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大全 » 野棉花图片大全
扩展阅读
ps修图后图片变大 2025-08-21 15:19:41
750宽的白色背景图片高清 2025-08-21 15:17:21
老头搞怪搞笑图片 2025-08-21 14:57:58

野棉花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 2023-03-09 11:49:10

‘壹’ 求科普,这种植物叫什么

黄蜀葵,别名:秋葵、棉花葵、假阳桃、野芙蓉、黄芙蓉、黄花莲、鸡爪莲、疽疮药、追风药、豹子眼睛花、荞面花,拉丁文名:Abelmoschus manihot (Linn.) Medicus ,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或多年生粗壮直立草本植物。茎被黄色刚毛。叶大,卵形至近圆形。花期6~8月。原产我国南方。常生于山谷草丛、田边或沟旁灌丛间。分布于印度。

黄蜀葵不仅可以入药,还可以从茎秆中提炼植物胶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可用做增稠剂、稳定剂和乳化剂,它可用于冰淇淋、雪糕、冰棍和面包、饼干、糕点、果酱等食品的制作中。图片均取自中国植物图库。

  • 中文学名

    黄蜀葵

  • 拉丁学名

    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us

  • 别称

    秋葵、豹子眼睛花、霸天伞、棉花蒿、棉花葵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纲

    五桠果亚纲

  • 锦葵目

  • 锦葵科

  • 秋葵属

  • 黄蜀葵

  • 木槿族

  • 分布区域

    中国河北、山东、河南、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 扩展阅读

    “校正”自菜部移入此。

    “释名”时珍曰∶黄蜀葵别是一种,宜入草部,而《嘉 本草》定入菜部,为其与蜀葵 同名,而气味主治亦同故也。今移于此。

    “集解”禹锡曰∶黄蜀葵花,近道处处有之。春生苗叶,颇似蜀葵,而叶尖狭多刻缺, 夏末开花浅黄色,六、七月采,阴干之。
    宗 曰∶黄蜀葵与蜀葵别种,非是蜀葵中黄者也。叶心下有紫檀色,摘下剔散,日干之。
    不尔,即 烂也。
    时珍曰∶黄葵二月下种,或宿子在土自生,至夏始长。叶大如蓖麻叶,深绿色,开岐丫, 有 人亦呼为侧金盏花。随即结角,大如拇指,长二寸许,本大末尖,六棱有毛,老则黑色。其 棱自绽,内有六房,如脂麻房。其子累累在房内,状如 麻子,色黑。其茎长者六七尺,剥 皮可作绳索。

    “气味”甘,寒,滑,无毒。

    “主治”小便淋及催生。治诸恶疮脓水久不瘥者,作末敷之即愈,为疮家要药(《嘉 》)。
    消痈肿。浸油,

    “附方”新八。
    沙石淋痛∶黄蜀葵花一两,炒为末,每米饮服一钱,名独圣散。(《普济方》)
    难产催生∶如圣散∶治胎脏干涩难产,剧者并进三服,良久腹中气宽,胎滑即下也。用 黄葵花焙研末,熟汤调服二钱。无花,用子半合研末,酒淘去滓,服之。(《产宝鉴》)
    胎死不下∶即上方,用红花酒下。
    痈疽肿毒∶黄蜀葵花,用盐掺,收瓷器中,密封,经年不坏。每用敷之,自平自溃。无 花,用根叶亦可。(《直指方》)
    小儿口疮∶黄葵花,烧末敷之。(《肘后方》)
    小儿木舌∶黄蜀葵花(为末)一钱,黄丹五分。敷之。(《直指方》)
    汤火灼伤∶用瓶盛麻油,以箸就树夹取黄葵花,收入瓶内,勿犯人手,密封收之。遇有 伤者,以油涂之甚妙。(《经验方》)
    小儿秃疮∶黄蜀葵花、大黄、黄芩等分,为末。米泔净洗,香油调搽。(《普济方》)

    子及根

    “气味”甘,寒,滑,无毒。

    “主治”痈肿,利小便,五淋水肿,产难,通乳汁(时珍)。

    “发明”颂曰∶冬葵、黄葵、蜀葵,形状虽各不同,而性俱寒滑,故所主疗不甚相远。
    时珍曰∶黄葵子古方少用,今为催生及利小便要药。或单用,或入汤散皆宜,盖其性滑, 与冬葵子同功故也。花、子与根,性功相同,可以互用。无花用子,无子用根。

    “附方”旧二,新三。
    临产催生∶宗 曰∶临产时以四十九粒研烂,温水服之,良久即产。《经验后方》∶用子 焙研三钱,井华水服。无子用根,煎汁服。
    便痈初起∶淮人用黄蜀葵子十七粒,皂角半梃,为末,以锻石同醋调涂之。(《永类钤 方》)
    痈肿不破∶黄葵子研,酒服,一粒则一头,神效。(《卫生易简方》)
    打扑伤损∶黄葵子研,酒服二钱。(《海上方》)

    展开

    目录

    1形态特征

    2生长习性

    3分布范围

  • 4栽培技术

    5物种分类

    6主要价值

  • 7植物文化

  • 形态特征

    黄蜀葵

    别名:秋葵、豹子眼睛花、霸天伞、棉花蒿、棉花葵

    来源:锦葵科秋葵属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以根、叶、花和种子入药。秋季挖根;夏秋采收叶和花;秋季收种子,晒干。

    性味归经: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润燥滑肠。种子:用于大便秘结,小便不利,水肿,尿路结石,乳汁不通。根、叶:外用治疔疮,腮腺炎,骨折,刀伤。花:浸菜油外用治烧烫伤。

    根:甘、苦,寒。利水,散瘀,解毒。用于水肿,淋证,乳汁不通;外用于痈肿,痄腮,骨折。 茎或茎皮:甘、滑,寒。活血,除邪热。用于产褥热; 茎皮:外用于烫伤。 叶:甘、寒、滑。解毒托疮,排脓生肌;外用于痈疽疔疮,痄腮,烫伤,(研末敷)刀伤出血。 花:甘,寒、滑。通淋,消肿,解毒。用于砂淋;外用于痈疽肿毒,(浸油涂)烫伤,小儿秃疮,(烧存性研末治)小儿口疮。 种子:甘,寒。健胃润肠,利水,通乳,消肿。用于消化不良,不思饮食,二便不利,水肿,淋证,乳汁不通,痈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种子3~5钱,水煎服或研粉每服0.5~1钱;根、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医药用途:

    【僳僳药】质腊西:种子治大便秘结,尿路结石;根、叶用于疔疮,腮腺炎,骨折《怒江药》。nifsair yot:功用同前《滇药录》。

    【畲药】野芙蓉,三胶破:根、叶、花、果用于肺热咳嗽,痈疽发背,表虚自汗,脾虚泄泻,风湿疼痛,劳倦伤脾,黄肿,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畲医药》。

    【瑶药】温补迥,水芙蓉:根、树皮水煎服治便秘,白浊,白带;捣烂敷患处治疮疖肿毒《桂药编》。

    【白药】华福菜:全草用于拔毒,排脓,消肿《滇药录》。全株治疮疖《滇省志》。

    【傣药】文波,不来俄(西傣),水海郎扭日(德傣):种子用于补血,消肿;根外敷治无名肿毒,乳腺炎《滇药录》。烘董(德傣):根外用于乳腺炎,无名肿毒;郭波(西傣):根皮外用治疮疖《滇省志》。

    【景颇药】棘脚,半检播:叶、全株外敷治疮疖脓肿《滇药录》。

    【哈尼药】碧约:功用同景颇族《滇药录》。

    【彝药】野棉花:根皮外敷包疮《滇药录》。冶绵华:根皮外用于疮疖《滇省志》。

    【藏药】索玛那保:叶、花、种子主治“黄水”病,皮肤病,虫病《藏本草》。

    【苗药】朝天木麻,崽狗鞭:根用于阿米巴痢疾,尿路感染,疮疖痈疽《湘蓝考》。Nadang-lishne:根外敷用于生肌拔脓《滇药录》。

    【基诺药】补拍勒:根治痢疾,外治疮疖;叶、花外用治烧伤《基诺药》。

    化学成分

    含粘液质约16%,系由阿拉伯聚糖(Araban)12.30%、华乳聚糖(Galactan)13.19 %、鼠李聚糖(Rham-noxan)8.08%、淀粉16.03%、蛋白质6.38%、草酸钙17.61%等所组成。粘液质水解得大量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及少量半乳糖、木糖;用铜盐或钡盐精制的粘液质水解得三聚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醛酸-鼠李糖),以及六聚糖【(半乳糖醛酸-鼠李糖)2】,此外尚含蔗糖和淀粉

    单方验方

    治淋疾:黄蜀葵根五钱至一两五钱,水煎服。

    消疮排脓:黄蜀葵根,捣烂敷。

    治疳疔,痔疮:黄蜀葵根,煎水洗。

    治肺热咳嗽:黄蜀葵根七钱。水煎,酌加冰糖化服。

    通乳:黄蜀葵根一两。煮黄豆或猪腿服。

    折叠编辑本段植物文化

    崔涯《黄蜀葵》

    野栏秋景晚,疏散两三枝。

    嫩碧浅轻态,幽香闲澹姿。

    露倾金盏小,风引道冠欹。

    独立悄无语,清愁人讵知。