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四川老人茶是什么树叶
川茶,泛指自古生长在巴蜀地区;
经过漫长的自然演化,物竞天择后,遗留的群体种茶树。广义的老川茶包含大叶种和中小叶种,可分为乔木型和灌木型(键携如窝子茶,川种小叶茶)。狭义的老川茶为灌木型,多分布于偏僻的高山茶园,中小叶种,品种多样,性状不一。
简单来说,老川茶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老。历史悠久。老川茶的代表“川种小叶茶”自唐代起被世人推崇备至,闪耀古今。四川作为茶树的发源地,巴蜀先民最早驯化和利用了野生老川茶,秦灭巴蜀(司马错和张仪入川),茶叶的种植和利用,逐渐从今天的广元一带向雅安荥经,再向马边山区种植。随后沿长江流域传到江南、华南茶区,进而影响了整个中国的饮茶史。
二、土。原生品种,土生土长。老川茶是自古生长在巴蜀地区,经过漫长的自然演化,物尽天择后,遗留的群体种茶树。所以土是相对于外来品种和改良品种而言的,植物都有一个自适应过程,无论道家,儒家还是佛家都对自然充满敬畏,对原生品种充满爱意。这个跟中医药道理一样,比如川贝,党参等。
三、晚。休眠期长。因为遗留下来的老川茶多处于高山林间,海拔高,气温低,茶种休眠期长,所以每年春季出茶晚,按多年的经验,我们的茶每年比其他的山头的茶晚26天左右上市,比宜宾特早茶晚2个月左右。
四、多。品种多样。我曾经和农大的研究生一起在我们茶基地,花了20多分钟,找了八个以上的茶品种,老川茶扰亮咐的多样性在我们基地体现得淋漓尽致。品种的多样性同样就呈现出滋味的多样,精彩纷呈。
五、厚。滋缓纯味醇厚,耐泡。老川茶因为生长的地域海拔高,环境优,加上品种的内在原因,造就了高山老川茶茶氨酸含量高,滋味厚,同样的明前雀舌茶,老川的耐泡度提升50%以上。
六、少。产量极少。近二十年来,受到良种茶和外地品种的冲击,老川茶由于发芽晚,产量低。虽有品质优势,但不能为茶农带来实际的经济利益,逐渐被砍伐淘汰。目前仅零星分布于山野林间或海拔较高的茶区,已经到了亟待保护的境地。
‘贰’ 茶叶的种类图片及名称
茶叶的种类如下:1、按采集时间分为春茶、明前茶、雨前茶、夏茶、秋茶和冬茶。
2、按产地海拔分为高山茶、丘陵茶和平地茶。
3、按照发酵程度分为全发酵茶、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后发酵茶、轻发酵茶。
5、根据我国出口茶的类别将茶叶分为绿茶、白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
6、根据茶叶产地将茶叶分为江北茶区、江南茶区、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
7、根据省份又分为闽茶、川茶、浙茶和台茶等。
8、按照具体的产地又分为杭州龙井、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武夷岩茶、祁门红茶、六安瓜片、福州香片、大吉岭红茶、星村小种、冻顶乌龙等。
‘叁’ 湖北老青茶为什么叫川字茶
作者:赤壁市茶文化研究院院长 冯晓光 先生
“川”;字砖茶百年品牌,其由来与做弊古代圣贤有关,与地名有关,也与赤壁羊楼洞当地的三股泉水有关,是;“人杰”;与;“地灵”;相融合的神奇产物。
打开网络App,看更多图片
羊楼洞青砖茶
羊楼洞最早与“川”;字有关的商号,是清代山西旅蒙最大商号“大盛魁”;开办的“大玉川”;茶庄(后改名三玉川)。据内蒙古文史资纯做族料第十二辑《旅蒙商大盛魁》记载:“;着名旅蒙商大盛魁投资设立的;三玉川”茶庄,其据点就设于湖北蒲圻县羊楼洞。采茶的地方有三处:湖北蒲圻羊楼洞,蒲圻县与湖南临湘交界的羊楼司,临湘县的聂家市。
渠家大院
“大玉川”;商号来历也有典故,是取自宋代的一全套茶具,叫“大玉川先生”;,而这套茶具是为了纪念“亚茶圣”——;唐代诗人卢仝。卢仝,自号玉川子,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他创作有许多着名的茶叶诗歌。如《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七碗茶歌》等,被后人誉为“亚茶圣”。 卢仝的《茶歌》与陆羽的《茶经》、赵赞“茶禁”;(即对茶征税)被后人认为是唐朝茶业史影响最大最深的三件事。元代诗人罗先登在他的《续文房图赞》中有“玉川先生”;赞文:毓秀蒙顶,蜚英玉川,搜搅胸中,书传五千,儒素家风,清淡滋味,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同时,“川”;字商号与山西祁县渠家大院也有渊源。渠家大院门楼顶端有非常醒目的“纳川”二字,有海纳百川之意,既有代表“聚财”,又寓意“包容”。渠家基业创办人、第十四世的渠同海(1723——1789),字百川。干隆中期,渠同海(百川)前往包头谋求发展,购置十余顷土地,独资经营菜园、粮食、油面、茶叶,兼营钱业生意,渠家从此发家。渠同海以“长源本晋川,荣华万世年”十字,作为其孙子辈以下辈分的世系排名。后来渠家在羊楼洞开办的茶庄大都与“川”有关,也与辈份世系有关,如 “长源川”、“长盛川”、“三晋川”、“宏源川”;等茶庄。
渠家族谱
渠家族谱里的“川”;字辈
“川”;字商号也与赤壁别名“莼川”;有关,相传黄武二年五月初五日,孙权偕文武百官欢饮于西良湖,应沙羡令求,对景生歌,曰:
蒲草千里兮,绿茵茵,
圻上故垒兮,雾沉沉。
莼浦五月兮,风光美,
川谷对鸣兮,布谷声。
这就是“蒲圻莼川”四个字的由来。所以蒲圻县,亦有莼川之称。
非常巧合的是,羊楼洞有观音泉、石人泉、凉荫泉等三股天然泉水,流经茶乡古镇,竟然也成为“川”字象形。
具有百年传承的“川”字砖茶
辉煌了200多年的羊楼洞茶市,历经辛亥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其砖茶的生产和贸易几经沉浮。令人惊叹的是,不管历经多少风雨沧桑和时代变迁,羊楼洞百年砖茶工艺、产业和品牌,奇迹般留下了历史传承。
川字青砖茶
由大盛魁“三玉川”;和渠家“长裕川”;茶庄压制的青砖茶,最初都压印有“川”;字牌号标记,它在蒙古族牧民中享有很高的信誉。所以羊楼洞的二百多家茶庄,纷纷把压制茶砖的模具“川”;字标记,同时也被看作是国产“洞庄”;的标记,一直沿用至今。
羊楼洞茶厂老档案
俄国学者阿.马.波兹德涅耶夫在他的《蒙古及蒙古人》中记述:“呼和浩特的商业中,自古以来最主要的项目就是茶叶,而茶叶之中又以砖茶,尤其是二十四块一箱的砖茶为主。这种茶叶几乎总是专门供给当地的汉族居民和土默特居民用的。奇怪的是,“在归化城和归化城周围地区,除了这种二十四块一箱的砖茶,可以说从来就不饮用其他的茶叶,再富有的商人和牧民也都不喝白毫茶和花茶,而只喝这种砖茶。由于这种风俗习惯,就在最多不过十年以前,这种砖茶在归化城的销售量竟达四万箱。”
最早有据可查的“川”字记载,是在1900年《湖北商务报》[第41期]上,其《本省商情胡隐 茶市杂记》曰:“羊楼洞之茶今岁不能获利,子茶多半不做,有西帮某号所做之“川”字三百余箱,由羊楼洞雇船来汉,途中遇风遭覆,茶虽如数捞起,而水浸不堪,昨已抵端口,换箱再做,恐难得善价。(五月汉报)”
据《武汉市志.前志补遗.茶叶贸易》记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俄国在汉口各洋行砖茶厂停办,使得汉口输往俄国的茶叶大减,以汉口出口为主的砖茶贸易受到一定影响,被俄商占领的那部分市场又回到了华商的手中,除原有民族资本所办的砖茶企业外,山西工商人士还在羊楼洞创办了义兴、聚兴顺等两家砖茶厂,最高年产量曾达4~6万担。”
截至1936年,羊楼洞具有一定规模的茶庄恢复到16家,其中山西商人的砖茶庄5家,它们是“义兴”、“聚兴顺”、“兴隆茂”、“长玉川”及“昌生”。5家总共一年也只能压砖茶二万箱。其余全部是包茶庄(收购毛茶),而且规模都很小。
青砖茶
1938年秋,随着武汉的沦陷,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也踏进了羊楼洞,烧毁了大量的街道和茶庄。日本人将仅存的“义兴”、“聚兴顺”; 砖茶庄强行并入“武汉制茶株式会社”,两家茶庄的性质,也就由民族资本变成了日伪资本。
1946年春,“义兴”、“聚兴顺”;砖茶庄由湖北民生茶叶公司接收,更名为鄂南砖茶厂,并恢复羊楼洞茶叶改良场。湖北农业银行也在羊楼洞办起了“复兴”;茶庄,抗战前早已消失的“天源荗”;也悄悄地恢复了当年的牌号。
川字砖茶石模
1949年7月中旬,蒲圻解放的两个月后,中南军政委员会将羊楼洞仅存的湖北民生茶叶公司鄂南茶厂、复兴茶厂、义兴茶庄、聚兴顺茶庄、天源茂茶庄进行接收,成立“华中茶叶公司羊楼洞砖茶厂”,后更名为“中国茶业公司羊楼洞砖茶厂”。1953年,企业自羊楼洞迁至赵李桥,并将咸宁柏墩及汉口等地的茶庄合并,更名为“中国茶业公司赵李桥茶厂”。据《茶业通史》记载:“;新中国成立后,青砖茶和米砖茶都集中在湖北赤壁的赵李桥茶厂大量生产,以满足边销的需要。”
1993年以湖北省赵李桥茶厂为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了米砖茶和青砖茶的国家标准。同年“川”;字砖茶被国家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
20世纪80年代末,湖北省赵李桥茶厂重新对外开放迎来的第一批俄罗斯商人,带来的采购清单上,列着“川”;字牌砖茶。英国老牌茶叶公司——川宁公司为庆祝成立200周年,他们又想起了中国的米茶砖。于是公司派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向中国赵李桥茶厂定制了纪念砖。由于凤凰茶砖外形高贵典雅,被英国收藏家视为珍品。这里生产的青砖茶和红砖茶正继续源源不断地销往我国内蒙、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漠北地区,同时外销欧美和日、韩等二十多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