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抓舉的動作過程
「挺舉」—是奧運會舉重比賽方式之一。由提鈴和上挺兩個動作連接組成。提鈴至胸,兩腳下蹲,同時將杠鈴從舉重台上提起至胸上,隨即起立,兩腳站在一條橫線位置上兩腿伸直;上挺:兩腿前後分開下蹲,然後收腿起立,藉助於預蹲和上挺發力,把置於胸上的杠鈴,舉過頭頂至兩臂伸直,兩腳站在一條橫線上,杠鈴和身體保持在一垂直面上,並保持這個姿勢在穩定狀態,待裁判員發出白燈信號,再將杠鈴放下,算試舉成功。如在提鈴過程中出現提鈴過膝未完成動作,兩次或兩次以上的提鈴動作,膝蓋或臀部觸地,在採用下蹲式時肘或臂觸腿,一腳或兩腳踏出台外,以及出現一次以上的預蹲,在起立時兩臂有屈伸動作,兩臂伸展不均或停頓,用推舉完成上挺動作,離開舉重台,裁判員還未發出信號就把杠鈴放下等情況,則判失敗。
B. 挺舉與抓舉的區別是什麼
1、抓舉和挺舉都屬於舉重,抓舉為一次性的動作將杠鈴直接舉到頭頂的位置;而挺舉是使用兩個分解動作先將杠鈴舉到雙肩,身體站立,再舉過頭頂;抓舉和挺舉都是採用三次試舉的最高重量為成績。
2、抓舉主要是運動員將平行放在小腿前的杠鈴,使用雙手的虎口以連續的動作將杠鈴從舉重台上舉起,杠鈴需要在兩臂完成伸直,並且位於頭上的位置。抓舉講究的是一個連續性的動作將杠鈴舉起,並且要求舉起的高度在頭上的位置。
3、挺舉則不同於抓舉,是使用分解的兩個動作將杠鈴舉到頭頂的位置,首先先將杠鈴舉在身體重心的平行線位置,然後屈腿欲蹲,再將杠鈴進行二次舉起在肩部的位置,然後站立在舉到頭頂的位置,為動作完成。
(2)舉重抓舉卡通圖片擴展閱讀
評判規則
舉重是一項簡單的運動,每位選手在抓舉和挺舉上分別有三次試舉機會,每一項中的最好成績計入總成績。比如說,一位選手在抓舉中舉起85公斤,在挺舉中舉起115公斤,則其總成績是200公斤。如果一位選手在抓舉中三次試舉失敗,則他(她)可以繼續參加挺舉比賽,但無法參加最後排名。
如果兩位選手舉起的重量相同,則體重較輕者名次列前。萬一出現兩人成績相同,體重也相同的情況,則先舉起這一重量者名次列前。
C. 求大神們找一張動漫圖片 一個人在做俯卧撐上面站著一個舉重的人
D. 抓舉的動作方式
(l)抓舉:運動員將杠鈴平行地放在兩小腿前面,兩手 虎口相對撞杠,以一個連續動作把杠鈴從舉重台上舉至兩臂 在頭上完全伸直。
(2)挺舉:運動員以一個連續動作把杠鈴從舉重台上提 置肩際。兩腿平行伸直保持靜止狀態。先屈腿預蹲,接著用 伸腿伸臂動作將杠鈴舉起至兩臂完全伸直,兩腿收回平行保 持靜止。
舉重 (1)從懸垂狀態提鈴。
(2)提鈴過程中有停頓。
(3)除兩足外,身體任何部位觸及舉重台。
(4)在完成動作時,兩臂伸展不平均或不完全。
(5)伸展臂部過程中有停頓。
(6)用推舉完成動作。
(7)起立時臂有屈伸。
(8)在試舉中離開舉重台,即讓兩腳觸及台外地方。
(9)在裁判員發令前將杠鈴放下。
(10)在裁判員發令後杠鈴從身後落下,或故意從身前 摔下。
(11)未能使兩足站在與杠鈴和軀乾的平面相平行的同一 橫線上來完成動作。
(12)放鈴時,未能使杠鈴整體接觸舉重台。
(13)抓舉時,在完成動作中橫杠觸及頭部。
(14)挺舉翻鈴轉肘之前橫桿觸及胸部。
(15)翻鈴時肘、上臂觸及大腿或膝部。
(16)上挺前兩腿未伸直。
(17)屈膝上挺未完成動作。
(18)上挺前有意使杠鈴顫動。 (1)凡發育健全並有一定專項訓練基礎的男、女運動員,均可參加競賽。
(2)凡參加競賽的運動員,必須經醫生檢查,並持有身 體合格證明。
(3)青少年運動員須持有出生證明。
(4)女運動員須持有性別檢查證明。
(5)少年組年齡為13~17歲。
(6)青年組年齡為18~ 20歲。
(7)成年組21歲以上。
(8)男、女運動員年滿15歲可參加全國比賽。
舉重級別劃分
1973年運動員的體重級別分為10級,1993年重新進行了調整,男子依然是10級,但重量有了變化,最輕是54kg,最重是108kg以上。女子劃分為9級,最輕是46kg,最重是83kg以上。
E. 抓舉與挺舉的區別 犯規動作有哪些
一、抓舉與挺舉的區別:
1、動作過程不同
挺舉由提鈴和上挺兩個動作連接組成;抓舉是一個快速連續不斷地將杠鈴從舉重台提起到兩臂在頭上伸直的動作。
2、挺舉是在肩膀與頸的位置停一下,然後再舉過頭頂;而抓舉是直接舉到頭頂。
二、舉式犯規動作
(1)從懸垂狀態提鈴。
(2)提鈴過程中有停頓。
(3)除兩足外,身體任何部位觸及舉重台。
(4)在完成動作時,兩臂伸展不平均或不完全。
(5)伸展臂部過程中有停頓。
(6)用推舉完成動作。
(7)起立時臂有屈伸。
(8)在試舉中離開舉重台,即讓兩腳觸及台外地方。
(9)在裁判員發令前將杠鈴放下。
(10)在裁判員發令後杠鈴從身後落下,或故意從身前 摔下。
(11)未能使兩足站在與杠鈴和軀乾的平面相平行的同一 橫線上來完成動作。
(12)放鈴時,未能使杠鈴整體接觸舉重台。
(13)抓舉時,在完成動作中橫杠觸及頭部。
(14)挺舉翻鈴轉肘之前橫桿觸及胸部。
(15)翻鈴時肘、上臂觸及大腿或膝部。
(16)上挺前兩腿未伸直。
(17)屈膝上挺未完成動作。
(18)上挺前有意使杠鈴顫動。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抓舉
網路-挺舉
F. 舉重的世界紀錄是多少公斤
男子舉重原有8個級別是:56、62、69、77、85、94、105公斤級和105公斤以上級,於2018年由國際舉聯調整新的10個級別是55(非奧)、61、67、73、81、89(非奧)、96、102(非奧)、109公斤級和109公斤以上級共10個級別。女子舉重原來7個級別是:48、53、58、63、69、75公斤級和75公斤級以上級,新的10個級別也調整為:45(非奧)、49、55、59、64、71(非奧)、76、81(非奧)、87公斤級和87公斤以上級。男女6個非奧級別只在奧運會以外的賽事舉行。
G. 漫畫的作文:第一幅:一個小男孩舉著杠鈴;第二幅圖:小男孩舉著舉重;第三幅圖:小男孩在拉拉力器;
課程太多
作業如山
學習壓力大
所以學生要鍛煉好身體才能背得動書包了
反映了學生學習量過大
H. 抓舉和挺舉分別是什麼意思
"抓舉"是奧運會舉重比賽方式。是一個快速連續不斷地將杠鈴從舉重台提起到兩臂在頭上伸直的動作。
"挺舉"是奧運會舉重比賽的方式之一,由提鈴和上挺兩個動作連接組成。本詞條對挺舉的姿勢規范進行了說明,並詳細介紹了在比賽中挺舉的計分規則,挺舉的設施器材分為不同的級別和顏色,最後詞條介紹了舉重比賽的觀賽禮儀及各個級別的挺舉世界紀錄。
詳細內容:
抓舉
競賽進程中的若干規則
1.抽簽:在技術會議上進行。由副總裁判長帶領記錄長 和記錄員按大會秩序冊順序,各隊參賽運動員進行一次性抽 簽。所抽得的簽號決定運動員稱量體重的順序和試舉順序。抽 簽時,不分級別,簽號數量根據大會參賽運動員人數確定。
2.稱量體重:運動員在該場競賽前2小時開始稱量體 重。稱量時間為1小時,過時作棄權論。
3.試舉順序:試舉重量輕的運動員先進行試舉。第一次 試舉重量相等時,按簽號決定順序,簽號小者先舉。在第二、 三次試舉中,如遇試舉重量相等則按前一次的試舉順序進行。
4.加重原則:杠鈴重量是逐漸增加的,試舉重量必須是 2.5公斤的倍數,破紀錄試舉必須是0.5公斤的倍數。每次試 舉成功後必須增加至少2.5公斤。場上杠鈴重量不得低於 27·5公斤。
5.更改試舉重量:運動員要求改變試舉重量,必須在最 後一次點名前提出。在來不及填卡的情況下,教練員或運動 員可口頭要求改變重量。但每次試舉的重量只能更改兩次。
6.試舉時間:記錄員點名後,允許有1分鍾的間歇時間。 最後半分鍾發出信號,如連續試舉時,允許有2分鍾的間歇 時間。
7.破紀錄規定:任何一次試舉成功的重量超過該項紀錄 0.5公斤或0.5公斤的倍數,即承認為新紀錄。新紀錄一旦創 造,其他人不得以同樣重量破該紀錄。總成績必須超過原紀 錄2.5公斤即承認新紀錄。
8.名次評定:在抓舉或挺舉的三次試舉中舉起最高的一 次重量,即為單項成績,名次按成績來確定。總成績名次以 抓舉和挺舉的總和來確定。如成績相等時,比賽前體重輕者 名次列前。如成績和體重又相等時,則以先舉起該重量的運 動員名次列前。
挺舉
競賽規則
1、運動員在賽前2小時稱量體重,稱量體重的時間為1小時;
2、比賽時,先進行抓舉,休息10分鍾再進行挺舉;
3、運動員抓舉、挺舉的試舉次數均為3次;
4、上場順序是根據運動員所要的重量、事先抽簽順序和舉過的次數來排定的。試舉時所要重量輕的先舉。如果第一次試舉重量相同,簽號小的先舉。如果第2、3次試舉重量相同,試舉次數少的先舉。如果試舉次數也一樣,則上次先舉的仍先舉;
5、比賽場上的杠鈴重量只能增加不能減少。每次試舉成功後,必須增加1公斤的倍數;
6、奧運會比賽是以抓舉和挺舉之和的總成績來確定名次的。如總成績相同,體重輕的名次列前。如體重又一樣,那麼先完成總成績的名次列前,不允許並列名次;
7、運動員的試舉時間規定為1分鍾。從點到運動員名字或場上加重員加重結束,以兩項結束的時間為准開始計時。如某個運動員連續試舉則為2分鍾。在此時間內杠鈴沒有提過膝部即判為失敗。
I. 抓舉與挺舉的區別是啥
抓舉:一種舉重法,兩手把杠鈴從地上舉過頭頂,一直到兩臂伸直為止,不在胸前停頓。
挺舉:一種舉重法, 雙手把杠鈴從地上提到胸前,再利用膝蓋等動作舉過頭頂,一直到兩臂伸直、兩腿直立為止。
J. 舉重通常分為抓舉和挺舉兩種.如圖所示是抓舉過程的示意圖.抓舉可分為兩個過程:一是運動員從開始抓起杠
在整個抓舉過程中,運動員對杠鈴所做的功等於客服杠鈴的重力所做的功,
即W=mgh=mg(h1+h2)=180×10×(0.6+0.5)=1.98×103J.
故答案為;1.9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