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萵筍怎樣種植
1、選用良種:經過了多年的種植,萵筍的品種也越來越多,針對不同的地區以及不同的氣候和種植環境,研發出了各種不同抗性的品種,如果是春季種植那麼選擇早熟的品種,比如紅萵筍和白萵筍。
但如果是夏秋種植,就需要選擇耐熱的品種,比如耐熱二白皮萵筍,還有就是根據當地的氣候來選擇合適的品種,因為品種的好壞是它產量高低的基礎。
2、選地整地:種植地的選擇是萵筍生長的基本條件,種植萵筍的土壤不能選擇黏土以及比較厚重的土壤,因為萵筍它的吸收性比較差,如果在這種土壤是沒法生長的,所以我們最好是選擇通透性比較好的土壤,比如說砂土或者壤土均可。
其次就是苗床要選在地勢較高並且排水較好的地段。整地要深翻並且將地整平,土質整細,田間起好水溝,方便排水引流。
3、適時播種:不同的地區萵筍種植的時間也會有一定的差異,而且我國各地區的四季變化都比較大,所以最好的播種季節是在春季的三四月份以及秋季的九月份左右進行播種,因為這些時間段的溫度基本上都穩定在二十五度左右,而萵筍的生長周期大概是四十到四十五天左右,剛好在高溫和霜凍來臨之前可以採收,所以產量和質量都不會受到影響。
我們將種子均勻的撒在苗床上,然後用土掩種,在上面覆蓋一層家畜的糞便或者是腐肥,最後蓋上一層塑料薄膜,這樣可以促進種子發芽,等到苗長出兩片葉子的時候就需要揭開薄膜了,不然會被燒壞。
4、合理密植:等到萵筍苗長出六片葉子左右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進行移栽了,通常我們會選在陰天的早上或者是降雨之後進行移栽,這樣移栽的成活率會有所保障。我們按照每株間隔三十厘米,每行間隔四十厘米的距離進行栽種,合理的密度可以提高萵筍的產量,同時在後期的管理上也比較方便。
5、科學管理:田間管理最主要的就是施肥、除草以及澆水,萵筍的生長我們主要是為了讓它的莖干生長,通常需要進行三次追肥。第一次是在定植之後十天左右,主要是使用糞尿水進行澆灌,同時可以在中間兌一點尿素。其次就要等到萵筍苗長到二十五厘米左右的時候進行第二次追肥,主要是以尿素為主。
最後一次是萵筍的莖干脹大的時候,我們還是以尿素為主,同時噴灑適量的鉀肥,因為如果不施肥的話,萵筍的肉質就會比較硬,影響萵筍的質量。還有就是每次施肥都需要和澆水、除草相結合,這樣可以讓萵筍充分的吸收養分,促進萵筍的生長。
(1)萵筍的生長卡通圖片擴展閱讀:
萵筍的病害防治
除萵筍外,還可危害大白菜、花菜、蘿卜、番茄、大蔥、胡蘿卜、芹菜、生菜等。葉片、莖或根冠有傷口時,容易被病菌侵入,開始出現半透明水漬狀,2-3天後病部顏色變深,表皮略下陷,溢出白色細菌溢滴物,內部除維管束外都腐爛呈粘滑軟腐狀,有臭味。
高溫、多雨、蟲多、傷口多、黑腐病重以及地勢低窪、播種較早、田間積水的地塊,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
1、農業措施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如直立性品種的植株,莖基部水分容易蒸發,傷口易癒合,可減少病菌侵入;宜選擇地勢較高、灌排水條件好的地塊,避免選用低窪易澇地塊:實行輪作;基肥充分腐熟;鏟除病株,病穴用石灰消毒。
2、種子處理:用熱水和高錳酸鉀浸種。將種子放在50度熱水中浸25分鍾,再浸入1%高錳酸鉀液中15分鍾,然後用清水沖洗干凈。
3、葯劑防治:發病初期用新植黴素或農田鏈黴素1斤兌水4000斤,噴霧或灌根,也可用中生菌素、菜豐寧1斤兌水80-100斤灌根。也可用農用鏈黴素一包和綠亨六號一包兌水30斤噴霧,或用水合黴素兩包和春雷黴素一包兌水200斤噴霧。
『貳』 家裡的萵筍總是長不壯,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農民種萵筍,在大棚萵筍移栽一段時間後,已有8~9片葉,按照萵筍的生長特性來說,萵筍葉片應是基本平地生長,進入團棵(俗稱「攤盤」), 積累足夠的營養,
然後莖部開始膨大,葉片斜向上生長。生產中常發現不但長得慢,葉片還直往上長,不攤盤,估計到時長出來的是「筆桿子」萵筍。
三是當心葉與蓮座葉平頭時,莖部膨大加速期,應追施肥料,一般每畝每次追施磷酸二氫銨15~20千克、硫酸鉀10~15千克。
『叄』 萵筍的種植時間是什麼時候
萵筍要求冷涼的氣候條件,一般以春、秋兩季栽培為主,四川的氣候溫和濕潤,適宜萵筍的生長,可四季栽培終年供應。萵筍依其收獲期可分為冬萵筍、春萵筍、夏萵筍及秋萵筍4類,四季萵筍的播種、收獲期見表9。
表9 萵筍的栽培季節
四川栽培萵筍多行間套作,一般是春萵筍與瓜、茄、豆類套作;部分冬萵筍與甘藍、白菜類間作;夏、秋萵筍多種於瓜棚下或與豇豆隔畦間作。
各季萵筍在不同季節,不同環境里生長,各有其不同的問題,栽培的關鍵也有所不同,應分別對待處理。
『肆』 萵筍 種子怎麼來的
您好?供您參考:我是一名普通農民,高深的理論知識我不懂,建議您網路查詢。
請看萵筍種植生長圖片。
通過正常的管理,萵筍種子終於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圖片來源我種植的萵筍)。
謝謝您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