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孔子的出生地到底是哪地方
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
(1)儒家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人物生平——貴族出身
孔子的祖上是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的貴族,先祖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周初三監之亂後,為了安撫商朝的貴族及後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紂王之兄微子啟於商丘建立宋國,奉殷商祀。微子啟死後,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
六世祖得孔氏,是為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國大夫,曾為大司馬,封地位於宋國栗邑,後來在宮廷內亂中被太宰華督所殺。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子孔防叔,孔防叔的孫子叔梁紇就是孔子的父親,叔梁紇為避宋國戰亂逃到魯國的陬邑(今山東曲阜)定居,其官職為陬邑大夫。
叔梁紇的正妻施氏,生了九個女兒卻沒有兒子,小妾為他生了長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紇很不滿意,於是請求納顏氏女兒為妾。顏氏有三個女兒,只有小女兒顏徵在願嫁叔梁紇。
顏徵在時年不滿二十歲,而叔梁紇已經六十六歲,年齡相差懸殊,兩人為婚於禮不合,夫妻在尼山居住並且懷孕,故謂之「野合」。據《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在魯襄公二十二年十月(公元前551年9月28日)申時於陬邑昌平鄉誕生。
⑵ 孔子的出生地在哪
孔子出生地: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2)儒家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1、孔子的道德成就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對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一個政府都是適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2、孔子的政治成就
孔子的「大同」社會、「小康」社會理想對中國後世影響深遠。後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階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內容的憧憬藍圖和奮斗目標,這種思想對進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啟發,洪秀全、康有為、譚嗣同和孫中山都受其影響。
身處亂世的孔子所主張的仁政沒有施展的空間,但在治理魯國的三個月中,使強大的齊國也畏懼孔子的才能,足見孔子無愧於傑出政治家的稱號。
⑶ 山東孔子廟在哪裡
山東孔子廟位於山東省曲阜市中心鼓樓西側300米處。
山東曲阜孔廟於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在山東省的西南部,有一個孔姓人口佔1/5的縣級市,她就是有著5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東方聖城」—曲阜。「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譽全球,是與孔子的名字緊密相連的。
孔子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兩千多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文化逐漸成為中國的正統文化,並影響到東亞和東南亞各國,成為整個東方文化的基石。
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
(3)儒家在哪裡圖片擴展閱讀:
山東曲阜孔廟的歷史意義:
1、儒學崇拜聖地
孔廟的是儒學崇拜的聖地,是古代祭孔活動的祭祀場所,從最初廟堂三間的孔廟家廟、京城的國廟到全國各地方孔廟。孔廟最初是由孔子的弟子為表其對恩師的敬仰而改舊居為廟。
隨著孔子與儒家思想在封建社會中逐漸被重視,成為傳統,而祭祀孔子也成為了中國歷來一個非常重要的世代相襲的典禮,是國家政治活動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而孔廟則是祭孔活動的場所。孔廟在古代禮制祭祀建築中屬於一種典型建築,其中規劃有大片的空間用以舉行祭祀儀式,如大成殿之前的月台。
2、封建教育基地
孔廟不但是中國古代舉行祭孔活動的場所,同時也是傳承孔子思想、進行文化教育傳播的學校。除了位於山東曲阜的孔子本廟以外,位於全國各地的學廟、地方孔廟也是因立學而興。
廟學合一的體制,使得孔廟與學校功能的結合,學中設廟,在學生此學習文化禮儀的同時,也傳播了孔子的儒學思想。孔廟建築包含的傳統建築文化中也蘊藏著儒家學制與古代教育留下的痕跡。《禮記》:「凡始立學者,必設奠於先聖先師」。
「罷黝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儒家被推崇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孔子也被推為先聖先師。到北魏太和年間孝文帝下詔令全國各縣學均祭祀孔子,至此,在學廟中祭祀孔子成為了國家禮制。後,又有唐高祖下詔國廟立周公、孔子廟各一所「四時致祭」;
每逢初一和十五,老師都要帶領學生去射圃訓練射箭,所以那時候許多孔廟都設有射圃。封建社會推崇儒道傳播儒學文化的主要場所就設在孔廟,科舉制度下的仕途起點也在這里。孔廟也成為了非常重要的政治場所。
⑷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的故鄉都是哪裡
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三位都對儒家思想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傳播起了巨大的作用,下面我會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三位。
孔子,字仲尼,魯國人,故鄉是山東曲阜,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將其言論等整理成儒家經典《論語》。孔子的先祖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小時候的孔子和母親過著清貧拮據的生活,自20歲左右,沒了家人的孔子致力於家國大事,一心想要走上仕途,但仕途曲折,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他周遊列國,尋找機會,但每每不得重用和信任,也是因為政治上的不得已,他轉身專注於教育事業上,收了很多他認為很適合的徒弟,直到今天學習孔子儒學思想的人還是遍布全球。
這三人都是儒學大家,每個人都為儒學的傳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提出的思想學問更是在今天都很適用,可見他們的思想學問的先進。
⑸ 儒家思想發源地在哪裡
儒家思想沒有固定的發源地。儒家是在孔子死後由其弟子逐漸形成的思想學派。孔子弟子來自各個諸侯國,曲阜作為孔子的誕生地,只是儒家的聖地而已。
儒家思想吸收了春秋戰國時各家的思想,並在孔子及其弟子周遊列國後,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
⑹ 孔子全身圖片畫像,下面有一行字,孔子,名丘,儒家學派創始人,思想家、教育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夏邑[1-2],出生於魯國陬邑[1]。東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3]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3]
孔子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了六經( 分別為:《詩》、《書》、《禮》、《樂》、《易》、《春秋》 )。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3]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了儒家經典《論語》。[4]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文宣皇帝、文宣王。[4]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打字很累啊,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