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出自哪里原诗(词)呢
出租唐代包佶的《再过金陵》。
原文: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译文:
一曲《玉树后庭花》,断送几多王业。秋风瑟瑟,大雁南飞。山川和江河并不管六朝兴亡更替,依然任凭斜阳西照。
(1)多少兴亡更替图片扩展阅读
诗人包佶是当时颇有政绩的财经官员,重过六朝古都金陵时写下的吊古之作。之所以是“再过金陵”时才有这种“江山不管兴亡事”的惆怅,大概那时国家的局势已不容再乐观了。
七绝《再过金陵》是一首咏史诗。
诗的前两句,一曲《玉树后庭花》,断送几多王业,秋风瑟瑟,大雁南飞,诗人再过金陵,面对六朝残破的景象,涌起江山故国之思。
后两句,那西落的夕阳,其实也是江河日下的唐王朝的象征。“一任斜阳伴客愁”,面对夕阳,无数诗人以自己的诗作营构出凄清晚照中的诗词世界。
山川、江河依旧,它们并不管六朝兴亡更替,谁主沉浮,也不管过往凭吊之客人发出的感叹与悲愁,依然任凭斜阳西照。诗人目睹安史之乱察嫌盯后江山依旧,政事日非败和的现实,喻以古鉴今,发出深深的感慨,语调凄凉,心事沉重。
斜光照临,日薄西山,处于社会动荡或家业不幸中的人们,者仿更易因以而产生江山己尽、家国衰败的情怀。面对破碎江山,且又斜阳一片,江山不知愁苦,空怀一腔热血,深感悲情万千。
Ⅱ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意思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话是出自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Ⅲ “青史几行姓名,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顷刻兴亡过首"出自何处作者是谁
”青史几行姓名,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顷刻兴亡过首“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所写的《廿一史弹词》,具体分析如下:
这句话原句是:
七雄五霸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译文为: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即使当时折腾得很起劲,兴亡更替、改朝换代,却不过是顷刻之间的事情。史册上留下的几行姓名,却造就了无数的墓地坟丘。历代都是前朝创下的基业被后人桐局接手,当事者自己却以为是在进行龙争虎斗;
(3)多少兴亡更替图片扩展阅读:
作品赏析:
这部作品取材于局搜让正史,用浅漏基近文言写成,被誉为“后世弹词之祖”。作者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凭添万千感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廿一史弹词
Ⅳ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朝代更替示意图
如图所示:
1、三国鼎立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吴王,后在229年于建业称帝,国号吴。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蜀汉在丞相诸葛亮_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2、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的建立: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他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在洛阳一带展开长达16年的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_”,西晋从此衰落。幸存的中原人口纷纷逃往南方,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而鲜卑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缓和了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3、东晋的兴亡
东晋建立与统治:316年,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建都建康,史称东晋。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王导_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东晋灭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4、南朝的政治
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朝代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文帝、宋武帝在位的大约30年的时间里,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梁武帝萧衍夺得帝位后,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
(4)多少兴亡更替图片扩展阅读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科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他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3、书法、绘画与雕塑
书法:钟繇独创楷书书法,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东晋的王羲之,当时的人称他的行书、楷书为古今之冠,他的笔势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被后人誉为“书圣”。
绘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着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流传下来的作品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雕塑: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劈山削崖,开凿许多石窟。其中最着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Ⅳ 千古兴亡多少事
千古兴亡多少事后半句为: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此局出自: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作者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悉乎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携差。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
Ⅵ 千古兴亡多少事是什么意思
这首词讽刺了朝廷,委婉地暗示了自己对于朝廷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腔爱国豪情。
一、原歼旦文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氏弯扰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出处闹燃
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或开禧元年(1205),当时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辛弃疾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Ⅶ 河南见证了哪些朝代的兴衰,帝王的更替
太多了正数,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一座洛阳城,尚且凳搜如此,整个河南省,就更不用说了。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历史上,至少有夏、商、西周、东周、玄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东魏、北齐、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南宋等,二十几个朝代,举粗首在河南建都(首都、陪都都算上)。
Ⅷ 千古兴亡多少事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出自南宋诗人辛弃疾的《南乡子嫌迅·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作品赏析:
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册者闷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
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州弯,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想当年,这里金戈铁马,曾演出多少惊天动地的历史戏剧啊!
北固楼的“满眼风光”,那壮丽的自然山水里似乎隐隐弥漫着历史的烟云,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因此,词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
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Ⅸ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文学赏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惊天地,泣鬼神。接下来再自问自答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世人们可知道,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多少朝代的兴亡更替?这一问一答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不尽长江滚滚流!”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雹皮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物哪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请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作者又自答曰:“曹刘”,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
这首词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罩肆码叹雄壮,意境高远。它与作者同时期所作另一首登北固亭词《永遇乐》相比,一风格明快,一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之大手笔也。
Ⅹ 千古兴亡多少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