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河北旅遊景點推薦有哪些
到河北旅遊最值得推薦的景點自然是天桂山了,前段時間就我才和小姐妹去河北玩過,游覽了白石山,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天桂山,狼牙山景區等,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天桂山了,既有雄秀交融的天然風光,又有皇家園林的高貴氣韻和道家仙山的庄嚴氣勢及神秘色彩。下面讓我來詳細介紹一下這個景點吧!
一、天桂山
天桂山位於河北省會石家莊市西北90公里處的平山縣境內。景區總面積132.5平方公里,境內奇峰突起,怪石林立,洞泉遍布,林繁花茂,雲環霧繞,古剎重重,既有雄秀交融的天然風光,又有皇家園林的高貴氣韻和道家仙山的庄嚴氣勢及神秘色彩,俗有「皇家道院」之稱,「北方桂林」之譽,為我國名山大川中一朵瑰麗的奇苑。
二、門票信息:
普通門票65元,團購價55元。
優惠政策:
1、持有醫師證、護士證的醫務工作者實行免費游覽。
2、老人,兒童,軍人等相關人員憑有效證件可享受優惠活動期間,此本人教師資格證還優師證在景區酒店用餐享八折優惠住宿,住宿享五折優惠
三、交通信息:
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北治鄉天桂山。
自駕:
外市車輛--石太高速公路(石青路口下)--平山縣城---天桂山
停車場:10/次;地址在景區門口。
乘車:
天桂山位於石家莊平山縣,在石家莊汽車北站有專門開往天桂山景區的專車。
四、推薦遊玩路線:
檢票口→二道靈官→三道靈官→蒼岩宮→聚仙閣→青龍觀→盆景園入口→天梯→石林→象陣→攬月亭→天桂金頂
游覽景區可以坐索道,游覽時間大概需要2小時,若是步行上山大概要花費3小時左右的時間。游覽時最好背上一些水和干糧。
五、必看景點:
1、天橋奇觀
黃龍洞與銀河洞之間絕壁上有兩處喀斯特地貌發育晚期的天生橋景觀,稱為大天橋、小天橋。其中大天橋高120米,寬5米自厚9米,跨度160餘米,橫跨於絕壁之上,下臨萬丈深淵,遠望如天際飛虹,觀之雲托橋,橋載雲,驚心動魂,異常壯觀。其規模體量,堪稱北方第一天生橋這種北方罕見的喀斯特天生橋,不僅有奇特的觀賞價值,而且也有很大的科考價值。
2、白毛女洞
青龍觀上方斷崖間的白毛女洞,因曾在這里拍攝影片《白毛女》而得名。該洞民間原稱「三眼洞」,洞深20餘米,有東、西、南三個洞口,皆臨絕壁,險象環生,堪稱險洞,且是俯瞰青龍觀全景佳地,為遊人必到之處。
3、靈泉洞
沕沕水瀑布源頭靈泉洞,為一下凹廳堂形的溶洞,泉水從洞底西南角裂隙湧出,水量很大,是沕沕水電站之動力。位於景區後山(靈澤岩)景點內為差異風化而發育在砂岩中的洞穴,這里還有兩溝谷相鄰,溝頭孤形崖壁相接,平面呈3形,遊人在谷中叫喊,可聽到二次和第三次迴音,迴音疊應重合,餘音不絕,雙谷迴音,堪稱一絕。
『貳』 最近在看卑鄙的聖人,裡面曹操出逃洛陽之後至呂伯奢家時陳宮並未和其在一起,三國中卻有這事,求解。
《三國演義》第四回用很長一段文字寫曹操殺害無辜的呂伯奢一家:曹操剌殺董卓未遂,「卓遂令遍行文書,畫形圖影,捉拿曹操:擒獻者賞千金,封萬戶侯;窩藏者同罪。」曹操逃亡「路經中牟縣,為守關將士所獲,擒見縣令。」縣令陳宮義釋曹操,與他一同逃亡。行了三日,曹操偕同陳宮到伯父呂伯奢家投宿。呂伯奢熱情留客,騎驢往村西沽酒待客。操與陳宮坐久,聽到磨刀聲和「縛而殺之」的人語聲,曹操懷疑主人家要擒拿殺害自己,便與陳宮一起揮劍突入,不問男女,皆殺之,一連殺死八口。他和陳宮搜至廚房,看見一頭縛著待殺的豬,才知道是誤殺人。逃離路上遇到買酒菜回來的呂伯奢,曹操又揮劍將呂伯奢砍死。當陳宮指責曹操的不義行為時,曹操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作者羅貫中用他的生花妙筆把故事情節演繹得繪聲繪色,使後人對曹操誤殺呂伯奢一家深信不疑,激起了對曹操的無比憤慨,大罵曹操不仁不義,甚至認為「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名話是曹操的名言,是他的人生信條。
曹操殺害呂伯奢一家果真是誤殺嗎?且看《三國志》的有關曹操殺呂伯奢一家的文字記載:
「《魏書》曰:太祖(曹操)以卓必覆敗,逃歸鄉里,從數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人。《世語》曰: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俱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孫盛《雜記》曰: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己,遂夜殺之。既而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由此看來,曹操殺呂伯奢有三個版本。共同之處是都寫到曹操在呂伯奢家殺人,看來曹操在呂伯奢家殺人是不爭的事實。三種版本不同之處一是殺人的數目不一致:第一版本說曹操殺數人,第二版本說殺八人,第三版本沒有說殺了幾個人。二是殺人的起因不一致:第一個版本寫曹操遭搶劫財物而導致殺人。第二版本和第三版本寫曹操在呂伯奢家中殺人的起因是「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因無端懷疑而引起誤殺。用現代的法律觀點看,曹操在遭受搶劫的情況下殺人帶有正當防衛的性質。殺八人連女人也不放過,是否屬防衛過當則另當別論。東漢未年群雄並起,軍閥割據,戰亂頻繁,百姓有易子相食的。可知當時的社會治安相當混亂,盜竊搶動案件經常發生。曹操帶兵鎮壓過黃巾起義,身上有些財物是很正常的,他的坐騎價值不亞於現在一部小汽車。他和隨從到呂伯奢家中投宿遭到搶劫的可能性很大。曹操帶過兵打過仗,逃離董卓時有幾個隨從也很正常。曹操孔武有力,智勇雙全,膽識過人,在遭到搶劫的情況下殺死八人也完全有可能。三種版本比較,《魏書》屬正史,比較可信。《世語》、《雜說》屬野史稗史,可信程度低一些。相比較之下我更相信曹操殺呂伯奢一家是在遭受搶劫的情況下殺人的。
《三國演義》中曹操殺呂伯奢一家八口的故事是以《三國志》中有關曹操殺呂伯奢的第二版本和第三版本為依據的。經過作者的加工,粗看似天衣無縫,令人毋庸置疑,仔細琢磨卻漏洞百出。(1)《三國志》記敘董卓征曹操為典軍校尉,曹操以他敏銳的政治眼光洞察問題,認為董卓必敗,不願意在他屬下當官,「遂不就拜,逃歸鄉里」。而《三國演義》寫曹操逃走的原因是剌殺董卓未遂,董卓下令通
緝曹操。以曹操的雄才大略,怎麼可能效法荊軻剌秦王呢?況且董卓有英勇無比的呂布侍衛左右,剌殺董卓要冒很大的風險,精明的曹操是不會冒險干這種蠢事的。羅貫中虛構曹操剌殺董卓未遂愴惶出逃,是為下文寫曹操懷疑呂伯奢及其兒子要報官加害自己作鋪墊,從而刻畫出曹操生性多疑,心毒手狠的性格,服務於羅貫中為曹操定下的「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的基調。「奸臣」曹操,羅貫中就是這樣炮製出來的。(2)既然呂伯奢熱情接待曹操,就應該陪曹操敘舊,叫兒子去買酒菜。呂伯奢自己親自去買酒菜,也應該安排一個兒子陪客,怎麼能把曹操冷落在一旁呢?這有悖常理。(3)呂伯奢的兒子們把豬捆綁起來准備殺了款待客人,在縛豬的過程豬肯定會發出嚎叫聲,靜夜曹操肯定會聽到豬叫。曹操把磨刀聲豬叫聲「縛而殺之」的說話聲聯系起來,自然會判斷主人是要殺豬招待客人,怎麼會無端懷疑主人是要殺自己呢?如此看來,曹操懷疑呂伯奢要加害自己而誤殺其一家八口是羅貫中虛構出來的故事,不符合史實。
『叄』 兗怎麼讀
兗讀作:yǎn
聲母y,韻母an,聲調三
部首亠部,部外筆畫6畫,總筆畫8畫
五筆UCQB,倉頡YCIHU,鄭碼SOZR,四角00212
〔兗州〕地名,在中國山東省。
(3)兗州三眼洞路口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只有一個
河兗
[hé yǎn]
濟河與兗州的並稱。
同音字:眼
拼音yǎn
1、孔洞,窟窿:炮眼。
2、關節,要點:節骨眼兒。
3、戲曲中的節拍:一板三眼。
4、當前:眼前利益。眼下。
5、量詞:一眼井。
『肆』 南昌什麼地方好玩
很多地方哦,比如南昌八一廣場,還有天香園、繩金塔、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滕王閣、碧波盪漾的象湖,海洋公園也是很好的去處,還有青雲譜的八大山人,灣里區的紅崖丹井、梅嶺,紅谷灘上有世界最高的摩天輪「南昌之星」、秋水廣場以及贛文化廣場,還有新建厚田沙漠也挺有意思的哦。多不枚舉哦!
如果對南昌不熟,就坐公交旅遊1線或旅遊2線好了,南昌城區的景點基本在其中,但摩天輪需在秋水廣場換乘公交504或506去,返回可坐公交17路車回城區,時間充裕可在梅嶺玩玩,112和219都到梅嶺腳。南昌1星期可玩的很輕松,市內景點2到3天慢慢玩,梅嶺1天,樓上說的幾個景點都可轉轉;喜歡逛街購物的話勝利路步行街和中山路在一起也方便,晚上可去cd1925,可可等酒吧泡泡吧或到方糖、錢櫃卡拉一回;住的話,南昌干凈實惠的商務酒店也比較多,推薦永生現代賓館(0791——6789999),在繁華的中心地帶,方便您的入住及出行,南昌的特色小吃就在酒店旁邊。祝樓主在南昌玩的愉快!
旅遊1線
塘子河(終點站)――榕門路口――滕王閣——省農業銀行(中山路西口)——華夏證券(單面站)――八一起義紀念館(洗馬池)——八一公園(百花洲)——親親寶貝(中山路東口)——省政府(省整形外科醫院)——人民公園——江西師大——金域名都(北京路口)——省圖書館——青山湖景區——省科學館——天虹商場(南昌大學)——省女子中專——省婦幹校(上海北路口)——長春村——廬山花園——青山湖北大道——北京東路口——第二干休所——張燕村——鐵路九村——天香園——香江商貿中心(起點站)。
旅遊2線
豐和小區——新府路——秋水廣場——紅谷大廈——紅谷四路(會展路)——劉家村——紅谷三路口(綠茵路)——昌北公安分局——沙井小區——昌北——榕門路口——滕王閣——省農業銀行——華夏證券(單面站)――八一起義紀念館——瓦子角(名嘉布藝)――六眼井——三眼井——象山南路口——前進路北口——站前西路口(單面站)――繩金塔——海關——武警總隊(返回單面站)——洪城大市場——洪城客運站——星加坡花園——建設路口——將軍渡——市建材大市場——威尼斯花園——象湖公園——江鈴農貿市場——梨園小區——武警醫院——南牆路口——青雲路口——八大山人――干休所。
504路
(紅谷灘區域線)鳳凰洲――鳳凰七路――贛江北大道口――金沙灣沙場――金沙灣碼頭――鳳凰島沙場――鳳凰村――昌北碼頭――飛虹路東口――綠茵路東口――秋水廣場――翠苑路東口――十里長街――南昌國際展覽中心――小吃城――贛江南大道口――嶺北村――南航路口――南昌航院前湖校區――豐和南大道口――理想家園泉水灣――麗景路口――怡園路口――世貿路口――紅谷大道口――劉家村――綠茵路口――昌北公安分局――沙井小區――昌北――珠江路口――閩江路口――錦江路口――長江路口――鳳凰洲
506路
(紅谷灘區域線)鳳凰洲――長江路口――錦江路口――閩江路口――珠江路口――昌北――沙井小區――昌北公安分局――綠茵路口――劉家村――紅谷大道口――世貿路口――怡園路口――麗景路口――理想家園泉水灣――豐和南大道口――南昌航院前湖校區――南航路口――嶺北村――贛江南大道口――小吃城――南昌國際展覽中心――十里長街――翠苑路東口――秋水廣場――綠茵路東口――飛虹路東口――昌北碼頭――鳳凰村――鳳凰島沙場――金沙灣碼頭――金沙灣沙場――贛江北大道口――鳳凰七路――鳳凰洲
17路
南昌國際展覽中心(摩天輪)――十里長街――南昌大橋西口――翠苑路――紅谷春天花園――怡園路口――世貿路口――紅谷大廈――沙井――春暉路口――昌北――省人民醫院(返回為十中)――市委宿舍――水觀音亭――八一公園――鍾鼓樓――經濟大樓――社保大樓(單面站)――中山橋(單面站)――經濟大樓……南昌國際展覽中心
112路
太平——架頭村——分界殿——西昌村——梅嶺鎮政府——財政局招待所——滴水溝景點——店前——農貿市場——店前中學——王家村——九槽村——梅嶺世紀園(招)——楊子橡塑廠——堎上村——堎上小學——官溪村——東沅新村——東沅村——香沅地村——梅嶺森林公園——糧庫——灣里——東方紅——翠園——井崗山。
219路
火車站——老福山——公交總公司——繩金塔——海關——武警總隊——洪城大市場——撫生路口——豐和立交(紅谷灘)——汽車廣場·二手車大市場——長堎——省監獄局——開關廠——蔡家橋(招)――小平小道——望城——苗圃(招)――苗圃——小橋——江中——招賢村——衛生材料廠——洪恆花園(招)――井崗山——水務局——翠園(文化站)——東方紅——灣里(洪崖丹井)。
其實南昌什麼地方都好玩,看你去不去拉
o(∩_∩)o.謝謝你 希望採納 祝你 早日把問題解決…加油~(⊙_⊙;)…
Y(^_^)Y =^_^= ↖(^ω^)↗
『伍』 兗州有沒有好玩的地方
興隆塔 始建於隋朝,因興隆寺而得名,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為八角十三層樓閣式空苡磚塔,底基周長48米,高54米,二層外部設平座,二、四、六、七層盲窗修飾,通體區分兩截,上下疊加,呈母子相托狀.下七層粗大深厚,內設台階式磚梯踏步,層間設迴廊,遊人可順梯拾階迴旋而上;兩截間形成2米寬的陽台,四周有石雕欄桿,憑欄遠眺,風物盡收眼底.上六層驟縮細小,挺秀玲班,直入去端;六層空心,設有樓板木梯直至塔頂(現已拆除);塔頂用琉璃瓦製成的蓮台寶相式寶剎,塔內有題名碑記6塊.舊時每年正月十六此處有廟會.文人騷客,商賈去集,多登塔攬勝,題詩賦文.明代宗藩朱當沔《登興隆塔》詩雲:"高臨斗,崢嶸直倚天.鈴聲聞十里,鶴跡閱千年.舍有利前朝化,心燈午夜然.我來登絕頂,舉手挹去煙."更有前人"高入白雲,影落靈光;翠色獨凝洙水,風聲遙應岱峰"之語,"崢嶸塔與白雲齊之感喟.俗傳夏至日太陽初升,城西三十里的嵫陽山奎星樓其影綽綽可觀,霞光蔚成兗州八景之一的"興隆塔影".寶塔倩影,山色流金,牧童笛聲,古廟松柏,仙人踏歌,靈光生輝,相映成趣,實為齊魯一大景觀.唐、宋、明、清歷朝修葺,解放後修繕一新,供人游覽賞景.登臨其上,懷古察今,意融融,東陶陶,令人心曠神怡,領略著古城文明神韻和現代化都市風光。 天下第一劍 大鐵劍的發現是在1988年的春天,那時兗州城南的泗河正處於枯水期,沒有水流,當的的群眾像往常一樣在乾涸的河底挖沙,不知道是誰的鐵鍬磕到了一個很硬的東西,一般而言,河底淤積的只是軟的泥沙,不會有硬的東西呀,莫非河底因故沉入了大石頭?一些人還在迷惑時,已有人扒開沙層,於河光榮露出了一塊鐵疙瘩.鐵疙瘩好像很長,好奇的人們紛紛圍了上來,沿著鐵疙瘩的形狀:"是把寶劍!""好長的寶劍呀!"人們奔走相告,並三五成群、饒有興味地猜測著寶劍的來源和用途.文物工作者聽到消息生後興奮地急匆匆地趕來,他們小心翼翼地用大卡車把大鐵劍運到博物館.文物工作者對鐵劍進行了測量:長7.5米、重1539.8公斤.鐵差不多有三層樓房那麼高,無法把她樹立起來,只好讓她平躺著.如此重的鐵劍,是十分罕見的,傳說民國初年上海灘的著名馬永貞舉起城隍廟前的千斤大銅鼎繞殿走三圈而面不改色,嚇退的前來挑釁的比利時大力士,如果馬永貞能見到此劍,是否想再試身手呢?這可要比城隍廟的銅鼎重上兩三倍呀! 鐵劍搬入博物館後,事情並不算完.當的的新聞記者加入了傳播出土鐵劍消息的行列.他們煸情的報道,幾乎燃燒了整個兗州城,兗州的大街小巷到處都在談論著神奇的大鐵劍,因為人們在自己的知識范圍內再也找不出塊頭能與之相比肩的鐵劍,因而不約而同地稱之為"天下第一劍".堵在人們心中的謎團很快就被精通文墨的文物工作者慢慢解開.在鐵劍的柄部,也就是劍莖的部位發現的銘文,經過處理後,清晰可辨,為"康熙丁酉二月知兗州府事山陰金一鳳置"十七個大字,意思是說這把劍是康熙年間兗州知府金一鳳製作的."康熙丁酉"年,即公元1717年,至發現之日算來,大鐵劍存世已有270多個春秋了.金一鳳是浙江紹興人,時任兗州知府.他在兗州做官期間,成績卓著,修橋、建城門樓、疏通河渠及主持編修《兗州府志》等,著實為當地老百姓辦了不少好事.金一鳳鍺這么長的鐵劍干什麼用呢?查《滋陽縣志》,發現有與此劍相關的記載.原來,在兗州城外的泗河上在一座面大橋,是通往魯南的咽喉之地,最早建於明朝的萬曆年間,但後來屢被洪水沖毀,多次被重建.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夏天,泗河又一次發大水,南大橋中間的三個拱洞再次被毀.當時的兗州知府正是金一鳳,鑒於大橋的重要性,不得不修,但當地群眾正遭水災,飯都吃不上,哪來的錢修橋?身為兗州父母官的金一鳳全恤民情,自己慷慨解囊率行捐資建橋。幾年後大橋建成了,為了提防水患,鎮壓住常常興風作浪的水怪,金一鳳又郵現鑄了一把長三丈的大鐵劍,立在南大橋中洞的外旁,以求大橋不再被洪水沖垮。不過,洪水無情,不知什麼時候,崔嵬聳立的大鐵劍還是被肆虐的大水沖倒了,掩埋於河底數百年而不為人知,這就是兗州大鐵劍的來龍去脈。
『陸』 昔罷兗曹文言文翻譯
1. 「昔罷兗曹
【譯文】
離開兗州、曹州,與幾個友人登泰山祠廟祭祀。為了會當凌絕頂,走了40多里路及至一山民的茅草屋,夜宿於此。屋前屋後遍植中草葯,有鬼箭、天麻、元參等。快到凌晨,我們用木杖拔開雜草徐徐東行,也就一二理路。到太平頂,叢木中有宋真宗到東岳泰山封壇的遺址。
穿著褐布衣服坐下,來等待日出。一會兒,星光漸漸暗淡,向東望去,好像一塊平地,天邊已經明亮,但下方還是暗的。又過了一會兒,明亮的地方出現了幾座山峰,好像俯卧的牛和車的頂蓋一樣。星星都不見了,下方的天空仍然很暗。一開始想著太陽應該從明亮的地方升起,又一會兒,從黑暗中湧出一輪太陽,大紅色,升起數十丈高。升到一半明亮的地方,發光有一半亮度,升到完全明亮的地方就發出全部的光。(太陽)下面還是暗的。太陽漸漸升高,漸漸變色。大約是五更三四點鍾。(我們)經過真宗廟搭帳宿營的地方,石頭上方柱子的孔洞很多。又經過龍口泉,巨大的石頭上有縫隙,好像龍張開嘴,水從裡面湧出。又經過天門十八盤,山峰聳立。向北眺望山東【古代山東叫做「青齊」。】,各座山峰都可以指著數清。實在是天下的雄偉景觀啊!
2. 安鴻漸文言文翻譯
水出高原【原文】安鴻漸有滑稽清才,而復懼內。
婦翁死,苦於路,其孺人性素嚴,呼入繐幕中詬之曰:「路哭何因無淚?」漸曰:「以帕拭乾。」妻嚴戒曰:「來日早臨棺,須見淚。」
漸曰:「唯。」計既窘,來日以寬巾納濕紙置於額,大叩其顙而慟;慟罷,其妻又呼入窺之,妻驚,曰:「淚出於眼,何故額流?」漸對曰:「豈不聞自古雲水出高原?」聞者大笑。
(《拊掌錄》)——出自《古今笑話》第40則(選自元·元懷《拊掌錄》,一說宋·邢居實《拊掌錄》)【譯文】安鴻漸有口辭爽利滑稽可笑的才能,而又怕老婆。(他的)岳父去世了,在路上(他們就開始)大哭,(他卻哭而無淚),他的妻子生性一向嚴厲,就將他叫到靈帳內罵他說:「(來的時候)在路上哭,為何沒有眼淚?」安鴻漸說:「(眼淚都讓我)用手帕擦幹了。」
(他的)妻子嚴厲地警告他說:「來日早上(入殮前)到棺材前(哭的時候),必須見到眼淚。」安鴻漸說:「是。」
(安鴻漸)實在沒有辦法了,第二天就拿寬大的頭巾包上一塊弄濕的紙放在額頭上,哭的時候就用勁地叩頭;哭完後,他的妻子又將他叫到靈帳內窺視他,(看到他的樣子),他的妻子非常驚訝,說:「眼淚都是從眼睛裡流出來的,你為什麼從額頭上流出來呢?」安鴻漸回答說:「(夫人)難道沒有聽說自古就有水流都是出自高原的說法嗎?」聽到這話的人都大笑不止。【注釋】1、安鴻漸:北宋初年洛陽(今屬河南)人(見《庶齋老學叢談》卷下)。
晚年為教坊判官(見《玉壺清話》卷八)。2、滑稽:謂能言善辯,言辭流利。
後指言語、動作或事態令人發笑。《史記·滑稽列傳》:「淳於髡者,齊之贅壻也。
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司馬貞索隱:「按:滑,亂也;稽,同也。
言辨捷之人,言非若是,說是若非,言能亂異同也。」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三:「中立性滑稽,嘗與同列觀南御園所畜獅子,主者雲縣官日破肉五筋以飼之。
同列戲曰:『吾儕反不及此獅子耶?』中立曰:『然。吾輩官皆員外郎(借聲為『園外狼』)也,敢望園中獅子乎!'眾皆大笑。」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傻敦敦的,可眼神里又藏著敏捷;言談舉止來得滑稽可笑,卻給人的感覺又像那樣忠誠可靠。」3、清才:卓越的才能。
唐劉禹錫《裴相公大學士見示因命追作》詩:「不與王侯與詞客,知輕富貴重清才。」明葉憲祖《鸞鎞記·閨詠》:「只有東鄰魚家惠蘭義妹,清才掇露,藻思霞蒸,每有所作,不在奴家之下。」
歐陽予倩《孔雀東南飛》第四場:「你敦厚溫柔多文采,詩書織錦顯清才。」4、懼內:怕老婆。
舊稱妻為內或內子。明沈德符《野獲編·勛戚·懼內》:「士大夫自中古以後多懼內者,蓋名宦已成,慮中冓有違言,損其譽望也。」
《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原來唐氏為人妬悍,賈涉平昔有個懼內的毛病;今日唐氏見丈夫娶了小老婆,不勝之怒,日逐在家淘氣。」清李漁《奈何天·計左》:「老爺又是懼內的,未必肯依他講話。」
李劼人《天魔舞》第十四章:「(嵇科長)並且不惜把一面懼內的擋箭牌掛在口上,一點不怕人笑。」5、婦翁:妻父;岳父。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昔直不疑無兄,世人謂之盜嫂;第五伯魚三娶孤女,謂之撾婦翁……此皆以白為黑,欺天罔君者也。」《舊唐書·楊於陵傳》:「於陵自江西府罷,以婦翁權幸方熾,不欲進取,乃卜築於建昌,以讀書山水為樂。」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知縣對那女壻說道:『你婦翁真是個聰明的人,若不是這遺書,家私險被你佔了。』」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狂奔二十餘里,至相國庄,已屆亥初,識其婦翁門,急叩不已。」
6、苦於路:即「哭於路」。即下文安鴻漸妻子所說的「路哭」。
其義不詳,疑即哭踴。哭踴:喪禮儀節。
邊哭邊頓足。《禮記·檀弓上》:「夫禮,為可傳也,為可繼也;故哭踴有節。」
《漢書·禮樂志》:「哀有哭踴之節,樂有歌舞之容。」顏師古註:「踴,跳也。
哀甚則踴。」元謝應芳《辨惑論·治喪》:「廣集浮屠大作佛事,甚者經旬逾月以極齋修布施之盛,顧其身之哀麻、哭踴,反茗虛文也。」
7、孺人:古代稱大夫的妻子,唐代稱王的妾,宋代用為通直郎等官員的母親或妻子的封號,明清則為七品官的母親或妻子的封號。亦通用為婦人的尊稱。
《禮記·曲禮下》:「天子之妃曰後,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婦人,庶人曰妻。」《舊唐書·後妃傳下·睿宗肅明皇後劉氏》:「儀鳳中,睿宗居藩,納後為孺人,尋立為妃。」
《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十一載》:「棣王琰有二孺人,爭寵。」胡三省註:「唐制,縣王有孺人二人,視正五品。」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崔縣尉事查得十有七八了,不久當使他夫妻團圓,但只是慧圓還是個削發尼僧,他日如何相見,好去做孺人?」清馮桂芬《陳君傳》:「陳君諱瑒字子瑨,江寧人……母鄒孺人,生母汪孺人。」8、素嚴:一向嚴厲。
9、繐(suì)幕:靈帳。元元懷《拊掌錄》:「其孺人性素嚴,呼入繐幕中詬之曰:『路哭何因無淚?』」明吾丘瑞《運甓記·卜居求安》:「蓋棺已久,繐幕空懸。」
10、詬:辱罵;罵。《左。
3. 【翻譯一篇文言文~~~~~~急要
原文:吳師在陳,楚大夫懼,曰:「闔廬惟能用其民,以敗我於柏舉.今聞其嗣又甚焉,將若之何?」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無患吳矣.昔闔廬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壇,器不彤鏤,宮室不觀,舟車不飾,衣服財用,擇不取費.在國,天有災癘,親巡其孤寡而共其乏困;在軍,熟食者分而敢食,其所嘗者卒乘與焉.勤恤其民而與之勞逸,是以民不罷勞,死知不曠.吾先大夫子常易之,所以敗我也.今聞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嬙嬪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從.珍異是聚,觀樂是務.視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敗也已,安能敗我?」譯文:吳軍駐扎在陳國,楚國大夫們驚懼,說:"闔廬善於驅使他的人民作戰,在柏舉打敗了我們,現在聽說他的繼承人(夫差)更厲害,怎麼辦?"子西說:"你們只憂慮自己內部不和就是了,不用擔心吳國.當年闔廬吃飯時不吃兩道菜,坐席不用兩層,房子不建在高壇上,器具不用紅漆和雕刻,宮室中不造亭台樓閣,車船不用裝飾,衣服用具,用實用而不糜費的.在國內,天降災疫,親自巡視,安撫孤貧.在軍隊中,熟了的食物要等到士兵都有了,自己才吃.不管有什麼食物,都要分給士卒共享.他勤懇體恤,與民同甘共苦,所以百姓不疲累,死了也知道不是白白送命.我們的先大夫子常則反其道而行之,所以我們吃了敗仗.現在聽說夫差住宿有樓台池沼,睡覺有嬪妃相伴,即使一天在外面,想得到的東西也一定要得到,珍愛賞玩的東西,一定要隨著帶走,積聚珍寶一心玩樂,把百姓看得象仇人一樣,沒完沒了地驅使.這樣是自己先讓自己處於敗地,怎麼能戰敗我們呢?"。
4. 泰山聞見錄 文言文翻譯
譯文: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濟水向東流去。南面向陽山谷中的水流汶河,北面背陰山谷中的水流進濟水。正在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長城。最高的日觀峰位於長城南十五里的地方。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從京城裡出發,冒著風雪,經過齊河縣、長清縣,穿越泰山西北的山谷,跨過長城的界限,到達泰安。這月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純從南邊的山腳登山。行走四十五里遠,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台階,共有七千多級。泰山正南面有三條山谷,當中那條山谷的水環繞泰安城,這就是酈道元書中所說的環水。我開始沿著中間這條山谷往裡走。道路不到一半,翻過中嶺,再沿著西邊的那條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頂巔。古時候登泰山,沿著東邊的山谷進入,道路中有座天門。東邊的山谷,古時候稱它為"天門溪水",是我沒有到過的。現在經過的中嶺和山頂,象門檻一樣阻擋道路的山崖,世上人都稱它為"天門"。一路上大霧迷漫、冰凍溜滑,石板石階幾乎無法攀登。等到已經登上山頂,只見深青色的山被白雪覆蓋,明亮的雪光照耀著南邊的天空。遠望夕陽映照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山就象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停留在半山腰處的雲霧,又象是一條舞動的飄帶似的。
戊申日正是十二月的最後一天,五更時,我和朱孝純坐在日觀亭上,等著看日出。這時大風揚起的積雪撲面打來。日觀亭東面從腳底往下一片雲霧迷漫,依稀可見雲中幾十個小白點象"五木"骰子一樣立在那裡,都是遠山。天邊雲彩上有一線奇異的顏色,一會兒又變成五顏六色。太陽升起來了,純正的紅色象硃砂一樣,下面有紅光晃動搖盪著托著它。有人說,那就是東海。回首觀望日觀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著,有的沒有,紫紅、淡白,各種深淺不同的顏色,又都象彎腰曲背的樣子。
日觀亭西面有一座東岳大帝廟,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廟。皇帝的行宮就在碧霞元君廟的東面,這天看見途中路兩旁刻寫的石碑,是從唐顯慶年間以來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磨滅不清了。至於偏僻不在路邊的石碑,都沒來得及去看。
山上石頭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圓形的。雜樹很少,多是松樹,松樹都生長在石頭的縫隙里,樹頂是平的。冰天雪地,沒有瀑布溪水,也沒有飛鳥走獸的聲音和蹤跡。日觀峰附近幾里以內沒有什麼樹木,積雪厚得同人的膝蓋一樣平齊。
5. 求3篇關於呂蒙正的文言文及翻譯
公笑曰:"。
③知,以為賢於李衛公④遠矣。蓋寡好而不為物累者,昔賢之所難也。
退朝以後,那些與呂蒙正同在朝班的同僚仍然憤憤不平,後悔當時沒有徹底追究,公笑曰,蒙正遽止之,不問之何損:「一旦知道那個人的姓名。有一朝士,家藏古鑒②,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獻以求知③。
其弟伺間從容言之。朝中的官吏:「是小子亦參政耶?」 蒙正佯為不聞而過之。
其同列怒;其弟遂不復敢 言.聞者嘆服,以為賢於李衛公遠矣。蓋寡好而不為物累者,昔賢之所難也,欲因公弟獻以求知。
其弟伺間從容言之:「我的臉不過碟子那麼大、呂蒙正不為物累 原文,(不問他的名字)對我來說有什麼損失嗎?」當時在場的人都佩服呂蒙正的度量(氣量)。剛擔任副宰相,進入朝堂時,有一位中央官吏在朝堂簾內指著呂蒙正說!」其弟遂不復敢言。
聞者嘆服,「這小子也能參與謀劃政事嗎,悔不窮問,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則終生不能復忘,固不如無知也,自言能照二百里:關照 ⑦伺間:等到有一會兒 編輯本段譯文 呂蒙正以寬厚為宰相,宋太宗趙光義特別知遇關照:知遇,得到賞識或重用。 ④李衛公:唐初功臣李靖,有朝士於簾內指之曰。
呂蒙正笑道。有一朝士,家藏古鑒:「吾面不過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都說他比李衛公更賢德(李靖。
譯文: 呂蒙正以寬厚為宰相,宋太宗趙光胤特別知遇關照: 呂文穆公蒙正以寬厚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就終生不能忘記。 2。
罷朝,同列猶不能平?」他弟弟聽後再也不敢說什麼了。聽說這件事的人都贊嘆佩服,曾封為衛國公。
⑤累:牽累 ⑥眷遇;吾面不過碟大,安用照二百里?"。朝中的官吏,家裡藏有古鏡,他說能照二百里,想通過呂蒙正的弟弟把古鏡送給他以博取賞識。
像呂蒙正這樣沒有特別嗜好而又不為物慾所累的人,古代賢者也不易做到。 3、呂蒙正不受鏡 原文 呂文穆公①蒙正以寬厚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
呂蒙正則說1、呂蒙正不記人過 原文 呂蒙正不喜記人過。初任參知政事,令詰其官位姓名,入朝堂。
他弟弟找個機會裝作閑談提到這件事。呂蒙正笑道:「我的面子不過碟子那麼大,怎麼用得著用二百里地的鏡子照呢?」呂蒙正裝作沒有聽見似的走過去了。
與呂蒙正同在朝廷的同僚非常憤怒,下令責問那個人的官位和姓名。呂蒙正急忙制止,不讓(那位同列)查問。
聽說這件事的人都嘆服,拿他比作唐朝宰相李靖(李靖曾罷冗官二千餘員,以為人嚴峻拒絕請托著稱),因此還不如不知道那個人的姓名為好。不去追問那個人的姓名,家裡藏有古鏡,他說能照二百里,想通過呂蒙正的弟弟把古鏡送給他得到重用。
他弟弟找個機會裝作閑談提到這件事,怎麼用得著照二百里地的鏡子呢?」他弟弟聽後也就不再說什麼了。 (選自歐陽修《歸田錄》) 編輯本段注釋 ①呂文穆公:呂蒙正,宋太宗時任宰相,文穆是他的謚號,北宋政治家。
②鑒:鏡子:曾封為衛國公)?」 時人皆服其量。(據《涑水記聞》改寫) 編輯本段譯文 呂蒙正相公不喜歡記著別人的過失。
6. 齊人攫金文言文翻譯
原文
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yù)金者之所,因攫(jué)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 對曰:「取金時,不見人,徒見金.」
譯文
從前齊國有個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晨穿好衣服帶好帽子到市場去,走到賣金子的地方,搶了金子就走.巡官抓住了他,問他:「有這么多人都在場,你怎麼敢搶人家的金子呢?」那人回答說:「我拿金子的時候,根本沒看到人,只看到金子.」
後用以喻利令智昏.
注釋
1.昔:以前. 2.欲金者:想要金子的人. 3.有…者:有一個…的人.
4.清旦:清早. 5.衣冠:穿衣戴帽. 6.之:前往. 7.市:集市.
8.適:往,到. 9.所:地方. 10.因:於是,乘機 11.攫(jué):抓,奪 . 12.去:離開. 13.鬻(yù)金者:賣金子的人. 14.徒:只,僅僅.
15.對曰:回答道. 16.皆:都. 17.捕:抓捕. 18.之:代詞,代指齊人.
19.子:你,指代小偷. 20.焉:作兼詞,此處指這里. 21.何:為什麼.
22.對:回答. 23.徒:只. 24.操:拿.
7. 運甓齋記 明 貝瓊 的文言文翻譯
過去長沙郡公陶侃任廣州刺史時,早上把一百塊磚運到屋外,晚上又把把磚塊運回屋內。有人問他原因,他回答說:「我正致力於收復中原,所以(我要)堅持勞動。」唉,晉朝從渡江而到南邊,朝廷上下都苟且偷安,放棄中原而不顧恤,惟獨陶侃一人有志於此,本來就不是一時坐談老莊的人能趕得上的。等到他都督荊州、湘州等州時,檢查整頓軍府的各項事務,不曾有片刻休息。他又曾對別人說:「大禹這樣的聖人,尚且珍惜每寸光陰,至於一般人,應當珍惜每分光陰,怎能只求逸游沉靜,活著對社會無益,死後在後人中也沒有好名聲。」他聰明敏銳、恭敬勤奮,在這就可以看出來,不只是運送磚塊一件事了。
我原想他擁有強大的兵力,占據重要的地勢,蓄養威力銳氣已久,應當率領各郡請命向北進伐,把老百姓從北方民族的統治下解救出來,以雪國恥。但是他安守一方,一共四十十年,所謂的平日里不斷堅持勞動想致力於收復中原的話,只不過是空話罷了。
再說胡人的入侵不斷發生,不容易消滅平定。蘇峻發動叛變,國家破裂君主受辱,正是臣子粉身碎骨的時候。大兵雲集,他竟然違背眾人意願向西而返回,縱敵害已,這偏偏又是什麼心思呢?周朝太叔帶爭奪王位的災難,齊國有齊桓公在洮地的災難,晉朝有晉文公平定太叔帶之難。陶侃以齊桓公、晉文公自比,但是他又是這樣地為君主做事,又怎麼果真能夠實踐他在運磚塊時所說的呢?以前要治卞敦阻軍顧望不赴國難之罪,卞敦本來就可以誅殺的。陶侃平定國家大難,立下大功,也是由於溫嶠他們用正義激怒了他,與卞敦不同,所以僥幸取得了平定蘇峻之亂的勝利,如果他當時退縮了,事情幾乎就在即將成功的時候失敗了,那麼與卞敦又有什麼區別呢?梅陶稱贊他像魏武一樣的稟賦超群、見識高明,像孔明一樣的忠順勤勞,也太過了點。
即使這樣,晉朝面臨危險後又獲得了安寧,滅亡之後又得以保存,確實是憑借他的力量,這是眾臣子中出力最大,並且在史書中有所記載的,所以我反復地論說。他做事雖然還有沒有做好的,但他所說的卻可以被萬代人學習效法。為什麼呢?人的一般情況是好逸惡勞。天下的事情,都是由於勤奮而成功,由於安逸而失敗的。運送磚塊的事情,難道不是很好的嗎!
剡山單陽江原因此把他的書齋命名為運甓齋,大概是能夠有志於勤奮。當初,陽原在山中讀書,老了都不做官,洪武四年,皇帝下詔徵召眾儒生,郡侯強行舉薦他。到了京師以後,他又推辭,吏部於是就授予他漢陽湖泊使的職位。然後,官職無論高貴低微,能夠有志與勤奮,那麼他所做的一定有超出他人的地方,而不會虛度一生了。因為他從三千里之外飛馬送信,請求為他寫記,所以寫信回復他。像陶侃處理政事,漢陽父老鄉親還是稱道他的。而他在武昌打敗陳敏,在湘州平定杜弢之亂,尋訪他的遺跡,可以想見他的才華氣度精神可遺留千年。
『柒』 張三豐葬在哪裡
張三豐其人相貌堂堂 , 豐姿魁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須髯如戟,無論寒暑只穿一件單衣,一餐能吃很多,或好幾個月不吃飯,事前能知道。 讀書過目不忘,待人嬉戲詼諧,言談時旁若無人;四處雲游無固定之地,據說能日行千里!他經常助人,雜居於民間,逢農忙季節各家各戶地里同一時間都有張三豐在幫忙幹活,並且是一人頂數十人,肩挑大麥捆行走如飛,往返較常人快數倍,而且從來不食人間煙火……眾百姓見他衣冠不整,稱其為「邋遢師傅」。
目前,張三豐的墓葬地主要是江西上饒三清山、安徽齊雲山和山西太原南峪山說三種,但到底張三豐歸葬何處,現在也是一個謎!前兩者是其羽化成仙後的遺蛻所在,而後者據說當地村民曾見過張三豐的遺骸。今太原市晉源區、清徐一帶卻有傳聞,說張三豐在神仙茆與張果老、呂洞賓相會之後,留居南峪平頂山後圓寂。今晉源區姚村鎮南峪舊村之北,半山腰間有座磚石砌就的三眼石洞為玉皇廟。
山門和鍾、鼓樓均坍塌,只剩殘磚破瓦。
玉皇廟旁有一眼泉水及一塊殘碑,字跡漫漶不可辨。
玉皇廟之上數十米處有方形石洞,深不可測,相傳是張三豐修道、練武、隱居之處。
再上有一更深石洞,傳為張果老、呂洞賓居所。
張三豐墓葬在玉皇廟之西200米處,這里地勢較平坦,海拔約950米,墓葬(只是一平常土堆)之旁10餘米有一石洞,傳為張三豐羽化之處。
據當地一老者說,他幼時從洞口窺見過洞中座椅上的張三豐骨骸。
老者還說南峪村後有洞,名曰「通天」,從洞內石階可至半山腰玉皇廟?
玉皇廟又有暗道通張三豐修煉的石洞,抗日戰爭期間南峪村人曾在洞中躲避日本人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