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發燒還在敷冰袋太沒效率了,刮這幾個穴位可以有效退燒!
現在這個季節,又冷又乾燥,很多人一不留神就感冒發燒,一發燒就去醫院開葯打針。先不說排隊掛號費時間,路上遇到個堵車什麼的就著急了,去到醫院吃了葯打了針人恢復還需要一段時間,又累又難受。
在家採取物理降溫法吧,敷個冰袋擦個身,照顧的人又累又折騰,退燒的速度還特別慢。太沒效率了!不如教你三個穴位,在家用刮痧板或是砭石板刮一刮,可以有效退燒。
一、大椎穴
大椎穴是人體上半身的一個重要十字路口,是督脈與六大經脈交匯的中心點,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的中間,有益氣壯陽的功能。中醫有說「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所以發燒的時候用刮痧板刮拭這個穴位,能夠有效退熱。
具體的方法:從大椎穴上部5厘米開始往下刮到穴位下方5厘米處,可以將速度加快一點,順著上往下的方向刮,千萬別來回刮。直到出痧或稍微有點發熱就可以了。
二、合谷穴
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虎口部位,四指並攏大拇指伸出來,虎口位置會有一個凹陷的地方,就是我們所說的合谷穴。有治療發熱、頭痛、目赤腫痛、熱病等病症的功效。發燒的時候刮拭這個穴位,也是能夠有效退熱,緩解發燒的情況。
三、曲池穴
曲池穴是人體腧穴之一,屬於手陽明大腸經,有清熱解表、疏通經絡的作用。位於我們的手臂肘部,「曲」也就是彎曲的意思,手肘彎曲的時候,在肘橫紋外側中點有一個凹陷像水池的地方就是曲池穴。
具體的方法:也是從上部往手指的方向刮拭,別來回刮,刮到微微發熱就行了。
四、大腸經
大腸經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手陽明大腸經,它是一個發熱必刮的經脈,也是手臂上陽氣最為茂盛的經絡。中醫里看來,這個經穴主治有關「津」方面的病症,比如口感、眼睛痛、牙齒痛,當氣盛有餘的時候,經脈所經過的部位發熱、腫脹;氣虛不足的時候就會發冷。
具體的方法:發燒的時候可以按照三段不同的地方來刮拭,先刮上臂,然後是手肘窩,最後刮下臂和手。每一節都刮拭大概20下,刮到微微發熱或是出痧就好。
我們所講的這幾個位置對退燒都有很好的效果,要遵循從上到下的順序來刮,大家不妨可以試試,寒冷風大易感冒,養生知識要隨身備好。
註: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