了鋼筆和紙張,給他的他的爺爺寫信,信中描寫了許多和他的爺爺在鄉村裡快樂的生活,最後,把信投進了郵筒,一個醉醺醺的郵差收走了。但是,這封信永遠不會寄到他的爺爺手裡,因為沒有寫地址。
F. 植物大戰僵屍中每一個植物所代表的人物的圖片卡通
【小噴菇】
我年齡小,個子也小,
可是我已經懂得了戰斗的含義,
我甚至還懂得了炮灰的含義。
我不怕,我也不怨你,
因為我和你一樣,都憧憬著勝利的一刻。
【櫻桃炸彈】
我的出現就是為了毀滅,
毀滅敵人,還有我自己。
你會記住我嗎?
就算只有一剎那,我也覺得,自己很美麗。
【大噴菇】
也許我現在的用處不大,
也許我屬於被你鄙視的行列,
但是給我一點機會,
我也有變成神的可能。
【向日葵】
我會一直很努力的笑著為你製造陽光,
因為我知道你喜歡陽光燦爛的感覺。
【大嘴花】
有人說我很醜,有人說我很兇,
其實那都是我偽裝出的外表,
其實我也很脆弱,其實我也需要保護。
【毀滅菇】
不要埋怨那個坑好嗎?
我只是想在這個戰場,
留下一點點證明我曾經存在過的痕跡。
【墓碑吞噬者】
我生長在黑暗中,
為你消除一個又一個隱患。
我會和他們同歸於盡,
為你修整出寬闊的道路。
其實,墓碑真的很難吃。
但是,只要是你的要求,我會去做。
【蓮葉】
我不會防守,也不會進攻,
連當個炮灰都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可是我有著承載的力量,
我會為你承擔一切,不管他有多麼沉重
【模仿者】
變身茄子
你喜歡誰,我就是誰,你需要誰,我就是誰。
沒有自我,是不是很可悲呢?沒關系,你開心就好。
【窩瓜】
捨生取義的一跳之後
留給你的,是一片寂靜的天地。
你會記得我蔑視敵人的眼神嗎?
從來都不懂得害怕為何物
【土豆雷】
只需要一點點的時間,
我就會告訴你
為了你我有多麼的奮不顧身。
【貓尾/香蒲】
我想永遠陪著你。我迫不及待的想出場。
可命運安排我只能生在水中。
不過沒有關系。看我為你舞出驕傲的姿態。
為你抵禦各路僵屍。
你看到我微笑了嗎?
【豌豆射手】
我很平凡,也很普通。
或許你已經把我遺忘,拋棄。
但至少,我曾經是你的唯一。
【火爆辣椒】
不要靠近我,我是個暴脾氣。
我不惜毀掉自己為你清出這條筆直的大路,
卻在灰飛中湮滅,
因為,我有過誓言,我說到做到。
【堅果】
當我還是一個完整的堅果牆,
我就在那裡了,
當我的身軀殘破,
眼中含著淚水,
我依舊在那裡,
為什麼要這么堅持,
因為
我身後我有我想保護的朋友!
【魅惑菇】
我擁有著絢爛的外表,但這美麗只在瞬間綻放。
煙花散盡之後你會多一個朋友,
但是我的身影已經消失在你的視線之外。
【咖啡豆】
我不讓他們睡覺,我保證不讓他們睡覺。
不要說我殘忍,
看著他們被敵人消滅那才叫真正的殘忍。
我融入他們的身體,以他們的視角,
為你而戰。
【纏繞海草】
我將他們拖下水,
我把眼淚流在水裡,
二十五個能量值
換來我的同歸於盡。
【南瓜頭】
保護你們是我的天職,
消失的前一刻
我不會哭,因為我沒有眼睛。
G. 《凡卡》的寫作背景
小說背景】
《凡卡》寫於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時,無數破產了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倖免。契訶夫家的小雜貨店裡有兩個小學徒,就常受他父親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學徒生活,也同情小學徒的不幸命運,所以《凡卡》這篇小說寫得真實感人,也使我們從中看到舊俄時代窮苦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
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 文章按寫信的過程記敘。開始敘述聖誕節前夜凡卡趁老闆、老闆娘和伙計們去教堂做禮拜的機會,偷偷地給爺爺寫信;接著,通過寫信向爺爺傾訴自己在鞋鋪當學徒遭受的令人難以忍受的悲慘生活,再三哀求爺爺帶他離開這兒,回到鄉下去,並回憶了與爺爺在一起時的生活情景;最後交待,凡卡沒有把收信人的地址名字寫清楚就把信塞進郵筒里,在甜蜜的夢中看見爺爺正在念著他的信。 本文表達上的特點主要有兩方面。第一,講凡卡的悲慘遭遇,由作者的敘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寫信過程中的回憶三部分內容……
【全部文章】
九歲的凡卡·茹科夫,三個月前給送到鞋匠阿里亞希涅那兒做學徒。聖誕節前夜,他沒躺下睡覺。他等老闆、老闆娘和幾個伙計到教堂做禮拜去了,就從老闆的立櫃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支筆尖生了銹的鋼筆,摩平一張揉皺了的白紙,寫起信來。
在寫第一個字以前,他擔心地朝門口和窗戶看了幾眼,又斜著眼看了一下那個昏暗的神像,神像兩邊是兩排架子,架子上擺滿了楦頭。他嘆了一口氣,跪在作台前邊,把那張紙鋪在作台上。
「親愛的爺爺康司坦丁·瑪卡里奇,」他寫道,「我在給您寫信。祝您過一個快樂的聖誕節,求上帝保佑您。我沒爹沒娘,只有您一個親人了。」
凡卡朝黑糊糊的窗戶看看,玻璃窗上映出蠟燭的模糊的影子;他想像著他爺爺康司坦丁·瑪卡里奇,好像爺爺就在眼前。——爺爺是日發略維夫老爺家裡的守夜人。他是個非常有趣的瘦小的老頭兒,65歲,老是笑眯眯地眨著眼睛。白天,他總是在大廚房裡睡覺。到晚上,他就穿上寬大的羊皮襖,敲著梆子,在別墅的周圍走來走去。老母狗卡希旦卡和公狗泥鰍低著頭跟在他後頭。泥鰍是一條非常聽話非常討人喜歡的狗。它身子是黑的,像黃鼠狼那樣長長的,所以叫它泥鰍。
現在,爺爺一定站在大門口,眯縫著眼睛看那鄉村教堂的紅亮的窗戶。他一定在跺著穿著高筒氈靴的腳,他的梆子掛在腰帶上,他凍得縮成一團,聳著肩膀……
天氣真好,晴朗,一絲風也沒有,乾冷乾冷的。那是個沒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個村子——白房頂啦,煙囪里冒出來的一縷縷的煙啦,披著濃霜一身銀白的樹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見。天空撒滿了快活地眨著眼的星星,天河顯得很清楚,彷彿為了過節,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
凡卡嘆了口氣,蘸了蘸筆尖,接著寫下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頓打,因為我給他們的小崽子搖搖籃的時候,不知不覺睡著了。老闆揪著我的頭發,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帶揍了我一頓。這個禮拜,老闆娘叫我收拾一條青魚,我從尾巴上弄起,她就撈起那條青魚,拿魚嘴直戳我的臉。伙計們捉弄我,他們打發我上酒店去打酒,他們叫我偷老闆的黃瓜,老闆隨手撈起個傢伙就打我。吃的呢,簡直沒有。早晨吃一點兒麵包,午飯是稀粥,晚上又是一點兒麵包;至於菜啦,茶啦,只有老闆自己才大吃大喝。他們叫我睡在過道里,他們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別想睡覺,只好搖那個搖籃。親愛的爺爺,發發慈悲吧,帶我離開這兒回家,回到我們村子裡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給您跪下了,我會永遠為您禱告上帝。帶我離開這兒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凡卡撇撇嘴,拿臟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我會替您搓煙葉,「他繼續寫道,「我會為您禱告上帝。要是我做錯了事,您就結結實實地打我一頓好了。要是您怕我找不著活兒,我可以去求那位管家的,看在上帝面上,讓我擦皮鞋;要不,我去求菲吉卡答應我幫他放羊。親愛的爺爺,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條了!……我原想跑回我們村子去,可是我沒有鞋,又怕冷。等我長大了,我會照應您,誰也不敢來欺負您。
「講到莫斯科,這是個大城市,房子全是老爺們的,有很多馬,沒有羊,狗一點兒也不凶。聖誕節,這里的小孩子並不舉著星星燈走來走去,教堂里的唱詩台不準人隨便上去唱詩。有一回,我在一家鋪子的櫥窗里看見跟釣竿釣絲一塊出賣的釣鉤,能釣各種各樣的魚,很貴。有一種甚至約得起一普特重的大鯰魚呢。我還看見有些鋪子賣各種槍,跟我們老闆的槍一樣,我想一桿槍要賣一百個盧布吧。肉店裡有山鷸啊,鷓鴣啊,野兔啊……可是那些東西哪兒打來的,店裡的伙計不肯說。
「親愛的爺爺,老爺在聖誕樹上掛上糖果的時候,請您摘一顆金胡桃,藏在我的綠匣子里頭。」
凡卡傷心地嘆口氣,又獃獃地望著窗口。他想起到樹林里去砍聖誕樹的總是爺爺,爺爺總是帶著他去。多麼快樂的日子呀!凍了的山林喳喳地響,爺爺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著吭吭地咳……要砍聖誕樹了,爺爺先抽一斗煙,再吸一陣子鼻煙,還跟凍僵的小凡卡逗笑一會兒。……許多小樅樹披著濃霜,一動不動地站在那兒,等著看哪一棵該死。忽然不知從什麼地方跳出一隻野兔來,箭一樣地竄過雪堆。爺爺不由得叫起來,「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
爺爺把砍下來的樹拖回老爺家裡,大家就動手打扮那棵樹。
「快來吧,親愛的爺爺,」凡卡接著寫道,「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帶我離開這兒。可憐可憐我這個不幸的孤兒吧。這兒的人都打我。我餓得要命,又孤零零的,難受得沒法說。我老是哭。有一天,老闆拿楦頭打我的腦袋,我昏倒了,好容易才醒過來。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我問候阿遼娜,問候獨眼的艾果爾,問候馬車夫。別讓旁人拿我的小風琴。您的孫子伊凡·茹科夫。親愛的爺爺,來吧!」
凡卡把那張寫滿字的紙折成四折,裝進一個信封里,那個信封是前一天晚上花一個戈比買的。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寫上地址:
「鄉下 爺爺收」
然後他抓抓腦袋,再想一想,添上幾個字:
「康司坦丁·瑪卡里奇」
他很滿意沒人打攪他寫信,就戴上帽子,連破皮襖都沒披,只穿著襯衫,跑到街上去了……前一天晚上他問過肉店的伙計,伙計告訴他,信應該丟在郵筒里,從那兒用郵車分送到各地去。郵車上還套著三匹馬,響著鈴鐺,坐著醉醺醺的郵差。凡卡跑到第一個郵筒那兒,把他那寶貴的信塞了進去。
過了一個鍾頭,他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夢里看見一鋪暖炕,炕上坐著他的爺爺,搭拉著兩條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鰍在炕邊走來走去,搖著尾巴……
《凡卡》寫作特點
寫作特點
本文篇幅較長,但脈絡清晰,全文的主要線索是寫信、發信,並把信的內容與回憶和寫信的過程結合在一起敘述。
作者在文中運用對比的手法,寫了家鄉的「天氣真好,晴朗」,連星星也「快活地眨著眼」,而鞋鋪卻似牢房一般,「那個昏暗的神像」更增添一種陰森的氣氛。兩種環境,一個快活、美好,一個恐怖、昏暗,使人不得不為凡卡擔心。作者還寫了莫斯科的繁華,富人奢侈的生活,與凡卡在莫斯科的痛苦、孤獨的生活相對比,把深刻的道理寓於形象的描繪中,說明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窮人的地獄,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加強了文章的悲劇氣氛,使讀者對凡卡產生深深的同情。
寫作背景:
《凡卡》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於1886年寫的。當時沙皇俄國統治者十分黑暗,無數破產了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甚至連兒童也不能倖免。
寫法提示
1、文章篇幅較長,但脈絡清晰,主要線索是「准備寫信——寫信——寄信——夢信」。
2、恰當地運用了插敘的寫法。在敘述主要情節時,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些與主要情節相關的別的內容來豐富文章的內容,表現人物性格特點,這種方法稱為插敘。文章第4~6自然段插敘了和爺爺守夜的情景,第13自然段插敘了和爺爺砍聖誕樹的情景。這樣將農村生活與學徒生活進行了對比,形成強烈的對照,反襯出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獨與痛苦,更激起讀者對凡卡悲慘命運的同情,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3、細節描寫具體、生動、感人。比如,從凡卡寫信封、發信等細節描寫不難看出這樣一封既不貼郵票又無具體地址的信,在喝得醉醺醺的郵差手中必然是一封無法投遞的死信。盡管凡卡把它視為寶貝,把它作為脫離鞋鋪這個人間地獄的一線希望,但永遠也不可能寄到爺爺手中。凡卡寫信時的認真,發信時的急切,都具體形象地反襯出結局的悲慘。
H. 請教大家這個卡通圖片人物叫什麼名字
這個出自《夜店之王》游戲的人物頭像,名字叫「club」,詳見參考資料~
如您滿意,請點擊本回答下方「選為滿意答案」的按鈕!
【詩酒天涯 團隊——返山人】希望您的及時採納!
【樓主明鑒:該題是我最先回答,請您根據右上角的回答時間判斷並採納】
【凡有復制本答案的SB,quan jia si guang!】
I. 有哪位親知道這張動漫卡通圖片的人物是誰啊是哪個動漫里的人物
來自:小希與阿樹
不是動畫也不是卡通人物
而是網友的繪畫
小希與阿樹」手繪畫充滿生活感悟
這一組手繪畫被人人網上的愛好者起名為「上帝知道我是個好姑娘」,引起大家的轉載和喜愛,並且在各大論壇、網路圖片中,這組圖片也備受讀者青睞。在刷微博時,也會時而出現此組照片的配圖,讓人感覺耳目一新。
「小希與阿樹」手繪畫系列,畫面溫暖,文字凄美,時而有瘋狂的快樂,時而流露出淡淡的哀傷,更多時候,用橙色做背景的卡通美女以及美麗的文字展示了對生活、愛情、友情的感悟。「柏油馬路的熱氣自腳底升起,太陽的火舌就在眼前,扭曲眼前的景物,在頭昏目眩的一瞬間,我想起你,我想念你。」圖畫中的小女孩,黑色的帽子遮蓋住半邊臉,那種無奈的思念感躍然紙上。
心煩意亂想一個人待會兒的情境,大家都有所體會,小希與阿樹對此進行了曼妙的圖文解釋:一個透明的玻璃瓶子里裝著一個人,她蜷縮在瓶底,很孤單。讓人看了很心疼,卻又深有同感。
此系列的作品很多,展示了大眾的平凡生活,比如路痴,比如小迷糊,記者本人也是一個小迷糊,所以對於美女在大書包里翻東西的場景非常有感觸。「我有一個大包,每次找東西,都像大海撈針。」真是很形象。
引起讀者共鳴手繪畫隨處可見
眾多網友通過留言表達了自己對圖配文的喜愛。網友Cinderella說,每每看到你的話都覺得始終享受,謝謝你給我的這種體驗。
還有網友表示要把這些漂亮的有意義的手繪畫列印!裝裱!懸掛!有些網友看到這組繪畫,開始追悔自己逝去的愛好和夢想。網友「鈔票病」說:看完有種很溫暖的感覺,小時候很喜歡畫畫,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找不到筆了,但是又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找不到了……
網友們把這些手繪畫應用於手機主題、QQ頭像、微博頭像等,其中的優美語句被用作個性簽名,圖片用於微博配圖等,「小希與阿樹」的手繪畫在網路上隨處可見,受到大家追捧。現在,在淘寶上竟然也有照片手繪圖製作的網頁了!
「小希與阿樹」竟然是姐妹倆
手繪畫中有些關於愛情的感悟,以及美男和美女的肖像以及感悟。有的是安慰失戀的女孩子:「為什麼他離開你,那是上帝要告訴他什麼叫後悔,為什麼你失去他,那是上帝安排了更好的人在等你。」這些話總是先入為主的讓人以為小希與阿樹是手繪畫中的男女主角。其實不是的。
記者聯繫到此組漫畫的主人,重慶女孩李小希,已畢業兩年,她告訴記者,小希與阿樹指的是自己和妹妹,這組圖片由姐姐畫畫,妹妹寫文字。兩人互相激發靈感得來。小希半年前開始畫手繪畫,當時由於上班時間有些累,她便撿起了小時候的愛好「畫畫」,來調節心情。她說:「當時在玩新浪微博,每天簡單幾句話來記錄自己的心情,後來心想何不把心情畫成畫呢?」於是她買來素描紙、馬克筆以及數位板等,開始用手繪畫來記錄心情,於是,開心的時候,難過的時候、孤單的時候、有感悟的時候都用手繪畫來表達。
「有段時間畫上癮了,每天就期待快點下班,然後可以專心畫畫!」小希對記者說,畫的最多時,一天畫過十幾張。最初自己單純只畫畫,沒有文字,後來開始根據歌詞意境配圖。再後來,小希想到自己有個文采飛揚的妹妹,於是開始了姐妹倆共同創造手繪畫的時期。「妹妹希望過充實的生活,每天都有新發現!」小希說,後來由於姐妹倆沒有在一個城市,兩人就通過網路進行交流,互相激發靈感。
一度成為單位的「賀卡專業戶」
在最初進行手繪畫創造時,每個月公司有同事過生日,公司會在員工生日時買個蛋糕,而蛋糕的賀卡,開始老闆讓小希寫,小希就畫了點東西,後來大家普遍很喜歡,於是每個人過生日時,都會叫小希來畫賀卡,一時間,小希成了單位的「賀卡專業戶」。
小希在大學時打理一家淘寶店,現在她無意間把手繪畫製作放到網上去之後,受到大家的一片好評。很多人希望小希把自己的照片畫成手繪版,還有很多人要求打包把手繪畫傳遞給他們。
現在的小希,正在進行一個新的系列。陳寶貝——一個小朋友的類別。採用的是一種全新的繪畫方式,用電腦繪圖。小希告訴記者,電腦繪圖更慢一些,快則半個小時,慢了就不知道用多長時間了。記者通過人人網找到小希與阿樹的新浪微博,在微博中看到了她畫的所有手繪畫。也看到了網友們對此組漫畫的熱情追捧。網友呼籲:「小希,你什麼時候出本漫畫書,我第一個去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