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住在地球的哪裡
人住在地球的表面。地球的結構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地球的主要成分通俗的講,就是石頭。地球為一個球體,它的半徑約為6000多公里。
如果從中國往下直接打一個洞,一直往下打,不考慮可行性,這個洞將從阿根延的地下冒出來。奔天上去。哈哈
❷ 我們生活在地球的哪裡
地球的位置,位於太陽系的內部(即太陽,內行星和小行星帶)。依次處於下一級的位置:
然後是本地星際雲(太陽和其他一些恆星正在旅行的星際氣體雲)的局部泡泡(太陽和其他一些恆星目前正在行進的星際介質中的空洞,過去的超新星造成的)
然後,獵戶座臂(銀河系的螺旋臂之一)
再後是銀河系(我們的家庭星系,由2000億至4000億顆恆星組成,充滿了星際介質)
本星系群[至少有47個星系的群體,其中銀河系是其中的一部分,由仙女座(最大的),銀河系和三角形佔主導地位;其餘的是矮星系]
處女座超星系團(包含大約100個星系群和星團,以室女座群為中心。本星系群位於外緣)
Laniakea(是銀河系、太陽系和地球所處的超星系團。包含大約300到500個星系組和星團)
然後是可觀察的宇宙。
最後才是真正的宇宙。
(2)人住在地球的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現有40~46億歲, 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里,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
地球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以及磁場。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
❸ 人類生活在地球的表面還是裡面
人類生活在地球的表面,不會掉下去是因為有地心引力;地球內部結構由外向內為:地殼-地幔-外核(地核)。
1、地球本身有相當大的質量,所以也會對地球周圍的任何物體表現出引力。
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任何有質量的兩種物質之間都有引力。不論人類在地球的哪個個位置,赤道還是極點,都會受到地心引力。
2、地球內部分為三個同心球層:地核、地幔和地殼。中心層是地核;中間是地幔;外層是地殼。
地殼與地幔之間由莫霍面界開,地幔與地核之間由古登堡面界開。
(3)人住在地球的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地球內部結構:
1、地殼:厚度是不均勻的,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米,大陸部分平均厚度約33千米,高山、高原地區地殼厚度可達60~70千米;海洋地殼較薄,平均厚度約6千米。地殼厚度的變化規律是:地球大范圍固體表面的海拔越高,地殼越厚;海拔越低,地殼越薄。
2、地幔:厚度將近2900千米。主要由緻密的造岩物質構成,這是地球內部體積最大、質量最大的一層。它的物質組成具有過渡性。靠近地殼部分,主要是硅酸鹽類的物質;靠近地核部分,則同地核的組成物質比較接近,主要是鐵、鎳金屬氧化物。
3、地核:其物質組成以鐵、鎳為主,又分為內核和外核。內核的頂界面距地表約5100公里,約佔地核直徑的1/3。外核的頂界面距地表2900公里。
❹ 人是住在地球上的哪一部分(地核、地幔、地殼、表面)
人居住在地球的表面。地表面是地球地殼的最外面,這里的環境適應人和其他生物的生活。地殼裡面溫度高,再往地球內部溫度很高,沒有適宜人居住的環境。
❺ 人生活在地球的哪個地方
人生活在地球的陸地上。
人們在陸地上繁衍生息,用智慧和雙手創造人類文明,建設美好的家園。
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沒的部分。包括大陸和島嶼。總面積1.489億平方公里,佔地球表面積的29.2%。面積廣大的陸地稱大陸,全球有亞歐大陸、非洲大陸、北美洲大陸、南美洲大陸、澳大利亞大陸和南極洲大陸等六塊。
總面積為1.391億平方公里,約占陸地總面積的93%;四周被海水包圍的小塊陸地稱島嶼,總面積為980萬平方公里,約占陸地總面積的7%。陸地大部分分布於北半球,島嶼多分布於大陸的東岸。陸地表面起伏不平,有山脈、高原、平原、盆地等。
(5)人住在地球的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最大的大陸是歐亞大陸,東、南、北3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西南亞的西北部瀕臨地中海和黑海。大陸最北點在泰梅爾半島的切柳斯金角(北緯77°44′),最南點為馬來半島的皮艾角(北緯1°15′)。
島嶼的最北點在北地群島(北緯81°),最南點在努沙登加拉群島的羅地島(南緯10°45′)。亞洲在各洲中所跨緯度最廣,具有從赤道帶到北極帶幾乎所有的氣候帶和自然帶。大陸最東點為楚科奇半島上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45′)。
最西點為小亞細亞半島的巴巴角(東經26°10′),所跨經度亦最廣,東西時差11小時。
❻ 地球上的人都分布在哪
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勻,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狀況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
世界上絕大數人居住在中低緯度地區,而在氣候溫和、降水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區,人口更為集中。中低緯度的臨海地帶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區。
乾旱的荒漠,寒冷的極地,空氣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熱帶雨林,人口稀疏。
如下圖所示:
❼ 人生活在地球的哪個地方
人生活在地球的表面,主要生活在陸地上,海洋中的島嶼等也有人類生活,目前熱帶、亞熱帶、溫帶、亞寒帶和寒帶都有人類生存,北極圈人員稀少,南極圈內則基本只有科學考察人員。
❽ 人類居住在地球上的哪些地方
七大洲、五大洋:
一、七大洲:亞洲(全稱亞細亞洲Asia)、歐洲(全稱歐羅巴洲Europe)、北美洲(全稱北亞美利加洲North America)、南美洲(全稱南亞美利加洲South America)、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Africa)、大洋洲(Oceania)與南極洲(Antarctica)。
1、亞洲(字源古希臘語:Ασία;拉丁語:Asia),曾譯作「亞細亞洲」和「亞西亞洲」,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其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7%(或占總陸地面積的29.4%)。
2、歐洲,全稱「歐羅巴洲」(Europe),名字源於希臘神話的人物「歐羅巴」(希臘語:Ευρώπης),歐洲位於東半球的西北部,北臨北冰洋,西瀕大西洋,南濱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陸東至極地烏拉爾山脈(66°10′E,67°46′N),南至馬羅基角(西經5度36分,北緯36度),西至羅卡角(9°31′W,38°47′N),北至諾爾辰角(27°42′E,71°08′N)。
3、北美洲(英語:North America),全稱為北亞美利加洲,位於西半球北部。是世界經濟第二發達的大洲,其中美國經濟位居世界首位,在全球經濟和政治上有重要影響力。北美洲大部分面積屬於發達國家,有著極高的人類發展指數和經濟發展水平。通用英語,其次是西班牙語、法語、荷蘭語、印第安語等。
4、南美洲(South America)是南亞美利加洲的簡稱,位於西半球、南半球。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臨加勒比海。北部和北美洲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南部和南極洲隔德雷克海峽相望。
5、非洲(拉丁文:Africa),全稱阿非利加洲,位於東半球西部,歐洲以南,亞洲之西,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縱跨赤道南北,面積大約為3020萬平方公里(土地面積),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時也是人口第二大洲(約12億)。
6、大洋洲(Oceania),陸地總面積約897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大洲。除南極洲外,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個大洲,位於太平洋中部和中南部的赤道南北廣大海域中,在亞洲和南極洲之間,西鄰印度洋,東臨太平洋,並與南北美洲遙遙相對。
7、南極洲,圍繞南極的大陸。位於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圍,邊緣有別林斯高晉海、羅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爾海等。南極洲由大陸、陸緣冰、島嶼組成,總面積1424.5萬平方公里,其中大陸面積1239.3萬平方公里,陸緣冰面積158.2萬平方公里,島嶼面積7.6萬平方公里。全境為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二、五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南冰洋。
1、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邊緣海和島嶼最多的大洋。它位於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和南北美洲之間。南北最長約15900千米,東西最寬約19000千米,總面積為18134.4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
2、大西洋(Atlantic Ocean),是世界第二大洋,佔地球表面積的近20%,原面積9165.5萬平方千米,在南冰洋成立後,面積調整為7676.2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處波多黎各海溝深達9219米。
3、印度洋(英語:Indian Ocean),是世界的第三大洋。位於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根據NOAA數據,印度洋的面積為7056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海洋總面積的19.5%。
4、北冰洋(Arctic Ocean)又稱北極海,是世界最小最淺又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極圈為中心,位於地球最北端,被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環抱著,有狹窄的白令海峽與太平洋相通;通過格陵蘭海和許多海峽與大西洋相連。
5、南冰洋也叫南大洋或南極海,是世界第五個被確定的大洋,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環繞地球卻未被大陸分割的大洋。南冰洋是圍繞南極洲的海洋,是南緯50°以南的印度洋、大西洋和南緯55°-62°間的太平洋的海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五大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七大洲
❾ 人類居住在地球的那個位置
人類就在地表,地表當然外面還有厚實的大氣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