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舌苔舌苔表现
白苔,一般表示为表证、寒证。正常的舌苔薄白而润,表示病在体表而未入里。苔薄白过于润滑,常见于表寒证;苔薄白干燥,则为表热证或感受燥邪。白厚干燥的苔,代表湿浊化热伤津。布满白苔,摸之不干燥,称为“粉白苔”,表示得瘟疫病。苔白干燥称为“糙裂苔”,多见于温热病。舌淡苔白而滑润,代表寒证或寒湿证。苔白滑而粘腻,见于体内有痰湿或湿困于脾。苔白滑而腐,为胃腑蕴热。苔白如雪花片而质干枯者,称为“雪花苔”,表示脾冷。舌及满口生衣,出现霉苔或生糜烂点,为胃气衰败,脏气将绝之危候。
黄苔主里热证。舌苔薄黄而干燥,则里热盛,津液受损。苔黄干燥生刺,舌有裂纹,为里热极盛,津液大伤,脏腑大热。舌苔黄厚而腻,多为痰热、食积或湿热内蕴。舌苔黄滑而润,为阳虚表现。
灰苔主里证。苔灰薄而润滑,多为寒湿内阻,或痰饮内停。苔灰而干燥,为热病或阴虚火旺。
黑苔大多由黄苔或灰苔转化而成,表明了病情极其严重。苔黑而干燥,为热盛津亏。舌尖苔黑而干燥,为心火盛。苔黑而润滑,为阳虚阴寒极盛。
(1)舌苔白滑图片大全扩展阅读
舌苔中医术语,是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叫舌苔。由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食的冲洗,经常不断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质,仅表现为薄白的一层舌苔。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使咀嚼和舌的动作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舌苔就变厚。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匀地平铺在舌面,在舌面中部、根部稍厚。
㈡ 歌诀+解释,背完舌诊全掌握!
采用歌诀记忆法,使中诊变得轻松掌握!以下是舌诊望舌部分的歌诀,请收藏:
望舌
一、舌色
1. 淡白舌、淡红舌
淡红舌:易辨,未编歌诀。健康人,外感病见之-表证,内伤杂病见之-病轻。
淡白舌:淡白气血阳虚枯夺气。主气血两虚、阳虚,枯白舌主亡血夺气。
2. 红舌、绛舌、紫舌
红舌:红舌实热或阴虚,芒刺实热少苔虚,尖红心火边肝经。主热证,包括实热、阴虚。芒刺多是实热证,舌鲜红少苔,或有裂纹,或红光无苔,为虚热证。舌尖红,多为心火上炎。舌两边红,多为肝经有热。
绛舌:绛舌热亢火旺瘀,有苔营血脏腑举。无苔阴液与阴虚,少苔而润是血瘀。主里热亢盛或虚火旺盛导致。有苔-温热病热入营血/脏腑内热炽盛。少苔、无苔-久病阴虚火旺/热病后期阴液耗损。少苔而润是血瘀。
紫舌:淡紫阴盛阳气虚,紫红绛紫热毒炽,寒热酒血瘀。淡紫主阴寒内盛或阳气虚衰。紫红舌、绛紫舌主热毒炽盛证。
二、舌形
1. 老嫩、胖瘦、刺裂痕
老舌实证嫩舌虚。胖大水湿停痰饮停。
胖大而淡水湿含,若是红色湿热痰,肿胀心脾酒毒看。
胖大舌多主水湿、痰饮内停。胖大而淡-水湿内停,舌红胖大-湿热痰饮上泛,舌肿胀色红绛-多见于心脾热盛/邪热夹酒毒上壅/中毒。
2. 肿胀心脾酒毒看
胖大舌多主水湿、痰饮内停。胖大而淡-水湿内停,舌红胖大-湿热痰饮上泛,舌肿胀色红绛-多见于心脾热盛/邪热夹酒毒上壅/中毒。
3. 点刺
点刺脏腑血分热,色红多为气分热。鲜红血热阴虚火,绛紫入营瘀滞夺。尖生点刺心火亢,中是胃肠边肝火。点刺舌提示脏腑热极,或为血分热盛,色红-气分热盛。鲜红-多为血热内盛,或阴虚火旺。绛紫-热入营血而气血壅滞。舌尖生点刺-多为心火亢盛。舌中生点刺-多为胃肠热盛。边有点刺-多属肝胆火盛。
4. 裂纹
裂纹阴血脾虚湿。红绛热伤津,淡白血不润,淡胖齿脾侵。裂纹舌多由阴血亏虚、脾虚湿侵所致。红绛而有裂纹-多属热盛伤津。舌淡白而有裂纹-多为血虚不润。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兼见裂纹者-则多属脾虚湿侵。
5. 齿痕
齿痕脾虚湿盛看,胖大淡润阳虚寒。淡红脾虚气虚看,红而肿胀湿热痰。淡红而嫩为先天。齿痕舌主脾虚、水湿内盛证。舌淡胖大而润,舌边有齿痕者-多属寒湿壅盛,或阳虚水湿内停。舌质淡红而舌边有齿痕者-多为脾虚或气虚。舌红而肿胀满口,舌有齿痕者,为内有湿热痰浊壅滞。舌红肿胀有齿痕-湿热痰浊壅盛。舌淡红而嫩,舌体不大而边有轻微齿痕者,为先天性齿痕舌。
三、舌态
1. 痿软舌
痿软阴虚气血虚,痿软而淡气血虚。红绛内外虚实火,红干肝肾阴亏涸。痿软舌-多见于阴亏已极或气血俱虚。舌痿软而淡白无华者-多属于气血俱虚。舌痿软而红绛少苔或无苔者-多见于外感病后期,热极伤阴,或内伤杂病。舌红干而渐痿者-肝肾阴亏。
2. 强硬舌
强硬主入心包热,高热伤津风痰络。红绛少津邪炽热,胖大厚腻风痰络。强硬舌多见于热入心包,或为高热伤津,或为风痰阻络。
3. 㖞斜舌
㖞斜中风与喑痱,中风先兆急为催。多见于中风喑痱,或中风先兆。
4. 颤动舌
颤动淡白血虚风,颤动而绛热极风。舌红少津又颤动,阴虚动肝阳化风。酒毒内蕴舌颤动。久病舌淡白而颤动者-多属血虚动风。新病舌绛而颤动者,多属热极生风。舌红少津而颤动者-多属阴虚动风、肝阳化风,酒毒内蕴-可见舌体颤动。
5. 吐弄舌
吐弄不全心脾热,弄舌先兆热动风,吐舌疫毒正气绝。吐弄舌-心脾又热/小儿智力发育不全。弄舌-多见于热甚动风先兆。吐舌-疫毒攻心/正气已绝。
6. 短缩舌
寒凝气血与痰浊,热盛伤津属短缩。淡白青紫而湿润,气血两虚寒凝筋。短缩滑腻脾虚痰,红绛干燥热津灼。短缩舌-寒凝筋脉、气血俱虚、痰浊内蕴、热盛伤津。淡白或青紫而润者-气血俱虚/寒凝筋脉。舌短缩而红绛干燥-热盛伤津。
四、舌苔
(一)苔质
1. 薄厚、润燥、腻腐、剥落
薄厚邪正盛衰深,痰湿食积里热闻。润燥津液盈输知,寒证阳虚滑痰湿。糙苔无津由热盛,有津秽踞中焦凭。腻腐阳气与湿浊,皆主食积与痰浊。白腻不燥脾虚湿,腻而白滑寒痰湿。舌苔白腻而厚-为湿热或痰饮。厚甜脾胃有热湿,厚黄痰热暑湿食。舌苔腻而白滑-多为寒湿内阻、痰浊。舌苔黏腻而厚-口中发甜-脾胃湿热。舌苔干燥-大汗/高热 /吐泻后/过服温燥药物/痰饮/瘀血内阻。苔剥落-胃气不足,胃阴损伤或气血两虚, ,亦是全身虚弱的一种征象。舌红苔剥-多为阴虚。舌淡苔剥或类剥苔-多为血虚或气血两虚。镜面舌色红绛者-胃阴枯竭,胃乏生气之兆。舌色白如镜,甚则毫无血色者-主营血大虚。
(二)苔色
白苔寒热或表证,黄苔热证里证知,灰黑寒盛与热炽。白苔-主表证、寒证,亦可见于热证。黄苔主热证、里证。灰黑苔-主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等。
㈢ 舌苔发白怎么回事
常见证候 风寒入表舌苔白:舌苔薄白,症见恶寒或恶风,头项强痛,发热,无汗,身痛,脉浮紧。 寒湿袭表舌苔白:舌苔白滑,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头重,腰脊重痛,肢体酸楚疼痛,或一身尽痛,不能转侧,脉紧。 脾阳虚衰舌苔白:舌苔洁白,光亮少津,其形有如片片雪花布散舌上,其色此一般白苔为白,俗称"雪花苔",并...见面色少华,腹中冷痛,喜温喜按,腹满时减,食欲不振,便溏溲清,形寒肢凉,身倦乏力,气短懒言,脉迟或缓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