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这三种是什么药材
楼主提供的图片由左至右三种药材分别是:【北芪】(也叫黄芪)、【莲子】、【茨实】。
以下附图由上而下分别是:【北芪】、【莲子】、【茨实】:
② 黄芪的植物图片
黄氏不是一年生植物。
黄芪,又称北芪或北蓍,亦作黄耆或黄蓍,常用中之一,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主产于中国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春秋两季采挖,出去须根几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黄芪可分为:内蒙黄芪、膜荚黄芪、绵黄芪、多序岩黄芪(又名“红芪”)、日本黄芪(又名“和黄芪”)。
黄芪属约有2000种,除大洋洲外,全世界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均产,但主要产于北温带。中国产270余种,分布于东北至西南部。黄芪产于中国华北、东北、内蒙古和西北,主产于甘肃、山西、黑龙江、辽宁、河北等省区,四川,前苏联、朝鲜和蒙古也有分布。膜荚黄芪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甘肃、四川、西藏等省区;蒙古黄芪主产内蒙古、山西及黑龙江,现广为栽培。
③ 这是什么
首先,这种果子其实就是毛桃。原先我们把它叫做“牛奶果”,因为它的叶柄折断以后会流出乳白色的液汁。后来知道它叫“五指牛奶”、“五指毛桃”、“土北芪”(土黄芪)……等等。
据《广西中草药》、《广州植物志》等药典的描述:五指毛桃,别名佛掌榕、粗叶榕,广东通称“五爪龙”,又名五爪毛桃、五爪牛奶、土黄芪、南芪等。小灌木或小乔木,全株茎果皮叶含乳液,根皮有香气。其成份含有机酸、氨基酸、三萜、生物碱、香豆精等。
据《中华药典》记载:五指毛桃味辛甘、性平、微温,具有益气补虚、行气解郁、壮筋活络、健脾化湿、止咳化痰等功效。
正如它的名字叫“土北芪”,广东人常常用它来代替黄芪,煲汤喝。用的是它的根。把新鲜的植株连根挖起,略微拍打去掉粘连的泥土后,把根部留下来,晒干切片。熬鸡汤、骨头汤之类的汤菜时,把晒切好的根片洗净,和其他汤料放在一起煲,有调味和滋补的效果。通常说的“北芪”是黄芪,严格来说,是指山西恒山所出产的黄芪。也许是因为南方人喜欢煲汤来喝,所以五指毛桃又叫做“南芪”。
作为煲汤的调料,它的香味原本不如北芪浓郁。但是,现在市面上的药材品质参差不齐,有时候,买来的北芪反而不如自己挖来的南芪。
亲,你字打错了,是治胃病不是治胃药,这种果子并没有治病的功效,你可以就医或吃药啊,不至于这么大费周章啊
望采纳啊
④ 野生黄芪长什么样的
我国的黄芪有膜荚黄芪和内蒙黄芪两种。我家在辽宁辽阳山区,我们这是膜荚黄芪。它生长干旱的山坡上,高60~90厘米,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奇数羽状复叶,大概20枚左右,长椭圆形,总状花序腋生,花淡黄色。荚果膜质,卵状矩圆形。花期6~7月份,果期7~8月份。
药材为根,性微温,呈圆锥形,略扭曲,粗的有大母指粗,表面淡棕黄色,质坚韧,断面强纤维性。
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功能。主治、体虚自汗、盗汗、脱肛、水肿、慢性肾炎、内伤劳倦等。
野生黄芪长什么样?有什么特征?
黄芪是使用率非常高的一味中药,很多人都会自主地去购买一些黄芪回来泡水喝,黄芪这一味药具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生肌,利水消肿的功效,黄芪可以用于治疗血虚萎黄,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