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背景圖片 » 易馬城在哪裡圖片
擴展閱讀
大書櫃電腦桌一體圖片 2025-10-09 23:04:01
素描畫圖片女人簡單漂亮 2025-10-09 23:03:17
群褲圖片大全 2025-10-09 22:52:43

易馬城在哪裡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1-21 20:47:30

1. 榆林市在哪裡

榆林(陝西省下轄地級市)位於中國陝西省的最北部,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地交界處,是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區。東臨黃河與山西省隔河相望,西連寧夏、甘肅,南接延安,北與鄂爾多斯相連,系陝、甘、寧、蒙、晉五省區交界地,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轄2個區、1個縣級市、9個縣,常住人口340.33萬(2017年),全市戶籍人口385.04萬(2017年)。是陝西雜糧的主產區。

(1)易馬城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榆林的風景名勝(部分):

1、榆林古城:

明朝九邊重鎮延綏鎮(又稱榆林鎮)駐地,東依駝山,南憑榆陽河,西臨榆溪,北踞紅山。榆林建城歷史已有五百多載。榆林古屬雍州,號稱「小北京」城中遍布四合院民居,鎮北台下有號稱「塞上蓬萊」的紅石峽,城南有「龍穴藏珍」的黑龍潭,榆林現存青雲寺、懸空寺、金剛寺、梅花樓、萬佛樓、普慧泉等名勝古跡。

2、紅石峽:

紅石峽位於榆林市城北3公里,距離榆林市區5公里。紅石峽谷長約350米,峽谷東崖高約11.5米,西崖高13米,東西對峙,峭拔雄偉。峽內榆溪河水穿峽而過直達城西。是著名的「榆林八景」之一,是東邪西毒的拍攝地。

3、榆林沙漠國家森林公園:

以沙漠森林草地景觀和無形的民間風俗——陝北民歌、民俗為主,以人文景觀為輔,融回歸自然、生態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城郊型森林公園。也是全國的國家沙漠森林公園。

4、紅鹼淖:

國家「AAAA」級景區,處於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過渡地帶、毛烏素沙漠與鄂爾多斯盆地交匯處,海拔高度1100米,大陸性季風氣候。湖面41.8平方公里,大致呈三角形狀,沿岸有七條季節性河流注入,平均水深8.2米,最深水位12米。

紅鹼淖是全國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1995年被陝西省人民政府評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是陝西省十大自然風景名勝區和十大誠信單位,年接待遊客25萬人次。

5、白雲山:

佳縣白雲山位於陝西省榆林市佳縣城南5公里處的黃河之濱,道教名山,又名嵯峨嶺,山勢西北東南走向,雄踞滔滔黃河西岸,山上松柏蒼郁,重岩疊嶂,夏秋之季常有白雲飄繞其間,遠遠望去若隱若現,素以「關西名勝」聞名於世,國家「AAAA」級景區。

2. 國慶哪裡旅遊比較好玩

就在陝西省內吧!經濟危機爆發了,該省點花。
陝西名勝古跡
西安市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西安碑林 慈恩寺大雁塔 陝西歷史博物館
水陸庵 西安城牆 關中書院 秦始皇陵 楊虎城將軍陵園 阿房宮遺址 蔡文姬墓 大明宮遺址
高冠瀑布 華清池 薦福寺小雁塔 藍田猿人遺址 臨潼博物館 樓觀台 南五台 秦王宮
青龍寺 唐代藝術博物館 西安半坡遺址 西安事變舊址 西周豐鎬遺址 興慶宮公園 終南山 回民小吃街
書院門古文化街 化羊廟 鼓樓 鍾樓 翠華山 關中八景 驪山 草堂寺
大清真寺 廣仁寺 寶慶寺塔 三陽寺塔 灞橋 城隍廟 華嚴寺 秦陵蠟像館
曲江旅遊度假區 扁鵲墓 杜公祠 灃西車馬坑 漢長安城遺址 鴻門宴遺址 戶縣農民畫展覽館 嘉午台
鯨魚溝 蓮湖公園 湯峪溫泉 仙游寺 香積寺 興教寺 牛背梁自然保護區 大興善寺
八仙庵 寒窯 廣新院民族村 朱雀森林公園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 白鹿原 涇渭濕地

銅川市
玉華宮 福地湖 香山寺 葯王山 耀州窯遺址 香山 姜女祠 耀州窯博物館

寶雞
法門寺 湯峪溫泉 釣魚台 關山草原 太白山森林公園 天台山 炎帝陵 雍城遺址
張載祠 岐山箭括嶺 鳳翔東湖 紅河谷 秦公一號大墓 民俗博物館 青銅器博物館 大散關
扶風城隍廟 金台觀 九成宮遺址 龍門洞 五丈原風景區 太平寺塔 周公廟 周原遺址
吳山 嘉陵江源頭 蘇文忠公祠 渭河公園

咸陽市
茂陵景區 乾陵景區 陽陵 昭陵景區 大佛寺 北杜鐵塔 開元寺塔 崇文塔
中國大地原點 於右任紀念館 漢高祖長陵 五陵原 三原城隍廟 咸陽博物館 咸陽古渡 楊貴妃墓
旬邑泰塔 周陵 彬塔 昭仁寺 後稷教稼台 鳳凰台 陝西醫史博物館 爺台山 秦鄭國渠遺址 漢甘泉宮遺址

渭南地區
少華山 風陵渡 大禹廟 慧照寺塔 寇準墓 蒙漢合文碑 明潼關城遺址 橋上橋
唐玄宗泰陵 蘊空禪院 潼關 鼓樓 玄武青石殿 毓秀橋 三河濕地 北寺宋塔 三連木牌坊
白居易故里 蒼頡廟和墓 杜康泉 岱祠樓 慶安寺塔 李十三墓 張仁願墓 來化塔

延安市
黃帝陵景區 寶塔山 瓦窯堡革命舊址 延安革命紀念館 壺口瀑布 「四.八」烈士陵園
鳳凰山革命舊址 九龍泉 劉志丹烈士陵園 沙地植物園 王家坪革命舊址 王家灣毛主席舊居
楊家嶺革命舊址 棗園革命舊址 謝子長陵園 清涼山景區 萬花山 富縣塔 石宮寺石窟 萬鳳塔
石宮寺 萬佛寺 延安民俗文化村 洛川民俗博物館 安塞文化文物館 南泥灣革命舊址 鍾山石窟

漢中市
洋縣朱䴉保護區 蔡倫墓祠 紅寺湖 洞陽宮 定軍山 武侯墓 佛坪自然保護區 天台山
張岩溝風景區 王富溝溶洞群 江神廟 古漢台 南湖風景區 武侯祠 張良廟 石門
山河堰 勉縣溫泉 拜將台 褒斜棧道 天台寺 靈崖寺 張騫墓 五門堰
長青自然保護區 午子山 南沙河 李固墓 鳥山 大佛洞 五龍洞森林公園 興元湖公園

榆林市
統萬城 紅鹼淖風景區 凌霄塔 白城台古城遺址 懸空寺石窟 易馬城遺址 榆林城郭 榆陽橋
戴興寺 古城界古城遺址 歸德堡橋 紅石峽 新明樓 蓮花池公園 盤龍寺 鍾樓
金剛寺 開光古城遺址 明長城遺址 秦長城遺址 二郎山 扶蘇墓 蒙古木華黎王墓
青雲寺 雙山堡遺址 萬佛樓 西夏羅兀城遺址 鎮北台 毛烏素沙漠 佳縣白雲觀 李自成行宮

商洛地區
二龍山水庫 柞水溶洞 丹鳳花廟 武關 龍潭瀑布 蓮湖公園 丹江漂流 三台疊翠
龍山曉日 熊耳山 商山 秦嶺 大雲寺 戴雲山 賈平凹故居
二郎神廟 四皓古墓 仙娥峰 東龍山遺址 古鎮漫川關

安康地區
興安公園 獅王溶洞 九連洞 南宮山森林公園 八公岩 雙龍溶洞群 白雲寺 巴山秋池
巴山神田草原 龍王山 牛山 嵐河漂流 筆架山 香溪洞景區 奠安塔 天柱山 瀛湖風景區

華山
蒼龍嶺 長空棧道 西嶽廟 華岳仙掌 南峰落雁峰 玉泉院 大高崖瀑布 仰天池 黑龍潭
聚仙坪 迎客松 東道院 鎮岳宮 純陽觀 大上方 中峰玉女峰 回心石 千尺幢百尺峽 仙姑觀 柏抱槐
下棋亭 金天宮 翠雲宮 華陀墓碑 七十二自長廊 希夷祠 藏龍寺 東峰朝陽峰 西峰蓮花峰 北峰雲台峰
華山日出 蒼龍行雲 北斗紅葉 蓮台佛影 燕子銜表 雨霧弧光 雲崖神燈 地球陰影 中方仙橋 蓮峰霧淞
文廟 三清殿 靈官殿 煉丹爐 群仙觀 馬仙廟 南天門 金鎖關 天台山古廟 華山峪 張超谷 黃甫峪
窟窿岔 瓦門溝 猩猩溝 文仙峪 十八盤 飛龍梯 老君犁溝 放生池 玉泉 玉井 響水瀑 水簾飛瀑
白龍飛瀑 祝壽崖 全真岩 日月岩 羅帶石 壽山石 混元石 石仙人 斧劈石 二仙下棋 希夷峽 車箱谷
秦峪 猢猻愁 鷂子翻身 青龍潭

韓城
黨家村 司馬遷墓祠 文廟 大禹廟 西猴山 普照寺 圓覺寺 龍門古渡
龍門風景區 魏長城 朝陽洞石窟 清水溫泉 法王廟 廟後村遺址 七佛洞石窟 合陽黃河濕地

3. 行走~秋風紅葉鎮北台

   

      2019年秋,在西安開會,會後乘火車一夜到陝北榆林,實為慕鎮北台而來。

      1,

      「長城萬里,雄關三座」,意思是長城雖綿延萬里,但存留下來的規模最為宏大的關口建築只有三座,它們是山海關、嘉峪關和鎮北台。

      鎮北台是古長城現存最大的烽火台,素有「萬里長城第一台」之稱。但時間的銹蝕使它幾成一座巨大的土丘,前些年經大規模維修,終於還原了它本來的面貌。

      這座建於明朝晚期(1607年)的大傢伙雄踞榆林城北,有4層,30多米高,台基北長82米、南長76米、東西各64米,佔地5056平方米。你站在它前面,更感到威嚴,當時就有人寫詩贊嘆說:「戌閣崔嵬天闕近,塞垣繚繞地維回。」

      鎮北台四面圍以牆垣,5.5高的內牆和10米高的外牆,確保城垣的堅固。外牆上設2米高的垛口,各層垛口內四周相通。漫步城垣,發現東南牆內側有磚石馬道。第一層城垣里至今還有守台戍卒的營房遺址,如見當年的刀光劍影。

      鎮北台在一座土丘頂上。這土丘有個響亮的名字「紅山」,但怎麼看也不像是山。登坡向上,四周秋葉盡染。

      2,

      有明以來,北邊的蒙古各部就虎視眈眈,明朝設九個重鎮(俗稱「九邊重鎮」)防範蒙古。九鎮統管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的萬里邊疆,擁兵數十萬。鎮北台屬其中的延綏鎮,此鎮管轄1700多里的長城沿線,從黃甫川堡(今陝西府谷縣)到花馬池(今寧夏鹽池縣)。

      延綏鎮一度是明朝和蒙古戰斗最頻發的邊鎮。鐵騎南下,烽煙驟起,成當地官民的心腹大患。

      延綏鎮的總部本不在榆林,而是在200多里外的綏德,蒙古騎兵南下榆林,而當時榆林僅是個衛所(榆林衛),無法抵抗。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延綏鎮巡撫餘子俊上書朝廷,把延綏鎮總部由綏德遷到了榆林,同時擴建城防。

    上圖:榆林衛城

      成化十年(1474年),餘子俊率軍民修補增築了東起清水營(今陝西府谷縣清水)西到花馬池(寧夏鹽池縣)全長1700里(一說1400里)的延綏邊牆,等於在秦隋長城南邊又築了一道長城;還構築了黃甫(今府谷皇甫川)以西至定邊營1200餘里的墩台和36座營堡,使之互能相望。蒙古騎兵望城興嘆,無法長驅直入。

      3,

      雖有雄關九鎮,但兩邊老百姓的生意還是要做的。明嘉靖年間,蒙古韃靼部首領與明朝議和,開放邊界互市。到嘉靖末期,明朝修築了「款貢城」(一座方形小磚城,在現在的鎮北台北邊),這座明代長城沿線唯一由官方設立的貿易集市,漢蒙官員在這里洽談並舉行獻納貢品儀式。後來又修建了易馬城(往西南一點,現僅存遺址),供蒙漢民間貿易,互通有無。

      款貢城

    易馬城遺址

      這種局面時常被戰爭攪黃,直到隆慶五年(1571年),雙方和談成功,明朝封俺答汗為順義王,議定通貢互市條款,重新開市,邊境盼來和平。

      時光又過去幾十年,到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明朝在「款貢城」南邊築起巨大的鎮北台。明軍居高臨下,隨時觀察敵情和互市情況。

      想當年,這里齊聚蒙古牧民的牛馬駝羊和各色毛皮、漢人的布匹綢緞和鹽茶煙酒,熱鬧非常,百年後還有人感慨「關門直向大荒開,日日牛羊作市來」(清·楊蘊《鎮北台春望》)。

      4,

      歷史總是拐來拐去。從萬曆中期以後,蒙古各部日漸衰落,對明朝的威脅大大減輕,而東北方向崛起了女真(後來的滿族),成為明王朝的主要敵人。因此,明朝與蒙古在榆林這一帶極少發生有規模的戰斗,鎮北台縱使雄鎮八方,也沒了用武之地。修建這么大的台堡,威懾作用當然更大,但沒經歷過大規模實戰檢驗,畢竟有些遺憾。

      鎮北台雖然沒在戰爭中起大作用,但其高峻威武的樣子還是很唬人,難怪清朝高官鄧廷楨登鎮北台,會有「震耳河聲穿峽走,盪胸雲氣壓城來」的慨嘆。

      那日,漫步鎮北台,蕭瑟的秋風里,看高台巍聳,氣勢凜然。已修復的款貢城也有些氣勢,城門半開,如人,半張著嘴。但這一帶的長城,城磚盡失,僅余高大的土坯,易馬城也只剩下今人立的標牌。雖有幾座復建的敵樓做點綴,依然蒼涼滿目。

      鎮北台巍峨挺拔,登台遠望,視野遼闊。北望,藍天之下,長城逶迤,沙海浩瀚,塞外風光一覽無余。西看,榆溪河穿過紅石峽,莽莽盪盪。

      台下有個長城博物館,展品以圖片為主,有一部分當地出土的文物,有瓷雷等武器、也有油壺這類生活用品。門外空地上,幾株不懼嚴寒和乾旱的老旱柳,特立獨行的樣子。

      5,

其一

      百仞台侵碧漢邊,

      鎮當玄武壯居延。

      左連東北三關勝,

      右跨西南半遮天。

      黠虜向風看聚蟻,

      層楹寢日礙飛鳶。

      黃金購士收河曲,

      樽俎俄教奏凱旋。

其二

      重鎮秋深霽色開,

      巡行關隘為登台。

      千山遠向雲霄列,

      一水環從沙漠來。

      戍閣崔嵬天闕近,

      塞垣繚繞地維回。

      憑高極目狼煙靖,

      恍是逍遙閬苑隈。

      這是明朝高官(陝西三邊總督)劉敏寬的詩《鎮北台二首》。當年他巡視鎮北台時,被高台的氣勢震撼,賦詩大贊鎮北台的威風凜凜。

      到了清朝,北境雖不再有邊患,但仍有不少人寫詩贊美鎮北台。《秋日登鎮北台》就是清朝人所寫,一樣的氣勢雄渾:

      一聲羌笛日初曛,

      愁見飛蓬逐雁群。

      獨倚高台秋又盡,

      關渝蕭瑟鎖塞雲。

      這幾首詩都是秋天寫的,似乎秋日的鎮北台更渾厚。也確實,天高萬里,北雁南飛,天地更加遼闊。當年的戰事,多發生在秋高馬肥的時候,旌旗獵獵,戰馬嘶鳴,映襯著古長城,更顯悲壯。

      昨日秋,金戈鐵馬;今日秋,暖日清風。歷史已遠,回聲還在。人在台上,秋風從頭頂掠過,風起處,紅葉翻飛。

4. 求榆林旅遊景點大全排名,哪些比較推薦

榆林古城、鎮北台、紅石峽、榆林沙漠國家森林公園、紅鹼淖、統萬城遺址、白雲山、易馬城遺址、吳堡石城。

比較推薦:

1、鎮北台

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榆林市城北4公里之紅山頂上。鎮北台是明代長城遺址中最為宏大、氣勢最為磅礴的建築物之一,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台、西有嘉峪關)」和「萬里長城第一台」 之稱。

又因系赫連勃勃所建,故又稱為赫連城。為東晉時南匈奴貴族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國都城遺址,也是匈奴族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遺址,是中國北方較早的都城,已有近1600年歷史。

統萬城整個城池由內城和外城組成,內城分東城和西城。東城周長2566米,西城周長2470米,遺址全部為夯土建築遺存。西城為當時的內城,四面各開一門,城垣外側建馬面,四隅角樓的台基用加寬作法。

城內中部偏南有一長方形宮殿建築台基,附近出土有花紋方磚。郭城南北垣情況不詳,東西垣相距5千米,但遺跡遺物很少。憑借其文化特質,統萬城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和人文旅遊價值。

5. 鎮北台位於哪裡

鎮北台,位於陝西省榆林市城北4公里之紅山頂上。鎮北台是明代長城遺址中最為宏大、氣勢最為磅礴的建築物之一,素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台、西有嘉峪關)」和「萬里長城第一台」 之稱。

鎮北台呈方形,共4層,高30餘米。台基北長82米,南長76米,東、西各64米,佔地面積5056平方米。

(5)易馬城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鎮北台的歷史

秦滅六國後,在榆林地區設置郡縣,修築長城,鎮北台長城即為其中一段。明初,延綏鎮由綏德遷至榆林,並在延綏鎮以北的紅山、神木、黃甫川等地設市與蒙人貿易。

自互市後,蒙古人經常伺機南下,掠奪財物。為邊城的安全,明成化十年(1474年),延綏巡撫餘子俊在秦、隋長城的基礎上歷時4月修築起延綏鎮長城,同時為配合紅山市的貿易,修築了易馬城和供蒙人納貢的款貢城,控制貿易。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又在長城南北顯要處,紅山之上款貢城西南角築鎮北台,居高臨下,觀察敵情和互市情況。

6. 兩天時間,去哪裡玩最好!我在西安

陝西飲食最具代表性的是「西安小吃」。一個朋友在西安,號稱「吃便西安」,給了我這樣一份地圖,按圖索驥,果然再到西安,每次都能吃到更多更好得更正宗的美食。
1、西安小吃全集
泡饃——白家泡饃(西稍門南小巷口)
水盆羊肉——老白家(北廣濟街內) 老宋家(柏樹林十子西南角)
老李家——(方新村路東農行南邊)
小炒——西羊市中段的「天下第一碗」
雜羔湯——建設西路旅館村內
烤肉——里木烤肉(麻家十子西50米)鼓樓里多家都可以
蘭家烤肉——(朱雀大街)
肉夾饃——秦豫肉夾饃(東木頭市19號,城市之心西隔壁), 樊記肉夾饃(竹笆市)
孜然炒肉夾饃——灑金橋十子東南角
臘牛肉夾饃——李老四夾饃,他家的雜肝湯也不錯,強烈推薦
葫蘆頭——鐵蛋葫蘆頭(柏樹林十子西北角)
春發生——南院門
蒸碗——建西街東口向西100米路南
煎餅——頂頂香煎餅屋(龍首村十子向南50米路西),萬家燈火(西一路西段)
醬大骨頭——骨頭庄(吉祥村十子向東100米路北)
麻辣粉——牽人(粉巷)
火鍋——竹園 (和平路)(勞動南路高新十字),海底撈(建設路)
蒜蘸面——朱雀路綠螞蟻對面
刀削麵——愣娃雞湯刀削麵(光華路)
羊肉面——建設西路西頭路南「陝北老二面庄」,新的老王面,小雁塔門口的羊肉面,建國路的梆梆面,尚勤路的歧山面,長樂路的牛肉拉麵,高新路北段「一諾面庄」的秦香面
麻辣魚——建國路中段路西「安平麻辣魚」,朱軍魚庄(含光門里)
麻辣燙——七星椒(周家圍牆),佰人王(光華路)
牛肉麵—— 一分利(鼓樓)
馬虎面——西七路
柳巷面——案板街吉慶巷
砂鍋——穆薩 (大皮院 )
米線——玄風橋「紅油米線」
大盤雞——馬廠子、祟業路(唐城賓館斜對面)

2、西安優秀清真小吃名錄
酸湯水餃——大皮院定家小酥肉對面的小門面
肉丸糊辣湯——香米園丁字路口城牆處
泡饃——西羊市老米家
粉蒸肉——清真西寺大麥市街北口西北角
油酥餅——廟後街派出所西臨50米路南
麻醬涼皮——大皮院盛家涼皮 廟後街派出所門口西10米靠馬路南邊
砂鍋——清真西寺西150米的老楊家砂鍋
烤肉——老楊家砂鍋右臨
面條——大麥市街的老楊家優質面館,清真西寺西150米的瑪麗婭雞丁面
鹵汁涼粉——大皮院西丁字路口 五味十字索家
雞蛋包——大學習巷裡清真寺對面 八寶甜稀飯也不錯
包子——大學習巷裡面的高家包子
小炒——西羊寺里米家泡饃隔壁的陝西第一碗
牛羊肉餡餅——大麥市北口什字東北角的
鏡糕——麻家什字口的
鍋貼——大麥市裡面的
麻辣雞腿——麥筧街裡面的
炒餅——麥筧街裡面的
水盆、雜肝——蓮湖公園東門正對門,北稍門李老四
丸子燴菜——東新街
黃桂柿子餅——大學習巷的徐家
各類炒貨——大學習巷的好再來

這里有雄偉的鍾鼓樓、大雁塔,「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以險峻著稱的西嶽華山、氣勢恢宏的黃河壺口瀑布、古樸渾厚的黃土高原、一望無際的八百里秦川、婀娜清秀的陝南秦巴山地、充滿傳奇色彩的驪山風景區、六月積雪的秦嶺主峰太白山等。

1、西安市旅遊名勝古跡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西安碑林 慈恩寺大雁塔 陝西歷史博物館
水陸庵 西安城牆 關中書院 秦始皇陵 楊虎城將軍陵園 阿房宮遺址 蔡文姬墓
高冠瀑布 華清池 薦福寺 小雁塔 藍田猿人遺址 臨潼博物館 樓觀台 南五台
秦王宮 大明宮遺址 王順山森林公園
青龍寺 唐代藝術博物館 西安半坡遺址 西安事變舊址 西周豐鎬遺址
興慶宮公園 終南山 回民小吃街 兵諫廳 大興善寺 八仙庵
書院門古文化街 化羊廟 鼓樓 鍾樓 翠華山 關中八景 驪山 草堂寺
大清真寺 廣仁寺 寶慶寺塔 三陽寺塔 灞橋 城隍廟 華嚴寺 秦陵蠟像館
曲江旅遊度假區 扁鵲墓 杜公祠 灃西車馬坑 漢長安城遺址 鴻門宴遺址 戶縣農民畫展覽館 嘉午台
鯨魚溝 蓮湖公園 湯峪溫泉 仙游寺 香積寺 興教寺 牛背梁自然保護區寒窯
廣新院民族村 朱雀森林公園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 白鹿原 涇渭濕地
華山風景:
蒼龍嶺 長空棧道 西嶽廟 華岳仙掌 南峰落雁峰 玉泉院 大高崖瀑布 仰天池 黑龍潭
地球陰影 中方仙橋 蓮峰霧淞 千尺幢百尺峽 仙姑觀 柏抱槐
聚仙坪 迎客松 東道院 鎮岳宮 純陽觀 大上方 中峰玉女峰 回心石
下棋亭 金天宮 翠雲宮 華陀墓碑 七十二自長廊 希夷祠 藏龍寺 東峰朝陽峰 西峰蓮花峰 北峰雲台峰
華山日出 蒼龍行雲 北斗紅葉 蓮台佛影 燕子銜表 雨霧弧光 雲崖神燈文廟 三清殿 靈官殿 煉丹爐
群仙觀 馬仙廟 南天門 金鎖關 天台山古廟 華山峪 張超谷 黃甫峪
窟窿岔 瓦門溝 猩猩溝 文仙峪 十八盤 飛龍梯 老君犁溝 放生池 玉泉 玉井 響水瀑 水簾飛瀑
白龍飛瀑 祝壽崖 全真岩 日月岩 羅帶石 壽山石 混元石 石仙人 斧劈石
二仙下棋 希夷峽 車箱谷 秦峪 猢猻愁 鷂子翻身 青龍潭

2、銅川市旅遊名勝古跡
玉華宮 福地湖 香山寺 葯王山 耀州窯遺址 香山 姜女祠 耀州窯博物館

3、寶雞市旅遊名勝古跡
法門寺 湯峪溫泉 釣魚台 關山草原 太白山森林公園 天台山 炎帝陵 雍城遺址
張載祠 岐山箭括嶺 鳳翔東湖 紅河谷 秦公一號大墓 民俗博物館
青銅器博物館 大散關周公廟 周原遺址
扶風城隍廟 金台觀 九成宮遺址 龍門洞 五丈原風景區 太平寺塔吳山 嘉陵江源頭 蘇文忠公祠 渭河公園

4、咸陽市旅遊名勝古跡
茂陵景區 乾陵景區 陽陵 昭陵景區 大佛寺 北杜鐵塔 開元寺塔 崇文塔
中國大地原點 於右任紀念館 漢高祖長陵 五陵原 三原城隍廟 咸陽博物館 咸陽古渡 楊貴妃墓
旬邑泰塔 周陵 彬塔 昭仁寺 後稷教稼台 鳳凰台 陝西醫史博物館 爺台山 秦鄭國渠遺址 漢甘泉宮遺址

5、渭南市旅遊名勝古跡
少華山 風陵渡 大禹廟 慧照寺塔 寇準墓 蒙漢合文碑 明潼關城遺址 橋上橋
唐玄宗泰陵 蘊空禪院 潼關 鼓樓 玄武青石殿 毓秀橋 三河濕地 北寺宋塔 三連木牌坊
白居易故里 蒼頡廟和墓 杜康泉 岱祠樓 慶安寺塔 李十三墓 張仁願墓 來化塔

6、延安市旅遊名勝古跡
黃帝陵景區 寶塔山 瓦窯堡革命舊址 延安革命紀念館 壺口瀑布
「四.八」烈士陵園 王家灣毛主席舊居 萬鳳塔 南泥灣革命舊址
鳳凰山革命舊址 九龍泉 劉志丹烈士陵園 沙地植物園 王家坪革命舊址楊家嶺革命舊址 棗園革命舊址 謝子長陵園 清涼山景區 萬花山 富縣塔 石宮寺石窟
石宮寺 萬佛寺 延安民俗文化村 洛川民俗博物館 安塞文化文物館鍾山石窟

7、漢中市旅遊名勝古跡
洋縣朱䴉保護區 蔡倫墓祠 紅寺湖 洞陽宮 定軍山 武侯墓 佛坪自然保護區
天台山 留壩漂流 任河漂流 大河壩漂流 黃金峽漂流 褒斜道漂流
紫柏山登山漂流 五龍洞森林公園 興元湖公園
張岩溝風景區 王富溝溶洞群 江神廟 古漢台 南湖風景區 武侯祠 張良廟 石門
山河堰 勉縣溫泉 拜將台 褒斜棧道 天台寺 靈崖寺 張騫墓 五門堰
長青自然保護區 午子山 南沙河 李固墓 鳥山 大佛洞

8、榆林市旅遊名勝古跡
統萬城 紅鹼淖風景區 凌霄塔 白城台古城遺址 懸空寺石窟 易馬城遺址
榆林城郭 榆陽橋 蒙古木華黎王墓 雙山堡遺址
戴興寺 古城界古城遺址 歸德堡橋 紅石峽 新明樓 蓮花池公園 盤龍寺 鍾樓
金剛寺 開光古城遺址 明長城遺址 秦長城遺址 二郎山 扶蘇墓青雲寺萬佛樓
西夏羅兀城遺址 鎮北台 毛烏素沙漠 佳縣白雲觀 李自成行宮

9、商洛市旅遊名勝古跡
二龍山水庫 柞水溶洞 丹鳳花廟 武關 龍潭瀑布 蓮湖公園 丹江漂流
三台疊翠 洛河漂流 伊河漂流 丹江漂流 金絲峽漂流
龍山曉日 熊耳山 商山 秦嶺 大雲寺 戴雲山 賈平凹故居
二郎神廟 四皓古墓 仙娥峰 東龍山遺址 古鎮漫川關

10、安康市旅遊名勝古跡
興安公園 獅王溶洞 九連洞 南宮山森林公園 八公岩 雙龍溶洞群 白雲寺
巴山秋池 漢江漂流、旬河漂流、汶河漂流、秦嶺峽谷漂流、黃洋河漂流
巴山神田草原 龍王山 牛山 嵐河漂流 筆架山 香溪洞景區 奠安塔 天柱山
瀛湖風景區

11、韓城旅遊名勝古跡
黨家村 司馬遷墓祠 文廟 大禹廟 西猴山 普照寺 圓覺寺 龍門古渡
龍門風景區 魏長城 朝陽洞石窟 清水溫泉 法王廟 廟後村遺址 七佛洞石窟
洽陽黃河濕地 珍珠泉 處女泉

7. 長城上最大的烽火台是哪裡的哪個烽火台 要說出在什麼省什麼縣喲

鎮北台—古長城最大的烽火台
位於陝西省榆林市城北4公里之紅山頂上.據險臨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鎖扼邊關要隘,為古長城沿線現存最大的要塞之一.台呈方形,共4層,高30餘米.台基北長82米,南長76米,東、西各64米,佔地面積5056平方米.台之各層均青磚包砌,各層台頂外側磚砌約2米高的垛口,垛口上部設有瞭望口,各層垛口內四周相通.其第一層周圍有屋宇環列,乃當年守台將卒營房,至今基座尚存.緊依台北下方建一方形小磚城,名款貢城,是當年蒙漢官員接待洽談及舉行獻納貢品儀式的場所.
鎮北台建於1607年(明萬曆三十五年),屬於萬里長城防禦體系之一的觀察所,是明長城中部的要塞之一,台為正方形,四層,外砌磚石,佔地5000平方米.第一層高10.20米,第二層高8米,第三層高4.10米,第四層高4.40米,台北額題「向明」二字,為萬曆時巡撫塗宗所書.台的每層有石台階可登,台依山據險,巍峨挺拔.站在鎮北台之頂遠眺,金沙藍天、碧澄水庫、逶迤長城、綠色林帶和欣欣向榮的城郊建設風貌相輝映,構成了無比絢麗的彩色畫卷.你看那碧波盪漾的紅石峽水庫,你看那榆林人民戰天斗地的兩大奇跡:治理沙漠的輝煌成果——沙地植物園和沙漠運河——西沙渠、榆東渠;你看那榆卜界沙漠海子風光和鬱郁蔥蔥的林帶果園;你看那秦長城的烽火台遺跡和起起伏伏的黃土丘陵,還有16世紀漢蒙友好貿易的紅山市——易馬城、紅石峽和榆林古城,多麼壯麗的畫面!
鎮北台是明長城遺址中最為宏大、氣勢磅礴的建築之一,是長城三大奇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台、西有嘉峪關)之一,有「天下第一台」之稱,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