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春官图片大全
扩展阅读
小孩坐车搞笑图片 2025-05-16 09:13:36
王者荣耀图片大全头像 2025-05-16 08:50:39
重庆朝阳唯美图片 2025-05-16 08:50:32

春官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 2022-04-20 12:01:18

㈠ 这幅图片里有几个字不认得,烦请高手指教

簋与簠。盛黍稷的祭器。
《新唐书·礼乐志二》:“至于坛埳、神位、尊爵、玉币、笾豆、簋簠(guǐ fǔ )、牲牢、册祝之数皆略依古。”
宋 李纲 《建炎行》:“空馀宗庙存,无复荐簋簠。”
借指礼仪。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掉弃兵革,私习簋簠。”

昭穆是什么意思
1、 宗法制度对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规则和次序。
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之左方,称“昭”(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云:昭,绍遥反,说文作佋(按:佋音绍,继也));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始祖之右方,称“穆”。坟地葬位的左右次序也按此规定排列。以周代天子七庙为例,自始祖之后,父为昭,子为穆。排列时,大祖居中,三昭位于大祖的左方;三穆位于大祖的右方,以此来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次序、亲疏远近。历代学者大都认为昭穆制是周人的制度,据张光直研究,商王世系中也存在着昭穆制。《周礼.春官.小宗伯》:“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辨庙祧之昭穆。”郑玄注:“自始祖之后,父曰昭,子曰穆。”又《春官.冢人》:“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指家族的辈分关系。《左传·僖公五年》:“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参见唇亡齿寒)。晋陶潜《赠长沙公诗序》:“长沙公于余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经过浔阳,临别赠此。”清孔尚任《桃花扇·阻奸》:“昭穆伦次,立福王亦无大差。”参阅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杜正胜《周代城邦》。
2.指同一祖宗。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 江 南风俗,自兹已往,高秩者,通呼为尊,同昭穆者,虽百世犹称兄弟;若对他人称之,皆云族人。”
3.墓地葬位的左右次序。《周礼·春官·冢人》:“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郑玄 注:“先王造茔者,昭居左,穆居右,夹处东西。” 明方孝孺 《孝友庵记》:“见 伯鱼 、 子思 之冢,昭穆序葬,而子孙咸祔其则。”
4.古代祭祀时,子孙按宗法制度的规定排列行礼。《礼记·祭统》:“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 清 昭连《啸亭杂录·国初尚右》:“祭神仪神位,东向者为尊,其馀昭穆分列,至今犹沿其制。”
5.泛指宗族关系。 晋 潘岳 《杨荆州诔》:“系自有周 ,昭穆繁昌,枝庶分流。”《新唐书·杜正伦传》:“ 正伦 与城南诸 杜 昭穆素远。” 明 徐霖 《绣襦记·慈母感念》:“吾家族属蝉联,待我择一个昭穆承继便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阻奸》:“况且昭穆伦次,立福王 亦无大差。”
6.按照长幼、上下等次序左右排列。亦指此种排列的次序。《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钱青 自谦幼辈,再三不肯,只得东西昭穆坐下。”《红楼梦》第五三回:“只见 贾 府人分了昭穆,排班立定。”

昭穆是什么意思2

(1).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 郑玄注:“父曰昭,子曰穆。” 汉桓宽《盐铁论·忧边》:“ 鲁定公序昭穆,顺祖祢。”《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元年》:“此事亦不难行,只是道理所在,朕止令于伯字行中选择,庶昭穆顺序。”

(2).指同一祖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 江南风俗,自兹已往,高秩者,通呼为尊,同昭穆者,虽百世犹称兄弟;若对他人称之,皆云族人。”

(3).墓地葬位的左右次序。《周礼·春官·冢人》:“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 郑玄注:“先王造茔者,昭居左,穆居右,夹处东西。” 明方孝孺《孝友庵记》:“见伯鱼、子思之冢,昭穆序葬,而子孙咸祔其则。”

(4).古代祭祀时,子孙按宗法制度的规定排列行礼。《礼记·祭统》:“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 清昭连《啸亭杂录·国初尚右》:“祭神仪神位,东向者为尊,其余昭穆分列,至今犹沿其制。”

(5).泛指宗族关系。晋潘岳《杨荆州诔》:“系自有周,昭穆繁昌,枝庶分流。”《新唐书·杜正伦传》:“ 正伦与城南诸杜昭穆素远。” 明徐霖《绣襦记·慈母感念》:“吾家族属蝉联,待我择一个昭穆承继便了。” 清孔尚任《桃花扇·阻奸》:“况且昭穆伦次,立福王亦无大差。”

(6).按照长幼、上下等次序左右排列。亦指此种排列的次序。《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钱青 自谦幼辈,再三不肯,只得东西昭穆坐下。”《红楼梦》第五三回:“只见 贾 府人分了昭穆,排班立定。”

㈡ 宿眂涤濯,莅玉鬯。——《周礼·春官》,出自周礼春官的哪篇,希望配图

出自《周礼·春官》里的大宗伯

希望对你有帮助

㈢ 春官诗大全

这就是传说中的 雅淫 吗?

㈣ 农村春官诗

春官诗

正月立春百草生,太阳照得暖融融;一场春风一场雨,百草露面万复苏。

二月里来又惊蛰,春风春雨天地新,人欢马叫忙春耕,万众一心把地耕。

过罢新年迎新春,锣鼓声中忙备耕。牛如南山出林虎,马赛北海翻江龙

㈤ 春秋时期的九旗是什么样式的尺寸是多少能提供图片最好!

九旗的意思是:以不同徽号表示不同等级和用途的常、旗、旜、物、旗、旟、旐、旞、旌等九种旗帜。《周礼 春官 司常》中对九旗进行详细的解释:“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龙为旗,通帛为旜,杂帛为物,熊虎为旗,鸟隼为旟,龟蛇为旐,全羽为旞,析羽为旌。”后多指各式军旗。

“周旗尚赤”说也有其零星的依据。例如,西周金文常见的赐旗、赐銮旗事例一般不说色,只有毛公鼎、番生簋等极少器铭特别提到受赐“朱旗”、“朱旗旜”。这些器主的身份都很高,说明朱旗在诸色旗帜中较被看重。不过,只凭这一现象还不足以断定崇尚“大赤”是周代旗制通例,因为从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周人崇尚白旗的事例。下面试按所涉史事的先后对这些资料略作排比和分析。

周礼&S231;巾车》述及天子使用的与“五路”相配的“五旗”:玉路建大常,用于祭祀;金路建大旗,以会宾客;象路建大赤,用于视朝;革路建大白,用于戎事;木路建大麾,用于田猎。同书《司常》又有常、旗、旜、物、旗、、旐、旞、旌“九旗”之说,其中五种旗是以旗上图案的不同命名的:日月为常,交龙为旗,熊虎为旗,鸟隼为 ,龟蛇为旐。《周礼》所谓“大白”用于戎事的说法,与上举史上举史实基本相合。《周礼》没有明确说“大赤”是周制,“大白”是殷制,更重要的是,《周礼》并不以“大赤”为最尊,按它的排序,大常、大旗的地位似在大赤之上。《周礼》所述与《明堂位》的“殷之大白,周之大赤”说不同,说明战国人对周代所尚旗色的看法尚未趋于一致。清代学者将《周礼&S231;巾车》“五旗”与《司常》中的五种旗帜一一对应,认为大常以外的四旗各象四方之色,分别来自或代表虞、夏、商、周四代制度[3](卷53)。这类解说未必符合《周礼》本意。

㈥ 武陵王上圭价值多少钱

圭目前出土相当少,可以忽略不计,但又是存在的东西,不排除你运气好,那么,这路东西,如果是真的,它的历史文化价值,考古价值远高于它的经济价值,硬要给个保守估价的话百万左右应该合适。

圭(拼音:guī),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字 。最早见于金文 。本义指古代的玉制礼器,其名称、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又指古代测日影的仪器“圭表”的部件,在石座上平放着的尺叫圭,用于测定节气和时间。

康熙字典

《唐韵》古携切。《集韵》《韵会》涓畦切,𠀤音闺。《说文》:瑞玉也。上圜下方。圭以封诸侯,故从重土。《书·禹贡》:禹锡玄圭。《诗·大雅》:锡尔介圭。《周礼·春官·典瑞》: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

又《周礼·春官》:土圭以致四时日月,封国则以土地。注:土,犹度也。土圭,测日景之圭。



㈦ 春官词汇大全

孩子,好好背教材吧,高中的词汇几乎能成为大学的老本,好好看教材吧,不要死记硬背,结合课文是个很不错的选择,祝君好运!

㈧ 玄衣是什么样的,最好有图片

玄衣

--------------------------------------------------------------------------------

【zdic.net 汉 典 网】

1.古代祭祀穿的一种赤黑色礼服,天子祭群小祀时服之。《周礼·春官·司服》“祭羣小祀则玄冕” 汉 郑玄 注:“玄者,衣无文、裳刺黻而已……凡冕服皆玄衣𫄸裳。”

2.为卿大夫的命服。《礼记·王制》:“ 周 人冕服而祭,玄衣而养老。” 孔颖达 疏:“《仪礼》:‘朝服缁布衣素裳。’缁则玄,故为玄衣素裳。” 康有为 《无政府》:“高冠玄衣,只同 优孟 ,不敬之也。”

http://ke..com/pic/31/11729525203927045_small.jpg 参考一下,还有那张图就是玄衣

㈨ 求中国古代文献或者神话里提到的女神

临水夫人:又称大奶夫人、顺懿夫人、顺天圣母、三山女神,是道教闾山派的重要女神。临水夫人是福建闽江流域民众崇奉的女神,其他的信徒则遍布台湾、浙江、江苏以及东南亚;因源于福州府,故福州人视其为乡里的守护神。其他地区的信徒,则多视其为妇女、儿童的保护神,类似于七星娘娘。临水夫人信仰非常昌盛,以其能护佑生产闻名。台湾有主祀临水夫人的庙宇一百三十几座。她的主要事迹记载在《闽都别记》中。


无生老母:又称作无极老母、无极天母、无极圣祖,有时在经文里简称作老母,是明、清以来许多民间宗教,包括罗教、西大乘教、鸡足山大乘教、斋教、闻香教、天理教、一贯道及天道等最主要的神。


百花仙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掌管天地花草的仙女。是玉皇大帝的妹妹。主要故事出现在小说《镜花缘》以及戏曲《天女散花》中。


曹娥(130年-143年):上虞(在今浙江绍兴)皂湖乡曹家堡人。其父曹盱是一名巫师,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东汉汉安二年(143年)端午,曹盱驾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子胥,被江水淹死,不得其尸。当时曹娥年仅十四岁,遂投江而死,三日后曹娥尸抱父尸出,乡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遂改舜江为曹娥江,并以曹娥为水神。《后汉书·列女传》


后土:后土一词,俗称地母娘娘,是统辖所有土地的神祇,不是管理一境的土地神。唯一例外,是在坟墓上供奉的后土神石碑,指的是守坟的土地神。《尚书·武成》(“告于皇天后土”)、《左传·文公十八年》(“使主后土,以揆百事”)、《周礼·春官·大宗伯》(“王大封,则先告后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后土皇地祇”称“为阴地者,五方相乘,五气凝结,负载江海山林屋宇。故日天阳地阴,天公地母也。”


洛神:名为宓妃,她是中国神话里伏羲氏(宓羲)的女儿,其因为于洛水溺死,而成为洛水之神,即洛神。


妈祖:是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包括东亚(琉球、日本、韩国及东南亚)海洋地区的海神信仰,又称天上圣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妈等。《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


女魃:亦称女妭,黄帝之女,另一说为赤水女子献,本居于昆山共工台,曾在涿鹿之战助黄帝打败蚩尤,后流落至赤水之北,是中国神话中的旱神。《后汉书·张衡传》:夫女魃北而应龙翔,洪鼎声而军容息。李贤注:“女魃,旱神也”《山海经》也有大量篇幅描写


三圣母:(别名:三圣公主、华岳三娘娘、华岳圣母)是中国古代神话《宝莲灯》等传说中登场的仙女。《人生长恨水长东》中,三圣母的本名为杨莲


九天玄女,又称玄女,俗称九天玄女娘娘。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后经道教增奉为女仙。在道教与台湾民间信仰中有不少人恭奉。截至2012年9月台湾内政部宗教系统总计,台湾寺庙中共有46间主祭寺庙。


七仙女:(又称为七仙姑、七仙娥、七衣仙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玉皇大帝与王母娘娘的七个女儿,也能专指这七个女儿中最小的第七个女儿。她们在天庭贵为公主,除王母与玉帝的妹妹(天界的长公主)外,她们是众仙女中地位最高的。在中国神话故事中,七仙女曾下凡新余仙女湖,与农夫董永产生爱情。《天仙配》《搜神记》《西游记》


三霄娘娘:(又称感应随世三仙姑)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的三位仙女,为财神爷赵公明的三个妹妹。最早出现于许仲琳所着作的古典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由赵云霄、赵琼霄及赵碧霄三个姐妹组成,并持有两大法宝混元金斗与金蛟剪。


何仙姑:原名何琼,永州零陵人。道教八仙之一,原型为一个美貌非凡的女子,经常手持荷花。其身世有多种说法,其中在流传比较多的传说中,何仙姑是何氏之女,十三岁时入山采茶,巧遇吕洞宾收为弟子,赐仙桃或仙枣,食之成仙。在各类传说中,何仙姑兼具仙女、道姑和女巫三重身份。

《仙佛奇踪》,《吕祖志》,《独醒杂志》


女娲:又称女娲氏,娲皇,是中国传说时代的上古氏族首领,后逐渐成为中国神话中的人类始祖。根据神话记载,女娲人首蛇身。她是伏羲的妹妹和妻子。女娲的主要功绩为抟土造人,以及炼石补天。其他的功绩包括发明笙簧和规矩,以及创设婚姻。后世女娲成为民间信仰中的神祇,被作为人类始祖和婚姻之神来崇拜。楚辞·天问》、《礼记》、《史记》、《山海经·大荒西经》、《淮南子·览冥训》


螺祖:《史记》提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她发明养蚕,为“嫘祖始蚕”。嫘祖是传说中的北方部落首领黄帝轩辕氏的元妃。她生了玄嚣、昌意二子。昌意娶蜀山氏女为妻,生高阳,继承天下,这就是五帝中的“颛顼帝”。

据《隋书·礼仪志》记载,北周尊嫘祖为“先蚕”(即始蚕之神)。《通鉴外纪》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萝以供衣服。”


嫦娥:原称姮娥、常娥,是中国神话人物,美貌非凡,温柔贤慧,为后羿之妻。神话中因偷食后羿自西王母处所盗得的不死药而奔月。

《淮南子·览冥训》说:“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又《太平御览》卷四引张衡《灵宪》记载:“嫦娥,羿妻也,窃西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或说嫦娥奔月后居住于广寒宫,有玉兔和吴刚相伴。


封姨:古代传说中的风神。亦称“封家姨”、“十八姨”、“封十八姨”。唐天宝中,崔玄微于春季月夜,遇美人绿衣杨氏﹑白衣李氏﹑绛衣陶氏﹑绯衣小女石醋醋和封家十八姨共饮。十八姨翻酒污醋醋衣裳,后醋醋得罪封姨,不欢而散。明夜,诸女又来,醋醋言诸女皆住苑中,多被恶风所挠,求崔玄微于每岁元旦立朱幡于苑东,即可免难。时元旦已过,因请于某日平旦立此幡。那天果然大风刮地,折树飞沙,而苑中繁花无恙。崔玄微乃知诸女是众花之精,而封十八姨乃风神也。


少司命:为屈原的《九歌》中提到的一位神明,和大司命为相对的二元神,各家观点基本上皆认定其为一名女神。


常羲:又称为常仪或尚仪,为月御(为月亮驾车的神),与羲和(日御)同为帝俊之妻。《山海经·大荒四经》记:“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意思是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即为一年十二个月。清代毕沅在音韵学上的考据,认为嫦娥的前身,正是“生月十有二”的常羲。


床母:床母,为华人信奉的床之女神,闽南人称其为床母,广东人称之为床头婆婆。相传床母能保佑婴儿、幼儿平安顺利长大,故家有婴幼儿者均祭祀之,祭祀日期在每年的七夕。


斗姆元君(又写作斗母、斗姥):是中国道教的女神,也是北斗众星之母。名字的“斗”指的是北斗众星;“姆”即母也。斗姆元君在道教信仰中出现得很晚,但地位却很高;是摩利支天的信仰在唐代以前由佛教传入中国后,被道教所吸收的一个神祇。对斗姆元君的信仰当然也源自于古人的星宿崇拜,但由于斗姆是北斗众星的长辈,所以名义上比群星更为尊贵。她的尊号则有“斗姆天尊”、“先天道姥天尊”、“北斗九真圣德天后”、“中天梵气斗姆元君”以及全称的“先天斗姥紫光金尊摩利支天大圣圆明道姥天尊”等。在《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中则给斗姆元君加上了“九灵太妙白玉龟台夜光金精祖母元君”这样一个称号,把她的地位抬得很高,索性与西王母混为一谈。


泰山老母(即碧霞元君):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女神之一。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元君”是道教封女仙的尊称),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等。《瑶池记》《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玉女传》《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瑶姬: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登场的女神。因历史的变迁,固然有多种关于瑶姬的神话传说。在众多传说中均把瑶姬的形象统一描述为一位美丽的女神。《山海经·中次七经》载瑶姬是炎帝(赤帝)的第三个女儿,亦作“姚姬”,为精卫(女娃)的姐妹。是位才色兼备、精通武艺的上古女神。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墉城集仙录》首次对瑶姬身份进行彻底改编:称瑶姬是王母娘娘的二十三个女儿中年纪最小的女儿,为“云华夫人”。民间戏曲与传说《宝莲灯》中描述瑶姬是玉皇大帝的妹妹,为天界的美神。


素女: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女。她与黄帝同时。一说她擅长音乐。《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古文苑》四引杨雄《太玄赋》:听素女之清兮,观宓妃之妙曲。一说她知阴阳天道。《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越王还于吴,当归,而问于范蠡曰:何子言之,其合于天?范蠡曰:此素女之道,一言即合天下事。一说她精通房中术。曾与九天玄女一道为黄帝之师,传授房中术。故后世亦把房中术称为玄素或素女之道。流传至今的一本古籍名为《素女经》,论述房中术。


紫姑:又作子姑、厕姑、茅姑、坑姑、坑三姑娘等,是中国民间信仰的厕神。本名何媚,莱阳人。首见于刘敬叔《异苑》卷五,相传是寿阳李景之妾,为大妇所嫉,正月十五夜被杀于厕中。据称紫姑死后显灵,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成为民间扶乩所问之神明


织女:别名七星娘娘、七星娘、七星妈、七仙姑、天仙娘娘,是织女星的女神,中国神话中的天帝孙女(或女儿),排行第七,工作是编织云彩,是纺织业者、情侣、妇女、儿童的守护神,着名的牛郎织女故事的女主角。


羲和:中国神话中太阳神之母的名字。传说她是帝俊的妻子,与帝俊生了十个儿子,都是太阳(金乌),住在东方大海的扶桑树上,轮流在天上值日。《尚书·尧典》有“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羲和也是她儿子们的车夫——太阳的使者——日御。后来,十个兄弟不满先后次序,十日并出,被后羿射杀其中的九个。屈原的《离骚》有:“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一句。


西王母:又称王母娘娘、瑶池金母,全称为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瑶池大圣西王金母无上清灵元君统御群仙大天尊。是道教上古神灵,也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位至高无上的女神。由于近代罗教系统民间秘密宗教的盛行,许多人把无极老母与西王母视为同一神,号称“母娘”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无极姥母为上古女神太元玉女。唐代杜光庭《墉城集仙录》载:“金母元君者,九灵太妙龟山金母也。一号太灵九光龟山金母,一号曰西王母。乃西华之至妙,洞阴之极尊。”和东王公一起,是天地阴阳之气的显化,协助天地、赞襄化育。西王母还统理所有得道的女仙。凡成仙得道之人,男的先拜东王公,女的先拜西王母,然后才能去朝见三清。“体柔顺之本,为极阴之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道者,咸所隶焉。”(《中华道藏》、四十五册、一百九十六页)关于西王母的姓名,唐代段成式作《酉阳杂俎·诺皋记上》记载“西王母姓杨,讳回,治昆仑西北隅,以丁丑日死。一曰婉妗。”故西王母姓名为杨回、字婉妗。神话小说大师周濯街的作品中称其名为王婉玲。再有另一传说是尊称东王公为天父,西王母为天母。东王公化万物,西王母化万灵。故称之万灵主母。其圣地为昆仑山脉!最早见于《山海经》。


注生娘娘:俗称“注生妈”,又作“注生娘娘”,在中国有些地区称之为“送子娘娘”,是闽南、台湾一带最受尊奉的生育之神,主管妇女的怀孕、生产,是许多不孕妇女或怀孕妇女的信仰寄托。注生娘娘的造像,多是左手执簿本,右手持笔,象征其记录家家户户子嗣之事。《封神演义》


金花娘娘:又称金花夫人、金花圣母,她是中国粤、桂、甘、鄂、浙等行省信奉的生育女神,类似于送子娘娘。屈大均《广东新语》表示,金花是一个广东的女性巫师,端午节观看龙舟竞赛时溺毙,尸体数日不腐败,还有异香,接下来湖中浮现一块木头雕像,神似金花。于是雕像被当地人膜拜,金花也被视为神明,因为求子较为灵验,被尊为送子娘娘。


电母:又称金光圣母,为传说中雷公的妻子,主要掌管闪电。为自然之神、也为天上星宿之一。号曰“电母秀天君”。面容如女,样貌端雅,两手执镜。常与雷公一起被提及。


骊山老母(亦称作黎山老母或梨山老母):是中国传说中古代道教的女神仙。姓氏与来历不详。骊山老母是深居于骊山上的至高无上的女仙。在中国民间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道观中通常都有供奉她的香火。骊山老母多为指点迷津、传授秘籍为世人所崇奉。《骊山老母玄妙真经》中记载老母乃斗姥所化,是上八洞古仙女中的第七柱,是上古时代的神仙。老母原本风华绝代,秀媚无比,传闻秦始皇曾在骊山上偶遇到骊山老母,所见骊山老母的仙貌惊为天人,秦始皇一时心生恶念,受到了老母的惩罚,此后老母老化了自己的仙貌。


麻姑人物的出现,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典籍里记载过她的相关事迹。东晋时期由葛洪着作的文献《神仙传》中讲述麻姑是一位勤劳善良又美丽的南城人,因积累了不少功德,后而得道成仙,成为下八洞神仙之一的女寿仙,其仙貌如同18、19岁的美少女,手指细长如鸡爪,是长寿的象征。相传麻姑曾在人间经历过三次“沧海桑田”,能施法掷米成丹来解救黎民百姓的疾苦与灾难。故古代常以麻姑喻为高寿人物的存在。


另附部分找到的图片(部分图片中提及的女神上文并未提及,但资料易找,因字数有限,遂不复制):

龙女牧羊


磐龙缠炉复制整理,欢迎追问

㈩ 乡村社火春官诗大全

乡村社火春官诗大全:

1、社伙来在庙门前,伙社弟子降香来,香在炉来花在瓶,灯在像台放光明。

2、正月十五庙门开,众位伙社跪一堆,三分钱码火化灰,好像蝴蝶空中飞。

3、药王老爷本姓孙,他是唐朝一真人,海上行医龙引路,山中采药虎随身。

4、五位尊神不一家,专管人间万物发,狼锁口虎归山,分调雨顺太平年。

5、远看尊神堂中坐,隔山隔水不的到,香烟三份火化灰,粗忙粗备来怀愿。保佑一方人太平。

6、观世音是大仙,手拿玉瓶台上坐,撒向人间三滴水,人人健康万物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