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农村的丧事是怎么办
因地而异,农村办事一般比城市复杂。以我们这里为例,死前后辈们会守孝,去世后立即通知邻居,尽可能快为老人更衣梳妆。然后支一个板床,方向要根据太岁方位推算,万万不可冲撞太岁。然后,差遣村里人去给亲戚报丧,丧事一般拉扯大,沾亲带故,子女的亲家都要派人来,先是吊丧,其实可能应该叫悼丧,吊丧这几天亲戚都来悼念,给死者上香,邻里开始筹划办事流程,哪些人去挖墓,哪些人负责墓地需要的转头水泥,水,沙子等。谁去联络厨师,谁去联络板凳桌子(待客用,农村是请厨师来家里做,摆几十桌,客人一次上不完就轮流就餐),谁去买食材,谁去联络乐队、戏子等等。
主要的是,按照风水先生看的日期去安排,按照他看的墓地的位置和方向去挖墓坑。如果明天安葬,今天就要搭好帐蓬,摆好桌椅,所有邻居以及自家家族的人过来接受工作分配。随后厨师和妇女们加工食材,男人们准备迎接客人,这个环节叫“迎情”,也就是客人逐个表示自己来为老人送行的仪式,这个仪式,不是说随随便便祭奠就完了,很累人。具体过程就是,在村里另一个位置设个点。办事方专门安排的人,抬着一个桌子,上面用白纸黑字写的一个大大的“奠”字挂在桌子前面,桌子上有香烛,桌边站两个为客人递香烛的人。逝者子孙们要跪在路两边,客人从中间上前到桌上点香,然后退三步作揖、磕三个头,逝者子子孙孙在路两边陪着磕头,磕三个头后再向桌子作揖,然后向左边的两个侍者作揖,这就是“迎请”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这一众人步行到家门口的灵台前,快到的时候,乐队会开始奏乐,然后再来一遍第一步。这两步完成了,算是把一个客人的情谊迎接完了。但……客人起止这么一个?几十号上百号呢!一个一个来回跑“迎请”还没完,逝者的这一群子孙的腿就站不直了……
“迎请”这个忙完了基本就吃晚饭了,子子孙孙,尤其是男性后代要狼吞虎咽迅速吃饭,后面更累人。先是转移灵位,把灵位转移到外面搭建的台子上。然后,子子孙孙按照年龄和地位分别“献饭”。“献饭”跟“迎请”差不多,但这次的主角不是客人,而是逝者的子孙、女儿、孙女、儿媳等等,也是按照备份和年龄一个一个来。主角站在最前,痛哭流涕,后面所有子孙跟在其身后,也都痛哭流涕(有的人是真心难过,也有的人是为了表现,反正哭声震天,一个个哭的眼泪鼻涕糊了一身)每个子孙旁边两个人扶着,如果搀扶者不够,就先以最前面辈分高、年长的为主。这虽然是形式,但是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人,已经被熏陶,因为,这是子孙们最后一次孝敬逝者的机会了,一种老人再也看不见的孝敬,同时也是一种永别啊,所以经常有子孙后辈嚎啕大哭,哭的站不起来,哭的看者伤心,听者落泪。每个人献饭,都是从院子开始,一众子孙跪倒一片,献饭的主角举着双手大哭着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饭,然后起身,从院子哭道外面的灵台前,献饭者跪在灵台前,其他人跪在两边。这时灵台前两旁的逝者会用话筒宣告献饭者和死者的关系,然后两个侍者恭敬的结果献礼,放在灵台前,这都是有规矩的,不是乱摆,类似于政务上的排座位。然后,侍者点好香给献饭者,献饭者这时候已经哭的要趴下了……旁人搀扶下,磕头、作揖,每一步都有侍者用话筒庄重、缓慢的筒喊话“一——叩——首! ”……“再——叩——首!”……“三——叩——首!”……孝子谢旨!——。但这时候,一众子孙有的直接跪着趴在地上哭瘫了,哪里管得上一二三……但这种趴着哭比一二三更显得感情深。献饭者轮流完了。那就是奠礼。跟下午的迎请一样,只不过这次不用再去村里那个点来回跑了,和“献饭”一样,陪着每个奠礼的人,从院子里走到门外的灵台即可。来来回回陪玩了所有来客,奠礼就算完了。
然后就是歇一下,然后烧东西,冥币,纸糊的衣物等等,期间任何人不许发出声音。然后就结束了,叫了戏子的开始唱戏,没叫的那就安排一下第二天的事,然后睡觉的睡觉,娱乐的娱乐。这里办丧要暖丧,邻居亲戚要彻夜娱乐,扛不住就休息有人顶替呢。这种时候打麻将打扑克都手痒痒呢。子孙有人负责端茶倒水点烟。午夜再吃一顿饭继续娱乐。第二天的事情简单,先是早饭。然后启丧,就是把棺材放上丧车,子孙哭着一人一条白布在车头上,子孙做着向前拉的样子,其实车是发动的,女儿孙女媳妇之类的坐在车上围着棺材哭,车慢慢的往前走。到了野外就有人劝着别哭了,然后就不哭了,太累了。车就稍微快点,到了墓地,准备好工具,把棺材轻轻放进去,然后子孙中下去几个人把棺材推进墓室,然后封上墓室门。然后就是埋葬,所有子子孙孙女儿孙女之类的跪在坟前哭,村里人有没有关系的基本都来送行,带着自家的铁锹把人埋葬好,再把前一天客人亲戚买来的继续全烧掉。然后子子孙孙提前去村口跪在路两边,等下坟头的事做完了村里人会纷纷回来,子孙们磕头谢过。然后回家,把长孝服换成短的,长的头巾也换成圈状的,然后吃午饭,送客,子孙下午再去坟地,把长头巾烧了,顺便给坟头做个香炉,结束。
期间,还有“打怕怕”,就是去世第三天晚上,家族里的一个有头有脸的人带着鸡,子孙中的一部分站在其后,,而且,这一行人每个人万万不可以回头,抱着鸡的人一边走一边轻轻拍打鸡,鸡就会叫,不叫就使点劲,一直走到坟头,绕三圈,然后再回家,全程不许说话不许回头。这个行为的意思就是,逝者去看坟地,然后再回家等着安葬,回来时,魂魄会挑一个人的背趴上去让这个人背着回家。对此有个神奇的事情,很多家庭做这个仪式回来以后,这个队伍中有一个人满头大汗。这很神奇。
然后每七天一次烧纸钱,一共七次。然后,一周年小小的搞几桌菜,有直系血缘后带回来祭拜,烧纸钱。二周年依旧,但没第一周年郑重,可以“请假”。第三周年浓重,除了那些仪式之外,要来的客人和安葬基本一样,但没那么郑重,亲戚不去的话也不得罪人。
但是,每个仪式环节中所有的等待时刻,“孝子”们都是跪着哭的。“孝子”在办丧事期间,泛指所有的子孙、女儿、孙女以及曾孙等等,家族里所有的后辈人等。每当客人作揖,上香,磕头,磕头的时候,子子孙孙都要陪着作揖、磕头。
‘贰’ 献饭的做法的图片
用料
‘叁’ 怎样用鸡蛋献饭(最好有图片和过程)
没听过这菜
‘肆’ 农村白事献饭说辞
摘要 在白事的酒席上,不设主陪副陪的,所以没人领酒,大家随意就是。开席时把头可以简单说几句,无非是几句感叹,几句感谢。席间孝子要统一敬个酒,表示一下感谢。其他亲戚朋友的,开席后随意吃喝就是了,没必要和红事那样,非得整几句词,因为白事一般是不互相敬酒的。当然你可以喝,也可是和别人一起喝,但不必什么祝酒词,感叹一下人生无常,能吃的时候吃点,能喝的时候喝点,如此而已
‘伍’ 农村白事献饭说辞
摘要 你们好!
‘陆’ 简单的献饭怎么做
开火把油烧热后把葱花煸炒出香味,加入火锅菇煸炒一分钟,这时候把味极鲜酱油等上述所有炒米饭的材料放入,翻炒均匀后倒入米饭继续翻炒,等米饭炒散后就可以关火了!
接下来炒牛肉,锅里倒入少许油,油热后把牛肉卷放入煸炒,炒熟准备关火的时候加入黑胡椒等上述材料调味即可!(牛肉卷很薄,所以不需要炒很长时间!看着肉变色就差不多了)
对了,之前没有说,到最后可以再煎一个鸡蛋放上!
好了!可以享受美味啦~
‘柒’ 丧葬习俗有什么
丧葬习俗流有圆坟、烧七、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
1、圆坟
自古中国丧葬习俗有出殡日起三天原坟的习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梁、摆供品、上香、踩院子、烧纸等程式。(骨灰盒在殡仪馆存放的,只摆供品、上香、烧纸)。
2、烧七
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今天的人们往往将做七改变为四次,即:一七、三七、五七、七七。
按丧事习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做:有头,有尾;三七、以死者儿媳为主;五七、以死者女儿为主。(烧五盆纸花)。按丧事习俗,烧七(做七)。
3、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
死者亡故后100天,孝子要上坟烧化冥纸冥钱,或将死者亡灵请回家中祭奠。此亦为小祭,也称“百日”。
周年分头周年、二周年和三周年。头周年、二周年皆为小祭,三周年最为隆重,一般都要过大事,搭设祭棚,请鼓乐手、阴阳班子打醮念经、呈献纸活、花圈等。
(7)献饭图片大全简单的扩展阅读:
丧葬中,所有人手握牵引灵车绳索的人一起合唱挽歌。汉代田横的门客写的挽歌的歌辞有《薤露》、《蒿里》二章。当时田横自杀,门客哀悼他,就悲哀地唱起来了。歌辞的意思是说人就象薤上的露水,容易晒干灭亡,又以为人死了灵魂回归到泰山南边的蒿里。所以有这两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