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頭疼艾灸哪裡
頭疼艾灸可以選擇以下穴位:
合谷穴和陽陵泉:
- 主要適用於感受風寒之邪導致的頭痛,如感冒後出現的頭痛。
- 艾灸這兩個穴位可以達到緩解頭痛的目的。
外關穴:
- 主要治療偏頭痛,特別是因生氣後肝火旺盛出現的頭痛、頭脹、口苦症狀。
- 艾灸外關穴可以起到通經、活絡、止痛的作用。
- 可同時配合艾灸足臨泣穴以增強效果。
後溪穴:
- 適用於頸部不適、肌緊張性的頭痛。
- 艾灸後溪穴對於治療頭頸部疼痛、手指麻木、手肘痙攣等症狀效果良好。
以上穴位的選擇需根據頭痛的具體原因和症狀來確定,建議在專業中醫的指導下進行艾灸治療。
⑵ 感冒艾灸哪裡效果最好
1頸後大椎穴
大椎是督脈與諸陽經之會,主一身之陽氣,用艾灸溫和灸頸後大椎穴20分鍾,配穴可選擇風門穴,艾灸3到5分鍾。
大椎穴位置:當低頭時,脖子後方最突出的,左右轉動時,隨頭選擇的棘突骨就是第七頸椎,其下方的凹陷處就是大椎穴。艾灸大椎穴能有效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流感,主治發熱、感冒症狀。
風門穴:在大椎穴往下數兩個脊椎處,棘突旁開1.5寸。風門穴是風邪進出的門戶,艾灸這個穴位,可以疏風散寒,治療風寒感冒。
2
合谷穴
合谷穴即我們俗稱的虎口,感冒的時候艾灸合谷穴能夠有效緩解鼻塞流清鼻涕的症狀。
艾灸的時候要注意,如果是左邊鼻塞則艾灸右手合谷穴,如果是右邊鼻塞,則艾灸左手,每次艾灸五分鍾即可。
3
風池穴
人耳後骨突下緣,向後摸的時候可以摸到一個凹陷,這個部位即是風池穴,左右各有一個,這個穴位是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腧穴,艾灸此穴位,可以解表散寒,治療感冒引起的頭痛,頸部酸痛等症狀。
4
風府穴
順著後腦勺向下摸到凹陷處,這個部位就是風府穴,這個穴位是人體督脈上的重要穴道,感冒的時候艾灸這個穴位,可以解表散寒,緩解感冒引起的頭痛眩暈,頸項強直等症。
⑶ 頭疼艾灸哪裡
頭痛時艾灸治療的常見部位如下:
1、百會穴:頭頂正上方的百會,百會為諸陽之會,可以溫通經絡,散發外界帶來的寒邪,同時有開竅醒神的作用。艾灸可以讓人放鬆,同時通達人體陽氣,有清利頭目的作用,頭暈、頭痛症狀可以得到緩解;
2、風池穴:青少年做眼保健操時會擠按風池,促進穴位周圍的血液循環,同時肌肉得到放鬆,能起到緩解頭痛的作用;
3、太陽穴:太陽穴有很多血管和神經走行,進行艾灸時頭部的緊張感會得到緩解。現在有很多年輕人是由於壓力、緊張出現頭痛,輕微艾灸太陽穴,避免時間過長,可以起到放鬆的作用;
4、其他:比如合谷、內關、三陰交等艾灸治療,可以治療頭痛、頭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