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漂亮的圖片素材,盡在圖片資訊網
當前位置:首頁 » 卡通圖片 » 公雞斗羊搞笑圖片
擴展閱讀
每天快樂的動態圖片 2025-07-14 03:19:25
注意力在哪裡的圖片 2025-07-14 03:18:46
魔幻手機黃眉大王圖片 2025-07-14 03:06:14

公雞斗羊搞笑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5-24 21:35:41

1. 上海郊區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先讓我們跟著樂樂到奉賢的海灘去看看。碧海金沙是人工沙灘,你可以用這里的細沙來表現一下自己對沙雕藝術的造詣哦。從6月15日起,這里將開設夜場,一直到持續到9月15日。看完「碧海金沙」,如果你想感受完全天然的海水,又喜歡人多的氣氛,就得去西部的漁人碼頭,聽說在那裡還有些原生態的好玩的東西。如果想在沙灘上試試挖蟛蜞,你可以在沙灘邊上買好工具,價格基本在10至15元。你在這里可以拾貝類、捉蟛蜞,不過不太好吃也不怎麼好看,但看著滿滿一簍的戰果還是蠻有成就感的。接著,還可以在灘塗上騎馬哦。 別看這里門票還算便宜,其實裡面的每筆帳都算得很清楚,除了游樂設施收費之外,連在這里沖沖腳也要兩元一次。玩累了,可以去隔壁的海鮮大排檔一飽口福,鳳尾魚、白蝦、海蜇正是時令季節,可千萬別錯過了。 去奉賢海灘的公交線路有不少,但考慮到這里每一個景點相隔較遠,徒步走起來的確有些不方便,所以相對還是自駕游更為適宜,從莘庄沿著A4公路往前走,沒多久就可以看到「奉賢」的標識,不過那邊也通到金山海灘,所以你可要看清楚指示牌哦。 碧海金沙門票:30元
漁人碼頭:5元J5o
崇明漁家樂

都知道崇明的羊肉挺出名,來這兒的遊客臨走都會捎帶點回家,沒想到當地還有這樣的民俗,難不成是經過了一番鍛煉,所以肉質特別緊實? 除了斗羊之外,崇明也有斗雞的傳統,據說老闆為了娛樂大家,可是花了不少血本,一隻會斗的公雞少說也要幾千塊錢呢!
從石洞口碼頭,坐氣墊船,50分鍾後就能到達崇明島,自駕車可乘擺渡船到達,之後再驅車至崇明陳家鎮東村。 寶山南瓜節
現在正是觀賞南瓜的好季節,在這里您能看到很多形態各異的南瓜品種。巨人南瓜可以算是這邊的大寶貝了,要2個人才能把它整個抱住,不過要想看它完全張大的樣子可要等到八月份了,在這里遊客們還可以在小南瓜上刻字,製作特殊的紀念品。這種帶有紀念性質的裝飾性南瓜一般可以放兩年。等到南瓜到了八月份成熟以後會打電話給遊客,讓他們取走刻有自己寫的字的南瓜作為紀念品。鄭琳迫不及待的要自己來親自嘗試一下,沒有小刀,用鑰匙也照樣可以刻字。單單在南瓜上刻字肯定不過癮,只有親自把南瓜採摘下來才算是來過這邊的南瓜田園了。
8`4c0lf x n 除了與南瓜有關的活動外,這邊還能讓你與小動物們進行親密接觸。這個迷你館里養著各種品種的小兔子。或者給小羊喂草、看小豬表演。不過為了給這些小豬有足夠的休息時間,所以每天的表演只有兩次分別是上午10:30 和下午 14:00。
這個東方假日田園坐落在寶山區的羅店鎮,門票是30元一人,從市區開車前往需要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所以選擇自駕車是最實惠的,上A20外環線,然後走滬太路到富張路最後進入聯楊路就能找到。

2. 2009上海三八婦女節去哪裡比較好玩

這里有上海全部景點的介紹和圖片
http://www.tuuke.com/default/gochinascenic/25

先讓我們跟著樂樂到奉賢的海灘去看看。碧海金沙是人工沙灘,你可以用這里的細沙來表現一下自己對沙雕藝術的造詣哦。從6月15日起,這里將開設夜場,一直到持續到9月15日。看完「碧海金沙」,如果你想感受完全天然的海水,又喜歡人多的氣氛,就得去西部的漁人碼頭,聽說在那裡還有些原生態的好玩的東西。如果想在沙灘上試試挖蟛蜞,你可以在沙灘邊上買好工具,價格基本在10至15元。你在這里可以拾貝類、捉蟛蜞,不過不太好吃也不怎麼好看,但看著滿滿一簍的戰果還是蠻有成就感的。接著,還可以在灘塗上騎馬哦。 別看這里門票還算便宜,其實裡面的每筆帳都算得很清楚,除了游樂設施收費之外,連在這里沖沖腳也要兩元一次。玩累了,可以去隔壁的海鮮大排檔一飽口福,鳳尾魚、白蝦、海蜇正是時令季節,可千萬別錯過了。 去奉賢海灘的公交線路有不少,但考慮到這里每一個景點相隔較遠,徒步走起來的確有些不方便,所以相對還是自駕游更為適宜,從莘庄沿著A4公路往前走,沒多久就可以看到「奉賢」的標識,不過那邊也通到金山海灘,所以你可要看清楚指示牌哦。 碧海金沙門票:30元
漁人碼頭:5元J5o
崇明漁家樂

都知道崇明的羊肉挺出名,來這兒的遊客臨走都會捎帶點回家,沒想到當地還有這樣的民俗,難不成是經過了一番鍛煉,所以肉質特別緊實? 除了斗羊之外,崇明也有斗雞的傳統,據說老闆為了娛樂大家,可是花了不少血本,一隻會斗的公雞少說也要幾千塊錢呢!
從石洞口碼頭,坐氣墊船,50分鍾後就能到達崇明島,自駕車可乘擺渡船到達,之後再驅車至崇明陳家鎮東村。 寶山南瓜節
現在正是觀賞南瓜的好季節,在這里您能看到很多形態各異的南瓜品種。巨人南瓜可以算是這邊的大寶貝了,要2個人才能把它整個抱住,不過要想看它完全張大的樣子可要等到八月份了,在這里遊客們還可以在小南瓜上刻字,製作特殊的紀念品。這種帶有紀念性質的裝飾性南瓜一般可以放兩年。等到南瓜到了八月份成熟以後會打電話給遊客,讓他們取走刻有自己寫的字的南瓜作為紀念品。鄭琳迫不及待的要自己來親自嘗試一下,沒有小刀,用鑰匙也照樣可以刻字。單單在南瓜上刻字肯定不過癮,只有親自把南瓜採摘下來才算是來過這邊的南瓜田園了。
8`4c0lf x n 除了與南瓜有關的活動外,這邊還能讓你與小動物們進行親密接觸。這個迷你館里養著各種品種的小兔子。或者給小羊喂草、看小豬表演。不過為了給這些小豬有足夠的休息時間,所以每天的表演只有兩次分別是上午10:30 和下午 14:00。
這個東方假日田園坐落在寶山區的羅店鎮,門票是30元一人,從市區開車前往需要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所以選擇自駕車是最實惠的,上A20外環線,然後走滬太路到富張路最後進入聯楊路就能找到。

3. 雞的風俗

古代漢族有「殺雞」的歲時風俗,流行浙江金華、武義等地。每年七月初七,當地民間必雄雞,因為當夜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若無雄雞報曉,便能永不分開。
土家族稱踢毽子為「踢雞」。春節時,男女青年一起踢「雞」,一人將「雞」踢起,眾人都去爭接,接到「雞」的人,就可以用草去追打任何人。而男女青年往往用草追打自己的意中人。以後「踢雞」就成了談情說愛的媒介。
農歷十月一日,河南一些地方要殺雞嚇鬼。傳說是閻王爺放鬼,至來年清明節收鬼。民間以為鬼怕雞血,雞血避邪,故於十月一日殺雞嚇鬼,以使小鬼不敢出來。俗語稱:「十月一日,殺小雞兒。」
山東一些地區有「抱雞」的婚俗。娶親時,女家選一男孩抱只母雞,隨花轎出發,前往送親。因雞與「吉」諧音,抱雞圖的是吉利。另外,在古時有一種留「長命雞」的習俗。臨近娶新時,男方要准備大紅公雞一隻,女方准備一隻肥雞,母雞表示新娘為「吉人」。出嫁時,女方所備的公雞一定要由自己未成年的弟弟或其他男孩抱著,隨花轎出發,並要在公雞未鳴之前趕到男家。人們認為公雞不睡覺,而母雞不睡,寓以氣勢壓倒公雞。然後,男方將公雞交給抱雞人,將公雞、母雞一同拴在桌腿上,並不時打公雞,直到公雞有氣無力,這是妻子制服丈夫的象徵。之後,這兩只雞不得殺掉,故稱長命雞。而在浙江一帶有流行「宰雞」的婚姻風俗。新郎去新娘家迎娶,女家則在地上鋪一塊白布,讓新郎在上面宰雞,雞血不能滴在白布上,否則滴幾滴就罰幾杯酒。殺雞時,女家故意相撞新郎,但有經驗的新郎則能應付自如,不讓女方得逞。
雲南大理地區的白族流行「雞米禮」的風俗。雞米禮分雞米單禮和約米雙禮兩種。單禮為一隻公雞和一壇米酒;雙禮為兩只大公雞,一壇米酒,一壇谷種。這是嫡親或姻親之間在出生、結婚、蓋房時互送的禮品。
舊時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流行飲雞血酒的交際風俗。在結拜兄弟時,為了表示親如手足,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人們宰一隻雄雞,在每碗酒里滴幾滴雞血,對天發誓,然後將血酒一飲而盡。

4. 火把節到底是哪天

七月火把節
「火把節」慶祝共三天:
火把節第一天:祭火。這一天,村村寨寨都會宰牛殺羊,集體分享,並備酒肉祭祖。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們選定的地點搭建祭台,以傳統方式擊石取火點燃聖火,由畢摩(彝族民間祭司)誦經祭火。然後,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會從畢摩手裡接過用蒿草紮成的火把,遊走於田邊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驅蟲的傳說。
火把節第二天:傳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聚集在祭台聖火下,舉行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小伙們要效仿傳說中的阿體拉巴,賽馬、摔跤、唱歌、鬥牛、斗羊、斗雞。姑娘們則效仿傳說中的阿什嫫,身著美麗的衣裳,撐起黃油傘,跳起「朵洛荷」、達體舞。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莫過於彝家的選美了。年長的老人們要按照傳說中阿體拉巴勤勞勇敢、英武神駿和阿什嫫善良聰慧、美麗大方的標准從小伙姑娘中選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臨,一對對有情男女,在山間,在溪畔,在黃色的油傘下,拔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故也有人將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稱作是「東方的情人節」。
火把節第三天:送火。這是整個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的高潮。這一天夜幕降臨時,人人都會手持火把,競相奔走。最後人們將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歡樂的人們會聚在篝火四周盡情地歌唱、舞蹈,場面極其壯觀。故也有「東方狂歡夜」之稱。
火把節是彝、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蜚聲海內外,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彝族火把節·選美
彝族人世代愛美,追求美,"選美"自古以來一直是彝族傳統火把節中最重要和最具有特色的活動內容。它不同於當今世界集商業性與藝術性於一身的"選美"活動。已延續上千年的彝族傳統民間"選美"活動要求十分嚴格,美麗的彝家姑娘盛裝打扮,手持黃傘,圍著草坪上的火堆緩緩舞步表演"朵樂荷",評委們都是村寨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他們的評選既挑剔又自然,既要看姑娘的身材容貌,又要看她們的穿著打扮;還要看她們平時對待父母長輩的孝順之心;更重要的是根據她們平時的道德品行和勤勞聲譽來判斷。為了賦予彝族火把節"選美"文化新的內涵和時代氣息,使這項活動既有傳統性又有時代性,2004年中國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選美"活動,為了調動觀眾參與,專門設立了最美的觀眾獎,使八方來客也能在場上一展自己風采。同時,不僅有專家評委選出的美女、美男,在場的觀眾也有機會投上一票,讓鮮花成為觀眾的代言人,選出自己最喜愛的美女和美男。
彝族火把節·力的角逐
草坪上,進行著彝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鬥牛----一聲洪亮的牛角號響起,兩頭公牛怒目圓睜,相向而來,一聲低吼,兩對特意削尖的牛角猛然相撞。四周觀眾吶喊助威,牛得到刺激和鼓勵,犟性大發,時而邊疆猛攻,時而力敵相峙,時而血花飛濺,時而伺機反攻。勝利的牛頭頸披紅戴花,由主人牽著繞場一周,由此身價倍增,好不風光。
斗羊----斗羊比賽有一種幽默感和滑稽感。兩只公羊旁若無人高昂著頭顱跚跚而來,當發現敵手後飛奔向前,"嘭"的一聲隨即分開,無事一般。如此再來幾次,斗到最後,兩只羊在昏頭昏腦的情況下挨挨擦擦,握手言和,不分勝負,真是別有一番風趣。
還有賽馬、斗雞等全是雄性力的角逐,是民族內在活力的勃發,是進取的火與酒的碰撞,是拓荒的倔強與聰敏的雕塑。
2慶祝方式

節日一大早,人們便在各自的村寨口,栽埋一棵大松樹,象徵昂姑咪的化身。樹上掛滿小火把,村中有多少人口,就要在樹上掛系與人口數相符的小火把。下午用牲禮祭過「化身」後,由村中年歲最高的一老婦人將「化身」點燃。參加活動者,各從「化身」上取下一把小火把,也在「化身」上將其點燃。爾後,眾人在老婦人的帶領下,環「化身」跳起鍋庄舞,歌頌昂姑咪獻身傳火的功績。禮贊過「化身」後,各人相約成組,手舞火把,穿舞於村寨、田野、山林間放聲高歌。祈求火神昂姑咪賜福,庇佑全村人人畜興旺、五穀豐盛、村寨平安、事事如意……
「火把節」慶祝共三天:
火把節第一天:祭火。這一天,人人穿著自己心愛的禮服,高高興興。村村寨寨都會宰牛殺羊,擺好宴席,五花八門的肉,又香又甜的酒,這些香味芬芳四溢,把它敬神,神也會贊不絕口。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們選定的地點搭建祭台,以傳統方式擊石取火點燃聖火,由畢摩(彝族民間祭司)誦經祭火。然後,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會從畢摩手裡接過用蒿草紮成的火把,游
火把節
走於田邊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驅蟲的傳說。
火把節第二天:傳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聚集在祭台聖火下,舉行各式各樣的傳統節日活動。小伙們要效仿傳說中的阿體拉巴,賽馬、摔跤、唱歌、鬥牛、斗羊、斗雞。姑娘們則效仿傳說中的阿詩瑪,身著美麗的衣裳,撐起黃油傘,唱起「朵洛荷」、跳起達體舞。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莫過於彝家的選美了。年長的老人們要按照傳說中阿體拉巴勤勞勇敢、英武神俊和阿詩瑪善良聰慧、美麗大方的標准從小伙姑娘中選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臨,一對對有情男女,在山間,在溪畔,在黃色的油傘下,拔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故也有人將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稱作是「東方的情人節」。
火把節第三天:送火。這是整個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的高潮。這一天夜幕降臨時,人人都會手持火把,競相奔走。最後人們將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歡樂的人們會聚在篝火四周盡情地歌唱、舞蹈,場面極其壯觀。故也有「東方狂歡夜」之稱。
火把節的三天三夜,都各具特色,每個晚上吃過晚飯,首先由某一家開始點燃火把,然後就爭先恐後地燃起火把往村外走,人們唱起火把歌,歌聲隨著火把的漫延響徹山谷。隨後按約定俗成的方向又形成一條火龍來到公共娛樂場地,他們將火把集中起來燃成一堆大火,全寨人圍著火堆,快樂地跳舞游戲。
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火把節的第一天晚上,小孩子們除了唱歌、跳舞、捉迷藏外還做一種叫「老鷹抓小雞」的游戲。由一人扮做「老鷹」,其餘的人排成一條長龍,依次揪住前一人的後衣擺,長龍的第一人扮做「母雞」護後面的「小雞」。「老鷹」拚命抓後面的「小雞」,後面的「小雞」看到「老鷹」來抓時,前面的「母雞」也拚命去抓「老鷹」,如果「老鷹」被「母雞」抓著,就要來充當母雞保衛小雞。後面的小雞一方面要擺動以躲避老鷹,一方面還要「吱喲」地叫喚。「老鷹抓小雞」游戲前,母雞要張開翅膀護小雞(扮母雞者伸開雙手)並學母雞叫「咕來!咕來!」老鷹才能開始抓小雞。

火把節
除了「老鷹抓小雞」外,還有一種規模較小的「狐狸護石子」的游戲。人們在大敞壩上燒起一堆篝火,做各種游戲時,上下輩之間的拘謹在這節日的氣氛中盪然無存。俗話說,火把節是玩的節日,過節三天沒玩錯的說法。就連那些剛接來婆家過第一個火把節的新媳婦(涼山彝人新婚夫婦成家一般都從火把節開始坐鍋。)也用披氈半掩著臉羞羞答答地藏在婆婆姑子背後看熱鬧來了。
人們狂歡到一彎弦月升上東山時才回家歇息。姑娘們激動得索性不睡,你幫我我幫你地幫著收拾打扮。准備第二天的穿著打扮,並准備干糧、肉食、水果等東西,以便更好地前往相聚過節之地。
3活動概述

節日那天,寨里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前豎立若干火把,准備活動使用。同時在村寨附近選擇一塊開闊地,在地中央豎立一根長10~20米的青松,青松頂端橫放一根掛滿紅色紙花的木棒,緣青松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個寶塔形大火炬,作為活動場所。傍晚,節日活動的主持人率領鑼鼓隊敲鑼打鼓,寨中各家聞聽鑼鼓聲即出門點燃火把,男女老少舉著火把向活動場所匯集。人們到齊之後,主持人一聲號令,大家舉火把向寶塔形火炬奔去,將其點燃。一時火光沖天,歡聲四起,大家各舉小火把圍著大火炬,跳起「豐收舞」,唱起豐收歌,載歌載舞,熱情奔放。歌舞結束,各家各戶的人們舉著火把向自己的田土走去,分散舉行火把遊行,一直要游遍各自的田邊地角,以此表達消滅害蟲,祝祈風調雨順,確保五穀豐收,人丁平安,六畜興旺的心願。織金彝族的火把節,以三塘鎮松樹坪的節日活動場面為大,每年均有上千人參加。活動場所還立有序碑,記述這里火把節的形成與延續。隨著彝族同胞經濟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火把節的氣氛也一年比一年隆重,縣民族文工隊以火把節豐收舞為素材編練的彝族舞蹈《銅鈴聲聲慶豐收》參加省、地匯演獲得好評。
4活動內容
火把節流傳至今,已經成為彝族的重要節日,慶祝的節目主要有:
鬥牛:在人們圍起的大圓圈中,兩頭兇悍結實的牯牛角抵著角,在主人的吆喝中、觀眾的吶喊聲中拚命搏鬥。獲得最後勝利的牛隻將披紅掛彩,得到獎品,大家也會上前稱贊這頭牛的主人是牧農好手,方能養到這樣的好牛。
摔跤:摔跤活動在彝族很盛行,分絆腳和不絆腳兩種,以摔倒為輸;不同村寨推選最強壯而有能耐的摔跤能手進行比賽,獲勝者除了獲頒獎品外,他們自己的村寨還另以酒、羊、牛等美食來慶祝和鼓勵。
此外,還有精彩的射箭比賽,而會場無時無處不聚集著許多騎馬的少年和穿鮮艷服裝的彝族姑娘,他們對歌跳舞,圍觀者高歌伴唱,到處充滿歡樂的歌聲和笑得合不攏嘴的老人家,連遠道而來的遊人也感染了節日喜慶的氣氛。
熱情奔放的篝火晚會
夜幕低垂,人們吃著香噴噴的烤肉,然後以松枝點燃火焰,手舉火把圍繞跑一圈,祈禱消除蟲災病害,祈求豐收連年。
熱情沸騰的群眾,將火把圍成一堆一堆的篝火,成千上萬的彝族兒女跳起「大三弦」舞,全部人即刻沉浸在火海、歌海、舞海及花海中,盡情歡歌狂舞,直到天邊吐魚肚白,雄雞唱曉。
火把節也是少男少女點燃愛苗、傳達情意的好時機,姑娘們穿著自己縫制的衣裳展示靈巧的手藝,小夥子在種種比賽和表演中博得姑娘們的芳心及微笑。
到了此時此刻,他們都找到意屬的心上人,根據習俗男方可以搶奪女方身上的信物,作為訂情之物;他們也借著通宵歡歌狂舞,互相表達愛意,綿綿情意與熊熊烈火,照紅了夜空,也照亮有情人的心。

6民俗文化

由於長期的歷時性發展(時間維度上的)和地域性的演變(空間維度上的),火把節所呈現出的民俗文化內涵不可能還是早期那種單一形態,而是復合形態,含括了傳統社會的多種活動事項,包容著宗教、信仰、倫理、歌舞、技藝、民間審美等豐富的內涵。民間廣泛流傳的「火把節傳說」,就為我們提供了分析和研究的可能性。
7發祥地點
美麗淳樸普格
想看原味火把節,去普格吧!普格是火把節的發祥地。彝族地區的基礎配套設施發展較慢,每處的火把節大多一天就結束了,晚上大家各自回家吃住,第二天再到其他鄉湊熱鬧。整片彝族地區的火把節會持續大半個月,火把節的活動內容主要包括鬥牛、賽馬、斗羊、斗雞、選美等。
賽事固然精彩,場外的農家菜也十分有趣!我用有趣來形容,皆因彝族向來對飲食不很考究,甚至有被外界形容是「粗野」的吃法。如坨坨肉,就是把豬、牛、羊連皮帶骨切成拳頭大小的塊狀,用白水煮熟後,蘸著鹽巴、木姜子(當地一種植物的根,有調味作用)、辣椒,撕扯著吃。
除了坨坨肉,普格的燒烤也是出了名的,不少西昌人專門驅車兩小時來捧場,直至黃家燒烤總店在西昌開業,西昌人才不用那麼奔波。
正宗的黃家燒烤,招牌是綠色的,上面有老闆頭像的那家才是。
火把節會場外,有一露天小攤,賣的正是普格烤肉。我問小夥子多少錢一塊,他笑著舉起三個手指頭:「大的小的都一樣,隨便挑。別貪大的,肥肉多,吃不了撐著。」我不禁失笑,這小子老實耿直得可愛,難怪三元一塊的「高價」能在一片速食攤檔包圍下生意依然紅火。挑了一小塊近肋骨的,一邊琢磨著是否可以和廣東的烤乳豬媲美,一邊咬下去,皮硬硬的、不脆,肉汁很豐富,清香不膩,但嚴格來說只能算是坨坨肉的另一種演繹,基本就是肉的原味。
小肉塊不頂肚,速食產品又不對胃口,我們決定暫離會場,到山腳下的螺髻山縣城尋訪即點即做的酸菜雞湯。
彝區乃至整個四川地區都喜歡吃公雞,其肉質更鮮嫩。而彝族的酸菜有別於我們常見的用大白菜、大芥菜、雪裡蕻等腌制而成的酸菜。他們的酸菜是用青菜或蘿卜梗葉煮熟,風干10來天即可備用,是十足的綠色食品。酸菜雞湯還加了當地的小米椒一起煮,所以比較辣,適合泡飯吃。
雞肉的確很嫩,酸菜一點不酸,還能吃出淡淡的菜香,如果吃過廣東的菜乾粥或者菜乾湯,大概能猜出個味道來。
翌日,我們趕回西昌參加涼山州的火把節。西昌的選美活動很盛大,各鄉的「精華」美女都濃縮到這里來,美女如美食一樣吸引人。
看罷美女,我們決定到邛海邊的農家樂喘口氣,也嘗嘗那裡上座率最高的辣椒醉蝦。這里醉蝦的製作原理與潮汕、江浙地區的醉蝦、醉蟹相似,不過材料卻特別,除了少量的酒、糖、醋外,主料是紅紅的辣椒碎和辣椒籽。把新鮮的小蝦放在碗底,立即覆上厚厚的碎辣椒,再加入其他調味料,即用碟子蓋住碗口,慎防生猛的小蝦竄出,20分鍾後即可食用。我覺得這道菜改名「嗆蝦」更為貼切,因為小蝦未必是被醉倒的,肯定是被辣椒海給嗆倒的,有點「殘忍」的吃法。
西昌市區的410菜市場,是只有真正在西昌泡過的人才知道的美食集中地,藏在黃家巷裡。這里大多數小攤都沒有名號,但如果打聽人人都知道。白天不可錯過玉米粑粑和佐酒的鹵牛肉,晚上不可錯過「炒燒式」的燒烤。

火把節
語支民族崇火尚日的文化傳統一脈相承。 2、火把節傳說有很多異文,雖來源各有不同,但都大同小異,其文本結構都按人與神的斗爭→人戰勝神→神進行報復→人再次戰勝神→慶賀勝利和奪得豐收的敘述程式來結構故事。這些不同的文本都具有強烈的人本精神,都是以宣告人的勝利、神的失敗而告終的,這與神話中以神為主導的敘事方式是不同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歷史的變遷,人類生存的核心問題的轉移(從自然轉向社會)及階級社會的矛盾沖突的加劇,火把節的傳說與各民族廣闊而復雜的社會生活緊密交織為一體,進而成為表現民族矛盾、階級矛盾的一種口頭敘事途徑。這類傳說是次生性的火把節習俗傳說,主題是歌頌祖先和英雄。
2、後來傳統道德觀念對火把節習俗傳說的滲透,反映為女性人物傳說與火把節傳說的相互交叉。不論是早期的喜鵲姑娘,還是後來的阿南、慈善夫人,大都有一種共同的「投火自焚」的命運結局,這類傳說一方面反映了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的黑暗現實及統治階級內部的政治陰謀,另一方面更是「一女不更二夫」的剛烈女性的傳說,意在表節烈之德。從喜鵲姑娘、阿南到慈善夫人,一個個殉情、殉夫、殉國的忠貞形象,人們將這些善良勇敢的女性人物的命運與火把節傳說緊緊聯系在一起,表達了特定歷史時期人們「進賢烈而詆淫惡」的感情和願望。這類傳說應屬後起。
總之,從火把節傳說的形成與演變過程中可以看到不同層級的歷史累層,與這個節日在西南各民族民間長期發展是相同步的,火把節的傳說在其久遠的流傳中不斷衍變,甚至影響到了某些地區的節俗,使原生態的、「祭祀性的」火把節也附著上了「紀念性節日」的衍生涵義,如鶴慶的傳說把六月十九婦女用鳳仙花染紅指甲也歸到慈善夫人身上,說是對慈善刨夫屍把指甲都刨出血了或燙紅了的一種紀念。這或許也是傳說引發出新習俗的一個案例,值得探討。
11節日活動

接點火種

據傳,農歷6月24日,是人類使用火的紀念日,生活在雲南的白、彝、普米、納西等民族,把6月24日定為傳統的火把節,屆時,舉辦各種活動歡度,種「太陽」。
鶴慶西山片的白、彝族群眾,每到火把節這天,要舉辦種「太陽」活動。是日,人們在「打歌」場中心豎棵大火把,火把四周,堆放著堆堆乾柴。火把正前方栽著一截經認真挑選、乾燥易燃的樹樁作為太陽的象徵。太陽冒山之際,早已匯聚在場子中的人們,各拿一根精選的小木棒,依次到「太陽」上「鑽」木取火。不管誰「鑽」出了火星,眾人便蜂擁而上,用早已准備好的草絨、干樹枝葉「接

火把節
」點火種。並想法把火種移到柴堆上,把柴堆點燃。隨即,各人用一把小火把從火堆上點燃火種,帶回家中把各家的火塘點燃,稱之種「太陽」。太陽落山後,人們全匯聚到「打歌」場,在白日燃燒的篝火上再次點燃大火把。隨之,環火把、火堆「打歌」,歌頌火給人的幸福,通宵達旦。
耍火活動

居住在鶴慶、麗江毗連的五峰山麓的白族和納西族,到了火把節之夜,要舉辦耍火活動。人們在村寨所有的大樹上,繫上成團、成束的紅花,象徵「紅花火樹如炬燃」。當天上出現第一顆星星之際,人們各舞一把點燃的小火把,載歌載舞,環「紅花火樹」唱頌一通。
祭頌火神

居住在寧蒗縣的普米族,到了火把節這天,要舉辦祭頌火神活動。據傳,普米人崇拜的火神叫昂姑咪,本是摩梭人的女始祖。她為了子孫和與本民族簇居的普米族的幸福,潛入天宮盜來了火種,並以自己的身體當火炬把火種引到了人間,讓摩梭人和普米族同時獲得了火。為了世世代代不忘昂姑咪的恩德,普米族便把昂姑咪帶來火種這天定作祭頌火神節。
舞火唱種

舞火唱種黃坪鄉是鶴慶縣的一個熱區,物產富庶。據傳,這里的居民是當年孔明和孟獲在此屯軍留下的後代。這塊沃土是當年孔明與孟獲結盟時共同開墾出來的。並在6月24日晚點火夜戰,首次播下了五穀之種,荒甸從此變成了良田。為了紀念這一日子,每到這一天,後人就要點火把夜戰播種小春作物。是時,老人和孩子們手舞火把,環田地歌舞助興,青年人在田間播種。勞動生產與民俗活動融為一體,另有一番風味。

山地彝族的火把節最完整、最豐富保留著人類群體文化演進的歷史軌跡,其主題一向是對人類生命繁衍的謳歌,對族群生活理想的希冀,故而成為研究彝民族文化史和思想史的一個重要角度。換言之,彝族火把節作為盛大的傳統佳節,滲透著一種「狂歡化」的民俗精神,傳達著素樸的生命觀念和生活態度。

5. 阿凡提的小故事「阿凡提,你上哪兒」

臟的烏鴉

一天,阿凡提和妻子在河邊洗衣服。剛洗一會兒,一隻烏鴉飛來,把他們的肥皂叼走了。

「阿凡提,」妻子著急地說:「快看!烏鴉把咱們的肥皂叼走了,快去追呀!」

阿凡提望著飛遠的烏鴉,一動不動地說:「咳,別跟它爭了,你看它那骯臟樣,它比我們更需要肥皂!」
沒有審理過的案件

一位手藝人問阿凡提:「阿凡提,如果手藝人的牛頂死了喀孜的牛,這種案件如何處理?」

「當然是給喀孜賠償一頭牛了!」阿凡提回答。

「假如是喀孜的牛頂死了手藝人的牛呢?」手藝人又問。

「那我就不知道了,據我所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審理過這樣的案件。」阿凡提說道。
扇子

阿凡提因生活困難,用雞毛扎了幾把扇子拿到巴紮上賣。幾位顧客拿起扇子扇了幾下,發現雞毛開始脫落,便問阿凡提:「阿凡提,這是什麼扇子,沒扇幾下就掉毛?」

「您這是不會使用扇子,首先您應該學會使用扇子,我這種扇子的使用方法是:用右手拿著扇子對准臉不要動,腦袋對准扇子左右搖晃即可。」阿凡提回答說。
斗雞與斗羊

一位喜歡惹事生非、製造謠言的人拎著一隻大公雞問阿凡提:「阿凡提,斗雞好玩還是斗羊有趣?」

「斗雞也好,斗羊也罷,只要不製造矛盾,不要讓人斗人比什麼都強。」阿凡提說。
積德

一位暴君問阿凡提:「阿凡提,你很聰明,我打算在有生之年做一件積德的事,請給我出出主意。」

「閣下,您要做一件積德的事的唯一辦法是白天黑夜不要睜眼一直昏睡。」

「睡覺能積什麼德?」暴君奇怪地問。

「只要您一直昏睡下去,就不會造孽,不造孽就是最大的積德。」阿凡提回答說。
請別不高興

阿凡提不知因為什麼事到了鄰居家。熱情的鄰居一定要讓他喝一杯茶再走。

鄰居給他倒了一杯熱茶,阿凡提拿起茶杯剛喝一口,因茶杯太燙不小心從他手上掉下來,摔碎了。

鄰居不高興地瞪了他一眼。阿凡提不慌不忙地對鄰居說道:「請別不高興,如果你不硬拉著我喝這一杯茶的話,也不會發生這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