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学生玩手机上瘾怎么办
第1步:家长“管住双手,张开嘴巴”,逐步降低孩子“玩手机”的意愿。
家长要通过在家里减少“刷手机”的时间,在手机使用上,给孩子的当好榜样。家长只要回到家,就要有意识地当着孩子的面把手机关到震动状态,告诉孩子:“一家人在一起比手机还重要。”然后,多陪孩子做作业、聊聊天、读读书,以此冲淡孩子“玩手机”的迫切感,让孩子感受到还有很多事情比“玩手机”更有趣,变相减少了孩子玩手机的时间,降低孩子“玩手机”的意愿度。
第2步:适时告知孩子“手机”的真面目,消除神秘感。
家长可以全面告知孩子关于手机的学习、工作和娱乐功能,亲自示范手机的知识查询、新闻浏览以及游戏休闲,告诉孩子,手机和计算器、计算尺等学习用品本质上都一样,就是个工具,它不单可以玩游戏,还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要有时间观念,不能耽误正事。
第3步:约定“玩手机”时间。可以跟孩子商定下午放学回家,先做作业,做完作业可以“玩手机”,每次10-30分钟,具体视作业多少,不能影响睡眠。
第4步:家长要严格提醒制度。家长一方面要提醒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到了”;当约定时间的闹钟响起后,家长要立即提醒“玩手机结束时间到了”。孩子如果耍赖,要以“说话要算数”为理由制止他;如果孩子的情绪受影响,可以适当延长,但以10分钟为期,不能妥协。这样做,让孩子“有了盼头”,也就降低了玩手机的“稀缺感”和“神秘感”,也就让玩手机这件事,跟刷牙洗脸一样,逐步正常化。
第5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建立新的兴趣爱好,逐步淡忘“玩手机”。
在“玩手机”正常化后,家长要适时带领孩子专门在原本“玩游戏”的时间,以“吃大餐”或“看电影”等对孩子足够有吸引力的活动,带领孩子到室外去,然后设计“偶遇或者路过”一些诸如:舞蹈、书画、音乐等培训机构,看一看孩子对哪个项目感兴趣,适时引导、学习,并在人前多多展示,逐步形成新的“兴奋点”,也就淡化了孩子对“玩手机”的兴趣。
总之,家长面对“孩子经常玩手机”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制定可行措施,先行降低孩子“玩手机”的意愿,再逐步引导孩子建立规则,固定孩子“玩手机”的时间,使之“正常化”,最后实现用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替换掉“玩手机”的爱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