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已經滅絕的動物有那些
中國已經滅絕的動物有:
一、台灣雲豹
台灣雲豹(拉丁學名:Neofelis nebulosa brachyurus),屬於台灣特有亞種的貓科動物,也是台灣島上最大型的野生動物之一。雲豹全身淡灰褐色,身體兩側約有6個雲狀的暗色斑紋,這也是它之所以叫雲豹的原因。
二、中國犀牛
中國犀牛是生長在中國的三種犀牛(印度犀、蘇門犀、爪哇犀)的種群統稱,一般體長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噸。曾廣泛分布在中國的華中地區和華南地區,棲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緣山地地區。皮膚有又硬又黑呈深灰帶紫色,上面附有鉚釘狀的小結節。
三、蒙古野馬
普氏野馬(學名:Equus ferus、Equus ferus ssp. przewalskii):體長約210厘米,肩高約110厘米,尾長90厘米,體重350千克。頭部長大,頸粗,耳比驢短,蹄寬圓。
外形似家馬,但額部無長毛,頸鬃短而直立。夏毛淺棕色,兩側及四肢內側色淡,腹部乳黃色;冬毛略長而粗,色變淺,兩頰有赤褐色長毛。
四、直隸獼猴
直隸獼猴曾是中國分布最北的靈長類動物(20世紀80年代滅絕),北緯40度40分的河北霧靈山便是作為獼猴分布北限設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直隸獼猴是1870年由法國動物學家米勒·愛德華鑒別命名的。霧靈山地區曾因是皇家的風水地,長期禁伐禁獵,許多物種得以保存。
五、中國豚鹿
豚鹿(學名:Axis porcinus)也叫蘆蒿鹿,體形中等,但較為粗壯,四肢較短,顯得矮胖,臀部鈍圓且較低,姿態象豬,因而得名。雄性豚鹿長著細長的三叉角,全身淡褐色,生活在沿河兩岸的濕地。
晝伏夜出,既善穿越灌草叢,也能跳躍障礙。多單獨活動,在發情交配期臨時集成小群。喜歡吃燒荒後再生的嫩草,也吃蘆葦葉和其他水生的植物,偶爾偷食大豆、玉米苗和瓜類等作物。
野生豚鹿分布於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印度,尼泊爾和巴基斯坦。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台灣雲豹
網路—中國犀牛
網路—蒙古野馬
網路—直隸獼猴
網路—中國豚鹿
⑵ 已經滅絕的動物有哪些最好能有圖片!!
在這個網頁里有 http://ke..com/class/1409.html#34545 恐龍、古生物、珍稀瀕危動物等
滿意請採納
⑶ 近些年世界都有哪些滅絕的動物
其實隨著世界氣候的變化,加上人為對環境的破壞,很多動物賴以生存的家園遭到破壞,全球陸續出現被滅絕的動物,包括以下這些:
六、比利牛斯山羊。比利牛斯山羊是有史以來第一個通過克隆方式而重新現世的物種,卻因為其本身的缺陷再次滅絕。而導致它第一次滅絕的原因是人類的狩獵,是一種被嘗試挽留卻挽留失敗的動物。
……
其實這些年滅絕和瀕臨滅絕的動物有很多,好在人們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也開展了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對於已經滅絕的物種,我們只能通過歷史資料想像它們的樣子。但是對於那些瀕臨滅絕的動物,可以給予跟多的幫助。而作為普通人,愛護環境就是我們對它們最大的保護。
⑷ 已經滅絕的動物的圖片及原因
阿特拉斯棕熊(Ursus arctos crowtheri)是棕熊的一個亞種,不過有時候也被認為是另一種熊,也是非洲唯一的熊科動物,棲息於阿特拉斯山脈。最後一隻阿特拉斯棕熊很可能在1870年代於摩洛哥北部被射殺。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6/6d/Atlasbear.jpg
日本狼是一種已滅絕的狼,曾經在日本大量繁衍,分布於本州、四國、九州,之後被人大量獵殺,最後在1905年滅絕。另一種北海道狼跟日本狼是近親,但亦於1889年滅絕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a/Honshu-wolf.jpg
台灣雲豹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 台灣雲豹
台灣雲豹郵票
保護現狀
極危,可能絕滅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貓科 Felidae
屬: 雲豹屬 Neofelis
種: 雲豹 N. nebulosa
亞種: 台灣雲豹 N. n. brachyura
三名法
Neofelis nebulosa brachyura
Swinhoe, 1862
台灣雲豹,屬於台灣特有亞種的貓科動物,也是台灣島上最大型的野生動物之一。盡管自80年代中期起,便無人再親眼看到野生台灣雲豹的蹤跡,然而,它一直被視為是最珍貴的野生動物,甚至屬於台灣原住民之一支的魯凱族好茶部落,還認為他們的祖先就是從台灣雲豹變來的。台灣雲豹原為棲息在中低海拔闊葉林間的大型貓科動物,在土地被大量開發之後,台灣雲豹被迫遷往高山,最後的棲息地是玉山和大武山
台灣雲豹的簡史
考古學者在距今3000多年的台灣卑南遺址當中,曾經發現過3件陪葬用的人獸形玦。在全世界的考古發掘中,這種人獸形玦只有在台灣出現過。而在人獸形玦上面,正可以找到類似雲豹的圖騰(張岱屏 nd)。
台灣雲豹第一次被列入科學文獻的記載中是在1862年,是由第一個踏上台灣的西方國家官員史溫侯(Robert Swinhoe,當時在英國駐打狗領事館工作)所記載下來的。在那一年,史溫侯於英國的《倫敦動物學會集刊(Proceedings of the 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簡寫為PZS)》上,發表了〈福爾摩沙島上的哺乳動物(On the Mammals of the Island of Formosa)〉這篇文章,裡面提到了台灣獼猴、台灣黑熊、台灣石虎、台灣雲豹等哺乳動物,這也是這些動物第一次見諸於正式科學文獻的紀錄(Hall 1999)。
披雲豹皮的原住民青年,可能是魯凱族(1900年左右)然而,從1862年到現在的140幾年來,雖然台灣的原住民陸續一直有人宣稱看到雲豹,卻從來沒有研究者真正看過台灣雲豹的活體、甚至是活體照片,因此也無法確定原住民所看到的,就是台灣雲豹(鍾麗華 2004)。以台灣的動物園所豢養的雲豹而言,目前有紀錄可查的雖然有15隻,但都不是台灣雲豹,而是從別的國家進口的「蘇門達臘亞種」或其他亞種(台北市立動物園 2004;台灣原圖集郵世界 nd)。 雲豹為台灣特有亞種。
目前台灣唯一能見到的台灣雲豹,是收藏於國立台灣博物館內的一隻標本,這是日治時期所遺留下來的(國立台灣博物館 2003;台灣原圖集郵世界 nd)。而台灣最後一筆野外雲豹的資料,則是出現在1983年。當時東海大學環境科學中心的研究員張萬福,在一個原住民獵人的陷阱中發現了一隻已死亡的幼豹(鍾麗華 2004)。1987年2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請美國貓科專家羅賓維茲博士親臨台灣的大武山察視。羅賓維茲的結論是台灣尚有幾處環境尚屬完整、而和泰國雲豹出沒地區之棲息環境相似的地方,有可能還存在著雲豹(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1998)。
從2001年開始,為了對台灣雲豹做更准確的紀錄,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和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開始分別在南部的大武山和中部的山區,在600個以上的觀察點裝設了自動照相機,想要對台灣雲豹進行觀察記錄。該計劃延續了將近3年,卻始終不見台灣雲豹的蹤影。學者認為,台灣雲豹可能已經絕種,即便沒有絕種,恐怕也難以繁衍下去了(鍾麗華 2004)。
[編輯] 台灣雲豹小檔案
外型特徵:身長60-100厘米;尾長50-90厘米,幾與頭胭等長,與豹尾長度相差無幾;重量16-23公斤。全身黃褐色;額頭至肩部有數條黑色縱帶,頸側及體側具有大塊雲黑斑。身上斑點每隻各異,頸部斑點細長,腹部兩側大斑向後,圍輪廓深厚而向前者淡細,中間部面積大,並雜以粽黃及少許黑毛,遠望如朵雲故名雲豹。四腿處斑點往下逐漸縮小,尾部上下均有斑點
食物:肉食性動物,會捕食樹上的猴子、松鼠及鳥類等中小動物,亦會潛伏於樹上,俟羌、鹿等獵物自下面經過時飛撲而下咬其頸部致死而食。
分布:曾經分布在台灣東部和南部山區,近年來只有玉里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以及玉山國家公園的梓仙溪地區,分別在1990年及1996年有發現疑似雲豹足跡的紀錄。
習性:雲豹是晨昏活動頻繁而偏夜行性的動物,常單獨活動。白天棲息在樹幹上或斷崖的岩石下面,到夜晚才現身伏擊行徑上的動物。但它並非完全是樹棲性,也常在地上行走或是撲追動物。可能的棲地為原始或次生闊葉林、混合林或針葉林
面臨問題:族群量不明且極可能已經絕種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d/d4/Formosan_Clouded_Leopard.jpg
福克蘭狼(學名:Dusicyon australis,原本的名稱為Canis antarcticus)是福克蘭群島唯一一種陸棲的哺乳動物,也被稱為南極狼、福克蘭犬或福克蘭狐,這種犬科的特有種於1876年絕種(於西福克蘭島),也是歷史上已知唯一滅絕的犬科動物。最接近的親源種是棲息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的巴塔哥尼亞狐,它們在近代也被引進福克蘭群島。目前已知在西福克蘭島與東福克蘭島都有福克蘭狼的蹤跡,不過它們之間差異多大並不清楚。
福克蘭狼的毛是黃褐色的,尾巴的尖端則是白色的,以什麼為食則不清楚。由於福克蘭群島缺乏原生的嚙齒類動物,所以福克蘭狼很可能是以在地面築巢的鵝、企鵝、幼蟲與昆蟲為食,就像海岸清道夫一樣[3]。它們有時被認為是居住在洞穴之中
福克蘭狼首次由約翰·斯壯船長在1692年所目擊到[1],法國航海家路易斯·安東尼·布干維爾(Louis Antoine de Bougainville)則在福克蘭群島建立居住地,並稱它為「loup-renard」(意為狐-狼)。當查爾斯·達爾文於1833年登上島上調查時,將這種犬科動物命名為Canis antarcticus,並認為它們是相當常見且溫馴的。移居者認為福克蘭狼對於他們帶來的綿羊是一種威脅,所以有組織的大量毒害與涉殺它們。因為缺乏可以躲藏的叢林,所以福克蘭狼很快就滅絕了。由於缺乏掠食者,所以福克蘭狼相當溫馴,就像一般的島嶼物種。人們可以一手拿一塊肉,另一手用刀子或棍子殺害它們。不過如果有必要的話,福克蘭狼偶爾也會抵抗。
一隻福克蘭狼在1868年被帶往英國的倫敦動物園,不過只活了幾年而已[4]。在福克蘭狼已經絕種的1880年時,英國生物學家托馬斯·亨利·赫胥黎認為福克蘭狼與郊狼的關系接近。不過歐德菲爾德·湯瑪斯(Oldfield Thomas)在1914年將它們重分類在福克蘭狼屬,並認為它們與巴塔哥尼亞狐及南美狐關系較近。
[編輯] 演化
福克蘭狼不尋常的棲息范圍是值得人們探討的,其他原生於海島的犬科動物只有加利福尼亞州的島嶼灰狐與棲息在智利的達爾文狐,不過它們的棲息地並不像福克蘭群島那樣偏遠。一些頭骨的細部結構顯示它們原本是與原住民抵達這些島嶼,並且半馴化成一種寵物。如果這是事實的話,福克蘭狼的祖先就是從南美洲而來的,並且在最後一次冰河時期中滅絕。博物館標本的DNA分析反而不確定它們與這些已滅絕的親緣種間的關系。一些生物學家甚至認為福克蘭狼是馴養過程中,犬與狼的雜交種,不過目前對於這個推論是否可能發生。另一個可能是:在冰河時期時,福克蘭群島與南美洲之間的陸橋讓它們的祖先得以越過海洋的分隔。無論如何,福克蘭狼都是一個生物地理學的謎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e/e1/FalklandIslandFox2.jpg
⑸ 美國發現滅絕物種「金剛狼」,消失100年後,為何再現身
世界上任何一種生物都逃不過生老病死的命運,人生來就註定是要死亡,動物也是。地球繁育了多種生命體,但是由於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讓很多我們從未見過的動物,就此消失在世界上。
其實100年前金剛狼可能未必滅種,它們只是生物群體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金剛狼的數量也隨之減少,在很多地區沒有看到金剛狼,很多人就認為它們已經滅種了,其實並不是的。已經宣布滅種的動物再一次出現在大家的生活中,大家便會理所當然的認為是因為地球的環境變好了,這些動物才會到人們的視線范圍中,其實並不是的。
這些動物如果想要永久的生存下去,它們能做到的只能是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延續自己的生命,它們從人類視線范圍內消失得這么多年中,可能只是在進化自己。所以滅絕的動物再一次出現,並不代表地球的環境正在變好。
⑹ 中國滅絕的動物有哪些
1、裏海虎
裏海虎曾是老虎亞種中體型第三大的虎種,它曾經廣泛地分布於中西亞,在我國常見於新疆地區。但是在數次的「打虎熱」、偷獵下,裏海虎在我國新疆地區的數量不斷的減少。雖然裏海虎滅絕於20世紀的80年代,但是它在我國早在1916年就已經滅絕。

⑺ 世界上已經滅絕的動物。(圖和介紹)
1、中國犀牛
中國犀牛是生長在中國的三種犀牛(印度犀、蘇門犀、爪哇犀)的種群統稱,一般體長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噸。
曾廣泛分布在中國的華中地區和華南地區,棲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緣山地地區。皮膚有又硬又黑呈深灰帶紫色,上面附有鉚釘狀的小結節;在肩胛、頸下及四肢關節處有寬大的褶縫,使身體看起來就像穿了一件盔甲。雄性鼻子前端的角又粗又短,而且十分堅硬,所以人們又稱之為「大獨角犀牛」。
犀牛角是一種珍貴的清熱涼血中葯材,其皮和血也可以入葯,在中國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記載,但由於人類的活動和過度開發,使得它們的棲息地逐年減少。
它們頭部的犀角的經濟和葯用價值極高,使它們從遠古時代便受到人類的大肆獵殺,且被捕殺數量離近代越近越多,就這樣它們終於在20世紀初在中國幾乎蹤跡全無,並於1922年在中國徹底消失。
⑻ 有哪些動物是大家認為還存在,但其實已經滅絕了的
我們總是能在新聞上看到動物瀕危滅絕的消息,每當有這樣的新聞出現的時候,都不免再一次為我們的生態環境感到堪憂,而很多動物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從地球上消失了。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盤點那些你認為還在,實際上已經滅絕的動物,其中華南虎上榜。看看你到底誤解了幾種呢?
第一種是斯皮克斯金剛鸚鵡,這么長一串的名字可能大家會陌生,但若換種介紹說它是《里約大冒險》里的那隻鸚鵡大家可能就會很熟悉了。他來自巴西,長得非常好看並且也很聰明,它可以很快的學會簡單的話語,逗得人們哈哈大笑。但正是因為受人喜愛,於是便有許多人去捕捉他們以獲取利益,最終這種鳥兒不復存在。
可能許多人並不會把動物的絕跡看得有多嚴重,但是有一句廣告語說的非常好,世界上每消失一種動物,都在暗示著下一個消失的可能就是人類自己。所以我們應該引起重視,並且呼籲一起保護動物,只有這樣,地球才能更加美麗。
⑼ 世界上有什麼動物已經滅絕了
1、渡渡鳥(Raphus cucullatus)
渡渡或作多多鳥(Dodo),又稱模里西斯多多鳥、愚鳩、孤鴿,是僅產於印度洋模里西斯島上一種不會飛的鳥。這種鳥在被人類發現後僅僅200年的時間里,便由於人類的捕殺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徹底絕滅,堪稱是除恐龍之外最著名的已滅絕動物之一。
也是模里西斯唯一被定為國鳥的已滅絕鳥類,渡渡鳥於1681年滅絕。2016年8月,世界保存最完整渡渡鳥骨拍賣值440萬。
2、斑驢
學名:Equus quagga(Boddaert, 1785),馬科馬屬平原斑馬的一個亞種。又叫半身斑馬、擬斑馬,半身馬,普通斑馬的亞種,一般體長2.7米,尾巴近1米,重約410千克。是南部非洲一種動物,前半身像斑馬、後半身像馬,滅絕於1883年。
3、墨西哥灰熊
墨西哥灰熊(Mexican Silver Grizzly)是棕熊的一種,因毛色棕灰而得名,曾是墨西哥數量最多的野生動物之一。1964年因被人類濫捕滅絕。
4、中國犀牛
是生長在中國的三種犀牛(印度犀、蘇門犀、爪哇犀)的種群統稱,一般體長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噸。曾廣泛分布在中國的華中地區和華南地區,棲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緣山地地區。
它們從遠古時代便受到人類的大肆獵殺,且被捕殺數量離近代越近越多,就這樣它們終於在20世紀初在中國幾乎蹤跡全無,並於1922年在中國徹底消失。
5、昆士蘭毛鼻袋熊
一種已經滅絕的食草動物。 原來分布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等地。由於棲息地遭破壞和人為捕殺等原因,昆士蘭毛鼻袋熊於1900年左右就滅絕了。
⑽ 全球已滅絕野生動物盤點,都有哪些已經滅絕的野生動物
世界已經存活了這么多年,時間上的動物也已經進化成了各種各樣的動物,但是由於早期人類不善於保護動物,現在造成動物瀕臨滅絕。世界上已經滅絕的動物就有很多,給大家列舉一下。
白臀葉猴,這是一種臉色為黃色的猴子,生活在海南島,但是由於環境問題,數量越來越少,本來生存就困難的猴子,由於環境原因,生存更加困難了,而且以前還出現過猴腦的一種食物,這才造成猴子數量急劇減少。
如果我們不保護野生動物,那麼我們人類到了最後,就連生存也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