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稻麥黍菽稷分別指什麼農作物
稻麥黍菽稷指的是五穀,其中稻指的是水稻,麥指的是小麥,黍指的是黃米,菽指的是大豆,稷指的是小米。
五穀指的是古代的五種穀物,古代有兩種說法,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第一種說法中有稻無麻,第二種說法中有麻無稻。
相關信息
據史料記載,最早種植「五穀」的出現於我國商周時期。商周時期,我國處於奴隸制社會的繁榮時期,人們所種植的農作物種類增多,並且國家大力支持發展農業,「井田制」實行集體勞作,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這一時期還出現了完整的排水灌溉系統,人們開始使用糞肥、綠肥,以及草木灰。這些條件使得商周時期的農業進一步發展。
五穀中的粟、黍等作物,由於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長期短等特性,因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況下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至春秋、戰國時期,菽所具有的「保歲易為」特徵被人發現,菽也與粟一道成了當時人們不可缺少的糧食。
『貳』 稻粱菽 麥黍稷怎麼讀
讀音
dào liáng shū 稻粱菽
mài shǔ jì 麥黍稷
稻粱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
解釋
人類生活中的主食有的來自植物,像稻子、小麥、豆類、玉米和高粱,這些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出處《三字經》 作者:王應麟
拓展資料
王應麟(1223—1296),南宋官員、經史學者。字伯厚,號深寧居士,又號厚齋。慶元府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人。理宗淳祐元年進士,寶祐四年復中博學宏詞科。歷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為秘節監、權中書舍人,知徽州、禮部尚書兼給事中等職。其為人正直敢言,屢次冒犯權臣丁大全、賈似道而遭罷斥,後辭官回鄉,專意著述二十年。為學宗朱熹,涉獵經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長於考證。一生著述頗富,計有二十餘種、六百多卷,相傳《三字經》為其所著。
『叄』 稻麥稿是什麼
天工開物里說的稻麥稿,是指曬乾的稻稈麥稈。凡播種,先用稻草或麥稈包浸泡幾天幾次植稻遇到秋季多晴天就極灌溉和水稻始終相隨。
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由明代著名科學家宋應星初刊於1637年,共三卷十八篇,全書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葯、紡織、染色、制鹽、採煤、榨油等生產技術。《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網路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
『肆』 稻子穀子麥子糜子,分別是什麼
稻子、穀子、麥子和糜子是四種不同的農作物,在種植區域、種植面積、消耗量以及產量、利用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1、稻子。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水稻,目前分為粳稻、秈稻和糯稻3大類。粳稻主要在北方和東北地區種植,秈稻則是在長江以南地區有著較大的種植面積,而糯稻在南方和北方都有一定的種植面積,只不過面積佔比較小而已。除此之外,還有少量的黑稻等特色水稻品種。
『伍』 《三字經》謂「稻粱菽,麥黍稷」是哪六種主食
1、稻,是一種禾本科的直桿的谷類作物,主要類型是有土栽培的"水稻"(一貫指淡水稻)。稻是亞洲熱帶廣泛種植的重要穀物,我國南方為主要產稻區,北方各省均有栽種。
3、菽,豆類的總稱。
4、麥,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等多種,通常專指「小麥」。
5、黍,亦稱"稷"、"糜(méi)子"。古代專指一種子實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實淡黃色,去皮後稱黃米,比小米稍大。
6、稷、古代一種糧食作物,指粟或黍屬。
(5)稻麥卡通圖片擴展閱讀:
神農氏就是炎帝,我們國家農業的創始人。神農氏發明了許許多多的農業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他發現了許多植物的種子是可以吃的,於是他就在土地上播種下這些種子,不停地試驗,最後,發發現穀物年年可以種植,年年可以收獲,於是,他就從中選出了梁、菽、麥、黍、稷這五種穀物,教給人們大面積地種植,成為人們的主要糧食。在唐朝,從南方古城國引進了水稻,此後也成為人們的主食,並與神農時代發現的五穀一起,被人們稱為「六穀」。
『陸』 「五穀豐登」里的五穀究竟長什麼樣子
我國自古就重視農業發展和穀物收成,“五穀”的說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到了《漢書·食貨志》中,明確地把“五穀”解釋為稻、黍、粟、麥、菽。 如今這五種作物,仍舊作為我們日常的食材,出現在市場貨架上和家庭廚房中。
西南大學的學子們表示會繼續完成先輩的理想,把“禾下乘涼夢”變成現實。
大批網友則表示,作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不糟蹋食物、不浪費糧食,好好吃飯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懷念。
『柒』 五穀中「稻、黍、稷、麥、菽」分別指什麼作物
稻麥黍菽稷分別指水稻、麥類、黃米、豆類、小米。「稻麥黍菽稷」指的是五穀,最早種植「五穀」的出現於我國商周時期。「五穀」在古代有多種不同說法,最主要的有兩種:一種指稻、黍、稷、麥、菽;另一種指麻、黍、稷、麥、菽。兩者的區別是:前者有稻無麻,後者有麻無稻。
『捌』 五穀「黍、稷、麥、菽、稻」分別指什麼
五穀「黍、稷、麥、菽、稻」分別指:
1、黍:黍去殼,就是黃米,其子實煮熟後有粘性,可以釀酒、做糕。由於不利於消化,現在也基本上不用「黍」作為主食了。
2、稷:又稱粟,生長耐旱,品種繁多,俗稱「粟有五彩」,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顏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
3、麥,禾本科植物的一類,五穀的一種,分為小麥,大麥等種類。
4、菽:豆類的總稱,古語雲:「菽者稼最強。古謂之尗,漢謂之豆,今字作菽。菽者,眾豆之總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則曰荅。」豆類製品也是中國百姓們喜歡的食物之一。
5、稻,是一種禾本科的直桿的谷類作物,主要類型是有土栽培的「水稻」(一貫指淡水稻)。
(8)稻麥卡通圖片擴展閱讀:
1、五穀文化舉足輕重,可謂人類文明之起源。據權威資料顯示,人類在數十萬年前的石器上觀察到高粱的痕跡,說明五穀孕育了人類十多萬年。人類將野生雜草培育成五穀雜糧,這不能不說是人類史上的一個壯舉,五穀孕育了人類文明。同時告訴世人,人類與五穀的不解情緣。五穀糧食畫是五穀文化的最高藝術體現,是五穀文化的藝術寫照。
2、五穀中的粟、黍等作物,由於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長期短等特性,因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況下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至春秋、戰國時期,菽所具有的「保歲易為」特徵被人發現,菽也與粟一道成了當時人們不可缺少的糧食。
3、五穀雜糧糊,是由各種養生的五穀原材料低溫烘焙熟後磨成的粉,未經膨化,在加工過程中也未添加任何速溶劑,因此能最完整地保留原料的營養成分。
4、谷類主要是指植物的種子。它包括稻米、小麥、大豆等及其他雜糧,比如小米、黑米、蕎麥、燕麥、薏仁米、高粱等。 穀物通過加工為主食。它主要給人類提供的是50%~80%的熱能、40%~70%的蛋白質、60%以上的維生素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