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毛毛虫头种类有多少图片
扩展阅读
港式花胶鸡图片素材 2025-07-10 01:15:37
什么叫大筋图片 2025-07-10 01:15:06
青鸟高清图片 2025-07-10 01:13:29

毛毛虫头种类有多少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8-25 02:00:35

1. 这是什么毛毛虫。头上有四个角。

白带螯蛱蝶幼虫。末龄幼虫体色深绿,体长33-62mm,色斑褐色。头深绿色,宽7-8mm;角突绿色,长7.3-8.1mm。卵扁圆形,高2mm,直径1.9mm顶端平截,中央微凹,具21~25条纵脊。初产时黄绿色,后变红褐色。

成虫翅正面红棕色或黄褐色,反面棕褐色。雄蝶前翅有很宽的黑色外缘带,中区有白色横带。后翅亚外缘有黑带,自前缘向后逐渐变窄,M3脉突出成齿状。反面前翅中室内有3条短黑线,后翅在1列小白点的外侧有小黑点,斑纹同正面,但颜色浅。

雌蝶前翅正面白色宽带伸到近前缘,外侧多1列白色点;后翅中域前半部分也有白色宽带,黑色宽带内有白点列,M3脉突出成棒状。翅反面中线内侧有许多细黑线。本种色彩及斑纹多变化,尤其是雌蝶。



相关信息

幼虫多在清晨和上午孵化,孵化后当即把卵壳吃掉,然后停在叶尖端,头向上,尾向下。昼夜均可取食,但以16-20时取食最盛。大多数幼虫每天仅取食1次,少数取食多次。1-3龄幼虫食量小,仅啃食叶片边缘,使成缺刻。5龄幼虫可取食全叶或仅留残叶。

2龄幼虫活动范围小,仅在栖息的叶片附近取食。3龄以后活动能力增强,饱食后再返回新叶栖息,这片叶从叶柄到叶尖均有其虫吐的丝线,在虫体栖息部位丝线最稠密。幼虫除在取食期间外,其余时间均固定栖息在叶片正面,通常叶面颜色与虫体相一致。


2. 这种黑褐色的是什么毛毛虫

毛毛虫一般指鳞翅目(蛾类和蝶类)昆虫的幼虫。具3对胸足,腹足和尾足大多为5对,有的幼虫身上有很多有毒的刚毛,人碰到的话皮肤会红肿。
色彩美丽,成虫体肢和翅满被鳞片和毛,故2对翅为鳞翅,且前翅大于后翅;虹吸式口器(原始的小翅蛾类上颚发达,为咀嚼式);触角丝状、双栉状、栉状、棍棒状等多型;复眼发达,单眼2个或无单眼。幼虫蠕虫状,具3对胸足,腹足和尾足大多为5对。幼虫体上生有刚毛,对刚毛的排列和命名称毛序,在分类上有重要意义。约有112000种,包括蛾类和蝶类。有些可作鱼饵、喂鱼,经常活跃于树叶,树干等地方,春天和夏天多.
鳞翅目(Lepidoptera)是昆虫纲中最常见的一目。色彩美丽,成虫体肢和翅满被鳞片和毛,故2对翅为鳞翅,且前翅大于后翅;虹吸式口器(原始的小翅蛾类上颚发达,为咀嚼式);触角丝状、双栉状、栉状、棍棒状等多型;复眼发达,单眼2个或无单眼。幼虫也叫毛毛虫,蠕虫状,具3对胸足,腹足和尾足大多为5对。幼虫体上生有刚毛,对刚毛的排列和命名称毛序,在分类上有重要意义。约有112000种,包括蛾类和蝶类。有些可作鱼饵、喂鱼。
毛毛虫
头部: 为下口式,口器为咀嚼式,有坚硬的牙齿,便于咬食各种植物; 头壳硬化而色深,两侧各有 6只黑点状的眼睛。胸部: 有 3节,每节生有 1对强健的胸足,便于爬行和攀援。部分潜叶蛾的幼虫因不需要爬行,导致胸足退化或消失。腹部: 通常 10节,每节两侧各生有 1个气门,用于呼吸。腹足通常 5对,着生于第 3~6腹节及第 10腹节上,腹足有时减少或退化

3. 哪位大神知道这个毛毛虫是什么种类啊在院子里抓到的

扁刺蛾

[中文名]刺蛾


这是现实中在江浙很普遍分布的刺蛾的幼虫。

[别名]扁刺蛾、八角虫、八角罐、洋辣子、羊蜡罐、白刺毛、绊脚子、炸辣子、火辣子、刺蛾幼虫、播刺猫、洋拉子、带刺毛毛虫、蛰了毛子、带刺的毛毛虫、播次猫、毛虫、毛辣子、洋辣罐、辣毛、洋辣子毛、臊毛枷子、刺毛虫、巴夹子、活辣钱


[学名]Thoseasinensis(Walker)


[英文名]slugcaterpillarmoth


[目]鳞翅目

[科]剌蛾科


[寄主]麻类、桑树、茶树、苹果、梨、桃、李、杏、樱桃、山楂、海棠、大枣、野酸枣、柿、石榴、栗、核桃、柑桔、榆、槐树、杨树等多种果木;及药用植物、花卉等。


[为害特点]幼虫啃食叶。(低龄啃食叶肉;稍大则成缺刻和孔洞。严重时食成光秆。)



4. 有人知道这是啥虫子吗,毛毛虫黑色的

这中毛虫往往是蛾子的幼虫阶段。这个照片看,像美国白蛾的幼虫。仅供参考。

美国白蛾,是灯蛾科、白蛾属蛾类,为白色蛾子,雌蛾体长9-15毫米,翅展30-42毫米;雄蛾体长9-13毫米,翅展25-36毫米。卵圆球形,直径0.5-0.53毫米左右。初孵幼虫一般为黄色或淡褐色。雄蛹瘦小,背中央有一条纵脊,雌蛹较肥大。腹部末端有排列不整齐的臀棘10-15根,臀棘末端膨大呈喇叭口状。

美国白蛾成虫具有“趋光”、“趋味”、“喜食”3个特性,对气味较为敏感,特别是对腥、香、臭味最敏感。美国白蛾已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5. 毛毛虫种类

一、波刺毛

主要分布于东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是一种国内常见的毛毛虫,它们的体长在13-18毫米之间,无附足,以吸盘向前滑动,主要以果树、药材、花卉等为食,幼虫体色鲜艳,在遇到危险时会用有毒的刚毛来进行自卫。

二、扁刺蛾

分布于全国各地,尤其以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最为严重,体长在15-20毫米之间,身体呈灰绿色,以植物叶片为生,尤其对枣树有着极大的破坏,如不及时防治,容易使作物减产。

三、丽绿刺蛾

是刺蛾科的一个物种,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广西、云南等地,是一种对农业危害极强的毛毛虫,幼虫主要寄宿在作物叶片上,以其为食,使叶片呈半透明枯黄状,在遇到危险时,会将有毒刚毛刺入入侵者的体内。

四、刺毛虫

是刺蛾的幼虫,是一种以绿色叶片为食的有毒毛虫,常见于北方大部分地区,有时候也会被人们称作刺毛花、火辣子等。

五、洋辣子

俗称痒辣子,是一种国内十分常见的毛毛虫,成虫体长在15-17毫米之间,喜欢阴暗的地方,对强光和热量有着本能的抗拒,食性非常的杂,对柳、榆、槐等树木有着很大的危害作用。

六、茸毒蛾

幼虫有着大量的毛发,很容易被风吹走,它们的体型较大,一般在35-40毫米,腹部光滑,背部长有长毛,是一种杂食性的毛虫,其背部的长毛有毒。

七、鞍背虫

是一种国内常见的刺毛虫,两头呈凸起,中间有凹下去的部分,形状看起来像马鞍,因此而得名,是一种浑身布满有毒刚毛的毛虫,其多见于果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