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萧愻的画图片多少钱一平尺
扩展阅读
舍弃的图片唯美 2025-08-18 23:26:41
ps怎么把图片部分去除掉 2025-08-18 23:20:07

萧愻的画图片多少钱一平尺

发布时间: 2023-03-29 01:10:33

A. 《深山藏古寺》怎样用画表现出来

1、可以这样表现:在崇山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有个老态龙钟的和尚,正一瓢一瓢地舀着水倒进桶里。仅这么一个挑水的老和空唯尚,就把“深山藏古拆者寺”表现得含蓄深邃淋离尽致:和尚挑水,不是浇菜煮饭,就是洗衣浆衫,叫人想到附近一定有寺;和尚年纪老迈,还得自己挑水,可见寺之破败,可见寺一定藏在深山之中,画面尽管看不到寺,观者却深知寺是全藏在深山之中。

2、应该运用“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侧向思维,以和尚挑水的新颖角度来表现主题。让人知道山上有古斗御培寺,但古寺又被“藏”了起来。

扩展内容:

宋徽宗赵佶喜爱书画,创建并主管了世界上最早的皇家画院。这位昏君兼杰出书画家开设画学,亲自授课,建立考试制度,亲自出题批卷,培养绘画人才,开创了一代画风。当时画院的考试标准是:笔意俱全。有一次考试,他出的题目便是“深山藏古寺”。

全诗如下:

《深山藏古寺》

登临古寺前,小草何芊芊。

云雾山间绕,孤峰耸碧天。

野花红烂漫,茫茫树生烟。

日落余晖后,声声响杜鹃。

B. 1918年民国时期的茂盛画的花鸟画花鸟有吗

来源多方的绘画风格
与延续院画风格的花鸟画相比,京城画坛的花鸟画风来源多方。有的采用八大的疏放画风;有的创作融陈淳、徐渭于一体;有的借鉴海派雅俗共赏之妙,并富于金石趣味;还有的继承李鱓、华嵒等扬州八怪的意趣。
萧愻(1883-1944),字谦中,号大龙山樵,一作龙樵,安徽安庆人。早年随同乡姜筠、陈昔凡学画。“后姜筠赴京师供职,兼开馆卖画,萧愻乃以弟子随从”。山水似姜筠,并多为其代笔。曾出游西南、东北名胜,行万里路,开阔艺术视野。1920年萧愻“复回北京,见展览会中石涛、半千、瞿山画,气韵雄厚,遂一舍旧习,自创一格,用笔苍厚,设色浓重”,实施“中年变法”,自成一派,其艺术创作以山水为多,与京派其他画家进行合作时,兼有合作花鸟画的作品。

萧愻《松芝图》纸本设色 90.2╳35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此幅《松芝图》为祝寿之作。款署“戊寅(1938)四月。萧愻”钤“龙山萧愻”白文印。又题“博岩仁兄将此以寿,晴荪先生五十大庆。萧愻再纪之。”钤“谦中”朱文印。画面左下角钤“龙樵壬申五十岁”朱文印。萧愻画松深受梅清影响,他曾说“画松形式要古拙,梅渊公画松,论者称为神品,学者参看渊公之画,自有进益。”
王云(1888—1934)江西丰城人。字梦白,号破斋、骂斋、彡溪渔隐、彡道人。随父流寓到浙江衢州,于上海学商,不久就放弃了。学画得黄山寿、任伯年、吴昌硕指授。来平后得以博览宋元旧迹及近代名作,得金城推荐,任北京司法部录事。陈师曾劝其改画李鱓、华喦。入中国画学研究会,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为人率真有风骨,姚华作《王梦白小传》,赞其为“树风骨,尚意气、甘穷困不悔者”。
曾洞滚凳有亲历者回忆,王梦白“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画坛上是位名震京师的大画家,那时他的声望比齐白石、陈师曾还高”。惜其英年早逝,画名渐湮。

王云《猴图》纸本设色 125×66.5厘米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王云喜画猴,他笔下的猴多以浓淡墨干笔表现猿猴蓬松的皮毛,细笔勾勒猿猴的面部与手爪,显示其灵动。此图以老辣的线条、迅急的用笔绘出古藤缠绕的老树,画面正中,一只母猴背负小猴在松枝上行进,尽显母兽对幼儿的爱护之情。其余的猿猴或攀爬藤蔓,或蹲坐休憩,有动有静,作品内容丰富,繁而不乱。画面一角钤“王云”白文印。

王云《花卉成扇》纸本水墨 径30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图绘水墨牡丹。淡墨勾花头,重墨写茎,浓淡墨画叶片,重墨勾叶筋、花蕊。与《丝瓜昆虫》相比,笔墨更为松活,风格更近陈白阳。上题“一春花信几曾探,又值清明三月三。木笔山茶都过了,牡丹鲜艳数江南。梦白并题。”扇面背面题写诗词,年款为甲戌(1934)。
徐宗浩(1880—1957)字养吾,号石雪,江苏武进(今常州)人,久居北京。善画山水、花鸟,工篆刻,书法赵孟頫。1920年与金城、周肇祥等人组中国画学研究会,1926年金城逝世后,金开藩另立“湖社”。中国画学研究会由周肇祥任会长,徐宗浩任副会长。晚年被聘为文史馆馆员,殁后家人遵照遗嘱,将其所藏书画精品悉数捐公。着有《石雪斋诗稿》、《竹谱》等,“所题画竹诗千余首无一雷同”。

徐宗浩《松菊图》纸本设色 103×34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图绘苍松黄菊。一株苍松斜伸,占据画面一侧。与松树的倾斜方向相反的是松后的一块巨石,巨石后是呈临风浥露之姿的黄菊。松干粗壮虬曲,结疤似松鳞,松针密置;菊花花茎劲挺,金英傲霜,菊叶以青色写就,更添风雅之致。署款“乐山仁兄大雅鉴,石雪居士徐宗浩写。”钤“宗浩长寿”白文印。
汪溶(1896—1972)字慎生,号满川村人,安徽歙县人,备液生于浙江兰溪。1913年赴上海谋生。1924年赴京。纳旅1934年起于京华美术专科学校、辅仁大学美术系、北平师范大学工艺系任教。1954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中国画院画师、院委。擅长写意花鸟画,师法华新罗。早年于京津、济南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
汪溶《芦鸭图》纸本设色 47×27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图绘水中芦鸭。画面中心偏下方,两只悠闲的芦鸭正在凫水,河水清澈,水中摆动的鸭掌清晰可见,在平静的水面搅起层层水波。芦鸭身后是随风飘荡的芦苇和空茫的水岸。图中的芦鸭以深浅墨写就,芦苇以浓墨画出,几笔浓淡墨横扫表现风中芦苇,芦苇后方以淡赭色晕染出一片坡岸,渲染出夕阳余晖中芦鸭晚渡的田园景致。上题“夕阳无限好,家凫带浪归。芦花风飒上,烟霭自依稀。慎生题并画”。
此作尤为难得的是,诗堂上张伯英的题诗“秋水芙蓉老,秋风霜叶红。双凫溪上宿,无意慕春风。子才仁兄正,辛巳(1941)冬,伯英”,钤“张勺圃”白文印。此行楷书,融合北碑之势与行书之流畅。
颜伯龙(1898—1954)名云霖,字伯龙(以字行),号长白布衣。吉林人,居北京,师法王云。工花卉翎毛,取法钱选、王渊、华嵒、恽寿平。绘画注重写生,画风清雅秀逸。在当时与王雪涛、汪慎生、邱石冥齐名。颜伯龙曾说“要研究我的画,须先研究透新罗山人的画。”
颜伯龙《花鸟》纸本设色 136×33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画作兼工带写,绘柳树、月季及禽鸟。画面上方柳条倒挂,叶片似碧绿丝绦;月季正值花期,花朵茂盛娇艳,蓓蕾如星;柳枝上三只姿态各异的小鸟正在歇息,全图笔法松活,色彩娇艳,翎毛刻画细致。上题“十日红帘不上钩,雨声滴碎管弦楼。梨花已老春将去,愁白三公一夜头。戊辰(1928)夏,伯龙子写。”钤“长白布衣”白文印。
颜伯龙《花鸟成扇》纸本设色 径30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图绘松树、紫藤,麻雀、红羽鸟。扇面小虽,内容丰富,技法多样,工写结合。松树、紫藤安排在扇面的下方,鸟儿停驻其上,唯有一只小麻雀从远处飞来,为其他鸟儿所瞩目。两只红羽鸟,笔法工致,色彩艳丽,位于扇面的中心,引人注目。署款“庚辰(1940)秋,颜伯龙。”钤“伯龙”朱文印。
曹克家(1906-1979),又名汝贤,北京人。1924年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师范染织科毕业,1933年国立北平艺专国画系毕业。解放后,曾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任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公司创作员。着有《怎样画猫》。
曹克家《观望》纸本设色 101.3×32.9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图绘猫、石和花卉。一只顽皮可爱的黑白花色的幼猫在巨石之下观望飞来的飞蛾,巨石上下黄菊与海棠盛开。上题“观望。曹汝贤画猫,半丁补写秋花、飞蛾、寿石。”钤“山阴道人”白文印、“山阴陈年”白文印、“半丁合作”朱文印。曹克家对猫观察细微,在其《怎样画猫》一书中,他谈到自己画猫最注重刻画眼睛,“可以说猫的动、静完全决定于眼睛。或有人问:画背面看不见眼睛的猫怎样决定一切?背面的猫虽然看不见眼睛,但是内在确实有它的两只眼睛存在,并且起着它注视的作用。故此我们在起稿之先扔须按照猫的意识所在和企图方向假定它的眼睛位置,然后再画其他部分。如此画出来的猫虽无眼睛,但是神有所注自能生动。”了画出绵软的猫毛,他极其讲究作画的用笔的方法和工具。因此他笔下的猫刻画细腻、生动传神、富有情趣、惹人喜爱。画猫时,他先以浓淡色渲染出身体的结构,然后用破笔层层绘成。
(连载)
倪葭
200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曾供职于首都博物馆,现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研究员、典藏部副主任。
主要从事美术学、博物馆学研究。因多年从事博物馆藏品管理与研究工作,所以选择京派绘画作为研究重点;在博物馆学中侧重藏品科学管理及文创衍生品的研究。已出版专着二部,发表论文近五十篇。
负责2015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国京派绘画研究》(2015-2017年度)课题。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点击展开全文
打开腾讯新闻,阅读体验更好
血糖7.0以上,饭后一个习惯,血糖高连夜改善!
广告
长兴
打开
腾讯新闻
参与讨论
血糖7.0以上,饭后一个习惯,血糖高连夜改善!
广告
长兴

C.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其代表人物都有谁

在距离我们十分遥远的古代,那个时候并不能够用手机和相机来定格美好的瞬间,于是文人墨客就通过画笔和纸张来展示出大好的河山。通过笔墨将自然界的美景以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都临摹下来,这也被称之为山水画,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个重要类别。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却不是以写实为主,更多的是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并且通过有限的面积将自然界当中纵横千里的空间感表现出来。中国的山水画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而在其中也有一些比较着名的画家。

三、张宏

张宏是明代时期的画家,而他最为主要的成就就是将中国的山水画带到了另一个高度。而在这个时期,山水画也成为了画坛当中的主流。在张宏笔下的画作十分的颂野迹有意境,有动静的结合,虚实的配合,而且能够感觉到情感。

D. 人物配山水画

近代着名山水画家萧愻:
黄宾虹曾在《虹庐画谈》中论曰:“石涛专用拖泥带水 皴,实乃师法古人积墨、破墨之秘。从来墨法之妙,自董北苑、僧巨然开其光,米元章父子继之,至梅道人(吴镇)守而弗失,石涛全在墨法力争上游。”黄老深悟画理,箴言道出绘画自古承传墨法之真谛。而素有“龙山凤水”之称的皖江安庆,自古就是“人杰地灵,天宝物华”之福地。所出历代书画名家不计其数,宋代李龙眠(公麟)、清之邓完白(石如)等,皆可说是横亘古今的书画巨擘。而延至清末,邑处画人萧愻,便是位“独具门派,开皖江一代画风的一位最为杰出的画坛人物。”其“标新立异”的艺术思想,使他成为“离皖越京”后最具影响力的皖省画家之一。
萧愻(1883—1944),字谦中,号龙樵,安徽怀宁人,精画山水。兼能诗文书法,好鉴赏古迹名画。
谦中自幼聪颖过人,所见名画凡过其目,皆可背临以达形似。画初随皖省名家姜筠(姜筠出身举人,黄宾虹对其画有“左青晖而右麓台”之赞,足见评价之高),乃悟画中用笔之奥,画风很快追逼肖乃师,并常为其代笔,笔墨乱真几无人识出。后觉姜画苛刻无境,遂晌茄弃之入外遍访名师益友。38岁步入京城,得识众多画坛巨匠,如齐白石、溥心畲、陈半丁、胡佩衡等,相交甚笃且常聚切磋技艺。由樱斗于萧愻画风独特,才气逼人,故深得诸师友之嘉誉。后有幸在一些资深的大藏家手中见到过不少精罕珍贵的古代书画名迹,眼界为之大开。其中尤痴迷石涛、龚贤的绘画笔墨,涉猎研悟也最深。由于其“博历深、见识多、交之广”,故使他早已藏于内心的艺术才华得以泄发。尤其在他大量获观苦瓜、半千的笔墨造诣后,其思想已完全融入了一个全新的墨彩世界。
萧愻存世画品,早年受蒙师姜筠的画风影响,不少作品显得密布拘谨。而此帧作于1929年(民国十八年)的山水墨本精品,可说是早已摆脱了筠法笔墨之樊篱。大气精整之完美构图,凸兀出一派幽深茂密之山林气象,仿佛让人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故可断言,该帧山水乃是先生入京后,深悟“苦瓜、半千”笔墨的一幅精湛力作,世赞“黑萧”之名不为虚也!

陈半丁(1876-1970)名年,又作半叟、半痴,以字行,又字静山、静庐,号鉴湖钓徒、竹环居士、稽山半老、竹环斋主人、半野老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自幼酷爱诗文书画。1894年赴上海谋生,结识任颐,并成为吴昌硕的入室弟子。1906年至北京,任职于北京大学图书馆。1931年被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在二三十年代的北京享誉颇盛,笔润甚至在齐白石之上。1956年举办个人画展。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画研究会会长、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第三届中国文联委员等职。出版有《陈半丁画集》、《陈半丁花卉画谱》。

张铁石,字树洲:祖籍山东东阿人。一九六九年出生在书香世家。自幼随父学习书画,潜心临摹芥子园画谱和传统名画,十二岁拜地方名士张鹤声先生学习山水画技法,由明入手,直追宋元,于清初石涛归又拜山东着名山水画家解维础先生为师,主攻山水画创作,得到了山东着名书画家郭志光先生,韩庆生先生地谆谆教导。总结多年的写生体会,结合当代大师地创作经验,逐步形成了以表现缃西张家界景观为主题的结构严谨、气韵生动、格调高雅、笔墨灵透的艺术形象。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画展,部分作品被外交部作为礼品使用,被中南海、荣宝斋收藏,作品传入日本、韩国、新家坡等国家。

任颐((任伯年)1839-1896),初名润,字伯年,一字次远,号小楼(亦作晓楼),萧山城厢镇人。其父善画肖像,任颐自幼随之习画。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等均有扎实功底,尤以人物画见长,他在十余岁时即能勾勒出来访者容貌,使人见其画如见其人。
任颐(任伯年)是近代杰出画家。字伯年,号小楼,浙江山阴人,因此他的画署款多写"山阴任颐"。任伯年的绘画题材广泛,人物、肖像、山水、花卉、禽鸟无不擅长。用笔用墨,丰富多变,构图新巧,主题突出,疏中有密,虚实相间,浓淡相生,富有诗情画意,清新流畅是他的独特风格。任伯年的主要成就是在于人物画和花鸟画方面,往往寥寥数笔,便能把人物整个神态表现出来,着墨不多而意境深远。其线条简练沉着,有力潇洒。他常画钟馗,他笔下的钟馗心胸磊落、不怕鬼,不信邪。他的花鸟画,总是把花与鸟连在一起,禽鸟显得很突出,花卉有时只作背景,整个画面充满了诗的意境。 张大千的山水中的人物较多,徐悲鸿的弟子杨之宴颂察光是现代着名人物画家,他们的你都可以去看一下

E. 中国画学研究会的口号是提倡风雅保存国粹

中国画学研究会的口号是提倡风雅保存国粹是正确的。

中国画学研究会:中国画学研究会于1920年5月成立,由金城、周肇祥、贺良朴、陈师曾、陈汉第、萧愻、徐宗浩、徐燕荪、吴镜汀、陶瑢等二十余人发起,得前大总统徐世昌支持,批准将日本退还庚子赔款的一部份用于开办中国画学研究会。

中国画学特点

1、文人性。中国传统艺术形态中,有原始美术、民间美术,但是形成主流的却是文人介入之后形成的笔墨文化形态,即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画,陈师曾将笔墨写意的这部分称为文人画。

2、诗性,是中国画的重要标准,这也是中国画的第二个特点。在论述诗性之前,还是有必要重申一下文人性这一特点。纵观中国画史,历代大师无一不是文化人,包括王冕这样放牛的孩子,也努力先把自己变成文人再成为大家。齐白石出身贫苦,当过木匠,自学绘画。

3、笔墨性,这也是与西方绘画迥异的。西洋画画色彩、画造型、画明暗、画解剖、画结构、画透视。西洋人认为你并没有超过油画,从这些元素看确实没超过油画。所有“重大题材”用油画都能画出来。

F. 近代山水画家有哪些

近代着名山水画家萧愻:
黄宾虹曾在《虹庐画谈》中论曰:“石涛专用拖泥带水 皴,实乃师法古人积墨、破墨之秘。从来墨法之妙,自董北苑、僧巨然开其光,米元章父子继之,至梅道人(吴镇)守而弗失,石涛全在墨法力争上游。”黄老深悟画理,箴言道出绘画自古承传墨法之真谛。而素有“龙山凤水”之称的皖江安庆,自古就是“人杰地灵,天宝物华”之福地。所出历代书画名家不计其数,宋代李龙眠(公麟)、清之邓完白(石如)等,皆可说是横亘古今的书画巨擘。而延至清末,邑处画人萧愻,便是位“独具门派,开皖江一代画风的一位最为杰出的画坛人物。”其“标新立异”的艺术思想,使他成为“离皖越京”后最具影响力的皖省画家之一。
萧愻(1883—1944),字谦中,号龙樵,安徽怀宁人,精画山水。兼能诗文书法,好鉴赏古迹名画。
谦中自幼聪颖过人,所见名画凡过其目,皆可背临以达形似。画初随皖省名家姜筠(姜筠出身举人,黄宾虹对其画有“左青晖而右麓台”之赞,足见评价之高),乃悟画中用笔之奥,画风很快追逼肖乃师,并常为其代笔,笔墨乱真几无人识出。后觉姜画苛刻无境,遂弃之入外遍访名师益友。38岁步入京城,得识众多画坛巨匠,如齐白石、溥心畲、陈半丁、胡佩衡等,相交甚笃且常聚切磋技艺。由于萧愻画风独特,才气逼人,故深得诸师友之嘉誉。后有幸在一些资深的大藏家手中见到过不少精罕珍贵的古代书画名迹,眼界为之大开。其中尤痴迷石涛、龚贤的绘画笔墨,涉猎研悟也最深。由于其“博历深、见识多、交之广”,故使他早已藏于内心的艺术才华得以泄发。尤其在他大量获观苦瓜、半千的笔墨造诣后,其思想已完全融入了一个全新的墨彩世界。
萧愻存世画品,早年受蒙师姜筠的画风影响,不少作品显得密布拘谨。而此帧作于1929年(民国十八年)的山水墨本精品,可说是早已摆脱了筠法笔墨之樊篱。大气精整之完美构图,凸兀出一派幽深茂密之山林气象,仿佛让人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故可断言,该帧山水乃是先生入京后,深悟“苦瓜、半千”笔墨的一幅精湛力作,世赞“黑萧”之名不为虚也!

陈半丁(1876-1970)名年,又作半叟、半痴,以字行,又字静山、静庐,号鉴湖钓徒、竹环居士、稽山半老、竹环斋主人、半野老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自幼酷爱诗文书画。1894年赴上海谋生,结识任颐,并成为吴昌硕的入室弟子。1906年至北京,任职于北京大学图书馆。1931年被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在二三十年代的北京享誉颇盛,笔润甚至在齐白石之上。1956年举办个人画展。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画研究会会长、北京中国画院副院长、第三届中国文联委员等职。出版有《陈半丁画集》、《陈半丁花卉仿李银画谱》。

张铁石,字树洲:祖籍山东东阿人。一九六九年出生在书香世家。自幼随父学习书画,潜心临摹芥子园画谱和传统名画,十二岁拜地方名士张鹤声先生学习山水画技法,由明入手,直追宋元,于清初石涛归又拜山东着名山水画家解维础先生为师,主攻山水画创作,得到了山东着名书画家郭志光先生,韩庆生先生地谆谆教导。总结多年的写生体会,结合当代大师地创作经验,逐步形成了以表现缃西张家界景观为主题的结构严谨、气韵生动、格调高雅、笔墨灵透的艺术形象。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画展,部分作品被外交部作为礼品使用,被中南海、荣宝斋收藏,作品传入日本、韩国、新家坡等国家。

任颐((任伯年)1839-1896),初名润,字伯年,一字次远,号小楼(亦作晓楼),萧山城厢镇人。其父善画肖像,任颐自幼随之习画。人物、山水备宴、花卉、翎毛等均有扎实功底,尤以人物画见长,他在十余岁时即能勾勒出来访者容貌,使人见其画如见其人。
任颐(任伯年)是近代杰出画家。字伯年,号小楼,浙江山阴人,因此他的画署款多写"山阴任颐"。任伯年的绘画题材广泛,人物、肖像、山水、花卉、禽鸟无不擅长。用笔用墨,丰富多变,构图新巧,主题突出,疏中有密,虚实相间,浓淡相生,富有诗情画意,清新流畅是他的独特风格。任伯年的主要成就是在于人物画和花鸟画方面,往往寥寥数笔,便能把人物整个神态表现出来,着墨不多而意境深远。其线条简练沉着,有力潇洒。他常画钟馗,他笔下的钟馗心胸磊落、不怕鬼,不信邪。他的花鸟画,总是把花与鸟连在一起,禽鸟显得很突出,扰粗花卉有时只作背景,整个画面充满了诗的意境。

G. 近代国画大师现在大师

按照画家的艺术成就与在美术史上的影响来划分,可分为鼻祖、大师、大家、着名画家、知名画家、普通画家六个阶层。
所谓鼻祖就是源头的创始者,例如唐代的王维开水墨之源,李思训父子开北宗之源,五代的董巨开南宗之源,徐熙黄荃开花鸟画之源,他们可称为鼻祖。
所谓大师就是在历史上对于绘画开拓发展的起承转合以及在绘画迟耐创作与理论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如五代荆浩、关仝,宋的范宽、李成、郭熙,南宋四家码宽春,元四家,明代四家、徐渭、董其昌,清四僧等等,以及近、现代的黄宾虹、齐白石、李可染、潘天寿、徐悲鸿、林风眠等,他们可称为大师。
所谓大家就是有着巨大的艺术成就并对于所处的时代有着巨大影响的人,例如近现代的潘玉良、张大千、刘海粟、黄秋园、陆俨少、傅抱石、李苦禅、.蒋兆和、石鲁,还有当代的黄胄、刘文西巧握、范增、吴冠中、贾又福、何家英等等,他们可称为大家。
至于后三个阶层的画家,综上所述,凡明眼人自有定论,不待多言。值得一提的是,历代画家千千万,能称得上画家的已经不得了,那些千千万画家之中百分之九十的只能称为画者,当代更是如此。我们不要企望当代画坛出多少大师,在这个心性骚动的时代,能够成为大家并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已经是件不容易的事了。当然我们也不能断定这个时代就真正不出大师,谁是佼佼者,我想还是让历史去评说比较妥帖。

H. 民国时期京城画界的四大名师是谁

民国初年,北平画坛有所谓“旧都四家”之说,分别是:余绍宋、宋伯鲁、萧俊贤和萧愻。

潘恩元《旧都杂咏》中有一首七言绝句,咏的就是北京画坛四家:"绍宋闷尺逗江湖还落落,芝田山泽更迢迢。琉璃厂肆成年见,满地云烟有二萧。"
1、余绍宋(1883-1949) ,浙江省衢州人,民国初期作过北洋司法部次长。1915年,余绍宋在其宣武门以南西砖胡同的寓所内组织画社,因地名为“宣南画社”。
余绍宋书画格古博深,笔墨沉厚茂密, 深受蚂卖乾、嘉金石学影响。

2、宋伯鲁(1854-1922),字芝田,陕西醴泉人,光绪十二年 (1886)进士。戊戌变法时宋伯鲁曾参与维新。
宋伯鲁山水专攻王时敏, 用笔在着力不着力之间,凭空取神,苍润中更饶秀气。花卉具陈淳、徐渭风韵。

3、萧俊贤( 1865 -1949 )字厔泉,号铁夫,湖南衡阳人。 早年从苍崖法师、沈咏荪学画 。应李瑞清聘,曾任教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 。民国初年居北京,曾任教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困搏学校 。
萧俊贤长于山水,兼作花卉 。

4、萧愻(1883-1944)字谦中,安徽怀宁人。早年从师姜筠学习山水画。 1920年与周肇祥、金城、陈师曾等人发起成立中国画学研究会。曾任教于北京美术专科学校。
萧氏初从临“四王”山水起步,后涉宋元诸家,受明清之际黄山画派影响较大。对于前贤,最推崇龚半千,从龚半千遗法中融汇、提炼,使其皴、擦、点、染、干、润、浓、枯综合表达极为优美,笔下境界气势苍莽,雄浑深秀。所作山水往往山重水叠,构图饱满,但层次分明,用墨及赋彩(包括浅绛、青绿)皆相当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