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耳朵會凍掉嗎
寒冬臘月,在冰天雪地的北方,人們常會說「冷得能把鼻子凍掉」,以此來形容天氣的寒冷。
嚴寒真的能把人的鼻子凍掉嗎?這種情況是可能有的。登山運動員和極地探險家在遇到雪暴天氣時,把耳朵、鼻子凍掉的事情並不少見。
那麼,為什麼鼻尖和耳朵最怕冷的呢?
人是恆溫動物,政黨的體溫維持在37℃左右。當外界氣溫太低時,身體熱量就會散發到空氣中,人就會感覺冷。如果溫度在0℃以下而又不加保溫,血液注會凝固,身體上的組織就會凍壞。
人的身體會有棉衣、棉褲、鞋、襪子、帽子等來保暖。而頭部的眼、鼻、口、耳是裸露的,人需要它們接受外界信息,因而保溫是比較困難的。
而且耳朵和鼻子突出在頭部的表面,它的體積小,而接觸空氣的面積大,所以熱量很容易散發。尤其是耳朵,它只是薄薄的一片,兩面都是皮膚。與空氣接觸後,耳朵本來就很少的熱量很快就被散失了。
此外,耳朵、鼻子處於血管末梢地位,本來溫度就較低,加上熱量雙容易失散,保暖又較困難,所以耳朵和鼻尖最怕冷。
㈡ 春節凍掉耳朵的傳說
冬至時節到了,南方的人吃湯圓,慶祝一年的豐收,北方的人在這一天要吃餃子,不吃餃子就會凍耳朵。
冬至這個節氣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冬天到了,一般在冬至前後三天要注意保暖,同時在冬至當天北方要吃餃子。
在我國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為何冬至這一天要吃餃子呢?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即使最貧苦的人家,到了冬至,也要弄點野菜包頓黑面餃子吃。人們說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據說這個習慣是從南陽傳過來的。
東漢時期,南陽出了個名醫叫張仲景。此人行醫,不圖發財,只求濟世救人。某年,洛陽發生荒旱,他來到洛陽行醫,對貧苦人家特別優待,不僅有求必應,而且對特別困難的病人還施捨他自己花錢配製的葯品,為眾多百姓解除了病痛。1個叫李生的小夥子來求醫,張仲景為他號過脈,說他雖然營養不良,但沒有大病。李生只好說了實話,說他失去了父母,現在孤身一人,上無片瓦,下無立足之地。他請張仲景為他治治窮病。
張仲景自行醫以來,治好的病人不計其數,但從來沒有替人治過窮病。由於他心地善良,對李生的要求他經過認真捉摸,便開了一張葯方,葯方上開的只有「茅根」1種,交待李生挖的越多越好,洗凈晾乾,保存起來。照此辦理,窮病可除。李生對張仲景的話深信不疑,一連挖了好長時間,積累了大量的茅根。不久,瘟疫流行,張仲景為人開的處方上,都有茅根四兩,因那時洛陽醫生們還不懂茅根有通竅利尿的功能,葯鋪均沒此葯,都得到李生那裡配葯,時間一長,李生便積攢了不少銀子。他蓋了房子,娶了媳婦。張仲景在洛陽治窮病的故事廣為流傳。
後來張仲景科場得第,官拜長沙太守,但他仍然不忘鑽研醫術,著有《傷寒論》等名著。他當太守,不僅坐堂判案,還坐在太守的大堂上為貧苦百姓看病。「坐堂醫生」這個詞即源於此。
張仲景在長沙離任告老還鄉那年的冬天,寒風刺骨,雪花飄飄,天氣奇冷。老百姓由於生活困難,飲食不佳,衣服單薄,很多人的耳朵都凍爛了。
張仲景一到家,登門求醫的人很多。騾馬接,轎車請,整日里把張仲景圍個不透風。張仲景雖然很忙,可心裡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鄉親。他叫弟子們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盤上大鍋,在冬至那天開了張,給窮人舍葯治凍傷的耳朵。他施捨的葯叫「去寒嬌耳湯」,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葯材放在鍋里煮熬,等煮好後把羊肉,葯物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形的「嬌耳」下鍋煮,嬌耳煮熟後,給來乞葯的每人1大碗湯,兩只嬌耳。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只覺得渾身發暖,兩耳起熱。天天如是,舍葯一直舍到年三十,人們的耳朵都醫治好了。大年初一,人們慶賀新年,就學著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有人把這種食物稱「餃耳」,也有叫「餃子」的,還有叫「扁食」的。
此後,「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裡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所以,現在又有「冬至吃餃子一冬不會凍耳朵」的說法。
㈢ 耳朵凍了,怎麼辦
有效治療凍瘡的良方 1.用熱鹽水浸泡患處15分鍾,連續1周。 2.「十滴水」外擦凍瘡局部,每天6~10次,對於凍瘡未潰者療效較好;若局部皮膚破潰糜爛,可先用紅黴素軟膏塗擦,待炎症消散後再使用十滴水。 3.凍瘡剛剛開始時,每天晚上用電吹風邊吹邊揉,幾天後就沒有了。 4.用傷濕止痛膏貼敷局部治療皮膚紅腫、自覺熱癢或灼痛的一度凍瘡,取得良好效果。方法是先用溫水將患處洗凈,擦乾後將葯膏緊貼在患處皮膚上,一般貼24小時可痊癒,如未愈可再換貼幾次。皮膚破潰或過敏則不宜貼敷。 5.治凍瘡的方法很多,但往往時間長,見效慢,而用雲南白葯治療有良效。其方法是:凍瘡未潰破者,用白酒將雲南白葯葯粉調成糊狀外敷,並注意保溫。凍瘡已潰破者,將患處洗凈後,直接撒雲南白葯葯粉於創面,用消毒紗布包紮,數日內可愈。 6.傷濕止痛膏的妙用治凍瘡:傷濕止痛膏可用於未破潰的凍瘡引起的皮膚紅腫、癢痛,先用熱水洗凈局部擦乾,然後貼上膏葯,每天1次,2-3次即奏效。 (摘自:求醫問葯網 http://www.jk58.com) 7.正骨水還有它的新用途,對凍瘡有特效,每天擦3-4次,擦了三次能把出現的皰塊消除了,半月有餘治好了凍瘡。凍瘡患者不妨一試。 8.風油精治療凍瘡:將患處洗凈,取本品少許塗搽患處,接著用手輕輕地揉搓,直至局部發熱,每日3次,連續3周,適用於凍瘡初起,局部紅腫硬痛者,但凍瘡破潰者不宜使用。在冬季來臨時,每日取本品少許外搽患處,可預防凍瘡。此外,用正骨水等亦可。 9.夏秋吃黃瓜時,用瓜蒂反復擦常發生凍瘡的部位,只要堅持經常,保證不再復發。 10.香蕉:每晚用熱水洗患處後,取香蕉去皮,用香蕉肉擦塗皸裂處,塗擦後不要洗患處,每日1-2次,數天即愈。 1 1.凍瘡初起時,用熱醋塗抹, 醋干後, 再行塗抹, 一日數次, 可見效。 1 2.冬季如有人生凍瘡、可在溫水中加入少量啤酒,浸泡20分鍾,即可馬上緩解凍瘡帶來的痛苦。這是因為啤酒中維生B1、B6有抗神經炎、皮膚炎和促進肌肉生長的功效。冬天堅持用加有啤酒的水浸泡洗用,可防止和治療凍瘡、腳氣等。 參考資料:http://www.jk58.com/article/105/130/2005112212104.htm
㈣ 耳朵會被凍掉嗎
㈤ 太冷了耳朵真的會被凍掉嗎
有這可能。只是說凍到一定程度的話,人都會凍死,還怕 不能凍掉耳朵嗎?
㈥ 耳朵凍瘡的前兆
癢的時候就是說明已經是初期的凍瘡了,全身任何地方只要是紅,不一定腫,(特別是在熱水燙過或者溫度高點的地方),並且摸著,按著用疼痛感,沒說的了,就是凍瘡。不管是生了還是沒生,只要保證那個地方的溫度就行,4天內一定好轉!
選我為最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