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卡通圖片 » 湘江之戰卡通圖片

湘江之戰卡通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9-07 04:48:36

1. 《湘江之戰》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湘江之戰》(黎汝清)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qcxX0UsyPxC7X2ZFY-hjrQ

提取碼:MKCT

書名:湘江之戰

作者:黎汝清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2019-9
頁數:440

內容簡介:

如果說長征是震驚寰宇的壯舉,那麼,紅軍突破湘江戰役,便是這一壯舉中令人矚目的巨大紅色驚嘆號,它因慘烈、悲壯和輝煌而格外令人刻骨銘心。《湘江之戰》則記錄了這一戰役的全過程。

紅軍長征途中的湘江之戰,紅軍犧牲3萬人,被俘6千人,紅八軍團、紅三軍團六師18團、紅五軍團34師幾乎全軍覆沒,中央紅軍總兵力銳減為3萬人。紅軍將士以空前巨大的犧牲,粉碎了國民黨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保護了在顛沛流離中尋找出路的中國革命。鮮血染紅了湘江。從此,當地有了「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的說法。

《湘江之戰》以長征途中最慘烈的湘江之戰為主線,真實再現中央紅軍突圍以來的軍事現實,以及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該書不僅描寫了當時的歷史狀況,更站在歷...

作者簡介:

黎汝清(1928-2015),中共黨員。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海島女民兵》《皖南事變》等,兒童文學集《秘密聯絡站》,詩歌散文集《在祖國的土地上》等,電影文學劇本《長征》等等。曾獲全國第二屆圖書獎金鑰匙獎、全軍第三屆文藝新作品一等獎、1988年華表獎、第二十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等。

2. 程翠林的湘江戰役紀念碑園雕塑

70多年過去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許多人都不願意去觸及湘江戰役這段慘痛的歷史。1984年,著名軍旅作家魏巍重走紅軍長征路時,來到界首光華鋪紅軍烈士墓,思緒萬千,禁不住老淚縱橫。
回到北京後,老作家找到聶榮臻元帥共同向國務院建議,修建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以撫慰烈士英魂,教育後代。
紀念碑園就坐落在興安縣城西南一公里的獅子山上,佔地面積8萬平方米。從我所在的直播間放眼望去,可以看見矗立在山頂上那雄偉的紀念碑。
烈士紀念碑園是一組大型群雕,藝術地再現了當年紅軍途經桂北血戰湘江的壯烈場景。一座雕像是「老游擊隊員」,他手捋胡須,是在深情的告別故土親人,要隨紅軍長征去; 三個頭像分別是「小孩」、「女紅軍」、「青年指戰員」、青年紅軍面部清瘦,目光剛毅,浴血奮戰留在臉部的創傷隱約可見;雙目緊閉的女戰士似乎已經喋血湘江,明顯從她臉上發自內心的微笑,看到了她堅信革命勝利、為革命死而無憾的情懷。唯獨這個小孩的眼睛是睜開的,整個雕塑通過一生一死、一老一少的鮮明對比,似乎呈現了當年慘烈的湘江之戰場面,也揭示出長征路上「生者偉大、死者光榮」。
正是因為突破湘江是紅軍長征中最慘烈、最悲壯、也是最輝煌的一幕,為了撫慰烈士英魂,教育後代,聶榮臻元帥建議,國務院批准,於1993年在廣西桂林興安縣修建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1996年,也就是紅軍長征60周年時,紀念碑正式落成,同時也被列為全國100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這個主碑是建在海拔248米高的獅子山頂。東邊是越城嶺、西邊是都龐嶺,這就是毛主席著名詩句「五嶺逶迤騰細浪」當中,五嶺中的兩嶺。當年長征的紅軍為擺脫交通工具便捷的敵軍,很少走道路方便的平原,都在山區跋涉,因此整個征途總與崇山峻嶺為伴。如今我眼前是一片金黃稻田和豐收在望的葡萄園,古老靈渠從獅子山西面穿過,清澈的江水滋養這片迷人的土地,撫慰著長眠在此的紅軍將士的英靈。

3. 湘江戰役 時間 地點 主要人物 詳細過程 結果

1、時間: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

2、地點:廣西全州縣。

3、主要人物:中央紅軍、國民黨軍。

4、過程: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苦戰五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部隊指戰員和中央機關人員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餘人。

5、結果:

國民黨敗退,中央紅軍損失慘重。

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和軍委兩縱隊,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引起了廣大幹部和戰士對王明軍事路線的懷疑和不滿到達了極點,紛紛要求改換領導。

湘江慘勝直接導致在遵義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遵義會議」。它是紅軍四處碰壁身處絕境時召開的,從此中國革命一個傑出人物正式登上歷史舞台,標志著中國紅軍翻開嶄新的一頁。

(3)湘江之戰卡通圖片擴展閱讀

湘江戰役的戰爭評價:

湘江戰役雖然粉碎了國民黨軍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但也是中央紅軍長征後損失最大的一次作戰行動。

連同前3次突破封鎖線的損失(包括非戰斗減員),中央紅軍渡過湘江後由長征開始時的8.6萬餘人銳減為3萬餘人。這是"左"傾冒險主義領導者實行逃跳主義所造成的嚴重惡果。

此戰之所以能夠保重紅軍主力部隊渡過湘江,是因為紅軍指戰員在作戰中具有高度的政治熱情和英勇的獻身精神,阻止住了敵人的進攻。

此戰之所以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損失,則主要是因為"左"傾冒險主義領導者沒有充分發揮紅軍的長處,部隊在行動中仍要背負著"壇壇罐罐"行軍,行動遲緩,戰略戰術指導上更是存在著嚴重錯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湘江戰役

4. 《血戰湘江(2017)》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血戰湘江(2017)》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6IkH6K21KAH9c5OsgLkfTQ

?pwd=mbc6 提取碼: mbc6
《血戰湘江(2017)》
導演: 陳力
編劇: 柳建偉、項小米、白鐵軍
主演: 王霙、徐箭、董勇、孫維民、保劍鋒、耿樂、張一山、王大治、侯天來、劉之冰、馬曉偉、陳創、袁滿、江南、王韋智、陶灝景
類型: 歷史、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17-06-30(中國大陸)、2017-06-21(上海電影節)
片長: 118分鍾
又名: 第四道封鎖線、Battle of Xiangjiang River
作為一部為長征勝利八十周年獻禮的影片,本片以長征史上最慘烈的湘江之戰為背景,成功塑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工農紅軍領導人在長征中不屈不撓的光輝形象,深刻揭示了左傾錯誤路線給紅軍帶來的慘痛損失,生動表現了紅軍34師官兵前赴後繼、勇於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大無畏精神。

5. 湘江戰役的覺山之戰

覺山鋪阻擊戰是湘江戰役中著名的三大阻擊戰之一,是湘江戰役中雙方投入兵力最多的一場戰斗。
在國民黨方面,是第1路追剿司令劉建緒指揮的湘軍部隊,包括16師(章亮基)、62師(陶廣)、63師(陳光中)和第19師(李覺)之一部(一個旅)、4個補充團、3個保安團。緊隨湘軍後面的,還有薛岳的5個師,也已推進到黃沙河。蔣介石派駐衡陽的飛行大隊,也隨時可以飛來助戰,配合湘軍的地面進攻。當時湘軍的編制,每個師一萬至一萬二千人,湘軍劉建緒部的總兵達到六七萬人。
在紅軍方面,是林彪的紅一軍團。紅一軍團共三個師,即紅一師、紅二師、紅十五師(少共國際師),據1934年10月8日紅軍花名冊統計,紅一軍團共19880人。不過,經過前三道封鎖線的不斷減員,湘江戰役時,紅一軍團的人數已經沒有這么多。在腳山(覺山)鋪戰斗的第一天,紅一軍團投入了紅二師和紅一師的一個團,共四個團。第二天便投入了紅一、紅二師的全部六個團。
1934年11月27日,湘軍劉建緒部進佔全州,並在城外布置了警戒線。紅一軍團二師五團從全州縣梘塘鄉的屏山渡渡過湘江後,奉命搶佔全州縣城,但比湘軍晚到六個小時,只好佔領位於全州南面16公里處的魯板橋、腳山鋪(又名覺山)一線,構築防禦工事。同日,紅二師六團由大坪涉渡湘江到達二美灘。紅二師四團佔領界首,隨即將陣地移交三軍團四師,緊急趕往腳山鋪增援。紅一師第二團從全州鳳凰鄉大坪渡口渡過湘江。到了29日戰鬥打響時,紅二師三個團和紅一師二團,共四個團已經全部進入腳山鋪阻擊陣地。
覺山鋪是是一個只有20多戶人家的小村子,坐落在桂(林)黃(沙河)公路邊,北距全州16公里,南距軍委縱隊渡河的界首渡口約30公里。村子周圍有幾座小山,被南北走向的桂黃公路分在東西兩側,與桂黃公路相交,成十字形。這幾座山從東到西分別是:黃帝嶺、尖峰嶺、沖天鳳凰嶺、美女梳頭嶺、米花山、懷中抱子山。黃帝嶺、尖峰嶺在公路東側,沖天鳳凰嶺、美女梳頭嶺、米花山、懷中抱子山在公路西側。其中又以黃帝嶺和懷中抱子山最高,都在南端,整個地勢南高北低,北來的敵人呈仰攻狀,而紅軍居高臨下。根據這樣的地形地勢,軍團長林彪、政委聶榮臻和參謀長左權決定在腳山鋪構築兩道阻擊線,北側一列山嶺為第一道阻擊線,南側一列山嶺為第二道阻擊線。軍團部設在距腳山鋪不遠的山頭上。
林彪命令紅六團扼守公路西側的美女梳頭嶺,紅五團扼守公路東側的先鋒嶺,紅四團扼守公路正面和公路的兩側,紅二團做預備隊。為防止湘軍迂迴,林彪又緊急電令紅一師增援腳山,准備待一師(缺一個團)趕到,將其全部部署在公路西側美女梳頭嶺一帶。
29日晨,湘軍以16(章亮基)、19(李覺)師為前鋒,以62(陶廣)、63(陳光中)師為預備隊,向紅一軍團的腳山陣地壓了過來。
國民黨軍一開始便出動了十幾架飛機,三架一組,對紅二師陣地進行掃射轟炸,然後以密集的炮火進行炮擊。炮擊一停,湘軍步兵便以密集的隊形發起了沖鋒。
29日湘軍組織了數次進攻,也未能攻佔紅軍的一個山頭。進攻之敵擔心遭到紅軍夜襲,便撤回到魯班(板)橋以北。
30日晨,紅一師師長李聚奎、政委賴傳珠率領該師的另外兩個團從湘桂邊境趕到腳山。林彪將李聚奎帶來的第一、三團部署在公路西側左翼米花山一線,其中楊得志的第一團作預備隊,第三團與先到達的第二團進行前沿阻擊。
紅一師到達覺山之時,北面的湘軍也進一步作了調整,在原來的進攻部隊的基礎上再投入一個多師的兵力,以突破覺山防線,南下封鎖湘江渡口。
天一亮,湘軍的進攻便開始了,人數比第一天更多,火力比起第一天更加猛烈。紅軍的工事被炮火摧毀,各團的指揮所被迫不斷地轉移,但各部隊仍憑險死守,相機反擊。幾次沖鋒之後,湘軍判斷出紅軍兵力不足,遂改變戰術,一面繼續對紅軍正面陣地進行輪番攻擊,一面以大部隊迂迴至紅軍陣地側翼,將紅軍的戰線拉長,以便尋找薄弱環節予以突破。
湘軍這一招很快奏效,紅軍前沿陣地的幾個小山頭相繼失守,成為湘軍向幾個主峰發起攻擊的橋頭堡。打到下午,左翼紅一師米花山陣地失守。湘軍佔領米花山後,將更多的後續部隊投入戰斗,以米花山為跳板,向美女梳頭嶺以東各山頭發起連續攻擊。為避免被包圍和減少損失,紅一師放棄美女梳頭嶺,向二師駐守的懷中抱子嶺靠攏。林彪軍和聶榮臻將軍團部轉移到右側紅二師陣地的皇帝嶺上。米花山、美女梳頭嶺的失守後,湘軍又集中兵力重點進攻紅二師五團防守的右翼陣地尖峰嶺。先鋒嶺是紅五團的突出位置,上面只有團政委易盪平帶著兩個連的戰士進行防守。在湘軍的優勢兵力輪番進攻下,紅五團兩個連傷亡殆盡,團政委易盪平身負重傷,因不願當俘虜而開槍自殺。紅五團只有少量人員突圍而出。
尖峰嶺陷落後,湘軍隨即猛攻陷於孤立的紅四團陣地。當時,紅四團奉命布防於桂黃公路兩側,三營在左,由參謀長李英華指揮;二營在右,由政委楊成武率領;一營則由團長耿飈帶領,擺在覺山鋪中心公路轉彎處迎面的山坡上,形成一個凹形的防禦陣地。一股湘軍不顧部署在左右兩側的二營、三營,直接沖到到了位於陣地中間的一營陣地。正在右側陣地指揮作戰的四團政委楊成武見一營漸漸不支,便組織二營趕去支援,在穿越公路時,右腿中彈負傷。
大約在楊成武受傷前後,紅二師師長陳光親自沖到前沿陣地,指示耿飈放棄山下陣地,向黃帝嶺靠攏。耿飈將全團分成3批交替掩護,且戰且退,撤到了位於尖峰嶺南面的黃帝嶺。紅五、六團這時也撤退到了黃帝嶺。至此,紅一、紅二師分別退守懷中抱子嶺和黃帝嶺,當時已經是30日的黃昏。
夜幕降臨後,陣地上漸漸地安靜下來,左翼的懷中抱子嶺仍然在紅一師手中,右翼的黃帝嶺仍然在在紅二師手中。但是,湘軍已經佔領了公路,將紅一軍團的兩個師分隔開來。
當晚,湘軍在黑幕的掩護下,對堅守懷中抱子嶺的紅一師進行迂迴。為了免遭湘軍包圍和殲滅,紅一師師長李聚奎指揮部隊撤退到西南方向的水頭、夏壁田一帶。
紅一師撤出後,紅二師顯得孤立無援。師長陳光將紅二師撤退到紅一師右側的珠蘭鋪、白沙一帶,與紅一師防守的水頭、夏壁田共同構成第二道阻擊線。第二道阻擊線長達十公里,戰線過長,而且是一片低矮的小土山,南低北高,進攻的湘軍居高臨下,紅一軍團的處境十分不利。
12月1日天剛放亮,湘軍的進攻就開始了。陣地上炮聲隆隆,殺聲震天。仗愈打愈烈,傷亡越來越多。紅軍占據的各個山頭都在吃緊,特別是紅一、紅二師的結合部。紅一、紅二師結合部的左翼是黃永勝率領的紅一師三團,右翼是耿飈率領的紅二師四團。湘軍先向位於左翼的一師紅三團陣地發起猛攻,接連攻了9次,都被紅三團擊退。這時,湘軍發現紅四團防守的珠蘭鋪是個薄弱點,因為珠蘭鋪長約5公里,而紅四團已經不足千人,兵力十分單薄。當時紅四團政委楊成武已經負傷,團長耿飈也因患瘧疾身體非常虛弱。湘軍集中兵力,重點進攻珠蘭鋪,紅四團左翼被湘軍突破。
結合部被突破後,一股湘軍竟然鬼使神差地沖到了紅一軍團指揮部附近,林彪、聶榮臻、左權等師首長差點當了俘虜。
紅二師部署在東面靠近湘江的地方,有被切斷西進退路的危險,師領導當機立斷,命令防守白沙的紅六團掩護,堅決頂住敵人,其他兩個團撤出陣地向西邊大山靠攏。
接近中午時分,紅一軍團在軍團首長指揮下,一師和二師相互交替掩護,邊打邊撤,向西轉移。
覺山一戰,紅一軍團兩個師,與湘軍鏖戰3天,傷亡慘重。軍團政委聶榮臻負傷,四團政委楊成武和五團團長鍾學高負傷,五團政委易盪平等千餘人犧牲,兩個師共損失近四千人(一說紅一軍團傷亡六千多人,其中犧牲兩千餘人;一說傷亡三千多人)。

6. 打仗從來都是很殘忍的,你知道歷史上最艱難的戰役是哪一場嗎

自從電影《絕命後衛師》上映後,很多人開始知道了長征中造成中央紅軍巨大損失的湘江之戰,但是,對這場戰役的過程和艱難程度了解得還不是特別清楚。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這場關乎紅軍生死存亡的浴血之戰。

戰前態勢

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失敗後,開始了長征。突破第一道封鎖線時,損失3700餘人;突破第二道封鎖線時,損失9700人;突破第三道封鎖線,損失8600人。雖然沿途紅軍擴紅徵召了部分新兵,到達湘江邊上時紅軍的一、三、五、八、九軍團加上軍委縱隊也就剩七萬人左右。眼前,是國民黨布置的最後一道封鎖線。

7. 有誰知道湘江之戰介紹一下

戰敗不是因為天險,而是人為的錯誤。紅軍戰略轉移的出發點是江西瑞金,目的地是湖南、湖北、貴州、四川交界的紅軍根據地,就是賀龍所在的二六軍團的所在地。這一路上就必須渡過湘江。 湘江之戰也被形容為是紅軍撤退大搬家的行動。當時紅軍有一個中央軍委,還有一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所謂大搬家,就是從瑞金把中央軍委和中央政府,包括所有機關、醫院、學校的所有機器設備都要搬,拖著這些壇壇罐罐,走得非常慢。我們知道,紅軍比國民黨軍隊優越的是靈活機動,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如果可以一天走120里,像林彪率領第一軍團直撲湘江,那紅軍一下子就渡過去了。但中央軍委和政府走得這么慢,120里要走足5天5夜,讓紅軍主力在湘江邊死頂著3倍優勢的敵軍,每天消耗幾千人,所以5天就消耗了5萬。在兵力武器懸殊下死拼當時兩軍的兵力對比懸殊。紅軍方面有一、三、五、八、九軍團,其中一軍團是林彪,三軍團是彭德懷,這兩個軍團是主力,兵多,武器好,戰鬥力強。五個軍團加起來一共是12個師,戰斗兵力估計有五六萬人,非戰斗部隊二萬人。白軍方面有何鍵,何鍵是湖南軍閥,在湖南打仗由他做總指揮。還有蔣介石中央軍的薛岳、周渾元部隊,有白崇禧的桂軍,陳濟棠的粵軍。加起來有二三十萬人馬,但是真正投入湘江之戰的約有15萬人。 當時的作戰形勢是紅軍要渡過湘江,白軍從四麵包圍,前面攔截的是湘軍,左右包抄的是粵軍、桂軍,中央軍在尾追,一路跟著打,所以就形成了一個包圍的態勢。包圍不奇怪,紅軍和白軍打仗就經常被包圍,紅軍可以突圍,非常靈活,東南西北任你走,只要擺脫敵軍就行,但這一次是由共產國際的顧問李德和洋書生博古指揮,他們的指揮死板,要紅軍死守,把戰役限制在一個比較小的范圍,那就要拼消耗,拼武器裝備了。當時白軍的裝備是比較精良的,因為有德國等歐美列強的支持。紅軍就相形見絀了,連步槍手榴彈都是比較簡陋的。比如林彪被包圍的時候,他用望遠鏡觀察敵人的炮陣,然後對手下的團長和師長說:今晚摸過去把那個炮搞掉。因為紅軍沒有炮,敵人的迫擊炮、山炮、野炮打過來,紅軍只能躺在戰壕里挨炸,紅軍的槍頂多打1000公尺,而白軍的炮打幾公里,更別說飛機在上面轟炸了。紅軍連炸葯包都沒有,就用集束手榴彈,把十個八個手榴彈捆在一起扔過去,扔手榴彈的戰士死定了,因為爆炸力那麼大,這十幾斤重的東西能扔多遠。他們就是敢死隊,這說明紅軍有一往無前的犧牲精神。 但是犧牲精神在敵軍的優勢火力下,結果可想而知。紅軍拼刺刀,湘軍也是很能打的,有所謂「無湘不成軍」。毛澤東過湘江時說這是罪過但是蠻干不是紅軍的強項。林彪是個狐狸一般的統帥,最善於打機動戰,有便宜就打,沒便宜就走,讓他打硬仗,打死仗,這就把他困死在陣地上了,所以他的一軍團和彭德懷的三軍團在堅持5天5夜後死傷慘重。12月1日,毛澤東過湘江時看到江上岸邊有很多兩軍的屍體,他說了一句話:罪過、罪過。這5天5夜裡,前面是一、三軍團主力,接著是八、九軍團,斷後的是第五軍團,所以第五軍團打得特別慘。第五軍團是劉伯承當參謀長。劉伯承很能打仗,但中央下死命令,就得死守,就算有三十六計也都使不出來。劉伯承手下最能打的是34師師長陳樹湘,他身先士卒,帶著部隊在湘江邊死守,每天飛機大炮轟過來,部隊一批批地犧牲。陳師長被5倍的敵軍包圍,直至腹部傷重被俘。當他醒過來的時候,發現敵軍已經抬著他去領功了。因為活捉一個紅軍師長不容易,排長抓到他可以升營長,所以白軍排長一路上很好地招呼他,給他煙抽。陳樹湘認為死也不能落在敵人手裡,當時他的肚子被炸開了,腸子往外翻,他就悄悄地把綳帶拉開,抓住自己的腸子一拉,就這樣血淋淋地自殺了。 紅軍的作戰素質並不高在湘江之戰中紅軍損失了5萬人,除了被打死打傷和俘虜的,還有一部分潰散了。比如周昆的第八軍團,在半夜裡被敵軍三面襲擊,部隊的建制被打亂了。當時軍團的政治部主任羅榮桓後來在回憶錄里說,這一仗,部隊確實有混亂、自相踐踏甚至開小差的現象。而第五軍團本來有1萬人左右,但是過了湘江就只剩下800人了。損耗是相當大的,這裡麵包括了被打散的人員。當時這些士兵都是踴躍當紅軍的,毛澤東有個調查:江西的才溪鄉和福建的長崗鄉有80%到88%的青壯年男女都當紅軍了,差不多是全民皆兵。 的確,他們都有非常堅強的戰斗意志,但也存在著素質不高的問題。因為從1928年打到1934年,經過6年的內戰,中央蘇區十幾個縣,人口密度不是很大,兵源已經枯竭。首先是赤衛隊,23歲到50歲的所有青壯年男女都編到赤衛隊,然後是15歲到22歲的少赤隊,15歲以下是兒童團,所以差不多所有男子都編進准軍事隊伍。紅軍在長征時的兵源,或者身體不是太好,或者年紀比較大了。而紅軍潰敗還有兩個因素,一個是國民黨的俘虜,抓過來,然後衣服都不用換,馬上就當了紅軍,兩三天紅軍的軍齡和兩三年白軍的軍齡比較起來,一打起來,肯定他那個心就跑了。二是新兵,紅軍離開江西以後,一路上經過廣東、湖南,不斷有人參加紅軍,但是他們沒有經過軍事訓練,不懂得打仗,打起仗來就會發生誤傷。最大敗筆是李德的瞎指揮湘江之戰,紅軍最大的敗筆就在指揮,而當時的指揮官是李德。李德是德國人,他是共產國際派來的,當時中國共產黨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李德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只是一個普通的士官,而且他在德國工人起義的時候打過街壘戰,對於小規模的巷戰,他的確有一套。但是真正指揮十幾萬中央紅軍打這樣的大仗,就沒有經驗了,所以他就把蘇聯軍事學院的那一套正規戰搬過來,把德國巷戰那一套搬過來。而紅軍的游動性很大,裝備又不好,和優勢的白軍只能打游擊戰,他又看不起游擊戰,還和王明、博古和張聞天等人一起排斥毛澤東,把毛澤東的軍權和黨權都剝奪掉,所以就造成了湘江之敗。 當時中央軍事指揮的核心是三人團,是中央代主席博古和王稼祥、周恩來,但博古是聽李德的,王稼祥也沒有意見,周恩來一個人也不好說什麼,所以就全憑李德瞎指揮了。紅軍長征非常艱苦,很多士兵沒有鞋子,沒有軍裝,沒有食物,沒有武器,可是李德卻有老婆照顧,還有兩匹馬,有大量的煙抽,有咖啡喝。湘江之戰後,紅軍上下都知道李德不行,要把他炒魷魚,然後請毛澤東出山,這是湘江之戰最大的收獲。打完這仗後,毛澤東就逐漸走到領導崗位,領導紅軍打破敵人的包圍,闖出一條生路。而且敵人並沒有把紅軍消滅,沒有把黨中央消滅,這就留下一個火種,可以星火燎原。

8. 湘江戰役簡介資料 湘江戰役國民黨指揮官是誰

湘江戰役——長征中最慘烈的一仗
1934年11月中旬,突圍的中央紅軍跨越敵軍的三道封鎖線,進入湘南的嘉禾、蘭山、臨武地區。這時,蔣介石真正搞清了紅軍戰略轉移的目的地。他任命湘軍頭目何健為「追剿軍」總司令,調動湘軍和桂軍,在零陵至興安之間近300里的湘江兩岸配置重兵,構築碉堡,設置了第四道封鎖線。蔣介石則親率國民黨中央軍周渾元部及部分湘軍在後面追擊。此時的蔣介石躊躇滿志,得意洋洋,以為定能將紅軍全殲於湘江、瀟水之間了。

11月20日,白崇禧見紅軍的一支部隊佔領了湘南的江華,又向廣西恭城奔來,白崇禧同粵軍和湘軍一樣,不願同紅軍硬打而消耗實力,以防紅軍進入本省或被蔣介石吞掉,就借口兵力不夠及防止紅軍南進廣西,在11月21日忽然從興安、全州、灌陽撤兵,使湘桂軍閥聯合防守的湘江防線出現了一個缺口。何鍵為求自保,也不盡快派兵南移接防,致使這130里防線無兵防守達7天之久。

順利通過第四道封鎖線的機會到來了。可惜,紅軍未能抓住這一良機。

11月25日,中革軍委才下達搶渡湘江的命令。紅1軍團先頭部隊於11月27日趕到界首,未經戰斗就佔領了這一渡口,很快控制了界首以北60華里的湘江兩岸。這時軍委縱隊也到達了離渡口不到80公里的灌陽以北的桂岩地區。

剩下的問題就是爭取時間。十萬火急的命令一道接一道。遺感的是,中央軍委縱隊就是加快不了行軍的速度。11月26日,走了8公里;27日,只走了6公里;28日,走了28公里;29日,走了32公里。足足4天,才走到湘江岸邊。最高三人團是想將中央蘇區整個地搬到湘西去。臨突圍前,雇了幾千名挑夫,綁了三千多副挑子,兵工廠拆遷一空,工廠都卸走機器,凡是能夠搬走的值錢的東西都裝在騾子和驢子的背上帶走,組成了龐大的啟方運輸隊。需要七、八個人抬的石印機,需要十幾個人抬的大炮底盤,也捨不得丟下。在山間羊腸小道上行走,這樣的隊伍怎麼能加快行軍速度呢?

11月29日,湘軍和桂軍蜂擁而來,敵人向正在渡江的紅軍發起了進攻。兩岸的紅軍戰士,為掩護黨中央安全過江,與優勢的敵軍展開了殊死決戰。紅軍的阻擊陣地上,炮彈和重磅炸彈的爆炸聲不絕於耳,許多來不及構築工事的戰士們被震昏了,耳鼻出血。裝備單一的紅軍要用血肉之軀抵擋敵人飛機和重炮的狂轟濫炸,戰斗的殘酷可想而知。但「保衛中央縱隊安全渡江」的口號仍響徹在陣地上空。

12月1日,戰斗達到了白熱化程度,敵人對我發動了全線進攻,企圖奪回渡口,殲我於半渡中。這是生死存亡的一戰,是意志的較量。狹路相逢勇者勝。紅軍將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彈打垮了敵軍整連、整營的一次次進攻,湘江兩岸灑下了無數紅軍將士的鮮血,渡口始終牢牢地掌握在紅軍手中。至當日17時,中央機關和紅軍大部隊終於拚死渡過了湘江。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我軍與優勢之敵苦戰,終於撕開了敵重兵設防的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紅軍雖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鎖線,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5軍團和在長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國際師損失過半,8軍團損失更為慘重,34師被敵人重重包圍,全體指戰員浴血奮戰,直到彈盡糧絕,絕大部分同志壯烈犧牲。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和軍委兩縱隊,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

湘江一戰,是紅軍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慘敗。血的事實,宣告了「左」傾教條主義軍事路線的徹底破產,使廣大紅軍指戰員對王明路線的懷疑、不滿以及積極要求改變領導的情緒,達到了頂點。

9. 跪求好心人分享血戰湘江2017年上映的由王霙主演的免費高清百度雲資源

《血戰湘江》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sNLBRGrGpCHD-6667BukGQ

?pwd=ftw7 提取碼: ftw7

《血戰湘江》

導演:陳力

編劇:柳建偉、項小米、白鐵軍

主演:王霙、徐箭、董勇、孫維民、保劍鋒、耿樂、張一山、王大治、侯天來、劉之冰、馬曉偉、陳創、袁滿、江南、王韋智、陶灝景

類型:歷史、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2017-06-30(中國大陸)、2017-06-21(上海電影節)

片長:118分鍾

又名:第四道封鎖線、BattleofXiangjiangRiver

作為一部為長征勝利八十周年獻禮的影片,本片以長征史上最慘烈的湘江之戰為背景,成功塑造了中國工農紅軍領導人在長征中不屈不撓的光輝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